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三朝太妃 作者:张佳音
第290页
胤祜瞥向窗外,秋风乍起落叶纷飞,他额娘是有闲情逸致,可惜不傻。
而正如胤祜所预料那般,檀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雍正的邀请,并且附送一对白眼,“秋风瑟瑟,赏月?传出去外人恐怕以为瑾太妃脑子不好。”
檀雅又看向他一身飘逸的白衣,抽了抽嘴角,“不过您跟这时节的夜晚倒是挺配的。”
雍正面对她这阴阳怪气、冷嘲热讽,面不改色,还道:“既如此,朕便一人独赏。”
檀雅善解人意道:“我给您祭一壶酒。”
“朕出去等。”
檀雅让宫女去取两壶酒来,取来后便拿着酒出门,因为借口祭奠宣太妃,是以其中一壶她心里默念的是宣太妃,另一壶才是雍正。
她这倒酒祭奠的举动全都是在院外完成的,祭完还去前头亭子里望了一眼,没瞧见雍正,正奇怪呢,回到院里一抬头,就看见雍正站在屋顶上,下意识“嗬——”了一声。
“娘娘,您怎么了?”
檀雅抚了抚跳动增快的心,“差点儿以为见鬼了。”
可不真就见鬼了吗?雍正站在飞檐上,单手拿着酒壶,潇洒地仰头喝酒,还刻意作出衣袂翻飞的样子,十足的装模作样。
雍正不知是听到檀雅的心声,还是察觉到她的存在,居高临下俯视过来。
那一刻檀雅脑子里忽然闪过“王之蔑视”这个词,鸡皮疙瘩起来,立即收回视线,走进屋里,心道:奇怪的人太多了,今天也是想念她苏姐姐的一天。
第152章
檀雅挂念远在漠西蒙古的柔太妃, 但她身边儿有诸多熟悉的太妃们,环境也熟悉,因而除了少一个人, 日子并无太大不适。
柔太妃便不一样了,本身蒙古的环境习俗便不同,虽说荣城相较蒙古其他城池来说更包容,可她还是会不适应。
而且额乐太忙, 就是为了她尽量减少出城巡查的次数,城中事务也不少,每日一块儿用膳都是额乐硬抽出时间聚在一起的。
倒是两个外孙能陪着她,可孩子们都要读书学习,柔太妃又不想耽误他们的课业, 渐渐便变成了她陪着两个孩子上课。
额乐偶然一次提前过来, 看见她额娘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发呆,心里忽然便有些不舒服,难过有, 愧疚好像也有,只因为她额娘到蒙古来之后,似乎没有她记忆中那般怡然了。
这一定是她的失职。
眼中一瞬间的氤氲, 额乐侧头调整片刻, 方才向前踏了几步, 教众人注意到她。
先生立即暂停授课,起身恭敬地行礼:“城主。”
一开始, 人们还都叫长公主,后来随着荣城的建立壮大, 很多人开始叫城主, 慢慢的, 除了大清来人依旧称呼长公主,基本上所有人都默认称她为城主。
而额乐的长女塔娜,则是荣城众人口中的少城主,长子阿古达木则是在荣城被称为二公子。
不过两个孩子到车臣汗部,两个孩子就要掉个儿,阿古达木是世子,塔娜是大格格,这是额乐和驸马主张的称呼,以示两个孩子血脉相连,亲密如期。
额乐让众人免礼,吩咐道:“我来寻母亲,先生继续授课。”
“是。”
先生坐回到他的位置上,塔娜和弟弟阿古达木也回到座位上,认真读书,额乐这才笑望向母亲,柔声道:“额娘,坐的烦了吧?我带您出城转转可好?”
柔太妃欣然答应,随女儿离开。
额乐看了看母亲身上的新衣服,当初只想着做蒙古近来流行的最好的衣服,没想过这衣服漂亮也繁琐,不适合出去玩儿。
“额娘,我先前忘记给您准备骑装了,我的身量有些高,吉兰的衣服正好,应该还有新的,取来给您暂时穿一日,行吗?”
柔太妃没意见,爽快地点头答应下来。
其实吉兰的身量也比柔太妃要高些,不过蒙古的秋季比中原要更冷,风更大一些,骑装里面套一件厚一些的内衫,大小就正合适了。
额乐点了百来个骑卫保护,其中一半女骑卫一半男骑卫,而男女骑卫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反而自然地穿插列队,想来早就习惯并且认可对方的存在。
柔太妃马术一般,第一次接触还是圣祖最后一次北巡时,后来借着孩子们学骑射,檀雅又带着她偷偷蹭了几次马,名副其实队列中最差。
“额娘,我给您挑了一匹温顺的马,咱们今日就在城外转一转,您就当熟悉一下。”额乐一手拉着缰绳,一手伸向母亲,“我扶您上去。”
柔太妃握住女儿的手,脚抬起蹬在脚蹬上,借力跨上马,双手略微紧张地抓紧缰绳。
额乐没急着放手,反而拉着缰绳一侧,牵引马前行。
柔太妃得女儿亲自牵马,加之座下确实稳,心渐渐放松下来,含笑欣慰地看着女儿。
从城主府出来,便是荣城的内城,内城是以原来的城池为基础改建而来,外城则多是这几年统一建造,形制基本相同,糅合了大清和蒙古的建筑特色,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城主府为中心,内城墙四方各一门,内外城由四条条主干道连通,道路两旁全都是商户店铺,当初柔太妃入城,走得是东门,今日她们走得则是北路。
沿途百姓全都认识城主和她的骑卫,骑卫拱卫两人一走近,百姓们便全都右手握拳抵住胸口,躬身行礼,待到他们走过,方才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
第290页
第290页
胤祜瞥向窗外,秋风乍起落叶纷飞,他额娘是有闲情逸致,可惜不傻。
而正如胤祜所预料那般,檀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雍正的邀请,并且附送一对白眼,“秋风瑟瑟,赏月?传出去外人恐怕以为瑾太妃脑子不好。”
檀雅又看向他一身飘逸的白衣,抽了抽嘴角,“不过您跟这时节的夜晚倒是挺配的。”
雍正面对她这阴阳怪气、冷嘲热讽,面不改色,还道:“既如此,朕便一人独赏。”
檀雅善解人意道:“我给您祭一壶酒。”
“朕出去等。”
檀雅让宫女去取两壶酒来,取来后便拿着酒出门,因为借口祭奠宣太妃,是以其中一壶她心里默念的是宣太妃,另一壶才是雍正。
她这倒酒祭奠的举动全都是在院外完成的,祭完还去前头亭子里望了一眼,没瞧见雍正,正奇怪呢,回到院里一抬头,就看见雍正站在屋顶上,下意识“嗬——”了一声。
“娘娘,您怎么了?”
檀雅抚了抚跳动增快的心,“差点儿以为见鬼了。”
可不真就见鬼了吗?雍正站在飞檐上,单手拿着酒壶,潇洒地仰头喝酒,还刻意作出衣袂翻飞的样子,十足的装模作样。
雍正不知是听到檀雅的心声,还是察觉到她的存在,居高临下俯视过来。
那一刻檀雅脑子里忽然闪过“王之蔑视”这个词,鸡皮疙瘩起来,立即收回视线,走进屋里,心道:奇怪的人太多了,今天也是想念她苏姐姐的一天。
第152章
檀雅挂念远在漠西蒙古的柔太妃, 但她身边儿有诸多熟悉的太妃们,环境也熟悉,因而除了少一个人, 日子并无太大不适。
柔太妃便不一样了,本身蒙古的环境习俗便不同,虽说荣城相较蒙古其他城池来说更包容,可她还是会不适应。
而且额乐太忙, 就是为了她尽量减少出城巡查的次数,城中事务也不少,每日一块儿用膳都是额乐硬抽出时间聚在一起的。
倒是两个外孙能陪着她,可孩子们都要读书学习,柔太妃又不想耽误他们的课业, 渐渐便变成了她陪着两个孩子上课。
额乐偶然一次提前过来, 看见她额娘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发呆,心里忽然便有些不舒服,难过有, 愧疚好像也有,只因为她额娘到蒙古来之后,似乎没有她记忆中那般怡然了。
这一定是她的失职。
眼中一瞬间的氤氲, 额乐侧头调整片刻, 方才向前踏了几步, 教众人注意到她。
先生立即暂停授课,起身恭敬地行礼:“城主。”
一开始, 人们还都叫长公主,后来随着荣城的建立壮大, 很多人开始叫城主, 慢慢的, 除了大清来人依旧称呼长公主,基本上所有人都默认称她为城主。
而额乐的长女塔娜,则是荣城众人口中的少城主,长子阿古达木则是在荣城被称为二公子。
不过两个孩子到车臣汗部,两个孩子就要掉个儿,阿古达木是世子,塔娜是大格格,这是额乐和驸马主张的称呼,以示两个孩子血脉相连,亲密如期。
额乐让众人免礼,吩咐道:“我来寻母亲,先生继续授课。”
“是。”
先生坐回到他的位置上,塔娜和弟弟阿古达木也回到座位上,认真读书,额乐这才笑望向母亲,柔声道:“额娘,坐的烦了吧?我带您出城转转可好?”
柔太妃欣然答应,随女儿离开。
额乐看了看母亲身上的新衣服,当初只想着做蒙古近来流行的最好的衣服,没想过这衣服漂亮也繁琐,不适合出去玩儿。
“额娘,我先前忘记给您准备骑装了,我的身量有些高,吉兰的衣服正好,应该还有新的,取来给您暂时穿一日,行吗?”
柔太妃没意见,爽快地点头答应下来。
其实吉兰的身量也比柔太妃要高些,不过蒙古的秋季比中原要更冷,风更大一些,骑装里面套一件厚一些的内衫,大小就正合适了。
额乐点了百来个骑卫保护,其中一半女骑卫一半男骑卫,而男女骑卫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反而自然地穿插列队,想来早就习惯并且认可对方的存在。
柔太妃马术一般,第一次接触还是圣祖最后一次北巡时,后来借着孩子们学骑射,檀雅又带着她偷偷蹭了几次马,名副其实队列中最差。
“额娘,我给您挑了一匹温顺的马,咱们今日就在城外转一转,您就当熟悉一下。”额乐一手拉着缰绳,一手伸向母亲,“我扶您上去。”
柔太妃握住女儿的手,脚抬起蹬在脚蹬上,借力跨上马,双手略微紧张地抓紧缰绳。
额乐没急着放手,反而拉着缰绳一侧,牵引马前行。
柔太妃得女儿亲自牵马,加之座下确实稳,心渐渐放松下来,含笑欣慰地看着女儿。
从城主府出来,便是荣城的内城,内城是以原来的城池为基础改建而来,外城则多是这几年统一建造,形制基本相同,糅合了大清和蒙古的建筑特色,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城主府为中心,内城墙四方各一门,内外城由四条条主干道连通,道路两旁全都是商户店铺,当初柔太妃入城,走得是东门,今日她们走得则是北路。
沿途百姓全都认识城主和她的骑卫,骑卫拱卫两人一走近,百姓们便全都右手握拳抵住胸口,躬身行礼,待到他们走过,方才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
第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