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 作者:戏余朝
第235页
他还答应办外语学堂,太子就已经把具体任务都分配好了。还说这不是图谋已久?
胤礽并非完全不担心他汗阿玛责怪他别有用心,所以放下茶盏解释道,“汗阿玛不知道,儿子前几日还叫老三截住,他埋怨儿子只想着老四不想着他。如今您这里正要用人,儿子就想着他叫他去试试也好。”
只是,叫一个皇子去给一帮没有官职的学子当师傅,未免也有点大材小用。胤礽并未想过这个方案会一次性通过,今日来谈,不过试探而已。
康熙双眼微眯,眼下说起洋文,太子肯定是精通。可他自己精通又不能亲自去当师傅,说起学堂的师傅人选,就只能是跟他学过的阿哥们上了。
他这会儿真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路早就叫儿子一封奏折带跑偏了。
想了一阵,康熙也觉得叫皇子们多历练一下未尝不是好事。于是他便对胤礽说道:“叫他几个小的也来试试。谁若是做的好,朕再赏他们。”
听见他汗阿玛差不多是准了办学只是,自己所想成真,胤礽心里头分外高兴,只是想到他那个鬼灵精的九弟,他嘴角未抽,“若是九弟也去,可就有的折腾了。”
不过就算他对九阿哥如此嫌弃,也不得不承认,在语言天赋这件事上,九阿哥还真是他们兄弟几个里最好的一个。
事情说的差不多,胤礽起身告退。
他走之后,康熙又把他写的东西看了几遍,心里把要准备之事想了个透彻,才放下折子提笔写了旨意,打算即刻派人把杨衍裘传进京城,将朝廷指派他带商户出海之事告诉他。
天家父子给朝臣们关心的“淫祀”定了性质,康熙也没再与朝臣们商议,就直接下令将那洋人传教士押入大牢关了半个月。朝臣们虽然还是有些不满,但处罚既然已经下了,他们也不敢再置喙什么,因此也都老老实实闭嘴了。
而洋人传教士出了大牢没多久,大清第一个外语学校就在京城中诞生了。
京中进来很热闹,不,应该说整个大清都很热闹。
起因是出使的名额如何分配朝中群臣争议不断,逼的康熙后来还不得不特批出了一个新的官职,这官职不归任何部门管理,直接听命于天子。
且这个官职不限制家世,只要外语考试通过,胆气过人,就能担任。
天下举子若觉得考不过乡试,或者直接想平步青云的,都可以往这个职位上努力一下。
为防止寒门学子错过这个消息,康熙还下旨通令所有府县,多印点报纸,务必把此事告知所有学子。
为了这样好的差事,天下有心仕途的学子自然都拼了命的往京中挤。一时间,连带着马车客栈驿馆之类的地方,营收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除了学子的热闹,朝廷要选派商户跟着一起去欧洲的消息,也因为杨衍裘入京而在商户中逐渐传开。南北两方有点家底的商户都争着报名,希望能跟着朝廷的船队出海到欧洲去捞金。
外头的热闹胤礽无心关注,外语学校正式开课之前,他得把几门课程的教案都整理好。几个要出去做师傅的阿哥仿佛还嫌他不够忙一般,日日往他这里跑,除了复习就是请教,扰的他不得清静。
直到胤礽把变好的教案递到他们手中,这些领了差事的阿哥们才消停下来。
最高兴的莫过于三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二哥可算是急的还有我这个弟弟了。”
胤礽无暇理会他这别样的埋怨,自从康熙下旨令工匠们建造出使之时要用的商船,他也隐晦的提了一下似乎该把戴梓传进京中,把船舰上要用的火炮订单,给河南的钢厂那里下一批出去。
康熙起初不太想把戴梓招进京中,但再想起自己做的那个梦,便明白了儿子为何会有此谏言。
于是不久之后,戴梓奉诏入京。他还顺便带了自己新研制的火炮来。这些火炮都是照着胤礽给的图纸,他自己一点点琢磨着做出来的。比着胤礽给的图纸做出来的,其中威力可想而知。
这么说吧,就算是施琅打东瀛时舰队上带的火炮,比起戴梓新研制出来这个,火力也要差上几分。
戴梓奉旨在御书房里面见康熙,先是汇报了河南钢厂那里近两年的总产量。虽然是分厂,出钢的量却是京中的好几十倍。因为占地面积更广,可容下的高炉更多。
而且到了河南之后,戴梓还亲自带出了很多学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那里炼钢造火炮和火铳的工匠,比之京中可谓是人才济济。
“去年约莫有16万千斤(吨)”戴梓骄傲道,“但臣有心,今年能再涨几成。”
康熙与胤礽对视一眼,问道:“两年之内,做出两千门新式火炮出来,河南那里可供的上?”他只下了火炮的订单,是觉得火铳还有景山那里还有存货,而且两年之内,总能再做出上万把来。
戴梓抿嘴沉默了一会儿,才坚定道:“臣回去后会尽力督促工匠们,尽早完成朝廷所需!”
胤礽心里默算了起来。出使欧洲的船,他汗阿玛必会叫人修的很大,再换算一下这个数量,每个船上要装载的数量…
“…”胤礽觉得,他汗阿玛大约真的被那个系统织造的那个梦影响不浅。
这武器的密集程度,真的远超他的预期。别说防范于未然,就是打下欧洲,都可以试试。
第235页
第235页
他还答应办外语学堂,太子就已经把具体任务都分配好了。还说这不是图谋已久?
胤礽并非完全不担心他汗阿玛责怪他别有用心,所以放下茶盏解释道,“汗阿玛不知道,儿子前几日还叫老三截住,他埋怨儿子只想着老四不想着他。如今您这里正要用人,儿子就想着他叫他去试试也好。”
只是,叫一个皇子去给一帮没有官职的学子当师傅,未免也有点大材小用。胤礽并未想过这个方案会一次性通过,今日来谈,不过试探而已。
康熙双眼微眯,眼下说起洋文,太子肯定是精通。可他自己精通又不能亲自去当师傅,说起学堂的师傅人选,就只能是跟他学过的阿哥们上了。
他这会儿真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路早就叫儿子一封奏折带跑偏了。
想了一阵,康熙也觉得叫皇子们多历练一下未尝不是好事。于是他便对胤礽说道:“叫他几个小的也来试试。谁若是做的好,朕再赏他们。”
听见他汗阿玛差不多是准了办学只是,自己所想成真,胤礽心里头分外高兴,只是想到他那个鬼灵精的九弟,他嘴角未抽,“若是九弟也去,可就有的折腾了。”
不过就算他对九阿哥如此嫌弃,也不得不承认,在语言天赋这件事上,九阿哥还真是他们兄弟几个里最好的一个。
事情说的差不多,胤礽起身告退。
他走之后,康熙又把他写的东西看了几遍,心里把要准备之事想了个透彻,才放下折子提笔写了旨意,打算即刻派人把杨衍裘传进京城,将朝廷指派他带商户出海之事告诉他。
天家父子给朝臣们关心的“淫祀”定了性质,康熙也没再与朝臣们商议,就直接下令将那洋人传教士押入大牢关了半个月。朝臣们虽然还是有些不满,但处罚既然已经下了,他们也不敢再置喙什么,因此也都老老实实闭嘴了。
而洋人传教士出了大牢没多久,大清第一个外语学校就在京城中诞生了。
京中进来很热闹,不,应该说整个大清都很热闹。
起因是出使的名额如何分配朝中群臣争议不断,逼的康熙后来还不得不特批出了一个新的官职,这官职不归任何部门管理,直接听命于天子。
且这个官职不限制家世,只要外语考试通过,胆气过人,就能担任。
天下举子若觉得考不过乡试,或者直接想平步青云的,都可以往这个职位上努力一下。
为防止寒门学子错过这个消息,康熙还下旨通令所有府县,多印点报纸,务必把此事告知所有学子。
为了这样好的差事,天下有心仕途的学子自然都拼了命的往京中挤。一时间,连带着马车客栈驿馆之类的地方,营收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除了学子的热闹,朝廷要选派商户跟着一起去欧洲的消息,也因为杨衍裘入京而在商户中逐渐传开。南北两方有点家底的商户都争着报名,希望能跟着朝廷的船队出海到欧洲去捞金。
外头的热闹胤礽无心关注,外语学校正式开课之前,他得把几门课程的教案都整理好。几个要出去做师傅的阿哥仿佛还嫌他不够忙一般,日日往他这里跑,除了复习就是请教,扰的他不得清静。
直到胤礽把变好的教案递到他们手中,这些领了差事的阿哥们才消停下来。
最高兴的莫过于三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二哥可算是急的还有我这个弟弟了。”
胤礽无暇理会他这别样的埋怨,自从康熙下旨令工匠们建造出使之时要用的商船,他也隐晦的提了一下似乎该把戴梓传进京中,把船舰上要用的火炮订单,给河南的钢厂那里下一批出去。
康熙起初不太想把戴梓招进京中,但再想起自己做的那个梦,便明白了儿子为何会有此谏言。
于是不久之后,戴梓奉诏入京。他还顺便带了自己新研制的火炮来。这些火炮都是照着胤礽给的图纸,他自己一点点琢磨着做出来的。比着胤礽给的图纸做出来的,其中威力可想而知。
这么说吧,就算是施琅打东瀛时舰队上带的火炮,比起戴梓新研制出来这个,火力也要差上几分。
戴梓奉旨在御书房里面见康熙,先是汇报了河南钢厂那里近两年的总产量。虽然是分厂,出钢的量却是京中的好几十倍。因为占地面积更广,可容下的高炉更多。
而且到了河南之后,戴梓还亲自带出了很多学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那里炼钢造火炮和火铳的工匠,比之京中可谓是人才济济。
“去年约莫有16万千斤(吨)”戴梓骄傲道,“但臣有心,今年能再涨几成。”
康熙与胤礽对视一眼,问道:“两年之内,做出两千门新式火炮出来,河南那里可供的上?”他只下了火炮的订单,是觉得火铳还有景山那里还有存货,而且两年之内,总能再做出上万把来。
戴梓抿嘴沉默了一会儿,才坚定道:“臣回去后会尽力督促工匠们,尽早完成朝廷所需!”
胤礽心里默算了起来。出使欧洲的船,他汗阿玛必会叫人修的很大,再换算一下这个数量,每个船上要装载的数量…
“…”胤礽觉得,他汗阿玛大约真的被那个系统织造的那个梦影响不浅。
这武器的密集程度,真的远超他的预期。别说防范于未然,就是打下欧洲,都可以试试。
第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