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公主命 作者:酒狮一只
第186页
赵永乐拍了拍庞书雁的手。“会越来越好的,我一路从南方上京,沿路看到越来越多的姑娘自食其力,只要能养得活自己或是家人,那么女子的地位会更加受到重视,她们家中的男人也会慢慢改变想法,而朝中这些老男人总会致仕或死去,他们终究拦不住女子地位提升的风潮。”
庞书雁欣慰地笑了。“说起来,还得归功于皇后娘娘。殿下当时被封作军需按察使,那些老臣还自我安慰,说这是为了驸马爷能参政的幌子,但皇后娘娘自皇上继位后,便努力推行平民女子读书的风气,愿拿出私人积蓄来建立女子书院,那不善读书的,皇后娘娘便出资训练她们培养一技之长,姑娘们懂事了,会赚钱了,在平民百姓家里都觉得极好。那些老臣还以为皇后娘娘沽名钓誉,却不知底层女子的知识水平若上来了,对大魏的帮助有多大,皇后娘娘从京城试行,慢慢地京城以外也学着做,这几年大魏的税收明显提升许多,皇上经常当朝称赞,先前举办女子恩科,老臣们纵然大肆反对,但皇上只要拿出吏部的国库账册出来,那些老顽固便哑口无言了。”
对于母后这些年的努力,赵永乐游历在外时也经常听说,为母后感到十分骄傲。
小时候就听母后说过,在南方时住过许多地方,见到一些城乡,盛产蚕丝,当地女子以织布为业,是家中重要的经济支柱,因此一家有女百家求,晚嫁之风盛行,甚至寡妇与和离后的女子,提亲之人也络绎不绝。
母后说,她自那时就感慨女子能做到的事,比在内宅一亩三分地能做的,要多得多了。
嫁给父皇为太子妃,母后当时也曾想着,若能以上位者的权势,推动女子的地位提升,那么她对当太子妃一事,也是怀抱着巨大的向往。
只是嫁到东宫后,因章平帝与薛皇后对于她的挑剔,还有皇室规矩的压力,再加上没有男嗣,种种困难令母后渐渐忧郁,将这些梦想都藏在心底。
而父皇即位,母后才小心翼翼地开始推行这些东西。
赵永乐叹了口气,说道:“但那些老不死的还是太多了,我离开京城九年,也才多了十几个女子入朝为官,实在太少。我巡视各省军政时,也留心地方上的女子生活,若能将母后的理念推行,我都尽量帮忙,但也是有些地方执拗闭塞,对于女子抛头露面视为大逆不道之罪,若非我的身分摆在那里,只怕他们都要朝我丢石头呢!”
庞书雁却不气馁,笑了笑。“大魏毕竟陈弊已久,一时半刻要改了风气,自然是不简单的,但皇上大度开明,皇太子有乃父之风,甚至青出于蓝,相信大魏女子的日子以后会过得越来越好!”
赵永乐听她这么说,也自信起来。
故人重逢,又有鲜花作赏,赵永乐很是高兴,连连喝了几杯酒,赫然发现庞书雁酒量竟也不错,两人都是外表看着端方沉稳,实则内心大胆反骨,因此起了斗酒之意,一边说笑,一边饮酒。
主人家的奴仆不断送上新的酒坛,看着空了的坛子,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
两人畅饮欢谈一番后,便听有奴仆来禀报,说是驸马爷来接公主殿下了。
庞书雁颇有深意地看着赵永乐,赵永乐都有些不好意思,干咳两声,绰绰约约地起身。
主人家恭送她俩人出来,赵永乐便见自家驸马爷背手伫立在那里,神清雅逸,比成婚那时要更成熟持重了。
他的发上还系着那条当年她送给他的银线墨色发带,这些年他保存得很好,若卍字不到头的图案脱了线,他必命人仔细缝补,十分爱惜。
陆行墨见她出来,双眼一亮,眸中含笑地伸手过来接她。
赵永乐与庞书雁道别后,握住陆行墨的手,上了马车。
陆行墨正也要进车厢,却听见后头有妇人喊道:“公主殿下!这是敝宅自酿的桃花酒,方才见殿下颇为喜爱,若殿下不嫌弃,这里有三十坛,还请殿下赏光收下!”
陆行墨转过头来,见是这主人家的夫人,便推辞道:“三十坛也太多了,夫人不必如此客气……”
且陆行墨还记得他家公主殿下不善饮酒,这酒拿回家也没有用处。
那夫人便是潘玲的婆母,满脸都是笑,摆手道:“妾身还怕三十坛太少了呢,毕竟方才公主殿下自己一个人就喝了七、八坛,妾身听殿下说,殿下天生千杯不醉呢!只是无奈家中也只酿了这些,若公主殿下喜欢,来年妾身便命他们多酿一些,好进献给公主!”
陆行墨闻言,突然沉默下来。
赵永乐确实喜欢这家自酿的酒,便接口道:“那我便收下您的好意了,若来年酿成,还劳动贵府派人送到我巡视的地方去。”
那夫人眉开眼笑,满口答应。
赵永乐还没察觉到什么,向她道谢一番,又向她辞行。
陆行墨进了车厢,马车驶动起来。
赵永乐便发现自家驸马爷一直盯着她看,她问:“你瞧什么?”
陆行墨微微一笑,温声道:“我瞧殿下玉肌生香,神采奕奕,完全不似刚饮了七、八坛酒的样子,酒量惊人啊!”
赵永乐全身一僵。
她怎就忘了,这人好像一直误会她酒量不佳的样子……
陆行墨又继续轻声细语道:“上辈子殿下才喝了点酒,就醉得跟了我进营账,难道重生一回,这酒量也会改变的吗?”
第186页
第186页
赵永乐拍了拍庞书雁的手。“会越来越好的,我一路从南方上京,沿路看到越来越多的姑娘自食其力,只要能养得活自己或是家人,那么女子的地位会更加受到重视,她们家中的男人也会慢慢改变想法,而朝中这些老男人总会致仕或死去,他们终究拦不住女子地位提升的风潮。”
庞书雁欣慰地笑了。“说起来,还得归功于皇后娘娘。殿下当时被封作军需按察使,那些老臣还自我安慰,说这是为了驸马爷能参政的幌子,但皇后娘娘自皇上继位后,便努力推行平民女子读书的风气,愿拿出私人积蓄来建立女子书院,那不善读书的,皇后娘娘便出资训练她们培养一技之长,姑娘们懂事了,会赚钱了,在平民百姓家里都觉得极好。那些老臣还以为皇后娘娘沽名钓誉,却不知底层女子的知识水平若上来了,对大魏的帮助有多大,皇后娘娘从京城试行,慢慢地京城以外也学着做,这几年大魏的税收明显提升许多,皇上经常当朝称赞,先前举办女子恩科,老臣们纵然大肆反对,但皇上只要拿出吏部的国库账册出来,那些老顽固便哑口无言了。”
对于母后这些年的努力,赵永乐游历在外时也经常听说,为母后感到十分骄傲。
小时候就听母后说过,在南方时住过许多地方,见到一些城乡,盛产蚕丝,当地女子以织布为业,是家中重要的经济支柱,因此一家有女百家求,晚嫁之风盛行,甚至寡妇与和离后的女子,提亲之人也络绎不绝。
母后说,她自那时就感慨女子能做到的事,比在内宅一亩三分地能做的,要多得多了。
嫁给父皇为太子妃,母后当时也曾想着,若能以上位者的权势,推动女子的地位提升,那么她对当太子妃一事,也是怀抱着巨大的向往。
只是嫁到东宫后,因章平帝与薛皇后对于她的挑剔,还有皇室规矩的压力,再加上没有男嗣,种种困难令母后渐渐忧郁,将这些梦想都藏在心底。
而父皇即位,母后才小心翼翼地开始推行这些东西。
赵永乐叹了口气,说道:“但那些老不死的还是太多了,我离开京城九年,也才多了十几个女子入朝为官,实在太少。我巡视各省军政时,也留心地方上的女子生活,若能将母后的理念推行,我都尽量帮忙,但也是有些地方执拗闭塞,对于女子抛头露面视为大逆不道之罪,若非我的身分摆在那里,只怕他们都要朝我丢石头呢!”
庞书雁却不气馁,笑了笑。“大魏毕竟陈弊已久,一时半刻要改了风气,自然是不简单的,但皇上大度开明,皇太子有乃父之风,甚至青出于蓝,相信大魏女子的日子以后会过得越来越好!”
赵永乐听她这么说,也自信起来。
故人重逢,又有鲜花作赏,赵永乐很是高兴,连连喝了几杯酒,赫然发现庞书雁酒量竟也不错,两人都是外表看着端方沉稳,实则内心大胆反骨,因此起了斗酒之意,一边说笑,一边饮酒。
主人家的奴仆不断送上新的酒坛,看着空了的坛子,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
两人畅饮欢谈一番后,便听有奴仆来禀报,说是驸马爷来接公主殿下了。
庞书雁颇有深意地看着赵永乐,赵永乐都有些不好意思,干咳两声,绰绰约约地起身。
主人家恭送她俩人出来,赵永乐便见自家驸马爷背手伫立在那里,神清雅逸,比成婚那时要更成熟持重了。
他的发上还系着那条当年她送给他的银线墨色发带,这些年他保存得很好,若卍字不到头的图案脱了线,他必命人仔细缝补,十分爱惜。
陆行墨见她出来,双眼一亮,眸中含笑地伸手过来接她。
赵永乐与庞书雁道别后,握住陆行墨的手,上了马车。
陆行墨正也要进车厢,却听见后头有妇人喊道:“公主殿下!这是敝宅自酿的桃花酒,方才见殿下颇为喜爱,若殿下不嫌弃,这里有三十坛,还请殿下赏光收下!”
陆行墨转过头来,见是这主人家的夫人,便推辞道:“三十坛也太多了,夫人不必如此客气……”
且陆行墨还记得他家公主殿下不善饮酒,这酒拿回家也没有用处。
那夫人便是潘玲的婆母,满脸都是笑,摆手道:“妾身还怕三十坛太少了呢,毕竟方才公主殿下自己一个人就喝了七、八坛,妾身听殿下说,殿下天生千杯不醉呢!只是无奈家中也只酿了这些,若公主殿下喜欢,来年妾身便命他们多酿一些,好进献给公主!”
陆行墨闻言,突然沉默下来。
赵永乐确实喜欢这家自酿的酒,便接口道:“那我便收下您的好意了,若来年酿成,还劳动贵府派人送到我巡视的地方去。”
那夫人眉开眼笑,满口答应。
赵永乐还没察觉到什么,向她道谢一番,又向她辞行。
陆行墨进了车厢,马车驶动起来。
赵永乐便发现自家驸马爷一直盯着她看,她问:“你瞧什么?”
陆行墨微微一笑,温声道:“我瞧殿下玉肌生香,神采奕奕,完全不似刚饮了七、八坛酒的样子,酒量惊人啊!”
赵永乐全身一僵。
她怎就忘了,这人好像一直误会她酒量不佳的样子……
陆行墨又继续轻声细语道:“上辈子殿下才喝了点酒,就醉得跟了我进营账,难道重生一回,这酒量也会改变的吗?”
第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