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第4篇第6章第9节穿朋友的鞋子
人生得一知己是幸运的,许多事不必说他就能心领神会,知己深知你心中的每一根琴弦和音调,在你刚刚弹出第一个音符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了整个乐曲的内容。这就是历史上高山流水的美谈,这就是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生活本来就充满矛盾,这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和隔阂的根源,是通向友谊王国的“拦路虎”。与真心朋友交往就要给对方多一些理解,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为他着想,这也就是所谓的“穿朋友的鞋子”。
古人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世说新语》里记载,管宁和华歆同席读书,同师教导,其朋友之情有多深厚,不得而知,但割席绝交是一件极其让人痛心的事。古代圣贤讲究君子安贫乐道,耻言富贵,管宁割席的缘由正是华歆有崇尚富贵之嫌。人们历来赞赏管宁的品节高尚,但从社交之道来看,管宁就因为一点点“富贵之嫌”,就无丝毫规劝,轻而易举地“废”掉了人生占重要地位的友谊吗?
其实,管宁对朋友似乎太苛刻了,他们之间缺乏正直的理解和体谅。实际上,人各有志,人各有异。朋友之间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再者,世界也是绚丽多彩的,事物也是复杂多样的,因而人的思想和见解不可能统一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有人爱吃饭,有人爱吃菜;有人爱喝茶,有人爱喝咖啡;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武术。所以我们交友不一定得要求别人各个方面都完全符合自己,我们只要取其志同道合、情投意合这一两点,就可以与他结为朋友,最后发展为知己。
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交际经验。
因为人们在交流中,分歧总占多数。卡耐基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消除差异,提高会谈的效率,为此,他苦恼了好久。直到有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犯人的权利,他才从中领悟到这条交际原理。
据说,某犯人被单独监禁。有一天,他忽然嗅到了一股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于是,他走过去,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缝隙口,看到门廊里有个卫兵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手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喊:“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用嘲弄的神态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这个囚犯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自己的判断,所以他又敲了敲门。这回,他的态度是威严的,和前一次明显不同。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转过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不然,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绝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最后,卫兵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这个囚犯看穿了卫兵的弱点,因此达成了自己的要求——获得一支香烟。
卡耐基通过这个故事想到自己:如果自己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仅仅是转变了一下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卡耐基就立刻获得了一种快乐——发现一种真理的快乐。
怎样做到善解人意呢?你必须保持对对方“同感”的理解,其实这也是一种说话技巧。
所谓“同感”就是对于对方所述,表示自己有类似的想法和经历。比如吴倩以十分认真的语调告诉她的好朋友李蓉,她想自杀。李蓉不是去问她为什么,也不板起脸孔说教一番,而是说“是啊,我曾经也有过同样的想法,记得是那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看到了人为什么要勇敢地活下去……”结果吴倩就轻松地谈起了她的烦恼与苦闷。李蓉边听边点头,表示理解和关注。后来吴倩不但勇敢地活了下去,并且做出了成绩。她和那位善解人意的李蓉的友谊愈来愈深了。
要想达到与人情感沟通,就要注意对方。当对方对某一事物表露出一种情感倾向时,你就要对他所说的这件事表达同样的感受,而且激烈些,于是你们就谈到一起了。
真诚理解是友谊的纽带,是成为知己朋友的情感基础,我们不必把其看得过于高深。理解就在你的身旁,理解就在每天琐碎的日常生活当中,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人际交往中,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
人生得一知己是幸运的,许多事不必说他就能心领神会,知己深知你心中的每一根琴弦和音调,在你刚刚弹出第一个音符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了整个乐曲的内容。这就是历史上高山流水的美谈,这就是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生活本来就充满矛盾,这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和隔阂的根源,是通向友谊王国的“拦路虎”。与真心朋友交往就要给对方多一些理解,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为他着想,这也就是所谓的“穿朋友的鞋子”。
古人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世说新语》里记载,管宁和华歆同席读书,同师教导,其朋友之情有多深厚,不得而知,但割席绝交是一件极其让人痛心的事。古代圣贤讲究君子安贫乐道,耻言富贵,管宁割席的缘由正是华歆有崇尚富贵之嫌。人们历来赞赏管宁的品节高尚,但从社交之道来看,管宁就因为一点点“富贵之嫌”,就无丝毫规劝,轻而易举地“废”掉了人生占重要地位的友谊吗?
其实,管宁对朋友似乎太苛刻了,他们之间缺乏正直的理解和体谅。实际上,人各有志,人各有异。朋友之间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再者,世界也是绚丽多彩的,事物也是复杂多样的,因而人的思想和见解不可能统一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有人爱吃饭,有人爱吃菜;有人爱喝茶,有人爱喝咖啡;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武术。所以我们交友不一定得要求别人各个方面都完全符合自己,我们只要取其志同道合、情投意合这一两点,就可以与他结为朋友,最后发展为知己。
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交际经验。
因为人们在交流中,分歧总占多数。卡耐基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消除差异,提高会谈的效率,为此,他苦恼了好久。直到有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犯人的权利,他才从中领悟到这条交际原理。
据说,某犯人被单独监禁。有一天,他忽然嗅到了一股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于是,他走过去,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缝隙口,看到门廊里有个卫兵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手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喊:“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用嘲弄的神态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这个囚犯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自己的判断,所以他又敲了敲门。这回,他的态度是威严的,和前一次明显不同。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转过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不然,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绝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最后,卫兵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这个囚犯看穿了卫兵的弱点,因此达成了自己的要求——获得一支香烟。
卡耐基通过这个故事想到自己:如果自己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仅仅是转变了一下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卡耐基就立刻获得了一种快乐——发现一种真理的快乐。
怎样做到善解人意呢?你必须保持对对方“同感”的理解,其实这也是一种说话技巧。
所谓“同感”就是对于对方所述,表示自己有类似的想法和经历。比如吴倩以十分认真的语调告诉她的好朋友李蓉,她想自杀。李蓉不是去问她为什么,也不板起脸孔说教一番,而是说“是啊,我曾经也有过同样的想法,记得是那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看到了人为什么要勇敢地活下去……”结果吴倩就轻松地谈起了她的烦恼与苦闷。李蓉边听边点头,表示理解和关注。后来吴倩不但勇敢地活了下去,并且做出了成绩。她和那位善解人意的李蓉的友谊愈来愈深了。
要想达到与人情感沟通,就要注意对方。当对方对某一事物表露出一种情感倾向时,你就要对他所说的这件事表达同样的感受,而且激烈些,于是你们就谈到一起了。
真诚理解是友谊的纽带,是成为知己朋友的情感基础,我们不必把其看得过于高深。理解就在你的身旁,理解就在每天琐碎的日常生活当中,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人际交往中,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