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勇能够指挥的官兵数量已经不多。放眼整个幽州城,充其量不过就是几千人罢了。倒不是说城内兵员已经死绝,而是下面的统兵将领一个个各有心思。开什么玩笑,现在士兵就是自家手里最值钱的倚仗。无论幽州能不能守住,手里有兵总是好的。就算不是想要开城投降,在城破的那一刻,才能有兵员力量保护自家人口尽快逃出去。说起来,这倒也不是贪生怕死,不过是人心最深处的自私罢了。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事已至此,我等就算强颜镇定又有何用?”
说着,此事李广丰连连摇头,苦笑着反问了一句,“大势已去,我等就算再怎么做,也只能略尽人事了。”
“官将军,你莫不是以为我怕了吗?”。李广丰仍旧在苦笑着,低声反问。
官勇瞪起双眼,登时一阵语塞。
李广丰算是楚国文臣当中难得与武将融洽共处的人物,而且绝对不可能是个胆小鼠辈,这一点,他是知道的。甚至官勇还觉得,此事李广丰是幽州之地少有的能够务实、能够做事的文臣之一。在几年前,也就是上一次戎狄南下之战前,李广丰就上奏给朝廷,断定大单于吐谷浑对于楚国没有表露出敌意,目标应该是转向了西边的其它国家。尽管没有太多证据表明李广丰的判断正确与否,可是事实摆在这里,接下来的几年,戎狄单于所部都没有大举进犯,更是出人意外的主动派出使团要求和亲。可是很遗憾,楚国没有抓住机会大力整顿军务,反倒是朝堂上的派系之争愈演愈烈。自始至终也没有人想过,应该在幽州这里加大防务力量,增加兵员,修整堡垒。
北地的旱灾对幽州影响甚大。李广方早在大旱刚起的半年之后,就再度谏言朝廷不要为了平息祸而在内地加派征饷,以免激起内地民变。李广丰甚至在奏章里用上了很多语气慷慨激昂的言辞。道理都说得够清楚了,可是朝廷还是没有听他的。
幽州比不得别处。此地若是有失,整个楚国都会限于危难之中。就算是身为统兵官的官勇的,当自己觉得做法有问题的时候,李广丰也经常毫不犹豫地提意见。比如当初草原雪灾下来的时候,官勇下纳降令,想要地那些草原上过来的穷苦戎狄牧民给予优待,想要用这些投靠过来的戎狄平民充实自己的时候,李广丰也是据理力争,说其中风险很大,戎狄心不可测,也难以管束。然而官勇当时没有听从劝解,李广丰无奈之下只能叹了口气说“祸始此矣。”
事后的情况来看,当时李广丰的建议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这些打着受灾穷苦没有饭吃投降过来的人大多都不可靠。甚至里面还混杂有不少草原戎狄那边的细作。很多时候,草原戎狄其实就是靠着这些内应在大军南下之时开始作乱。比如之前被白羊部族攻占的铁阳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情都过去了。做都已经做了,现在后悔又有什么意义?官勇摇摇头,心里黯然叹气。
他当初下纳降令的时候,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只不过,幽州边防败坏已经,当时的幽州军力实在是没有什么战斗力。官军贫弱,反倒是草原戎狄凶悍强健。千百年下来,楚军内部已经对草原戎狄怀有深深的的戒备,以及无可避免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作战,结果必定是一边倒。因此,官勇才想着要用这些能够打仗的戎狄灾民来充实己方的实力,只是……事情的演变结果,实在不是自己想要的。
李广丰认真地说:“关将军,我知道你心里有气,认为我等书城空谈误国。对此,本官也无话可说。说起来,朝堂上衮衮诸公确实有错,对于你等武将的防范心思实在太重。但是现在大局为重,我等不要再做意气之争了。”
沉默了许久之后,官勇长叹了口气:“李大人,你明天就离开幽州!去长城防线。那里是我大楚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还需要有人来主持大局。”
这话说得很是有些不着头脑。李广丰先是有些不解,然后突然突然好想明白了什么。紧接着,整个人恼怒得胡须都竖立了起来。
“关将军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叫我赶紧跑吗?你,你,你把我看成是什么人了,我李广方岂是如此贪生怕死之辈?”
“李大人,你我同僚的时间不算短了,我又岂会看轻于你?”
话一出口,官勇也有些急了,“只是现在你留在这里也于事无补,又何必如此?我是朝廷任命的镇守将军,不能擅离职守。幽州此战惨烈,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能活下来。等到这里的战事完结,能够去长城那便收拾局面,为朝廷安抚住败军的朝廷官员,恐怕也只有你了。”
“局面?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局面?早就全都完了!”
李广丰还在气头上,又怒发冲冠大喝了一句:“在幽州时日甚久,我算是看明白了。书生无用,就是一干皆误国之辈,到头来,还有什么颜面去说给朝廷收拾局面?只盼着朝廷能派来一二能员猛将,平息掉幽州此地的糜烂之局。这样,我等才有面目去地下见列祖列宗。”
说到这里的时候,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又都哑然了。无论李广丰还是管用,显然对朝廷往后到底能不能“派一二能员猛将,平息掉幽州此地糜烂之局”没什么信心。面前的这支戎狄军队雄壮至此,就算是楚国各地派来的援兵多达几十万,真的还有谁能够将其荡平的吗?
良久,李广丰听见官勇用沙哑的声音说:“听说,朝廷新近崛起的毅勇公爵杨天鸿,算得上是一员悍将。此人在南面平定越族蛮夷,阵斩十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若是真有此事,那么此人要是能够来到幽州,说不定也就可以缓解危局。”
李广丰满面怒火渐渐平息下来,脸上再次浮现出一丝苦笑:“阵斩十万……说起来好听。朝廷里夸大其词的事情多了,越族蛮夷也不是摆在那里任由捏弄的白痴。南方安州每年都要被越人肆虐,那边的情形估计与咱们这里差不多。阵斩十万,要是他杨天鸿真的可以做到阵斩十万,那么本官这颗项上人头就算是割下来给他,又有何妨?”
看到的惨败太多了,以至于两个人心里都没有底,但是出于最为美好的愿望,都本能的想要相信。只不过,真实与否,在眼睛没有看到以前,一切一切都是假的。
这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持续了一会儿之后,李广丰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官将军,为国殉身,何其美事。呵呵!你不跑,我怎可以让你专美于前?再说了,幽州战事败落至此,无论你我,皆有责任。即便是活着离开幽州,也必定会有朝廷专员日后问责。现在大难临头,本官岂能独自逃生?之后的事情,自然会有人来出面收拾。我等只需要在此报效国家即可。”
官勇转过身,看到了李广丰眼睛里的坚定。这一刻,镇守将军官勇终于感受到这位同僚已经下定了必死的决心。
他的心忍不住猛的一颤。
也好!那就两个人一起在这幽州城里殉国!
但是,就在官勇还在心中暗自感慨的时候,此事李广丰张铨突然又开口了,眼中满是沉痛和泪水。
“事已至此,我等理当引咎自决,自不必说。可是……可是这楚国积弊日久,幽州军务日益败坏,到时候该如何是好?”
“大楚国近万年的江山社稷,天下人才济济,怎会拿草原戎狄这样的小小蛮夷毫无办法呢?这是天要亡我大楚,天要亡我大楚啊!”李广丰站在城头上嚎啕大哭。
“李大人,不用多想了。”
官勇笑了笑安慰着他,但是语气却有些于涩,充满了说不出的痛苦:“好了,既然你也不想走,那么我们就一起留在这儿!这样也好……也好。”
说是如此,官勇脑子里仍然还是本能的想起了毅勇公爵杨天鸿。之前有信报传来,说是杨天鸿在历州那边大力整顿军务。说起来,历州与幽州一样,都是同属于楚国的边境重镇。这次白羊部族大举南下进犯,幽州有难,历州那边会不会派兵过来增援?
官勇不由得暗自摇头。楚国官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自己在幽州这边担任镇守将军多年,遇到的危险也不止一次。历州与幽州之间距离很近,可是昌鹄候崔羊广却从未朝着幽州派出过一兵一卒。毕竟,这天下是楚国皇帝的天下,兵将人马粮草盔甲却是自家的东西。凭什么你那边出了问题,要我这边伸手援助?
就在这时,突然从远方传来了一阵激烈的鼓声。官勇和李广丰两个人连忙同时向城外戎狄骑兵所在的方向看了过去。然后,他们发现一支打着白羊部落旗帜的骑兵正脱离了阵列,向着幽州城下冲了过来。
难道是想要直接攻城吗?
两个人对视一眼,心里同时闪过这样的念头。
然后,他们突然发现,在这群戎狄士兵后面,还有不少穿戴像是平常百姓的人跟着,正被押解着向幽州城下奔了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是想要驱赶平民攻城吗?
这倒也是戎狄常用的老法子。他们在城外大肆捕捉楚国平民,然后聚集在一起,让百姓走在前面挡住城头上射下的箭矢。
“不好!戎狄这是是想要杀人为梯。”
看了片刻之后,刺史李广丰突然喊了出来:“官将军,快,快快下令拦阻啊!”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说法一般,戎狄骑兵在距离城墙很近的地方开始杀人。他们聚集成群,几个人扛着防护面积很大的巨盾,形成一个个保护面。其余的戎狄骑兵就在区域之内动刀杀人。围在其中的楚国百姓顿时变得骚乱,一个个哭声震天,哀求和惨叫声连绵不绝。戎狄骑兵身上溅满了血,他们把一个个百姓推搡驱赶上前,然后从背后一刀刀砍下。就这样,地面上的尸体越来越多,一层层堆叠起来,很快就在幽州城下形成一个高度不断增加的斜坡。
“该死,该死的戎狄!”
官勇也马上反应了过来。他瞪着发红的双眼,朝着城下连声咆哮。
数千名楚国百姓,顷刻之间被杀得干干净净。尽管地面上的尸体堆起坡度不算太高,却已经出现了能够触及城墙中部的雏形。远处的戎狄大阵之中,还在有着更多的楚国百姓被驱赶出来。戎狄不擅工具,无法制造出大型攻城器械。不过,用活人作为梯子的方法倒也很是管用。只要死人的数量多了,就能顺着这种被一层层垫起的高度,冲进城内。
对于城防来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城墙。如果这样一道防御被去除了,那么油轴承是肯定很难坚持多久的。作为本地镇守大将,官勇很清楚,大楚国从各地调集的兵员其实根本没什么作用。那些驻防兵没有打过仗,战斗力甚至还不如幽州城里的老百姓。至少,幽州百姓见过死人,也有不少百姓真正杀过人。何况楚国短期之内根本凑不出太多军队来驰援幽州。
甚至可以说,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人来救援幽州。这种事情光是用脑袋想想就能明白。各地军将都是贪生怕死,一个个裹足不前。即便是有朝廷的军令,还是会有人抗拒不从。以前,幽州城被戎狄围困的时候,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明明朝廷的增援命令早在好几个月前就已经下达,来自各地的援军却一个也没有出现。直到戎狄杀够了,抢够了,离开了,援兵才以一支接一支的露出踪迹。各地领兵将官纷纷推说是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麻烦。有的说是粮草不足,有的说是道路被毁,还有的干脆说是军兵士卒遇到了疫病,折损太多……总之一句话,幽州这边没有打完,战事没有结果以前,楚国内地的援兵就绝对不会出现。
官勇满是胡茬的脸上全是血色,红得像火。
直接放弃城外,龟缩在城内防御也是不现实的。自古以来,守城的军队如果和敌军野战一番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就算龟缩守城也守不住多久。这一点,就算是任何一个将军都很清楚,官勇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既然反正都是要死,那还不如稍微壮烈一点地死。官勇看着城墙下面已经厚厚堆积起来的尸体,心想。
一想到这里,官勇也就没有再犹豫了。他转过身,看向自己的亲兵,然后大声喝令。
“快去传令给李参将和王参将他们。本官要亲率他们出城,与戎狄决一死战!”
决定了要出城作战,是一件大事。亲兵们很快捧来了盔甲,服侍着官勇穿戴完毕。他抽出佩刀,率领几名参将和收到命令的士兵,打开城门,朝着远处的戎狄大营方向冲了过去。
在纸面上,幽州驻军数量多达三十万。这是一个很滑稽的数字,也是楚国朝廷上文官们故意玩弄出来的把戏。同州、历州、幽州三地军镇,兵员数量都是一样。按照文官们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三镇之中保持必不可少的军事力量平衡。即便是三镇之中有其中一镇想要起兵谋反,也还有另外两镇能够把叛乱在短时间内压下去。当然,想法是好的,实际做起来,却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幽州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州县村庄。官勇和李广丰死守的幽州府城,是整个幽州的核心。三十万军兵分散下去,能够用在府城这里的数字也就没有多少。这还要刨去老弱病残,再加上朝廷年年都在扣饷扣粮,真正能够养活的军兵,其实最多也就是十五万左右。现在,府城里的幽州军也就是五万人马。除了用作防御必不可少的人手,能够被官勇带出城外作战的士兵,充其量不过是两万人。
在出城的那一刻,官勇就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打赢这一仗。对面的白羊部族戎狄多达十万以上,而且都是骑兵。在这种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什么获胜的机会。就算退一步,自己这边的兵员数量超过对方,也仍然还是步卒。对于骑兵,天生就是弱势。现在这种敌众我寡的局面其实没有什么赢的机会。只不过,身为统兵大将,官勇只能是尽量多拼杀掉一些戎狄的士兵而已。
这是自己的职责,自己的命运。
老子名字叫做官勇。做官的官,勇敢的勇。(未完待续。)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事已至此,我等就算强颜镇定又有何用?”
说着,此事李广丰连连摇头,苦笑着反问了一句,“大势已去,我等就算再怎么做,也只能略尽人事了。”
“官将军,你莫不是以为我怕了吗?”。李广丰仍旧在苦笑着,低声反问。
官勇瞪起双眼,登时一阵语塞。
李广丰算是楚国文臣当中难得与武将融洽共处的人物,而且绝对不可能是个胆小鼠辈,这一点,他是知道的。甚至官勇还觉得,此事李广丰是幽州之地少有的能够务实、能够做事的文臣之一。在几年前,也就是上一次戎狄南下之战前,李广丰就上奏给朝廷,断定大单于吐谷浑对于楚国没有表露出敌意,目标应该是转向了西边的其它国家。尽管没有太多证据表明李广丰的判断正确与否,可是事实摆在这里,接下来的几年,戎狄单于所部都没有大举进犯,更是出人意外的主动派出使团要求和亲。可是很遗憾,楚国没有抓住机会大力整顿军务,反倒是朝堂上的派系之争愈演愈烈。自始至终也没有人想过,应该在幽州这里加大防务力量,增加兵员,修整堡垒。
北地的旱灾对幽州影响甚大。李广方早在大旱刚起的半年之后,就再度谏言朝廷不要为了平息祸而在内地加派征饷,以免激起内地民变。李广丰甚至在奏章里用上了很多语气慷慨激昂的言辞。道理都说得够清楚了,可是朝廷还是没有听他的。
幽州比不得别处。此地若是有失,整个楚国都会限于危难之中。就算是身为统兵官的官勇的,当自己觉得做法有问题的时候,李广丰也经常毫不犹豫地提意见。比如当初草原雪灾下来的时候,官勇下纳降令,想要地那些草原上过来的穷苦戎狄牧民给予优待,想要用这些投靠过来的戎狄平民充实自己的时候,李广丰也是据理力争,说其中风险很大,戎狄心不可测,也难以管束。然而官勇当时没有听从劝解,李广丰无奈之下只能叹了口气说“祸始此矣。”
事后的情况来看,当时李广丰的建议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这些打着受灾穷苦没有饭吃投降过来的人大多都不可靠。甚至里面还混杂有不少草原戎狄那边的细作。很多时候,草原戎狄其实就是靠着这些内应在大军南下之时开始作乱。比如之前被白羊部族攻占的铁阳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情都过去了。做都已经做了,现在后悔又有什么意义?官勇摇摇头,心里黯然叹气。
他当初下纳降令的时候,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只不过,幽州边防败坏已经,当时的幽州军力实在是没有什么战斗力。官军贫弱,反倒是草原戎狄凶悍强健。千百年下来,楚军内部已经对草原戎狄怀有深深的的戒备,以及无可避免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作战,结果必定是一边倒。因此,官勇才想着要用这些能够打仗的戎狄灾民来充实己方的实力,只是……事情的演变结果,实在不是自己想要的。
李广丰认真地说:“关将军,我知道你心里有气,认为我等书城空谈误国。对此,本官也无话可说。说起来,朝堂上衮衮诸公确实有错,对于你等武将的防范心思实在太重。但是现在大局为重,我等不要再做意气之争了。”
沉默了许久之后,官勇长叹了口气:“李大人,你明天就离开幽州!去长城防线。那里是我大楚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还需要有人来主持大局。”
这话说得很是有些不着头脑。李广丰先是有些不解,然后突然突然好想明白了什么。紧接着,整个人恼怒得胡须都竖立了起来。
“关将军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叫我赶紧跑吗?你,你,你把我看成是什么人了,我李广方岂是如此贪生怕死之辈?”
“李大人,你我同僚的时间不算短了,我又岂会看轻于你?”
话一出口,官勇也有些急了,“只是现在你留在这里也于事无补,又何必如此?我是朝廷任命的镇守将军,不能擅离职守。幽州此战惨烈,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能活下来。等到这里的战事完结,能够去长城那便收拾局面,为朝廷安抚住败军的朝廷官员,恐怕也只有你了。”
“局面?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局面?早就全都完了!”
李广丰还在气头上,又怒发冲冠大喝了一句:“在幽州时日甚久,我算是看明白了。书生无用,就是一干皆误国之辈,到头来,还有什么颜面去说给朝廷收拾局面?只盼着朝廷能派来一二能员猛将,平息掉幽州此地的糜烂之局。这样,我等才有面目去地下见列祖列宗。”
说到这里的时候,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又都哑然了。无论李广丰还是管用,显然对朝廷往后到底能不能“派一二能员猛将,平息掉幽州此地糜烂之局”没什么信心。面前的这支戎狄军队雄壮至此,就算是楚国各地派来的援兵多达几十万,真的还有谁能够将其荡平的吗?
良久,李广丰听见官勇用沙哑的声音说:“听说,朝廷新近崛起的毅勇公爵杨天鸿,算得上是一员悍将。此人在南面平定越族蛮夷,阵斩十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若是真有此事,那么此人要是能够来到幽州,说不定也就可以缓解危局。”
李广丰满面怒火渐渐平息下来,脸上再次浮现出一丝苦笑:“阵斩十万……说起来好听。朝廷里夸大其词的事情多了,越族蛮夷也不是摆在那里任由捏弄的白痴。南方安州每年都要被越人肆虐,那边的情形估计与咱们这里差不多。阵斩十万,要是他杨天鸿真的可以做到阵斩十万,那么本官这颗项上人头就算是割下来给他,又有何妨?”
看到的惨败太多了,以至于两个人心里都没有底,但是出于最为美好的愿望,都本能的想要相信。只不过,真实与否,在眼睛没有看到以前,一切一切都是假的。
这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持续了一会儿之后,李广丰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官将军,为国殉身,何其美事。呵呵!你不跑,我怎可以让你专美于前?再说了,幽州战事败落至此,无论你我,皆有责任。即便是活着离开幽州,也必定会有朝廷专员日后问责。现在大难临头,本官岂能独自逃生?之后的事情,自然会有人来出面收拾。我等只需要在此报效国家即可。”
官勇转过身,看到了李广丰眼睛里的坚定。这一刻,镇守将军官勇终于感受到这位同僚已经下定了必死的决心。
他的心忍不住猛的一颤。
也好!那就两个人一起在这幽州城里殉国!
但是,就在官勇还在心中暗自感慨的时候,此事李广丰张铨突然又开口了,眼中满是沉痛和泪水。
“事已至此,我等理当引咎自决,自不必说。可是……可是这楚国积弊日久,幽州军务日益败坏,到时候该如何是好?”
“大楚国近万年的江山社稷,天下人才济济,怎会拿草原戎狄这样的小小蛮夷毫无办法呢?这是天要亡我大楚,天要亡我大楚啊!”李广丰站在城头上嚎啕大哭。
“李大人,不用多想了。”
官勇笑了笑安慰着他,但是语气却有些于涩,充满了说不出的痛苦:“好了,既然你也不想走,那么我们就一起留在这儿!这样也好……也好。”
说是如此,官勇脑子里仍然还是本能的想起了毅勇公爵杨天鸿。之前有信报传来,说是杨天鸿在历州那边大力整顿军务。说起来,历州与幽州一样,都是同属于楚国的边境重镇。这次白羊部族大举南下进犯,幽州有难,历州那边会不会派兵过来增援?
官勇不由得暗自摇头。楚国官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自己在幽州这边担任镇守将军多年,遇到的危险也不止一次。历州与幽州之间距离很近,可是昌鹄候崔羊广却从未朝着幽州派出过一兵一卒。毕竟,这天下是楚国皇帝的天下,兵将人马粮草盔甲却是自家的东西。凭什么你那边出了问题,要我这边伸手援助?
就在这时,突然从远方传来了一阵激烈的鼓声。官勇和李广丰两个人连忙同时向城外戎狄骑兵所在的方向看了过去。然后,他们发现一支打着白羊部落旗帜的骑兵正脱离了阵列,向着幽州城下冲了过来。
难道是想要直接攻城吗?
两个人对视一眼,心里同时闪过这样的念头。
然后,他们突然发现,在这群戎狄士兵后面,还有不少穿戴像是平常百姓的人跟着,正被押解着向幽州城下奔了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是想要驱赶平民攻城吗?
这倒也是戎狄常用的老法子。他们在城外大肆捕捉楚国平民,然后聚集在一起,让百姓走在前面挡住城头上射下的箭矢。
“不好!戎狄这是是想要杀人为梯。”
看了片刻之后,刺史李广丰突然喊了出来:“官将军,快,快快下令拦阻啊!”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说法一般,戎狄骑兵在距离城墙很近的地方开始杀人。他们聚集成群,几个人扛着防护面积很大的巨盾,形成一个个保护面。其余的戎狄骑兵就在区域之内动刀杀人。围在其中的楚国百姓顿时变得骚乱,一个个哭声震天,哀求和惨叫声连绵不绝。戎狄骑兵身上溅满了血,他们把一个个百姓推搡驱赶上前,然后从背后一刀刀砍下。就这样,地面上的尸体越来越多,一层层堆叠起来,很快就在幽州城下形成一个高度不断增加的斜坡。
“该死,该死的戎狄!”
官勇也马上反应了过来。他瞪着发红的双眼,朝着城下连声咆哮。
数千名楚国百姓,顷刻之间被杀得干干净净。尽管地面上的尸体堆起坡度不算太高,却已经出现了能够触及城墙中部的雏形。远处的戎狄大阵之中,还在有着更多的楚国百姓被驱赶出来。戎狄不擅工具,无法制造出大型攻城器械。不过,用活人作为梯子的方法倒也很是管用。只要死人的数量多了,就能顺着这种被一层层垫起的高度,冲进城内。
对于城防来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城墙。如果这样一道防御被去除了,那么油轴承是肯定很难坚持多久的。作为本地镇守大将,官勇很清楚,大楚国从各地调集的兵员其实根本没什么作用。那些驻防兵没有打过仗,战斗力甚至还不如幽州城里的老百姓。至少,幽州百姓见过死人,也有不少百姓真正杀过人。何况楚国短期之内根本凑不出太多军队来驰援幽州。
甚至可以说,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人来救援幽州。这种事情光是用脑袋想想就能明白。各地军将都是贪生怕死,一个个裹足不前。即便是有朝廷的军令,还是会有人抗拒不从。以前,幽州城被戎狄围困的时候,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明明朝廷的增援命令早在好几个月前就已经下达,来自各地的援军却一个也没有出现。直到戎狄杀够了,抢够了,离开了,援兵才以一支接一支的露出踪迹。各地领兵将官纷纷推说是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麻烦。有的说是粮草不足,有的说是道路被毁,还有的干脆说是军兵士卒遇到了疫病,折损太多……总之一句话,幽州这边没有打完,战事没有结果以前,楚国内地的援兵就绝对不会出现。
官勇满是胡茬的脸上全是血色,红得像火。
直接放弃城外,龟缩在城内防御也是不现实的。自古以来,守城的军队如果和敌军野战一番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就算龟缩守城也守不住多久。这一点,就算是任何一个将军都很清楚,官勇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既然反正都是要死,那还不如稍微壮烈一点地死。官勇看着城墙下面已经厚厚堆积起来的尸体,心想。
一想到这里,官勇也就没有再犹豫了。他转过身,看向自己的亲兵,然后大声喝令。
“快去传令给李参将和王参将他们。本官要亲率他们出城,与戎狄决一死战!”
决定了要出城作战,是一件大事。亲兵们很快捧来了盔甲,服侍着官勇穿戴完毕。他抽出佩刀,率领几名参将和收到命令的士兵,打开城门,朝着远处的戎狄大营方向冲了过去。
在纸面上,幽州驻军数量多达三十万。这是一个很滑稽的数字,也是楚国朝廷上文官们故意玩弄出来的把戏。同州、历州、幽州三地军镇,兵员数量都是一样。按照文官们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三镇之中保持必不可少的军事力量平衡。即便是三镇之中有其中一镇想要起兵谋反,也还有另外两镇能够把叛乱在短时间内压下去。当然,想法是好的,实际做起来,却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幽州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州县村庄。官勇和李广丰死守的幽州府城,是整个幽州的核心。三十万军兵分散下去,能够用在府城这里的数字也就没有多少。这还要刨去老弱病残,再加上朝廷年年都在扣饷扣粮,真正能够养活的军兵,其实最多也就是十五万左右。现在,府城里的幽州军也就是五万人马。除了用作防御必不可少的人手,能够被官勇带出城外作战的士兵,充其量不过是两万人。
在出城的那一刻,官勇就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打赢这一仗。对面的白羊部族戎狄多达十万以上,而且都是骑兵。在这种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什么获胜的机会。就算退一步,自己这边的兵员数量超过对方,也仍然还是步卒。对于骑兵,天生就是弱势。现在这种敌众我寡的局面其实没有什么赢的机会。只不过,身为统兵大将,官勇只能是尽量多拼杀掉一些戎狄的士兵而已。
这是自己的职责,自己的命运。
老子名字叫做官勇。做官的官,勇敢的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