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又回来啦 作者:长乐思央
分卷阅读222
着一步登天,只劝皇帝取消燕于歌的摄政王称号,可以改封晋王,荣王,总之不能是摄政王。
摄政王这才离开京都多久,不到三个月,虽然这些朝臣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但此时此刻,前者正为大燕征战沙场,这些人这么急着把摄政王拉下去的嘴脸未免太过难看。
也怪不得大燕将帅不少,他们却一直进谏要摄政王前去沙场,打的便是这个主意。
刚开始几日,燕秦的态度表现的很是模糊,就想看看,到底哪些人跳得最厉害。
如他所料,正是因为他态度十分暧昧模糊,那些人蹦跶得更加欢快了,差不多又过了十日,燕秦多少有了底,下了决断,拟了一道圣旨。
前半段,说的是朝臣们讲得有理,摄政王本就是在天子年幼,生病,或者神志不清的时候暂代朝政,行的是协助之事,如今他已年长,所以撤去燕于歌的摄政王一职。
把摄政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朝臣露出喜色,以前同摄政王交好的朝臣则脸色灰败,还有些保皇派,想劝谏皇帝此举不妥,毕竟摄政王人在在沙场征战,皇帝真想要撤了人的称号也不是不可以,大可等摄政王回宫之后。
宣读圣旨的宦官顿了顿,又接着道:“削去燕于歌的摄政王封号,另封其为一字并肩王。”
文武百官的脸色顿时又掉了个个。
一字并肩王,那可是和皇帝同等尊贵的王位,不管是地位,还是实权,都不会逊色于还政天子后的摄政王。
燕秦这做法,除了给摄政王改了个封号还有什么区别?不,还是有不小区别的,区别在于,摄政王摄政,狼子野心,而后者,是皇帝亲口赐的王位,更加的名正言顺,倒是让那燕于歌少了几分被天下文人唾骂的风险。
皇帝此举,简直就是鬼迷心窍,但皇位是燕秦的,想封谁是一字并肩王,是他的权力。
先前蹦跶得非常欢的朝臣还是想垂死挣扎一把:“一字并肩王应是对大燕做出极大贡献的人才能获得,燕于歌今年还不到而立,便封一字并肩王,是否不妥?”
燕秦问他:“有何不妥?”
他又命史官,把大燕史上记载的摄政王曾经的贡献一一道来,道:“燕于歌为大燕开疆扩土,战战兢兢,得这个称号,绰绰有余。”
他抛下另外一颗重磅炸弹来:“且燕于歌曾许诺于孤,终生不娶,甘为大燕江山奉献后半生,他若是做不到,孤自然会削了他的王位。你们当中,又谁能做到摄政王这地步的,孤一样封王拜相。”
金銮殿上的,除了几个御书房几个年轻的编修撰修,基本上都是已经有家室了,便是现在没有的,也不敢保证自己将来会没有。
再说了,封王拜相,挣得一身荣华富贵,却无人继承,那费了那么大力气挣下的家业还有什么意思。
不管是厌恶摄政王的,还是喜爱摄政王的,听了小皇帝此言,心里都不约而同的冒出一个念头:“为了能博得皇帝的信任,燕于歌也太拼了吧。”
虽然当今皇后是燕于歌的妹妹,太子也是燕于歌的外甥,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到底和男丁继承的香火不一样。
不过其实好像也差不多,燕于歌姓燕,当今皇帝也姓燕,倒也不算断了传承。这么一想,他们又觉得能够理解燕于歌的打算。
该了摄政王的封号后,皇帝又慢慢地对一些朝臣的官职进行了调整调动。
有的升迁,有的平调,有的降职,有的是明升暗降,有的是明降暗升。
但如果有些人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降职得那些最厉害的,都是先前叫嚣着要让去掉燕于歌摄政王称号和相关权力的人。
当然了,升迁的最厉害的,并不是可劲维护摄政王的一批,而是那些理智,且偏向他这个皇帝的一方。
无论如何,他先是皇帝,然后才是皇后的丈夫,摄政王的伴侣,亲兄弟尚且能够反目,更何况是半路夫妻。
他信任摄政王,但并不盲目,作为天子,该握在手里的权力,他半点都不会让出去。
这一晃眼,便是半年后。
大燕同晋国的仗,一打就是半年,摄政王虽然骁勇善战,奈何晋国手里掌握了大燕太多的信息。城池已失,先机也失,想要把敌军彻底驱逐出大燕国境,还要给对方一个教训,哪里又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通过摄政王传来的密信,燕秦才得知,晋国之所以能对大燕主座城池了解得如此透彻,全赖那位萧远萧太傅蛰伏的这么多年的心血。
当初抄家,燕秦在朝臣的劝阻下留了一线,但就是那一线,也就是被流放出去的萧寒山,在采石场劳作的时候,被晋人带走。晋人杀了采石场的所有人,瞒下了这个消息。
等燕秦知道的时候,萧寒山已经在满腔的仇恨中回忆起爷爷说过的几个密处,然后当真找到了萧远藏起来的一些重要资料和军事地图。
为了这件事,燕秦自然是震怒,先前没有被牵连进来的萧家门生之类的,该贬谪的都贬谪,绝不能再放到任何重要的岗位上,朝廷自然又是一番动荡。
除了晋国之外,齐国也想在两国相争中搅浑水,渔翁得利。
得亏摄政王先前做的准备,齐国国君的枕边人突然刺杀了皇帝,虽然没有能够完全得逞,但是国君昏迷不醒,齐国朝野动荡,自顾不暇,群龙无首。
齐国和大燕不一样,齐国皇室一向人多,那位新帝本来就是经过多方争斗上位,他昏迷不醒,昔日的兄弟们便蠢蠢欲动,内斗还没解决,暂时没有那个心思来对付大燕。
虽然请情态紧迫,但有燕秦这个强有力的后方撑着,负责输送粮草的,还有援军,全都是燕于歌信得过的,昔日交好的人,这一场仗,刚开始打得十分艰辛,到后头,却是打得敌军节节败退,连连传来捷报。
每一次听前线的将士传捷报,几乎成了燕秦一日里最高兴的事情。
然而眼瞅着仗就快打赢了,这一次,从前线传来的,却是个噩耗。晋国诱敌深入,加上奸细里应外合,燕于歌中了毒计,重伤身亡。
前两世的画面不断地涌入燕秦的脑海,他的眼前仿佛再一次地浮现起那漫天的血光,喉头一甜,在群臣的惊叫声中吐出一口血来,眼前一黑,便不省人事了。
第142章
燕秦一昏就是两日两夜,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 常笑就一脸憔悴地守在他的床外, 见他醒了, 又惊又喜, 高声疾呼:“陛下醒了, 宣太医!”
燕秦张了张嘴,只觉喉咙干涩,他哑着嗓子道:“水。”
常笑忙捧上一杯温热的蜂蜜水, 蜂蜜加得不多,避免皇帝觉得甜腻。
喝了些水, 缓过劲来,燕秦又问:“摄政王呢?”
这一次他
分卷阅读222
分卷阅读222
着一步登天,只劝皇帝取消燕于歌的摄政王称号,可以改封晋王,荣王,总之不能是摄政王。
摄政王这才离开京都多久,不到三个月,虽然这些朝臣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但此时此刻,前者正为大燕征战沙场,这些人这么急着把摄政王拉下去的嘴脸未免太过难看。
也怪不得大燕将帅不少,他们却一直进谏要摄政王前去沙场,打的便是这个主意。
刚开始几日,燕秦的态度表现的很是模糊,就想看看,到底哪些人跳得最厉害。
如他所料,正是因为他态度十分暧昧模糊,那些人蹦跶得更加欢快了,差不多又过了十日,燕秦多少有了底,下了决断,拟了一道圣旨。
前半段,说的是朝臣们讲得有理,摄政王本就是在天子年幼,生病,或者神志不清的时候暂代朝政,行的是协助之事,如今他已年长,所以撤去燕于歌的摄政王一职。
把摄政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朝臣露出喜色,以前同摄政王交好的朝臣则脸色灰败,还有些保皇派,想劝谏皇帝此举不妥,毕竟摄政王人在在沙场征战,皇帝真想要撤了人的称号也不是不可以,大可等摄政王回宫之后。
宣读圣旨的宦官顿了顿,又接着道:“削去燕于歌的摄政王封号,另封其为一字并肩王。”
文武百官的脸色顿时又掉了个个。
一字并肩王,那可是和皇帝同等尊贵的王位,不管是地位,还是实权,都不会逊色于还政天子后的摄政王。
燕秦这做法,除了给摄政王改了个封号还有什么区别?不,还是有不小区别的,区别在于,摄政王摄政,狼子野心,而后者,是皇帝亲口赐的王位,更加的名正言顺,倒是让那燕于歌少了几分被天下文人唾骂的风险。
皇帝此举,简直就是鬼迷心窍,但皇位是燕秦的,想封谁是一字并肩王,是他的权力。
先前蹦跶得非常欢的朝臣还是想垂死挣扎一把:“一字并肩王应是对大燕做出极大贡献的人才能获得,燕于歌今年还不到而立,便封一字并肩王,是否不妥?”
燕秦问他:“有何不妥?”
他又命史官,把大燕史上记载的摄政王曾经的贡献一一道来,道:“燕于歌为大燕开疆扩土,战战兢兢,得这个称号,绰绰有余。”
他抛下另外一颗重磅炸弹来:“且燕于歌曾许诺于孤,终生不娶,甘为大燕江山奉献后半生,他若是做不到,孤自然会削了他的王位。你们当中,又谁能做到摄政王这地步的,孤一样封王拜相。”
金銮殿上的,除了几个御书房几个年轻的编修撰修,基本上都是已经有家室了,便是现在没有的,也不敢保证自己将来会没有。
再说了,封王拜相,挣得一身荣华富贵,却无人继承,那费了那么大力气挣下的家业还有什么意思。
不管是厌恶摄政王的,还是喜爱摄政王的,听了小皇帝此言,心里都不约而同的冒出一个念头:“为了能博得皇帝的信任,燕于歌也太拼了吧。”
虽然当今皇后是燕于歌的妹妹,太子也是燕于歌的外甥,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到底和男丁继承的香火不一样。
不过其实好像也差不多,燕于歌姓燕,当今皇帝也姓燕,倒也不算断了传承。这么一想,他们又觉得能够理解燕于歌的打算。
该了摄政王的封号后,皇帝又慢慢地对一些朝臣的官职进行了调整调动。
有的升迁,有的平调,有的降职,有的是明升暗降,有的是明降暗升。
但如果有些人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降职得那些最厉害的,都是先前叫嚣着要让去掉燕于歌摄政王称号和相关权力的人。
当然了,升迁的最厉害的,并不是可劲维护摄政王的一批,而是那些理智,且偏向他这个皇帝的一方。
无论如何,他先是皇帝,然后才是皇后的丈夫,摄政王的伴侣,亲兄弟尚且能够反目,更何况是半路夫妻。
他信任摄政王,但并不盲目,作为天子,该握在手里的权力,他半点都不会让出去。
这一晃眼,便是半年后。
大燕同晋国的仗,一打就是半年,摄政王虽然骁勇善战,奈何晋国手里掌握了大燕太多的信息。城池已失,先机也失,想要把敌军彻底驱逐出大燕国境,还要给对方一个教训,哪里又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通过摄政王传来的密信,燕秦才得知,晋国之所以能对大燕主座城池了解得如此透彻,全赖那位萧远萧太傅蛰伏的这么多年的心血。
当初抄家,燕秦在朝臣的劝阻下留了一线,但就是那一线,也就是被流放出去的萧寒山,在采石场劳作的时候,被晋人带走。晋人杀了采石场的所有人,瞒下了这个消息。
等燕秦知道的时候,萧寒山已经在满腔的仇恨中回忆起爷爷说过的几个密处,然后当真找到了萧远藏起来的一些重要资料和军事地图。
为了这件事,燕秦自然是震怒,先前没有被牵连进来的萧家门生之类的,该贬谪的都贬谪,绝不能再放到任何重要的岗位上,朝廷自然又是一番动荡。
除了晋国之外,齐国也想在两国相争中搅浑水,渔翁得利。
得亏摄政王先前做的准备,齐国国君的枕边人突然刺杀了皇帝,虽然没有能够完全得逞,但是国君昏迷不醒,齐国朝野动荡,自顾不暇,群龙无首。
齐国和大燕不一样,齐国皇室一向人多,那位新帝本来就是经过多方争斗上位,他昏迷不醒,昔日的兄弟们便蠢蠢欲动,内斗还没解决,暂时没有那个心思来对付大燕。
虽然请情态紧迫,但有燕秦这个强有力的后方撑着,负责输送粮草的,还有援军,全都是燕于歌信得过的,昔日交好的人,这一场仗,刚开始打得十分艰辛,到后头,却是打得敌军节节败退,连连传来捷报。
每一次听前线的将士传捷报,几乎成了燕秦一日里最高兴的事情。
然而眼瞅着仗就快打赢了,这一次,从前线传来的,却是个噩耗。晋国诱敌深入,加上奸细里应外合,燕于歌中了毒计,重伤身亡。
前两世的画面不断地涌入燕秦的脑海,他的眼前仿佛再一次地浮现起那漫天的血光,喉头一甜,在群臣的惊叫声中吐出一口血来,眼前一黑,便不省人事了。
第142章
燕秦一昏就是两日两夜,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 常笑就一脸憔悴地守在他的床外, 见他醒了, 又惊又喜, 高声疾呼:“陛下醒了, 宣太医!”
燕秦张了张嘴,只觉喉咙干涩,他哑着嗓子道:“水。”
常笑忙捧上一杯温热的蜂蜜水, 蜂蜜加得不多,避免皇帝觉得甜腻。
喝了些水, 缓过劲来,燕秦又问:“摄政王呢?”
这一次他
分卷阅读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