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第二十五章归去07
“这话倒是不差……”吴诩闻言不由笑道:“难得你竟看得比我明白!”
到底是在终南山行宫待了一段时日的人啊!
吴诩忍不住揪了一下李治下颚的胡须——已经由两三寸长了,看起来还颇有些道骨仙风——叹道:“你的想法是不错,却还需防着这好经被坏和尚给念歪了……”
李治挑眉笑道:“这就要看媚娘你的手段了……”
吴诩也不谦虚,道:“此事必定可行。”
如今天下太平,大唐帝国国富民强,君权高度集中。
加上此次一举铲除了宗室之中最大的反对势力,可以说,如今大唐上下,再没人敢在吴诩面前(哪怕是暗地里)呛声了!
趁此机会,她若挟君威下发一些政令律法,定是能够畅通无阻的!
而她家二郎大概也是看准了这个机会,乘机辞去了东宫之位,推了四郎上来。
一来彻底消弭了母子二人因各自地位势力变化而产生矛盾的可能,二来也趁了其常伴兄长的心愿。
至于四郎……
还真是个全新的开始啊!
吴诩心里暗暗一叹:四郎是根好苗子,可惜年纪略小,有个兄长在旁带着,传授经验教训……倒也不错!
摄政王就摄政王吧!
吴诩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李治也就放了心,当即命李三郎等人开始着手撰写《摄政率》。
虽说又是一个新事物,但摄政王神马的,顾名思义啊!
李三郎等人何等聪颖,不用两天功夫,就把《摄政率》给列出了一个提纲来了。
至于细节部分,由政事堂慢慢吵着先,上皇他老人家可是要回终南山行宫修养去了——当然,他还要把吴诩也一起拉走。
美其名曰:今上也该放个假歇歇了,一般琐事你们就看着办吧,有啥大事就找新出炉的摄政王好啦!
为了避免政事堂那帮老头子跑来堵人,李小九陛下很光棍地留下一道诏,然后十分机智地连夜起驾,拉着吴诩跑路了……
等众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帝国两大巨头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既没回终南山行宫,也没回长安。
留在神都的一干大小相公只能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好在吴诩还有点良心,留了一份手给李三郎,表示自己只是跟着上皇出去微服私巡一段时间,不日即回。
此外,吴诩还表示,新任东宫的官属不作大的变更,只增加一些少年作为侍读,具体选拔工作交给长孙诠全权负责。
至于修撰《摄政率》的工作,吴诩希望政事堂要严肃对待,她希望等摄政王――齐王李贤抚民回来,就能看到比较完善的草稿……
此外,皇帝不在期间,有啥重要的工作,乃们就直接请示摄政王和太子吧。
咳咳,就酱紫。
念完武皇手诏的李相公,笑得一脸如沐春风,却令在场诸人生生打了个寒战。
“武皇既然如此看重吾等,吾等岂能令其失望?”
众人闻言,唯唯称是,便是张文瓘、魏叔玉等人也将满腹怨言给咽了回去。
李相公这次可是真恼了……
=================开溜游山玩水的分割性================
“阿切——————”
随着一声清亮的喷嚏声,官道之上,一队人马沓沓而来,正是被李相公恨得咬牙切齿的翘朝“二圣”一行。
“定是李三在念叨我呢!”吴诩揉了揉鼻子,讪讪道。
翘班出来游山玩水啥的,感觉是挺爽的,不过被留下的人就……
怨念估计很大诶……
吴诩又揉了揉鼻子,看看官道两边的风光,随即就把那一丝丝愧疚给抛到了天边——哥为了大唐江山夙兴夜寐了这么多年,也该享受一把了!
想着,吴诩一夹马腹,向前快跑了起来,她把此时已换了一身骑装,帷纱覆面,端的是英姿飒爽。
难得李治今儿精神也不错,与吴诩并辔而行。
二人之后还跟着三辆马车及二十余骑侍卫。
说是微服,二人才不会蠢到什么人都不带,两个人跑出来瞎逛呢!
这也是李三郎等人并不担心二人安全问题的原因。
吴诩一时兴起,策马跑了个痛快,将一干侍卫甩了个数十丈远,这才缓下步子。
李治倒是一直不紧不慢跟在她身后。
这一路也有不少行人,或步行或骑马或驾车的,不一而足。
而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一路走来,也并没有发现各州府有什么治安问题。
吴诩心中得意,道:“当今盛世,比‘贞观之治’如何?”
之后上来与之并行的李治,闻言只是一笑,并不答话。
吴诩知道他是不欲言及自家老爹的黑历史,便也就此打住了,正要转移一下话题。
却不想,已有人到了吴诩方才的话,忽然就插了话来:“比及当今,‘贞观’岂敢称治世?”
吴诩与李治闻声,回头一看,竟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郎君,驾着一匹十分可爱的小马跟在二人之后呢。
这q人q马的,说话要不要这么老气横秋的?
吴诩忍俊不禁。
李小九却是一瞪眼:“你这小郎君才多大年纪,竟也知道贞观朝的事?”
那小郎君到李治这话,一张嫩脸顿时胀得通红,“吾已年过十五了!”
你说的是虚岁吧,孩子……
吴诩闷笑着想着。
而且,这娃人说话的重点是不是搞错了啊?
眼见李小九越发吹胡子瞪眼了,吴诩忙笑着上前打圆场:“这位小郎君想是也从帝都出来?可有什么新闻?”
那少年到吴诩的问话,小脸可疑地又红了一层,略有些结巴道:“武、武皇平定逆贼,帝都安然如初……虽说东宫让、让贤乃一大憾事,但齐王实乃仁义之君,虽有‘摄政’之号,却无僭越之行……”
少年显然对前东宫太子李贤十分崇敬,对新任东宫也抱有极大期望。
提及当今皇帝吴诩,他倒是比较谨慎,“武皇见识深远,为国为民颇有建树……”只是性子不像个女子,行事与其姓氏一般凌厉。
后一句到底没有说出来,吴诩得十分满意——难得民间真实的声音,还真担心有人抱怨呢!
话说,史上阿武的名声可是相当糟的啊!
眼见吴诩笑靥如花,李治在旁不禁哼了一声。
那少年却会错了意,以为李治不赞同他的话,不由瞪圆了眼。
李治觉得越发气闷了:“你这小郎君说话倒还有积分见识,只是,只你提及今上和东宫,怎不说说上皇如何?”
此话一出,不仅是那少年,便是吴诩也不由侧目。
李小九这货,难道是……妒忌……了?
“上皇…上皇……自然是古难遇的一代圣君!”短暂的呆愣之后,那少年便露出一副狂热的神态,简直像是遇到了偶像的疯狂粉丝一般。
李治不预这少年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不禁露出一抹古怪之色来。
“太宗皇帝有开国安邦之功业,尚不敢称古圣君……”
虽说做儿子的总喜欢跟老爹比较,李治却从不觉得自己有一天能跟他爹相提并论的,更不要说声名比他爹显赫这么多!
古圣君神马的……
着还是有那么一点小激动啊!
“太宗皇帝固然有安邦之功,惜乎贞观末年数次远征高丽未成;虽有善于纳谏美名,却重用关陇勋贵……”
“上皇则不同!”
“都说大帝仁弱,可汉家历朝历代有哪位帝皇能做到今日之成就?”
“我大唐,自大帝登位以来,北伐高丽,东征扶桑,西讨吐蕃,殊无败绩,国土绵延里,万国来朝……”
少年说到兴起,双臂一张,如大鹏展翅一般,看得吴诩胆战心惊,生怕那娃从马上栽下来!
不过到那少年大赞李小九在位时的‘武功’,吴诩也不由得沾沾自喜一番,说来那几次大战也都是有她一份功劳呢!
至于‘文治’方面,完全是有目共睹的!
科考制度的推行,全民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舆论的控制,这些等等,让整个大唐上下都风气都焕然一新。
固然还有些顽固的世家仍然满心不忿,可“家世已不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了!
就如眼前的这个少年,看他的年纪明显也是科考制度的受益者啊……
说李小九陛下是‘古圣君’神马的,其实也不算违心了!
李治当然也早已想通了这一节,他能当上皇帝,不是没有心结的,只是当时的情势不容他退缩。
幸好还有吴诩一直陪着他……
李治侧头,正看到吴诩也在看他,即使隔着纬纱,他也能感觉到,媚娘笑得很开心呢!
咳!
真是美人一笑倾国城呐!
即使已是老夫老妻多年,李治还是有些遭不住……
此时此刻,他只想抱住她,亲上一口!
只可惜这是在官道上,而且边上还杵着这么个不长眼的毛头小子!
别以为赞他两句,他就会这小子另眼相看了,毛都没长齐呢,就会偷看别人家的娘子了,真当他是瞎的吗?!
哼!
上皇陛下傲娇地哼哼:“话说得是不错,怎不见你留在帝都为国效力,却在这里闲逛?”
此话一出,那少年的脸越发红了,连眼眶都有发红的趋势……
而另一边吴诩已经笑得止不住。
“小郎君怕是年纪不够,入不了大学堂吧~~”说着,吴诩又扯了扯李治的袖子,轻声道:“天色可不早了哦……”余音袅袅……
“咳!”李治一这话,哪还有跟人‘聊天’的心思,故作严肃地回了吴诩一句:“此子倒是有几分见识,可入明堂!”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枚玉玦,递给那少年道:“你执此物到帝都见明堂执事,便可入学。”
那少年果然愣住了,虽然之前他也曾怀疑过吴诩一行是帝都来的贵人,却不想对方随手拿出一块玉玦就能让他进明堂学习!
难道……
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少年还是镇定地接过了李治的玉玦,并且冷静地道了谢!
如果眼前二人真的是他所想的那两个人的话,大概是绝对不希望别人说破他们的身份的!
少年压抑这心中的激动,询问道:“不知相公与娘子接下来要去往何方,小子不才,愿为向导!”
李治斜了他一眼,道:“向导就不必了,你倒是抓紧时间赶去帝都吧,若我猜的不错,不日就要开恩科了!”他跟媚娘这一溜号,李三郎那狐狸必然是要教唆二郎多招些青年才俊入朝(做苦力)的,正好还能借着东宫新立的东风充盈弘文馆,培养东宫新班底……
眼前这娃倒是个好苗子啊!
吴诩见李治一脸算计,简直不忍直视,只能劝那少年赶紧返回长安,别失了机遇。
那少年略一犹豫,便调转了马头,走了好几丈路才终于想起来还没向吴诩二人通报自己的名讳。
“小子宋璟,不敢请教二位……”尔康手。
那厢李治早已一夹马腹,头也不回走了。
吴诩倒是觉得这少年名讳挺耳熟的,却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当晚休息的时候她才反应过来:我勒个去!那小子不会就是那个宋璟吧?!
路上随随便便遇到一个少年就是未来的名相,吴诩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逆天了!
可是,若没有这份逆天的运气,她又怎么能走到今天呢?
吴诩看着身旁已经不再年轻的李小九,忽然觉得,与其说是她的运气逆天,倒不如说是他的不离不弃才成就了今天的她,今天的大唐!
d
“这话倒是不差……”吴诩闻言不由笑道:“难得你竟看得比我明白!”
到底是在终南山行宫待了一段时日的人啊!
吴诩忍不住揪了一下李治下颚的胡须——已经由两三寸长了,看起来还颇有些道骨仙风——叹道:“你的想法是不错,却还需防着这好经被坏和尚给念歪了……”
李治挑眉笑道:“这就要看媚娘你的手段了……”
吴诩也不谦虚,道:“此事必定可行。”
如今天下太平,大唐帝国国富民强,君权高度集中。
加上此次一举铲除了宗室之中最大的反对势力,可以说,如今大唐上下,再没人敢在吴诩面前(哪怕是暗地里)呛声了!
趁此机会,她若挟君威下发一些政令律法,定是能够畅通无阻的!
而她家二郎大概也是看准了这个机会,乘机辞去了东宫之位,推了四郎上来。
一来彻底消弭了母子二人因各自地位势力变化而产生矛盾的可能,二来也趁了其常伴兄长的心愿。
至于四郎……
还真是个全新的开始啊!
吴诩心里暗暗一叹:四郎是根好苗子,可惜年纪略小,有个兄长在旁带着,传授经验教训……倒也不错!
摄政王就摄政王吧!
吴诩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李治也就放了心,当即命李三郎等人开始着手撰写《摄政率》。
虽说又是一个新事物,但摄政王神马的,顾名思义啊!
李三郎等人何等聪颖,不用两天功夫,就把《摄政率》给列出了一个提纲来了。
至于细节部分,由政事堂慢慢吵着先,上皇他老人家可是要回终南山行宫修养去了——当然,他还要把吴诩也一起拉走。
美其名曰:今上也该放个假歇歇了,一般琐事你们就看着办吧,有啥大事就找新出炉的摄政王好啦!
为了避免政事堂那帮老头子跑来堵人,李小九陛下很光棍地留下一道诏,然后十分机智地连夜起驾,拉着吴诩跑路了……
等众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帝国两大巨头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既没回终南山行宫,也没回长安。
留在神都的一干大小相公只能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好在吴诩还有点良心,留了一份手给李三郎,表示自己只是跟着上皇出去微服私巡一段时间,不日即回。
此外,吴诩还表示,新任东宫的官属不作大的变更,只增加一些少年作为侍读,具体选拔工作交给长孙诠全权负责。
至于修撰《摄政率》的工作,吴诩希望政事堂要严肃对待,她希望等摄政王――齐王李贤抚民回来,就能看到比较完善的草稿……
此外,皇帝不在期间,有啥重要的工作,乃们就直接请示摄政王和太子吧。
咳咳,就酱紫。
念完武皇手诏的李相公,笑得一脸如沐春风,却令在场诸人生生打了个寒战。
“武皇既然如此看重吾等,吾等岂能令其失望?”
众人闻言,唯唯称是,便是张文瓘、魏叔玉等人也将满腹怨言给咽了回去。
李相公这次可是真恼了……
=================开溜游山玩水的分割性================
“阿切——————”
随着一声清亮的喷嚏声,官道之上,一队人马沓沓而来,正是被李相公恨得咬牙切齿的翘朝“二圣”一行。
“定是李三在念叨我呢!”吴诩揉了揉鼻子,讪讪道。
翘班出来游山玩水啥的,感觉是挺爽的,不过被留下的人就……
怨念估计很大诶……
吴诩又揉了揉鼻子,看看官道两边的风光,随即就把那一丝丝愧疚给抛到了天边——哥为了大唐江山夙兴夜寐了这么多年,也该享受一把了!
想着,吴诩一夹马腹,向前快跑了起来,她把此时已换了一身骑装,帷纱覆面,端的是英姿飒爽。
难得李治今儿精神也不错,与吴诩并辔而行。
二人之后还跟着三辆马车及二十余骑侍卫。
说是微服,二人才不会蠢到什么人都不带,两个人跑出来瞎逛呢!
这也是李三郎等人并不担心二人安全问题的原因。
吴诩一时兴起,策马跑了个痛快,将一干侍卫甩了个数十丈远,这才缓下步子。
李治倒是一直不紧不慢跟在她身后。
这一路也有不少行人,或步行或骑马或驾车的,不一而足。
而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一路走来,也并没有发现各州府有什么治安问题。
吴诩心中得意,道:“当今盛世,比‘贞观之治’如何?”
之后上来与之并行的李治,闻言只是一笑,并不答话。
吴诩知道他是不欲言及自家老爹的黑历史,便也就此打住了,正要转移一下话题。
却不想,已有人到了吴诩方才的话,忽然就插了话来:“比及当今,‘贞观’岂敢称治世?”
吴诩与李治闻声,回头一看,竟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郎君,驾着一匹十分可爱的小马跟在二人之后呢。
这q人q马的,说话要不要这么老气横秋的?
吴诩忍俊不禁。
李小九却是一瞪眼:“你这小郎君才多大年纪,竟也知道贞观朝的事?”
那小郎君到李治这话,一张嫩脸顿时胀得通红,“吾已年过十五了!”
你说的是虚岁吧,孩子……
吴诩闷笑着想着。
而且,这娃人说话的重点是不是搞错了啊?
眼见李小九越发吹胡子瞪眼了,吴诩忙笑着上前打圆场:“这位小郎君想是也从帝都出来?可有什么新闻?”
那少年到吴诩的问话,小脸可疑地又红了一层,略有些结巴道:“武、武皇平定逆贼,帝都安然如初……虽说东宫让、让贤乃一大憾事,但齐王实乃仁义之君,虽有‘摄政’之号,却无僭越之行……”
少年显然对前东宫太子李贤十分崇敬,对新任东宫也抱有极大期望。
提及当今皇帝吴诩,他倒是比较谨慎,“武皇见识深远,为国为民颇有建树……”只是性子不像个女子,行事与其姓氏一般凌厉。
后一句到底没有说出来,吴诩得十分满意——难得民间真实的声音,还真担心有人抱怨呢!
话说,史上阿武的名声可是相当糟的啊!
眼见吴诩笑靥如花,李治在旁不禁哼了一声。
那少年却会错了意,以为李治不赞同他的话,不由瞪圆了眼。
李治觉得越发气闷了:“你这小郎君说话倒还有积分见识,只是,只你提及今上和东宫,怎不说说上皇如何?”
此话一出,不仅是那少年,便是吴诩也不由侧目。
李小九这货,难道是……妒忌……了?
“上皇…上皇……自然是古难遇的一代圣君!”短暂的呆愣之后,那少年便露出一副狂热的神态,简直像是遇到了偶像的疯狂粉丝一般。
李治不预这少年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不禁露出一抹古怪之色来。
“太宗皇帝有开国安邦之功业,尚不敢称古圣君……”
虽说做儿子的总喜欢跟老爹比较,李治却从不觉得自己有一天能跟他爹相提并论的,更不要说声名比他爹显赫这么多!
古圣君神马的……
着还是有那么一点小激动啊!
“太宗皇帝固然有安邦之功,惜乎贞观末年数次远征高丽未成;虽有善于纳谏美名,却重用关陇勋贵……”
“上皇则不同!”
“都说大帝仁弱,可汉家历朝历代有哪位帝皇能做到今日之成就?”
“我大唐,自大帝登位以来,北伐高丽,东征扶桑,西讨吐蕃,殊无败绩,国土绵延里,万国来朝……”
少年说到兴起,双臂一张,如大鹏展翅一般,看得吴诩胆战心惊,生怕那娃从马上栽下来!
不过到那少年大赞李小九在位时的‘武功’,吴诩也不由得沾沾自喜一番,说来那几次大战也都是有她一份功劳呢!
至于‘文治’方面,完全是有目共睹的!
科考制度的推行,全民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舆论的控制,这些等等,让整个大唐上下都风气都焕然一新。
固然还有些顽固的世家仍然满心不忿,可“家世已不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了!
就如眼前的这个少年,看他的年纪明显也是科考制度的受益者啊……
说李小九陛下是‘古圣君’神马的,其实也不算违心了!
李治当然也早已想通了这一节,他能当上皇帝,不是没有心结的,只是当时的情势不容他退缩。
幸好还有吴诩一直陪着他……
李治侧头,正看到吴诩也在看他,即使隔着纬纱,他也能感觉到,媚娘笑得很开心呢!
咳!
真是美人一笑倾国城呐!
即使已是老夫老妻多年,李治还是有些遭不住……
此时此刻,他只想抱住她,亲上一口!
只可惜这是在官道上,而且边上还杵着这么个不长眼的毛头小子!
别以为赞他两句,他就会这小子另眼相看了,毛都没长齐呢,就会偷看别人家的娘子了,真当他是瞎的吗?!
哼!
上皇陛下傲娇地哼哼:“话说得是不错,怎不见你留在帝都为国效力,却在这里闲逛?”
此话一出,那少年的脸越发红了,连眼眶都有发红的趋势……
而另一边吴诩已经笑得止不住。
“小郎君怕是年纪不够,入不了大学堂吧~~”说着,吴诩又扯了扯李治的袖子,轻声道:“天色可不早了哦……”余音袅袅……
“咳!”李治一这话,哪还有跟人‘聊天’的心思,故作严肃地回了吴诩一句:“此子倒是有几分见识,可入明堂!”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枚玉玦,递给那少年道:“你执此物到帝都见明堂执事,便可入学。”
那少年果然愣住了,虽然之前他也曾怀疑过吴诩一行是帝都来的贵人,却不想对方随手拿出一块玉玦就能让他进明堂学习!
难道……
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少年还是镇定地接过了李治的玉玦,并且冷静地道了谢!
如果眼前二人真的是他所想的那两个人的话,大概是绝对不希望别人说破他们的身份的!
少年压抑这心中的激动,询问道:“不知相公与娘子接下来要去往何方,小子不才,愿为向导!”
李治斜了他一眼,道:“向导就不必了,你倒是抓紧时间赶去帝都吧,若我猜的不错,不日就要开恩科了!”他跟媚娘这一溜号,李三郎那狐狸必然是要教唆二郎多招些青年才俊入朝(做苦力)的,正好还能借着东宫新立的东风充盈弘文馆,培养东宫新班底……
眼前这娃倒是个好苗子啊!
吴诩见李治一脸算计,简直不忍直视,只能劝那少年赶紧返回长安,别失了机遇。
那少年略一犹豫,便调转了马头,走了好几丈路才终于想起来还没向吴诩二人通报自己的名讳。
“小子宋璟,不敢请教二位……”尔康手。
那厢李治早已一夹马腹,头也不回走了。
吴诩倒是觉得这少年名讳挺耳熟的,却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当晚休息的时候她才反应过来:我勒个去!那小子不会就是那个宋璟吧?!
路上随随便便遇到一个少年就是未来的名相,吴诩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逆天了!
可是,若没有这份逆天的运气,她又怎么能走到今天呢?
吴诩看着身旁已经不再年轻的李小九,忽然觉得,与其说是她的运气逆天,倒不如说是他的不离不弃才成就了今天的她,今天的大唐!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