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儿[重生] 作者:青橘一枚
第165页
李砚对那顶绿帽子没有什么感觉, 琬儿对他的好, 他却感受颇深。
“琬儿,这玉露团子好吃,你来点?”
暖香亭内疏影暗香, 李砚情绪大好,先头那莫名的阴郁一扫而空。他端起一碟莹白的玉露团,笑眯眯地招呼琬儿也来用点。
“陛下,夜间少用这些不易克化的东西,您适才饮了不少酒,琬儿让人给您送醒酒汤来。”
苏琬儿满脸嗔笑,一把夺过李砚手中的吃食,转身招来宫娥,要她们把这些小食统统都给撤走,只给端点醒酒汤来。
李砚对琬儿自顾自替他做出的安排并不反抗,他反而挺享受琬儿对他的照顾,他希望琬儿能一直这样将他照顾下去。
李砚遣走了宫人,咕咚咕咚喝下去两大碗醒酒汤,好让琬儿放心。
“琬儿,我是一个昏君吗?”李砚放下碗,便抬眼冲琬儿问话,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倒是让苏琬儿有些懵。
“陛下为何出此言?”
看着李砚经历过风霜洗礼,变得愈发沉寂又略显呆滞的眼,琬儿下意识地将“昏君”这个称号从李砚头上刨开。
“荟荟……她似乎对我很失望……”
李砚耷拉着肩,坐在狭小的酒桌前,无助又老实的模样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琬儿有些心酸,她能理解李砚的抑郁,他对钱媛之的爱是深沉的,他对自己让钱媛之失望是非常惶恐的,而钱媛之对他的鄙视也深深伤害到了他。
琬儿知道,无论李砚怎么做都无法得到钱媛之的赞美,因为他是李砚,不是吕吉山或辛弈。
“陛下,这是您的天下,不是皇后娘娘的天下,你不必要关注皇后娘娘对您的感受,您应密切关注的是您的臣民们。”
苏琬儿没有再由着心中的酸楚给李砚违心的赞美,她坐直了身子,板正了脸,一本正经地提醒李砚,他是帝王,不能看着一个女人的脸色过日子。钱媛之完全没有任何挽回的必要,如果可以,她甚至想劝李砚换一个人做皇后。
“昏君或明君的称号是天下人给的,而不是您的皇后。”
没想到苏琬儿当着自己的面如此也如此不给钱媛之面子,李砚被堵得一愣。旋即他也听明白了苏琬儿这是在暗示自己惧内可耻,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讪讪一笑:
“琬儿说得对,砚才是皇帝……有什么好怕的……”
琬儿望着李砚淡淡地笑,指望自己一两句话就让他拿出男人气魄来,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此时气氛甚好,她倒是可以趁此机会向李砚说一说吕吉山的事。于是苏琬儿放缓了表情,柔软了眉眼,她替李砚斟了一杯茶,缓缓开口:
“陛下,您是天子,应随时将天下苍生福祉记挂心间才是,至于皇后娘娘,她将陛下后宫之事处理妥帖是她的本分,陛下切不必因此而心怀愧疚。”
“嗯,琬儿说的是……”琬儿说话挺有道理,李砚也觉得自己随时念叨着皇后有点可笑,便可劲地点头,对琬儿的话表示附和。
“说起这苍生福祉,现如今这天下太平,河清海晏,国库也能充盈。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趁此安宁之际,陛下是不是也应适时考虑考虑北边的突厥王?”
盘踞金山以北的东突厥汗国,一直是横亘中原王朝头顶的一把大刀。以往中原王朝势力不够强劲,吕后当政时便一直对东突厥汗国采取了收买与打压相结合的政策。一边好言好语同东突厥可汗勾兑着,牛羊车马三五不时送一点,另一边不停加强北方边境都护府建设,壮大边境地区节度使的军事实力,清剿与整肃混迹于边境地区的零星突厥部落。
经过这些年的太平盛世,中原王朝也修养生息了挺久,无论财力还是军事实力皆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时重提征兵东突厥也是顺势而为。
李砚斟酌了片刻,对琬儿提出的动议表示了赞同。他只是有些担心朝中暂时派不出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北伐的统领,他有些踯躅地向苏琬儿征求意见:
“琬儿,只是目前国舅爷怕是脱不开身,钱彪得先南下赴南诏国,协助南诏王处理南诏匪乱,这是月前便与南诏王说好的事……”
钱彪是钱媛之的堂兄,钱彧兄弟钱楷的大儿子。钱彪作为钱氏一族最有威望的武官在大德宫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自钱彧进中书令以来,钱家一派鸡犬升天,钱彪当仁不让地进骠骑大将军,太子太保。而钱彪善战,李砚也的确非常倚重他,无论是平乱、剿匪,还是远征藩属国,都要叫上钱彪。如今钱彪抽不开身,派谁北伐东突厥,倒真犯了难。
琬儿却一脸淡然,她柔和了声线向李砚进言:“陛下,击败东突厥全靠中央军那是愚笨的。突厥人能征惯战最难对付,要不然先帝怎会于北线布局都护府,抚慰诸藩,辑宁外寇?”
“琬儿的意思是?”
“下官的意思很简单,剿灭东突厥,军事力量固然重要,但中央军的势力并不是首要的。安西与安北都护府紧扼东突厥正西、正南出口,经李家三代圣人治理,保我中原近百年安宁,其作战能力早已不可小觑。此次北伐应充分发挥安西、安北二位都护使大人的作用,安西与安北都护府协同作战,咱朝廷派人总揽协调即可。”
安西与安北都护府自李家高祖时期设立以来,已发展了近百年,无论军队建设还是作战能力等方面皆已成熟,养兵千日,如今的确是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想着,李砚颔首:
第165页
第165页
李砚对那顶绿帽子没有什么感觉, 琬儿对他的好, 他却感受颇深。
“琬儿,这玉露团子好吃,你来点?”
暖香亭内疏影暗香, 李砚情绪大好,先头那莫名的阴郁一扫而空。他端起一碟莹白的玉露团,笑眯眯地招呼琬儿也来用点。
“陛下,夜间少用这些不易克化的东西,您适才饮了不少酒,琬儿让人给您送醒酒汤来。”
苏琬儿满脸嗔笑,一把夺过李砚手中的吃食,转身招来宫娥,要她们把这些小食统统都给撤走,只给端点醒酒汤来。
李砚对琬儿自顾自替他做出的安排并不反抗,他反而挺享受琬儿对他的照顾,他希望琬儿能一直这样将他照顾下去。
李砚遣走了宫人,咕咚咕咚喝下去两大碗醒酒汤,好让琬儿放心。
“琬儿,我是一个昏君吗?”李砚放下碗,便抬眼冲琬儿问话,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倒是让苏琬儿有些懵。
“陛下为何出此言?”
看着李砚经历过风霜洗礼,变得愈发沉寂又略显呆滞的眼,琬儿下意识地将“昏君”这个称号从李砚头上刨开。
“荟荟……她似乎对我很失望……”
李砚耷拉着肩,坐在狭小的酒桌前,无助又老实的模样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琬儿有些心酸,她能理解李砚的抑郁,他对钱媛之的爱是深沉的,他对自己让钱媛之失望是非常惶恐的,而钱媛之对他的鄙视也深深伤害到了他。
琬儿知道,无论李砚怎么做都无法得到钱媛之的赞美,因为他是李砚,不是吕吉山或辛弈。
“陛下,这是您的天下,不是皇后娘娘的天下,你不必要关注皇后娘娘对您的感受,您应密切关注的是您的臣民们。”
苏琬儿没有再由着心中的酸楚给李砚违心的赞美,她坐直了身子,板正了脸,一本正经地提醒李砚,他是帝王,不能看着一个女人的脸色过日子。钱媛之完全没有任何挽回的必要,如果可以,她甚至想劝李砚换一个人做皇后。
“昏君或明君的称号是天下人给的,而不是您的皇后。”
没想到苏琬儿当着自己的面如此也如此不给钱媛之面子,李砚被堵得一愣。旋即他也听明白了苏琬儿这是在暗示自己惧内可耻,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讪讪一笑:
“琬儿说得对,砚才是皇帝……有什么好怕的……”
琬儿望着李砚淡淡地笑,指望自己一两句话就让他拿出男人气魄来,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此时气氛甚好,她倒是可以趁此机会向李砚说一说吕吉山的事。于是苏琬儿放缓了表情,柔软了眉眼,她替李砚斟了一杯茶,缓缓开口:
“陛下,您是天子,应随时将天下苍生福祉记挂心间才是,至于皇后娘娘,她将陛下后宫之事处理妥帖是她的本分,陛下切不必因此而心怀愧疚。”
“嗯,琬儿说的是……”琬儿说话挺有道理,李砚也觉得自己随时念叨着皇后有点可笑,便可劲地点头,对琬儿的话表示附和。
“说起这苍生福祉,现如今这天下太平,河清海晏,国库也能充盈。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趁此安宁之际,陛下是不是也应适时考虑考虑北边的突厥王?”
盘踞金山以北的东突厥汗国,一直是横亘中原王朝头顶的一把大刀。以往中原王朝势力不够强劲,吕后当政时便一直对东突厥汗国采取了收买与打压相结合的政策。一边好言好语同东突厥可汗勾兑着,牛羊车马三五不时送一点,另一边不停加强北方边境都护府建设,壮大边境地区节度使的军事实力,清剿与整肃混迹于边境地区的零星突厥部落。
经过这些年的太平盛世,中原王朝也修养生息了挺久,无论财力还是军事实力皆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时重提征兵东突厥也是顺势而为。
李砚斟酌了片刻,对琬儿提出的动议表示了赞同。他只是有些担心朝中暂时派不出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北伐的统领,他有些踯躅地向苏琬儿征求意见:
“琬儿,只是目前国舅爷怕是脱不开身,钱彪得先南下赴南诏国,协助南诏王处理南诏匪乱,这是月前便与南诏王说好的事……”
钱彪是钱媛之的堂兄,钱彧兄弟钱楷的大儿子。钱彪作为钱氏一族最有威望的武官在大德宫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自钱彧进中书令以来,钱家一派鸡犬升天,钱彪当仁不让地进骠骑大将军,太子太保。而钱彪善战,李砚也的确非常倚重他,无论是平乱、剿匪,还是远征藩属国,都要叫上钱彪。如今钱彪抽不开身,派谁北伐东突厥,倒真犯了难。
琬儿却一脸淡然,她柔和了声线向李砚进言:“陛下,击败东突厥全靠中央军那是愚笨的。突厥人能征惯战最难对付,要不然先帝怎会于北线布局都护府,抚慰诸藩,辑宁外寇?”
“琬儿的意思是?”
“下官的意思很简单,剿灭东突厥,军事力量固然重要,但中央军的势力并不是首要的。安西与安北都护府紧扼东突厥正西、正南出口,经李家三代圣人治理,保我中原近百年安宁,其作战能力早已不可小觑。此次北伐应充分发挥安西、安北二位都护使大人的作用,安西与安北都护府协同作战,咱朝廷派人总揽协调即可。”
安西与安北都护府自李家高祖时期设立以来,已发展了近百年,无论军队建设还是作战能力等方面皆已成熟,养兵千日,如今的确是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想着,李砚颔首:
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