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门,屋子里此时早已是堆满了前来拜年的人,有小辈,也有和爷爷奶奶一辈的亲戚,屋子里此时烟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何新军被呛得有些受不了,但又不能直接掉头出去,只能憋出一丝笑容,跟在老爹身后,将礼品盒放到了皮扣箱上。
此时的箱子上早已堆满了送来的礼品,种类各异,大多不相同。爷爷奶奶就坐在靠近火炉的跟前,正同周围的人们高兴的聊着天,瞅着何家三口进来,脸上的笑容更加的多了一些。
在老人看来,儿孙满堂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候。
何新军放下礼品,话的到了爷爷奶奶跟前,规规矩矩的给老人拜年,“爷爷奶奶,过年好。”
“好,好。”奶奶一把拉过何新军抱在怀里,眼睛眯成一条缝,欢喜的不得了。
奶奶已经76岁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还经过了最为艰苦的抗战和60年饥荒,皮肤早已褶皱到一块,手上也极为粗糙,摸一摸,还有剌手的感觉。
老人喜滋滋的从口袋中掏出5块钱塞到何新军的衣兜里,摸了摸何新军的脑袋,“小军,这是爷爷奶奶给你的压岁钱。”
5块钱对于现在的何家来说是很小的数字,但它却代表了老人的一片心意,代表着对小孙子的爱。
何新军笑着转身抱了一下老人,礼貌的谢道,“谢谢奶奶。”
懂事儿的孩子永远最讨老人喜欢,看着何新军如此的乖巧,两个老人也不由得更加的喜爱自己的小孙子。
屋中的老人很多,父辈这一代更是不少,挨个拜完年,何新军的衣兜里早已被塞满了钞票,虽然合起来也就是100块钱,与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差不多,但这毕竟是长辈的心意,也是过年的风俗,何新军尽量的让自己沉浸其中,享受着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屋中人声鼎沸,又烟熏缭绕,何新军感觉自己嗓子都快冒烟了,趁着老爹没注意,一溜烟闪出了屋子。
外面的空气果然好了很多,只是天上乌压压的一片云,看起来似乎又要下雪了,已是上午临近11点,却连太阳的影子都没见到,整个天空灰蒙蒙的,如同平日8、9点般。
院子里都是嬉闹的孩子们,有的年纪大些,有的则稍微小点,不过最小的,估计就数自己了。
男孩子们有的手里拿着枪,有的则拿着简易的木棍,追逐着呼啸而过,女孩子们显得要文静的多,趴在屋子旁的栏杆上看着自己的哥哥弟弟打闹,不时同两侧的女孩聊几句。
不时有长辈出来接水拿菜,看见玩的凶的,笑着咒骂两句,让其小心一点,随后又干自己的事儿去了。
院子不小,抛去刚进院门的那块菜地,往里一些还有几颗枣树,冬天光秃秃的,枝干上只有一个个的小结,感觉像是肿了包一般。
会玩的孩子们拿着竹篓支起来,下面撒些苞谷抓麻雀,笨笨的麻雀冬天找不到食物,不一会就逮了不少。大孩子们兴奋的抓着,小一些的拿不到,撇了撇嘴,哭着找大人去了。
不一会,就有大人出来训斥一顿,大孩子们老实的交出几只麻雀,很快,孩子们又玩到一起了。
虽说都是亲戚,但何新军回村的次数少的可怜,一年也就回来不超过5次,家中亲戚们的孩子大多都不熟,看了一会觉得无趣,转身去了三伯家里。
三伯家是唯一熟络一些的亲戚,他家同老人住在一起,每次回来都能见上,次数多了,自然也就熟了。
此时的三伯家里,俨然一副厨房模样,各家中的女眷此时都汇集在这里,调凉菜的调凉菜,炒热菜的备着菜,剩余的,则都在炕上坐的捏饺子。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么多女人根本不愁找不到话题。老妈也过来了,正同三妈坐一起,笑着聊着天,手里捏着饺子。
“呦,小军都长这么高了。”很难见到的四妈笑着走过来,对着老妈笑道。
老妈点了点头,回答着,“孩子们都要长大了,你家的也快上初中了吧。”
四妈仿佛找到话题,挤了个位置坐下,满脸得意的道,“可不就是,要说我们家的臭小子,学习就是没的说,次次考试都拿全班前三,从来都不需要我和他爸管”
打开了话匣子的四妈一发不可收拾,捏饺子的速度都慢了几分,就在旁边炫耀他家孩子如何如何的争气。
何新军并不喜欢这个女人,前世今生都不喜欢。
要说四妈这个人,天性还算不错,心底并不坏,就是不会说话。有时候尖酸刻薄,又极爱炫耀。
四伯家里开着一家小木器厂,生意在村子里还算不错,一年也能赚个3-4万,比起种地来说要强的多,早早的就在村子里盖起了小二楼,可以说,是老家最早一批住进楼里的人。
当时四妈每每出来,总要和人家炫耀一番,光怕别人不知道。至于他家孩子的学习问题,村子里的小学一共也没有多少人,每个班最多也就20来个,拿第一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一来师资不行,二来娃娃们也不够专心。不比县城里,什么都是管的那么严,这也是很多村子里上来的孩子本来学习还不错,只是因为适应不了县城里的学习习惯与进度,最后落到很靠后。
何新军撇了撇嘴,满不在乎。转了一圈,发现自己似乎插不上手,进了里屋看电视去了。
里屋是客厅,电视不大,也就是21寸的样子,此时客厅里早已坐了几个小姑娘正看着《还珠格格》,百无聊赖的何新军也坐到了一旁,强打着精神看着。
三伯家的大儿子叫何新斌,已经初三了,满头大汗的冲进了屋子,端起水壶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大口,这才舒缓了口气,放了下来,一扭头,正好看到了何新军。
“咦,小军你怎么在这里。”何新斌疑惑的看了看何新军,又看了看电视,一把拉起何新军,有些不满的道,“男孩子不要看这些电视,走,跟哥出去玩去。”
何新军身子还小,被这么一拉,整个身子都随着何新斌跃了起来,何新军也被拉扯的东倒西歪,赶忙是出口道,“哥,哥,我自己走。”
何新斌没有理他,直接将其拽出了屋子。
再大一些的孩子没有兴致同他们玩,此时早已相跟着出去了,据说是找人打乒乓球去了。院子里数何新斌年纪大,俨然一副孩子王的模样。
上蹿下跳,爬树上房,带着剩余的几个孩子犹如蝗虫一般扑来扑去,不时还招呼着何新军。
何新军显得兴趣缺缺,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屋前,看着一棒子小孩玩的正欢,直到老爹与二伯拿着棋盘出了屋门,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棋盘上。
老爹喜欢下棋,二伯也是老棋手了,两人棋逢对手,一有机会总要杀两盘。
屋子里没有位置,二人就在墙檐下摆开了阵势。
早就在屋子里待的无聊的众人也被吸引了出来,将老爹二人围成了个圈,不时焦急的指点着,何新军也被包裹在其中,托着下巴观察着棋局。
他其实是看不大明白的。只知道象走田字,马走日字这些基本理论,但老爹走的棋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用意,有时候明明可以吃掉对方,却又走着其他步数,让何新军也有些焦急起来。
“吃了他的马,吃了马就可以出車了。”一旁的亲戚指着老爹的棋局不禁有些着急的说着。
老爹皱着眉头,一脸严肃,看着面前的棋局默不作声,两个耳朵如同堵上了一般,丝毫不为所动。
在何新军看来,所有的棋类游戏都是很无趣的。这并不是瞎说,对于他这种外行来说,前面还好说,走起来比较快,但越是僵持状态,越是耗费时间,往往走一步就得琢磨好半天。
何新军打了个哈欠,看了看表,已经11点半了,在坚持坚持,就到开饭的时间。
回老家其实是很无聊的一件事儿,与村子里的孩子不熟,再加上何新军已经成年的心理,着实有些别扭。
等到饺子都包完,就可以开始炒菜了,凉菜上桌,标志着一大家子又到了团聚的时候。老的小的合起来,足足得开4桌才能放下,这也象征着何家开枝散叶,发展的不错。
4张桌子都在老人屋中,挤挤终归是能够放下的。孩子们就得上床去了,年纪小一些的一桌都在床上,红色的矮腿桌子,放到炕上刚刚好。
剩下的,则是女人一桌,老人一桌,何进财兄弟们一桌。偌大的家族堆积在不大的屋中,吵闹声再度响起,老爹也不玩了,正同二伯站在门前笑着聊着天,不时拍着其肩膀,显得很是亲密。
二妈拿着酒水进来,挨个放在了桌上,又给了何新军一瓶大雪碧让其抱着,这才笑眯眯的又出去了。
凉菜都是家里常见的,素菜自己调,肉的则是从外面合作社买的,猪头肉,猪耳朵,倒也是颇为丰盛。
何新军被呛得有些受不了,但又不能直接掉头出去,只能憋出一丝笑容,跟在老爹身后,将礼品盒放到了皮扣箱上。
此时的箱子上早已堆满了送来的礼品,种类各异,大多不相同。爷爷奶奶就坐在靠近火炉的跟前,正同周围的人们高兴的聊着天,瞅着何家三口进来,脸上的笑容更加的多了一些。
在老人看来,儿孙满堂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候。
何新军放下礼品,话的到了爷爷奶奶跟前,规规矩矩的给老人拜年,“爷爷奶奶,过年好。”
“好,好。”奶奶一把拉过何新军抱在怀里,眼睛眯成一条缝,欢喜的不得了。
奶奶已经76岁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还经过了最为艰苦的抗战和60年饥荒,皮肤早已褶皱到一块,手上也极为粗糙,摸一摸,还有剌手的感觉。
老人喜滋滋的从口袋中掏出5块钱塞到何新军的衣兜里,摸了摸何新军的脑袋,“小军,这是爷爷奶奶给你的压岁钱。”
5块钱对于现在的何家来说是很小的数字,但它却代表了老人的一片心意,代表着对小孙子的爱。
何新军笑着转身抱了一下老人,礼貌的谢道,“谢谢奶奶。”
懂事儿的孩子永远最讨老人喜欢,看着何新军如此的乖巧,两个老人也不由得更加的喜爱自己的小孙子。
屋中的老人很多,父辈这一代更是不少,挨个拜完年,何新军的衣兜里早已被塞满了钞票,虽然合起来也就是100块钱,与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差不多,但这毕竟是长辈的心意,也是过年的风俗,何新军尽量的让自己沉浸其中,享受着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屋中人声鼎沸,又烟熏缭绕,何新军感觉自己嗓子都快冒烟了,趁着老爹没注意,一溜烟闪出了屋子。
外面的空气果然好了很多,只是天上乌压压的一片云,看起来似乎又要下雪了,已是上午临近11点,却连太阳的影子都没见到,整个天空灰蒙蒙的,如同平日8、9点般。
院子里都是嬉闹的孩子们,有的年纪大些,有的则稍微小点,不过最小的,估计就数自己了。
男孩子们有的手里拿着枪,有的则拿着简易的木棍,追逐着呼啸而过,女孩子们显得要文静的多,趴在屋子旁的栏杆上看着自己的哥哥弟弟打闹,不时同两侧的女孩聊几句。
不时有长辈出来接水拿菜,看见玩的凶的,笑着咒骂两句,让其小心一点,随后又干自己的事儿去了。
院子不小,抛去刚进院门的那块菜地,往里一些还有几颗枣树,冬天光秃秃的,枝干上只有一个个的小结,感觉像是肿了包一般。
会玩的孩子们拿着竹篓支起来,下面撒些苞谷抓麻雀,笨笨的麻雀冬天找不到食物,不一会就逮了不少。大孩子们兴奋的抓着,小一些的拿不到,撇了撇嘴,哭着找大人去了。
不一会,就有大人出来训斥一顿,大孩子们老实的交出几只麻雀,很快,孩子们又玩到一起了。
虽说都是亲戚,但何新军回村的次数少的可怜,一年也就回来不超过5次,家中亲戚们的孩子大多都不熟,看了一会觉得无趣,转身去了三伯家里。
三伯家是唯一熟络一些的亲戚,他家同老人住在一起,每次回来都能见上,次数多了,自然也就熟了。
此时的三伯家里,俨然一副厨房模样,各家中的女眷此时都汇集在这里,调凉菜的调凉菜,炒热菜的备着菜,剩余的,则都在炕上坐的捏饺子。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么多女人根本不愁找不到话题。老妈也过来了,正同三妈坐一起,笑着聊着天,手里捏着饺子。
“呦,小军都长这么高了。”很难见到的四妈笑着走过来,对着老妈笑道。
老妈点了点头,回答着,“孩子们都要长大了,你家的也快上初中了吧。”
四妈仿佛找到话题,挤了个位置坐下,满脸得意的道,“可不就是,要说我们家的臭小子,学习就是没的说,次次考试都拿全班前三,从来都不需要我和他爸管”
打开了话匣子的四妈一发不可收拾,捏饺子的速度都慢了几分,就在旁边炫耀他家孩子如何如何的争气。
何新军并不喜欢这个女人,前世今生都不喜欢。
要说四妈这个人,天性还算不错,心底并不坏,就是不会说话。有时候尖酸刻薄,又极爱炫耀。
四伯家里开着一家小木器厂,生意在村子里还算不错,一年也能赚个3-4万,比起种地来说要强的多,早早的就在村子里盖起了小二楼,可以说,是老家最早一批住进楼里的人。
当时四妈每每出来,总要和人家炫耀一番,光怕别人不知道。至于他家孩子的学习问题,村子里的小学一共也没有多少人,每个班最多也就20来个,拿第一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一来师资不行,二来娃娃们也不够专心。不比县城里,什么都是管的那么严,这也是很多村子里上来的孩子本来学习还不错,只是因为适应不了县城里的学习习惯与进度,最后落到很靠后。
何新军撇了撇嘴,满不在乎。转了一圈,发现自己似乎插不上手,进了里屋看电视去了。
里屋是客厅,电视不大,也就是21寸的样子,此时客厅里早已坐了几个小姑娘正看着《还珠格格》,百无聊赖的何新军也坐到了一旁,强打着精神看着。
三伯家的大儿子叫何新斌,已经初三了,满头大汗的冲进了屋子,端起水壶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大口,这才舒缓了口气,放了下来,一扭头,正好看到了何新军。
“咦,小军你怎么在这里。”何新斌疑惑的看了看何新军,又看了看电视,一把拉起何新军,有些不满的道,“男孩子不要看这些电视,走,跟哥出去玩去。”
何新军身子还小,被这么一拉,整个身子都随着何新斌跃了起来,何新军也被拉扯的东倒西歪,赶忙是出口道,“哥,哥,我自己走。”
何新斌没有理他,直接将其拽出了屋子。
再大一些的孩子没有兴致同他们玩,此时早已相跟着出去了,据说是找人打乒乓球去了。院子里数何新斌年纪大,俨然一副孩子王的模样。
上蹿下跳,爬树上房,带着剩余的几个孩子犹如蝗虫一般扑来扑去,不时还招呼着何新军。
何新军显得兴趣缺缺,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屋前,看着一棒子小孩玩的正欢,直到老爹与二伯拿着棋盘出了屋门,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棋盘上。
老爹喜欢下棋,二伯也是老棋手了,两人棋逢对手,一有机会总要杀两盘。
屋子里没有位置,二人就在墙檐下摆开了阵势。
早就在屋子里待的无聊的众人也被吸引了出来,将老爹二人围成了个圈,不时焦急的指点着,何新军也被包裹在其中,托着下巴观察着棋局。
他其实是看不大明白的。只知道象走田字,马走日字这些基本理论,但老爹走的棋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用意,有时候明明可以吃掉对方,却又走着其他步数,让何新军也有些焦急起来。
“吃了他的马,吃了马就可以出車了。”一旁的亲戚指着老爹的棋局不禁有些着急的说着。
老爹皱着眉头,一脸严肃,看着面前的棋局默不作声,两个耳朵如同堵上了一般,丝毫不为所动。
在何新军看来,所有的棋类游戏都是很无趣的。这并不是瞎说,对于他这种外行来说,前面还好说,走起来比较快,但越是僵持状态,越是耗费时间,往往走一步就得琢磨好半天。
何新军打了个哈欠,看了看表,已经11点半了,在坚持坚持,就到开饭的时间。
回老家其实是很无聊的一件事儿,与村子里的孩子不熟,再加上何新军已经成年的心理,着实有些别扭。
等到饺子都包完,就可以开始炒菜了,凉菜上桌,标志着一大家子又到了团聚的时候。老的小的合起来,足足得开4桌才能放下,这也象征着何家开枝散叶,发展的不错。
4张桌子都在老人屋中,挤挤终归是能够放下的。孩子们就得上床去了,年纪小一些的一桌都在床上,红色的矮腿桌子,放到炕上刚刚好。
剩下的,则是女人一桌,老人一桌,何进财兄弟们一桌。偌大的家族堆积在不大的屋中,吵闹声再度响起,老爹也不玩了,正同二伯站在门前笑着聊着天,不时拍着其肩膀,显得很是亲密。
二妈拿着酒水进来,挨个放在了桌上,又给了何新军一瓶大雪碧让其抱着,这才笑眯眯的又出去了。
凉菜都是家里常见的,素菜自己调,肉的则是从外面合作社买的,猪头肉,猪耳朵,倒也是颇为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