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元年春季,恍惚之中,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即汉末乱世又复见于中华大地——各地兵燹纷起,烽烟滚滚,除曹魏最为核心的司隶校尉部外,几乎各州都出现了规模、程度不等的动乱b>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事。中原初定,旧日沉渣尚未涤尽,难免泛起,而且一代强人曹操的去世,在政权交替过程中,也燃起了无数野心家或者只是博徒的冒险**。是勋常谓“二代瓶颈”,正是这个意思。
西域方面,吕布与疏勒、大宛联军在温宿、尉头附近连番恶战,遂因钱粮不足,特遣郭满东归凉州,向凉州刺史张既索要贡物。张既一口回绝,说:“吕王既为我朝之臣,当进贡天子,岂有反求贡之理?”正巧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曹操驾崩的消息,于是吕布留守伊吾的大将侯成便即挥师敦煌,大肆抢掠。
时凉州兵多随苏则等南下蜀中,尚未尽归本土,侯成遂屠敦煌而去。张既奏至洛阳,是勋批复,可速使凉州军归州,改任苏则为敦煌刺史,以御吕军。同时命杨岳出使西域,责问吕布。
并州、朔州、幽州方面,鲜卑大人步度根、柯比能等前番战败遁去,今乃联兵一处,南下骚扰五原、云中等边郡。是魏、郭淮分道而出,颇杀伤之,但尚未能够摧破敌军主力。
平州北部,高句丽王位宫数年积聚,又亲将兵来扰玄菟郡,邓艾、石苞请以所部屯田吏卒御之,战于郡治西南方向的候城。位宫见不能胜,主动撤兵归国,邓艾通过平州刺史夏侯兰上奏,请再伐高句丽,以惩戒之。奏至洛阳,群臣皆以为四方动乱,暂不宜对外用兵。诏命夏侯兰等耀兵境上以威吓之可也,不得擅起边衅。
然而不外战的政策约束不了乐浪太守柳毅,从去岁秋末开始,柳毅便挥师南下。直取三韩,两军激战数月,迭有胜负。柳毅乃请辽东等郡相助,并奏请东海水师策应,可惜他赶的时间不好。曹操新崩,关东乱起,高句丽也来掺和,牵制了辽东兵马无法应援,而魏延所率水师则奉命南下吴会去了。
蜀地新平,尚有不少蜀汉旧臣和地方豪强据坞顽抗,曹仁自入成都后,即分派诸将,各方征讨,无形中减缓了对赵云等人的追击速度。赵云乃得在郡丞王伉等人的迎接下。安然进入永昌城,复立刘禅为帝,重打汉室旗号。
鲁肃、牛金等仍围甘宁于江州,马谡两次入城去劝说甘兴霸弃戈而降,却都遭到了严辞拒绝。朝命使鲁肃率水师主力暂退,顺江而下,回归彭蠡,以准备切断曹冲一旦败退后渡江南下之途。
步骘、黄忠挥师直入南中,却为雍闿、朱褒等所阻,两军尚无大战。但是小摩擦、小冲突层出不穷。曹仁奏请洛阳,说我暂且容忍这些南中豪酋,但也绝不让步、黄退兵,只待稳定了益州北部之后。便当南北对进,彻底解决南中问题。朝命割南中地区为夷州,以徐庶为夷州刺史,加曹仁都督梁、益、夷三州军事衔。
步骘、黄忠入夷之后,交州似亦有不稳动向,颇有豪酋闹事。骚扰粮运,其幕后黑手,在在指向士燮。广州刺史陆议乃付士氏,为陈祸福,劝其自律,同时文聘率湘、沅之卒入交,以镇定之。
当然最大的乱子还在东方,二月未晦,辅国曹洪进入东都谯城,调动兵马,以讨三王之乱。要说曹子廉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群臣皆以为可比兴汉之舞阳侯樊哙也。樊哙的特点,一是忠诚,且为姻戚,二是勇猛,临阵常先登破敌,但他终究只是大将之才,还说不上合格的统帅。樊哙多随刘邦作战,只有很少几次独当一面,而且所应对的,还多是陈豨、卢绾之类二流角色——曹洪也一样,统合数州之力以定祸乱,他此前还并没有机会表现出这方面的才能来。
而且就是勋对原本历史的了解,曹子廉除了曾经镇守汉中之外,就没有独当一面过。镇守汉中那会儿,他倒是顺利击败吴兰,逼退过张飞,问题那基本上应该算是曹休的功劳——曹操使曹休参曹洪军,关照说:“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曹洪也干脆就把兵马全都委托给曹文烈调度了。
然而不论在哪条时间线上,曹洪的名望都远非曹休所可比拟,所以曹洪一主动请战,是勋便即应允,但同时也派曹休、夏侯尚为其副将,派诸葛亮做他的参军,以辅佐之。当然啦,是勋是不敢,曹髦是想不到,不会照抄曹操的原话,讽曹洪将大权拱手让给曹休——且在是勋觉得,曹文烈也就那么回事儿,我要是真想使人替代曹洪,还不如直接把兵权交给诸葛亮哪。
好在曹子廉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曹休虽然比自己矮一辈儿,却曾被曹操誉为“此吾家里驹也”,还统领过虎豹骑,曹操几乎把他当自己亲儿子一般看待,所以曹休若有所请,从来是不敢不的。至于诸葛亮,彼乃是勋之高足,曹洪做生意还得仰仗是勋呢,再加上孔明风仪翩翩,言谈间便可笼络人心,曹子廉对他也是颇为器重的。
于是便在曹休和诸葛亮的谋划下,曹洪下令,使乐进率军直取鄄城,迫使正尝试南下与曹冲会师的曹植回援。同时命于禁进讨汝南的吕据,夏侯尚进讨九江的蒋钦,欲图先削其羽翼,再合围曹冲主力。
消息传至吴、会,东吴旧臣们也不禁蠢蠢欲动,纷纷写密信给孙权,请他寻机起事,利用呼应曹冲的机会,再谋割据江东。孙权颇为意动,但是他的长子孙登,时年仅八岁耳,却说:“天下大势已定,阿爹若强逆天而行,恐吾家族矣!”孙权一甩袖子:“小儿辈何所知耶?”孙登就说了:“张子布见在彭城,常有来问候阿爹起居,阿爹若不能决,何不相问耶?”
孙权心说张昭内政无双,可在明见大势方面,却似略有不足啊——想当年他还劝我早早依附曹操呢,虽说自己了周瑜之言,与荆州联合,共拒曹兵,结果失败了,但直到今天,也并不为此事而后悔,不认为张昭当初说得就对。
思来想去,便召虞翻前来商议。虞仲翔是会稽余姚人,其父虞歆曾任日南太守,所以他也算是宦门之后,并且在王郎镇守会稽时仕为功曹,在郡中颇有影响力。后来孙策南下,虞翻劝说王朗躲避孙策,王朗不,终于丧败,虞翻从之而逃,直到侯官。王朗对虞翻说:“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乃辞归,孙策亲自登门,复命其为功曹。
孙策横死后,虞翻辅佐孙权,颇受信用。等到“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顾雍等带路党摇身一变成了曹魏治下官吏,那些没上贼船的南方旧臣则大多归家闲居——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是被监视居住。只有虞仲翔,因为是《易》学大家,被朝廷征为全椒令,但是他固辞不就,仍愿白衣而为孙权门下宾客。后来王朗也几次三番召他入朝,却都被虞翻给婉拒了。
所以孙权觉得,吴人都不可靠,越人略好一些,而要说能够寄托腹心的,也就只有虞仲翔啦,便即密召其来商议。虞翻就说了:“令兄在时,趁中原乱起,以袁术为倚靠,兵入江南,多所杀戮,吴会士人恨之深矣,乃至主公恨败,委命于人。今主公再图大计,惜乎堪用者十不存一,乃欲成霸,难矣哉。且曹魏水师纵横海上,昔即骚扰吴、会,使我捉襟见肘,疲于奔命,若彼再来,如何当之?”
孙权悚然一惊,说我倒差点儿把魏延的东海水师给忘记了——“然今得此良机而不用,惜哉。且公奕(蒋钦)、子烈(陈武)等皆有来,请吾复起,若无动作,是陷彼等死也,吾岂忍之?”
虞翻劝说道:“令兄之逝,孙嵩乱于内而黄祖觊于外,而主公终能绍继其业者,为民心思安,百僚护佐耳。今天下初定,民心、士心,何其相似?先帝虽薨,诸曹夏侯见在,闻嗣天子亦召是宏辅归,则历阳之乱,癣疥耳,何云良机?公奕、子烈,求仁得仁,死亦无憾,然若竟陷主公于难,恐即死乃不得瞑目矣!”
孙权说了:“曹冲亦有信来,云若得洛阳,即封我吴会……”虞翻说曹冲这话你也信?他要是真得了天下,还能容得下你?孙权摆摆手,说我的话还没完呢——“朝廷本忌我也,今得此机,必断吾首。则起事虽死,隐忍亦死也,奈何?”
虞翻说:“人处死地,乃求一搏,然翻以为,主公大不必惊乱也。朝廷固疑主公,若非昔日是宏辅南北之语,必召之洛阳,而不使主公在会稽。今盍藉此机而请内迁?则朝廷释疑,必可保全首级;孙氏仍以会稽为根,姻戚子孙亦可繁盛。”
孙权说我要是过江北去,那就好比伏在案板上,等着人来宰啊,你敢保证朝廷不会杀我?
虞翻笑道:“主公以渡江为伏锧,乃以为会稽非锧耶?”你现在就跟人案板上哪,还以为有跟朝廷讨价还价的余地吗?“翻请主公北,正可离此锧也。若先帝在,或谋主公,今嗣天子尚幼,是宏辅素宽厚,必不加害。闻王景兴受遗诏辅政,臣可为款通之,使护佑主公。”
孙权还在犹豫,突然门上来报:“彭城张君至……”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事。中原初定,旧日沉渣尚未涤尽,难免泛起,而且一代强人曹操的去世,在政权交替过程中,也燃起了无数野心家或者只是博徒的冒险**。是勋常谓“二代瓶颈”,正是这个意思。
西域方面,吕布与疏勒、大宛联军在温宿、尉头附近连番恶战,遂因钱粮不足,特遣郭满东归凉州,向凉州刺史张既索要贡物。张既一口回绝,说:“吕王既为我朝之臣,当进贡天子,岂有反求贡之理?”正巧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曹操驾崩的消息,于是吕布留守伊吾的大将侯成便即挥师敦煌,大肆抢掠。
时凉州兵多随苏则等南下蜀中,尚未尽归本土,侯成遂屠敦煌而去。张既奏至洛阳,是勋批复,可速使凉州军归州,改任苏则为敦煌刺史,以御吕军。同时命杨岳出使西域,责问吕布。
并州、朔州、幽州方面,鲜卑大人步度根、柯比能等前番战败遁去,今乃联兵一处,南下骚扰五原、云中等边郡。是魏、郭淮分道而出,颇杀伤之,但尚未能够摧破敌军主力。
平州北部,高句丽王位宫数年积聚,又亲将兵来扰玄菟郡,邓艾、石苞请以所部屯田吏卒御之,战于郡治西南方向的候城。位宫见不能胜,主动撤兵归国,邓艾通过平州刺史夏侯兰上奏,请再伐高句丽,以惩戒之。奏至洛阳,群臣皆以为四方动乱,暂不宜对外用兵。诏命夏侯兰等耀兵境上以威吓之可也,不得擅起边衅。
然而不外战的政策约束不了乐浪太守柳毅,从去岁秋末开始,柳毅便挥师南下。直取三韩,两军激战数月,迭有胜负。柳毅乃请辽东等郡相助,并奏请东海水师策应,可惜他赶的时间不好。曹操新崩,关东乱起,高句丽也来掺和,牵制了辽东兵马无法应援,而魏延所率水师则奉命南下吴会去了。
蜀地新平,尚有不少蜀汉旧臣和地方豪强据坞顽抗,曹仁自入成都后,即分派诸将,各方征讨,无形中减缓了对赵云等人的追击速度。赵云乃得在郡丞王伉等人的迎接下。安然进入永昌城,复立刘禅为帝,重打汉室旗号。
鲁肃、牛金等仍围甘宁于江州,马谡两次入城去劝说甘兴霸弃戈而降,却都遭到了严辞拒绝。朝命使鲁肃率水师主力暂退,顺江而下,回归彭蠡,以准备切断曹冲一旦败退后渡江南下之途。
步骘、黄忠挥师直入南中,却为雍闿、朱褒等所阻,两军尚无大战。但是小摩擦、小冲突层出不穷。曹仁奏请洛阳,说我暂且容忍这些南中豪酋,但也绝不让步、黄退兵,只待稳定了益州北部之后。便当南北对进,彻底解决南中问题。朝命割南中地区为夷州,以徐庶为夷州刺史,加曹仁都督梁、益、夷三州军事衔。
步骘、黄忠入夷之后,交州似亦有不稳动向,颇有豪酋闹事。骚扰粮运,其幕后黑手,在在指向士燮。广州刺史陆议乃付士氏,为陈祸福,劝其自律,同时文聘率湘、沅之卒入交,以镇定之。
当然最大的乱子还在东方,二月未晦,辅国曹洪进入东都谯城,调动兵马,以讨三王之乱。要说曹子廉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群臣皆以为可比兴汉之舞阳侯樊哙也。樊哙的特点,一是忠诚,且为姻戚,二是勇猛,临阵常先登破敌,但他终究只是大将之才,还说不上合格的统帅。樊哙多随刘邦作战,只有很少几次独当一面,而且所应对的,还多是陈豨、卢绾之类二流角色——曹洪也一样,统合数州之力以定祸乱,他此前还并没有机会表现出这方面的才能来。
而且就是勋对原本历史的了解,曹子廉除了曾经镇守汉中之外,就没有独当一面过。镇守汉中那会儿,他倒是顺利击败吴兰,逼退过张飞,问题那基本上应该算是曹休的功劳——曹操使曹休参曹洪军,关照说:“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曹洪也干脆就把兵马全都委托给曹文烈调度了。
然而不论在哪条时间线上,曹洪的名望都远非曹休所可比拟,所以曹洪一主动请战,是勋便即应允,但同时也派曹休、夏侯尚为其副将,派诸葛亮做他的参军,以辅佐之。当然啦,是勋是不敢,曹髦是想不到,不会照抄曹操的原话,讽曹洪将大权拱手让给曹休——且在是勋觉得,曹文烈也就那么回事儿,我要是真想使人替代曹洪,还不如直接把兵权交给诸葛亮哪。
好在曹子廉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曹休虽然比自己矮一辈儿,却曾被曹操誉为“此吾家里驹也”,还统领过虎豹骑,曹操几乎把他当自己亲儿子一般看待,所以曹休若有所请,从来是不敢不的。至于诸葛亮,彼乃是勋之高足,曹洪做生意还得仰仗是勋呢,再加上孔明风仪翩翩,言谈间便可笼络人心,曹子廉对他也是颇为器重的。
于是便在曹休和诸葛亮的谋划下,曹洪下令,使乐进率军直取鄄城,迫使正尝试南下与曹冲会师的曹植回援。同时命于禁进讨汝南的吕据,夏侯尚进讨九江的蒋钦,欲图先削其羽翼,再合围曹冲主力。
消息传至吴、会,东吴旧臣们也不禁蠢蠢欲动,纷纷写密信给孙权,请他寻机起事,利用呼应曹冲的机会,再谋割据江东。孙权颇为意动,但是他的长子孙登,时年仅八岁耳,却说:“天下大势已定,阿爹若强逆天而行,恐吾家族矣!”孙权一甩袖子:“小儿辈何所知耶?”孙登就说了:“张子布见在彭城,常有来问候阿爹起居,阿爹若不能决,何不相问耶?”
孙权心说张昭内政无双,可在明见大势方面,却似略有不足啊——想当年他还劝我早早依附曹操呢,虽说自己了周瑜之言,与荆州联合,共拒曹兵,结果失败了,但直到今天,也并不为此事而后悔,不认为张昭当初说得就对。
思来想去,便召虞翻前来商议。虞仲翔是会稽余姚人,其父虞歆曾任日南太守,所以他也算是宦门之后,并且在王郎镇守会稽时仕为功曹,在郡中颇有影响力。后来孙策南下,虞翻劝说王朗躲避孙策,王朗不,终于丧败,虞翻从之而逃,直到侯官。王朗对虞翻说:“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乃辞归,孙策亲自登门,复命其为功曹。
孙策横死后,虞翻辅佐孙权,颇受信用。等到“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顾雍等带路党摇身一变成了曹魏治下官吏,那些没上贼船的南方旧臣则大多归家闲居——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是被监视居住。只有虞仲翔,因为是《易》学大家,被朝廷征为全椒令,但是他固辞不就,仍愿白衣而为孙权门下宾客。后来王朗也几次三番召他入朝,却都被虞翻给婉拒了。
所以孙权觉得,吴人都不可靠,越人略好一些,而要说能够寄托腹心的,也就只有虞仲翔啦,便即密召其来商议。虞翻就说了:“令兄在时,趁中原乱起,以袁术为倚靠,兵入江南,多所杀戮,吴会士人恨之深矣,乃至主公恨败,委命于人。今主公再图大计,惜乎堪用者十不存一,乃欲成霸,难矣哉。且曹魏水师纵横海上,昔即骚扰吴、会,使我捉襟见肘,疲于奔命,若彼再来,如何当之?”
孙权悚然一惊,说我倒差点儿把魏延的东海水师给忘记了——“然今得此良机而不用,惜哉。且公奕(蒋钦)、子烈(陈武)等皆有来,请吾复起,若无动作,是陷彼等死也,吾岂忍之?”
虞翻劝说道:“令兄之逝,孙嵩乱于内而黄祖觊于外,而主公终能绍继其业者,为民心思安,百僚护佐耳。今天下初定,民心、士心,何其相似?先帝虽薨,诸曹夏侯见在,闻嗣天子亦召是宏辅归,则历阳之乱,癣疥耳,何云良机?公奕、子烈,求仁得仁,死亦无憾,然若竟陷主公于难,恐即死乃不得瞑目矣!”
孙权说了:“曹冲亦有信来,云若得洛阳,即封我吴会……”虞翻说曹冲这话你也信?他要是真得了天下,还能容得下你?孙权摆摆手,说我的话还没完呢——“朝廷本忌我也,今得此机,必断吾首。则起事虽死,隐忍亦死也,奈何?”
虞翻说:“人处死地,乃求一搏,然翻以为,主公大不必惊乱也。朝廷固疑主公,若非昔日是宏辅南北之语,必召之洛阳,而不使主公在会稽。今盍藉此机而请内迁?则朝廷释疑,必可保全首级;孙氏仍以会稽为根,姻戚子孙亦可繁盛。”
孙权说我要是过江北去,那就好比伏在案板上,等着人来宰啊,你敢保证朝廷不会杀我?
虞翻笑道:“主公以渡江为伏锧,乃以为会稽非锧耶?”你现在就跟人案板上哪,还以为有跟朝廷讨价还价的余地吗?“翻请主公北,正可离此锧也。若先帝在,或谋主公,今嗣天子尚幼,是宏辅素宽厚,必不加害。闻王景兴受遗诏辅政,臣可为款通之,使护佑主公。”
孙权还在犹豫,突然门上来报:“彭城张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