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躺不平的女配 作者:作者:朱大概
朱大概格格党(79)
邓琳琅笑微微的听着两人对自己的表扬,神情与头一次来到刘主席办公室没有一丝不同,并不因自己取得了成绩沾沾自喜,令刘主席对她的认可上升了好几度,自己想想又说:这样,我向主管县长汇报一下,最好请他出席一下。
如果有一位副县长出席的话,黄土梁公社的领导就不能不通知。虽然副县长确定成行,县里也会下通知,邓琳琅觉得自己有必要向钱书记提前汇报县官不如现管,自己的福利院可是在黄土梁公社的地盘上。
公社对此自然是重视的,哪怕还没确定副县长到不到,钱书记已经决定自己那一天一定会出席。而黄石坑公社,邓琳琅就没有自己去通知,而是借用钱书记的电话,跟马主任通了个消息,请他通知福利院,她会提前一天把三个孩子接到小庄头。
虽然最开始没有把三个孩子计算在向阳花福利院之内,但是邓琳琅还是希望,那三个孩子能尽快融入进来。增加她们的参与度与仪式感,邓琳琅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最新评论:
【好像不会有三妮和剥削儿童的舆论危机了,还是觉得定向遗弃的孩子未来会有麻烦,不过认定了的应该会是三妮】
【一下就看完了】
【打卡】
【女主有经济能力就来扶持照顾女童很好。现在都摆不脱重男轻女呢】
【很有意义,但是这样还能悠闲养老吗?养孩子是操不尽的心啊】
完
◇ 第 84 章
◎揭牌仪式◎
不止黄石坑福利院的孩子们要有参与感和仪式感, 小庄头的妇女们也需要。此时正在忙着春耕,是邓琳琅把开院时间定在半个月后的原因:孩子们住进向阳花福利院后,小庄头的妇女们几乎都会参与照顾, 她们理应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被人们认识, 接受孩子们提前的感谢。
没有一个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黄土梁公社福利院的孩子们接来时,小庄头的妇女们还没有啥感慨, 因为邓琳琅早已经给孩子们送去了春装,个人卫生也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干净的孩子们让人很容易接受。
等到黄石坑公社的三个孩子被接来,妇女们都忍不住摇头:这都几月了,大家下地连夹袄都穿不住, 孩子们还穿着开花棉袄,热的一个个只系了一个扣子, 走起路来不时露出小肚皮。
难怪小邓心软把这三孩子一起接过来。孙桂英看着孩子们黑乎乎的脸蛋、皴裂的小手和乱糟糟的头发, 以及发间可疑的不明生物,直接跟郑秀敏嘀咕:黄石坑也太不把孩子们当回事儿了吧。
黄石坑可以不把孩子们当回事儿, 向阳花福利院却很把孩子们当回事儿。三个孩子被一齐领进安了淋浴的洗澡间,每个孩子身前有一位小庄头的妇女, 替孩子们脱了衣裳就是一通洗。
洗过还不算,三个孩子都被理成了短短的五号头她们头上都有不明生物,不剪短太难清理。
理完头的孩子,被套上厚实的夹袄, 也是邓琳琅提前请孙桂英等人做好的, 每的件都很合身, 完全不是孩子们刚来时穿的开花棉衣可比。
孩子们虽然舍不得自己的旧棉袄, 看向被堆在一边的棉袄有些不舍, 却没有一个不满,反而都十分珍惜的摸着身上的夹袄,不相信这么好的衣裳是自己的。
奶奶,我想留着过年穿。最小的一个孩子,怯生生的对给自己换衣裳的郑秀敏说了头一句话,几乎没把郑秀敏的眼泪招下来:不用,过年的时候,你们邓妈妈和奶奶给你做新衣裳。
三个孩子都不敢相信的看着郑秀敏,心里默默想着她说的是真是假。一直围观的黄土梁福利院的四个孩子,此时上前来了,好奇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对已经熟悉的郑秀敏说:郑奶奶,我也要。
要的自然是过年的新衣裳,可把黄石坑来的孩子们吓着了,眼睛都不敢再跟郑秀敏等人对视在她们有限的记忆里,是不能自己要东西的,如果要了就会挨骂甚至被拍打两下子。
虽然她们跟黄土梁的孩子们还不熟悉,却在来前就被告知这四个也跟她们一样,都是福利院的孩子,难道她们不知道这个规矩吗?
哪怕还不会说同病相怜四个字,孩子们却天然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黄石坑的孩子中最大的一个,没有听到意想中的责骂,终于鼓起勇气抬头,小心的对郑秀敏说:奶奶,我不要新衣裳,你别骂她。
孙桂英一把搂住这个可怜的孩子,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说:不骂,郑奶奶脾气可好了,谁也不骂。
刚放学回来,跑来看热闹的许建功,吃惊的看着孙桂英,觉得她说的那个郑秀敏,一定不是天天追在身后骂他的亲娘。
有了求情的情谊,七个孩子很快熟悉起来,在大妮和许建功的带领之下,上楼下楼的熟悉自己将来的居住空间,二妮和另外两个小孩子不时喊着哥哥姐姐等等我,整个院子里一下子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
第二天大家也在欢笑,因为主管妇女工作的杨副县长,真的跟刘主席和妇联的同志们一起,来参加向阳花福利院的开院仪式了。
陪同他们一起到来的,有黄土梁公社的钱书记,黄土梁公社妇联全体成员,福利院宁院长,还有得知消息后,坐着公社拖拉机突突突赶来的黄石坑公社马主任。
陈老实和郑春山、郑秀敏等人则早早站在村东的路口,一路堆笑的把人迎到了村西头。早杨副县长一行一步到来的宁记者,不停的按着相机快门,给自己接下来的报道增加着素材。
小庄头生产队的工作,搞的很不错嘛。杨副县长以前调研没到过小庄头,看着村道边三五不时出现的砖房,很是感慨的对刘主席说了一句在七十年代末,能盖得起砖房的农民,在永安县可不多见,小庄头生产队却已经有一小半人家盖起来了,看上去都是崭新的,没有一定的收入是不敢这么盖的。
刘主席最近对小庄头以至前进大队的情况深入了解后,很有些自豪的说:这里面就有我们广大妇女同志的功劳。我都听说了,凡是盖砖房的人家,都是家里女孩多,当家的主女勤快能干,做手工挣加工费多的。
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杨副县长似笑非笑的看了刘主席一眼,对即将走到的二层小楼更加期待几分。永安县农村盖砖房的虽然少,可也不是完全没有,直接盖二层楼的,却是头一次见。
越走近,杨副县长就越觉得那小楼看起来有些怪异,不由问:那楼的砖是特意染的颜色吗?
刘主席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马主任,笑了笑说:不是特意染的。小邓只是个知青,虽然跟着小庄头生产队的妇女一起做手工,挣了点加工费。可她本身就收养着两个孩子,自己手里没有多少钱,肯定不够直接建小楼。
这楼房的砖,是黄石坑公社的砖厂,无私赠送给小邓的。虽然烧窑的时候加水没加好,除了颜色看着杂了些,硬度是没有问题的。
杨副县长便听刘主席一家一家跟他数,哪家厂子赠送了什么,使用了多少,说的头头是道。杨副县长边听边点头,最后满意的向刘主席说:你们妇联这项工作做的很扎实,一听就是下了大力气,值得全县机关单位向你们学习。
看似平淡的一句评价,令刘主席脸上现出别样光彩,含笑谦逊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主要是小邓这个典型竖立起来,示范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也方便我们下一步开展妇女工作。
对于刘主席的谦逊,杨副县长没有什么表示,他已经看到了迎接在院门口的邓琳琅等人,一眼认定那个站在一群妇女前面,身材如白杨般挺拔、神情如幽兰般沉静的女青年,就是今天的主角邓琳琅。
钱书记上前引导着给邓琳琅等人介绍杨副县长一行,杨副县长便握住邓琳琅的手说:小邓同志,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值得我们所有人向你学习。
宁记者的快门再次按下,定格在邓琳琅大方回应杨副县长的瞬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我们的福利院越办越好,能帮助到孩子们,让她们在集体的温暖里健康成长,成长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
好呀。杨副县长很认同邓琳琅的话:成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小朋友们,你们能做到吗?
几个大些的孩子都站在门口,随着邓琳琅等人一起迎接来祝贺的人们,听到杨副县长的问话,孩子们抬头看了看邓琳琅,见她向自己点头,孩子们跟着点头:能做到。
得到回应的杨副县长更加高兴,本想直接往院里走,转身时发现院门口东侧,被长条的红布蒙上了一块,不解的问: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个小邓还要搞封建迷信?
邓琳琅微笑着向杨副县长做了个请的手势,把他带到了红布前面,向他解释说:杨副县长,您能来参加我们向阳花福利院的开院仪式,孩子们都很感激。她们希望由您和刘主席一起,给我们福利院揭牌。说着,拉过刘主席与杨副县长一左一右站好。
县里的工厂建立 的很早,杨副县长和刘主席真没赶上过啥揭牌仪式,不由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跃跃欲试。
刘主席嘴上却谦让着说:我没做什么,福利院都是小邓你一手操办的,这个揭牌应该你跟杨副县长一起来。
邓琳琅就是在扯虎皮,哪能让刘主席这个时候退下来:刘主席,虽然您对我的支持,在您眼里只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我们这个福利院来说,就是天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你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福利院,所以这个牌子,一定要您与杨副县长一起揭。
不等刘主席再说出谦让的话,邓琳琅转身向小庄头的社员和孩子们大声道:下面,请杨副县长和刘主席来为向阳花福利院揭牌,大家欢迎。
噼里啪啦的掌声由低到高,在两位领导的迟疑之中没有半点停滞的响起。杨副县长向刘主席点了点头,尽量把自己的胳膊伸直,够向红布的顶端。
刘主席的手则比杨副县长的低了一尺左右,不知道是谁使的力,红布一下从顶端开始滑落,刻在白底黑色的向阳花福利院的牌子,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出现在大家面前。
◎最新评论:
【嗷嗷嗷】
【打卡】
【撒花】
【撒花】
完
◇ 第 85 章
◎不许带去姥姥家◎
邓琳琅自己的巴掌拍红了, 她没有停也不想停下,这座福利院终于建起来了,从无到有的辛苦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 将来可能面对的困难,她不用想也能明白。
孩子们也跟着拍着小巴掌。一晚上的好吃好睡, 让她们一下子喜爱上了这里,邓琳琅昨天临睡前跟她们说的话, 一直回荡在孩子们的耳边,她说,从此以后她们不再是孤儿,她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们愿意相信邓琳琅说的每一句话。
小庄头的社员们的掌声同样没有停,这个福利院是占了小庄头的地方, 可是小邓会因为这座福利院留在小庄头。社员们的思想十分纯朴,他们觉得只要把小邓留下, 他们的日子就会比别的生产队过的好。
宁记者按快门的手一直在颤抖, 他到现在还有些不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快, 小邓的效率实在太快,这么短的时间不仅把福利院建起来了, 还建得这么好!
宁记者心里已经有了深入报道的名字:花儿朵朵向太阳。
他的文笔不错,出稿很快,加之有杨副县长出席揭牌仪式,所以第二天县报的第二版就全版刊发了《花儿朵朵向太阳》。
唯一让宁记者遗憾的是, 县报的经费有限, 他的相机是黑白的, 所以文章的配图同样是黑白色的。虽然照片也很清晰, 可他总觉得孩子们的笑脸、杨副县长与刘主席微笑着拉开红布, 以及社员们拍巴掌的表情,少了一些震撼力。
社长,咱们是不是可以申请买一台彩色相机?宁记者在社长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扬之后,壮着胆子提出了这个要求。
社长的手指正点在杨副县长揭牌的那张照片上:等等吧,说不定不用咱们申请 ,就能有经费了。
杨副县长笑的十分真诚,显然对这个向阳花福利院很满意,那就是对深入报道的报社很满意,还有妇联的刘主席也在,他们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形象是彩色的吧。
宁记者赶紧问:那彩色相机,能不能给我用?【公/众/号:寻甜日记】
社长看向他的目光里带上了揶揄:你要是有邓琳琅的本事,不用靠社里也能用上彩色相机。只要你买得起胶卷、洗得起照片。
宁记者被揶揄的脸色发红,低头想离开社长办公社,社长桌上的电话响了。县报人少,社长又从来不是摆架子的人,宁记者便想趁他接电话的空,找找有没有茶叶。
读书人相互窃个茶、盗本书,无关人品,只增感情。
却听到社长有些激动的连连点头:给我们转发?行,我马上安排他缩写。可以,其它照片也可以提供。行,行,行,我们可以安排专人把稿件送到地区。
几句话除了让宁记者明白,电话是地区报社打来的,并没有引起额外注意。正在他专心翻社长的抽屉时,社长啪的拍了下桌子:太好了!
社长,咋好事儿让你高兴成这样。宁记者很少看到社长如此失态,准备听听八卦,然后向其他人传播。
社长这才注意到宁记者有些猥琐的姿势:你咋还在这儿呢,是不是又想偷我有茶叶,来,在这儿呢。偷茶叶都找不到地方,来,都拿去,多泡点提提神。
反差太大的结果,就是宁记者根本不敢相信社长的话,把他递过来的茶叶小心放到桌子上,陪着笑脸说:社长,我没想找你的茶叶,是想看你还有稿纸没有。我的稿纸剩的不多了,没有稿纸也没法开展工作不是。
要稿纸呀,我这儿有,你看够不够。社长的笑比宁记者灿烂多了:拿去,都拿去。回去好好缩写,一定要把精华都浓缩进去,要把小邓的精神、孩子们的幸福以及领导的重视写到位。尤其是领导的重视与帮助,是向阳花福利院能如此顺利开院的保证,对不对?
宁记者总算明白社长为啥对自己如此客气了:地区日报要转发我那篇报道?
社长笑眯眯点头:不是全文转发,篇幅得控制在原文的二分之一左右。不过地区报社想用咱们没登过的照片配图,你记得把所有照片都洗一份,跟缩写好的稿子一起,专程送到地区日报去。
能多少一份照片,宁记者当然没有意见他那天足足照了两卷胶卷,大部分都是替小庄头社员照的合影,地区日报肯定用不上,那他就给小庄头的社员们送去,顺便通知邓琳琅这个好消息。
如宁记者所想,小庄头的社员们,捧着宁记者拿来的照片都不想撒手,还是许茂林一把夺过去,对着照片上的人一户一户念名字,才把照片分下去了。孩子们的照片,就交给今天在福利院值班的妇女,由她们分发给孩子们保存。
在许茂林分相片的时候,邓琳琅已经得知自己要上地区日报的事儿,脸上的笑也十分真诚:宁记者,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的文笔好,我们福利院开院,肯定跟一块石头扔河里一样,冒不出多大水花来,哪能上地区日报。
宁记者正坐在福利院的小滑梯边上,听着一楼孩子们学儿歌的声音,脸上不由跟着浮出笑意:如果不是你们做的好,我文笔再好也不能瞎编。
恋耽美
朱大概格格党(79)
朱大概格格党(79)
邓琳琅笑微微的听着两人对自己的表扬,神情与头一次来到刘主席办公室没有一丝不同,并不因自己取得了成绩沾沾自喜,令刘主席对她的认可上升了好几度,自己想想又说:这样,我向主管县长汇报一下,最好请他出席一下。
如果有一位副县长出席的话,黄土梁公社的领导就不能不通知。虽然副县长确定成行,县里也会下通知,邓琳琅觉得自己有必要向钱书记提前汇报县官不如现管,自己的福利院可是在黄土梁公社的地盘上。
公社对此自然是重视的,哪怕还没确定副县长到不到,钱书记已经决定自己那一天一定会出席。而黄石坑公社,邓琳琅就没有自己去通知,而是借用钱书记的电话,跟马主任通了个消息,请他通知福利院,她会提前一天把三个孩子接到小庄头。
虽然最开始没有把三个孩子计算在向阳花福利院之内,但是邓琳琅还是希望,那三个孩子能尽快融入进来。增加她们的参与度与仪式感,邓琳琅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最新评论:
【好像不会有三妮和剥削儿童的舆论危机了,还是觉得定向遗弃的孩子未来会有麻烦,不过认定了的应该会是三妮】
【一下就看完了】
【打卡】
【女主有经济能力就来扶持照顾女童很好。现在都摆不脱重男轻女呢】
【很有意义,但是这样还能悠闲养老吗?养孩子是操不尽的心啊】
完
◇ 第 84 章
◎揭牌仪式◎
不止黄石坑福利院的孩子们要有参与感和仪式感, 小庄头的妇女们也需要。此时正在忙着春耕,是邓琳琅把开院时间定在半个月后的原因:孩子们住进向阳花福利院后,小庄头的妇女们几乎都会参与照顾, 她们理应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被人们认识, 接受孩子们提前的感谢。
没有一个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黄土梁公社福利院的孩子们接来时,小庄头的妇女们还没有啥感慨, 因为邓琳琅早已经给孩子们送去了春装,个人卫生也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干净的孩子们让人很容易接受。
等到黄石坑公社的三个孩子被接来,妇女们都忍不住摇头:这都几月了,大家下地连夹袄都穿不住, 孩子们还穿着开花棉袄,热的一个个只系了一个扣子, 走起路来不时露出小肚皮。
难怪小邓心软把这三孩子一起接过来。孙桂英看着孩子们黑乎乎的脸蛋、皴裂的小手和乱糟糟的头发, 以及发间可疑的不明生物,直接跟郑秀敏嘀咕:黄石坑也太不把孩子们当回事儿了吧。
黄石坑可以不把孩子们当回事儿, 向阳花福利院却很把孩子们当回事儿。三个孩子被一齐领进安了淋浴的洗澡间,每个孩子身前有一位小庄头的妇女, 替孩子们脱了衣裳就是一通洗。
洗过还不算,三个孩子都被理成了短短的五号头她们头上都有不明生物,不剪短太难清理。
理完头的孩子,被套上厚实的夹袄, 也是邓琳琅提前请孙桂英等人做好的, 每的件都很合身, 完全不是孩子们刚来时穿的开花棉衣可比。
孩子们虽然舍不得自己的旧棉袄, 看向被堆在一边的棉袄有些不舍, 却没有一个不满,反而都十分珍惜的摸着身上的夹袄,不相信这么好的衣裳是自己的。
奶奶,我想留着过年穿。最小的一个孩子,怯生生的对给自己换衣裳的郑秀敏说了头一句话,几乎没把郑秀敏的眼泪招下来:不用,过年的时候,你们邓妈妈和奶奶给你做新衣裳。
三个孩子都不敢相信的看着郑秀敏,心里默默想着她说的是真是假。一直围观的黄土梁福利院的四个孩子,此时上前来了,好奇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对已经熟悉的郑秀敏说:郑奶奶,我也要。
要的自然是过年的新衣裳,可把黄石坑来的孩子们吓着了,眼睛都不敢再跟郑秀敏等人对视在她们有限的记忆里,是不能自己要东西的,如果要了就会挨骂甚至被拍打两下子。
虽然她们跟黄土梁的孩子们还不熟悉,却在来前就被告知这四个也跟她们一样,都是福利院的孩子,难道她们不知道这个规矩吗?
哪怕还不会说同病相怜四个字,孩子们却天然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黄石坑的孩子中最大的一个,没有听到意想中的责骂,终于鼓起勇气抬头,小心的对郑秀敏说:奶奶,我不要新衣裳,你别骂她。
孙桂英一把搂住这个可怜的孩子,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说:不骂,郑奶奶脾气可好了,谁也不骂。
刚放学回来,跑来看热闹的许建功,吃惊的看着孙桂英,觉得她说的那个郑秀敏,一定不是天天追在身后骂他的亲娘。
有了求情的情谊,七个孩子很快熟悉起来,在大妮和许建功的带领之下,上楼下楼的熟悉自己将来的居住空间,二妮和另外两个小孩子不时喊着哥哥姐姐等等我,整个院子里一下子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
第二天大家也在欢笑,因为主管妇女工作的杨副县长,真的跟刘主席和妇联的同志们一起,来参加向阳花福利院的开院仪式了。
陪同他们一起到来的,有黄土梁公社的钱书记,黄土梁公社妇联全体成员,福利院宁院长,还有得知消息后,坐着公社拖拉机突突突赶来的黄石坑公社马主任。
陈老实和郑春山、郑秀敏等人则早早站在村东的路口,一路堆笑的把人迎到了村西头。早杨副县长一行一步到来的宁记者,不停的按着相机快门,给自己接下来的报道增加着素材。
小庄头生产队的工作,搞的很不错嘛。杨副县长以前调研没到过小庄头,看着村道边三五不时出现的砖房,很是感慨的对刘主席说了一句在七十年代末,能盖得起砖房的农民,在永安县可不多见,小庄头生产队却已经有一小半人家盖起来了,看上去都是崭新的,没有一定的收入是不敢这么盖的。
刘主席最近对小庄头以至前进大队的情况深入了解后,很有些自豪的说:这里面就有我们广大妇女同志的功劳。我都听说了,凡是盖砖房的人家,都是家里女孩多,当家的主女勤快能干,做手工挣加工费多的。
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杨副县长似笑非笑的看了刘主席一眼,对即将走到的二层小楼更加期待几分。永安县农村盖砖房的虽然少,可也不是完全没有,直接盖二层楼的,却是头一次见。
越走近,杨副县长就越觉得那小楼看起来有些怪异,不由问:那楼的砖是特意染的颜色吗?
刘主席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马主任,笑了笑说:不是特意染的。小邓只是个知青,虽然跟着小庄头生产队的妇女一起做手工,挣了点加工费。可她本身就收养着两个孩子,自己手里没有多少钱,肯定不够直接建小楼。
这楼房的砖,是黄石坑公社的砖厂,无私赠送给小邓的。虽然烧窑的时候加水没加好,除了颜色看着杂了些,硬度是没有问题的。
杨副县长便听刘主席一家一家跟他数,哪家厂子赠送了什么,使用了多少,说的头头是道。杨副县长边听边点头,最后满意的向刘主席说:你们妇联这项工作做的很扎实,一听就是下了大力气,值得全县机关单位向你们学习。
看似平淡的一句评价,令刘主席脸上现出别样光彩,含笑谦逊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主要是小邓这个典型竖立起来,示范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也方便我们下一步开展妇女工作。
对于刘主席的谦逊,杨副县长没有什么表示,他已经看到了迎接在院门口的邓琳琅等人,一眼认定那个站在一群妇女前面,身材如白杨般挺拔、神情如幽兰般沉静的女青年,就是今天的主角邓琳琅。
钱书记上前引导着给邓琳琅等人介绍杨副县长一行,杨副县长便握住邓琳琅的手说:小邓同志,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值得我们所有人向你学习。
宁记者的快门再次按下,定格在邓琳琅大方回应杨副县长的瞬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我们的福利院越办越好,能帮助到孩子们,让她们在集体的温暖里健康成长,成长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
好呀。杨副县长很认同邓琳琅的话:成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小朋友们,你们能做到吗?
几个大些的孩子都站在门口,随着邓琳琅等人一起迎接来祝贺的人们,听到杨副县长的问话,孩子们抬头看了看邓琳琅,见她向自己点头,孩子们跟着点头:能做到。
得到回应的杨副县长更加高兴,本想直接往院里走,转身时发现院门口东侧,被长条的红布蒙上了一块,不解的问: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个小邓还要搞封建迷信?
邓琳琅微笑着向杨副县长做了个请的手势,把他带到了红布前面,向他解释说:杨副县长,您能来参加我们向阳花福利院的开院仪式,孩子们都很感激。她们希望由您和刘主席一起,给我们福利院揭牌。说着,拉过刘主席与杨副县长一左一右站好。
县里的工厂建立 的很早,杨副县长和刘主席真没赶上过啥揭牌仪式,不由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跃跃欲试。
刘主席嘴上却谦让着说:我没做什么,福利院都是小邓你一手操办的,这个揭牌应该你跟杨副县长一起来。
邓琳琅就是在扯虎皮,哪能让刘主席这个时候退下来:刘主席,虽然您对我的支持,在您眼里只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我们这个福利院来说,就是天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你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福利院,所以这个牌子,一定要您与杨副县长一起揭。
不等刘主席再说出谦让的话,邓琳琅转身向小庄头的社员和孩子们大声道:下面,请杨副县长和刘主席来为向阳花福利院揭牌,大家欢迎。
噼里啪啦的掌声由低到高,在两位领导的迟疑之中没有半点停滞的响起。杨副县长向刘主席点了点头,尽量把自己的胳膊伸直,够向红布的顶端。
刘主席的手则比杨副县长的低了一尺左右,不知道是谁使的力,红布一下从顶端开始滑落,刻在白底黑色的向阳花福利院的牌子,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出现在大家面前。
◎最新评论:
【嗷嗷嗷】
【打卡】
【撒花】
【撒花】
完
◇ 第 85 章
◎不许带去姥姥家◎
邓琳琅自己的巴掌拍红了, 她没有停也不想停下,这座福利院终于建起来了,从无到有的辛苦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 将来可能面对的困难,她不用想也能明白。
孩子们也跟着拍着小巴掌。一晚上的好吃好睡, 让她们一下子喜爱上了这里,邓琳琅昨天临睡前跟她们说的话, 一直回荡在孩子们的耳边,她说,从此以后她们不再是孤儿,她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们愿意相信邓琳琅说的每一句话。
小庄头的社员们的掌声同样没有停,这个福利院是占了小庄头的地方, 可是小邓会因为这座福利院留在小庄头。社员们的思想十分纯朴,他们觉得只要把小邓留下, 他们的日子就会比别的生产队过的好。
宁记者按快门的手一直在颤抖, 他到现在还有些不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快, 小邓的效率实在太快,这么短的时间不仅把福利院建起来了, 还建得这么好!
宁记者心里已经有了深入报道的名字:花儿朵朵向太阳。
他的文笔不错,出稿很快,加之有杨副县长出席揭牌仪式,所以第二天县报的第二版就全版刊发了《花儿朵朵向太阳》。
唯一让宁记者遗憾的是, 县报的经费有限, 他的相机是黑白的, 所以文章的配图同样是黑白色的。虽然照片也很清晰, 可他总觉得孩子们的笑脸、杨副县长与刘主席微笑着拉开红布, 以及社员们拍巴掌的表情,少了一些震撼力。
社长,咱们是不是可以申请买一台彩色相机?宁记者在社长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扬之后,壮着胆子提出了这个要求。
社长的手指正点在杨副县长揭牌的那张照片上:等等吧,说不定不用咱们申请 ,就能有经费了。
杨副县长笑的十分真诚,显然对这个向阳花福利院很满意,那就是对深入报道的报社很满意,还有妇联的刘主席也在,他们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形象是彩色的吧。
宁记者赶紧问:那彩色相机,能不能给我用?【公/众/号:寻甜日记】
社长看向他的目光里带上了揶揄:你要是有邓琳琅的本事,不用靠社里也能用上彩色相机。只要你买得起胶卷、洗得起照片。
宁记者被揶揄的脸色发红,低头想离开社长办公社,社长桌上的电话响了。县报人少,社长又从来不是摆架子的人,宁记者便想趁他接电话的空,找找有没有茶叶。
读书人相互窃个茶、盗本书,无关人品,只增感情。
却听到社长有些激动的连连点头:给我们转发?行,我马上安排他缩写。可以,其它照片也可以提供。行,行,行,我们可以安排专人把稿件送到地区。
几句话除了让宁记者明白,电话是地区报社打来的,并没有引起额外注意。正在他专心翻社长的抽屉时,社长啪的拍了下桌子:太好了!
社长,咋好事儿让你高兴成这样。宁记者很少看到社长如此失态,准备听听八卦,然后向其他人传播。
社长这才注意到宁记者有些猥琐的姿势:你咋还在这儿呢,是不是又想偷我有茶叶,来,在这儿呢。偷茶叶都找不到地方,来,都拿去,多泡点提提神。
反差太大的结果,就是宁记者根本不敢相信社长的话,把他递过来的茶叶小心放到桌子上,陪着笑脸说:社长,我没想找你的茶叶,是想看你还有稿纸没有。我的稿纸剩的不多了,没有稿纸也没法开展工作不是。
要稿纸呀,我这儿有,你看够不够。社长的笑比宁记者灿烂多了:拿去,都拿去。回去好好缩写,一定要把精华都浓缩进去,要把小邓的精神、孩子们的幸福以及领导的重视写到位。尤其是领导的重视与帮助,是向阳花福利院能如此顺利开院的保证,对不对?
宁记者总算明白社长为啥对自己如此客气了:地区日报要转发我那篇报道?
社长笑眯眯点头:不是全文转发,篇幅得控制在原文的二分之一左右。不过地区报社想用咱们没登过的照片配图,你记得把所有照片都洗一份,跟缩写好的稿子一起,专程送到地区日报去。
能多少一份照片,宁记者当然没有意见他那天足足照了两卷胶卷,大部分都是替小庄头社员照的合影,地区日报肯定用不上,那他就给小庄头的社员们送去,顺便通知邓琳琅这个好消息。
如宁记者所想,小庄头的社员们,捧着宁记者拿来的照片都不想撒手,还是许茂林一把夺过去,对着照片上的人一户一户念名字,才把照片分下去了。孩子们的照片,就交给今天在福利院值班的妇女,由她们分发给孩子们保存。
在许茂林分相片的时候,邓琳琅已经得知自己要上地区日报的事儿,脸上的笑也十分真诚:宁记者,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的文笔好,我们福利院开院,肯定跟一块石头扔河里一样,冒不出多大水花来,哪能上地区日报。
宁记者正坐在福利院的小滑梯边上,听着一楼孩子们学儿歌的声音,脸上不由跟着浮出笑意:如果不是你们做的好,我文笔再好也不能瞎编。
恋耽美
朱大概格格党(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