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跟文娱有关的职业地位都很高,大部分以星级来作为标准。余下的没有星级评判标准的职业很少,却都有着特殊的地位。比如歌手,比如,导演。
但凡是由星级作为评判标准的的职业,星级的评定标准都有着相当清晰规范而且被大众所认可的规则。就拿作者的星级来说,前面五个星级都只重点要求作品的收藏数和有效点击数,剩下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数据就暂且忽略不计了。从六星级开始,就要求知名度和公信度。比如一些被公认的国际作品比赛获得什么奖项之类的,还有杂七杂八的比如作品的影视改编率等等。这些规则是经过时间考验的,逐渐完善成现在的样子。虽然很琐碎,但基本上算是很有认可度的一项标准,无任何人为审核程序,而是全凭数据说话,而数据是由复杂的运算程序来监控,确保没有作弊行为,然后再在全世界统一实行。
但还是有一些没办法用这种全世界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的职业。
歌手没办法衡量是因为虚拟偶像的存在。导演就是因为审美的差异。
其实作者的星级也存在这个问题,大众口味不同嘛,总是有些文章会引起争议。古时候有句话说得好,大意是,世界上有三件东西是说不清楚,或者说很难争论出结果的:茶,文章,风水。众口难调,再好的书也有人骂这是什么垃圾。但作品的评论却又容易评判。为什么呢?具体说就那么几样嘛。创意,文笔,情节。如果再具体到各类型文章,就更简单了,比方说素就是人物,情节,环境。
但导演不行。
为什么呢?
作者的书是自己一个人写的啊,就算是多人合作的作品,也无非是大家一起写的文章。而导演拍一部片子,剧本未必是自己写的,而好剧本决定好片子。演员有很多个,片子的成功也有演员的大半功劳。摄影都是高科技的功劳,谁都能拍。再加上音乐,灯光,场景,道具……一大班子人在一起连轴转的忙活,最后出来这么一部片子。能说都是导演的功劳吗?如果哪一个条件不合适,砸了的是这么一大班人的心血。
限制条件更多。
作者简单啊,有光脑就行,没光脑有纸笔也可以。导演要拍片子,首先得有钱……
种种条件限制之下,出来的好片子导演确实功不可没,但真要算起来,要怎么来评价他的工作呢?钱多钱少拍出来的肯定也不一样啊……
所以导演是挺特殊的一个群体。
大家都挺尊重这行业的。投资方尊重,因为好导演会把他们的投入翻倍的赚回来;作者尊重,因为导演们可以把他们的作品搬到屏幕上去;歌手尊重,因为导演把他们的歌声放进合适的场景里,对二者都是个升华;其他的工作人员也尊重,他们靠着导演吃饭呢……
像是钟雁回导演,他挑戏挑的那么厉害,还不是大把的有钱人捧着钱箱子摆在他面前,就算不能让他一年拍一部,好歹也得让他开拍了第一个想到用自己的钱。
而比起钟雁回导演,这位甄震导演更加大神。
甄震,听名字像个汉子,其实是个女汉子。在圈子里,甄导演有个绰号叫“甄澎湃”。她是那种激情型的导演,一遇到好本子加上灵感爆发,整个人就激情澎湃,化身成工作狂。整个剧组会被她指使的团团转,所有细节都精挑细琢,反复修改,最后出来的成品必定是精品中的精品,不过她也是大伤元气,得歇上好长时间才能攒足劲儿准备下部戏。跟她的剧组往往也是累的不轻。但所有人都乐意跟着她干,因为甄导演的片子都是大制作中的大制作,精品中的顶级。
不过甄导演不仅是挑剧本,还挑演员,挑工作人员。所有跟戏挨上一点边儿的东西都要挑剔。正因如此,她的作品才这么有保障。但是同样是因为如此,甄导演的作品非常少,比钟雁回导演还要少很多。
早些年还有些人阴阳怪气,觉得她作品太少,换成谁精雕细琢的好几年弄出一部剧来也能不赖。但在甄震完美的把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那本《异星来客》翻拍成了跟原著比肩的经典之后,就再也没人敢小瞧她了。
可以说,《异星来客》这部戏不仅奠定了陈千修“最完美七星级演员”的名头,也把甄震导演在世界一流的导演中的排名定死在了最前面那几个。
陈千修是个好演员,性格脾气也不错,所以跟他合作过的导演大多对他赞赏有加。甄震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他们俩自从五年前合作了《异星来客》之后甄震就一直没有再出作品,说是精神耗多了,需要多歇歇。这一歇就是五年。所以这次陈千修就想到了她。《我,机器人》虽然内容跟《异星来客》完全不同,但都是高科技的科幻背景,里面不乏大场面的背景。对于很多导演来说这种大场面的控制很难,但对甄震来说就非常轻松了。她可以省下力气来雕琢里面的人文情怀。
陈千修把带着去拜访了甄震,甄震看了就拍案叫好,两个人一拍即合。接下来就是老样子,先把剧组拉起来,然后就可以放出新闻,增加新戏的热度了。
甄震是真挑剔,光是剧组的人叫齐就等了两三个月,叶京的下半学年都已经结束了,她才把人都凑齐。实在是因为她要求太高,非得找自己用熟了的人来,而这些人无一不是行业里的牛人,哪儿有可能跟她一样一歇就五年?也没人有她这本事啊!要说甄震的本事一般人都不会有,比土匪还赚,干一票坐家里吃喝玩乐歇五年都花不完。其他人可不成,所以都在别的组里呢。
甄震打好招呼,让他们接下去别安排别的活儿了,然后就开始等。之后的一两个月里就陆续有完工的人进组了。
等人都齐了,《我,机器人》就正式开拍了。
先拍的是第一个故事。
没错,是先拍,他们最终还是没能从五个里选出一个来,他们选了两个。
这还是甄震跟陈千修死磕了好几天,最后才磕出来的结果。
陈千修是哪个都舍不得,甄震也是放弃哪一个都抓心挠肝,但是陈千修肯拼,甄震不行啊。毕竟有的故事,比如《人工智能》,主角是个小男孩儿,陈千修只能客串个配角,所以这一部里他就能好好歇歇了。甄震是导演,哪儿能歇着啊!
所以甄震即使非常难以抉择还是果断的拒绝了陈千修说的五个故事都拍的诱惑。
“都拍完我就死在这儿了!”甄震拍着桌子吼。以她的工作狂性格,拍一部戏就跟死了一回似的,真要是五连拍可真说不准。可要是让她放着缓缓再拍,可能一缓……五年就过去了……
所以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还是选了前两个故事。因为这两个最具有代表性。一个讲述了人与机器的友情,也讲述了机器人会逐渐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不能控制好就会酿成灾难。另一个则着重在人与机器的关系上,顺便讴歌了一下亲情。而且这两部都带着哲学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
定好了之后,叶京也被喊进了组里,陈千修,叶京,加上甄震三个人头碰头研究了三天,剧本出炉。另一边需要的一些场景也都搭建好了。
《我,机器人》正式开机了。
但凡是由星级作为评判标准的的职业,星级的评定标准都有着相当清晰规范而且被大众所认可的规则。就拿作者的星级来说,前面五个星级都只重点要求作品的收藏数和有效点击数,剩下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数据就暂且忽略不计了。从六星级开始,就要求知名度和公信度。比如一些被公认的国际作品比赛获得什么奖项之类的,还有杂七杂八的比如作品的影视改编率等等。这些规则是经过时间考验的,逐渐完善成现在的样子。虽然很琐碎,但基本上算是很有认可度的一项标准,无任何人为审核程序,而是全凭数据说话,而数据是由复杂的运算程序来监控,确保没有作弊行为,然后再在全世界统一实行。
但还是有一些没办法用这种全世界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的职业。
歌手没办法衡量是因为虚拟偶像的存在。导演就是因为审美的差异。
其实作者的星级也存在这个问题,大众口味不同嘛,总是有些文章会引起争议。古时候有句话说得好,大意是,世界上有三件东西是说不清楚,或者说很难争论出结果的:茶,文章,风水。众口难调,再好的书也有人骂这是什么垃圾。但作品的评论却又容易评判。为什么呢?具体说就那么几样嘛。创意,文笔,情节。如果再具体到各类型文章,就更简单了,比方说素就是人物,情节,环境。
但导演不行。
为什么呢?
作者的书是自己一个人写的啊,就算是多人合作的作品,也无非是大家一起写的文章。而导演拍一部片子,剧本未必是自己写的,而好剧本决定好片子。演员有很多个,片子的成功也有演员的大半功劳。摄影都是高科技的功劳,谁都能拍。再加上音乐,灯光,场景,道具……一大班子人在一起连轴转的忙活,最后出来这么一部片子。能说都是导演的功劳吗?如果哪一个条件不合适,砸了的是这么一大班人的心血。
限制条件更多。
作者简单啊,有光脑就行,没光脑有纸笔也可以。导演要拍片子,首先得有钱……
种种条件限制之下,出来的好片子导演确实功不可没,但真要算起来,要怎么来评价他的工作呢?钱多钱少拍出来的肯定也不一样啊……
所以导演是挺特殊的一个群体。
大家都挺尊重这行业的。投资方尊重,因为好导演会把他们的投入翻倍的赚回来;作者尊重,因为导演们可以把他们的作品搬到屏幕上去;歌手尊重,因为导演把他们的歌声放进合适的场景里,对二者都是个升华;其他的工作人员也尊重,他们靠着导演吃饭呢……
像是钟雁回导演,他挑戏挑的那么厉害,还不是大把的有钱人捧着钱箱子摆在他面前,就算不能让他一年拍一部,好歹也得让他开拍了第一个想到用自己的钱。
而比起钟雁回导演,这位甄震导演更加大神。
甄震,听名字像个汉子,其实是个女汉子。在圈子里,甄导演有个绰号叫“甄澎湃”。她是那种激情型的导演,一遇到好本子加上灵感爆发,整个人就激情澎湃,化身成工作狂。整个剧组会被她指使的团团转,所有细节都精挑细琢,反复修改,最后出来的成品必定是精品中的精品,不过她也是大伤元气,得歇上好长时间才能攒足劲儿准备下部戏。跟她的剧组往往也是累的不轻。但所有人都乐意跟着她干,因为甄导演的片子都是大制作中的大制作,精品中的顶级。
不过甄导演不仅是挑剧本,还挑演员,挑工作人员。所有跟戏挨上一点边儿的东西都要挑剔。正因如此,她的作品才这么有保障。但是同样是因为如此,甄导演的作品非常少,比钟雁回导演还要少很多。
早些年还有些人阴阳怪气,觉得她作品太少,换成谁精雕细琢的好几年弄出一部剧来也能不赖。但在甄震完美的把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那本《异星来客》翻拍成了跟原著比肩的经典之后,就再也没人敢小瞧她了。
可以说,《异星来客》这部戏不仅奠定了陈千修“最完美七星级演员”的名头,也把甄震导演在世界一流的导演中的排名定死在了最前面那几个。
陈千修是个好演员,性格脾气也不错,所以跟他合作过的导演大多对他赞赏有加。甄震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他们俩自从五年前合作了《异星来客》之后甄震就一直没有再出作品,说是精神耗多了,需要多歇歇。这一歇就是五年。所以这次陈千修就想到了她。《我,机器人》虽然内容跟《异星来客》完全不同,但都是高科技的科幻背景,里面不乏大场面的背景。对于很多导演来说这种大场面的控制很难,但对甄震来说就非常轻松了。她可以省下力气来雕琢里面的人文情怀。
陈千修把带着去拜访了甄震,甄震看了就拍案叫好,两个人一拍即合。接下来就是老样子,先把剧组拉起来,然后就可以放出新闻,增加新戏的热度了。
甄震是真挑剔,光是剧组的人叫齐就等了两三个月,叶京的下半学年都已经结束了,她才把人都凑齐。实在是因为她要求太高,非得找自己用熟了的人来,而这些人无一不是行业里的牛人,哪儿有可能跟她一样一歇就五年?也没人有她这本事啊!要说甄震的本事一般人都不会有,比土匪还赚,干一票坐家里吃喝玩乐歇五年都花不完。其他人可不成,所以都在别的组里呢。
甄震打好招呼,让他们接下去别安排别的活儿了,然后就开始等。之后的一两个月里就陆续有完工的人进组了。
等人都齐了,《我,机器人》就正式开拍了。
先拍的是第一个故事。
没错,是先拍,他们最终还是没能从五个里选出一个来,他们选了两个。
这还是甄震跟陈千修死磕了好几天,最后才磕出来的结果。
陈千修是哪个都舍不得,甄震也是放弃哪一个都抓心挠肝,但是陈千修肯拼,甄震不行啊。毕竟有的故事,比如《人工智能》,主角是个小男孩儿,陈千修只能客串个配角,所以这一部里他就能好好歇歇了。甄震是导演,哪儿能歇着啊!
所以甄震即使非常难以抉择还是果断的拒绝了陈千修说的五个故事都拍的诱惑。
“都拍完我就死在这儿了!”甄震拍着桌子吼。以她的工作狂性格,拍一部戏就跟死了一回似的,真要是五连拍可真说不准。可要是让她放着缓缓再拍,可能一缓……五年就过去了……
所以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还是选了前两个故事。因为这两个最具有代表性。一个讲述了人与机器的友情,也讲述了机器人会逐渐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不能控制好就会酿成灾难。另一个则着重在人与机器的关系上,顺便讴歌了一下亲情。而且这两部都带着哲学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
定好了之后,叶京也被喊进了组里,陈千修,叶京,加上甄震三个人头碰头研究了三天,剧本出炉。另一边需要的一些场景也都搭建好了。
《我,机器人》正式开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