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替你妹的身 作者:君子为庸
分卷阅读212
回返故乡,千机先生功不可没。
内地还好,在靠近边关的地方, 很多家中有人参军的人家都供起了他的长生牌位, 对那素未谋面却打心底里尊敬的人感恩戴德。
现在……这个人居然真的出现了!还要亲自到前线来跟他们一起守卫边关!
大概再不会有一个空降的将领, 受到像苏怀瑾如今这样热烈的欢迎和拥护了。
苏怀瑾是坐着马车行到边城的,他一点儿都没有入乡随俗把自己变成一个武将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地装起了文弱书生,可这并不能减弱欢迎队伍对他的热情——事实上,在这些百姓的心目中,拜说书先生几年如一日地夸大洗脑所赐,千机先生在他们心目中就是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文弱多病动不动咳个血什么的才好呢,这样才能体现出他的殚心竭虑以己身奉献天下嘛!
本来做好准备接受质疑的苏公子颇有些哭笑不得,一直到被护送着进了他的将军府,还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种质朴的崇敬与爱戴,是他前世从未体会到过的。
前世的江阴苏郎虽然名扬天下,可毕竟曲高和寡,真正懂得他存在的意义、甚至能与他交心的人物实在太少太少了,就连广大崇拜他的读书人,其实在老百姓中也算是精英阶层,能读得起书的人才有可能明白苏六首所代表的含义,而这样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
而且,所谓不遭人嫉是庸才,就算成就再高,也总有些心理阴暗的家伙会下意识地看之不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竭力声讨他的人和拼命维护他的人几乎一样多,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如今却不同了,车帘外面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都是完全发自于内心的、来自于劳苦大众的最真实的心声。
不知道为什么,苏怀瑾忽然感觉心里涨得暖暖的、满满的,就好像有人在里面烧了一炉明艳的炭火,将对未来的迷茫和稍许恐惧全部驱散,映照出光明的道路来。
他没有什么可怕的,他有什么可怕的呢?
“公子还真是受欢迎啊,”同样坐在马车里,作侍女打扮的晏依依笑眯眯地道,“果真,不管您以什么样的面貌面对世人,总是会释放出独属于你的魅力和光彩,而且,从来都很少有人能抗拒这一点。”
苏怀瑾摇头一笑,没有接话,也没有谦虚。
他这一次上任极为轻车简从——永宁刚收到圣旨的时候,先是横眉立目地打算冲进皇宫找周清理论,被他好说歹说劝下之后又恨不得将整个公主府都打包塞进他的行礼箱,最后苏怀瑾连离家出走不告而别的心思都有了,最后搬出了边关高级这张高级王牌,才好歹没有像搬家一样带上十几车金贵东西上路。
永宁这个人十分识大体,尽管心里不舍得,却也知道这是他与周清考虑商量过的结果,更是知道边关军情紧急容不得耽搁,经他一提醒,果断便放了人,只是将自从进公主府后就调|教得十分合心意的晏依依塞进了车队,坚持他得带一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在身边。
苏怀瑾反对无效,再加上晏依依自己也坚持跟从,便还是将她带了出来。
两人相处起来倒不像他想的那么尴尬——晏依依实在是个很聪明的姑娘,而且知书达礼,心里有股普通男子都难及的韧劲儿,苏怀瑾跟她相处的时候,完全能将这姑娘当作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来对待。
两个人在路上讨论了不少东西,他有时给晏依依讲讲各种天文地理,晏依依就回报给他一些听起来简单,实则含义深刻的民间小故事,两个人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聊得十分投机。
不过,这种平等而令人愉快的关系到在边城安顿好之后便必须要暂时结束了。
毕竟在人前,他们还是要有些正常的主从关系才好——等到在这儿待久了,跟大家都熟悉起来之后,才好表现出与民风不符的那些不同寻常来。
不管是苏怀瑾,还是晏依依,都没有什么反其道而行之的特立独行的打算,有时候,融入环境才是改变环境的最好的一种方式,更何况,他们来这里是抗击外敌的,而不是推进什么现在根本没人关心的风俗制度的。
“您看,对这宅子还满意吗?”负责接待的官员毕恭毕敬地将苏怀瑾的车队领进去,笑得十分谦恭,“这从前是一位老将军的祖宅,只是……”
“嗯?”苏怀瑾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挑了挑眉,十分配合地露出了疑问的神色。
“只是可惜啊,”那官员连忙接道,脸上的神情很是感慨,“老将军抗戎抗了一辈子,到老来,却没能享受几天好日子……那次戎人攻城,战况十分激烈,他老人家亲自上城头督战,竟被流矢射中……虽未中要害,却也……”
一个年老体虚的老人家,在战场上中了箭,即使没伤到立时能使人丧命的地方,但能够生还的机会,也实在是太小了。
气氛顿时有些沉重,苏怀瑾深深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堵。
一位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军,生于斯长于斯,最后竟也牺牲在了这里的城墙之上——他的一生都在为守护自己的家乡而战,告老后都不肯搬离前线,实在是……
可敬亦可叹。
“他的……家人,可都还好?”
官员摇了摇头,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
“你说吧,”苏怀瑾拍拍他的肩头,“本官不是什么难相处的人,不然先前,便也不会问你了。”
那官员神色一凛,不敢再存着任何算计之心,坦坦诚诚地回道:“是这样的,其实将军刚刚牺牲不久……老将军统共有三子一女,长子和幼子,都已经牺牲了。”
“……”
官员叹了口气,继续道:“大人,虽说我朝有兄弟三人不能同时参军的规定,但老将军家中满门忠烈,家中儿郎各个以抗戎杀敌为己任——边城大多数人家其实都是如此,他们的家在这里,想要后退保全小家,也没得后退了。”
苏怀瑾吸了一口气,有些艰涩地问道:“那……其他人呢?”
“四小姐早已嫁人,远嫁他乡,有多年没有回来——报丧的信使已出去有两个月,路上若没遇到什么意外,估摸着也便该到了。至于二公子,还在戍守盐城关。”
“盐城关?!”苏怀瑾一惊,手心有些发凉。
这次周清派他来到这里的契机,就是盐城关告急……
“那儿被围已有半月了,”官员咬着牙,眼圈都有些发红,“里面的消息传不出来,外面的消息也送不进去,没人知道里面的伤亡状况……将军……”
“凤……公子……”晏依依在后面低低地叫了一声,眼圈也是红红的,“咱们此来,就是要解盐城之围的,对吗?”
“……对,”苏怀瑾迎着
分卷阅读212
分卷阅读212
回返故乡,千机先生功不可没。
内地还好,在靠近边关的地方, 很多家中有人参军的人家都供起了他的长生牌位, 对那素未谋面却打心底里尊敬的人感恩戴德。
现在……这个人居然真的出现了!还要亲自到前线来跟他们一起守卫边关!
大概再不会有一个空降的将领, 受到像苏怀瑾如今这样热烈的欢迎和拥护了。
苏怀瑾是坐着马车行到边城的,他一点儿都没有入乡随俗把自己变成一个武将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地装起了文弱书生,可这并不能减弱欢迎队伍对他的热情——事实上,在这些百姓的心目中,拜说书先生几年如一日地夸大洗脑所赐,千机先生在他们心目中就是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文弱多病动不动咳个血什么的才好呢,这样才能体现出他的殚心竭虑以己身奉献天下嘛!
本来做好准备接受质疑的苏公子颇有些哭笑不得,一直到被护送着进了他的将军府,还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种质朴的崇敬与爱戴,是他前世从未体会到过的。
前世的江阴苏郎虽然名扬天下,可毕竟曲高和寡,真正懂得他存在的意义、甚至能与他交心的人物实在太少太少了,就连广大崇拜他的读书人,其实在老百姓中也算是精英阶层,能读得起书的人才有可能明白苏六首所代表的含义,而这样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
而且,所谓不遭人嫉是庸才,就算成就再高,也总有些心理阴暗的家伙会下意识地看之不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竭力声讨他的人和拼命维护他的人几乎一样多,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如今却不同了,车帘外面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都是完全发自于内心的、来自于劳苦大众的最真实的心声。
不知道为什么,苏怀瑾忽然感觉心里涨得暖暖的、满满的,就好像有人在里面烧了一炉明艳的炭火,将对未来的迷茫和稍许恐惧全部驱散,映照出光明的道路来。
他没有什么可怕的,他有什么可怕的呢?
“公子还真是受欢迎啊,”同样坐在马车里,作侍女打扮的晏依依笑眯眯地道,“果真,不管您以什么样的面貌面对世人,总是会释放出独属于你的魅力和光彩,而且,从来都很少有人能抗拒这一点。”
苏怀瑾摇头一笑,没有接话,也没有谦虚。
他这一次上任极为轻车简从——永宁刚收到圣旨的时候,先是横眉立目地打算冲进皇宫找周清理论,被他好说歹说劝下之后又恨不得将整个公主府都打包塞进他的行礼箱,最后苏怀瑾连离家出走不告而别的心思都有了,最后搬出了边关高级这张高级王牌,才好歹没有像搬家一样带上十几车金贵东西上路。
永宁这个人十分识大体,尽管心里不舍得,却也知道这是他与周清考虑商量过的结果,更是知道边关军情紧急容不得耽搁,经他一提醒,果断便放了人,只是将自从进公主府后就调|教得十分合心意的晏依依塞进了车队,坚持他得带一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在身边。
苏怀瑾反对无效,再加上晏依依自己也坚持跟从,便还是将她带了出来。
两人相处起来倒不像他想的那么尴尬——晏依依实在是个很聪明的姑娘,而且知书达礼,心里有股普通男子都难及的韧劲儿,苏怀瑾跟她相处的时候,完全能将这姑娘当作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来对待。
两个人在路上讨论了不少东西,他有时给晏依依讲讲各种天文地理,晏依依就回报给他一些听起来简单,实则含义深刻的民间小故事,两个人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聊得十分投机。
不过,这种平等而令人愉快的关系到在边城安顿好之后便必须要暂时结束了。
毕竟在人前,他们还是要有些正常的主从关系才好——等到在这儿待久了,跟大家都熟悉起来之后,才好表现出与民风不符的那些不同寻常来。
不管是苏怀瑾,还是晏依依,都没有什么反其道而行之的特立独行的打算,有时候,融入环境才是改变环境的最好的一种方式,更何况,他们来这里是抗击外敌的,而不是推进什么现在根本没人关心的风俗制度的。
“您看,对这宅子还满意吗?”负责接待的官员毕恭毕敬地将苏怀瑾的车队领进去,笑得十分谦恭,“这从前是一位老将军的祖宅,只是……”
“嗯?”苏怀瑾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挑了挑眉,十分配合地露出了疑问的神色。
“只是可惜啊,”那官员连忙接道,脸上的神情很是感慨,“老将军抗戎抗了一辈子,到老来,却没能享受几天好日子……那次戎人攻城,战况十分激烈,他老人家亲自上城头督战,竟被流矢射中……虽未中要害,却也……”
一个年老体虚的老人家,在战场上中了箭,即使没伤到立时能使人丧命的地方,但能够生还的机会,也实在是太小了。
气氛顿时有些沉重,苏怀瑾深深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堵。
一位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军,生于斯长于斯,最后竟也牺牲在了这里的城墙之上——他的一生都在为守护自己的家乡而战,告老后都不肯搬离前线,实在是……
可敬亦可叹。
“他的……家人,可都还好?”
官员摇了摇头,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
“你说吧,”苏怀瑾拍拍他的肩头,“本官不是什么难相处的人,不然先前,便也不会问你了。”
那官员神色一凛,不敢再存着任何算计之心,坦坦诚诚地回道:“是这样的,其实将军刚刚牺牲不久……老将军统共有三子一女,长子和幼子,都已经牺牲了。”
“……”
官员叹了口气,继续道:“大人,虽说我朝有兄弟三人不能同时参军的规定,但老将军家中满门忠烈,家中儿郎各个以抗戎杀敌为己任——边城大多数人家其实都是如此,他们的家在这里,想要后退保全小家,也没得后退了。”
苏怀瑾吸了一口气,有些艰涩地问道:“那……其他人呢?”
“四小姐早已嫁人,远嫁他乡,有多年没有回来——报丧的信使已出去有两个月,路上若没遇到什么意外,估摸着也便该到了。至于二公子,还在戍守盐城关。”
“盐城关?!”苏怀瑾一惊,手心有些发凉。
这次周清派他来到这里的契机,就是盐城关告急……
“那儿被围已有半月了,”官员咬着牙,眼圈都有些发红,“里面的消息传不出来,外面的消息也送不进去,没人知道里面的伤亡状况……将军……”
“凤……公子……”晏依依在后面低低地叫了一声,眼圈也是红红的,“咱们此来,就是要解盐城之围的,对吗?”
“……对,”苏怀瑾迎着
分卷阅读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