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家实录(穿越) 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
    ——(74)
    沈黎刚想说,不要那么紧张,就看见这小羊羔蹦跳着过去,用它的头去顶两个孩子的胸口,力道不大,但是两个孩子都被它带倒在了地上,周孟知赶紧弯腰去扶小包子和小芽儿,谁知这头小羊立马调转过头,轻巧地利用周孟知弯下去的背玩跳山羊。
    场面一度混乱,更有小包子小芽儿欢喜的笑声夹杂着羊群发出的声音作为背景音,画面说不出的诙谐。
    沈黎忍俊不禁,周孟知也笑了。
    孟知,你越来越不像个贵族子弟了。居然被一只羊耍了,你感觉如何?
    周孟知干脆不顾形象地坐在地上,抱着那只小羊羔,轻轻抚摸小羊的头。
    沈黎也坐在了地上,他放松地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抱着小芽儿和小包子。
    小包子凑上去,小屁股坐在沈黎的腿上,手却伸向小羊,一副调皮捣蛋样儿。
    我彻底失去了你说的那种贵族气质,你要支付我工伤费用吗?
    沈黎先前提出了工伤费的概念,规定以后无论是招工还是徭役,官府都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工伤费,给那些因公事受伤的劳工。目前只有不到五十位百姓愿意去官府,凭借官方指定的定点医馆给出的鉴定书,获得几百钱的工伤费用。
    考虑到有些人因为受伤太过严重,没有办法自己行动,就派遣了基层官吏,挨家挨户通知到位。因为服徭役不良于行甚至因此而变成残疾的那类人,直接由镇上的医生下乡诊断,再找村中的人确认情况是否属实,每月都会有专人送一百文钱的生活补助金,作为补偿,这笔钱会一直给到此人自然死亡。
    沈黎笑道,不如你去医馆鉴定一下伤情?
    那还是算了吧,小心被你提拔上来的小吏们以诈骗的罪名扭送到官府里去了。
    确实有人借此买通医官实行诈骗,可惜没得到那些补偿金不说,还被送去矿区劳改,回来的时候,脸都黑得不似中原人,倒像昆仑奴,连他娘都不认得他了。
    因为处罚得当,又因为当世之人特别注重诚实厚道的品质,所以这样的人确实只有少数。
    利城。
    利城县令不可置信地看着手里的诏令,什么?居然还要任用奚族、契丹、靺鞨甚至是突厥人做官?这绝对不行!哪里有低贱的胡人做官的道理?那岂不是我等与那些低贱的胡人处同等地位了?有辱斯文,斯文扫地!
    送诏令的小吏将头埋得低低的,他生怕被迁怒。不过他还是得将沈大人说的话,给传达清楚,以免耽误事。
    沈大人说,先劳烦您派人教有意愿的人说汉话,写汉字,然后三月份开始统一考核,考核有三次,逐一去除不合格者,考核通过者,将有朝廷的任命,在边地为官。还望您好好准备,若是此事办成,将计入政绩之中。
    县令摸了摸他的美髯,你转告沈大人,下官定当竭尽全力。
    第128章
    哥, 你看,这个琥珀手串真的很不错,这次咱们定价多少? 沈言试着将手串戴在自己的手腕上,因为是比较大颗的琥珀圆珠, 且颜色很深, 很适合男子佩戴。
    师傅们说, 上面的纹路似祥云又似群峦,更可贵的是, 此乃纯天然的纹路,而非雕刻,所以,比一般的要贵上许多。这一串, 应该不下二十两。沈黎一边整理入册的琥珀, 一边翻看定价随口回复道。
    沈言连连咋舌, 这也太贵了。他这个月的零花钱加上烤肉店给他的分账, 也不过才十五两。那烤肉店虽然是他在主管, 但是开店的钱是他大哥批下来的,管理店员也是他爹帮着管理的。他占股很少, 加上他哥信奉穷养兄弟的准则, 所以他一个月最多只有十五两。
    刚挖出来的琥珀当然也很好,但是价格不一定能卖上去。所以沈黎找了专业的从事珠宝行业的匠人帮忙设计,无论是做成佩戴的饰品, 还是室内装饰, 这些琥珀都能抓住人的眼球, 那种含蓄内敛又不失活泼的美,让看见它们的人舍不得移开视线。
    还有一些完整且比较大块的那种琥珀,被做成了佛像, 西域的那些人都得到了消息,正在快马加鞭,参加此次琥珀拍卖会。
    拍卖会也不是新开的,就是蓟州当地一家颇有年份的拍卖行。他们有门路,也有底蕴,据说有世家的背景,看在沈黎的面子上,收取的服务费以及抽成也比较低。沈黎每天的公务比较繁忙,所以没有办法处理好拍卖这件繁琐的事情,所以几乎全权交给了拍卖行去做,派遣身边的税务员协助拍卖行做些计算工作,另外还叫了府衙中的小吏维持治安,保证拍卖行的安全。
    沈黎看着财政日渐宽裕起来,心里许多设想都可以完成,不由得面上露出笑容。
    沈言看着自家兄长貌似在傻笑,觉得让别人看见,有损兄长的官威,于是连忙打断道:哥,你给我留了琥珀帽了吗?那是顶特别好看的帽子,上面镶嵌着一块儿鹌鹑蛋大小的暗红色琥珀,非常符合沈言的审美。
    沈言很想要他哥直接送给他,但是被他哥拒绝了。因为琥珀不是完全属于他哥的,该给的钱还是得给。沈黎没有给弟弟开这个后门,但是却还是留下这顶帽子,他出钱买下来,送给弟弟。
    不过,沈黎透着一股坏笑,你想要这顶帽子,就得帮我办事。
    这顶帽子五十两,沈言想要也不是买不起,就是他自己舍不得买,如果买给爹娘、兄长、或者弟弟妹妹们,他倒是舍得花钱,这还是他第一次想要给自己买这么贵的东西,所以迈不出这道坎。
    成交!沈言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他就知道,他哥不会不疼他!其实他也看重了一些东西,打算买给家里人,就是还差点钱,不过不要紧,等他这个月分成到账,他就买得起了!
    沈黎不清楚沈言的打算,看着沈言高兴成这个样子,摇了摇头,打发他去集市多看看。这两天,蓟州来了不少外地商贩,和本地商贩时常有冲突发生。沈言是个学语言极有天赋的人,他现在掌握了很多地区的方言,可以帮助不少商贩减少因为语言风俗不通,而造成的麻烦。衙门里专门管商贩纠纷的小吏,简直恨不得见到沈言,就管他叫大哥。
    沈言也喜欢给别人解决这些困难,所以也从不推辞。
    路一是蓟州本地人,非常喜欢跟沈言套近乎。他想着,如今家家户户都有生意做,但是许多人做生意都只做本地人生意,和外地人做生意,语言不通,每每都做不成,还容易跟别人吵架。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鸡同鸭讲,但是吵架确实不能让当地人做买卖。所以,他缠着沈言,就是想让沈言答应做他的师傅,教他别地的方言。
    沈言同意教他,但是不同意他拜师。
    让一位比他大十几岁的人叫他师傅,他可受不了,于是一直僵持着每个定论。
    一看到沈言来集市值班,他立马凑上去,师傅!您来了!
    沈言无奈摇头,你别叫我师傅,咱们没这师徒名义,咱们就一个正常教,一个勤快点学不成吗?
    路一道:这哪行,这可是您的本领,咱不拜师,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这过年过节送礼都不通门路,更何况,您虽然是年纪比我小,可您见识大,跟见识大的人学习,叫您师傅,不丢人!
    路一并不知道沈言是沈城主的弟弟,因为沈言也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要是知道沈言是大名鼎鼎的沈城主的弟弟,那恐怕也不敢非得拜沈言为师了。
    沈黎在幽州乃至幽州附近都是极有名气的,因为他带头剿匪,勇武非常,而且对待贪官污吏和鱼肉百姓的豪绅简直可以用绝情这个词来形容,幽州因为有沈黎这样的官,可以说是太平了不少,连邻城的小偷、强盗、拍花子,都不敢路过幽州,生怕就被生猛的沈城主抓住了。甚至有的地方传言幽州的城主沈黎有三头六臂,目光似火炬,乃是天上的武神仙下凡历练来了,可以一招制服敌人,面目漆黑,端的是个铁面无私的魁梧郎君。
    沈黎:是吗?原来我是魁梧的郎君?
    呜呼,传言误人啊!
    所以哪怕沈黎是个玉面郎君,沈言作为玉面郎君的弟弟,自然也是个玉面郎君,别人轻易也不肯将沈言同沈黎放一起联想。
    更可怕的是,哪怕有人见过沈黎的模样,知道沈黎长得清俊白皙,同别人形容的时候,也总是往勇武那个方面去塑造,毕竟会亲自剿匪的城主,不用勇武形容也说不过去嘛。别人一听这描述,自动就屏蔽了什么玉面书生之类的评价,自觉带入魁梧型男的形象了
    言归正传,沈言三言两语打发了路一。教了他几句做生意的别地方言后,就到别处值班了。
    他一走,路一的摊位旁边的一位大娘就立马拽住了路一的胳膊。
    路大,你跟这小兄弟交情还挺好啊?
    路一憨笑着点头,沈郎君确实是个好人,我这样的粗人缠着他,他也愿意搭理我。那次我娘被一个外地的商贩撞倒了,也是他出面调停,让那人赔我娘几百钱的药钱的。
    那大娘道,这小伙儿长得好,看着才十二三岁吧?年纪是小了些,但是看着就沉稳能干,要是可以将自家闺女许给他,倒是一桩好事儿。
    路一没心眼地道:十三了,懂的道理多,小小年纪就当了小吏,能说会道。我像他这么大时,还跟个傻子一样。
    大娘暗暗道,你现在也没啥长进。不过话不能这样说,毕竟还有求于他。见他丝毫没有往婚事方面想,便直白了许多,你说,什么样的人家,可以培养这样的孩子?我就是看重他,想结成两家之好,我出二十两现银做嫁妆,还给陪十亩旱地,你看,能行吗?
    路一震惊,这是要给沈小郎君说亲事啊!这大娘跟他还沾亲带故,不过早就除五服了。她家小闺女比沈小郎君还大三岁,这怎么成呢?但是他没有把话说死。
    他家父亲,我也见过,那天扛着锄头回来的,但是瞧着穿的还是最时兴的橡胶长筒靴,就是叫什么胶鞋的鞋子,应该是不差钱的。一双胶鞋现要五百钱才能买到,虽说以后价格会降,但是毕竟现在依然很昂贵啊!一般家庭舍不得下地穿这样的鞋子。
    沈来秋若是听到这话,估计会很委屈,这胶鞋虽然贵,但确实是下地该穿的鞋子啊!不会被蚊虫叮咬,也能防范田地里潜在的毒蛇。
    大娘兴奋道,那就更好了,咱们就是门当户对!我闺女嫁过去不吃亏!
    路一委婉道,说不准人家更有钱呢?
    大娘盘算了一下自家的家产,自从沈郎君来到幽州,开始倡导种植辣椒、棉花、玉米、各类药材、杜仲之后,她家就买了许多旱地,那时候旱地便宜,她家还算是有底蕴的,就攒了不少田地。如今无论是辣椒、棉花,还是药材、杜仲苗,都是供不应求的好东西。她家现在虽然还没有将田里的东西卖掉,但是已经有不少人向她家求辣椒种子,棉花种子了!光是这些种子,大约就能卖掉好几十两银子。
    更何况,她家还做生意,她会做刺绣,如今棉布普及了,她每日做些棉布荷包,棉布洗脸巾,棉布袜子,可以赚许多钱。她家还办了个作坊,专门加工棉布,做成女人穿的小衣,孩子穿的肚兜,还有规格不一的荷包袜子之类的东西,作坊她相公在主管,她负责每日去集市上卖货。若是遇见有钱的商贩,尤其是外地的,就带着他们去自家作坊里,直接以低价格批发一大堆的棉制品。原本只是有些小钱的家庭,现如今迅速积累了财富。
    大娘心里想,那孩子若真的只是小吏,这亲事大约是能说成的,大不了她家再多加些嫁妆。她闺女虽然比那孩子大三岁,但是女大三,抱金砖啊!如今养女儿的人家,都庆幸得不得了。沈大人办的纺织工坊,福利待遇那么好,还只招收女娃,还免费教导工坊里的女娃识文断字,学算术。她家闺女也在沈大人的纺织工坊里学习和做活,就算年纪大一点,也没事儿,只要别人知道她在沈大人的工坊里做女工,也一样受人追捧。
    一家有好女,百家都来求。媒人都快把她家门槛踏破了,她都不愿意点头答应婚事。如今见到如此清俊人物,才心里一片火热。
    不过,沈言注定不会和她的闺女有什么姻缘了。
    第129章
    沈黎根本不会同意家里的孩子, 这么早就定亲说亲。无关女方的家庭和年龄,只是沈言目前还是个小孩子,定亲结亲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所以早早就跟爹娘商量好, 不到十七岁, 不考虑亲事。
    此处的媒人也是有本事的, 直接找到了沈来秋, 询问沈家的亲事怎么安排。
    大喜啊沈老爷,我是说亲的!城南张老爷家, 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芳龄十六!能写会算, 女红厨艺样样拿得出手!更难得的是,张家家财颇丰,可舍得堆嫁妆哩!您儿子郎才女貌,虽然只有十三岁, 但是一看就知道是一表人才!正好两家门当户对,我看,这亲事是做得的!
    正要好好说道说道女方家里有多少家财, 就被余氏非常客气的端茶端糕点的动作打断了。
    您好, 快来吃点咱们家的茶点,这是帮厨最近做的新式糕点, 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妇人吃,据说还能养颜。
    媒婆一看还有帮厨,更来劲儿了,这不是门当户对吗?越发热切地看着沈来秋,希望沈家可以给个准话。
    沈来秋哭笑不得,但是好声好气地跟媒婆解释:承蒙您照顾, 可惜犬子沈言还小,我们暂时不考虑他的亲事。况且我们在幽州也呆不久,等我家大郎沈黎任期到了,估计咱们还会回老家。若是说成亲事,女方说不准还要跟着我们家去远地方生活,只怕轻易见不着爹娘。
    这里但凡是稍微对女儿上心的人家,都不会同意闺女远嫁。所以沈来秋说完后想想,觉得自己的说辞没有任何毛病,就稍微放下心来。
    媒婆此时已经惊呆了,她看沈家住的宅院虽然面积比较大,但是陈设并不华丽奢侈,以为只是普通的小富之家。毕竟早些时候,幽州的房价并不贵。运气好的,现在靠着出租房子店铺,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所以有宅子并不稀奇。没想到,这居然是城主住的地方!
    她是一个名气很大的媒婆,不是她吹,以她家为中心,方圆十里都有人来求她说姻缘。只是她万万没想到,那户人家眼光这样高,居然看上了城主的弟弟!
    她该说那户人家是眼神太好,还是眼神不好。城主家也敢高攀,差点让她这个媒婆出丑!不过,看这样子,想必张家娘子也不清楚,原来那小吏,居然是城主大人的弟弟!
    要么怎么老百姓都夸赞沈大人为人正直呢,看着家风就好!沈家产业那么出名,他们家又不是没钱,沈言小郎君还那样知礼。沈老爷也为人谦逊,不像那起家里有靠山,就瞧不起人的人。瞧,还出去耕地!多么朴实正直啊!
    恋耽美
    ——(74)

章节目录

古代发家实录(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梨花树下梨花酒并收藏古代发家实录(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