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问到为什麽回了北京,李笑君轻描淡写的带了过去。似乎和‘我小学跳过一级'一样,再平常不过。而那个年月离婚在北方还是件很丢人的事,林长安也就没再追问,把他带去见别的朋友的时候,只说这是李笑君。大大咧咧的马小军等人压根儿就没往别的方向想。这就成了林长安和李笑君之间的第一个秘密。另一个秘密是林长安自己猜到後来才证实了的,那就是李笑君身体和别人不一样,他没有疼痛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保守著共同的秘密,李笑君和林长安关系一直比别人要亲厚的多。但是对於他的到来,显得最高兴的却是对往事并无觉察的马小军。
马小军考不上林长安的学校,高中上了海淀圆明园边上那家传统子弟校。对於他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家夥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一步天堂。这麽说吧,那学校学生一多半的来源是周围八个不同的部队机关或研究所,也就是大院子弟。邻近又分布著其他几个大学的附属中学。你想想,这要是挑事儿,这里面得存在著多少种排列组合的可能啊。事实也是如此,今天是这个院儿夥著那个院儿打了另一个院儿的孩子,明天这三家又纠集在一起挑了人大附的。
那马小军为什麽喜欢李笑君呢?说起来不外就是痛快,机灵,会说,能打。只要是约架找帮手,李笑君一准答应,答应了准来。这就比好些人强,比如,李笑君的跟屁虫武宏,答应管答应,到时候就‘怂'了。另外比如打的时候寻找合适战机、地形、趁手的武器,撤退的时候掩护战友,牵制敌人。战前鼓舞士气,战後稳定军心。打的时候冲在前面,不留余地,弱势的时候也硬拼到底,绝不求饶。有些人天生有种独特的气质,让他在人群中闪光。在马小军看来,李笑君就是这种人。
或许李笑君太过光亮了,马小军後来渐渐和他拉开了距离。象马小军这样的孩子,虽然在青春期荷尔蒙过剩的时候喜欢沾惹是非,却并不真的想出什麽大事。比如打架,街上因为摩擦打起来的散架不算,单说约架,真正享受的并不是真刀真枪的动手,而是之前废寝忘食的策划,临行忐忑不安的心情,战前口水横飞的舌战,和解後勾肩搭背的亲热,还有再见一笑泯恩仇的义气。
李笑君就不同,他似乎全心投入,十分享受那个过程。没多久他就在海淀,甚至北京高中生圈子里打出了名声。和他打过架的人心里都有些害怕,不一定是打不过,只是他身上那种无所畏惧,满不在乎的气势实在迫人。很多人都有印象,笑君身上见了血,还稳稳的拿著棍子或板砖,脸上带著个平和的微笑慢慢向敌人逼近。往往对方就吓跑了,毕竟他们打架不过是为了消耗过剩精力,不是要拼命。
只有林长安心里或多或少知道笑君心里在想什麽,也只有林长安能拦的住他。到後来,朋友圈里约定俗成的养成了习惯,一个是不能让李笑君独个出门,他的朋友多,敌人也多。另一个就是发现不对,赶紧找安哥。安哥抗的住事,也压的住事。
林长安眼中的李笑君和别人不尽相同。在他以前的印象里,小加是个倔强不服输的小孩。现在的笑君依然还是,只不过叛逆期硬在外表装上了钢刺,性格显得鲜明张扬,骨子里他却还是敏感善良率真坦诚的,偶尔还会搞点恶作剧。比如长於文字的他上来写的那篇狗屁不通的文章,纯粹只为示威抓眼球来的。另外或许是因为家庭生活的不幸,笑君对女孩子格外温和体贴。有一次碰到他拒绝过的一个女孩周末拎了个大包回家,笑君就过去帮著搭把手,一路送到车站。中间遇到老师笑话他们,‘这麽沈啊?还要两个人。'笑君猛点头,一脸诚恳,‘真的,沈著呢。不两个人不行。'就是这样,他拒绝过很多人,却没有谁真正受到过伤害。
一转眼,热热闹闹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喜欢陆军'的李笑君上了医学院。林长安去了华大自控。马小军最後半年洗心革面,吃住都跟著林长安,头悬梁锥刺骨,终於吊车尾进了华大最面的一个系。
李笑君在京大上基础课的时候又是出尽了风头。一个是让马小军一直津津乐道的剿灭新疆帮战役。那是大学刚开学不久,几次小冲突之後,李笑君出面牵头联络了若干部队大院的干部子弟,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打击了当时在北城作恶多时的新疆小混混。那一次林长安也去了,一来这次不比平常,对方有民族优待政策可以随身携带武器;二来,参战的人太多,难免良莠不齐,暗箭伤人不能不防。李笑君的同学王越强不是本地人,不在他们邀请范围之内,事有凑巧赶上了,热血上头一起冲了上去,後来也成了好朋友。
另一个是食堂沙饭事件。有一阵京大米饭里沙子多的硌牙。学生麽,能忍就忍了。李笑君不能忍,食堂入口人来人往,他把米饭倒在桌上,白衬衫脱下来,用两个大号竹扫把撑开,黑黑的大字写上,‘别处米饭两角钱一两,内有少量沙子。京大沙子一两三角钱,内有少量米饭。'一石激起千层浪,竞相效仿者众,米饭倒的到处都是。
那时的校园气氛和今天不同,不那麽高压,要单纯的多。校长闻讯而来,向大家保证短期之内必有改善。一头白发的老人再没有别的话,拿了勺子,坐在那里一口一口的吃李笑君的剩饭。周围鸦雀无声,笑君在众人的目光中走过去,把衬衫揉了揉扔垃圾筒,坐下和老校长一起分著把饭吃光了。
这才是林长安眼中的李笑君,众人单见了笑君的风光犀利,羡慕他肆意任性无拘无束。林长安却看得到笑君的那些激烈的行为之下隐藏的矛盾挣扎,还有宽容,还有纯真。
在那次沙饭事件之後,李笑君收敛了很多。或许是长大了,厌倦了打打杀杀的。他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好好做起了学问。直到打了最後一架,那次之後很多事都改变了。
44
最後一架就是马小军说过的,和十三军副司令儿子冲突的那一回。当时林长安并不在场,事後知道全部真相的也只有他,武宏和笑君而已。
林长安说,‘其实这麽多年,那是唯一一次笑君不得不打的一架。'
起因是因为李笑君的家事。
婚姻是个极为复杂难懂的命题。就象托尔斯泰那句名言说的,幸福的尽皆相似,不幸的各有不同。李笑君父母的婚姻在他高二那一年突然死亡。因为和父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肢体冲突,母亲把他送回北京跟著自己的父母住。
虽然每一段婚姻都有自己的问题,很难界定一定就是谁对谁错,以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规范来看,李笑君的父亲却是应该被指责的。他抛弃的不仅仅是他的发妻亲子,同时也抛弃了帮助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保守著共同的秘密,李笑君和林长安关系一直比别人要亲厚的多。但是对於他的到来,显得最高兴的却是对往事并无觉察的马小军。
马小军考不上林长安的学校,高中上了海淀圆明园边上那家传统子弟校。对於他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家夥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一步天堂。这麽说吧,那学校学生一多半的来源是周围八个不同的部队机关或研究所,也就是大院子弟。邻近又分布著其他几个大学的附属中学。你想想,这要是挑事儿,这里面得存在著多少种排列组合的可能啊。事实也是如此,今天是这个院儿夥著那个院儿打了另一个院儿的孩子,明天这三家又纠集在一起挑了人大附的。
那马小军为什麽喜欢李笑君呢?说起来不外就是痛快,机灵,会说,能打。只要是约架找帮手,李笑君一准答应,答应了准来。这就比好些人强,比如,李笑君的跟屁虫武宏,答应管答应,到时候就‘怂'了。另外比如打的时候寻找合适战机、地形、趁手的武器,撤退的时候掩护战友,牵制敌人。战前鼓舞士气,战後稳定军心。打的时候冲在前面,不留余地,弱势的时候也硬拼到底,绝不求饶。有些人天生有种独特的气质,让他在人群中闪光。在马小军看来,李笑君就是这种人。
或许李笑君太过光亮了,马小军後来渐渐和他拉开了距离。象马小军这样的孩子,虽然在青春期荷尔蒙过剩的时候喜欢沾惹是非,却并不真的想出什麽大事。比如打架,街上因为摩擦打起来的散架不算,单说约架,真正享受的并不是真刀真枪的动手,而是之前废寝忘食的策划,临行忐忑不安的心情,战前口水横飞的舌战,和解後勾肩搭背的亲热,还有再见一笑泯恩仇的义气。
李笑君就不同,他似乎全心投入,十分享受那个过程。没多久他就在海淀,甚至北京高中生圈子里打出了名声。和他打过架的人心里都有些害怕,不一定是打不过,只是他身上那种无所畏惧,满不在乎的气势实在迫人。很多人都有印象,笑君身上见了血,还稳稳的拿著棍子或板砖,脸上带著个平和的微笑慢慢向敌人逼近。往往对方就吓跑了,毕竟他们打架不过是为了消耗过剩精力,不是要拼命。
只有林长安心里或多或少知道笑君心里在想什麽,也只有林长安能拦的住他。到後来,朋友圈里约定俗成的养成了习惯,一个是不能让李笑君独个出门,他的朋友多,敌人也多。另一个就是发现不对,赶紧找安哥。安哥抗的住事,也压的住事。
林长安眼中的李笑君和别人不尽相同。在他以前的印象里,小加是个倔强不服输的小孩。现在的笑君依然还是,只不过叛逆期硬在外表装上了钢刺,性格显得鲜明张扬,骨子里他却还是敏感善良率真坦诚的,偶尔还会搞点恶作剧。比如长於文字的他上来写的那篇狗屁不通的文章,纯粹只为示威抓眼球来的。另外或许是因为家庭生活的不幸,笑君对女孩子格外温和体贴。有一次碰到他拒绝过的一个女孩周末拎了个大包回家,笑君就过去帮著搭把手,一路送到车站。中间遇到老师笑话他们,‘这麽沈啊?还要两个人。'笑君猛点头,一脸诚恳,‘真的,沈著呢。不两个人不行。'就是这样,他拒绝过很多人,却没有谁真正受到过伤害。
一转眼,热热闹闹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喜欢陆军'的李笑君上了医学院。林长安去了华大自控。马小军最後半年洗心革面,吃住都跟著林长安,头悬梁锥刺骨,终於吊车尾进了华大最面的一个系。
李笑君在京大上基础课的时候又是出尽了风头。一个是让马小军一直津津乐道的剿灭新疆帮战役。那是大学刚开学不久,几次小冲突之後,李笑君出面牵头联络了若干部队大院的干部子弟,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打击了当时在北城作恶多时的新疆小混混。那一次林长安也去了,一来这次不比平常,对方有民族优待政策可以随身携带武器;二来,参战的人太多,难免良莠不齐,暗箭伤人不能不防。李笑君的同学王越强不是本地人,不在他们邀请范围之内,事有凑巧赶上了,热血上头一起冲了上去,後来也成了好朋友。
另一个是食堂沙饭事件。有一阵京大米饭里沙子多的硌牙。学生麽,能忍就忍了。李笑君不能忍,食堂入口人来人往,他把米饭倒在桌上,白衬衫脱下来,用两个大号竹扫把撑开,黑黑的大字写上,‘别处米饭两角钱一两,内有少量沙子。京大沙子一两三角钱,内有少量米饭。'一石激起千层浪,竞相效仿者众,米饭倒的到处都是。
那时的校园气氛和今天不同,不那麽高压,要单纯的多。校长闻讯而来,向大家保证短期之内必有改善。一头白发的老人再没有别的话,拿了勺子,坐在那里一口一口的吃李笑君的剩饭。周围鸦雀无声,笑君在众人的目光中走过去,把衬衫揉了揉扔垃圾筒,坐下和老校长一起分著把饭吃光了。
这才是林长安眼中的李笑君,众人单见了笑君的风光犀利,羡慕他肆意任性无拘无束。林长安却看得到笑君的那些激烈的行为之下隐藏的矛盾挣扎,还有宽容,还有纯真。
在那次沙饭事件之後,李笑君收敛了很多。或许是长大了,厌倦了打打杀杀的。他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好好做起了学问。直到打了最後一架,那次之後很多事都改变了。
44
最後一架就是马小军说过的,和十三军副司令儿子冲突的那一回。当时林长安并不在场,事後知道全部真相的也只有他,武宏和笑君而已。
林长安说,‘其实这麽多年,那是唯一一次笑君不得不打的一架。'
起因是因为李笑君的家事。
婚姻是个极为复杂难懂的命题。就象托尔斯泰那句名言说的,幸福的尽皆相似,不幸的各有不同。李笑君父母的婚姻在他高二那一年突然死亡。因为和父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肢体冲突,母亲把他送回北京跟著自己的父母住。
虽然每一段婚姻都有自己的问题,很难界定一定就是谁对谁错,以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规范来看,李笑君的父亲却是应该被指责的。他抛弃的不仅仅是他的发妻亲子,同时也抛弃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