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个教训,省得她下次再去欺负别的中国人!现在她总该知道中国女孩子不好惹了吧!”
我和rikka都是理工科科班出身的,在很多事情上逻辑思路大体一致,心照不宣,常常是一个人的想法还没说出口,另一个已经想到了。
本就有几分投缘,现在又成了邻居,更是觉得亲近许多。于是就一本正经地计划起每周末的出行计划来。
伦敦牛津附近有很多一个个的小地方,比如有罗马人浴池的bath ,莎士比亚的故乡avon,有印度风格的行宫brighton,剑桥,温莎城堡,还有各式各样的小镇和古堡。
有些地方rikka早已去逛过了,我就自己去,她没有去过的,我们结伴一起走。
我们多半不开车,坐火车到了一个点,沿着古朴小街或已泛着春意的河岸一路走去,互相讨论人文历史,交换对东西方文化的认知,一时其乐无穷。
有人告诉过我,在欧洲一开始看古堡觉得新鲜,时间久了就会审美疲劳无动于衷了。
我倒不这么认为,欧洲和美国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多样性。每个古堡和小镇文化历史不同,常常站着听那些讲解员一说故事我就石化在那里半天不肯走。
而rikka常常取笑我再不走指不定什么鬼魂从哪个角落里就穿越时空来把我拉入时间隧道里去了。
☆、bsp;18_4
时间一久,我就发现,rikka看上去漂亮温柔,人也和气直爽,骨子里却是意志坚强且很能坚持主见的那种女孩子。
rikka有个男朋友,每个月会从丹麦飞过来看望她一次,而她似乎对他并没有很大的依赖性,该干什么干什么。
这可和我印象中的住在城堡或山庄里,涂涂指甲油穿着时髦的礼服,一切以男人为主的欧洲女人大相径庭。
我向rikka表示了我的疑惑,换来的是她耸肩一笑,“这只能说明,你对欧洲,至少是丹麦的认知已经过时了!
再聊下去,我才知道,在丹麦,由于社会的高税收高福利,养育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并没有结婚才能养孩子这一说。
人们的观念中,结婚已经不是□□关系的必然结果,也并非经济上的必须,而是必须要愿意和那个相爱的人共度一生。
你会经常听人说,她跟孩子的父亲住在一起,这只说明他们目前□□,但是还没有做好准备给对方那个一生的承诺。
所以他们选择暂时不结婚,而只是共同生活,享受人生的这一段旅程。有趣的是,在这种自由意志下的选择,最后相守一生的概率实际上很高。
女权主义的另一个直接效应是,百分之七十的女人实际上是在工作的,工程学院里女生占了很大比例,随处可见像rikka这样的职业女工程师。
因为她们实在不是只为了拿一个学位做资本,去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而是把自己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来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
直到这时候,我才觉得,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对女权的理解是多么的狭隘。多少女人前赴后继,只为嫁得好一点拿张长期饭票。
只有当女人实现了经济和感情上的双重独立,才能过自己选择的生活,而不是一味想着如何在男权社会中求一条生路。
这样才算是真正实现了社会权利的平等。而这,不就是我在心里一直向往的自由吗?
我看着rikka气定神闲的样子,言谈之中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把握,心也不由得跟着飞翔起来,不禁对下半年的丹麦之行心驰神往。
我和rikka二人世界的好日子没过上几天,大好心情就毫无征兆地被搅和了。
有天在办公室里rikka到我的位子上来聊天,凑近了悄声问, “ellen,你是不是不喜欢那个吴华? ”
我从未在rikka面前提过吴华家发生的事。一来在办公室同事间嚼舌根从来都是职场上的大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传到当事人耳里。
二来么,我实在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 换言之,几个月一过,我根本不需要再和此人有任何交集,为此烦心劳力,又何苦来?
不可辩驳的事实是,自从新年那次吃饭以后,我的确在公司里看见吴华是能绕多远就绕多远。
本来,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喜好,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不打算对人评头论足。
人各有不同,我又不是要跟她家的人过日子,为人小气这一条并不足以成为做朋友的绝对障碍。
问题是,这一家子从大到小,就连个十几岁的孩子也完全没有教养,说话做事举止失当到叫人不知所措。
我固然不会同一个小孩子计较,只是就此可以看出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的价值观。道不同不相与谋,躲了吧。
这会儿突然提及,我只皱皱眉,试探着问,“哪儿来的闲话?一个公司的同事,都那么忙,哪有时间来一一衡量对各人的喜欢程度?\"
她犹豫了一下,才告诉我,她刚才经过休息室的时候,听到吴华在告诉周围的英国同事,
ellen是中国大城市来的,那儿的人歧视所有其他的中国人,所以我不跟她多说话的原因是看不起她歧视她。
我愣了几秒钟,才答,“坦白说我是不怎么喜欢她,不过这和地域没多大关系,和人的言行倒是非常有关。怎么了?这种不喜欢违反了什么条例吗?”
rikka莞尔一笑,“我的意见是,我们没有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却有选择跟自己观念相近的人做朋友的自由。 you don\'t&o be friends with everyone.”
嗯,跟聪明人交往就是这点省心省力,话不必多,句句说到我心坎里去。
常人的想法是,想要一样东西固然困难,想放弃一样东西总是容易的。我后来才知道,世事难料。
那一日tea break后我走出休息室正撞见吴华,下意识按惯例挥个手“hi”了一声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她一回头居然拦在了我面前,“hi什么,我有名字你不会喊啊?”
我还没来得及答,她又说,“哦,我知道了,是不是你根本已经想不起来我叫什么了?”
我莫名其妙地看着她那气愤的表情,只觉得可笑之至,当下起了玩心,便眨眨眼,“你还别说,我真给忘了,你叫什么名字?再告诉我一遍吧?”
这下她的脸部表情完全扭曲了,提高了声音朝我喊,“我早知道你不会记得我的名字,你从来就打心底里看不起
我和rikka都是理工科科班出身的,在很多事情上逻辑思路大体一致,心照不宣,常常是一个人的想法还没说出口,另一个已经想到了。
本就有几分投缘,现在又成了邻居,更是觉得亲近许多。于是就一本正经地计划起每周末的出行计划来。
伦敦牛津附近有很多一个个的小地方,比如有罗马人浴池的bath ,莎士比亚的故乡avon,有印度风格的行宫brighton,剑桥,温莎城堡,还有各式各样的小镇和古堡。
有些地方rikka早已去逛过了,我就自己去,她没有去过的,我们结伴一起走。
我们多半不开车,坐火车到了一个点,沿着古朴小街或已泛着春意的河岸一路走去,互相讨论人文历史,交换对东西方文化的认知,一时其乐无穷。
有人告诉过我,在欧洲一开始看古堡觉得新鲜,时间久了就会审美疲劳无动于衷了。
我倒不这么认为,欧洲和美国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多样性。每个古堡和小镇文化历史不同,常常站着听那些讲解员一说故事我就石化在那里半天不肯走。
而rikka常常取笑我再不走指不定什么鬼魂从哪个角落里就穿越时空来把我拉入时间隧道里去了。
☆、bsp;18_4
时间一久,我就发现,rikka看上去漂亮温柔,人也和气直爽,骨子里却是意志坚强且很能坚持主见的那种女孩子。
rikka有个男朋友,每个月会从丹麦飞过来看望她一次,而她似乎对他并没有很大的依赖性,该干什么干什么。
这可和我印象中的住在城堡或山庄里,涂涂指甲油穿着时髦的礼服,一切以男人为主的欧洲女人大相径庭。
我向rikka表示了我的疑惑,换来的是她耸肩一笑,“这只能说明,你对欧洲,至少是丹麦的认知已经过时了!
再聊下去,我才知道,在丹麦,由于社会的高税收高福利,养育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并没有结婚才能养孩子这一说。
人们的观念中,结婚已经不是□□关系的必然结果,也并非经济上的必须,而是必须要愿意和那个相爱的人共度一生。
你会经常听人说,她跟孩子的父亲住在一起,这只说明他们目前□□,但是还没有做好准备给对方那个一生的承诺。
所以他们选择暂时不结婚,而只是共同生活,享受人生的这一段旅程。有趣的是,在这种自由意志下的选择,最后相守一生的概率实际上很高。
女权主义的另一个直接效应是,百分之七十的女人实际上是在工作的,工程学院里女生占了很大比例,随处可见像rikka这样的职业女工程师。
因为她们实在不是只为了拿一个学位做资本,去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而是把自己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来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
直到这时候,我才觉得,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对女权的理解是多么的狭隘。多少女人前赴后继,只为嫁得好一点拿张长期饭票。
只有当女人实现了经济和感情上的双重独立,才能过自己选择的生活,而不是一味想着如何在男权社会中求一条生路。
这样才算是真正实现了社会权利的平等。而这,不就是我在心里一直向往的自由吗?
我看着rikka气定神闲的样子,言谈之中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把握,心也不由得跟着飞翔起来,不禁对下半年的丹麦之行心驰神往。
我和rikka二人世界的好日子没过上几天,大好心情就毫无征兆地被搅和了。
有天在办公室里rikka到我的位子上来聊天,凑近了悄声问, “ellen,你是不是不喜欢那个吴华? ”
我从未在rikka面前提过吴华家发生的事。一来在办公室同事间嚼舌根从来都是职场上的大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传到当事人耳里。
二来么,我实在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 换言之,几个月一过,我根本不需要再和此人有任何交集,为此烦心劳力,又何苦来?
不可辩驳的事实是,自从新年那次吃饭以后,我的确在公司里看见吴华是能绕多远就绕多远。
本来,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喜好,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不打算对人评头论足。
人各有不同,我又不是要跟她家的人过日子,为人小气这一条并不足以成为做朋友的绝对障碍。
问题是,这一家子从大到小,就连个十几岁的孩子也完全没有教养,说话做事举止失当到叫人不知所措。
我固然不会同一个小孩子计较,只是就此可以看出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的价值观。道不同不相与谋,躲了吧。
这会儿突然提及,我只皱皱眉,试探着问,“哪儿来的闲话?一个公司的同事,都那么忙,哪有时间来一一衡量对各人的喜欢程度?\"
她犹豫了一下,才告诉我,她刚才经过休息室的时候,听到吴华在告诉周围的英国同事,
ellen是中国大城市来的,那儿的人歧视所有其他的中国人,所以我不跟她多说话的原因是看不起她歧视她。
我愣了几秒钟,才答,“坦白说我是不怎么喜欢她,不过这和地域没多大关系,和人的言行倒是非常有关。怎么了?这种不喜欢违反了什么条例吗?”
rikka莞尔一笑,“我的意见是,我们没有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却有选择跟自己观念相近的人做朋友的自由。 you don\'t&o be friends with everyone.”
嗯,跟聪明人交往就是这点省心省力,话不必多,句句说到我心坎里去。
常人的想法是,想要一样东西固然困难,想放弃一样东西总是容易的。我后来才知道,世事难料。
那一日tea break后我走出休息室正撞见吴华,下意识按惯例挥个手“hi”了一声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她一回头居然拦在了我面前,“hi什么,我有名字你不会喊啊?”
我还没来得及答,她又说,“哦,我知道了,是不是你根本已经想不起来我叫什么了?”
我莫名其妙地看着她那气愤的表情,只觉得可笑之至,当下起了玩心,便眨眨眼,“你还别说,我真给忘了,你叫什么名字?再告诉我一遍吧?”
这下她的脸部表情完全扭曲了,提高了声音朝我喊,“我早知道你不会记得我的名字,你从来就打心底里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