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一个壮汉,硬是要拿着自己的传家宝,来请李安看病
“壮汉得的是风疹,可是对方拿出了这个东西!!!”
李安也是醉了,这个壮汉的传家宝李安看了,居然是赫赫有名的气功!
地球上的东西!
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李安翻看了一下。硬气功多在天朝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沉到丹田部位(参见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沉到了丹田。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
“吐纳”一词常出现于冥想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中对于呼吸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释为呼气、释放、同化;“纳”解释为吸气、吸收、内敛;按各家流派不同细分为按照疾缓、深浅、次数、有意、无意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修炼方法,是气功的入门必修课程,气功中所指的吐纳不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层次讲是人与自然界交融、沟通的一种方式,可理解为生物磁场同宇宙磁场同步的一种方法。
“存想”是调心的一种方式,意念想象一个场景画面并意守这个画面,在融入感受这种境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性,是强化精神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坐禅、练气前平静心情的一种方法。
调形折叠
“调形”可理解为通过系统的方法对身体的一种良性调节,通过一定的动作配合意识去引导体内肌肉、脏器、血脉、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要求运动,主要分为动静二大类,是气功入门必须课程之一。
气功养生,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身心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在学习气功养生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一下气功养生有哪些禁忌,以便日后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气功者,自然也。以自身之静。契合天地之静。
人之所见,为阳也。
气功,静也,为阴之体现。
气功修行,如同水之流行。高处不流,只随低走。而静。就是接通自然磁场的法宝。
修行气功,修的只是一口气。这口气,也正是现代科学所探索的宇宙磁场。无论是电磁波、地球磁场、万有引力还是金字塔能,都是阴之体现。以自身之自然放松,接通宇宙之磁场,这就是气功的奥秘所在。
入门第一关,入静,是气功修炼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只有入静才能接通宇宙磁场,才能用阴之气来补阳之体)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
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心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
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三剑则就是重谈了清净身心的重要。
入门第二关,道德关。修德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
“德”就是气功修行非常重要一点,所有气功修行有成就之士;都是善果非常大的善者。无论是前世修的,还是今世积累。
“德”在这里是一个包含性非常强的词,譬如法布施、无畏布施和财布施都是修德一种。
在这里,重讲修心德。次讲布施德。
佛家的十善修行,就是修心的重要方法。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此十善业,旨在不起过激之念;天地阴阳在于平衡,而气功修行更是以平和之态(阴之态)接通自然磁场,用阴之气来补阳之躯;(阴来补阳,阳来感阴)
布施功德,就是我们补自身之阳气,正气的方法之一。
所谓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就是自身道德不足,阳气不能平和阴气。造成的着“魔”
《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为我们这个时代所讲的一部妙典。论中说:“出家重持戒,居家重布施”。菩萨的语言以作为我们后学的印证,布施中分为三种。
一、财施 以财物金钱送给贫穷之人,使其能养活色身治疗疾病。以培养我们舍掉贪心的念头。《地藏经》说:“舍一得万报”。并且我们财施生生世世能得大富贵。
二、法施 以印造佛经法物送给大众并为人演说,使其能养活智慧之命。以培养我们大慈的精神,《法华经》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并且我们法施能得大智慧。
三、无畏施 以善巧方便开示心里不安烦恼之人,使其能心无怖畏而得自在,以培养我们大悲的精神。《普贤菩萨行愿品》说:“菩萨以方便力为我们在怖畏急难中,能施无畏”。并且我们学习菩萨无畏施能得现生健康和快乐。
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必要切记,修德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此句真言!!!!!!!!
而且,气功还是要讲资质的。
人之根器,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根器人,对气特别敏感,习练任何一门气功理法,不但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无师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这样的天生灵根者较为稀少。
中、下根器特别是下根器人,对气迟钝,练功得气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师”的带功报告场中也感觉不深,无动于衷
经天目神通证法,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
经络宽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蚕豆,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对“邪气”极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这类人一旦练起功来,入门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说,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属根器上乘的人。
在此为中下根器者推荐马步功,旨在打熬筋骨皮;以皮肉之苦,凝神聚魂:以皮肉之健,补养神魂:神魂是沟通阴之气的桥梁,强健的**是盛纳和吸收自然之气的关键。
马步初始以放松坚持为主,马步桩可加入意守丹田,但要注重放松,外界感受放在第一,丹田放在第二。所谓似守非守。
马步桩,贵在坚持,不论是否意守丹田,它所锻炼的是放松,修行时只需拿出锻炼好的松静之态,修为不求自得。
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三个脚掌的长度,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这样能使裆成圆弧形,俗称圆裆。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圆。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虚灵顶劲,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
这就是马步的基本要求。初时不易站久,能站5分钟已属不错,但贵在坚持,能站半小时已算有所成就了。
所知的马步功夫,有站稳,站实,站空这三个阶段,单脚马步也就是站空的阶段。其意思也就是站正马步的标准动作站好,身形不移动但是重心全部移到一个脚上,另一脚可以自由提起。
所以还是脚踏实地,能站好双脚就不错了,功夫上去了自然就会了。
“壮汉得的是风疹,可是对方拿出了这个东西!!!”
李安也是醉了,这个壮汉的传家宝李安看了,居然是赫赫有名的气功!
地球上的东西!
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李安翻看了一下。硬气功多在天朝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沉到丹田部位(参见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沉到了丹田。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
“吐纳”一词常出现于冥想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中对于呼吸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释为呼气、释放、同化;“纳”解释为吸气、吸收、内敛;按各家流派不同细分为按照疾缓、深浅、次数、有意、无意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修炼方法,是气功的入门必修课程,气功中所指的吐纳不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层次讲是人与自然界交融、沟通的一种方式,可理解为生物磁场同宇宙磁场同步的一种方法。
“存想”是调心的一种方式,意念想象一个场景画面并意守这个画面,在融入感受这种境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性,是强化精神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坐禅、练气前平静心情的一种方法。
调形折叠
“调形”可理解为通过系统的方法对身体的一种良性调节,通过一定的动作配合意识去引导体内肌肉、脏器、血脉、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要求运动,主要分为动静二大类,是气功入门必须课程之一。
气功养生,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身心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在学习气功养生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一下气功养生有哪些禁忌,以便日后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气功者,自然也。以自身之静。契合天地之静。
人之所见,为阳也。
气功,静也,为阴之体现。
气功修行,如同水之流行。高处不流,只随低走。而静。就是接通自然磁场的法宝。
修行气功,修的只是一口气。这口气,也正是现代科学所探索的宇宙磁场。无论是电磁波、地球磁场、万有引力还是金字塔能,都是阴之体现。以自身之自然放松,接通宇宙之磁场,这就是气功的奥秘所在。
入门第一关,入静,是气功修炼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只有入静才能接通宇宙磁场,才能用阴之气来补阳之体)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
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心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
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三剑则就是重谈了清净身心的重要。
入门第二关,道德关。修德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
“德”就是气功修行非常重要一点,所有气功修行有成就之士;都是善果非常大的善者。无论是前世修的,还是今世积累。
“德”在这里是一个包含性非常强的词,譬如法布施、无畏布施和财布施都是修德一种。
在这里,重讲修心德。次讲布施德。
佛家的十善修行,就是修心的重要方法。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此十善业,旨在不起过激之念;天地阴阳在于平衡,而气功修行更是以平和之态(阴之态)接通自然磁场,用阴之气来补阳之躯;(阴来补阳,阳来感阴)
布施功德,就是我们补自身之阳气,正气的方法之一。
所谓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就是自身道德不足,阳气不能平和阴气。造成的着“魔”
《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为我们这个时代所讲的一部妙典。论中说:“出家重持戒,居家重布施”。菩萨的语言以作为我们后学的印证,布施中分为三种。
一、财施 以财物金钱送给贫穷之人,使其能养活色身治疗疾病。以培养我们舍掉贪心的念头。《地藏经》说:“舍一得万报”。并且我们财施生生世世能得大富贵。
二、法施 以印造佛经法物送给大众并为人演说,使其能养活智慧之命。以培养我们大慈的精神,《法华经》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并且我们法施能得大智慧。
三、无畏施 以善巧方便开示心里不安烦恼之人,使其能心无怖畏而得自在,以培养我们大悲的精神。《普贤菩萨行愿品》说:“菩萨以方便力为我们在怖畏急难中,能施无畏”。并且我们学习菩萨无畏施能得现生健康和快乐。
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必要切记,修德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此句真言!!!!!!!!
而且,气功还是要讲资质的。
人之根器,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根器人,对气特别敏感,习练任何一门气功理法,不但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无师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这样的天生灵根者较为稀少。
中、下根器特别是下根器人,对气迟钝,练功得气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师”的带功报告场中也感觉不深,无动于衷
经天目神通证法,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
经络宽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蚕豆,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对“邪气”极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这类人一旦练起功来,入门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说,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属根器上乘的人。
在此为中下根器者推荐马步功,旨在打熬筋骨皮;以皮肉之苦,凝神聚魂:以皮肉之健,补养神魂:神魂是沟通阴之气的桥梁,强健的**是盛纳和吸收自然之气的关键。
马步初始以放松坚持为主,马步桩可加入意守丹田,但要注重放松,外界感受放在第一,丹田放在第二。所谓似守非守。
马步桩,贵在坚持,不论是否意守丹田,它所锻炼的是放松,修行时只需拿出锻炼好的松静之态,修为不求自得。
两腿平行开立,两脚间距离三个脚掌的长度,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这样能使裆成圆弧形,俗称圆裆。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圆。两手可环抱胸前,如抱球状。虚灵顶劲,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
这就是马步的基本要求。初时不易站久,能站5分钟已属不错,但贵在坚持,能站半小时已算有所成就了。
所知的马步功夫,有站稳,站实,站空这三个阶段,单脚马步也就是站空的阶段。其意思也就是站正马步的标准动作站好,身形不移动但是重心全部移到一个脚上,另一脚可以自由提起。
所以还是脚踏实地,能站好双脚就不错了,功夫上去了自然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