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穿越) 作者:青色兔子
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180)
但是现在明晃晃的数字摆在眼前,杨彪不是无知少年,他在中枢理政几十年,深切地明白能将中央税收翻四倍,对一个皇帝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假若现在有一桩好生意,能让地方上的豪强大族每年所得翻三倍,他们便杀人放火,无所不敢做了。同样的道理,放在皇帝身上也是一样。
皇帝会停下碾压地方豪强的脚步,只是他杨彪不切实际的幻梦。
一旁皇帝与曹昂又在讨论各地助农曹的细务,杨彪心情沉重,很少开口,待到议事结束之后,乘车回府,拖着脚步进了书房,自己在里面呆了半日,要人传了儿子杨修来。
杨修当初给父亲家法打得下不来床,因为当初与长公主刘清之事,险些毁了自己。事发之后,皇帝虽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与错误,但是也不便要他在宫中做事了,因此将他外派出去,这一年来作为督查巡阅了益州、荆州与豫州。杨修如今刚回长安不过两日,昨日才去宫中述职。他原本是大族子弟做派,要风雅还要风流。可是自从与长公主刘清事发以来,杨修非但风流不起来,反倒颇有些落魄之感,倒是冲淡了从前几分轻薄,显得沉稳些了。
杨修来到书房,就见父亲坐在案前、眉头紧皱,父亲何事发愁?
杨彪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抬头看一眼一年来成熟许多的儿子,哑声道:坐下来说话。
这是要长谈的架势。
杨修在窗边坐下来,仍是习惯性得捻着衣襟上的香囊,只是如今里面的香不再旖旎缠绵,反倒微苦清凉,他望见父亲案上摊开的信,起首收信人乃是弘农郡的叔父。
杨彪道:你可知道仲长统这人?
狂生仲长统?杨修道:听说过。这是兖州牧荀彧举荐的人,年轻博学,有狂生之称。据说陛下与此人投契。
陛下破格要他做了尚书郎。杨彪道:这仲长统当初曾伴驾在吴地。
父亲在担心什么?
杨彪抿唇不语,半响道:我做了一个决定,此事旁人都可,只是恐怕对不住你。
杨修闻言笑了,道:那会是什么事情?他目光瞥过那只写了抬头的信,流露出一丝往昔的不正经,难道是父亲在外面还给我生了个弟弟?
杨彪不理会他故意缓和氛围的闲谈,沉声道:我这是要写信给你叔父,要他把咱们在弘农郡的田地都散了。
散了?
是。我要他把田地或是分给需要的流民,或是折价给原本的佃户,或是卖给旁人,总之不要留下。杨彪沉郁道。
杨修若有所思。
杨氏父子都是天下站在权力最中心处的人物,政|治敏锐度也都是一等一的。
杨修抬眸望向父亲,低声道:父亲的意思是陛下要动手了吗?
杨彪与他目光相对,沉声道:陛下迟早是要动手的。
书房内静了一瞬。
杨彪又开口道:咱们这样的人家,这样的身份,若是到最后一刻才行动,那就太扎眼了,非但是来不及,还很可能会被朝廷捉了做典型。与其给人拿来开刀,不如自己先动手。他这是在对儿子解释,站在权力中心,维持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心得了,陛下心性坚毅,这十几年来,一直如此。当初他未满十四岁就要亲政,后来果然如愿。陛下的手段心计,实在是几百年都难见的。收复天下,他做到了。分田改制,他在吴地做到了。去岁陛下坚持要将盐铁收归官营,闹了那么大的风波,朝野民间声浪纷纷,陛下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实现了。那么,这分田改制,既然是陛下铁了心要推行的,他最后就一定会推行。至于成败若是陛下此举成了,那咱们就是散去万顷良田,而保阖族平安。若是陛下败了,以咱们杨氏一族的声明,总还能有别的退路。只是这样一来,你今后的日子就要艰苦许多我做了这个决定,是对不住你他望着儿子,后面的话有些难以启齿。
谁料杨修满不在乎得一笑,道:这有什么?父亲也太言重了。
杨彪微微一愣,这本该由杨修继承的万顷良田,难道儿子竟然毫不在意吗?
杨修正因为出身大族,生来锦衣玉食,没有受过苦日子,更不在意身外之物,至少当下还是很豁达的,笑道:我要那么多田地作什么?我又不会去耕种。再说了,等我死了,还不就是一个坟头吗?难道还能像是从前的皇帝一样给自己修地下宫殿吗?他伸了个懒腰,又笑道:要我说,父亲您这思想境界还是不够高,这是好事儿啊。您只管去做就是。他顿了顿,略正经了些,道:分田改制,陛下是一定要做的。父亲您说得对,与其等别人拿咱们祭天,不如咱们自己先动手还能赚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杨修既没有经历过杨氏祖上一分一毫积攒起来的辛苦,也并不觉得没了弘农郡的田地自己就会缺衣少食,因此这会儿杨彪口中的万顷良田对他而言还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既然只是一个数字,那么这数字属于他,还是属于旁人,又有什么区别?况且他当初是陪着皇帝沿黄河南岸走过的,也很同情贫苦的百姓,对分田改制一事,他私下一直是支持皇帝的。
杨彪没想到儿子会是这样的态度,一时不知道是该气儿子糊涂,还是该羡儿子豁达,叹了口气,道:你下去吧。我给你叔父写信。
杨修打个呵欠,一副并不在意的模样,道:那儿子就先退下了昨儿面圣回来没睡好他懒洋洋回身向外走,走出书房门后,面上慵懒的笑容便褪去了。
他比父亲陪伴皇帝的时间更久,而且私下说话更直接一些,对皇帝的性情也就更了解。
当初与长公主刘清之事,家里父亲杨彪行家法揍他,宫中长公主吓得只是称病,反倒是他没觉得有什么。这倒不是他自大,而是凭借他对皇帝的了解,杨修当时有一种奇怪的直觉,总觉得皇帝不会在意这等小节。杨修当时是写信给皇帝,如实陈述了与长公主刘清之事,要仆从送往吴地的。只是这封信没能送出家门去,给父亲杨彪拦截下来。信自然是给烧毁了,气得父亲杨彪还又揍了他一顿。等到皇帝回到长安,知道了事情原委,果然也没有责罚他。他养好伤之后,进宫面圣,却也不好再提起自己曾经写过那样一封信。
若是被误解,那就被误解吧,杨修并不很在意这些。
正如此前直觉皇帝不会在意他与长公主之事,杨修当下也有一种直觉,那就是分田改制是皇帝势在必行的大事。
不管是良田万顷,还是黄金万两,如果拥有就要迎着皇帝的刀锋,那他情愿两袖清风。
作者有话要说:还是有人相信陛下的!感谢在20210223 23:37:12~20210224 23:38: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Moonlight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青青翠微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mimi 5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45章
建安六年冬夜, 长安未央宫中明烛高燃,刘协与曹昂私下说话。
今日处理细务晚了些,刘协索性就留曹昂在宫中宿下, 顺便讨论未尽的事项, 照朕看来啊,就该在西厢给你腾出一处住所来。入冬天寒, 时不时又有风雪,你每日早起晚归, 也太辛苦了些。往后冬日, 你就都宿在宫中好了。
曹昂笑道:这点风雪算什么?臣又不是纸糊的。又道:况且陛下不是要车驾东归的吗?在未央宫中置办了臣的宿处,明年咱们又未必还在长安了。
刘协缩进熏暖了的被子里, 眯了眼睛笑道:朕都险些忘了, 还有回洛阳这一茬。
自天下平定, 十三州归附以来, 朝中就一直在议论迁都洛阳之事。当初朝廷来到长安, 是在董卓的逼迫之下, 如今董卓早已化作飞烟, 朝廷东归洛阳, 更有抚定人心,一雪前耻的意义在。朝中的老臣是早已按捺不住,从建安四年袁绍方死那会儿, 就不断上奏, 希望皇帝起驾回洛阳的。刘协清楚迁都的意义,因此一直拖延着,准备等到最合适的时机。他明白此后许多年,北方都会比从前冷,天下的人口经济都在南移, 似乎都城也该南移但是这样一来,又与军事上的要求不符。一国之都,有时候要考虑的不只是经济上的问题。因此权衡之下,刘协最终还是决定回迁洛阳,他稍微漏一点口风,这二年才冷却下去的东归议题,立时又火热起来。
车驾东归,在建安六年冬,成为了朝野上下万众瞩目的大事。此事已经能九成确定了,只是究竟何时启程,还要等皇帝一锤定音。
曹昂在窗下斜靠墙坐着,既然是私下谈话,便也放松了许多,低声道:陛下,您还记得洛阳皇宫的模样吗?
洛阳皇宫?刘协微微一愣,从渺远的记忆中搜索着相关的片段,那是他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咄咄逼人的董卓与许多废弃的宫殿,那时候宫中刚经历宦官之乱,董卓又领兵占了洛阳,少帝被毒死,到处人心惶惶。宫中宦官都死绝了,少了许多人手;还有许多宫殿都没了主人,宫门日夜紧锁。朕倒是记得当初董卓发怒,不好冲着朕发泄,便拿朕的狗作文章。他瞥了一眼在脚踏上酣睡的小黑狗,道:这狗现在好端端活着,董卓倒是已经不在人间了。
曹昂听皇帝回忆着过去的事情,想象着当时皇帝的模样,道:那应该是臣还未进宫之时吧?
是吗?刘协歪头想了一想,道:朕记不清了。不过你同子柏(淳于阳字)他们进宫,应该也是很早的。早在关东盟军之前因为他在曹操等人离开洛阳之前,就召集了还在洛阳的西园八校尉,要他们送儿子入宫。他想到这里,问道:你父亲怨朕吗?
曹昂微愣,看向皇帝,不太明白他在问的意思,什么?
刘协也歪头看向曹昂,道:当初朕强行将你留下来。
当初曹操离开洛阳后,曾经派手下要偷偷接曹昂离开的。
曹昂笑道:这有什么好怨陛下的?更何况如今看来,臣父倒是要感激陛下当日的举动。
刘协垂眸,道:日前朕要你写信给你父亲,要他散尽家中良田,他也不怨吗?
自从杨彪给弘农郡去信,要族人处理家中万顷良田之后,朝中消息灵通的人都隐约知道了。当朝尚书令散尽家中良田,就是一个很明确的风向标。朝臣当中有敏感度高,且舍得身外之物的,也已经暗中动手,或者真的处理家中田地;或者把明面上的田地转入暗处,由亲信等人持有。但大多数人终归还是俗人,哪怕是朝中的大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就舍弃祖上累世的基业,许多还是抱有侥幸心理,一面舍不得自家的祖产,一面战战兢兢看着朝廷下一步的动向。
曹昂在外处理细务更多,接触的人也更多。他本人又有笑面公子之称,纵然公务上冷静清正,但为人是温和亲切的。所以一时间就有许多人或是写信,或是请托,总之问到曹昂这里来,要要谈一谈皇帝的态度尚书令杨彪处理弘农郡万顷良田之事,究竟是什么意思。
往曹昂处探消息的人一向很多,这点刘协也清楚。所以刘协有时候也会利用这一点,通过曹昂往底下释放自己的态度,既能先摸一摸底下人的反应,也能左右局势,让事态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比如说在分田改制这件事情上,刘协就交待曹昂,要他往亲近之人处,透一透底。
这其中自然就包括了曹昂的父亲,冀州牧曹操。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如果朝廷下令,摆明车马说要分田改制,那么地方上的豪强大族会联合起来拼死反抗。但若是通过曹昂这些近臣,向外释放上意,那么接到消息的人就会认为自己拿到了机密,他们会尽快利用这些消息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就站到了皇帝所希望的立场上去。
比如尚书令杨彪,比如冀州牧曹操,也比如接到曹昂信后紧急处理了族中田地的其它人他们在大多数豪强大族还在观望的时候,已经处理了手上的田地,换成了在随后的改革中朝廷允许保留的金银之物,他们最大程度保全了自己的利益,而且也因为放弃了田地,在随后的分田改制中不会再受到冲击他们就会从原本最可能的政策反对者,变成皇帝新政的支持者。
但是像这样的人物,终究是稀少的。杨彪乃是尚书令,曹操乃是天子第一信臣的父亲,而其他接到消息的人,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上,能与曹昂有联系,便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贵族。
刘协虽然一心想要连最穷苦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甚至读书识字,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还是不得不包容这个时代某些最顶级的豪门。当然与此同时,暗中的消息传开之后,凡是愿意就此割舍大量田地的豪强大族,便可以认为是自愿追随了中央,这也是他们的机缘。而在经过这一波之后,仍是不为所动,又或者观望等机会的豪强大族,便已经眼睁睁看着这最后的机会溜走。
此时听了皇帝的问话,曹昂抬眸道:臣父很高兴。
高兴?刘协难掩疑惑之色。
曹昂轻声道:其实臣的父亲一直都希望自己能为陛下、为汉室做更多事情,只是从前伏于袁绍帐下,不好擅动。等到陛下驾临官渡,转瞬之间消灭了袁氏,臣父总觉得未能出尽全力。所以他其实也一直在等机会,向陛下尽忠
刘协恍然。其实曹操年轻的时候,还真是有点理想主义的,曾经想要刺杀宦官张让,事情不成逃走之后,仗着父祖的关系才保住了性命。人的野心是一点一点起来的。现下他十年就收复了天下,曹操没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没了后面那些想法,倒真是大汉能臣了。他有些感慨,亦轻声叹道:朕从前倒是没能体察子脩父亲这番忠心
曹昂笑道:要对陛下尽忠的臣子如此之多,陛下又何须格外留心其中一个?
子脩这话说的,刘协笑道:倒像是做过皇帝一样。很会站在皇帝的视角去看事情,想问题。
曹昂不接这话,说一个臣子像是做过皇帝,已经是有些不正经的玩笑了,又道:不知道陛下是想先做哪一件事情是先车驾东归洛阳呢?还是先行分田改制?
刘协明知他是不接自己的玩笑话,偏要笑道:子脩这么会体察朕心,不如来说一说,你若是朕,会先做哪一件事情?他也想听一听从曹昂的视角来看,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妥当,也最彻底的。
恋耽美
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180)
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180)
但是现在明晃晃的数字摆在眼前,杨彪不是无知少年,他在中枢理政几十年,深切地明白能将中央税收翻四倍,对一个皇帝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假若现在有一桩好生意,能让地方上的豪强大族每年所得翻三倍,他们便杀人放火,无所不敢做了。同样的道理,放在皇帝身上也是一样。
皇帝会停下碾压地方豪强的脚步,只是他杨彪不切实际的幻梦。
一旁皇帝与曹昂又在讨论各地助农曹的细务,杨彪心情沉重,很少开口,待到议事结束之后,乘车回府,拖着脚步进了书房,自己在里面呆了半日,要人传了儿子杨修来。
杨修当初给父亲家法打得下不来床,因为当初与长公主刘清之事,险些毁了自己。事发之后,皇帝虽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与错误,但是也不便要他在宫中做事了,因此将他外派出去,这一年来作为督查巡阅了益州、荆州与豫州。杨修如今刚回长安不过两日,昨日才去宫中述职。他原本是大族子弟做派,要风雅还要风流。可是自从与长公主刘清事发以来,杨修非但风流不起来,反倒颇有些落魄之感,倒是冲淡了从前几分轻薄,显得沉稳些了。
杨修来到书房,就见父亲坐在案前、眉头紧皱,父亲何事发愁?
杨彪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抬头看一眼一年来成熟许多的儿子,哑声道:坐下来说话。
这是要长谈的架势。
杨修在窗边坐下来,仍是习惯性得捻着衣襟上的香囊,只是如今里面的香不再旖旎缠绵,反倒微苦清凉,他望见父亲案上摊开的信,起首收信人乃是弘农郡的叔父。
杨彪道:你可知道仲长统这人?
狂生仲长统?杨修道:听说过。这是兖州牧荀彧举荐的人,年轻博学,有狂生之称。据说陛下与此人投契。
陛下破格要他做了尚书郎。杨彪道:这仲长统当初曾伴驾在吴地。
父亲在担心什么?
杨彪抿唇不语,半响道:我做了一个决定,此事旁人都可,只是恐怕对不住你。
杨修闻言笑了,道:那会是什么事情?他目光瞥过那只写了抬头的信,流露出一丝往昔的不正经,难道是父亲在外面还给我生了个弟弟?
杨彪不理会他故意缓和氛围的闲谈,沉声道:我这是要写信给你叔父,要他把咱们在弘农郡的田地都散了。
散了?
是。我要他把田地或是分给需要的流民,或是折价给原本的佃户,或是卖给旁人,总之不要留下。杨彪沉郁道。
杨修若有所思。
杨氏父子都是天下站在权力最中心处的人物,政|治敏锐度也都是一等一的。
杨修抬眸望向父亲,低声道:父亲的意思是陛下要动手了吗?
杨彪与他目光相对,沉声道:陛下迟早是要动手的。
书房内静了一瞬。
杨彪又开口道:咱们这样的人家,这样的身份,若是到最后一刻才行动,那就太扎眼了,非但是来不及,还很可能会被朝廷捉了做典型。与其给人拿来开刀,不如自己先动手。他这是在对儿子解释,站在权力中心,维持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心得了,陛下心性坚毅,这十几年来,一直如此。当初他未满十四岁就要亲政,后来果然如愿。陛下的手段心计,实在是几百年都难见的。收复天下,他做到了。分田改制,他在吴地做到了。去岁陛下坚持要将盐铁收归官营,闹了那么大的风波,朝野民间声浪纷纷,陛下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实现了。那么,这分田改制,既然是陛下铁了心要推行的,他最后就一定会推行。至于成败若是陛下此举成了,那咱们就是散去万顷良田,而保阖族平安。若是陛下败了,以咱们杨氏一族的声明,总还能有别的退路。只是这样一来,你今后的日子就要艰苦许多我做了这个决定,是对不住你他望着儿子,后面的话有些难以启齿。
谁料杨修满不在乎得一笑,道:这有什么?父亲也太言重了。
杨彪微微一愣,这本该由杨修继承的万顷良田,难道儿子竟然毫不在意吗?
杨修正因为出身大族,生来锦衣玉食,没有受过苦日子,更不在意身外之物,至少当下还是很豁达的,笑道:我要那么多田地作什么?我又不会去耕种。再说了,等我死了,还不就是一个坟头吗?难道还能像是从前的皇帝一样给自己修地下宫殿吗?他伸了个懒腰,又笑道:要我说,父亲您这思想境界还是不够高,这是好事儿啊。您只管去做就是。他顿了顿,略正经了些,道:分田改制,陛下是一定要做的。父亲您说得对,与其等别人拿咱们祭天,不如咱们自己先动手还能赚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杨修既没有经历过杨氏祖上一分一毫积攒起来的辛苦,也并不觉得没了弘农郡的田地自己就会缺衣少食,因此这会儿杨彪口中的万顷良田对他而言还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既然只是一个数字,那么这数字属于他,还是属于旁人,又有什么区别?况且他当初是陪着皇帝沿黄河南岸走过的,也很同情贫苦的百姓,对分田改制一事,他私下一直是支持皇帝的。
杨彪没想到儿子会是这样的态度,一时不知道是该气儿子糊涂,还是该羡儿子豁达,叹了口气,道:你下去吧。我给你叔父写信。
杨修打个呵欠,一副并不在意的模样,道:那儿子就先退下了昨儿面圣回来没睡好他懒洋洋回身向外走,走出书房门后,面上慵懒的笑容便褪去了。
他比父亲陪伴皇帝的时间更久,而且私下说话更直接一些,对皇帝的性情也就更了解。
当初与长公主刘清之事,家里父亲杨彪行家法揍他,宫中长公主吓得只是称病,反倒是他没觉得有什么。这倒不是他自大,而是凭借他对皇帝的了解,杨修当时有一种奇怪的直觉,总觉得皇帝不会在意这等小节。杨修当时是写信给皇帝,如实陈述了与长公主刘清之事,要仆从送往吴地的。只是这封信没能送出家门去,给父亲杨彪拦截下来。信自然是给烧毁了,气得父亲杨彪还又揍了他一顿。等到皇帝回到长安,知道了事情原委,果然也没有责罚他。他养好伤之后,进宫面圣,却也不好再提起自己曾经写过那样一封信。
若是被误解,那就被误解吧,杨修并不很在意这些。
正如此前直觉皇帝不会在意他与长公主之事,杨修当下也有一种直觉,那就是分田改制是皇帝势在必行的大事。
不管是良田万顷,还是黄金万两,如果拥有就要迎着皇帝的刀锋,那他情愿两袖清风。
作者有话要说:还是有人相信陛下的!感谢在20210223 23:37:12~20210224 23:38: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Moonlight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青青翠微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mimi 5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45章
建安六年冬夜, 长安未央宫中明烛高燃,刘协与曹昂私下说话。
今日处理细务晚了些,刘协索性就留曹昂在宫中宿下, 顺便讨论未尽的事项, 照朕看来啊,就该在西厢给你腾出一处住所来。入冬天寒, 时不时又有风雪,你每日早起晚归, 也太辛苦了些。往后冬日, 你就都宿在宫中好了。
曹昂笑道:这点风雪算什么?臣又不是纸糊的。又道:况且陛下不是要车驾东归的吗?在未央宫中置办了臣的宿处,明年咱们又未必还在长安了。
刘协缩进熏暖了的被子里, 眯了眼睛笑道:朕都险些忘了, 还有回洛阳这一茬。
自天下平定, 十三州归附以来, 朝中就一直在议论迁都洛阳之事。当初朝廷来到长安, 是在董卓的逼迫之下, 如今董卓早已化作飞烟, 朝廷东归洛阳, 更有抚定人心,一雪前耻的意义在。朝中的老臣是早已按捺不住,从建安四年袁绍方死那会儿, 就不断上奏, 希望皇帝起驾回洛阳的。刘协清楚迁都的意义,因此一直拖延着,准备等到最合适的时机。他明白此后许多年,北方都会比从前冷,天下的人口经济都在南移, 似乎都城也该南移但是这样一来,又与军事上的要求不符。一国之都,有时候要考虑的不只是经济上的问题。因此权衡之下,刘协最终还是决定回迁洛阳,他稍微漏一点口风,这二年才冷却下去的东归议题,立时又火热起来。
车驾东归,在建安六年冬,成为了朝野上下万众瞩目的大事。此事已经能九成确定了,只是究竟何时启程,还要等皇帝一锤定音。
曹昂在窗下斜靠墙坐着,既然是私下谈话,便也放松了许多,低声道:陛下,您还记得洛阳皇宫的模样吗?
洛阳皇宫?刘协微微一愣,从渺远的记忆中搜索着相关的片段,那是他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咄咄逼人的董卓与许多废弃的宫殿,那时候宫中刚经历宦官之乱,董卓又领兵占了洛阳,少帝被毒死,到处人心惶惶。宫中宦官都死绝了,少了许多人手;还有许多宫殿都没了主人,宫门日夜紧锁。朕倒是记得当初董卓发怒,不好冲着朕发泄,便拿朕的狗作文章。他瞥了一眼在脚踏上酣睡的小黑狗,道:这狗现在好端端活着,董卓倒是已经不在人间了。
曹昂听皇帝回忆着过去的事情,想象着当时皇帝的模样,道:那应该是臣还未进宫之时吧?
是吗?刘协歪头想了一想,道:朕记不清了。不过你同子柏(淳于阳字)他们进宫,应该也是很早的。早在关东盟军之前因为他在曹操等人离开洛阳之前,就召集了还在洛阳的西园八校尉,要他们送儿子入宫。他想到这里,问道:你父亲怨朕吗?
曹昂微愣,看向皇帝,不太明白他在问的意思,什么?
刘协也歪头看向曹昂,道:当初朕强行将你留下来。
当初曹操离开洛阳后,曾经派手下要偷偷接曹昂离开的。
曹昂笑道:这有什么好怨陛下的?更何况如今看来,臣父倒是要感激陛下当日的举动。
刘协垂眸,道:日前朕要你写信给你父亲,要他散尽家中良田,他也不怨吗?
自从杨彪给弘农郡去信,要族人处理家中万顷良田之后,朝中消息灵通的人都隐约知道了。当朝尚书令散尽家中良田,就是一个很明确的风向标。朝臣当中有敏感度高,且舍得身外之物的,也已经暗中动手,或者真的处理家中田地;或者把明面上的田地转入暗处,由亲信等人持有。但大多数人终归还是俗人,哪怕是朝中的大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就舍弃祖上累世的基业,许多还是抱有侥幸心理,一面舍不得自家的祖产,一面战战兢兢看着朝廷下一步的动向。
曹昂在外处理细务更多,接触的人也更多。他本人又有笑面公子之称,纵然公务上冷静清正,但为人是温和亲切的。所以一时间就有许多人或是写信,或是请托,总之问到曹昂这里来,要要谈一谈皇帝的态度尚书令杨彪处理弘农郡万顷良田之事,究竟是什么意思。
往曹昂处探消息的人一向很多,这点刘协也清楚。所以刘协有时候也会利用这一点,通过曹昂往底下释放自己的态度,既能先摸一摸底下人的反应,也能左右局势,让事态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比如说在分田改制这件事情上,刘协就交待曹昂,要他往亲近之人处,透一透底。
这其中自然就包括了曹昂的父亲,冀州牧曹操。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如果朝廷下令,摆明车马说要分田改制,那么地方上的豪强大族会联合起来拼死反抗。但若是通过曹昂这些近臣,向外释放上意,那么接到消息的人就会认为自己拿到了机密,他们会尽快利用这些消息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就站到了皇帝所希望的立场上去。
比如尚书令杨彪,比如冀州牧曹操,也比如接到曹昂信后紧急处理了族中田地的其它人他们在大多数豪强大族还在观望的时候,已经处理了手上的田地,换成了在随后的改革中朝廷允许保留的金银之物,他们最大程度保全了自己的利益,而且也因为放弃了田地,在随后的分田改制中不会再受到冲击他们就会从原本最可能的政策反对者,变成皇帝新政的支持者。
但是像这样的人物,终究是稀少的。杨彪乃是尚书令,曹操乃是天子第一信臣的父亲,而其他接到消息的人,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上,能与曹昂有联系,便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贵族。
刘协虽然一心想要连最穷苦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甚至读书识字,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还是不得不包容这个时代某些最顶级的豪门。当然与此同时,暗中的消息传开之后,凡是愿意就此割舍大量田地的豪强大族,便可以认为是自愿追随了中央,这也是他们的机缘。而在经过这一波之后,仍是不为所动,又或者观望等机会的豪强大族,便已经眼睁睁看着这最后的机会溜走。
此时听了皇帝的问话,曹昂抬眸道:臣父很高兴。
高兴?刘协难掩疑惑之色。
曹昂轻声道:其实臣的父亲一直都希望自己能为陛下、为汉室做更多事情,只是从前伏于袁绍帐下,不好擅动。等到陛下驾临官渡,转瞬之间消灭了袁氏,臣父总觉得未能出尽全力。所以他其实也一直在等机会,向陛下尽忠
刘协恍然。其实曹操年轻的时候,还真是有点理想主义的,曾经想要刺杀宦官张让,事情不成逃走之后,仗着父祖的关系才保住了性命。人的野心是一点一点起来的。现下他十年就收复了天下,曹操没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没了后面那些想法,倒真是大汉能臣了。他有些感慨,亦轻声叹道:朕从前倒是没能体察子脩父亲这番忠心
曹昂笑道:要对陛下尽忠的臣子如此之多,陛下又何须格外留心其中一个?
子脩这话说的,刘协笑道:倒像是做过皇帝一样。很会站在皇帝的视角去看事情,想问题。
曹昂不接这话,说一个臣子像是做过皇帝,已经是有些不正经的玩笑了,又道:不知道陛下是想先做哪一件事情是先车驾东归洛阳呢?还是先行分田改制?
刘协明知他是不接自己的玩笑话,偏要笑道:子脩这么会体察朕心,不如来说一说,你若是朕,会先做哪一件事情?他也想听一听从曹昂的视角来看,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妥当,也最彻底的。
恋耽美
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