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替你妹的身 作者:君子为庸
分卷阅读201
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第115章 回到最初(11)
五年后。
要说京城里最近哪个公子风头最盛, 恐怕只要是熟知街头巷尾传言的人, 都得毫不犹豫地说出文渊侯府大公子的名字来。
可惜的是, 这却并不能算得全然的好事。
人人都知道,当朝皇上最为信重的便是他那位嫁给的文渊侯的皇姑母, 永宁作为圣宠长盛不衰的典范, 历经三代帝王, 皇家的恩宠起起落落,唯独在她这里凝固成了永远, 不管是哪位皇帝上台, 总要对这位传奇的女性有点儿不同寻常的待遇。
而这位苏公子, 虽非公主所生, 却从小在公主膝下长大, 二人关系亲密得很, 甚至胜过了侯府中的正牌生母去。
这虽然是道听途说来的花边新闻,但之所以每一个听到的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原因无他, 实在是长公主殿下对于这个便宜儿子的宠爱,自从五年前的那场绑架开始,就一直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要说这位苏凤洲, 也是个人物,当年不过十二稚龄,便被学富五车的国师大人亲口称赞了箫为一绝, 大家都知道, 国师的眼光高的很, 绝不会随随便便对任何人表达好感——苏怀瑾的箫艺再好,当时也不过是个小孩子,绝越不过宫里那些浸淫此道一辈子的乐师去,所以国师称赞他,必定是因为此子聪颖持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就因为这件事,当年的文人圈子对这个根正苗红出身于文渊侯府的小少爷是很期待的,只等他再读上几年书,带着父辈和大儒老师们赋予的光环杀入考场,来一段振奋人心的励志故事。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大家议论那件事的热情还没来得及褪下,小天才就被人绑架了——这也就算了,富贵人家的孩子经历这种事情也不足为奇,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就是,自从那次被救回来,这位之前虽不显山不露水,但才名也开始隐隐传出的大少爷,在这方面就完完全全地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当中。
那时候长公主为了救他几乎掀翻了半个北京城,却最后还是没有找出真凶,公主大人自然是雷霆震怒,撺掇着皇帝接连搞了一个多月的严打,把整个京城闹得人心惶惶,一时连妓|院赌馆之类的地方都夹起尾巴做人,收敛了许多。
可即使是这样,也没法儿弥补已经造成的伤害了,隐隐有消息从被请到府上看诊的名医们那里传出来:苏少爷不知是遭受了什么虐待,如今身体孱弱、性情大变,恐怕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头悬梁锥刺股,在研究学问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了。
而且,他的兴趣似乎也完全转移到了旁门左道的方面,养病中所阅书籍全非四书五经之类圣贤书籍,反而净是些不入流的工具机关、阴阳术数一类的奇技淫巧,半躺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着实偏了正道。
本来嘛,这也没什么,最多不过算得又一个伤仲永的故事,可之所以到了五年后苏怀瑾还没有消失在众人的口口相传里,其原因就要归结到永宁大长公主的身上了。
永宁这些年以来就干了一件事——从全国各地搜罗各种珍贵材料以及娴熟工匠,一波一波地往府里运送,给养子的任性行为买单。
这一举动使许多德高望重的儒家名宿大摇其头,名面上虽不说,但私下里也要跟苏则抱怨两句,怎么能把长子交到这种目光短浅的妇人手中,没的毁了个大好的苗子。
而文渊侯每次面对这个话题的反应都十分耐人寻味,他一向是个注重面子的人,最不喜欢别人驳斥他的选择和决定,可每当同僚好友们提起这事儿的时候,苏侯爷总是摆出一副不堪多言的表情,无奈摇头叹息连连,一副有苦说不出的隐忍样子。
渐渐的,长公主仗势欺人飞扬跋扈,不但从先过门的主母那里抢夺亲子,甚至还逼迫夫君不许骨肉相见的流言,就渐渐地传了开去。
不过长公主权势滔天,又独得陛下信赖,在朝中除了两位辅政王爷之外就数她地位超然,大家最多只是嘴上议论,私下里对人善被人欺的苏侯爷表示一下深切的同情,也不敢多说什么。
就连一开始因为流露出想要收苏怀瑾为徒而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国师大人也铩羽而归,在入府与长公主进行过一次深切详谈之后,仰天长叹一声黯然离去,从此再未提起过此事。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已经没多少人是真的在意事件的核心苏怀瑾这个人了,大多数关注此事的文人无非是无法忍受永宁一介女子不好好相夫教子,还反将丈夫压下一头,大张旗鼓地将出身书香世家的养子往邪路上带,更有甚者,还在朝堂上抛头露面、盛气凌人,着实令人心中不快。
可无论他们怎么骂,怎么将雪片一般的上谏塞到皇帝的案头上去,永宁也依旧风风光光地做着她的侯府夫人大长公主,连前些年的颓然黯淡都不见了踪影。
公主府后院,一片精致奢华的绮丽风光中掩藏着一个小小的亭台,在外备受争议的大长公主一身华服,慵懒地倚在贵妃榻上,边吃葡萄边享受着丫鬟们小心翼翼地伺候,旁边还有人垂首奏乐,端的是清闲。
只见那端坐亭边,临风照水的琴师气质飘渺清雅,一张面孔俊美得难描难画,几缕发丝因着半垂首的姿态在风中飘飘荡荡,瞧着直如九霄至上的仙人一般,其仙姿根本不应履入凡尘。
正是名声在外的苏家大公子凤洲。
“这把绿绮琴可还合心?”长公主心不在焉地剥着一枚紫红色的葡萄,白嫩的指尖被汁液稍稍染红,她却混不在意似的,自顾与出落得越发妖孽的养子问话,“前日为了得它,为娘的可是又体会了一把名传天下,外面那些老酸儒怕是要将娘视作妖女恶妇,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了。”
旁边伺候着的大丫鬟敛湘叹了口气,脸上却隐隐有几分揶揄:“大少爷啊,您可不知道,外面那些人说的有多难听。”
苏怀瑾却不上她的当,兀自闭目抚琴,一派几欲临风而去的仙人风度。
“娘亲虚怀若谷,女中豪杰,自不必与那愚昧世人计较,”半晌,敛湘都快沉不住气要继续出言调戏了,他才淡淡开口,话一出口,却与那飘渺仙姿全然不同,竟几分不屑的讽刺味道,“这些自恃正统的清高文人最是聒噪,连累您为孩儿备受争议,实在是……”
“大少爷可不必自责呢,”未等他说完,敛湘便捂嘴笑了起来,“这些年公主在朝上威望日隆,敢多口舌议论她老人家的可越来越少了。”
苏怀瑾忽一睁眼,面上神情竟难得显得有些茫然,他回首起身,朝主仆二人挑起一边眉毛:“敛湘姑姑此言何意?”
永宁横了这个跟在自己身边的大侍女一眼
分卷阅读201
分卷阅读201
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第115章 回到最初(11)
五年后。
要说京城里最近哪个公子风头最盛, 恐怕只要是熟知街头巷尾传言的人, 都得毫不犹豫地说出文渊侯府大公子的名字来。
可惜的是, 这却并不能算得全然的好事。
人人都知道,当朝皇上最为信重的便是他那位嫁给的文渊侯的皇姑母, 永宁作为圣宠长盛不衰的典范, 历经三代帝王, 皇家的恩宠起起落落,唯独在她这里凝固成了永远, 不管是哪位皇帝上台, 总要对这位传奇的女性有点儿不同寻常的待遇。
而这位苏公子, 虽非公主所生, 却从小在公主膝下长大, 二人关系亲密得很, 甚至胜过了侯府中的正牌生母去。
这虽然是道听途说来的花边新闻,但之所以每一个听到的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原因无他, 实在是长公主殿下对于这个便宜儿子的宠爱,自从五年前的那场绑架开始,就一直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要说这位苏凤洲, 也是个人物,当年不过十二稚龄,便被学富五车的国师大人亲口称赞了箫为一绝, 大家都知道, 国师的眼光高的很, 绝不会随随便便对任何人表达好感——苏怀瑾的箫艺再好,当时也不过是个小孩子,绝越不过宫里那些浸淫此道一辈子的乐师去,所以国师称赞他,必定是因为此子聪颖持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就因为这件事,当年的文人圈子对这个根正苗红出身于文渊侯府的小少爷是很期待的,只等他再读上几年书,带着父辈和大儒老师们赋予的光环杀入考场,来一段振奋人心的励志故事。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大家议论那件事的热情还没来得及褪下,小天才就被人绑架了——这也就算了,富贵人家的孩子经历这种事情也不足为奇,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就是,自从那次被救回来,这位之前虽不显山不露水,但才名也开始隐隐传出的大少爷,在这方面就完完全全地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当中。
那时候长公主为了救他几乎掀翻了半个北京城,却最后还是没有找出真凶,公主大人自然是雷霆震怒,撺掇着皇帝接连搞了一个多月的严打,把整个京城闹得人心惶惶,一时连妓|院赌馆之类的地方都夹起尾巴做人,收敛了许多。
可即使是这样,也没法儿弥补已经造成的伤害了,隐隐有消息从被请到府上看诊的名医们那里传出来:苏少爷不知是遭受了什么虐待,如今身体孱弱、性情大变,恐怕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头悬梁锥刺股,在研究学问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了。
而且,他的兴趣似乎也完全转移到了旁门左道的方面,养病中所阅书籍全非四书五经之类圣贤书籍,反而净是些不入流的工具机关、阴阳术数一类的奇技淫巧,半躺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着实偏了正道。
本来嘛,这也没什么,最多不过算得又一个伤仲永的故事,可之所以到了五年后苏怀瑾还没有消失在众人的口口相传里,其原因就要归结到永宁大长公主的身上了。
永宁这些年以来就干了一件事——从全国各地搜罗各种珍贵材料以及娴熟工匠,一波一波地往府里运送,给养子的任性行为买单。
这一举动使许多德高望重的儒家名宿大摇其头,名面上虽不说,但私下里也要跟苏则抱怨两句,怎么能把长子交到这种目光短浅的妇人手中,没的毁了个大好的苗子。
而文渊侯每次面对这个话题的反应都十分耐人寻味,他一向是个注重面子的人,最不喜欢别人驳斥他的选择和决定,可每当同僚好友们提起这事儿的时候,苏侯爷总是摆出一副不堪多言的表情,无奈摇头叹息连连,一副有苦说不出的隐忍样子。
渐渐的,长公主仗势欺人飞扬跋扈,不但从先过门的主母那里抢夺亲子,甚至还逼迫夫君不许骨肉相见的流言,就渐渐地传了开去。
不过长公主权势滔天,又独得陛下信赖,在朝中除了两位辅政王爷之外就数她地位超然,大家最多只是嘴上议论,私下里对人善被人欺的苏侯爷表示一下深切的同情,也不敢多说什么。
就连一开始因为流露出想要收苏怀瑾为徒而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国师大人也铩羽而归,在入府与长公主进行过一次深切详谈之后,仰天长叹一声黯然离去,从此再未提起过此事。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已经没多少人是真的在意事件的核心苏怀瑾这个人了,大多数关注此事的文人无非是无法忍受永宁一介女子不好好相夫教子,还反将丈夫压下一头,大张旗鼓地将出身书香世家的养子往邪路上带,更有甚者,还在朝堂上抛头露面、盛气凌人,着实令人心中不快。
可无论他们怎么骂,怎么将雪片一般的上谏塞到皇帝的案头上去,永宁也依旧风风光光地做着她的侯府夫人大长公主,连前些年的颓然黯淡都不见了踪影。
公主府后院,一片精致奢华的绮丽风光中掩藏着一个小小的亭台,在外备受争议的大长公主一身华服,慵懒地倚在贵妃榻上,边吃葡萄边享受着丫鬟们小心翼翼地伺候,旁边还有人垂首奏乐,端的是清闲。
只见那端坐亭边,临风照水的琴师气质飘渺清雅,一张面孔俊美得难描难画,几缕发丝因着半垂首的姿态在风中飘飘荡荡,瞧着直如九霄至上的仙人一般,其仙姿根本不应履入凡尘。
正是名声在外的苏家大公子凤洲。
“这把绿绮琴可还合心?”长公主心不在焉地剥着一枚紫红色的葡萄,白嫩的指尖被汁液稍稍染红,她却混不在意似的,自顾与出落得越发妖孽的养子问话,“前日为了得它,为娘的可是又体会了一把名传天下,外面那些老酸儒怕是要将娘视作妖女恶妇,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了。”
旁边伺候着的大丫鬟敛湘叹了口气,脸上却隐隐有几分揶揄:“大少爷啊,您可不知道,外面那些人说的有多难听。”
苏怀瑾却不上她的当,兀自闭目抚琴,一派几欲临风而去的仙人风度。
“娘亲虚怀若谷,女中豪杰,自不必与那愚昧世人计较,”半晌,敛湘都快沉不住气要继续出言调戏了,他才淡淡开口,话一出口,却与那飘渺仙姿全然不同,竟几分不屑的讽刺味道,“这些自恃正统的清高文人最是聒噪,连累您为孩儿备受争议,实在是……”
“大少爷可不必自责呢,”未等他说完,敛湘便捂嘴笑了起来,“这些年公主在朝上威望日隆,敢多口舌议论她老人家的可越来越少了。”
苏怀瑾忽一睁眼,面上神情竟难得显得有些茫然,他回首起身,朝主仆二人挑起一边眉毛:“敛湘姑姑此言何意?”
永宁横了这个跟在自己身边的大侍女一眼
分卷阅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