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臭儿这一嗓子喊出来,一群人都是一惊,拴住拔脚就要往回跑:“我回去让人避避!”
吴小桐眯着眼看着山口那边,却抬手喊住拴住:“等等!”
裴旸和赵世彦来的那一回,她已经虚惊过一场,再后来,又有赵世彦和裴府来人,几回三番的,吴小桐的戒备之心仍在,却不再如大难刚过时那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也就在小臭儿喊出之后,拴住抬脚就跑,吴小桐却比较冷静地先看过去,观察进而判断,要不要去通知镇子上的人避难。
一看过去,山口那边的来人没有整齐的队列,也没有威势煌煌的马队,而是缓慢而行,隐约人高人矮,结合他们行动的迟缓拖沓,吴小桐判断,来人没有危险,因为他们不过是些老百姓,而且有老弱,甚至有妇孺。
拴住停住脚步,顺着吴小桐的目光看过去,脸上的疑问散去,只盯着山口处渐行渐近的人群,皱起了眉头。
“哎,我怎么看着好像是流民呐?”小臭儿嘀咕一声。
吴小桐眉头也微微皱着,闻言赞同地点点头。有老有少、行动拖沓缓慢、有气无力……就差个衣裳褴褛了!
隔得远,看不见那些人衣着如何,但从那灰扑扑的颜色来看,想必不鲜亮就是了,不说锦衣华服,也不说衣甲鲜明,就连吴小桐他们如今身上穿的也大不如。
吴小桐拧着眉头想了想,将几个孩子叫到一处,吩咐道:“小臭儿,你腿快,跑回去跟我爷爷说一声。拴住,你带着水生,顺着这草棵子往前头去……嗯,就去那棵歪脖子柳树上,看清是什么人,从树上跟我打个招呼。左右挥手是流民,不妨碍;上下挥手就是危险,我就跑回去让大家伙儿避一避。”
她的话音落下,拴住跟水生立刻答应着,就猫腰钻进草棵子里,往村口那边潜过去。
小臭儿有些不想走,被吴小桐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还不快去!”
小臭儿不甘不愿地撅着嘴,一溜烟儿飞奔进镇子里去了。
“你在树下等着,我上树看着,等拴住他们打了招呼过来,就告诉你,你跑回去报信。”吴小桐一边选中一棵槐树准备爬上去,一边跟身后的小满说。
小满有些憨憨的,平时话也不多,听着吴小桐这般说,一把拉住她,瓮声道:“我上树!”
“你跑得快!”说完,不等小满回话,吴小桐就甩开他的手,身子一纵,手脚并用,飞快地爬到树上去了。
这一番警戒,一番安排,最后结果完全出乎了几个孩子的意料。来的人既不是兵不是匪,也不是流民……呃,或者他们在外头也算流民,但到了双溪镇就不能算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镇子上的人,之前出去逃难,如今又回来了。
镇子上的人回来,自然有一番热闹。
留在镇子上的人,都过来相迎,又帮着这些人打扫清理家园,收拾安置。
吴小桐回家后,也让霍氏和徐寡妇多做了米饭,放上猪油炒了一盆子腌芥菜、一盆子雪里红。让拴住和小臭儿带着小满和水生给刚回来的人家送过去。
这一次回来的有三户人家。
这三户人家原本在镇子上家境都算不错的,至少衣食都是无忧的。可经历了一回大难,三户人家有两户的房舍家当被烧了,另一户没有被屋舍的,经过这一场逃难,再回来,房子闲置了一夏天也破败的厉害,屋檐墙头上长了一蓬蓬衰草,窗户上的窗纸都破了,屋子里一层厚厚的灰土……
这一户房子破败、脏污,总归还有个落脚之所,另外两家却连个避身之处也没有了。
眼看着几个面黄肌瘦的半大孩子在寒风里瑟缩着,吴小桐看着不忍,少不得暂时将他们带回酒肆里先安置着,避避风寒。老苍头则带着程充、徐褚和吴大壮几个,帮着那两户人家搭屋子……天气太冷,正经盖屋子是不成的,也就在原来的房屋基础上,将烧毁的废墟清理一番,借着原来的地基石头勉强搭起两间棚屋来,暂时有个遮风避寒的地方。
这样的棚舍好搭,大家一起动手,到了天黑时分已经搭建完毕。吴小桐把自家的竹席子草苫子都搬过去,屋顶用了竹席和稻草苫子,又用了竹竿麻绳固定,一般的风雪是没问题了。门窗暂时没有,就挂了稻草苫子遮风。没有床,同样铺了厚厚的稻草,上面又铺了一床竹席子,倒也算防寒隔潮。
眼看着三户人家破衣烂衫的,被褥一点儿没有,这么冷的天,怕是难熬。吴小桐又跟霍氏斟酌着,挤出三床铺盖来,一家送了一铺过去。有了这棉褥子棉被,至少老弱们夜里有个遮蔽处。再多的,吴小桐也拿不出来了。拿出三床来,她要跟霍氏、碧桃挤到一处,小臭儿和拴住也要挤一个被窝,还有被她抽调到跟前调理的梨雪和玉冰两个小丫头,也匀出了一床被褥。
竹席子、草苫子,再加上三床被褥,都算救急了。
但三户人家都没有余粮,差不多都是两手空空回来的。
眼看着吴小桐还有心送些米过去,霍氏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姑娘心善,怜贫惜弱,可有些事,小恩小惠也就罢了,太多了怕是适得其反……”
吴小桐怔怔地看着霍氏,看的霍氏声音渐渐低下去,有些迟疑着说不下去了,吴小桐却突然道:“嬷嬷说的,我懂。我也是看着不忍,一时没想到那许多……是我疏忽了。”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吴小桐还是知道的。还有句俗话,救急不救贫,意思也差不多。
这三户人家,她跟镇子上的人帮着搭房子,送些应急的用品过去,已经是尽了邻里之谊了。收起来,她送过去的三床被褥已经很厚了,三床被褥,还都是新絮的上好棉布、棉花,一床怎么也得一两多银子了,就是好年景,在庄户人家也是大物件儿了,她一出手就是三床,差不多五两银子了,也算仁至义尽了。
至于口粮,那三家都有青壮劳力,吴小桐琢磨了一回,跟霍氏商量:“嬷嬷,怎么着也不能看着那些人挨饿,这样,咱们拿出些粮米,却不是白给,让他们签下契书,以工抵债,依据借粮多少,确定做工的年限……你觉得如何?”
霍氏眼中的忧心散去,转成欣慰:“姑娘此法甚好。只是,这借米不能咱们上赶着去……嗯,此事交给徐褚吧,散布消息什么的,他最拿手了。”
吴小桐笑着点头:“此事就有嬷嬷受累铺排吧。用谁,怎么处置,嬷嬷尽管放手做去。”
这件事交给霍氏,吴小桐也就不理会了。
第二天,小臭儿和拴住跑去找其中一家的孩子玩耍……之前,他们年龄相仿,经常在一起爬树下河的,都是从小玩大的伙伴。小臭儿和拴住还拿了两个烧饼过去,那个叫石头的小子一口气吃完一个半,才想起家里没饭吃的爹娘和姐姐来……然后小臭儿和拴住趁机给石头出主意,说胡家收了不少稻谷,胡家大少性子很平和,不如让他们爹娘去求求胡家大少,借些粮米度日。
那小子犹犹豫豫地揣着半只火烧回去了,到了下半晌,天色都有些暗了,石头的爹爹才来到福顺酒肆里,求见胡家大少。
也没用胡元辰出面,徐褚出面跟他说了几句话,就让他甘心地签了契书,他给胡家做两年长工,借了三百斤糙米回去。
吴小桐知道的时候,石头爹已经签字画押按了手印,连米都借了这里的一辆平板车拉回去了。
“这,是不是有点儿少?”
石头家大小四口人,冬季里活儿不多,吃的相对少一些,每人每天一斤米的量差不多就够了。四口人就是四斤米,三百斤米只够他们一家吃两个半月的。这会儿刚进十一月,两个半月也就刚刚过年,连正月也没出,石头家就会断粮了。
吴小桐这话音未落,霍氏跟来送契书的徐褚对视了一下,都笑起来。
霍氏上前安抚着略显尴尬的吴小桐,笑着道:“姑娘不用忧心。那胡清泉既然给咱们家做长工,自然是要管饭的,就省了他们家一口人的口粮。”
吴小桐眼睛一亮,心下已经明白了。
既然胡清泉,也就是石头爹来做工,在这边吃饭省口粮,过年过节,给长工们发些粮米用物,也就正常了,如此,也就不用担心石头家真的断了粮挨饿了,至少,明天春天不会断了粮。等开了春,山上的野菜什么的长起来,又有河里的鱼虾,最难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而之所以没有给太多粮食,一来,长工的身价就在那里,二来,也算是施恩适度,救命不救穷的意思。人要活下去,总得自己努力才成。
有了石头家的例子,另外两家也在第二天上了门。
同样以两年三百斤米的价钱签了身契。因为其中一家人口更多些,有两个青壮,身契也就签了两份,如此,胡家支出去一千二百斤糙米,添了四名长工。
冬天,地里没什么活计,四个长工过来,就跟吴大壮三个一起,挖沟开渠,维修水利。
胡家原来的四百亩田,靠近河边的浇水比较便利,远一些的,水浇条件就差些了,因此,产量也每每都有些差异。而且,没有水利工程,万一下大雨,田里还容易积水。
吴小桐跟胡元辰商议之后,借着冬闲,让一群壮工去挖沟开渠,将河水引到田里去。
又让人在镇子东头的河边挖了一串小鱼塘,都用青石砌底,然后把山溪水引入,让其中的水始终保持着流动状态。活水养鱼,而且山泉活水养鱼,出产的鱼虾蟹子都跟自然生长没有两样,想吃的时候捉起来却方便,拿网子一捞就成了……
挖沟开渠的活儿累,冬天做也苦,吴小桐就叮嘱徐寡妇和霍氏,每日用荤油打底做些咸汤,做的菜也多用荤油炝锅,给那些青壮劳力们提供更多的热量。
家里添了许多人手之后,霍氏就不让吴小桐再上山了。
只允她照料照料家里的菜园子,或者去地里拔拔菠菜什么的。上山砍柴、放牛这些活儿,就都交给拴住、小臭儿、小满、水生几个小子。
最初几天,吴小桐倍受约束,但她毕竟是成年人,远没有真正的孩子那般好动贪玩,很快就适应了,就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练字,跟着老苍头研习药材炮制、制剂等等诸般,偶尔,也跑去厨房跟霍氏、徐寡妇一起了,做些好吃的解馋,竟也日日忙碌而充实。
不再上山的好处也很快显现出来,皮肤一天天细腻白皙起来不说,一手字渐渐有了样子了,之前的字帖描完了,已经开始描随中秋节礼送来的那些了。照这样的进度,吴小桐揣度着,用不了一年,她就能临帖了。
这么着,冬月一眨眼过去了,喝过腊八粥,年节就一天天近了。
这一次,吴小桐没等着裴家来人,就将给裴家的节礼备好了。
进了腊月之后,程充和徐褚终于带着几个孩子上山狩了几回猎。
这一回不再是低级的绳套、陷阱,程充和徐褚都带着弓箭,程充佩剑,徐褚使得则是一杆长枪,而且,程充和老苍头合作,也给孩子们一人做了一张弓。虽说工艺简单了些,箭也粗陋了些,但拿在手里,孩子们还是一个个兴奋的小脸胀红
先后上了两回山,收获倒是颇丰,野兔山鸡不用说,狍子、岩羊、鹿也得了十几只,另外还射了两只狐狸和一头野猪。另外还捉了两只小鹿和三只小狍子。
林林总总运下山来,别的不说,过年的肉是不缺了。
小鹿和小狍子都让吴小桐养起来了,从最初的惊恐警惕,渐渐的也熟稔放松下来,不久,几个小家伙就跟吴小桐混熟了,远远地看见她就跑到围栏边等着。
两张狐皮处理好了,加上两头鹿两头狍子,再加上秋日里吴小桐自己酿制的山葡萄酒,又有松子、榧子、各色果子蜜饯等等,就是吴小桐给裴府备下的节礼。
另外不得不说的,自从石头三家人回乡后,又陆续有外出逃难的人碾转回到了双溪镇。双溪镇人口多了,热闹了许多。这许多人中,有的衣食无着,自然照例求到胡大公子面前,少不得也救济一二。也有的,从外乡回来,尚有些银钱粮米,大家也帮衬着收拾整理一番安置了。
日子一天天有条不紊地过去,腊月十二这天,裴家送年礼的车队到了双溪镇。
这一次来的不仅是外院管事和婆子,还有裴家二公子,裴依依的二堂哥裴昉。
说起来裴家大房有三位公子,皆是大夫人杨氏所出,一母同胞三兄弟,同样仪容出众、风姿不凡外,性格却称得上天差地别,各不相同。
老大裴旸自幼习武,热衷玩弄刀枪棍棒,在裴家长辈的支持下,自幼拜了名师,倒也习得一身好功夫,马上马下的功夫都极好,而且有一手堪称百步穿杨的好箭法。只不过,上次从双溪镇回去,裴旸就被景王重用,直接封为正五品威武将军,进军营带兵去了,不得闲暇了;
老二裴昉则心思奇巧,善计谋,长机变,是兄弟们读书读的最好的,而且自小爱研习兵法、易经诸般杂学。长相上,裴旸英武俊朗,裴昉则文雅清俊,如莲如玉。
老三年纪最小,才十五岁,算是长的最好的,也很聪明,偏偏他不爱经书也不爱舞枪弄棒,从小最爱的就是挣钱。别看小小年纪,已经自己开了两个铺子了。也因为爱经商,性格看上去是最好的,称得上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
这一次,来的是裴家老二裴昉,那纤尘不染,清俊出尘的模样,看的吴小桐也暗暗赞叹,只不过,转眼,她就没心思赞叹了。这个神仙一般的二哥也就张皮能看,接触之后就知道,这就是腹黑!而且是个极品龟毛的腹黑!
本来欢欢喜喜迎接的吴小桐,在看到裴昉的两个俊秀小厮犹如变魔术一般,拿出整套的旧窑茶具来之后,也还罢了,再看那两个小厮又拿出来一只青玉香炉,一盒香丸,又有拂尘的羽毛,又有香箸,又有煮水沏茶的红泥小炉、紫砂水壶,又有专门用在红泥小炉的橄榄炭……吴小桐已经看傻了,脸上的笑早就散了个干净,只剩下一脸发青的呆滞!
偏偏,那一身月白衣衫,风淡云轻的神仙哥哥,无比优雅,无比出尘地开口道:“这都是依依妹妹喜欢的,也不知道哥哥准备的这些妹妹能不能看上眼,若是哪里不合心意,妹妹尽管说,哥哥回去再替妹妹寻摸去……终究是有些做不到的,妹妹最爱梅花瓣儿上的雪水烹茶,哥哥前几年倒是攒了几坛子埋在梅树底下,奈何离开睢宁的时候太急,好些物事没能带上,那几坛子雪水也落在睢宁了。不过,妹妹别生气,金陵的宅子里也有好几棵上好的百年腊梅树,等下了雪哥哥就让人收去,埋在梅树下过一个伏天,也就能入口了……”
吴小桐听得一阵一阵牙根发酸。她在心里大吼,谁来给她根金箍棒,把眼前头这个唐僧打飞啊啊啊……
吴小桐眯着眼看着山口那边,却抬手喊住拴住:“等等!”
裴旸和赵世彦来的那一回,她已经虚惊过一场,再后来,又有赵世彦和裴府来人,几回三番的,吴小桐的戒备之心仍在,却不再如大难刚过时那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也就在小臭儿喊出之后,拴住抬脚就跑,吴小桐却比较冷静地先看过去,观察进而判断,要不要去通知镇子上的人避难。
一看过去,山口那边的来人没有整齐的队列,也没有威势煌煌的马队,而是缓慢而行,隐约人高人矮,结合他们行动的迟缓拖沓,吴小桐判断,来人没有危险,因为他们不过是些老百姓,而且有老弱,甚至有妇孺。
拴住停住脚步,顺着吴小桐的目光看过去,脸上的疑问散去,只盯着山口处渐行渐近的人群,皱起了眉头。
“哎,我怎么看着好像是流民呐?”小臭儿嘀咕一声。
吴小桐眉头也微微皱着,闻言赞同地点点头。有老有少、行动拖沓缓慢、有气无力……就差个衣裳褴褛了!
隔得远,看不见那些人衣着如何,但从那灰扑扑的颜色来看,想必不鲜亮就是了,不说锦衣华服,也不说衣甲鲜明,就连吴小桐他们如今身上穿的也大不如。
吴小桐拧着眉头想了想,将几个孩子叫到一处,吩咐道:“小臭儿,你腿快,跑回去跟我爷爷说一声。拴住,你带着水生,顺着这草棵子往前头去……嗯,就去那棵歪脖子柳树上,看清是什么人,从树上跟我打个招呼。左右挥手是流民,不妨碍;上下挥手就是危险,我就跑回去让大家伙儿避一避。”
她的话音落下,拴住跟水生立刻答应着,就猫腰钻进草棵子里,往村口那边潜过去。
小臭儿有些不想走,被吴小桐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还不快去!”
小臭儿不甘不愿地撅着嘴,一溜烟儿飞奔进镇子里去了。
“你在树下等着,我上树看着,等拴住他们打了招呼过来,就告诉你,你跑回去报信。”吴小桐一边选中一棵槐树准备爬上去,一边跟身后的小满说。
小满有些憨憨的,平时话也不多,听着吴小桐这般说,一把拉住她,瓮声道:“我上树!”
“你跑得快!”说完,不等小满回话,吴小桐就甩开他的手,身子一纵,手脚并用,飞快地爬到树上去了。
这一番警戒,一番安排,最后结果完全出乎了几个孩子的意料。来的人既不是兵不是匪,也不是流民……呃,或者他们在外头也算流民,但到了双溪镇就不能算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镇子上的人,之前出去逃难,如今又回来了。
镇子上的人回来,自然有一番热闹。
留在镇子上的人,都过来相迎,又帮着这些人打扫清理家园,收拾安置。
吴小桐回家后,也让霍氏和徐寡妇多做了米饭,放上猪油炒了一盆子腌芥菜、一盆子雪里红。让拴住和小臭儿带着小满和水生给刚回来的人家送过去。
这一次回来的有三户人家。
这三户人家原本在镇子上家境都算不错的,至少衣食都是无忧的。可经历了一回大难,三户人家有两户的房舍家当被烧了,另一户没有被屋舍的,经过这一场逃难,再回来,房子闲置了一夏天也破败的厉害,屋檐墙头上长了一蓬蓬衰草,窗户上的窗纸都破了,屋子里一层厚厚的灰土……
这一户房子破败、脏污,总归还有个落脚之所,另外两家却连个避身之处也没有了。
眼看着几个面黄肌瘦的半大孩子在寒风里瑟缩着,吴小桐看着不忍,少不得暂时将他们带回酒肆里先安置着,避避风寒。老苍头则带着程充、徐褚和吴大壮几个,帮着那两户人家搭屋子……天气太冷,正经盖屋子是不成的,也就在原来的房屋基础上,将烧毁的废墟清理一番,借着原来的地基石头勉强搭起两间棚屋来,暂时有个遮风避寒的地方。
这样的棚舍好搭,大家一起动手,到了天黑时分已经搭建完毕。吴小桐把自家的竹席子草苫子都搬过去,屋顶用了竹席和稻草苫子,又用了竹竿麻绳固定,一般的风雪是没问题了。门窗暂时没有,就挂了稻草苫子遮风。没有床,同样铺了厚厚的稻草,上面又铺了一床竹席子,倒也算防寒隔潮。
眼看着三户人家破衣烂衫的,被褥一点儿没有,这么冷的天,怕是难熬。吴小桐又跟霍氏斟酌着,挤出三床铺盖来,一家送了一铺过去。有了这棉褥子棉被,至少老弱们夜里有个遮蔽处。再多的,吴小桐也拿不出来了。拿出三床来,她要跟霍氏、碧桃挤到一处,小臭儿和拴住也要挤一个被窝,还有被她抽调到跟前调理的梨雪和玉冰两个小丫头,也匀出了一床被褥。
竹席子、草苫子,再加上三床被褥,都算救急了。
但三户人家都没有余粮,差不多都是两手空空回来的。
眼看着吴小桐还有心送些米过去,霍氏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姑娘心善,怜贫惜弱,可有些事,小恩小惠也就罢了,太多了怕是适得其反……”
吴小桐怔怔地看着霍氏,看的霍氏声音渐渐低下去,有些迟疑着说不下去了,吴小桐却突然道:“嬷嬷说的,我懂。我也是看着不忍,一时没想到那许多……是我疏忽了。”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吴小桐还是知道的。还有句俗话,救急不救贫,意思也差不多。
这三户人家,她跟镇子上的人帮着搭房子,送些应急的用品过去,已经是尽了邻里之谊了。收起来,她送过去的三床被褥已经很厚了,三床被褥,还都是新絮的上好棉布、棉花,一床怎么也得一两多银子了,就是好年景,在庄户人家也是大物件儿了,她一出手就是三床,差不多五两银子了,也算仁至义尽了。
至于口粮,那三家都有青壮劳力,吴小桐琢磨了一回,跟霍氏商量:“嬷嬷,怎么着也不能看着那些人挨饿,这样,咱们拿出些粮米,却不是白给,让他们签下契书,以工抵债,依据借粮多少,确定做工的年限……你觉得如何?”
霍氏眼中的忧心散去,转成欣慰:“姑娘此法甚好。只是,这借米不能咱们上赶着去……嗯,此事交给徐褚吧,散布消息什么的,他最拿手了。”
吴小桐笑着点头:“此事就有嬷嬷受累铺排吧。用谁,怎么处置,嬷嬷尽管放手做去。”
这件事交给霍氏,吴小桐也就不理会了。
第二天,小臭儿和拴住跑去找其中一家的孩子玩耍……之前,他们年龄相仿,经常在一起爬树下河的,都是从小玩大的伙伴。小臭儿和拴住还拿了两个烧饼过去,那个叫石头的小子一口气吃完一个半,才想起家里没饭吃的爹娘和姐姐来……然后小臭儿和拴住趁机给石头出主意,说胡家收了不少稻谷,胡家大少性子很平和,不如让他们爹娘去求求胡家大少,借些粮米度日。
那小子犹犹豫豫地揣着半只火烧回去了,到了下半晌,天色都有些暗了,石头的爹爹才来到福顺酒肆里,求见胡家大少。
也没用胡元辰出面,徐褚出面跟他说了几句话,就让他甘心地签了契书,他给胡家做两年长工,借了三百斤糙米回去。
吴小桐知道的时候,石头爹已经签字画押按了手印,连米都借了这里的一辆平板车拉回去了。
“这,是不是有点儿少?”
石头家大小四口人,冬季里活儿不多,吃的相对少一些,每人每天一斤米的量差不多就够了。四口人就是四斤米,三百斤米只够他们一家吃两个半月的。这会儿刚进十一月,两个半月也就刚刚过年,连正月也没出,石头家就会断粮了。
吴小桐这话音未落,霍氏跟来送契书的徐褚对视了一下,都笑起来。
霍氏上前安抚着略显尴尬的吴小桐,笑着道:“姑娘不用忧心。那胡清泉既然给咱们家做长工,自然是要管饭的,就省了他们家一口人的口粮。”
吴小桐眼睛一亮,心下已经明白了。
既然胡清泉,也就是石头爹来做工,在这边吃饭省口粮,过年过节,给长工们发些粮米用物,也就正常了,如此,也就不用担心石头家真的断了粮挨饿了,至少,明天春天不会断了粮。等开了春,山上的野菜什么的长起来,又有河里的鱼虾,最难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而之所以没有给太多粮食,一来,长工的身价就在那里,二来,也算是施恩适度,救命不救穷的意思。人要活下去,总得自己努力才成。
有了石头家的例子,另外两家也在第二天上了门。
同样以两年三百斤米的价钱签了身契。因为其中一家人口更多些,有两个青壮,身契也就签了两份,如此,胡家支出去一千二百斤糙米,添了四名长工。
冬天,地里没什么活计,四个长工过来,就跟吴大壮三个一起,挖沟开渠,维修水利。
胡家原来的四百亩田,靠近河边的浇水比较便利,远一些的,水浇条件就差些了,因此,产量也每每都有些差异。而且,没有水利工程,万一下大雨,田里还容易积水。
吴小桐跟胡元辰商议之后,借着冬闲,让一群壮工去挖沟开渠,将河水引到田里去。
又让人在镇子东头的河边挖了一串小鱼塘,都用青石砌底,然后把山溪水引入,让其中的水始终保持着流动状态。活水养鱼,而且山泉活水养鱼,出产的鱼虾蟹子都跟自然生长没有两样,想吃的时候捉起来却方便,拿网子一捞就成了……
挖沟开渠的活儿累,冬天做也苦,吴小桐就叮嘱徐寡妇和霍氏,每日用荤油打底做些咸汤,做的菜也多用荤油炝锅,给那些青壮劳力们提供更多的热量。
家里添了许多人手之后,霍氏就不让吴小桐再上山了。
只允她照料照料家里的菜园子,或者去地里拔拔菠菜什么的。上山砍柴、放牛这些活儿,就都交给拴住、小臭儿、小满、水生几个小子。
最初几天,吴小桐倍受约束,但她毕竟是成年人,远没有真正的孩子那般好动贪玩,很快就适应了,就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练字,跟着老苍头研习药材炮制、制剂等等诸般,偶尔,也跑去厨房跟霍氏、徐寡妇一起了,做些好吃的解馋,竟也日日忙碌而充实。
不再上山的好处也很快显现出来,皮肤一天天细腻白皙起来不说,一手字渐渐有了样子了,之前的字帖描完了,已经开始描随中秋节礼送来的那些了。照这样的进度,吴小桐揣度着,用不了一年,她就能临帖了。
这么着,冬月一眨眼过去了,喝过腊八粥,年节就一天天近了。
这一次,吴小桐没等着裴家来人,就将给裴家的节礼备好了。
进了腊月之后,程充和徐褚终于带着几个孩子上山狩了几回猎。
这一回不再是低级的绳套、陷阱,程充和徐褚都带着弓箭,程充佩剑,徐褚使得则是一杆长枪,而且,程充和老苍头合作,也给孩子们一人做了一张弓。虽说工艺简单了些,箭也粗陋了些,但拿在手里,孩子们还是一个个兴奋的小脸胀红
先后上了两回山,收获倒是颇丰,野兔山鸡不用说,狍子、岩羊、鹿也得了十几只,另外还射了两只狐狸和一头野猪。另外还捉了两只小鹿和三只小狍子。
林林总总运下山来,别的不说,过年的肉是不缺了。
小鹿和小狍子都让吴小桐养起来了,从最初的惊恐警惕,渐渐的也熟稔放松下来,不久,几个小家伙就跟吴小桐混熟了,远远地看见她就跑到围栏边等着。
两张狐皮处理好了,加上两头鹿两头狍子,再加上秋日里吴小桐自己酿制的山葡萄酒,又有松子、榧子、各色果子蜜饯等等,就是吴小桐给裴府备下的节礼。
另外不得不说的,自从石头三家人回乡后,又陆续有外出逃难的人碾转回到了双溪镇。双溪镇人口多了,热闹了许多。这许多人中,有的衣食无着,自然照例求到胡大公子面前,少不得也救济一二。也有的,从外乡回来,尚有些银钱粮米,大家也帮衬着收拾整理一番安置了。
日子一天天有条不紊地过去,腊月十二这天,裴家送年礼的车队到了双溪镇。
这一次来的不仅是外院管事和婆子,还有裴家二公子,裴依依的二堂哥裴昉。
说起来裴家大房有三位公子,皆是大夫人杨氏所出,一母同胞三兄弟,同样仪容出众、风姿不凡外,性格却称得上天差地别,各不相同。
老大裴旸自幼习武,热衷玩弄刀枪棍棒,在裴家长辈的支持下,自幼拜了名师,倒也习得一身好功夫,马上马下的功夫都极好,而且有一手堪称百步穿杨的好箭法。只不过,上次从双溪镇回去,裴旸就被景王重用,直接封为正五品威武将军,进军营带兵去了,不得闲暇了;
老二裴昉则心思奇巧,善计谋,长机变,是兄弟们读书读的最好的,而且自小爱研习兵法、易经诸般杂学。长相上,裴旸英武俊朗,裴昉则文雅清俊,如莲如玉。
老三年纪最小,才十五岁,算是长的最好的,也很聪明,偏偏他不爱经书也不爱舞枪弄棒,从小最爱的就是挣钱。别看小小年纪,已经自己开了两个铺子了。也因为爱经商,性格看上去是最好的,称得上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
这一次,来的是裴家老二裴昉,那纤尘不染,清俊出尘的模样,看的吴小桐也暗暗赞叹,只不过,转眼,她就没心思赞叹了。这个神仙一般的二哥也就张皮能看,接触之后就知道,这就是腹黑!而且是个极品龟毛的腹黑!
本来欢欢喜喜迎接的吴小桐,在看到裴昉的两个俊秀小厮犹如变魔术一般,拿出整套的旧窑茶具来之后,也还罢了,再看那两个小厮又拿出来一只青玉香炉,一盒香丸,又有拂尘的羽毛,又有香箸,又有煮水沏茶的红泥小炉、紫砂水壶,又有专门用在红泥小炉的橄榄炭……吴小桐已经看傻了,脸上的笑早就散了个干净,只剩下一脸发青的呆滞!
偏偏,那一身月白衣衫,风淡云轻的神仙哥哥,无比优雅,无比出尘地开口道:“这都是依依妹妹喜欢的,也不知道哥哥准备的这些妹妹能不能看上眼,若是哪里不合心意,妹妹尽管说,哥哥回去再替妹妹寻摸去……终究是有些做不到的,妹妹最爱梅花瓣儿上的雪水烹茶,哥哥前几年倒是攒了几坛子埋在梅树底下,奈何离开睢宁的时候太急,好些物事没能带上,那几坛子雪水也落在睢宁了。不过,妹妹别生气,金陵的宅子里也有好几棵上好的百年腊梅树,等下了雪哥哥就让人收去,埋在梅树下过一个伏天,也就能入口了……”
吴小桐听得一阵一阵牙根发酸。她在心里大吼,谁来给她根金箍棒,把眼前头这个唐僧打飞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