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近两个小时,将第二天早上做包子的准备工作做好。苏又芹关灯,拉下卷帘门,上楼洗漱睡觉。
----------
凌晨三点,万籁俱寂,闹钟响了。
苏又芹从混混沌沌的梦境中醒来,关了闹钟又躺几分钟才爬起来。
车祸发生后刚醒来那段时间,她的梦总是伴随着痛苦,回到小镇后,那些痛苦梦境倒出现得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模糊朦胧的场景。
不想沉浸在混沌中,她快速洗漱,下楼,将卷帘门打开一点,弯身钻进去后,又关好卷帘门。
揉面、熬稀饭、打豆浆、做包子馒头,脑子半清醒,身体记忆却是有条不紊。两个多小时过去,早餐店今日要卖的成品终于完成。
今天是镇里的赶集日。
平村镇发展到现在,农贸市场上每天都有新鲜肉菜、三个大型超市也提供所有菜肉食物,但周边村里的人还是习惯在逢一、四、七的日子里来街上赶集购置东西,或者卖些农产品。
苏又芹早早拉开卷帘门,将蒸笼车和电饼铛推到门边。
有从远处村里去农贸市场卖东西的人,背着大大的背篓,从门前走过,不时传来咳嗽声。
苏又芹想起自己上中学时,冬日的早上六点半上早自习。住在周边的走读生们,一般六点就会起床,踩着夜色往学校走去。
那时候公路街边的路灯还没有装。早上六点,天色黢黑,苏又芹胆子小,又没有结伴的人,走路时总是重重跺脚,用脚步声给自己壮胆。
有一次也是赶集日,她起晚了,没心思跺脚壮胆,只顾埋着头往前冲,没想到有上街卖猪崽的人,背着两只小猪崽在路边一道坎儿上歇息,苏又芹没有注意,直接冲到了那人怀里,两人被吓得同时大叫后退。那人重心不稳摔在地上,猪崽从背篓里掉出来,哼唧着跑开。刚好一辆三轮车从旁边经过,差点撞上猪崽,司机紧急刹车。苏又芹在刹车声中回神,爬起来将书本放在一边,借着三轮车的灯光去捉猪崽。司机连忙下车来帮忙,还让苏又芹别管了,快去学校。
这么多年过去,苏又芹很少想起这件事。如今看着在路灯下背着背篓的人,当时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人的记忆就是这样奇怪,很多藏在记忆角落的小事,以为被遗忘了,但在相似环境里又会想起来。
也不知道这些记忆有没有占据大脑内存。
大概是村里人早早赶集形成“闹钟”,赶集日的小镇苏醒得要早一些。才七点多,苏又芹今日备的食物卖了一半。
在一阵忙碌后的间隙里,苏又芹看了看剩下的三个大蒸笼,想到昨晚沈芊垚说要来吃早餐的事情,也不知道等她起床,店里的早餐还有没有。
要给她留吗?但是,她真的会来吗?也许她只是随意说说。蒸笼里的热气扑面传来,苏又芹盖上蒸笼盖,决定不管。
沈芊垚近九点才到店里,蒸笼里刚好剩了两个包子几个馒头。她到的时候,朱成刚带着明明的远房表姐也到了店里。
沈芊垚要了一个豇豆肉包一个馒头,顺手拿了一杯豆浆,坐在离蒸笼车最近的桌边。
朱成带着表姐坐到饼铛后的桌边。
苏又芹摘下手套,拿了两杯豆浆放在两人身前。表姐连连道谢,一边谢一边打量苏又芹。
这远房表姐和朱成也不熟,见她悄悄打量的目光,朱成轻咳一声。苏又芹没在意,朝朱成笑笑,给他发了一条微信:“你介绍吧。”
朱成放下手机,开口介绍:“翠姐,这就是这家店的老板苏又芹,是我和明明的朋友。。”他转向苏又芹:“又芹,这是明明表姐李翠,我们都叫她翠姐。”
苏又芹点头,朝翠姐笑。
翠姐个子不高,不到一米五,皮肤微黄,脸上没有保养的痕迹,皱纹和小细纹明显可见,她头发梳得齐整,耳朵上戴着茶根,握着豆浆杯子的手指甲干净。穿着街上小摊贩卖的廉价短袖和长裤,看起来很整洁。
比起镇上四十几岁的人,她看似年龄更大,但全身上下很干净,让人很舒服。
苏又芹对她比较满意。
朱成继续介绍:“翠姐在初中学校食堂做过两年,对厨房的事情很熟悉。”
“除了揉面和做包子我不会,其他的我都会。做包子也可以学。”翠姐接着朱成的话说,她声音有点粗,是典型的农村人,大嗓门又直率干脆。
苏又芹点点头,拿起手边的平板打字:来店里帮忙,一个月一千三,早餐包吃。以后我还会增加早餐品类,如果太忙,会涨工资。上班时间是早上四点到早餐卖完,打扫好店铺。上六天休一天。
她把平板递到翠姐和朱成面前,让两人都能看到。
翠姐看得很慢,好久以后才抬起头:“一天只上六个小时左右?还能上六天休一天?”
苏又芹点头。
翠姐瞬间笑了:“这好啊。比在超市上班工资都高。超市一个月只能修两天,每个月才一千二。老板,我愿意来。”她一笑起来,脸上皱纹更多了。苏又芹却发现她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苏又芹喜欢有酒窝的人。
她上高中时的初恋女友,就有一双漂亮的酒窝。那时候,苏又芹总喜欢戳女友的酒窝,她微微侧头,与旁边沈芊垚对上视线,沈芊垚朝她灿烂一笑。
--
----------
凌晨三点,万籁俱寂,闹钟响了。
苏又芹从混混沌沌的梦境中醒来,关了闹钟又躺几分钟才爬起来。
车祸发生后刚醒来那段时间,她的梦总是伴随着痛苦,回到小镇后,那些痛苦梦境倒出现得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模糊朦胧的场景。
不想沉浸在混沌中,她快速洗漱,下楼,将卷帘门打开一点,弯身钻进去后,又关好卷帘门。
揉面、熬稀饭、打豆浆、做包子馒头,脑子半清醒,身体记忆却是有条不紊。两个多小时过去,早餐店今日要卖的成品终于完成。
今天是镇里的赶集日。
平村镇发展到现在,农贸市场上每天都有新鲜肉菜、三个大型超市也提供所有菜肉食物,但周边村里的人还是习惯在逢一、四、七的日子里来街上赶集购置东西,或者卖些农产品。
苏又芹早早拉开卷帘门,将蒸笼车和电饼铛推到门边。
有从远处村里去农贸市场卖东西的人,背着大大的背篓,从门前走过,不时传来咳嗽声。
苏又芹想起自己上中学时,冬日的早上六点半上早自习。住在周边的走读生们,一般六点就会起床,踩着夜色往学校走去。
那时候公路街边的路灯还没有装。早上六点,天色黢黑,苏又芹胆子小,又没有结伴的人,走路时总是重重跺脚,用脚步声给自己壮胆。
有一次也是赶集日,她起晚了,没心思跺脚壮胆,只顾埋着头往前冲,没想到有上街卖猪崽的人,背着两只小猪崽在路边一道坎儿上歇息,苏又芹没有注意,直接冲到了那人怀里,两人被吓得同时大叫后退。那人重心不稳摔在地上,猪崽从背篓里掉出来,哼唧着跑开。刚好一辆三轮车从旁边经过,差点撞上猪崽,司机紧急刹车。苏又芹在刹车声中回神,爬起来将书本放在一边,借着三轮车的灯光去捉猪崽。司机连忙下车来帮忙,还让苏又芹别管了,快去学校。
这么多年过去,苏又芹很少想起这件事。如今看着在路灯下背着背篓的人,当时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人的记忆就是这样奇怪,很多藏在记忆角落的小事,以为被遗忘了,但在相似环境里又会想起来。
也不知道这些记忆有没有占据大脑内存。
大概是村里人早早赶集形成“闹钟”,赶集日的小镇苏醒得要早一些。才七点多,苏又芹今日备的食物卖了一半。
在一阵忙碌后的间隙里,苏又芹看了看剩下的三个大蒸笼,想到昨晚沈芊垚说要来吃早餐的事情,也不知道等她起床,店里的早餐还有没有。
要给她留吗?但是,她真的会来吗?也许她只是随意说说。蒸笼里的热气扑面传来,苏又芹盖上蒸笼盖,决定不管。
沈芊垚近九点才到店里,蒸笼里刚好剩了两个包子几个馒头。她到的时候,朱成刚带着明明的远房表姐也到了店里。
沈芊垚要了一个豇豆肉包一个馒头,顺手拿了一杯豆浆,坐在离蒸笼车最近的桌边。
朱成带着表姐坐到饼铛后的桌边。
苏又芹摘下手套,拿了两杯豆浆放在两人身前。表姐连连道谢,一边谢一边打量苏又芹。
这远房表姐和朱成也不熟,见她悄悄打量的目光,朱成轻咳一声。苏又芹没在意,朝朱成笑笑,给他发了一条微信:“你介绍吧。”
朱成放下手机,开口介绍:“翠姐,这就是这家店的老板苏又芹,是我和明明的朋友。。”他转向苏又芹:“又芹,这是明明表姐李翠,我们都叫她翠姐。”
苏又芹点头,朝翠姐笑。
翠姐个子不高,不到一米五,皮肤微黄,脸上没有保养的痕迹,皱纹和小细纹明显可见,她头发梳得齐整,耳朵上戴着茶根,握着豆浆杯子的手指甲干净。穿着街上小摊贩卖的廉价短袖和长裤,看起来很整洁。
比起镇上四十几岁的人,她看似年龄更大,但全身上下很干净,让人很舒服。
苏又芹对她比较满意。
朱成继续介绍:“翠姐在初中学校食堂做过两年,对厨房的事情很熟悉。”
“除了揉面和做包子我不会,其他的我都会。做包子也可以学。”翠姐接着朱成的话说,她声音有点粗,是典型的农村人,大嗓门又直率干脆。
苏又芹点点头,拿起手边的平板打字:来店里帮忙,一个月一千三,早餐包吃。以后我还会增加早餐品类,如果太忙,会涨工资。上班时间是早上四点到早餐卖完,打扫好店铺。上六天休一天。
她把平板递到翠姐和朱成面前,让两人都能看到。
翠姐看得很慢,好久以后才抬起头:“一天只上六个小时左右?还能上六天休一天?”
苏又芹点头。
翠姐瞬间笑了:“这好啊。比在超市上班工资都高。超市一个月只能修两天,每个月才一千二。老板,我愿意来。”她一笑起来,脸上皱纹更多了。苏又芹却发现她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苏又芹喜欢有酒窝的人。
她上高中时的初恋女友,就有一双漂亮的酒窝。那时候,苏又芹总喜欢戳女友的酒窝,她微微侧头,与旁边沈芊垚对上视线,沈芊垚朝她灿烂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