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躺不平的女配 作者:作者:朱大概
    朱大概格格党(82)
    结果挣到加工费, 又被婆家人知道了, 天天打发她儿子到小庄头找她要钱。开始许春丽看儿子穿的破烂, 心疼的给吃给穿, 结果下回儿子来的时候还是穿着烂衣裳, 吃饭跟饿狼一样,许春丽有啥不明白的?
    等她不再给钱后,让儿子把户口迁到小庄头跟自己过后,那小子却坐到姥姥家门口对许春丽破口大骂。骂的内容别说是亲儿子,就是外人听了都觉得磕碜,这才让许春丽下定了决心,再不见那个小白眼狼。
    但是她与孙桂英一样,把自己对亲生儿女的渴望,都撒向别的孩子,也上过扫盲班,邓琳琅觉得这样的人最合适福利院。
    第二个就是李秀琴,她的丈夫许茂明是许茂林的堂兄弟,同样上过扫盲班,今年已经四十三岁,邓琳琅留下她的原因是她做饭水平在小庄头能排到前三。
    第三个齐艳玲的丈夫就是王相臣,今年虽然已经五十三岁了,人还十分干净利索,做衣裳的手艺在小庄头数得着。按理说她在家挣加工费比来福利院多,不应该报名的,却在报名截止前一天的晚上,由王相臣带着找到邓琳琅家里。
    邓琳琅一问才知道,王相臣自从给邓琳琅做过家具之后,一直觉得自己欠了邓琳琅的情儿,这次就想让媳妇帮自己还上这份情,任邓琳琅咋说是自己得了王相臣的帮助都拒绝不了,只好把人留下。
    等三个人到福利院上班之后才发现,虽然福利院开出的工资不多,可是待遇好:每个星期邓琳琅都提前列出食谱,给孩子们制定即营养又经济的餐食,在福利院上工的人都可以跟着一起吃,唯一的要求是不许把福利院的东西拿回家里,而且不能告诉别人福利院的孩子们吃了什么,连自己的家里人也不能说。
    除了吃的,许春丽还解决了住宿的问题,邓琳琅直接让她跟草儿住一个房间,晚上草儿就由她一个人带着。现在草儿虽然还睡不了整宿觉,中间也只醒一次,并不咋累人,许春丽当然马上就答应下来。
    为了让福利院更加正规,邓琳琅拿出布来,每人做了两条黑裤子、两件白衬衫,每天上工的时候都要穿上,几个人站在一起,一下子跟小庄头其它人区别开了。
    这让头一个月来回访的宁记者等人大为震惊,觉得比县城的老师们看起来还体面。宁记者悄悄拉过邓琳琅问:一个人一个月二十,四个人就是八十,你拿啥给这些人开工资?这还没算邓琳琅自己和孙桂英的工资呢。
    邓琳琅同样小声说:我嫂子给了我一百块钱,我娘也补贴了一点,这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宁记者直接摇头:光凭你家里的补贴,能支撑多长时间。
    邓琳琅微笑着说:这不是你们来了嘛,我也就有办法了。
    宁记者摸着自己瘪瘪的衣兜,觉得邓琳琅简直是异想天开。结果邓琳琅从屋子里拿出几枝花来问:你看这东西,要是放到供销社能有人买不?
    花自然是邓琳琅从商城里兑换的DIY材料做的,材质、色泽、逼真程度都不是现在的塑料花能比的。与宁记者同行的妇联同志一把接过去,爱不释手的摆弄着问:我还以为是真花呢,这是你们福利院做的?
    邓琳琅便叫过还没有上学的党仲晴,让她给大家展示一下如何用现成的材料,组装成栩栩如生的仿真花。围观的人全程眼睛都没眨一下,组装完成之后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那位妇联的同志问邓琳琅:我手里这一把花,供销社要收的话,需要多少钱?
    邓琳琅早算过积分兑换材料的比例,胸有成竹的说:我们这个仿真花,看起来跟真花没有啥区别,保存的时间长,我想定价五块钱。
    妇联的同志倒吸一口凉气:五块钱?花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工资买一把假花的人,真的存在吗?本来还想借自己来监督的名义,把手里这把花据为己有的心思,同样放下了如果是一块两块钱,邓琳琅可能不会计较,这都五块钱了,她不心疼才怪呢。
    还是别张这个嘴了。
    宁记者跟妇联同志担心是相同的:这么贵能卖得出去吗,供销社也不肯收吧?
    邓琳琅很有底气的说:我本来也没想交到县里的供销社,而是交到平山供销社。既然你这个大记者来了,是不是想办法给我们宣传一下。不用多,以后我们每个月能卖出去四十把仿真花,福利院的资金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
    宁记者见识过邓琳琅如何化缘,对此深信不疑,只有替孩子们高兴的:这样你们福利院一个月有二百块钱的收入,除了给人发工资外,还能补贴一下孩子们的生活。
    邓琳琅所以把每月提供的仿真花定到四十把,也是算好了现在福利院每个月的开销孩子们每天都有手工课,由郑玉娟带着,连玩带做一周就能做出来,剩下的时间邓琳琅还得找别的东西给她们玩儿呢。
    要是以后孩子们长大开支增加,再多拿出些手工课时间做仿真花就行了。
    让宁记者帮忙宣传,只是邓琳琅对外的口径,其实已经让邓林胜跟平山供销社联系过了,所以她现在可以悠闲的跟宁记者扯闲话:那天我从平山回来,看你着急忙慌的坐车,啥事儿急成那样?
    宁记者一脸喜色的说:改稿子去了。
    邓琳琅点了点头,记者改稿子太正常了,哪怕是去地区改稿子也很常见。邓琳琅记得这个时代最奇葩的一个名词叫创作组,就是一本书或是一部剧,由好几个人完成,完成之后大家都不配拥有姓名,统一叫创作组,呵。
    宁记者却觉得邓琳琅不该是这个反应:你咋不问我去改啥稿子呢?
    邓琳琅终于好奇了,不是好奇宁记者改啥稿子,而是他为啥想让自己对这件事儿有兴趣。都不用想,她就猜出了一二:跟我们福利院有关?
    宁记者点点头:是,省报社看了地区日报的报道,组织我跟地区的编辑对你的事迹梳理了一下,可能过不了几天你就成全省的典型了。
    能上省报自然是好事儿,邓琳琅再一次感谢了头一个报道福利院的宁记者,又打听省报会不会也来小庄头,自己和前进大队好提前准备一下。
    宁记者对此并不清楚,他提供完素材改过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就被打发回永安了。不过走之前地区日报表达了对他的兴趣,问过他有没有到地区工作的想法,也随着回永安的时间增加,没有了下文。
    为此宁记者不失落了几天,不过现在已经调整过来了。今天看到福利院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宁记者心里还是有些成就感的:地区日报的记者又咋啦,他们见证过一个福利院从无到有吗?他见证过,还在继续见证着!
    等到宁记者一行人看完记录仔细的帐本,对邓琳琅表达了一番钦佩之情后,已经快到了午饭时间。邓琳琅没有留饭的表示向阳花福利院资金紧张、粮食更紧张,可招架不住来一次参观监督的人就请吃一顿,所以大家还是早点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郑秀敏并没有随着宁记者他们离开,而是凑到郑玉娟身边接着看仿真花,邓琳琅由着她看,自己跟草儿你顶顶我的头,我捏捏你的小脸蛋玩到了一处。
    小邓。郑秀敏终于忍不住叫了一声。
    邓琳琅笑眯眯等着听她要说啥,似乎早料到郑秀敏有话对自己说。那平静的目光看的郑秀敏突然觉得不该开这个口,轻摇了下头说:把草儿给我吧,一会儿大妮也该放学回来了,要是找不着你又该着急了。
    ◎最新评论:
    【打卡】
    【草儿算很乖了,只要看到女主】
    【撒花】
    【撒花】
    完
    ◇ 第 90 章
    ◎升米恩斗米仇◎
    邓琳琅便把草儿递给郑秀敏, 边往出走边小声而坚定的说:郑婶子,我知道你想说啥。不过这是孩子们吃饭的东西,我肯定不能再交给别人。
    郑秀敏看着邓琳琅的背影, 叹了一口气,觉得小庄头乃至整个前进大队的妇女们, 的确应该上这一课。人家小邓当初找到挣加工费的活计,让前进大队所有人的生活上了一个台阶。
    两三年的时间过去, 大家已经从最初的感激到现在的习以为常,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觉得小邓天天不咋过问合作社的事儿,那她们通过合作社挣到的加工费,跟小邓就没有啥关系,对小邓只剩下面上的尊重。人小邓又不是傻子感觉不到, 凭啥还把新的挣钱办法教给她们?
    远的不说,现在交到合作社的订单, 哪个不是看在小邓有面子上谈成的?前进大队妇女们该醒醒, 知道啥东西是别人给的,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啦。否则小邓连现有的手工订单都不接了, 谁能拿她有啥办法?
    一句忙不过来,谁能硬压着她去签订单吗?
    郑秀敏回家把自己今天在福利院的感想跟许茂林一说, 就被许茂林吼了一嗓子:你天天光想好事儿!幸亏你没跟小邓说。
    咱们生产队的这些人还算好的,别的生产队还有人说小邓扣了加工费自己花呢。一帮子不知歹的东西。要我说小邓就应该真的从里头扣点加工费,也不用交给大队,直接用到福利院的孩子们身上, 他们还能从孩子嘴里把东西抠出来?!
    人心总是变化的, 邓琳琅虽然一直在防范出现升米恩斗米仇的现象, 也经不住时间对人性的消磨, 许茂林心里替她不值, 就跟陈老实提了一嘴。
    陈老实已经快到干不动的年纪,脾气也没有前几年火爆,听了许茂林的话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自己心里的数就行,秀敏那儿也跟她说说,别让那些人把她当枪使。还能个个都有李雪梅的运气,正好赶上人家公社妇联有位置?
    许茂林吓的连连摆手:我们家那个比李主任岁数还大呢,她真没有上公社上班的心思。如果当年郑秀敏不是小庄头的妇女组长,连上大队上工他们两口子都不敢想。
    不过陈老实的话也给许茂林提了个醒,他没有开全体社员大会,而是把自己亲近的堂兄弟几家人叫到一起,严肃的要求他们以后不止不能议论对邓琳琅不利的话,发现邓琳琅有困难了,不管人家张不张嘴都要主动帮忙。要是听到谁嘴碎说邓琳琅的不好,也得站出来加以反驳。
    十几年的生产队长当下来,许家人对许茂林的话早已十分信服,以至邓琳琅在很长一段时间,在福利院和小河边,都能看到许姓社员义务帮忙的身影,还都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那一种。
    看许茂春得到帮助后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邓琳琅也没深问,只告诉他们不管来多少人帮忙,都得按她要求和投食量喂鱼,别让人好心帮了倒忙。
    等到鱼们长到巴掌大小,邓琳琅便让许茂春两人拉了一网上来,由许大富赶着牛车直接送到县城副食店,以五毛钱一斤的价格成交,一下子拿回来一百一十多块钱,还引回了李卫党那个嗅觉灵敏的家伙。
    你竟然养了这么些鱼,咋都交到供销社去了,少挣多少钱。李卫党见了面,直接数落起邓琳琅来。
    邓琳琅见四下无人,索性跟他说开:整个生产队的人都知道我养鱼,头一网不交到供销社去,眼红的不定想啥法儿举报我呢。
    李卫党不屑的嗤了一声:金环姐现在呆的是啥地方,他们想兴报你也得有人当回事儿。要我说你就不用管他们咋想,自己愿意干啥就干啥得了。
    杨金环升任科长的部门,正好管理投机倒把问题,更是邓琳琅不愿意落人口实的重要原因,她直接告诉李卫党,这一网鱼只是为了减少河里鱼的密度,等下一网再长大些,就可以分给他一半。
    可是李卫党并不罢休,在平山的朋友告诉他,永安县福利院做的一种仿真花,供销社一把就卖到七块钱,还有好些人抢着买,让他帮着找点也挣上一笔。
    听到消息后李卫党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向阳花福利院县福利院天天就会到县政府哭穷,才想不出做仿真花的主意。一问邓琳琅真是她们做出来的,李卫党哪肯轻易离开小庄头?
    邓琳琅无法,只好让他明天晚上取货,也算是增加了一条销路。
    如此明面上养养鱼、逗逗孩子,哪个生产队的牲口有问题了帮着治一治,邓琳琅的日子过的不紧不慢。
    时代的脚步却一下子快了起来,等了很久的消息突然之间就落实下来了:知青们终于等到返城政策,无论插队后表现好的还是坏的,都可以回城了。乡村之间的集市一个个恢复了,虽然物资不少的可怜,找茬收人摊子的红袖箍几乎都往乡村的集市去。
    在知青们大返城的时候,陈老实等人的心还忽悠了两下,生怕邓琳琅随着知青一起离开邓琳琅停了小庄头一个月的手工订单,把前进大队的所有人都警醒了,再有人要订劳保的时候,陈老实不是没让郑秀敏等人跟着。
    可是那些来订货的只认邓琳琅,别的人谁在场也不好使,这让陈老实等人咋舍得让邓琳琅离开嘛。
    许慧丽倒是特意给邓琳琅打了两次电话,劝不通便由着她去了自从张春萍进了门,就如邓琳琅说的一样,许慧丽总算有了说体己话的人,也不执着于邓琳琅非得回城了。
    因为许慧丽已经发现,回城的知青们工作落实起来十分困难,想有一个正式工作难如登天,找一个临时工的工作,背后花的钱都要一年的工资。
    对许慧丽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向阳花福利院又迎接了一次省报记者,邓晋生把省报拿回家给许慧丽读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的小闺女,跟她走的路是不一样的,跟一般人走的路都不一样。
    省报记者的到来,除了成功劝退许慧丽的劝说之外,还让向阳花福利院在平山供销社仿真花销售的更火暴外,更让邓琳琅成了永安县一个传奇的存在,不管她再上哪个单位或部门,都能得到一个笑脸。
    此外便是一些永安县以外的社会捐助,也随着省报的报道而来。邓琳琅秉承着每分收入与支出都严格记帐的原则,不管哪方面来查帐或是监督,都不用提前准备,直接可以把帐本拍到来人面前。
    这让邓琳琅的信誉得到了极大有推崇,也成就了前进大队手工合作社的名声,一时间订单签到手软。
    随着订单的增加,单一的家庭加工成了拖累进度的存在,郑秀敏经常急的满嘴起泡,三五不时的跑到福利院找邓琳琅诉苦。
    邓琳琅现在已经是半躺平节奏,自己有兴趣、愿意做的事情就做,不感兴趣或是不愿意做的事儿,谁来说也不能让她从凳子上起身。
    由着郑秀敏诉苦几次,孙桂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要是有主意,就跟你郑婶子说说。那些订单可是你签的,要是真完不成,别人头一个就得找你。
    邓琳琅向孙桂英笑笑说:孙婶子你着啥急,咱们福利院下个月的收入没有我都不着急。
    孙桂英看着已经包装好,准备送到平山的仿真花,有些哭笑不得的出门去找郑秀敏。
    一见到孙桂英的身影,郑秀敏几个人上前把她围住,七嘴八舌的问:咋样,小邓有啥主意了没有?
    孙桂英一脸无奈的摇头说:她正为下月孩子们的口粮发愁呢,哪儿顾得上想合作社的事儿。
    当初合作社是她出主意办的,订单也是她出头签的,现在她说没主意就放手不管,不是耍着我们玩儿呢吗?石秀玲不管不顾冲着孙桂英嚷了起来。
    呵。
    孙桂英觉得自己刚才就应该跟小邓一样,坐在板凳上喝着水嗑点瓜子。
    看着孙桂英嘴角讽刺的笑容,郑秀敏觉得仿佛是邓琳琅站在自己面前,恨不得一把捂住石秀玲的嘴:那合作社是小邓逼着你们四队入的,还是分任务的时候你们四队自己没在场,强加给你们的?你要是不愿意,那四队退出合作社好了。
    恋耽美
    朱大概格格党(82)

章节目录

七零躺不平的女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作者:朱大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朱大概并收藏七零躺不平的女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