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5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
第十章5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ぁ—得到人才须屈尊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精典台词:“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其实何止21世纪,其他时候也是一样。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时代最急需的力量。当然要想得到人才非常不容易,需要你用心感化才能成功。
官渡大战以后,原先投靠袁绍的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
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里有了感触,流下了眼泪。刘表发现了,就问他遇到什么不快活的事。刘备说:“没什么!以前我经常打仗,每天不离开马鞍,大腿上的肉很结实。现在在这儿过着清闲生活,大腿的肉又长肥了。看看日子像流水般地过去,人都快老了,还干不了什么大事业,想起来就感到难过。”
刘表安慰了他一阵。但是刘备心里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
他打听到襄阳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很客气地接待他,问他的来意。
刘备说:“不瞒先生说,我是专诚来向您请教天下大势的。”司马徽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像我这样平凡的人,懂得什么天下大势?要谈天下大势,得靠有才能的俊杰。”
刘备央求说:“往哪里去找这样的俊杰呢?”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凤雏,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急着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刘备向同马徽道了谢,回到新野。正好有一个读书人来见他。刘备一看他举止大方,以为他不是卧龙,就是凤雏,热情地接待了他。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这个人名叫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就特地来投奔。
刘备很高兴,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献策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从徐庶那里知道了诸葛亮的情况。原来诸葛亮的老家在琅琊郡阳都县。他少年的时候,父亲死了。他叔父诸葛玄跟刘表是朋友,就带着他到荆州来。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定居下来,搭个茅屋,一面耕地种庄稼,一面读书。那时,他年纪只有二十七岁,但是学问渊博,见识广阔,朋友们都很钦佩他,他也常常把自己比做古时候的管仲、乐毅。他虽然赋闲在乡,但一直在关心天下大势,准备找个机会投奔明主。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和徐庶这样推崇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诸葛亮得知刘备要来拜访他,故意躲开。刘备到了那里,扑了个空。
跟刘备一起去的关羽、张飞都感到不耐烦。但是刘备却记住徐庶的话,耐着性子去请,一次见不到,第二次再去;两次不见,第三次又去请他。
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两个人见面,诸葛亮精辟分析了天下大势,说出了三国鼎足的发展方向,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着,不禁打心眼里钦佩眼前这个青年人,说:“先生的话真是开了我的窍。我一定照您的意见干。现在就请您一起下山吧。”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热情诚恳,也就高高兴兴跟着刘备到新野去了。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
打那以后,刘备把诸葛亮当老师对待,诸葛亮也把刘备当作自己的主人。两人越来越亲密。关羽和张飞看在眼里,心里很不高兴,背后直嘀咕。他们认为诸葛亮年纪轻轻,未必有多大能耐,怪刘备把他看得太高了。
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先生,就像鱼得到水一样。以后可不许你们乱发议论。”关羽、张飞听了刘备的话,才没有话说。
智慧解读
“礼贤下士”古来有之,刘备“三顾茅庐”已成美谈。对于人才我们要给予真正的尊重和礼遇;人才在某种层面上也是知识和能力的代言。这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人才,让每一位有本领的人都受到了最高的优待。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精典台词:“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其实何止21世纪,其他时候也是一样。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时代最急需的力量。当然要想得到人才非常不容易,需要你用心感化才能成功。
官渡大战以后,原先投靠袁绍的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
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里有了感触,流下了眼泪。刘表发现了,就问他遇到什么不快活的事。刘备说:“没什么!以前我经常打仗,每天不离开马鞍,大腿上的肉很结实。现在在这儿过着清闲生活,大腿的肉又长肥了。看看日子像流水般地过去,人都快老了,还干不了什么大事业,想起来就感到难过。”
刘表安慰了他一阵。但是刘备心里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
他打听到襄阳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很客气地接待他,问他的来意。
刘备说:“不瞒先生说,我是专诚来向您请教天下大势的。”司马徽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像我这样平凡的人,懂得什么天下大势?要谈天下大势,得靠有才能的俊杰。”
刘备央求说:“往哪里去找这样的俊杰呢?”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凤雏,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急着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刘备向同马徽道了谢,回到新野。正好有一个读书人来见他。刘备一看他举止大方,以为他不是卧龙,就是凤雏,热情地接待了他。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这个人名叫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就特地来投奔。
刘备很高兴,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献策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从徐庶那里知道了诸葛亮的情况。原来诸葛亮的老家在琅琊郡阳都县。他少年的时候,父亲死了。他叔父诸葛玄跟刘表是朋友,就带着他到荆州来。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定居下来,搭个茅屋,一面耕地种庄稼,一面读书。那时,他年纪只有二十七岁,但是学问渊博,见识广阔,朋友们都很钦佩他,他也常常把自己比做古时候的管仲、乐毅。他虽然赋闲在乡,但一直在关心天下大势,准备找个机会投奔明主。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和徐庶这样推崇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诸葛亮得知刘备要来拜访他,故意躲开。刘备到了那里,扑了个空。
跟刘备一起去的关羽、张飞都感到不耐烦。但是刘备却记住徐庶的话,耐着性子去请,一次见不到,第二次再去;两次不见,第三次又去请他。
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两个人见面,诸葛亮精辟分析了天下大势,说出了三国鼎足的发展方向,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着,不禁打心眼里钦佩眼前这个青年人,说:“先生的话真是开了我的窍。我一定照您的意见干。现在就请您一起下山吧。”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热情诚恳,也就高高兴兴跟着刘备到新野去了。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
打那以后,刘备把诸葛亮当老师对待,诸葛亮也把刘备当作自己的主人。两人越来越亲密。关羽和张飞看在眼里,心里很不高兴,背后直嘀咕。他们认为诸葛亮年纪轻轻,未必有多大能耐,怪刘备把他看得太高了。
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先生,就像鱼得到水一样。以后可不许你们乱发议论。”关羽、张飞听了刘备的话,才没有话说。
智慧解读
“礼贤下士”古来有之,刘备“三顾茅庐”已成美谈。对于人才我们要给予真正的尊重和礼遇;人才在某种层面上也是知识和能力的代言。这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人才,让每一位有本领的人都受到了最高的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