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穿越) 作者:三十六陂春水

    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穿越)——三十六陂

    还是恨老师?朱谦顶着朝廷的压力,辅佐他们祖孙三代,他又凭什么恨?

    潘元青在狱中好几天不吃不喝仿佛一尊雕像,朱谦每天过来苦劝,最后实在没办法,索性给他讲起外面的事。当说到仁宗想派叶安出使西夏的时候,潘元青手指微微动了动。

    朱谦觉得有戏,又添油加醋的说了下此行的危险,并表示如果他开口,那小子一定不会冒险。

    不。潘元青突然开口:我跟着一起去。他自己也不明白当时明明已心存死志,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但最后确实是因为叶安,他才活到现在。

    我是自己要与你去西夏的,所以你潘元青话还没说完,就被对方一把抱住。

    叶安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些什么。

    潘元青品尝到了久违的手足无措,想要将其扶起,但最后手却搭在叶安后背上。

    早知道就不跟他说了。轻轻叹了口气,月光洒在两人身上,青年一下又一下轻抚着怀中的少年。

    第75章

    五更天, 汴梁城外。

    此时太阳才刚刚升起,那边月亮尚未落下, 整个天空呈现出一种雾蒙蒙的蓝色。

    赵雯坐在轿子上,手里拿着帕子,双眼无神不知在想些什么。随行的婢女看了看天色,与外面抬轿子的嘀咕了几句,走进去小心翼翼道:小娘子,要不然我们启程吧。从京里到广南,相距千里。哪怕马不停蹄,怕是也要许久。哪怕马不停蹄怕是也要许久,再耽搁下去, 怕是天黑前到不了驿馆。

    赵雯咬了咬下唇, 掀开车帘看向外面,确定无人后眼中划过一丝失望, 最终还是点点头。

    一众婢女喜不自胜, 连忙吩咐外面人赶紧走。送亲队伍缓缓行动,赵雯低下头, 眼里噙满泪水。

    然而没过一会儿, 马车突然停住, 只听随行护卫喝道:你们是何人?速速闪开。

    赵雯心中纳闷, 难不成是遇到山匪了?紧接着有想到, 此地里京城不远, 不管怎样山匪也没胆子啊。正当她惊疑不定之时, 便听到一男子喊道:在下赵河, 桂州人士,奉叶郎君之命,护娘子身边。

    赵雯眼前一亮, 不顾婢女劝阻,拉开车帘走了出去,激动道:是哥哥让你们来的?

    赵河心中一惊,他与金福竞争管家失败后便随意找了份活计。刚开始叶安找他说明情况的时候,他还以为对方暗恋这小娘子,结果两人竟是兄妹吗?不敢多想,连忙低头,听闻您要去广南,小的在那里经营三十年,好歹有些人脉,愿效犬马之劳。还有那边瘴气中,叶郎君找遍京城里擅治此道的郎中,以及赵河将手里的盒子呈了上去:虽说知道您不缺这个,但多带些中没坏处。

    赵雯将盒子打开,里面满满一打地契田契。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京城内,开封府旁。

    潘元青看着身边眼睛肿的像核桃一样的少年,不由问道:不去送送吗?

    送什么?该做的不该做的,我全都做了。叶安哑着嗓子,这倒不是因为赵雯,完全是那天抱着老师哭的太用力,已经好些天了,还是没缓过来。

    不过也有好事,那就是经过那日,他自觉跟潘元青之间一直以来的隔阂感少了些许。也许是秉着破罐子破摔的原则,反正最丢脸最不堪的事对方全知道了,也没什么再不好意思的了。

    好了,也差不多该进去了。觉得心情平复的差不多,叶安拉着老师走到里屋。此地离开封府衙很近,正是叶安之前住的公租房。因为位置安全,再加上也住出些感情,索性按原价签了十年契,如今已被改造成《大宋理学旬刊》的编辑部。

    此时理学还没冒头,叶安先将名字占了,省得以后起纠纷。

    屋内,苏颂等人有些忐忑的坐在椅子上,看见叶安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叶安笑眯眯的点头,搭眼望去,猛然一惊:这、这怎么还有个小孩?只见几个清瘦高挑的身影中,明显凹进去一块,一身穿绯衣,头戴玉冠的精致少年,睁大眼睛打量着他。听到叶安开口,神色间明显不服,叶主编也就比我大个四五岁,没想到也是以年龄论英雄!

    叶安一听便乐了,拱拱手道:是我不对,那不知这位小英雄尊姓大名,有何一技之长?

    少年倨傲负手,在下沈括,钱塘人士,一技之长嘛可以说什么都懂一点。

    听到日后大名鼎鼎梦溪先生的名号,叶安倒也没多惊讶,毕竟他连皇帝包大人都认识了。于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劳烦沈小兄弟在我们部里打打下手,待到熟悉了,再决定想要加入哪个。

    接着对其他人道:诸位,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本刊物,主要分为三部分,算学、工学以及理学。算学方面主要由我与潘官人负责,理学则由苏颂负责,至于工学嘛还没找到暂时交给韩公廉先生。韩公廉就是帮助苏颂造出水运仪象台的匠人,手艺巧夺天工不说,还饱读诗书,放到现代妥妥的是一个高级工程师。

    众人自是没有意见,苏颂犹豫了一下,为难道:叶主编,虽说我们已向全大宋申稿,但直到现在为止,也知收到十几封回信,你看

    就这十几份回信,还是他死皮赖脸跟好友们求到的。与苏颂料想的不同,原本许多志同道合之人,一听要公开在刊物上些这种文章,纷纷表示拒绝。理由是他们已经是朝廷官员,不少人正年轻,还意欲往仕途上发展,不想让旁人知道自己成天沉迷在这些奇淫技巧之物。

    无妨,叶安早有心理准备:先攒一攒再说,这头一份旬刊,我们这几个主编先抛砖引玉。

    苏颂几人点点头,接着又问道:那我们先写些基础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估计也用不了几页。

    不不不,叶安连忙阻止,劳烦将自己最新最拿手的东西写在上面,哪怕是一些天马行空的猜想也无所谓。

    就比如叶安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震惊!我们脚下的大地,很可能是颗球!然后还在旁边画了个简笔画,一只肥硕的狸花猫用爪子拨弄着一颗球,球上三五小人吓得瑟瑟发抖。

    在场众人:

    韩公廉觉得不解,率先发问道:叶主编,在下觉得此事不妥,韩某虽说只在工匠之事上小有成就,但子曰:知之为知之我们自己都拿不准的东西,怎么能去误人子弟呢!

    他言谈间颇为不客气,叶安却没怎么放心上,他心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这样,对知识很有敬畏之心,于是温和道:韩官人所言甚是,所以我们写的时候,也要说明白,不过是自己的一些猜想,欢迎读者投稿反驳。实不相瞒,我一直认为,知识这东西,闭门造车是没办法更进一步的,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见解。

    沈括在旁边听得若有所思:也刚好能解决我们投稿不足的问题。

    叶安笑了笑,没有答话。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嘛大宋虽说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但人们对数理化工的知识依旧浅薄,需要让人带着入门。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四五岁的幼儿,想要让他对科学感兴趣,是直接给他个初中课本,还是让他看蓝猫淘气三千问?

    想也知道是后者,本来叶安搞这种学术期刊也没打算真引领工业革命什么的,能起到奠基作用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经过这么一解释,其他人虽说略有微词,但也只能捏着鼻子照做。

    很快,第一期《大宋理学旬刊》便向世面出售,原本嘛,大宋朝每日印的书多了,市面上一大堆,大家也都没当回事儿。结果没过几天,便出了件大事儿

    馆阁校刊,同知太常礼院司马光上表痛骂国子监祭酒王安石妄议朝政,纵容底下学生胡言乱路,贬低圣人之言,要求罢免其职位。

    原来王祭酒就算是在国子监教书,本质上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变法大计,并经常就朝政发表言论。这一来二去的,自然就被许多保守的士大夫看不过眼。司马光虽说才二十七岁,但因为成名早,私德优秀。在保守党中有些分量,便被撺掇着去煞煞那脏鬼的威风。至于叶安那本期刊,完全是顺带的。

    可王安石是什么人啊,天生的拗相公,每天在国子监里管些小崽子,胸中憋着一口闷气。见有人往枪口上撞,立刻回击!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的三天,王祭酒一共上表了七八封奏章,外加几首诗赋,把对手完全打懵!

    士大夫们偃旗息鼓了,觉得犯不着跟这村夫一般计较,但司马光却被激出火气,他未及冠就中了进士甲等,才学也是过硬了。两人就这样隔空对骂,金句频出,就连瓦子的说诨话的艺人都忍不住借鉴。

    王安石与司马光此时不过是两个京城小官,上朝都要站在队尾那种,大佬们自然不会将二者放在心上。不过连带着的,《大宋理学旬刊》却火了。

    众人发现,里面奇思妙想不断,虽说不怎么相信,但拿着看一乐也是挺好的。甚至有许多小孩子看完忍不住去问家里大人,什么我们真的是在球上吗?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是怎么做的?

    当然了,也有许多不服的投稿痛骂叶安等人,叶安也不藏着,挑出一些真的运算过、相对理性的放到下期,让读者看到不同观点。至于其他,也都纷纷礼貌回信,称期刊只接受对此物有一定了解者的稿件。

    投稿人气得半死,还真有些不信邪的去研究算学工学,只为把叶安真正打倒!

    就在叶安每天申稿申的不亦乐乎之时,开封城外突然传来噩耗,京兆府突发瘟疫,并且已向四下蔓延,有的地方已经控制不住了。

    得此消息,叶安当时便面色惨白,中牟县,离京兆府可不远!

    第76章

    自宋朝开国, 便一直瘟疫高发。究其原因,一是衣冠南渡后,南方潮湿温暖的气候, 助长了灾疫流行。据统计, 光是宋初, 浙江就经历过三场大疫。二则是人口空前膨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就拿中牟县来说, 光是常住人口,便比之前翻了好几倍。

    但这也加重了城市防疫的压力,尤其是小县城,一旦疫情发生,造成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叶安心急如焚, 恨不得立刻奔回家中, 却得知朝廷为了保证疫情不再扩散, 已将京兆府至开封府一段官路封闭, 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顾不得失礼, 他立刻申请进宫面圣,等见到官家后, 直接了当的道明来意。

    莫要胡闹!一向好脾气的仁宗头回沉下面容,看底下少年满脸倔强,叹了口气, 揉揉眉心:我知你纯孝,但你也不想想, 自己又不是郎中, 去又有什么用。

    我就算什么都不做, 去也是有用的。叶安满脸认真, 他不是单纯的头脑发热。

    要知道,这次虽不是什么大疫,但也涉及到三四个府。中牟县不过是个小县,虎头村又是县下小村,真有什么事,防疫工作也要可着大城先来。叶安虽不是朝廷高官,但如今也能称得上简在帝心,只有他回去,虎头村才可能被重视。

    外婆已经年过花甲,前几年身体一直欠安,他不能冒这个险。

    更何况,叶安上辈子赶上大流感,碰巧当了两个星期志愿者。尽管只是在社区火车站发发传单,但也算学了不少知识,并非一窍不通。

    他说的情真意切,仁宗显然也被打动,可还是有些犹豫。过了一会儿,张茂则走进来,轻声与其说了两句话。

    仁宗微愣,打发张茂则出去后,在大殿中转了几圈。最后还是叹气道:罢了罢了,我也管不了你。等下给你块令牌,你拿着去吧。

    叶安虽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感激的行了一礼。

    离开皇宫后,叶安没有慌慌张张的准备东西,而是托人寻到几个从最近收到京兆府人来信的,仔细打听了会儿消息。

    从他们口中得知,这次的疫情受感染人员大部分会出现玫瑰疹、相对缓脉、腹痛发热等症状,所以发病原因应该是伤寒。

    得知此点的叶安心中咯噔一声。伤寒,一个离现代人很遥远的词汇。假如是二十一世纪,很可能只是一场流感,简单的吃两片药就能好,但在古代却是要人命的大病,在东汉末年,甚至造成大约两千万人的死亡。不过万幸的是,这次伤寒只流行在人之间,并未传染给动物。

    思前想后,叶安花重金组建了一支医疗队,其中包括三名郎中、五六位学徒,身体强健的护卫等。接着又去买了两车药材米面。与国子监请假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城南出发。

    与仁宗不同,王安石得知他要去疫区之时,非但没有加以阻拦,反倒大肆称赞,甚至也想要进宫面圣,跟着一起报效祖国。最后还是叶安哭笑不得的将人拦下,他才没有那么伟大,这次完全是因为私心。况且自己一介布衣,如何行事,可以凭借私心。但王祭酒身为朝廷四品官,弄不好可是要被人说闲话的。

    刚出城门没多久,便见潘元青与乐丹骑着马站在那里,看样子已经等候多时了。

    老师你怎么?叶安有些懵,难怪去隔壁告辞没遇到人,他还以为对方有事出门了,搞得心里空荡荡的。

    我与皇帝打过招呼。潘元青言简意赅。

    叶安这才恍然,他就说,仁宗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看着眼前之人,他神色复杂:你大可不必如此。

    走吧,潘元青摇了摇头,没多做解释。自己的心思不足为外人道,前三十年活得懵懵懂懂,之后的人生,只希望少年能平安顺遂。

    哎,叶安知道事已至此,也不能让人回去,只能在心中发誓,绝对要用心照顾好老师。然后又看向乐丹,他怎么也跟着过来了?不是让元宝看好家吗。

    元宝那大傻子知道你要自己回家,哭到后半夜,我烦得受不了。乐丹绷着一张小脸,严格来说,沙卢族也算全族药剂师,对付个疫情指定是够了。

    叶安点头,也不再多言,带队继续前进。

    中牟县离开封府本身也没多远,马不停蹄两日就到了。路上叶安并没有分配任务,因着不清楚虎头村具体怎么回事,所以想着等到了再说。

    随着众人的前行,疫区也逐渐暴露在眼前。由于离京城太近,靠近这边的县城村庄大部分都简单封闭,叶安他们也没见到什么惨象。可往日繁华的官道上静谧无人,也总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恋耽美

    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穿越)——三十六陂

章节目录

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三十六陂春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十六陂春水并收藏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