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和天下诸侯中,有很多知道重明的来历,见他一百多年没出现,今天突然出现在禹王台上,并且口吐人言,还给禹王送来了天之骄子神剑,一个个惊讶的眼珠子都不会动了。禹王此时也是内心汹涌澎拜,他见过虞苗的幽冥神龙剑,当初他手握幽冥神龙剑时,就曾想过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拥有这样一柄神剑。
现在他看着唐尧送给他的这柄神剑,竟然如此地精美绝伦。禹王问重明:“神剑亮光闪闪,代表何意?为何两条神龙的龙头朝向剑柄?”
重明道:“金龙是代表王道之剑,光亮代表正大光明,龙头朝向剑柄,代表禹王飞龙在天。”
禹王听后,纵然控制能力炉火纯青,也不由得喜形于色。
重明对禹王道:“难道禹王就不想试试神剑的威力吗?”
禹王手握金龙神剑,向四周寻看。重明知道禹王的心意,对禹王道:“禹王稍等,我去去就来。”说完,巨翅一震,腾空而起。
不一会,两只龙爪抱着一块几千斤的巨石,放在了禹王台上。禹王台上的众人,看到重明的神力,惊得目瞪口呆。
禹王笑着走下座椅,凝神与神龙剑,用尽全力,劈向巨石。只见那块几千斤的巨石,被金龙剑从中间齐齐地斩断。刚才那些目瞪口呆的众人还没回过神来,被金龙剑的威力震得心头乱颤,瞪着眼,张着嘴,好久都没合上。
这时,只听重明大声说道:“金龙神剑出世,巨石开,正应天道开国,禹王此时不祭拜天地,更待何时。”
众人一听,方才回过神来,大声附和;顺天承命,禹王开国。喊声在群山中久久回荡,就好像四面八方都有人在喊;顺天承命,禹王开国。
重明哈哈大笑,对禹王道:“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正义之声,一呼百应,我重明今天就主持华夏国开国的仪礼吧。”
禹王环视了一下众人,神情庄重的道:“既是天命所归,本王哪敢违抗,又有重明神为证,本王就在此祭拜天地,承接天命,开立华夏国。”说完后,站在众人前面,向天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重明主持完仪礼后,笑着对禹王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后会有期。”巨翅一震,直冲云霄。
禹王转过身来,对众人道:“既已开国,就应回王城,昭告天下黎民,普天同庆,即可动身回驾王城。”
众大臣和诸侯跪在地上,齐声高呼;叩拜禹王。
禹王大手一挥:“起驾。”
重明这时早已飞到了新都,落在了唐兴新宅的院内。唐兴听到家人的惊呼声,赶紧走出门来,一见是重明,大声地斥责家人:“这是我的祖爷,你们乱呼乱叫什么,以后见了要叩拜行礼。”说完,恭敬地向前,向重明行了晚辈大礼,并请重明进屋就坐。
重明对他说:“我还有要事要办,哪有工夫和你闲聊。”说完之后,将一封信扔给他,转眼不见了踪影。
唐兴这次再见重明,听他竟能开口说话,内心震惊无比,知道自己这位祖爷,肯定是已了道成仙了。
他急忙拆开唐尧的信,方知道禹王已经动身,信中叮嘱唐兴,做好迎接禹王的准备。唐兴见这次唐尧筹划的非常细致周全,唐兴哪敢怠慢,叫上虞苗虞利和虞旺,认真准备去了。
重明回到了清灵空间,对唐尧说:“禹王开始还有点磨磨蹭蹭的,被我催促了一下,我也没等他反应,就给他主持了开国大典。其实他现在心里正偷着乐呢,他也正盼着有个镇住场子的大人物,站出来给他创造机会,再加上你给他的金龙神剑,当众立威,又听我向他说明了金龙神剑的意义后,他深信不疑,非常高兴,对神剑的威力,他自己也没想到,表面上控制得挺好,但内心还是被我察觉到了。”
唐尧说:“这次幸亏你老人家去,换做任何神灵,也没有像你老人家最了解帝王的内心,况且,千古以来,哪个帝王不爱江山,禹王也不能脱俗,想想两个月后,我就没有现在这么逍遥了,事到临前,还是挺后悔的,当初,我为什么决定干这天下最操心费力的事,你老人家说说,这冥冥之中,是不是真有天意。”说完之后,唐尧长叹了一口气。
重明对唐尧说:“你既然相信天意,就别想这么多了,一切顺应天意吧,你有唉声叹气的功夫,还不如给我老人家泡壶茶喝。”
唐尧泡好茶后,祖孙俩边喝边聊。重明说:“不知为什么,我看见唐兴就烦,他倒是对我很尊敬的,我就是从心里不爱搭理他。”
唐尧问:“唐兴人挺好的,怎么得罪你老人家了,见了他就烦?”
重明说:“我见了他就想起他爷爷那个不成器的东西,要不是他爷爷那么不成器,尧帝怎么能把江山拱手让给别人呢。我曾发誓,再也不和唐家人来往,要不是遇到你,我不会违背自己的誓言,再和唐家人打交道。当初以唐兴他爷爷为首的那辈唐家人,没一个有出息的,我都替尧帝着急,气得我落下个头疼的病根,在西昆仑静修了一百多年,才刚刚见好。”
唐尧说:“怪不得我出见你时,一听我姓唐,对我横鼻子竖眼,我还以为是你败在我的手下,心里不服气呢,原来还是这么回事,这就怪你老人家气量太窄了,你这就快成神了,应该大度一点。”
重明说:“成神了我就该什么事都人吗,你祖爷我就这种脾气,成什么我也改不了。”
这天,禹王和众臣走上了崇南大道,禹王坐在马车里,忽然觉着马车一点也不颠簸了,车外的大臣,一个个大呼小叫,禹王掀起车帘向外一看,就见一条笔直的大道,可并驶四辆马车,路面呈龟背形,是用一种红土和细沙粒混合而碾成的,路面平整而光滑,别说是马车,就是马走在上面也很舒服。
大路的两边,各种五行高矮不同的树,树的外面有一条水沟,看来无论下多大的雨,路面上的水,先流到树丛中,然后再流进水沟里,路面上不会存一点水。禹王让侍臣叫来了王府总管姒臣,姒臣在新王城偷偷地待了一年多。
禹王问姒臣:“这条路是谁设计的这么新奇,路面这么舒服宽敞?”
姒臣道:“这条路是唐尧设计,并在开始时亲自督修,唐尧曾对修路的头领说,以后华夏国,州与州,邑与邑之间的官道都要修成这样。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臣下现在还记忆犹新。”
禹王问:“是什么话,让你如此上心。”
稟禹王:“唐尧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交通,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这句话一年来臣下细细一想,还真大有深意。
禹王听后陷入了深思,走了一段,禹王令全部都停下来。他站在马车上,大声对众臣和诸侯说:“你们看到这条路了吗,今后我们华夏国,州与州,邑与邑之间,都要修成这样的路,本王不限制你们时间,只希望你们不停的修,不断的修,直到全华夏国连通为止。”
众臣和众诸侯齐声应诺:“请禹王放心,我们回去后,就开始修路,修好后,拜迎禹王前去巡查。”
禹王点了点头,道:“有你们的应诺,我就放心了,到时候,谁修的路好,谁修的路多,都要记在功劳簿上。”
当大队行到颖水河边时,一座大桥挡住了去路,因为桥的另一半被高高吊起,吊桥的绳索,在对面两座高高的岗楼上。
禹王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姒臣回答:“臣下也不知道,待我前去问清楚。”姒臣来到桥中间,冲着对面大声喊:“禹王驾到,还不赶快放下吊桥,迎接禹王。”
对面岗楼上的人听到呼喊,赶紧转动绞盘,大桥慢慢地放了下来,竟然和另一半严实合缝地对在了一起。守桥的人,纷纷走下岗楼,跪在路边,高呼:“拜迎禹王。”
禹王走了过来,问:“这里谁是头领?”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向禹王施礼,说:“禀禹王,草民是这里的头领。”
禹王问:“为何将桥造成这样?”
头领恭敬地说:“禀禹王,这是唐尧设计的吊桥,他说这种桥,在遇到暴乱时,就可以将桥高高吊起,暂时阻断暴徒的进攻,为自己争取时间做准备。在岗楼上面,还装有两个人才能拉的动的大弓,大弓拉满弦后,箭能射到对岸。唐尧说这里是王城的第一道防线,以后王师成立后,这里还要再建兵营。”
禹王听后,对头领说:“你头前带路,本王要到岗楼上看看。”
禹王来到岗楼上,让守桥的人演示了一遍如何收放吊桥,然后又令两人,装上箭,拉开大弓,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箭射到对岸三丈远的地方。
禹王赞叹道:“这个唐尧,奇思妙想,无处不在,这种奇方,真是匪夷所思,有这么一张弓,就可敌百人,御敌先在几十里外,真不知道这小子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
[,!]
百度搜~
现在他看着唐尧送给他的这柄神剑,竟然如此地精美绝伦。禹王问重明:“神剑亮光闪闪,代表何意?为何两条神龙的龙头朝向剑柄?”
重明道:“金龙是代表王道之剑,光亮代表正大光明,龙头朝向剑柄,代表禹王飞龙在天。”
禹王听后,纵然控制能力炉火纯青,也不由得喜形于色。
重明对禹王道:“难道禹王就不想试试神剑的威力吗?”
禹王手握金龙神剑,向四周寻看。重明知道禹王的心意,对禹王道:“禹王稍等,我去去就来。”说完,巨翅一震,腾空而起。
不一会,两只龙爪抱着一块几千斤的巨石,放在了禹王台上。禹王台上的众人,看到重明的神力,惊得目瞪口呆。
禹王笑着走下座椅,凝神与神龙剑,用尽全力,劈向巨石。只见那块几千斤的巨石,被金龙剑从中间齐齐地斩断。刚才那些目瞪口呆的众人还没回过神来,被金龙剑的威力震得心头乱颤,瞪着眼,张着嘴,好久都没合上。
这时,只听重明大声说道:“金龙神剑出世,巨石开,正应天道开国,禹王此时不祭拜天地,更待何时。”
众人一听,方才回过神来,大声附和;顺天承命,禹王开国。喊声在群山中久久回荡,就好像四面八方都有人在喊;顺天承命,禹王开国。
重明哈哈大笑,对禹王道:“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正义之声,一呼百应,我重明今天就主持华夏国开国的仪礼吧。”
禹王环视了一下众人,神情庄重的道:“既是天命所归,本王哪敢违抗,又有重明神为证,本王就在此祭拜天地,承接天命,开立华夏国。”说完后,站在众人前面,向天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重明主持完仪礼后,笑着对禹王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后会有期。”巨翅一震,直冲云霄。
禹王转过身来,对众人道:“既已开国,就应回王城,昭告天下黎民,普天同庆,即可动身回驾王城。”
众大臣和诸侯跪在地上,齐声高呼;叩拜禹王。
禹王大手一挥:“起驾。”
重明这时早已飞到了新都,落在了唐兴新宅的院内。唐兴听到家人的惊呼声,赶紧走出门来,一见是重明,大声地斥责家人:“这是我的祖爷,你们乱呼乱叫什么,以后见了要叩拜行礼。”说完,恭敬地向前,向重明行了晚辈大礼,并请重明进屋就坐。
重明对他说:“我还有要事要办,哪有工夫和你闲聊。”说完之后,将一封信扔给他,转眼不见了踪影。
唐兴这次再见重明,听他竟能开口说话,内心震惊无比,知道自己这位祖爷,肯定是已了道成仙了。
他急忙拆开唐尧的信,方知道禹王已经动身,信中叮嘱唐兴,做好迎接禹王的准备。唐兴见这次唐尧筹划的非常细致周全,唐兴哪敢怠慢,叫上虞苗虞利和虞旺,认真准备去了。
重明回到了清灵空间,对唐尧说:“禹王开始还有点磨磨蹭蹭的,被我催促了一下,我也没等他反应,就给他主持了开国大典。其实他现在心里正偷着乐呢,他也正盼着有个镇住场子的大人物,站出来给他创造机会,再加上你给他的金龙神剑,当众立威,又听我向他说明了金龙神剑的意义后,他深信不疑,非常高兴,对神剑的威力,他自己也没想到,表面上控制得挺好,但内心还是被我察觉到了。”
唐尧说:“这次幸亏你老人家去,换做任何神灵,也没有像你老人家最了解帝王的内心,况且,千古以来,哪个帝王不爱江山,禹王也不能脱俗,想想两个月后,我就没有现在这么逍遥了,事到临前,还是挺后悔的,当初,我为什么决定干这天下最操心费力的事,你老人家说说,这冥冥之中,是不是真有天意。”说完之后,唐尧长叹了一口气。
重明对唐尧说:“你既然相信天意,就别想这么多了,一切顺应天意吧,你有唉声叹气的功夫,还不如给我老人家泡壶茶喝。”
唐尧泡好茶后,祖孙俩边喝边聊。重明说:“不知为什么,我看见唐兴就烦,他倒是对我很尊敬的,我就是从心里不爱搭理他。”
唐尧问:“唐兴人挺好的,怎么得罪你老人家了,见了他就烦?”
重明说:“我见了他就想起他爷爷那个不成器的东西,要不是他爷爷那么不成器,尧帝怎么能把江山拱手让给别人呢。我曾发誓,再也不和唐家人来往,要不是遇到你,我不会违背自己的誓言,再和唐家人打交道。当初以唐兴他爷爷为首的那辈唐家人,没一个有出息的,我都替尧帝着急,气得我落下个头疼的病根,在西昆仑静修了一百多年,才刚刚见好。”
唐尧说:“怪不得我出见你时,一听我姓唐,对我横鼻子竖眼,我还以为是你败在我的手下,心里不服气呢,原来还是这么回事,这就怪你老人家气量太窄了,你这就快成神了,应该大度一点。”
重明说:“成神了我就该什么事都人吗,你祖爷我就这种脾气,成什么我也改不了。”
这天,禹王和众臣走上了崇南大道,禹王坐在马车里,忽然觉着马车一点也不颠簸了,车外的大臣,一个个大呼小叫,禹王掀起车帘向外一看,就见一条笔直的大道,可并驶四辆马车,路面呈龟背形,是用一种红土和细沙粒混合而碾成的,路面平整而光滑,别说是马车,就是马走在上面也很舒服。
大路的两边,各种五行高矮不同的树,树的外面有一条水沟,看来无论下多大的雨,路面上的水,先流到树丛中,然后再流进水沟里,路面上不会存一点水。禹王让侍臣叫来了王府总管姒臣,姒臣在新王城偷偷地待了一年多。
禹王问姒臣:“这条路是谁设计的这么新奇,路面这么舒服宽敞?”
姒臣道:“这条路是唐尧设计,并在开始时亲自督修,唐尧曾对修路的头领说,以后华夏国,州与州,邑与邑之间的官道都要修成这样。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臣下现在还记忆犹新。”
禹王问:“是什么话,让你如此上心。”
稟禹王:“唐尧说,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交通,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这句话一年来臣下细细一想,还真大有深意。
禹王听后陷入了深思,走了一段,禹王令全部都停下来。他站在马车上,大声对众臣和诸侯说:“你们看到这条路了吗,今后我们华夏国,州与州,邑与邑之间,都要修成这样的路,本王不限制你们时间,只希望你们不停的修,不断的修,直到全华夏国连通为止。”
众臣和众诸侯齐声应诺:“请禹王放心,我们回去后,就开始修路,修好后,拜迎禹王前去巡查。”
禹王点了点头,道:“有你们的应诺,我就放心了,到时候,谁修的路好,谁修的路多,都要记在功劳簿上。”
当大队行到颖水河边时,一座大桥挡住了去路,因为桥的另一半被高高吊起,吊桥的绳索,在对面两座高高的岗楼上。
禹王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姒臣回答:“臣下也不知道,待我前去问清楚。”姒臣来到桥中间,冲着对面大声喊:“禹王驾到,还不赶快放下吊桥,迎接禹王。”
对面岗楼上的人听到呼喊,赶紧转动绞盘,大桥慢慢地放了下来,竟然和另一半严实合缝地对在了一起。守桥的人,纷纷走下岗楼,跪在路边,高呼:“拜迎禹王。”
禹王走了过来,问:“这里谁是头领?”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向禹王施礼,说:“禀禹王,草民是这里的头领。”
禹王问:“为何将桥造成这样?”
头领恭敬地说:“禀禹王,这是唐尧设计的吊桥,他说这种桥,在遇到暴乱时,就可以将桥高高吊起,暂时阻断暴徒的进攻,为自己争取时间做准备。在岗楼上面,还装有两个人才能拉的动的大弓,大弓拉满弦后,箭能射到对岸。唐尧说这里是王城的第一道防线,以后王师成立后,这里还要再建兵营。”
禹王听后,对头领说:“你头前带路,本王要到岗楼上看看。”
禹王来到岗楼上,让守桥的人演示了一遍如何收放吊桥,然后又令两人,装上箭,拉开大弓,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箭射到对岸三丈远的地方。
禹王赞叹道:“这个唐尧,奇思妙想,无处不在,这种奇方,真是匪夷所思,有这么一张弓,就可敌百人,御敌先在几十里外,真不知道这小子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
[,!]
百度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