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下诸人当然喜笑颜开。
    李林甫又接着道:“圣上昨日与我谈起此事,圣心也颇为欢喜。然我当时心有隐忧,夜里竟然为之难寐,我今日因之不入中书省,就直奔御史台了。”
    众人看到李林甫的脸色渐至郑重,其心皆提起来,就愈发无声地关注李林甫下面的言语。
    “中书省右补阙杜琎的事儿,诸位想来皆已知闻了吧?”
    吉温答道:“杜琎无端妄语,竟然上书言说天下黑暗,由此抹煞圣上大治之功,实为忤逆之言。后来我等听说杜琎不过被贬为县令,心中甚为不平。杜琎此罪,虽杀之也不解恨,谁让圣上与右相宅心仁厚呢?”
    中书省有右补阙,门下省有左补阙,皆为六品官,其与谏议大夫功能相似,即随时谏朝政及皇帝诏敕之失。数月前,右补阙杜琎不知犯了哪一根筋,写了一道洋洋五千言的奏书。李林甫见其中多写天下诸失,且许多事儿皆为李林甫所为,他当即扣下此书不让李隆基看到,仅向李隆基淡淡说到杜琎大逆不道予以贬官,李隆基对一个六品官员毫不在意,就随口同意了。
    李林甫厉声道:“杜琎职掌与诸位有些相似,其固然可以言无不忌,也不该颠倒黑白胡说八道呀?譬如天下殷富,四方来朝,杜琎却妄说危机四伏,实为昙花一现,诸位能赞同其言吗?不说诸位,就是到田野里随便寻来一个老农夫,他也不会赞同杜琎之言的。”
    众人纷纷颔首赞同。
    李林甫又长叹一声,说道:“我之隐忧,恒由此起啊!为人为官者,首要者须判断大势,不可逆势而动。杜琎之所以被贬官,就是不明此节。”
    吉温此时已大致明白了李林甫的来意,躬身说道:“右相大人仁慈为怀,刚才谆谆所言,其实还是为着下官们的身家着想。”
    李林甫微微颔首道:“哦,就是这话。若天下凋敝,乱象纷生,此情正是诸位大展身手的时机。方今天下花团锦簇,国势蒸蒸日上,诸位应顺应大势,多添好言才是。那些没来由的添乱混账之语,诸位须以杜琎为鉴,今后还是少说为佳。”
    众人见李林甫推心置腹,于是纷纷答应。
    李林甫此时脑中晃过一物,心中就有了一番精辟之语:“诸位皆知宫中的立仗马吗?”
    宫中规制,每日寅牌之时,宫中正殿侧宫门外,皆有八匹厩马分列左右厢,以为仪仗,候仗下即散。这些骏马皆养得高大威壮,以显仪仗之威,是为立仗马。御史台的御史官秩虽低,然皆有入宫面圣的机会,他们此前对立仗马不太注意,现在李林甫提起,他们纷纷忆起了立仗马的模样。
    李林甫继续说道:“这些立仗马日常按三品之俸予以豆料,由此被养得膘肥体壮,它们立在殿前,颇有威仪之状。然立仗马之所以能为立仗马,就在于它们立在殿前须终日无声,若有马妄自鸣叫一声,就会被黜而不用。嘿嘿,被黜之马今后虽欲不鸣,妄想再享受三品俸料,它还能失而复得吗?”
    李林甫的这番话最符合其身份,其以宰相之身说出威胁之语,以堵塞众人言路;此前张九龄等人鄙薄李林甫少文,这番话即为最好的注脚,因为这句话以马来喻官,实有侮辱之意,其中透露出李林甫内心的极度刻薄。
    众人默默品味李林甫的话,座下又是一片寂静。
    李林甫生怕众人不明白,又加重语气说道:“当今圣上实为不世出的明主,诸臣欲顺之尚且不暇,哪有时辰说些不恭顺之言呢?”
    吉温当即说道:“诸位,右相大人这番话,实为我辈自身着想。请右相大人放心,今后自下官为始,皆牢记右相大人这番金玉良言,不敢妄行其是。”
    座下众人心向李林甫者为多,于是纷纷出言向李林甫表达忠心。李林甫见今日已达到此行的效果,脸色再复灿烂,遂在众人簇拥下离开御史台。
    后数日,李林甫向李隆基建言,欲改授吉温为户部侍郎,王鉷为御史大夫,李隆基当即准奏。杨国忠听到这个风声后,认为太府卿与御史大夫虽同秩级,御史大夫却能寻任何人的毛病,就比太府卿风光多了,也找李隆基求为御史大夫。
    李隆基道:“卿善理财之事,如何又瞧中御史台了?”
    杨国忠当然不敢说御史大夫较之太府卿要风光许多的理由,仅说若兼知御史大夫,可以更加有利于理财。李隆基信了他的这番鬼话,说道:“授任王鉷为御史大夫的制书已发,朕不能朝令夕改。也罢,卿既认为有利于理财之事,就权在御史台兼知御史中丞吧。”
    杨国忠急忙谢恩。
    杨国忠之所以坚执入御史台兼职,其内心中实有与王鉷较劲儿的心意。
    王鉷现在不再兼职户部侍郎,从而入主御史台,看似与户部没有了干系,然他身兼的二十余使却并未拱手交出。则他现在虽不在户部任职,此前的财税大权一丝未失。杨国忠因新近立功得皇帝宠爱,早对王鉷手中的实权虎视眈眈,他之所以如此,缘于他有更大的觊觎。
    赌徒的心理,往往得胜时傲视天下,而手风差时,又有患得患失之心,模样儿不免猥琐顺承。杨国忠现在春风得意,乍然又成三品大员,其下一个赌注当然不屑于同秩级的王鉷,他之所以与王鉷较劲,其实意在李林甫的宰相之位。
    杨国忠入朝数年,对权倾天下的李林甫献媚有加,甚至不惜充当李林甫的先锋打手。然他慢慢冷眼旁观,渐渐瞧清楚了李林甫行事的路数。其路数之一,即是身边要有一帮得力的帮手。
    李隆基突然让杨国忠荐人,此举实为雪中送炭,让杨国忠在京中一举有了两名得力的帮手。
    章仇兼琼与鲜于仲通此前施恩于杨国忠,如今终于有了回报。二人入京后,断然不敢在杨国忠面前以恩主自居,皆变得恭顺小心,变成了一副唯唯诺诺的模样。
    鲜于仲通虽为京兆少尹,然京兆尹位置空悬,鲜于仲通就有了主持京兆府之实。他此番入京,少不了携带巨财,并将其中的绝大部分奉与杨国忠。
    杨国忠看到眼前这数担金珠宝货,脸上无动于衷,说道:“鲜于兄初入京城,尚无住宅,这些财货就拿去购置一处宅子吧。我现有俸禄,圣上赏赐又不少,手头还算宽裕。”杨国忠此前口呼鲜于仲通为“主人”,此次见面不觉就改了称呼。鲜于仲通未有不适之感,且觉得杨国忠呼己为兄,有些受宠若惊了。
    鲜于仲通见杨国忠推辞,哪儿知道杨国忠替皇帝敛钱之际,他自己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呢?其日进斗金,岂会瞧得上鲜于仲通所赠小钱?可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鲜于仲通不明其意,坚执要赠。
    杨国忠叹道:“国忠昔年困顿之时,得鲜于兄相助方得保全。若无鲜于兄相助,哪儿有国忠今日?也罢,我先收下此物,待兄离府时再转赠于兄,如此就为国忠的一点心意吧。”
    鲜于仲通见杨国忠坚执不受,心中感动,只好答应。
    杨国忠又道:“鲜于兄今后执掌京兆府,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鲜于仲通道:“京兆府知京中庶事,因京中达官贵人太多,最应小心谨慎。下官到任后,不敢肆意妄为,凡事还要到杨大人这里讨要主意。”杨国忠虽呼鲜于仲通为兄,鲜于仲通却不敢倚老卖老,老老实实以官职互称。杨国忠起初不许,待听了数日后,也就觉得顺耳,遂不再坚持。
    杨国忠摇摇头道:“错了!京中达官贵人虽多,哪一个敢在我杨国忠恩人头上撒野?鲜于兄,你勿复为虑,凡事就由国忠替你做主即可,不用怕他们。”
    鲜于仲通道:“下官不知,乞杨大人分解。”
    “嗯,京兆府有一个名为罗希奭的法曹,鲜于兄知道此人吗?”
    “下官知道。外人常以‘吉网罗钳’来喻说二人,罗希奭就是其中的‘罗钳’了。听说那罗希奭手段毒辣,人闻其名就闻风丧胆。”
    “对了,就是此人。吉温与罗希奭闻名天下,鲜于兄知道他们得何人授意吗?”
    “听说此二人早年皆为李右相门客,他们能够发迹如此,想来李右相脱不了干系。”
    杨国忠闻言赞道:“鲜于兄果然讯息通畅,虽僻处蜀中,对朝野之事皆在掌握之中。不错,吉温与罗希奭一前一后任京兆府法曹,此职虽微,却能掌京中刑狱之事。李林甫这些年来恃此二人,办了许多大案啊。”
    “下官在蜀中,也知皇甫惟明案、杜有邻案及王忠嗣案皆由此二人所办。”
    杨国忠冷笑道:“哼,李林甫通过此二人控制京中刑狱之事,又对御史台不肯放手。他若想兴大狱,不过在其一念之间。”
    “杨大人何出此言?下官听说,李右相其实待杨大人甚为关爱。”
    “甚为关爱?与王鉷相较,他还是关爱王鉷多些。”杨国忠说到这里,脸上早变成了愤然之色。
    鲜于仲通毕竟浸淫江湖多年,对人间鬼蜮之事最为明晓。他一转念间,很快知悉了杨国忠的心意,遂决然说道:“下官既为京兆少尹,即为罗希奭的上官。下官入职之后,慢慢寻出罗希奭的不妥之处,想法将其贬斥就是。”
    杨国忠摇摇头,说道:“李林甫知道鲜于兄为国忠恩人,若鲜于兄将罗希奭贬斥,那李林甫定然迁怒至国忠身上。鲜于兄,那李林甫为相十余年,可谓枝繁叶茂,我们若公然与其相抗,那是得不到好处的。”
    鲜于仲通想不到杨国忠入京数年,仿佛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崭新的人儿,心中就在那里感叹不已。
    杨国忠沉默片刻,方缓缓言道:“鲜于兄入职后,须大说罗希奭的好话,我再在皇帝面前吹吹风,想法升一下罗希奭的秩级,将其调出京兆府最好。”
    为调某人关键岗位,对其明升暗降,这也是杨国忠从李林甫那里学到的本事。
    杨国忠知道吉温、王鉷与罗希奭实为李林甫最为倚重之人。吉温此次被调职,让杨国忠觑出了吉温似在李林甫面前受到冷遇的倾向,若将罗希奭再调到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则可除去李林甫的两个得力爪牙。至于王鉷,杨国忠与其共同署事,就有了观察的机会。
    李林甫一生最会算计人,他没有想到,在他眼中无关紧要的杨国忠已在暗中默默算计他了。
    第十八回 安禄山迭立边功 杨国忠扳倒王鉷
    安禄山如今在京城的眼线甚多,他身在范阳,朝中的一举一动都能了如指掌。近时王忠嗣案与杜有邻案,乃至新贵杨国忠的详细情况对他触动很大,这一日就召来高尚、严庄悄悄商谈。安禄山直接说道:“近来京城事儿挺多,令人有些眼花缭乱,二位先生不知有何观感呀?”
    高尚微微一笑道:“事儿虽多,若追根溯源,无非几个老相识之间的事儿。不过现在杨国忠横空出世,朝局似为之一变呢。”
    安禄山道:“对呀,杨国忠此前默默无闻,近来却颇得圣上宠信,身兼度支郎中、太府卿与御史中丞之职。近来章仇兼琼入京,圣上竟然将剑南节度使一职交付其遥制。杨国忠若以此种势头走下去,将来不可小觑啊。”
    高尚道:“安大使所言甚是。杨国忠为贵妃之兄,确实无人可比。”
    严庄道:“杨国忠能得圣上宠信,固然有贵妃的缘由,然主要还是得益于此次义仓折绢之事。我这些日子将这几件事儿连在一起琢磨,愈来愈觉得其中滋味良多,则杨国忠得宠另有幽微。”
    安禄山与高尚便问其故。
    严庄接着说道:“王忠嗣边功甚著,新近又被授为四镇节度使,圣上极为看重。然董延光败绩,却能一道奏书将王忠嗣下在狱中,其反差就太大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再看到杜有邻案兴起,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案看似毫无关联,然指向甚明,那个济阳别驾魏林不是密告王忠嗣‘欲奉太子’吗?柳勣密告杜有邻也有此等言语,则此两案意在太子。”
    安禄山问道:“严先生此言,是否为吉温亲口转述?”
    自从吉温与严庄相识后,严庄就负责与吉温的联络,基于此因,安禄山方有此问。严庄闻言摇摇头,说道:“吉温行事谨慎,他感念安大使厚待,对案情详细可以和盘托出,然案情内里,他从来不肯透露一字。”
    高尚道:“当今天下,敢动太子心思者又有几人?安大使,这两案皆由罗希奭与吉温审理,那么幕后指使之人即可明了。”
    高尚与严庄判断幕后指使人为李林甫,安禄山闻言,想起了李林甫日常惯有的灿烂笑容,眼前虽是阳光灿烂的白日,心中却不由得不寒而栗。
    这两案眼见是李林甫做出的案子,为了达到嫁祸于太子的目的,李林甫可以借皇帝之力,轻轻地将一个战功卓著的四镇节度使拘入京城;至于太子良娣的父亲,在李林甫眼中实在是不值一提,他可以不用惊动皇帝,就将一干人的案情做实,并将他们或流或贬,其中数人在审理过程中竟然被活活打死。李林甫固然权倾天下,却对国家储君毫无顾忌,有此心力之人,除了对皇帝有所顾忌之外,其他人在其眼中视若无物!
    安禄山自幼混迹于市井之间,练就了胆子大、手段狠的性子。他得了张守珪举荐方有今日之位,起初对张守珪毕恭毕敬,心中却不畏惧张守珪,最终将张守珪踩在脚下。然不知何故,安禄山自从见过李林甫之后,李林甫虽待安禄山一团和气,满面笑容,安禄山观之却不敢亲近,心中惧意满溢。
    鉷严庄见安禄山不吭声,不知其心中所思,又说道:“安大人,听京中来人说道,吉温自从转授为户部侍郎,心思一时大坏,每日下衙回宅后即在那里长吁短叹。我暗自揣度,王鉷被授为御史大夫,吉温由此觉得在李右相面前有些失宠了吗?”
    高尚颔首道:“吉温较之外人最明李右相心思,他有此状,显然心中有苦楚,应当有些失宠了。”
    安禄山好歹将心思平定,却不理会吉温现在的遭际如何,转而问道:“二位先生,范阳与河东相邻,今王忠嗣被罢,河东由陈希烈兼知节度使遥制。我若向圣上请兼河东节度使,可否?”
    高尚与严庄想不到安禄山竟然有此心思,二人对视一眼,高尚开口说道:“安大使有此宏愿,实为幸甚。前些日子朝廷授职制书颁下之后,我等二人曾议论一番,觉得安大使最该兼知河东节度使,然时机未到。”
    “哦,为何时机未到呢?”
    “河东为大唐龙兴之地,此前太原诸军政正使皆由藩王遥制,则此职重要,须圣上心系之人兼知;王忠嗣兼领四镇节度使,所谓树大招风,方有此祸,若安大使再领河东节度使之职,实与王忠嗣当时相若,殷鉴不远,更应慎重。”
    安禄山脑海中又浮现出李林甫的灿烂笑容,就想自己若与王忠嗣相比无疑落在下乘。自己若处于显眼之位,在朝中又无可倚仗之人,别说遭李林甫之忌,就是其他人在皇帝面前说上一些不利于自己之言,自己的地位也势必堪忧。安禄山由此又想,自己之所以有今日地位,凭的是什么呢?正是自己取得的边功得到皇帝赏识,除此之外,自己确实一无所有。
    严庄接着说道:“安大使,此次章仇兼琼与鲜于仲通得杨国忠之荐,竟然皆入京中得居要位,由此看来,杨国忠得圣眷渐隆,假以时日,其在朝中地位确实不可小觑。杨国忠此前在李右相面前恭顺万分,然鲜于仲通入主京兆府之后办了一件事儿,看似不显眼,却耐人寻味。”
    “什么事儿?”
    “鲜于仲通入职后,办的第一件事儿,即是将罗希奭逐出京兆府。当然,鲜于仲通多言罗希奭有功,恳请朝廷予以升秩,事儿办得可谓冠冕堂皇。然他定是得了杨国忠之语,不肯今后再让李右相的亲随插足京兆府,其意彰显无余。”
    “如此说来,杨国忠与李右相之间已然有隙了?”
    “不错,正是这样。我等二人议论之时,皆认为今后朝中局面定改,那杨国忠当然恃皇帝之宠与贵妃之势,与李右相隐然相抗。”
    高尚与庄严所言,即是劝安禄山不可树大招风,由此招惹事端;且朝廷中已现李林甫与杨国忠相争端倪,安禄山自可静坐范阳,细观此二虎相斗即可。安禄山闻言不语,心间已认可了这二人之言。
    高尚又道:“自从哥舒翰攻破石堡城之后,近来安西、陇右和河西诸镇再无战事。我等以为,战事不仅仅限于东北,譬如范阳与河东的结合之地,也须有战事辄起。”
    高尚与庄严如此建言,即是让安禄山常有战事,这样能得朝廷重视,且胜仗又可获得许多封赏。安禄山言听计从,明白自己现在唯有迭立战功,才能得皇帝赏识,实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不过高尚所言在范阳及河东结合处兴起战事,他一时不明其意,待高尚解说一番,安禄山顿时心领神会。
    非中土之人由于不读经史,难知诸子经籍及历代史事,也就难识前代事迹及人心幽微。譬如安禄山不识文字,他若仅仅凭借自己经历行事,做一名市井混混尚可,做一名大唐将军就勉为其难了,所以他早早便有了二位落第幕僚。这高尚与严庄无能及第入仕,却从书籍中窥知了许多谋略经验,令安禄山受益不少,这也正是安禄山与其他番将的根本区别。
    经过杨国忠的一番筹谋,罗希奭被授为刑部员外郎,秩级顿时升了两级,此次就离开了京兆府。鲜于仲通此时已知杨国忠心意,其任职未及一月,这日晚间即入杨国忠宅中密谈。
    鲜于仲通昔为杨国忠的东家,杨家上下因受其恩,现在对他异常尊敬。鲜于仲通却不敢有丝毫托大,入了杨宅后即低眉顺眼,如厮仆一般。
    杨国忠问道:“那帮人调教得还算好吗?”其所指的那帮人,即是罗希奭在牢狱之中的那一干辖下。鲜于仲通去京兆府之前,杨国忠嘱他将这帮人好生对待,不可走失一个。
    鲜于仲通答道:“请杨大人放心,这帮人并无长处,除了刑狱之事,他们又会干什么?下官既用言语恐吓,又赏给他们一笔财货,他们实为天下最势利之人,肯定不愿走了。”
    “如此最好。鲜于兄还要对他们说清楚了,若有人胆敢再与罗希奭妄语,诸般刑具就让他们尝上一遍。”
    “下官明白。杨大人,下官今日前来,想禀知大人此前交托之事。经过这些日子明察暗访,事儿似乎有了头绪。”
    杨国忠大喜,急声道:“好呀好呀,快说快说。”
    “下官先是派人访查王鉷,此人行事谨细,又无嗜好,难瞧其端倪所在。下官见此状况,一面派人继续盯紧王鉷,另一面派人在其亲属中逐个访查,未及旬日,果然有了收获。户部郎中王焊,杨大人定是谙熟了。”
    王焊系王鉷的同胞弟弟,杨国忠初任户部度支郎中之时,这王焊仗着王鉷之势,未将杨国忠瞧在眼中,动辄吆五喝六,杨国忠只好笑脸忍耐。杨国忠想起这些不堪往事,心中的怒火顿生,恨声说道:“这厮飞扬跋扈,最不识礼,我早就忍了一肚子鸟气。好了,王焊怎样?”
    “这王焊日常为人狂妄,其无才无识,却将自己视为高人。譬如其兄王鉷得圣上宠遇,王焊却瞧着很不舒服,见了其兄不理不睬,还动辄生事。”
    杨国忠笑道:“嘿,天下还有这样的稀罕事儿。奶奶的,他狗仗兄势,还待狗兄不恭。嗯,后来怎样?”杨国忠口出骂言,显是对他们兄弟恼恨之极。
    “王焊行止不端,专爱交结奇人。他最近偏爱与邢縡交往,日日混迹于邢縡宅中。”
    “邢縡又是何人?”
    “邢縡系鸿胪少卿邢畴之子。此人在京中颇有名气,专爱弄枪舞棒,家中养有会武门客数十人,最爱听人呼之为‘邢大侠’。”

章节目录

唐玄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赵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扬并收藏唐玄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