一秒记住【供精彩。

    (三百一十三)书生军阀吴子玉

    刘德升好容易才使自己激动的情绪平息下来,这时他才感觉到身边美女的目光,不由得转过头不好意思地一笑。

    “这位同学贵姓?”杨锦辉微微一笑,问道。

    “在下姓刘,名德升,草字润泽。”刘德升笑着向对方伸出了手,“我是图书馆系外招班的,你呢?”

    杨锦辉看着刘德升伸出来的手,脸上不由得微微一红,她犹豫了一下,伸出手和他轻轻的握了握。

    “我叫杨锦辉,草字***。”杨锦辉答道。

    听到眼前的女孩子竟然和男子一样有表字,刘德升不由得很是惊讶,但他并没有问她为什么会有表字这样的愚蠢问题,而是礼貌地松开了她的手。

    刘德升刚想要和她进一步攀谈,下课的铃声响了,杨锦辉起身站了起来,冲刘德升微笑颔首,然后快步离去。

    “哈哈!润泽兄这是‘触电’了!”

    看到刘德升怔怔地盯着杨锦辉的身影,蔡文彬在一旁取笑了他一句。

    刘德升回过神来,有些尴尬地笑了一声,没有说什么。

    “这位杨小姐竟然有表字,真是难得。”蔡文彬说道。

    “你们不知道?她是咱们北大伦理学教授杨怀玉先生的女儿。”一位北大同学在一旁对刘蔡二人说道,“杨教授力倡男女平等,所以给女儿也起了表字。”

    “杨怀玉教授?新民学会的杨怀玉先生?”听了这位同学的话,刘德升吃惊地问道。

    “当然了。”这位同学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刘德升点了点头,没有再问下去,他努力压抑住心底的兴奋之情,收拾好书本,和蔡文彬一起离开了教室。

    此时的刘德升,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去那位他一直敬仰的杨怀玉教授家中拜访。

    “是不是叫女儿回来住几天?”

    此时,在一所庭院内,杨怀玉的夫人向仲旭对丈夫说道。

    “她愿意回来的话,自然会回来的,不用担心。”杨怀玉扶了扶鼻子上的眼镜,放下了手中的书,笑着对夫人说道,“女大不中留,她愿意住校,你就让她住好了。”

    “学校总是不如家里方便嘛。”杨夫人有些嗔怪地说道,用扇子给丈夫轻轻扇了几下,“学校的条件,怎么也好不过家里。”

    “那可不一定。”杨怀玉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可能还不知道,财政部新上任的这位杨总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来增加教育经费的提案,政府此次对教育的投入超过了历朝历代。这位杨部长上任之前,就曾捐款用于北京各大学校园的设施建设,改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活条件,现在她们这些娃娃们的生活条件好得不得了,才不是你想的那样。你有机会,可以去校园看看,不知比我在***求学时的条件要好上多少倍呢。”

    杨怀玉想起了自己当年东渡***求学的情景,不由得感慨起来。

    “这位小杨将军,是军人出身,但却能如此的重视教育,真是难得。”杨夫人欣慰地叹了口气,“听说他以前的绰号叫什么‘高科技军阀’呢。”

    “‘高科技’一词,对他来说当之无愧,但‘军阀’一说,怕是有些冤枉。”杨怀玉笑道,“我听陈仲华说起过这个人的经历,他也是留日学生出身,有新思想的人,此人虽精于军事,却非出身军旅,而且不养私兵,不蓄私财,也没有固定的地盘,不应该说他是军阀。”

    “不养私兵,没有地盘,好象是的,但不蓄私财,怕不确切。”杨夫人笑着说道,“我可听说,他在京里的府邸,那叫一个富丽堂皇,里面又是美女如云,没有钱,哪能有这些啊?”

    “你这只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杨怀玉笑道,“你又没去过他家里,怎么知道他家里美女如云?”

    杨夫人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确实是听别人说的。他们夫妻二人正在说着话,一位仆人进来通报,说有人求见。

    “看看,说曹操,曹操到,仲华来了。”杨怀玉听到来人是陈乾声后,高兴地拍了拍手,对仆人说道,“快请快请。”

    “仲华不是一直在广州大学任教吗?怎么到京里来了?”杨夫人问道。

    “促华前些日子来过信,说他要来北京找那位‘高科技军阀’商量教学的事。”杨怀玉起身说道,“你去给我们弄些酒菜来,我和仲华多日不见,得好好聊聊。”

    杨夫人笑着点了点头,转身离开,杨怀玉起身收拾了一下,这时仆人领着陈乾声出现在了院子里。

    “仲华多日不见。”杨怀玉说着起身迎了过去,二人亲热地拥抱在了一起,然后坐了下来,仆人递上了茶点后,退了下去。

    “看仲华一脸风霜之色,看样子广州那边的条件,比不上这里啊!”杨怀玉看着面庞黝黑瘦削的陈乾声,有些不解的问道。

    “那倒不是。广州大学的条件,虽然比不上北大和清华,但也是相当不错的。”陈乾声笑着摇了摇头,“我这次弄成这副狼狈样,是因为跑遍了大半个美国的缘故。”

    “哦?仲华为何要跑遍大半个美国?”杨怀玉不解的问道。

    “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不得不如此。”陈乾声笑着说道,“我受杨瀚之的委托,带人前往美国考察教育,所获良多。”

    “仲华此次去美考察,究竟有何见闻,快说与我听听。”杨怀玉有些兴奋地问道。

    “其实普天之下,不只是中国的学生读书辛苦,美国的学生也很辛苦,辛苦程度和中国学生有得一拼。”陈乾声说道,“不过,其辛苦归辛苦,其学成后的效果却同我国有很大区别。”

    “差别在哪里?”杨怀玉问道。

    “美国学生高中毕业很容易,进入大学也相对简单,可以说美国大学的门是向每一个学生敝开着的。但是想要进入美国的名牌大学、好大学,其中之辛苦却令人难以想象,我想这也是美国为什么强大的原因之一。”

    “仲华说得详细一些。”杨怀玉的脸上现出专注之色。

    “美国名牌大学录取时特别看重学生在高中时是否作了最艰苦的努力——具体地说,是否上了难度最大的预修课程。开设预修课程的高级中学约占美国所有高级中学的40%,这类高中,无论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都相当优秀。这些优秀高中都列在美国名牌大学录取的优先名单上。比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期坦福大学每年都会抢招优秀高中的前几名学生。”

    “这样做的结果,艰辛的预修课程使想进名牌大学的学生有了十分辛苦的高中生活。他们在进入高中时便参加考试,考过了才可以进预备班,也称‘荣誉班’或‘培优班’。所学的课程比普通班课程深得多、广得多,作业也多了很多。如加州麦迪高中一天7门课,7种课本加必读书和选读书,共约52公斤。以该校12年级学生为例,书包里装着19世纪史课本,外加必读的外交史和耶鲁大学历史教授编撰的当代史,两本书加起来1本,另有3本泛。还有生物、物理、微积分课本和外语课本,外语,以及心理学课本、哲学课本等等。”

    “这些学生每天7门课。早晨6时50分上课,下午3时下课。下课后,还有课外活动、比赛、作业在等待着他们!每天能睡6个小时便是无比幸福的事,而每天能睡5个小时被视为正常情况,而每天能睡4小时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美国的名牌大学,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美国学生的课外活动分三类:第一类是学术性的。最被美国大学认可的高中学术性课外活动有两种:奥林匹克科学活动和美国高中十项全能知识竞赛。十项全能知识竞赛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经济等等。第二类是演讲和辩论。第三类是义务活动。很多美国高中生花很多时间到医院、教堂、公共场所参加义务劳动,还有学校和社区服务,比如担任校报、校刊的主编和专栏编辑等。如果课外活动十分出色,美国名牌大学也会抢着要。美国名牌大学特别是哈佛大学,极看重一个学生的领导能力、出色的个性和特殊的才能。”

    “这些想要进入美国名牌大学的高中生也许比中国高中生更辛苦,因为不仅要保持高分数、好分数,而且在课外活动、义务劳动和文体方面也要有出色表现。即便只在分数方面比较,美国高中生高分数、好分数的成分也与中国高中生不同。象美国的义务教育比较侧重文科。小学鼓励小学生阅读,很多小学对阅读还有奖励,如一个星期看完多少本书可以拿到一张减价的票证,去面包店买一个汉堡包要远远低于市价。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县市政府都肯花财力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中国的高中生相比,美国学生学数理化做题目的也少。不过美国的教育之所以重视文科,是基于一个观念:视野的开阔对将来任何一种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便你以后是一个科学家,因为视野开阔,你可能只做了100次实验,结果就出来了,而一个视野狭溢的科学家,可能要200次实验结果才出来。所以,阅读和对文科领域知识的广泛吸收,对将来从事任何工作都有潜在好处。”

    “美国之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死读书的书虫,这是我国最最应当借鉴的。”杨怀玉听完了陈乾声的讲述,不由得连连点头,“封建科举对我国教育之毒害,至今犹未完全消除。去除此项积弊,实乃当下之急务。”

    “不错,我这一次来京,就是想向杨瀚之说明在美之见闻,改革我国教育体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陈乾声说道。

    “看样子仲华和杨瀚之极是相熟。”杨怀玉说道,“这一次政府能下决心大办教育,和此人的努力不无干系。”

    “不错。”陈乾声说道,“此人见识卓越,能力超凡,将来能振兴我中华者,必是此人。”

    陈乾声和杨怀玉继续就中国的教育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而他并不知道,他将在北京见到的人当中,会有一个曾经在另一历史时空中的竞争对手。而他们这一次将同样再次展开激烈的竞争,只是竞争的对象,和那一时空中有所不同。

    此时,陈乾声打算晋见复命的杨朔铭,却正在关注着另一个人的情况。

    坐在桌前的杨朔铭,放下了手里的报告,取过一张宣纸在桌上铺好,然后拿起毛笔,蘸得墨饱,在宣纸上奋笔疾书起来。

    很快,一首词便一挥而就。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涛大作。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想不见,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期奉命提锐旅, 一战光复日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写的好。”杨朔铭的身后,一个甜美的声音说道,“气势磅礴,壮怀激烈,果然不愧为统兵将军的手笔。”

    杨朔铭感觉到了曦雪那熟悉的气息,呵呵一笑,放下了笔。

    “你夸错人了,这首词可不是我做的。”杨朔铭笑着说道,

    “这首《满江红》不是将军做的?”曦雪有些奇怪地看着杨朔铭,说道,“不过从这首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意境看,可是充满了武将的气息啊。”

    “这首词是吴子玉将军做的,”杨朔铭笑答道,“我觉得这首词写得很好,所以借来练练毛笔字,省得你们这些才女们总笑话我,说我竟然连毛笔字也不会写。”

    正象杨朔铭所说,这首《满江红?登蓬莱仙阁》,正是吴佩孚所做。他刚才在报告当中看到了这首词,一时心血来潮,才写了两笔。

    “吴子玉将军以书生带兵,崛起行伍,这一次抗击日寇,立下赫赫战功,也是一位大大的英雄。”曦雪说道,“难怪能做出这样的诗词来。”

    听了曦雪的话,杨朔铭一时间默然无语。

    吴佩孚以秀才之身投笔从戎,他上马吟诗,下马读书写字画画,熟读《易经》、《舂秋》, 在北洋军阀当中可以说是非常特别的。

    而吴佩孚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就是这一次的东北抗日之役。

    现在中国陆军当中传唱的军歌,就是他自己填写的这阕《满江红?登蓬莱阁》!

    此时刚才那篇报告中的话,依然在杨朔铭的脑中回荡。

    “……其本人饮食起居都很简单,吃的是面食、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或绍兴酒,早睡早起。平时练兵、打仗之余,喜欢读书,不爱钱,不怕死,不向外国人低头。”

    “吴常驻洛阳时,曹锟在保定之军因欠饷激发兵变,实际上是学生出身和行伍出身的新旧派官兵的矛盾引发的冲突。曹锟急召吴前去解决。吴遂召集全体官兵做了一次‘英雄并立’的讲话,意思是学生出身的官兵是‘英’,行伍出身的官兵是‘雄’,必须能文又能武才是英雄,希望他们相互学习,好好团结。虽然他说话有些口吃,而且一口山东蓬莱土话,不太好懂,但一场兵变还是被他轻轻几句话给化解了。兵变化解的关键是这些不同出身的官兵都对他怀有敬意,他本人既是秀才也是兵。吴佩孚军中传唱他自己填的词《满江红?登蓬莱阁》, ***人听了很不舒服,有一个***记者到其驻地采访,曾当面质疑:‘登蓬莱阁能够望见长白山吗?’他回答:‘吾心眼通灵,岂止能望见长白山,还能望见你们***的富士山昵!’日人惭恨而退……”

    “苏俄曾派代表联络吴之事确凿无疑,吴在洛阳时,苏俄派代表前来晋见,表示要扶植他为中国之主,吴毫不犹豫拒绝了苏俄代表之议,称‘国家土地利权,无丝毫可以相让者’。他对于别人称他为军阀并不介意,还曾赋诗自我解嘲:‘敢云色相曾参透,却信军阀力无边。’”

    “吴氏清白自许,不纳妾、不积金钱,平日饮酒赋诗,一派书生本色。其好自比关、岳,然思想亦不失激进,故苏俄曾青睐之,事出吴佩孚声援***学生的通电:‘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既非争权利热中,又非为结党要誉。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以此电故,青年学生多赞誉之。”

    如今的吴佩孚,可以说是目前北洋军阀当中名声最佳的一个。甚至于连曦雪这样的女子,都对他抱有很大的好感。

章节目录

高科技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银刀驸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银刀驸马并收藏高科技军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