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的嗓子瞬间烧起了一团火,从朱平安坚定的眼神中,他猜出那个人是谁了。
“之前你说的事,朕答应你,尽管放手去做吧。”
皇帝的仓皇与慌张已经毫不保留的形之于面,朱平安心里动了一下——说起来他这位皇兄本职工作干的无疑是失败之极,可是这份长情,绝对是历代帝王中的少有。
他对兄弟有情,对皇后有义,没想到这份情都分到一个老太监身上了——可是极其讽刺的是,做为一个皇帝,他的这份情却吝于施展到他的亿兆子民身上。
天启没有猜错,他要弹劾的人就是魏忠贤。
想要整治朝纲,清洗朝堂,只要有魏忠贤在,一切都是空谈。
想到这里,朱平安上前一步:“皇兄,这里有一份奏疏,你且看一看,如果看完了你还坚持,就当我什么也没有说。”
天启眼睁睁看着朱平安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脏兮兮的,他不由皱起眉头。
“谁的,从那搞来的?”
朱平安目带敬意:“说起来话可长了,这是前左都御史杨涟杨大人的遗笔,是诏狱中一个狱卒拚死留下来的,辗转到了我这里。”说到这里,他凉凉的看了一眼皇帝,发现后者眉头紧皱,似在天人交战。
“如果皇兄看完了,还坚持原来的想法,就当臣弟什么也没有说。”
天启呆了一下,奏疏上黑的灰的一片,看得出来不知藏过了不少地方——不过一份奏疏而已,如此大费周章,里边到底能写些什么呢?
他伸手出一只手,放在奏疏上。
看着皇帝打开了奏疏,也看到他的脸色就象开了颜料铺一样变幻来去,最后定格为一片灰色。朱平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当年牢中那位皮裂如丝,白骨林立那个人仿佛就在眼前,用指蘸着身上的流出的血,写下: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九泉之下,终可瞑目了。
“杨大人受尽酷刑,只为将心中所想上达天听。”一片沉凝的气氛中,朱平安缓缓开了口:“皇兄如果不相信,可派人详察。”
“不必了。”天启艰涩的打断了朱平安:“杨涟当年曾有大功于朕,他的人品,朕信的过。”
朱平安知道皇帝这是想起当年光宗驾崩之后,杨涟率领群臣大骂李选侍,力保天启登位成功的事了。可惜时过境迁,帝王恩宠如水,当年那把铁骨头终究化做尘土,与世同朽。
“既然信得过,皇兄打算如何做呢?”
天启目光迷离,对于朱平安的逼问转瞬若罔闻,忽然自顾自开口:“平安,朕和你说过,小的时候在宫里过得很苦。宫人势利,全都畏惧郑贵妃。朕从小受尽白眼,没有一个人肯和朕玩,没有一个人肯与朕说话。”
朱平安能说什么呢,只得默然不语。
“魏忠贤就是那个时候出现在朕的身边,他陪着朕玩,陪着了朕说话,只要是朕想要的吃食,玩具,他都会想尽办法讨了来,那怕被人唾骂,被打得鼻青脸肿——”他看了朱平安一眼,“朕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是。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单纯的对一个人好。”
朱平安眼前出现一幕画面——夕阳如血中,一个身材高大的老太监与一个小不点的幼童坐在一块,一起抬着看着天上那块四四方方的天。
他似乎有点理解天启的想法了——在这位皇兄的心里,魏忠贤已经不是一个太监,而是一个家人。
“朕登了基,有一次失足落水,也是他愤不顾身将朕救了出来。”天启默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他嗫嗫不休陷入回忆中,朱平安一直不声不响静静站在一旁倾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直到天启不再说话,他才适时接上话头。
“臣弟理解皇兄重情重义,对他诸般信任,委以重任,但他是如何做的,皇兄也看到了。”
天启痛苦的闭了一下眼,“他年纪已经不小了,能否让他回乡养老?”
朱平安上前一步:“此獠不除,天怒人怨;无论朝野,永完宁日。”
天启一瞬间被他的话逼老了十岁,颓然良久,他终于开了口。
“你先出去罢,让朕想一想。”
朱平安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二话没话转身就走了。
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意外,再逼就没意思了。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是一月。
与一月前相比,大明朝廷不声不响中有了很多的变化——第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朝中新人越来越多,天下人都知道京官难做,既无油水,且有危险,可大家一边叫着苦,一边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原因是为什么,彼此心知肚明。
但想当京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能够站在金马玉堂上的,不是世家高门,就是名门子弟,因为他们的背后后都立着高高的门墙与和积累几世的实力。
这几乎已经成了墨守成规的雷池,没有任何人敢去捍动。
可很快有人发现,这个雷池被当今睿王朱平安踩了——而且还是踩了个稀巴烂,难看之极!
招贤令已经贴遍了大街小巷,一切迹象都在表述一个事实,为国取士似乎已经不必再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龙门而完成,但这怎么可以!无数躲在暗处、明处的眼睛齐刷刷的将目光移到了军机处,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正在集结,酝酿、变强。
始作俑者朱平安似乎一无所觉,每天依旧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
倒是把文震孟快急疯了,南宫英雄可怜地连睡觉都瞪着两只眼。楚慈每天跟着朱平安,一刻都不肯分离。
就在这个时候,这位睿王殿下惹事不怕大一样接连抛出两个法令——征地令与募捐令。
这简直就是在人群湍急中丢下两枚炸弹,巨大的冲击波所到之处,一切尽皆闻风而倒!
如果说以前的招贤令只是让世家不满,这次的二令已经毫不客气的触及到了广大地主豪绅的利益——于是世界疯狂了。
所有人的就象打了鸡血,一个个化身斗鸡中的战斗鸡——每天都有无数老臣跑到乾清宫门前跪下,一跪就不走,摆明了要拿命死磕。
皇帝天启依旧是点滴声息俱无,没有一个人知道皇帝此时到底是怎么想。
除了一个人——魏忠贤。
“之前你说的事,朕答应你,尽管放手去做吧。”
皇帝的仓皇与慌张已经毫不保留的形之于面,朱平安心里动了一下——说起来他这位皇兄本职工作干的无疑是失败之极,可是这份长情,绝对是历代帝王中的少有。
他对兄弟有情,对皇后有义,没想到这份情都分到一个老太监身上了——可是极其讽刺的是,做为一个皇帝,他的这份情却吝于施展到他的亿兆子民身上。
天启没有猜错,他要弹劾的人就是魏忠贤。
想要整治朝纲,清洗朝堂,只要有魏忠贤在,一切都是空谈。
想到这里,朱平安上前一步:“皇兄,这里有一份奏疏,你且看一看,如果看完了你还坚持,就当我什么也没有说。”
天启眼睁睁看着朱平安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脏兮兮的,他不由皱起眉头。
“谁的,从那搞来的?”
朱平安目带敬意:“说起来话可长了,这是前左都御史杨涟杨大人的遗笔,是诏狱中一个狱卒拚死留下来的,辗转到了我这里。”说到这里,他凉凉的看了一眼皇帝,发现后者眉头紧皱,似在天人交战。
“如果皇兄看完了,还坚持原来的想法,就当臣弟什么也没有说。”
天启呆了一下,奏疏上黑的灰的一片,看得出来不知藏过了不少地方——不过一份奏疏而已,如此大费周章,里边到底能写些什么呢?
他伸手出一只手,放在奏疏上。
看着皇帝打开了奏疏,也看到他的脸色就象开了颜料铺一样变幻来去,最后定格为一片灰色。朱平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当年牢中那位皮裂如丝,白骨林立那个人仿佛就在眼前,用指蘸着身上的流出的血,写下: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九泉之下,终可瞑目了。
“杨大人受尽酷刑,只为将心中所想上达天听。”一片沉凝的气氛中,朱平安缓缓开了口:“皇兄如果不相信,可派人详察。”
“不必了。”天启艰涩的打断了朱平安:“杨涟当年曾有大功于朕,他的人品,朕信的过。”
朱平安知道皇帝这是想起当年光宗驾崩之后,杨涟率领群臣大骂李选侍,力保天启登位成功的事了。可惜时过境迁,帝王恩宠如水,当年那把铁骨头终究化做尘土,与世同朽。
“既然信得过,皇兄打算如何做呢?”
天启目光迷离,对于朱平安的逼问转瞬若罔闻,忽然自顾自开口:“平安,朕和你说过,小的时候在宫里过得很苦。宫人势利,全都畏惧郑贵妃。朕从小受尽白眼,没有一个人肯和朕玩,没有一个人肯与朕说话。”
朱平安能说什么呢,只得默然不语。
“魏忠贤就是那个时候出现在朕的身边,他陪着朕玩,陪着了朕说话,只要是朕想要的吃食,玩具,他都会想尽办法讨了来,那怕被人唾骂,被打得鼻青脸肿——”他看了朱平安一眼,“朕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是。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单纯的对一个人好。”
朱平安眼前出现一幕画面——夕阳如血中,一个身材高大的老太监与一个小不点的幼童坐在一块,一起抬着看着天上那块四四方方的天。
他似乎有点理解天启的想法了——在这位皇兄的心里,魏忠贤已经不是一个太监,而是一个家人。
“朕登了基,有一次失足落水,也是他愤不顾身将朕救了出来。”天启默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他嗫嗫不休陷入回忆中,朱平安一直不声不响静静站在一旁倾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直到天启不再说话,他才适时接上话头。
“臣弟理解皇兄重情重义,对他诸般信任,委以重任,但他是如何做的,皇兄也看到了。”
天启痛苦的闭了一下眼,“他年纪已经不小了,能否让他回乡养老?”
朱平安上前一步:“此獠不除,天怒人怨;无论朝野,永完宁日。”
天启一瞬间被他的话逼老了十岁,颓然良久,他终于开了口。
“你先出去罢,让朕想一想。”
朱平安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二话没话转身就走了。
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意外,再逼就没意思了。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是一月。
与一月前相比,大明朝廷不声不响中有了很多的变化——第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朝中新人越来越多,天下人都知道京官难做,既无油水,且有危险,可大家一边叫着苦,一边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原因是为什么,彼此心知肚明。
但想当京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能够站在金马玉堂上的,不是世家高门,就是名门子弟,因为他们的背后后都立着高高的门墙与和积累几世的实力。
这几乎已经成了墨守成规的雷池,没有任何人敢去捍动。
可很快有人发现,这个雷池被当今睿王朱平安踩了——而且还是踩了个稀巴烂,难看之极!
招贤令已经贴遍了大街小巷,一切迹象都在表述一个事实,为国取士似乎已经不必再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龙门而完成,但这怎么可以!无数躲在暗处、明处的眼睛齐刷刷的将目光移到了军机处,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正在集结,酝酿、变强。
始作俑者朱平安似乎一无所觉,每天依旧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
倒是把文震孟快急疯了,南宫英雄可怜地连睡觉都瞪着两只眼。楚慈每天跟着朱平安,一刻都不肯分离。
就在这个时候,这位睿王殿下惹事不怕大一样接连抛出两个法令——征地令与募捐令。
这简直就是在人群湍急中丢下两枚炸弹,巨大的冲击波所到之处,一切尽皆闻风而倒!
如果说以前的招贤令只是让世家不满,这次的二令已经毫不客气的触及到了广大地主豪绅的利益——于是世界疯狂了。
所有人的就象打了鸡血,一个个化身斗鸡中的战斗鸡——每天都有无数老臣跑到乾清宫门前跪下,一跪就不走,摆明了要拿命死磕。
皇帝天启依旧是点滴声息俱无,没有一个人知道皇帝此时到底是怎么想。
除了一个人——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