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页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作者:作者明光里
第361页
唐爷爷接到信后,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样本来也没有错,只是侄孙媳妇还有着身孕,他弟一大家子都去了长安,把侄孙媳妇一个有身孕的留在家里真的合适吗?
其实也不能说不合适,毕竟有了身孕,路途劳累,待在家里也好,环境熟悉,也安全,且男人的事情重要,一大家子也不可能照顾不好一个孕妇。只是,有孕的人敏感,这心里难免会失落吧。
唐爷爷把这事给柴氏一说,柴氏一挥手:“你可让他们一起去吧!她这过了三个月也不碍事了,路上车走慢一点,走个两三天也没事,要是待在家里出了什么事,我可担不起没照顾好她第一个重孙的负责。”
这个“她”,自然指的是唐二婆了。
唐爷爷明白了,原来他觉得不对的地方在这里,以他弟媳的性子,的确担不起责任,就给唐大哥说了,要去一起去,不去就都不去。
最后,唐大哥还是去了长安。他不是很聪明,只有他老爷讲的课深入浅出他很容易能听懂,他爷他爹讲的就有些听不懂了,还是得去找个好点的夫子。
于是,唐二爷一家先后就住去了长安。
过年的时候他们回来了。
过了年以后,暂时也没走。
唐爷爷他们三兄弟和唐二哥唐三哥要报名参加县试,唐爷爷他们祖父那里都写的佚名。
唐大嫂快要生了,唐二姐的婚事终于定下来了。
最后还真是挑了个长安城里的人家,不过挑来挑去,挑了个军户。
家境吧,比起唐瑾没当官前还要好一些,不过离现在的唐家差多了。
唐二叔有些不满意,他想给女儿找一个读书人,条件比自己家再好一些,但架不住唐二姐愿意啊!
唐二婶也实在被有些犀利泼辣的唐二姐弄烦了,不想再给她挑人家了,觉得对方家里人品没问题,就同意了。
唐二爷也同意了,再不嫁孙女就成老姑娘了,这婚事就定下来了。
六礼已经走了三礼,第四礼是婚前最重要的一礼,在这之前自然得通知家里。
嫁妆什么的其实大头都准备好了,不过其它琐碎的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弄好的。
家里人也是各有各的忙头。
二月五号,唐大嫂生了个儿子。
唐二爷唐大哥他们很高兴,家里其他人也很高兴。
很快,县试就开始了。
第一场,唐二爷第一名,唐爷爷第三名,唐三哥第八,唐二哥第十,唐三爷第十一。
这前十名里,唐家就足足占了四人,有五分之二了呢。
这成绩一出来,县里的很多人都三五成群一堆的议论纷纷。
“这姓唐的不会都是一家吧?不会作弊了吧?”有人嘀咕。
“这要是一家人的话,我也觉得不对。这去年前年,前十里都有姓唐的,好像大前年也有。”
“县太爷人清正,是个好官,肯定不会收受贿赂作弊。”
“这好官也不是事事上都清正,谁知道有没有收银子呢。”
“这还用想吗,这么多姓唐的,肯定是那个唐家啊!”有知情的道,这是家境优越,知晓县里贵族情况的人。
“哪个唐家?”有不太清楚的人问道。
“还能哪个官家,童科状元的那个唐家呗~!人家曾祖父能教出一个状元来,子孙里有人考个县试有什么难得?”自己学的不好,就怀疑这怀疑那的,怀疑自己学的不如人家有那么难吗?
这样一说,大家都明白了过来。满县里,也就只有一个状元,早传的人尽皆知了。不过有些人记住了唐瑾的名字,有些人只记住了状元姓唐,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记住这一点,一被提起才知道了。
于是,本来有些怀疑的人,也不是那么怀疑了。
状元郎的家人啊,那要是前十里有四个就不奇怪了。
不过,真要是有人作弊的话,没有人想要让可能是自己的名次被人挤占了去,是以还是有些人在知道唐爷爷他们以后,故意拿不会的问题考查他们。
结果他们发现,人家是有真才实学的啊!
这样一来,便没有几人怀疑唐家人是作弊的了。
不过,还有一些人自己学的不好的,有希望过县试的人,忍不住私底下酸溜溜的对人道:“这都五六十岁的人了,一辈子那么长,早几十年前干什么去了,早不考晚不考,非要到我考试的时候考,你看这唐家的人,前十二名里,一家子足足快占去一半了,也太过份了啊!”
明理的人便道:“这也没规定不能一家子一起下场考试啊,人家能考上是人家的本事,怎么能怪别人?有本事你让你家里人和亲戚全都来考全都考中,别人也是服气的!”
还有人解释:“这唐家啊,去年、前年、大前年,都有三人过了县试了,你们知道这唐家人为何接连下场?”
看有人知道详情,不清楚的人就连声问原因,明白的人这才道:“这唐家的老爷子,原是个老秀才,岁考成绩每次都在四五等,自觉儿孙学的太差,肯定考不上童生。
你们要知道啊,这唐家老爷子是个至少四五十年的老秀才了,那个时候啊,战争刚过,文人调零,秀才多好考啊,哪里像现在,考十次都考不进去。”
围观的人听了这话,不免连连感叹,恨自己晚生了几十年,没有遇到最好的时候,好一次考个秀才回去。
第361页
第361页
唐爷爷接到信后,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样本来也没有错,只是侄孙媳妇还有着身孕,他弟一大家子都去了长安,把侄孙媳妇一个有身孕的留在家里真的合适吗?
其实也不能说不合适,毕竟有了身孕,路途劳累,待在家里也好,环境熟悉,也安全,且男人的事情重要,一大家子也不可能照顾不好一个孕妇。只是,有孕的人敏感,这心里难免会失落吧。
唐爷爷把这事给柴氏一说,柴氏一挥手:“你可让他们一起去吧!她这过了三个月也不碍事了,路上车走慢一点,走个两三天也没事,要是待在家里出了什么事,我可担不起没照顾好她第一个重孙的负责。”
这个“她”,自然指的是唐二婆了。
唐爷爷明白了,原来他觉得不对的地方在这里,以他弟媳的性子,的确担不起责任,就给唐大哥说了,要去一起去,不去就都不去。
最后,唐大哥还是去了长安。他不是很聪明,只有他老爷讲的课深入浅出他很容易能听懂,他爷他爹讲的就有些听不懂了,还是得去找个好点的夫子。
于是,唐二爷一家先后就住去了长安。
过年的时候他们回来了。
过了年以后,暂时也没走。
唐爷爷他们三兄弟和唐二哥唐三哥要报名参加县试,唐爷爷他们祖父那里都写的佚名。
唐大嫂快要生了,唐二姐的婚事终于定下来了。
最后还真是挑了个长安城里的人家,不过挑来挑去,挑了个军户。
家境吧,比起唐瑾没当官前还要好一些,不过离现在的唐家差多了。
唐二叔有些不满意,他想给女儿找一个读书人,条件比自己家再好一些,但架不住唐二姐愿意啊!
唐二婶也实在被有些犀利泼辣的唐二姐弄烦了,不想再给她挑人家了,觉得对方家里人品没问题,就同意了。
唐二爷也同意了,再不嫁孙女就成老姑娘了,这婚事就定下来了。
六礼已经走了三礼,第四礼是婚前最重要的一礼,在这之前自然得通知家里。
嫁妆什么的其实大头都准备好了,不过其它琐碎的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弄好的。
家里人也是各有各的忙头。
二月五号,唐大嫂生了个儿子。
唐二爷唐大哥他们很高兴,家里其他人也很高兴。
很快,县试就开始了。
第一场,唐二爷第一名,唐爷爷第三名,唐三哥第八,唐二哥第十,唐三爷第十一。
这前十名里,唐家就足足占了四人,有五分之二了呢。
这成绩一出来,县里的很多人都三五成群一堆的议论纷纷。
“这姓唐的不会都是一家吧?不会作弊了吧?”有人嘀咕。
“这要是一家人的话,我也觉得不对。这去年前年,前十里都有姓唐的,好像大前年也有。”
“县太爷人清正,是个好官,肯定不会收受贿赂作弊。”
“这好官也不是事事上都清正,谁知道有没有收银子呢。”
“这还用想吗,这么多姓唐的,肯定是那个唐家啊!”有知情的道,这是家境优越,知晓县里贵族情况的人。
“哪个唐家?”有不太清楚的人问道。
“还能哪个官家,童科状元的那个唐家呗~!人家曾祖父能教出一个状元来,子孙里有人考个县试有什么难得?”自己学的不好,就怀疑这怀疑那的,怀疑自己学的不如人家有那么难吗?
这样一说,大家都明白了过来。满县里,也就只有一个状元,早传的人尽皆知了。不过有些人记住了唐瑾的名字,有些人只记住了状元姓唐,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记住这一点,一被提起才知道了。
于是,本来有些怀疑的人,也不是那么怀疑了。
状元郎的家人啊,那要是前十里有四个就不奇怪了。
不过,真要是有人作弊的话,没有人想要让可能是自己的名次被人挤占了去,是以还是有些人在知道唐爷爷他们以后,故意拿不会的问题考查他们。
结果他们发现,人家是有真才实学的啊!
这样一来,便没有几人怀疑唐家人是作弊的了。
不过,还有一些人自己学的不好的,有希望过县试的人,忍不住私底下酸溜溜的对人道:“这都五六十岁的人了,一辈子那么长,早几十年前干什么去了,早不考晚不考,非要到我考试的时候考,你看这唐家的人,前十二名里,一家子足足快占去一半了,也太过份了啊!”
明理的人便道:“这也没规定不能一家子一起下场考试啊,人家能考上是人家的本事,怎么能怪别人?有本事你让你家里人和亲戚全都来考全都考中,别人也是服气的!”
还有人解释:“这唐家啊,去年、前年、大前年,都有三人过了县试了,你们知道这唐家人为何接连下场?”
看有人知道详情,不清楚的人就连声问原因,明白的人这才道:“这唐家的老爷子,原是个老秀才,岁考成绩每次都在四五等,自觉儿孙学的太差,肯定考不上童生。
你们要知道啊,这唐家老爷子是个至少四五十年的老秀才了,那个时候啊,战争刚过,文人调零,秀才多好考啊,哪里像现在,考十次都考不进去。”
围观的人听了这话,不免连连感叹,恨自己晚生了几十年,没有遇到最好的时候,好一次考个秀才回去。
第3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