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诩之言,公子可用科举所取之士替换所踢之官吏,又或者踢李家一人便李家一人,使世家大族全都无话可说。”
贾诩这一计简单至极,但却管用的很。刘裕听罢,不禁面露喜色,道:“哈哈,文和就是文和,果然不愧是毒士啊!”
对于刘裕“毒士”一词,贾诩每次都苦笑不已。这话算赞赏,还是贬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计谋好定,实施艰难,尤其是这等密事。因而,刘裕和贾诩定好计谋,便开始着手准备。他先将从杜畿那里拿来的官吏策打开,与贾诩一一过目,然后一个人一个人的讨论起来。哪些人清廉,哪些人贪污,哪些人能力强,哪些人尸位素餐,哪些人……
这些都有锦衣卫平时记录好,不需要刘裕和贾诩统计归类,否则那工作量可就大了。实际上,刘裕和贾诩要做的就是,在这些人里面协调各方势力的选出要踢的官吏。
当然,那只是第一步,只是最简单的一步。而接下来的第二步才叫重要,不仅要变官制,还要在变官制的时候,协调各方势力,妥善安排好官吏,争取不发生动荡。
这官制其实也是后世和现在的杂糅,说不上多么优越,毕竟变革不能太大。但最重要的是,这个官制的可塑性更大,以后改革也要容易的多。这可不是刘裕一个人想出来的,他有那个官制可以模仿,但要和现在的杂糅却不是那么容易。
若非贾诩,他还真完成不了。实际上,除了贾诩,刘裕还暗中请教了诸葛亮、庞统等人。这官制改革不同农业改革,刘裕不敢大意,请教了自己帐下各个谋士。
他也不怕自己的谋士们不同意,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些谋士全都是非凡人物,不是目光短浅之人。
然而,执行还是贾诩比较好,所以刘裕选择让贾诩执行,并且让锦衣卫配合。
直到现在,贾诩才知道锦衣卫的第二个作用。而一知道,他心里就泛起滔天波浪,因为这第二个作用居然是监察百官。
这一番密谈之后,刘裕就拨了一些锦衣卫给贾诩,让他趁这个时机着手准备。
刘裕和贾诩的密谈,其他人并不知道,因而寿春的氛围依旧一片火热,尤其是第一场考试之后。
考生们激烈讨论,觉得自己中的兴高采烈,觉得自己不行的垂头丧气,不确定忐忑不安。总之,那叫一个众生百态。
当然,热闹的不止他们,还有那些做生意的,这些人也兴奋的叫卖起来。武举的那些人就更热闹,不管中没中,全都叫唤着上楼喝酒吃肉。
这一夜,寿春不眠,无论谁都不眠。就是考生们也是如此,因为第二场考试并非第二天,而是三天之后,这不仅是给考生放松的时间,还是刘裕给改制争取时间。不过,这规矩以后却是传承下去。
以后,地方有县试、郡试、京试,而京试更是有三场。比历史上还要严格。
三天之后,考试如期进行,气氛瞬间变得压抑。当然,压抑的只是那些考生,寿春城还是热闹的很。
这场考试出了状况,居然有人抄袭,还是被偶然来看看的刘裕抓住。刘裕没有姑息养奸,而是直接退出去斩首,并且其家三代不许科举。
这惩罚不可谓不大,惹的众人议论纷纷,都有些微言。但他们不知道,正是因为这场考试,抄袭斩首的习惯也传下去,使得后世抄袭的人极少。
虽然出现抄袭,但总体进行的不错,不过真正的大才却不多。刘裕心里早有准备,所以也没什么失望不失望的。
又是狂欢的三天,然后又是压抑的考试。不对,这次考试不压抑了,因为凡是过了第二场考试的,心理素质都不错,甚至有人已经可以直接入仕。
这场考试最轻松,很快就结束,而结束之后才是真的狂欢。历史上一些习俗,居然自发的产生。
然而,就在全城狂欢的时候,刘裕立即一瓢冷水浇下来。这冷水,就是改制之事。此事一传出来,寿春城立即一片死寂,昨天的狂欢居然立即不见了踪影,如梦幻一般。
死寂过后,则是炸了锅似的吵闹。所有人,都在讨论,疯狂的讨论,仿佛不讨论就落舞了一般。而那些被踢的官吏,更是四处喊冤,地方居然还有官吏造反。
有些被鼓动的意思,但没有进行多久,因为刘裕居然把证据拿出来,让他们无法抵赖的拿出来。
证据拿出来,锦衣卫立即动手,把那些造谣的人抓起来。至于地方造反派,则被刘裕军以雷霆之势扫灭。
这下子,所有人再次沉寂了。不是臣服依旧是反抗,但却是冷对抗,因为正面手段已经不行。
动武,那自然不可能。
造谣,且不说刘裕会不会动手,单是那些为刘裕欢呼的百姓,他们就无法造谣。
如此一来,他们只有冷对抗。
这就是科举的意义所在,一来补缺官吏,二来就是安抚那些冷对抗的家族。果不其然,刘裕诏书一下,科举所取之士纷纷上位。
这下子,那些家族心情复杂了。
他们知道这是刘裕的计谋,但没办法反抗,而且还有些欣喜的拥护。主要还是大族不是铁板一块,被废的和被用的人,并非都处于同一势力。
见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终于成功,刘裕绷紧的神经终于松下来。
“哈哈,如此一来,则扬州、徐州完全为我所有也!”这是刘裕,在府上大笑。
然而,就在刘裕放松的时候,贾诩突然急忙忙的跑来。
“主公,主公,大事不好了!”贾诩一边跑,一边气喘嘘嘘的大声喊道。
刘裕不知道发生什么,但见贾诩这幅模样,立即心里咯噔一声,知道这是有事情发生了。而且还不是别的事,肯定就是改制之事。
“文和,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刘裕没有惊慌失措,反倒一脸镇定,沉声问道。
贾诩这一计简单至极,但却管用的很。刘裕听罢,不禁面露喜色,道:“哈哈,文和就是文和,果然不愧是毒士啊!”
对于刘裕“毒士”一词,贾诩每次都苦笑不已。这话算赞赏,还是贬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计谋好定,实施艰难,尤其是这等密事。因而,刘裕和贾诩定好计谋,便开始着手准备。他先将从杜畿那里拿来的官吏策打开,与贾诩一一过目,然后一个人一个人的讨论起来。哪些人清廉,哪些人贪污,哪些人能力强,哪些人尸位素餐,哪些人……
这些都有锦衣卫平时记录好,不需要刘裕和贾诩统计归类,否则那工作量可就大了。实际上,刘裕和贾诩要做的就是,在这些人里面协调各方势力的选出要踢的官吏。
当然,那只是第一步,只是最简单的一步。而接下来的第二步才叫重要,不仅要变官制,还要在变官制的时候,协调各方势力,妥善安排好官吏,争取不发生动荡。
这官制其实也是后世和现在的杂糅,说不上多么优越,毕竟变革不能太大。但最重要的是,这个官制的可塑性更大,以后改革也要容易的多。这可不是刘裕一个人想出来的,他有那个官制可以模仿,但要和现在的杂糅却不是那么容易。
若非贾诩,他还真完成不了。实际上,除了贾诩,刘裕还暗中请教了诸葛亮、庞统等人。这官制改革不同农业改革,刘裕不敢大意,请教了自己帐下各个谋士。
他也不怕自己的谋士们不同意,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些谋士全都是非凡人物,不是目光短浅之人。
然而,执行还是贾诩比较好,所以刘裕选择让贾诩执行,并且让锦衣卫配合。
直到现在,贾诩才知道锦衣卫的第二个作用。而一知道,他心里就泛起滔天波浪,因为这第二个作用居然是监察百官。
这一番密谈之后,刘裕就拨了一些锦衣卫给贾诩,让他趁这个时机着手准备。
刘裕和贾诩的密谈,其他人并不知道,因而寿春的氛围依旧一片火热,尤其是第一场考试之后。
考生们激烈讨论,觉得自己中的兴高采烈,觉得自己不行的垂头丧气,不确定忐忑不安。总之,那叫一个众生百态。
当然,热闹的不止他们,还有那些做生意的,这些人也兴奋的叫卖起来。武举的那些人就更热闹,不管中没中,全都叫唤着上楼喝酒吃肉。
这一夜,寿春不眠,无论谁都不眠。就是考生们也是如此,因为第二场考试并非第二天,而是三天之后,这不仅是给考生放松的时间,还是刘裕给改制争取时间。不过,这规矩以后却是传承下去。
以后,地方有县试、郡试、京试,而京试更是有三场。比历史上还要严格。
三天之后,考试如期进行,气氛瞬间变得压抑。当然,压抑的只是那些考生,寿春城还是热闹的很。
这场考试出了状况,居然有人抄袭,还是被偶然来看看的刘裕抓住。刘裕没有姑息养奸,而是直接退出去斩首,并且其家三代不许科举。
这惩罚不可谓不大,惹的众人议论纷纷,都有些微言。但他们不知道,正是因为这场考试,抄袭斩首的习惯也传下去,使得后世抄袭的人极少。
虽然出现抄袭,但总体进行的不错,不过真正的大才却不多。刘裕心里早有准备,所以也没什么失望不失望的。
又是狂欢的三天,然后又是压抑的考试。不对,这次考试不压抑了,因为凡是过了第二场考试的,心理素质都不错,甚至有人已经可以直接入仕。
这场考试最轻松,很快就结束,而结束之后才是真的狂欢。历史上一些习俗,居然自发的产生。
然而,就在全城狂欢的时候,刘裕立即一瓢冷水浇下来。这冷水,就是改制之事。此事一传出来,寿春城立即一片死寂,昨天的狂欢居然立即不见了踪影,如梦幻一般。
死寂过后,则是炸了锅似的吵闹。所有人,都在讨论,疯狂的讨论,仿佛不讨论就落舞了一般。而那些被踢的官吏,更是四处喊冤,地方居然还有官吏造反。
有些被鼓动的意思,但没有进行多久,因为刘裕居然把证据拿出来,让他们无法抵赖的拿出来。
证据拿出来,锦衣卫立即动手,把那些造谣的人抓起来。至于地方造反派,则被刘裕军以雷霆之势扫灭。
这下子,所有人再次沉寂了。不是臣服依旧是反抗,但却是冷对抗,因为正面手段已经不行。
动武,那自然不可能。
造谣,且不说刘裕会不会动手,单是那些为刘裕欢呼的百姓,他们就无法造谣。
如此一来,他们只有冷对抗。
这就是科举的意义所在,一来补缺官吏,二来就是安抚那些冷对抗的家族。果不其然,刘裕诏书一下,科举所取之士纷纷上位。
这下子,那些家族心情复杂了。
他们知道这是刘裕的计谋,但没办法反抗,而且还有些欣喜的拥护。主要还是大族不是铁板一块,被废的和被用的人,并非都处于同一势力。
见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终于成功,刘裕绷紧的神经终于松下来。
“哈哈,如此一来,则扬州、徐州完全为我所有也!”这是刘裕,在府上大笑。
然而,就在刘裕放松的时候,贾诩突然急忙忙的跑来。
“主公,主公,大事不好了!”贾诩一边跑,一边气喘嘘嘘的大声喊道。
刘裕不知道发生什么,但见贾诩这幅模样,立即心里咯噔一声,知道这是有事情发生了。而且还不是别的事,肯定就是改制之事。
“文和,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刘裕没有惊慌失措,反倒一脸镇定,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