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
荡的军队整装肃列,一眼看不到尽头。“殉阵”和“胙肉”被顾秉省去,赫连杵率诸位将领不厌其烦地完成繁杂的祭祀仪式,后土,神州,岳镇,海渎,源川等等,还有阴山神,长白山神,祁连山神,黄河神,淮河神,海河神,希望这些大军即将经过的山川神能够护佑天气,赐予运气和胜利。
顾秉站在赵子熙之后,秦泱之前,眯着眼睛看着众人竖起牙旗,巫祝们跳起祈福的乐舞。在隆隆的大护曲声中,秦泱低声问顾秉:“粮草可有十全把握?”顾秉向后侧了侧身:“年景不好,税赋不如往年,但大军三个月的粮草肯定不成问题,之后的,便要再筹措了。”
秦泱皱眉:“三个月?之后临淄王的军队也要远征,这有点捉襟见肘。”
顾秉轻声道:“临淄王不日将率大军来京,礼部又有的忙了。”
秦泱叹口气:“若是陛下带我去出征便好了,省的留在京中焦头烂额。”
赵子熙回头,冷冷看了他们一眼,二人苦笑对视,识相住嘴。
有人开始宰杀牛、羊、猪,以太牢礼祭旗。顾秉看着鲜血流了一地,闭上眼睛。
不一会,有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顾秉抬眼,看见玄衣黑甲轩辕立在一辆黑金战车上,身着鹰首铠甲的武士驾着红鬃白马,停在广场中央。不知从哪里,礼官放出一头身形硕大的雄鹿,轩辕手拉长弓,连放数箭,那麋鹿便哀鸣倒地。有谒者把麋鹿拖走,轩辕没有下车,目视着兵部尚书为大将军赫连杵授予节钺。
顾秉松了口气,跟着长长的队伍出了城门,为他们的陛下送行。在百官之后,还有翘首观望的黎民百姓,在漫长的队伍之中,有他们的父兄或是情郎。不知道是谁起的头,人群中开始弥漫哀戚的悲声,甚至有几个胆大的,索性哼唱起阳关来。
轩辕下了马车,站在出征队伍之首,按照原先的安排,是要由中书令黄雍为他折柳送行。
断断续续的阳关让几个臣子都忍不住落下泪来,顾秉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想起前程难料的战事,还有将赴险境的同僚,心中也是阵阵酸楚,夹杂着狂乱的恐慌。
可群臣里最不能慌乱的,便是他。
礼部侍郎疾走几步,到了他们这里:“赵大人,黄大人身体不适,已经先行回去了。你品秩最高,不如你来为圣上敬酒吧。”
赵子熙的眉头跳了跳,干脆利落地答道:“不去。”
礼部侍郎脸色僵了僵,继续游说道:“赵大人,这可是难得的荣宠,群臣之中只有赵大人最为德高望重,堪当此大任,你看大家都在等着。赵大人,你看……”
赵子熙看了眼轩辕,淡淡道:“我不去,让顾秉去。”礼部侍郎霎时可怜兮兮地把目光投向顾秉。
顾秉压低声音:“赵兄,以大局为重。”
赵子熙直视顾秉,意义不明道:“本官私以为,若是由顾大人去进上这杯送行酒,折上这支灞桥柳,圣心才会大悦,士气方会高涨啊。”
顾秉还想推辞,就看见轩辕看过来,挺直的背影看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有了几分凄凉的意味。顾秉本就心中难受,这下子更是愁肠百结,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尽数咽了下去。
顾秉在群臣的注视中走向烟柳凄凄的灞桥,挑了最是青翠可人的一枝折了下来,缓步向轩辕走去。
礼部侍郎端上两杯践行酒,顾秉用柳梢蘸了蘸,滴在轩辕的额心。
轩辕看着他近乎于虔诚的表情,想起不知何时才能凯旋,又是一阵怅然若失,不由恋恋不舍起来。
顾秉端起酒,沉声道:“臣代全体臣民,愿陛下英武之师早日得胜而归!”
轩辕也执起酒杯,用只有他们二人听见的声音道:“朝里就交给你了。勉之,你……朝局复杂,你要保重,亦要小心。”
顾秉看着他,只觉得心头绞痛,半晌才声音发颤道:“臣知道了。陛下也务必保重龙体,按时进食就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模模糊糊的阳关曲中,顾秉瞥见轩辕红了眼圈。
轩辕转头,扬起声音:“儿郎们,开拔。”
顾秉久久呆立在烟尘漫漫的官道上,直到最后一个士卒的背影都消失不见。
“陛下和你说什么了?”吴庸壮着胆子八卦兮兮地凑过来。
顾秉淡然道:“陛下让诸位臣工克勤克俭,竭尽忠诚,以朝事为重。”
吴庸沉默半晌,轻轻道:“大人,把眼泪擦擦吧。”
第四章:若比相思如乱絮
当轩辕背靠着一颗老柏遥望繁星的时候,顾秉却一个人留在中书省整理邸报。最头疼的还是户部那边的事情,又要保证大军的粮草供应,还要体恤百姓的承受能力。
轩辕平生最反感苛捐杂税,又总喜欢搞些皇恩浩荡,免赋三年的恩典。他是落得个好名声,可苦了他们这些做事的人。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痛到最后,连眉骨都如同针扎一般,顾秉无奈地找了条绢布,在井水里浸了浸,捂到头上。
顾秉对着摇曳烛火发呆,大军临行时,轩辕的暗示言犹在耳。
“朝局复杂,你要保重,亦要小心。”
他言中之意,不过是暗示朝中某位权贵暗含反心还和藩王甚至外邦勾结,甚至就有可能在东宫诸人之中。顾秉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着,说来好笑,平时觉得笑意可亲的诸人霎时变得面目狰狞起来,似乎人人都有嫌疑,人人都不值得相信。
正在心烦意乱之时,有人推门进来,顾秉抬头,见是赵子熙。
赵子熙把几份奏折放到桌上,自顾自坐下来,倒了杯茶。
顾秉行礼:“赵大人。”
赵子熙抬头看了他一眼:“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面青色白,气弱消瘦。”顿了顿,下结论,“脾气虚,中气陷。”
顾秉愣了愣,笑道:“赵大人果然博闻广识,竟然精通岐黄之术。”
赵子熙悠悠道:“早年常在宫中行走,向张太医学了些。”
顾秉猛然想起,似乎赵子熙幼时便是皇子伴读,认识御医倒也不奇怪。
赵子熙又道:“你入仕之前,身子想必就不算康健,之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抑或是忧思日久,才落下这个病根。我问你,你还有什么其他症状没有?”
顾秉犹豫,赵子熙却似乎是行医的瘾被吊起来了,死死盯住他,只好苦笑:“也就是食欲不振,头晕目眩,无甚大碍的。”
赵子熙冷笑:“我看你这个样子,舌
顾秉站在赵子熙之后,秦泱之前,眯着眼睛看着众人竖起牙旗,巫祝们跳起祈福的乐舞。在隆隆的大护曲声中,秦泱低声问顾秉:“粮草可有十全把握?”顾秉向后侧了侧身:“年景不好,税赋不如往年,但大军三个月的粮草肯定不成问题,之后的,便要再筹措了。”
秦泱皱眉:“三个月?之后临淄王的军队也要远征,这有点捉襟见肘。”
顾秉轻声道:“临淄王不日将率大军来京,礼部又有的忙了。”
秦泱叹口气:“若是陛下带我去出征便好了,省的留在京中焦头烂额。”
赵子熙回头,冷冷看了他们一眼,二人苦笑对视,识相住嘴。
有人开始宰杀牛、羊、猪,以太牢礼祭旗。顾秉看着鲜血流了一地,闭上眼睛。
不一会,有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顾秉抬眼,看见玄衣黑甲轩辕立在一辆黑金战车上,身着鹰首铠甲的武士驾着红鬃白马,停在广场中央。不知从哪里,礼官放出一头身形硕大的雄鹿,轩辕手拉长弓,连放数箭,那麋鹿便哀鸣倒地。有谒者把麋鹿拖走,轩辕没有下车,目视着兵部尚书为大将军赫连杵授予节钺。
顾秉松了口气,跟着长长的队伍出了城门,为他们的陛下送行。在百官之后,还有翘首观望的黎民百姓,在漫长的队伍之中,有他们的父兄或是情郎。不知道是谁起的头,人群中开始弥漫哀戚的悲声,甚至有几个胆大的,索性哼唱起阳关来。
轩辕下了马车,站在出征队伍之首,按照原先的安排,是要由中书令黄雍为他折柳送行。
断断续续的阳关让几个臣子都忍不住落下泪来,顾秉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想起前程难料的战事,还有将赴险境的同僚,心中也是阵阵酸楚,夹杂着狂乱的恐慌。
可群臣里最不能慌乱的,便是他。
礼部侍郎疾走几步,到了他们这里:“赵大人,黄大人身体不适,已经先行回去了。你品秩最高,不如你来为圣上敬酒吧。”
赵子熙的眉头跳了跳,干脆利落地答道:“不去。”
礼部侍郎脸色僵了僵,继续游说道:“赵大人,这可是难得的荣宠,群臣之中只有赵大人最为德高望重,堪当此大任,你看大家都在等着。赵大人,你看……”
赵子熙看了眼轩辕,淡淡道:“我不去,让顾秉去。”礼部侍郎霎时可怜兮兮地把目光投向顾秉。
顾秉压低声音:“赵兄,以大局为重。”
赵子熙直视顾秉,意义不明道:“本官私以为,若是由顾大人去进上这杯送行酒,折上这支灞桥柳,圣心才会大悦,士气方会高涨啊。”
顾秉还想推辞,就看见轩辕看过来,挺直的背影看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有了几分凄凉的意味。顾秉本就心中难受,这下子更是愁肠百结,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尽数咽了下去。
顾秉在群臣的注视中走向烟柳凄凄的灞桥,挑了最是青翠可人的一枝折了下来,缓步向轩辕走去。
礼部侍郎端上两杯践行酒,顾秉用柳梢蘸了蘸,滴在轩辕的额心。
轩辕看着他近乎于虔诚的表情,想起不知何时才能凯旋,又是一阵怅然若失,不由恋恋不舍起来。
顾秉端起酒,沉声道:“臣代全体臣民,愿陛下英武之师早日得胜而归!”
轩辕也执起酒杯,用只有他们二人听见的声音道:“朝里就交给你了。勉之,你……朝局复杂,你要保重,亦要小心。”
顾秉看着他,只觉得心头绞痛,半晌才声音发颤道:“臣知道了。陛下也务必保重龙体,按时进食就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模模糊糊的阳关曲中,顾秉瞥见轩辕红了眼圈。
轩辕转头,扬起声音:“儿郎们,开拔。”
顾秉久久呆立在烟尘漫漫的官道上,直到最后一个士卒的背影都消失不见。
“陛下和你说什么了?”吴庸壮着胆子八卦兮兮地凑过来。
顾秉淡然道:“陛下让诸位臣工克勤克俭,竭尽忠诚,以朝事为重。”
吴庸沉默半晌,轻轻道:“大人,把眼泪擦擦吧。”
第四章:若比相思如乱絮
当轩辕背靠着一颗老柏遥望繁星的时候,顾秉却一个人留在中书省整理邸报。最头疼的还是户部那边的事情,又要保证大军的粮草供应,还要体恤百姓的承受能力。
轩辕平生最反感苛捐杂税,又总喜欢搞些皇恩浩荡,免赋三年的恩典。他是落得个好名声,可苦了他们这些做事的人。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痛到最后,连眉骨都如同针扎一般,顾秉无奈地找了条绢布,在井水里浸了浸,捂到头上。
顾秉对着摇曳烛火发呆,大军临行时,轩辕的暗示言犹在耳。
“朝局复杂,你要保重,亦要小心。”
他言中之意,不过是暗示朝中某位权贵暗含反心还和藩王甚至外邦勾结,甚至就有可能在东宫诸人之中。顾秉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着,说来好笑,平时觉得笑意可亲的诸人霎时变得面目狰狞起来,似乎人人都有嫌疑,人人都不值得相信。
正在心烦意乱之时,有人推门进来,顾秉抬头,见是赵子熙。
赵子熙把几份奏折放到桌上,自顾自坐下来,倒了杯茶。
顾秉行礼:“赵大人。”
赵子熙抬头看了他一眼:“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面青色白,气弱消瘦。”顿了顿,下结论,“脾气虚,中气陷。”
顾秉愣了愣,笑道:“赵大人果然博闻广识,竟然精通岐黄之术。”
赵子熙悠悠道:“早年常在宫中行走,向张太医学了些。”
顾秉猛然想起,似乎赵子熙幼时便是皇子伴读,认识御医倒也不奇怪。
赵子熙又道:“你入仕之前,身子想必就不算康健,之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抑或是忧思日久,才落下这个病根。我问你,你还有什么其他症状没有?”
顾秉犹豫,赵子熙却似乎是行医的瘾被吊起来了,死死盯住他,只好苦笑:“也就是食欲不振,头晕目眩,无甚大碍的。”
赵子熙冷笑:“我看你这个样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