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侠 作者:群青微尘
第696页
一刀惊人,二刀伤人,三刀杀人,这名震天下的刀法其实并无半点繁缛之处。世人皆爱眼花缭乱的几十、几百式各流刀招,殊不知出刀易,不出刀便能胜敌难。
嘉定金府已被候天楼毁去,初入门时,王小元曾苦苦央求玉白刀客与长老能助他一臂之力,可木已成舟,事已成定局,玉白刀客又有不得出山门的门规,于是无人能对他出手相助。
唯一的法子,便是他自己在此练成教世人惊羡的刀法,独身前去与候天楼搦战,将金乌救出。
王小元孤寂地挥舞着长刀,白日从他头顶溜过,月华给他披上霜衣。他的日子里仿佛只剩手中的这柄刀,除此之外,他心底里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渐淡,渐渐变得犹如行尸走肉,僵死在这片茫白天地间。
玉斜仔细地从头教他师门规矩,要他记念以前一知半解的礼节。她与他说男儿不应轻易落泪啜泣,要他日日摆着副生硬笑脸。王小元照做,渐渐的,他只要笑着,哪怕心里再难过、恼恨,也绝不摆在脸上。
可偶尔他会想起遥在嘉定的那间杂木蓊郁的宅邸,想起一树烂漫海棠,每当此时,他会突然间抛下手里长刀,跪倒于茫茫白雪间,撕心裂肺地痛哭失声。
山房里有些古旧书籍,王小元每日扫雪毕了,渐渐的总爱在里头坐上半个时辰。这半个时辰里,他既不想着练刀,也并无其余心思,只是呆坐着。
慢慢的,他开始翻起落灰木架上的那些泛黄书页,因天山门算得道观出身,这些古籍除却刀谱、剑谱外多为道典。
王小元认得些字儿,便从里头抽出被人翻得最烂的一本来看。那是小儿都熟知的《南华经》,里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注脚。于是他一面习字,一面翻读。
不知多少日月过去,艰涩的辞句渐有了生气,在他眼里翻腾出壮丽图景。他翻过一页,只见纸页上写着:“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再翻数页,又见得:
“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而后不死不生。”
他似是有些感触,练刀时,他会于苦累之间忘却天地外物,有时是自己的影子从心中消弭。
步至此境,刀会挥舞得愈发顺畅些,仿佛那柄厚重而沉实的长刀已然长于手掌上,他与刀融作一体。这兴许同庄周梦蝶是同一般的道理,他兴许本是一柄刀,只是做了梦,梦见自己以人形于天地间遨游。
暇余时玉斜与他练刀,惊于他刀法竟有久违而缓慢的进益。他的身板在日复一日的披霜沥雪间拔高,手臂、腿脚柔韧而紧实,渐出落成了个温澹少年。玉白刀客授了他第三刀的刀谱,却迟迟不教他如何挥刀,说此刀能惊震鬼神,却也让自身损伤惨重。于是王小元依然翻覆地练前二式,每日每夜如此,不曾停歇。
山房里的书已看了许多,有些是厚重的大部头,字迹沾了雨水,有些模糊。他又翻出注解颇多的那本南华经来看,将先前囫囵看漏之处补阅。
待翻得一页时,他突地望见几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这是义娘曾与他说过的话,可每回她说罢前半句,总抿了口,将后面的言语戛然而止。他再看下去,只见一句话赫然现于眼前: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王小元阖上书,坐在山房里,望着杳然雪岭。他的心与眼在长久的日子里都似已被冻僵,可不知怎地,眼底却又有些春来冰泮的感受了,是湿润润的,像有冰化在了眼里,要流出水来。
他走进雪地里,顶着风雪一步步地上了天山崖。鹅毛似的飞雪漫天飞荡,朔风犹如锋刃,擦过面颊时有些发疼。
走一步,他念“忘掉”,再走一步,他念“别忘”。走了七十九步到崖边,走回时却有八十步。但不管走出了多少步,都似有个声音在心底叫嚣:别忘,别忘!
他站在崖边,白袍被沧渺烈风鼓得猎猎作响,仿佛浑身都要被撕裂在这冰寒风中。天如碧海,地裹银装,那一刻,他犹如一蜉蝣,孤苦伶仃地立在这穹庐下。
王小元在崖边呆站了许久,伸手紧攥腰间刀柄,又回身缓慢而沉重地一步步离去。
思念从来是件玄妙的事儿,有时他觉得会随岁月推移而变得浅淡,可在某一刻,它却被从纷乱心绪中翻出,愈发刻骨铭心。
如今王小元又多了件差事,每每练完刀后,他便用尖刃在雪里画画,画的是他家少爷的面容,微翘的发丝,飞扬的眦角,总是紧抿着的嘴巴…他一面画,一面情不自禁地微笑,笑容很是柔和。
他在天山崖上的雪地里画了一百余个金乌的画像,有些前一日方才画好,翌日便被飞雪掩埋。火燎似的躁意在心底渐渐蔓延,他怕自己忘了要救的人的模样,害怕自己就会如此泯然度日,再不记得曾有的忧愁。
可思虑在心里愈发沉重,过去的梦魇犹如妖魔般紧随身后。于是他白日里练刀,夜晚也在挥刀,醒时习练,梦里也在念刀诀。寻常弟子除却学道典、静思之外,每日练剑两个时辰,勤些的弟子会在武场里练上三四个时辰,可他却日日练上八个时辰有余。一刀先翻覆挥上十万回,再换另一式挥个千万回。
手掌一次次地被磨破、流血、结痂,再被磨破,直至生出厚厚的茧。
但心里毕竟是生不出茧的,不知不觉间,他已落入痴狂。
第696页
第696页
一刀惊人,二刀伤人,三刀杀人,这名震天下的刀法其实并无半点繁缛之处。世人皆爱眼花缭乱的几十、几百式各流刀招,殊不知出刀易,不出刀便能胜敌难。
嘉定金府已被候天楼毁去,初入门时,王小元曾苦苦央求玉白刀客与长老能助他一臂之力,可木已成舟,事已成定局,玉白刀客又有不得出山门的门规,于是无人能对他出手相助。
唯一的法子,便是他自己在此练成教世人惊羡的刀法,独身前去与候天楼搦战,将金乌救出。
王小元孤寂地挥舞着长刀,白日从他头顶溜过,月华给他披上霜衣。他的日子里仿佛只剩手中的这柄刀,除此之外,他心底里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渐淡,渐渐变得犹如行尸走肉,僵死在这片茫白天地间。
玉斜仔细地从头教他师门规矩,要他记念以前一知半解的礼节。她与他说男儿不应轻易落泪啜泣,要他日日摆着副生硬笑脸。王小元照做,渐渐的,他只要笑着,哪怕心里再难过、恼恨,也绝不摆在脸上。
可偶尔他会想起遥在嘉定的那间杂木蓊郁的宅邸,想起一树烂漫海棠,每当此时,他会突然间抛下手里长刀,跪倒于茫茫白雪间,撕心裂肺地痛哭失声。
山房里有些古旧书籍,王小元每日扫雪毕了,渐渐的总爱在里头坐上半个时辰。这半个时辰里,他既不想着练刀,也并无其余心思,只是呆坐着。
慢慢的,他开始翻起落灰木架上的那些泛黄书页,因天山门算得道观出身,这些古籍除却刀谱、剑谱外多为道典。
王小元认得些字儿,便从里头抽出被人翻得最烂的一本来看。那是小儿都熟知的《南华经》,里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注脚。于是他一面习字,一面翻读。
不知多少日月过去,艰涩的辞句渐有了生气,在他眼里翻腾出壮丽图景。他翻过一页,只见纸页上写着:“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再翻数页,又见得:
“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而后不死不生。”
他似是有些感触,练刀时,他会于苦累之间忘却天地外物,有时是自己的影子从心中消弭。
步至此境,刀会挥舞得愈发顺畅些,仿佛那柄厚重而沉实的长刀已然长于手掌上,他与刀融作一体。这兴许同庄周梦蝶是同一般的道理,他兴许本是一柄刀,只是做了梦,梦见自己以人形于天地间遨游。
暇余时玉斜与他练刀,惊于他刀法竟有久违而缓慢的进益。他的身板在日复一日的披霜沥雪间拔高,手臂、腿脚柔韧而紧实,渐出落成了个温澹少年。玉白刀客授了他第三刀的刀谱,却迟迟不教他如何挥刀,说此刀能惊震鬼神,却也让自身损伤惨重。于是王小元依然翻覆地练前二式,每日每夜如此,不曾停歇。
山房里的书已看了许多,有些是厚重的大部头,字迹沾了雨水,有些模糊。他又翻出注解颇多的那本南华经来看,将先前囫囵看漏之处补阅。
待翻得一页时,他突地望见几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这是义娘曾与他说过的话,可每回她说罢前半句,总抿了口,将后面的言语戛然而止。他再看下去,只见一句话赫然现于眼前: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王小元阖上书,坐在山房里,望着杳然雪岭。他的心与眼在长久的日子里都似已被冻僵,可不知怎地,眼底却又有些春来冰泮的感受了,是湿润润的,像有冰化在了眼里,要流出水来。
他走进雪地里,顶着风雪一步步地上了天山崖。鹅毛似的飞雪漫天飞荡,朔风犹如锋刃,擦过面颊时有些发疼。
走一步,他念“忘掉”,再走一步,他念“别忘”。走了七十九步到崖边,走回时却有八十步。但不管走出了多少步,都似有个声音在心底叫嚣:别忘,别忘!
他站在崖边,白袍被沧渺烈风鼓得猎猎作响,仿佛浑身都要被撕裂在这冰寒风中。天如碧海,地裹银装,那一刻,他犹如一蜉蝣,孤苦伶仃地立在这穹庐下。
王小元在崖边呆站了许久,伸手紧攥腰间刀柄,又回身缓慢而沉重地一步步离去。
思念从来是件玄妙的事儿,有时他觉得会随岁月推移而变得浅淡,可在某一刻,它却被从纷乱心绪中翻出,愈发刻骨铭心。
如今王小元又多了件差事,每每练完刀后,他便用尖刃在雪里画画,画的是他家少爷的面容,微翘的发丝,飞扬的眦角,总是紧抿着的嘴巴…他一面画,一面情不自禁地微笑,笑容很是柔和。
他在天山崖上的雪地里画了一百余个金乌的画像,有些前一日方才画好,翌日便被飞雪掩埋。火燎似的躁意在心底渐渐蔓延,他怕自己忘了要救的人的模样,害怕自己就会如此泯然度日,再不记得曾有的忧愁。
可思虑在心里愈发沉重,过去的梦魇犹如妖魔般紧随身后。于是他白日里练刀,夜晚也在挥刀,醒时习练,梦里也在念刀诀。寻常弟子除却学道典、静思之外,每日练剑两个时辰,勤些的弟子会在武场里练上三四个时辰,可他却日日练上八个时辰有余。一刀先翻覆挥上十万回,再换另一式挥个千万回。
手掌一次次地被磨破、流血、结痂,再被磨破,直至生出厚厚的茧。
但心里毕竟是生不出茧的,不知不觉间,他已落入痴狂。
第6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