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食成为星际非遗(重生)——乱山平野
我的美食成为星际非遗(重生) 作者:乱山平野
我的美食成为星际非遗(重生)——乱山平野
第55章
急性子倒也有分寸,只是站在门外喊,没有推门进来。
司星挂完视屏出去,有点奇怪:你哪儿听出我跟我妈打电话了?
急性子瞪着眼:不是你在喊妈吗?声音还挺响的。
mua和妈听起来还挺像的。
司星瞬间尴尬:额,你找我什么事儿啊?
急性子挠了挠头:哦,就是等会要吃饭了,我看大家都在楼下,就你没来,先来问问。
司星看了看时间,跟谢洵打电话打了半个小时,确实到吃饭时间了,司星就跟着他下了楼。
一下楼,所有人都坐在一起,讨论这饭怎么吃。
按理来说都是厨师,可以个人吃个人的,可是这里至少有四五十号人,人人都在吃自己的有点不像话,看起来不够团结,还有点麻烦,后面的厨房也不是无限大的,不能同时几十个人做饭,就要安排出顺序来。
那谁先就是个问题。
这群人连住个房间都能争出个花来,更别说谁先吃饭了。
有人提议:干脆咱们就一起吃算了,轮流做饭。
昨天那个白胡子又垂眉瞪眼的:就你们做的这饭我都不稀得吃,那都啥啊,能吃吗?!
红棉袄这回不跟他杠了,也点点头:不是我打击你们,你们这些个手艺,确实还不够过关。
他们都是吃惯了自己做的饭,连吃自己一手带大的徒弟做的饭有时候都觉得难以下咽,催促着他们锻炼手艺。
一群陌生厨师做的饭?
还不都是三级,里面还有二级三级呢。
他们觉得不太行。
可是如果都让三级厨师做饭,人家又觉得不好意思,大多数都是年纪大的人了,还麻烦人家天天伺候一群二级一级的年轻人,实在不好。
于是就都僵持了。
司星来了以后,就坐在了蒋老边上。
蒋老小声跟他说:听你在打电话就没叫你。
司星点头:讨论得怎么样了?
蒋老摇头:各有各的麻烦。
司星就说:那直接分小组不就好了。
像白胡子那样的,他带了好几个徒子徒孙,就算一个小组,还有司星和蒋老这样的,只有两个人,干脆找另外也是两个人的组一个小组,四五十个人分成4个组,分不同时间吃不就好了。
他提出来的时候又被白胡子拒绝了:还不是要分时间,一个小组做个饭半小时,四个组就两个小时了。
司星扶额:那就还是四个组,每个组出两个人,每天8个人做饭行不行?大家一起吃,8个人做的饭总有能下口的了吧?
这么简单的问题争论了这么久,司星怀疑他们是太闲了,故意找事情。
果然,他只是提了一下,一群人立马同意了,估摸着心里头早都想好了,可是都不好意思提,一有人提立马同意了。
很快大家又都分好了组。
这倒是不用操心,在座的各位平时也都有切磋交流,有相熟的朋友,组个队还是挺快的。
到这个时候,厨师这个行业的派系就出来了。
一共四个队,有白胡子和红棉袄那样的单打独斗出名声然后收徒子徒孙的,也有厨师世家传承的组在一起,来的人是最多的,普遍对其余人有点儿优越感。
还有就是蒋老这种国家编制,在研究所里的,人来得不多,几个研究所凑在一起,也勉强凑了个队,不过他们来的人少,却基本都是三级厨师,最低也都是二级的。
今天的晚饭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吃的第一顿饭,各个组里挑的都是精英。
白胡子那一组出了俩二级厨师,红棉袄自己和一个二级厨师,厨师世家也是一个三级一个二级,司星这一组商量好了按研究所来,第一天就是司星和蒋老。
八个人进了厨房,对视之间,司星隐隐感觉到了挑衅的火花。
急性子是世家那一组的,这回也分过来了,凑在司星旁边说话:战争这么快就打响了,看到没,无声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紧张而又刺激。
司星怀疑这孩子有点话唠和自来熟。
八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就正常做菜,因为其中有一个只擅长做面点的,就说做面食。
司星准备做面条,今天都是风尘仆仆赶过来的,实在没那个闲工夫和心情吃那种精心调配的食物,干脆嗦碗面,酣畅淋漓又痛快,吃完还能睡个好觉,明天起来做事。
古时候的面条不叫面条,叫汤饼。
司星想了想,记得《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里头提到,宋朝那会儿有各种面,北宋有插肉面、桐皮熟脍面,南宋有猪羊庵生面、盐煎面等等。
大小市井里头的面店到处开花,可见当时的宋朝人民多爱吃面。
不过据说宋朝的面还挺贵的,门面装修得太好,大多都是大肉大荤的面,成本价在那里,人家又不像21世纪那会,一碗面配几片薄牛肉就20元起,亏,还不如自己煮。
那会儿穷人专吃的叫素面。
只要几文钱一碗。
《水浒传》里,李逵就吃的壮面,就是一种大碗的粗面条,毕竟梁山好汉也挺贫穷的,如不是逼到绝境也不会落草为寇了。
司星想了想,自己一共要做五碗面,干脆就做五种最经典的。
一是北京的炸酱面。
说起来,棒子国也有炸酱面,好像是由山东华侨带去的,后面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竟然成了棒子国的主食,后来提起棒子国的美食,不是辣白菜就是韩式拉面,都挺自豪的样子,其实这俩都是中华美食,而且还是不太吃香了的那种。
司星觉得最经典的炸酱面是北京的,他上辈子吃了很多地方的炸酱面,感觉吃到后面都会觉得腻,而且太干,后来在北京一家老胡同里头吃了一家的炸酱面,味道一绝。
而且那个厨师年纪也不大,两个人后来成了朋友,互相教了对方拿手的手艺。
炸酱面的菜码无非就是黄瓜豆芽萝卜丝,那个朋友跟他说,他的炸酱面里,还会加入香椿嫩叶。
苏轼说: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这树上蔬菜的嫩芽是无数代人的童年回忆,和槐花并列第一。
司星知道他的炸酱面里加了香椿叶的时候才恍然,难怪会有异于他人的浓郁香味。
本来后院厨房里是没有香椿叶的,司星联系了人,给他送来了最新鲜的香椿叶。
香椿叶尖嫩的时候犹如翡翠,等它慢慢变老,就会变红。
司星也没多处理,洗干净以后轻轻过水焯熟就够了。
炸酱面最主要的,还是酱。
一定要用黄豆酱,还要最新鲜的。
最经典的是猪肉丁炸酱,还有就是三鲜炸酱,司星选了猪肉丁炸酱。
猪肉一定要五分肥五分瘦的,太肥了会油会腻,太瘦了口感又不好。
司星去肉柜里挑肉的时候发现,果然还是国家财大气粗,里面的肉都是最新鲜的,看着品相非常好,不论是五花肉还是腱子肉,几分肥几分瘦都应有尽有。
司星拿了肉,手动切丁。
后世的肉丁都是机器铰的,黏糊糊的混在一块,绝对没有自己剁出来的口感卖相好。
咄咄咄的剁肉声十分有节奏。
整个厨房只有司星这一个地方是和另一块灶头连在一起的,能互相看到对方在做什么,人家都不想呆这儿,只有蒋老和司星无所谓,干脆就选这了。
炸酱面的面是粗面,司星也自己做了,他上辈子什么都喜欢自己弄,尤其是面条。
这辈子和谢洵一起吃饭也都是自己揉面,反正平时也不忙别的,吃的东西就还是尽心做到最好,心里胃里都舒坦。
炸酱面最好的是用抻面。
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底下撒点干面粉,用擀面杖擀成一大片,一边切一边搓面,搓成长条以后就握起来反复抻,再把头尾切了就能下锅。
现在是三四月的天气,虽然已经立春了,还是不够热,有微微的冷风,司星就做的热面,到了七八月大暑天,炸酱面的面就该用冰水过一下做冷淘面了。
面下锅煮了。
猪肉丁就放锅里,加点葱姜蒜,先炸后炒,把猪肉里的油炸出来一点,吃着会更香,口感也更好,炒熟了就加上用水稀释过的黄豆酱,小火煮上10几分钟。
煮好的面铺在碗底,上面铺上香椿芽、掐了头的嫩豆芽、切得细细的黄瓜丝,憋憋青的莴笋片儿以及焯过水的嫩萝卜缨儿,萝卜必定要是心里美的。
都是极其细嫩的菜,一咬都卡擦卡擦的能浸出水来。
末了浇上一大勺子炸酱,旁边摆上两颗浸透了的腊八蒜。
完美、经典的炸酱面从司星手里诞生了。
从司星抻面的时候,对面的蒋老就看着了。
再看他挑了一堆的蔬菜,内心一直叹息。
他们这一代的厨师都是尽量用最少的菜完成一道菜肴,生怕串了味儿影响口感,也怕不好看,结果看看人家,七八样东西摆在一起,一点儿都不怕!
唉。
他正感慨着,忽然闻到哪里有一股子奇怪的糊味儿漫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想吃炸酱面了。感谢在20210228 00:00:00~20210301 20:15: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啾咪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流年、要一个肉包子10瓶;夜灵雪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边儿上一个二级厨师正尴尬地举着锅铲。
面前的锅里已经糊成了一团,黑漆漆的,大约是怕太干把锅烧坏了,他又加了小半壶的水进去,这会儿全都浮在锅上,看着恶心的慌。
注意到大家都在看他,二级厨师脸通红:我就想试一下新食材。
司星看到他旁边放着的也是酱,不过是司星之前制作好的辣椒酱,没想到这里也采购了。
看着厨师羞窘的表情,他出口安抚:这个酱不能炒太久,当初做的时候就没放油,所有的料炒好了才加的油,你现在再炒一遍很容易糊。
那厨师惊讶:您知道这个啊?
急性子也在,他立马道:这是司老师做出来的!我刚去补了千度!
厨师两眼放光:厉害!我刚刚尝了一下,味道特别好。
他也不说虚的,当场表示了赞叹:难怪你能成为三级厨师,看起来我要进步的地方还很多。
司星笑笑。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必定能看得更远。
不过,说起辣椒,他想起了自己要做的第二道,陕西的油泼面。
还是他上辈子看书的时候看到的,一直念念不忘。
陈忠实的《白鹿原》里有很多的陕西美食,比如白灵做的那碗碱面放多了的臊子面,鹿子霖每日早晨都要吃的羊肉泡馍,以及改变了黑娃一生的水晶饼。
然而更吸引司星的,还是那一碗油泼面,后来又叫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
关中,也就是陕西那一块都有一句流传许久的话:门帘挂个席片子,屋里吃着biangbiang子。
后来《白鹿原》拍了电视剧以后,司星也对他们大口嗦面的场景印象深刻。
里面仙草把裤带宽的油泼面下锅煮熟,捞进碗里以后放上臊子,拿热油一泼,筷子一拌,辣味就能冲进鼻子里。
和前头做的炸酱面要用刀切不同,油泼面的面条不切,是擀成粗/长条以后,往中间抹上油,直接抻开的,抻开以后撕成两条直接就能下锅,起锅以后撒上葱花碎、花椒粉和盐以及黄瓜丝之类的配菜,用烧的滚烫的菜籽油在上面浇上三浇,这碗面就好了。
司星按着步骤走。
完成的油泼面红通通的,看着就很喜庆。
有些人做油泼面的时候抻面不到位,把面弄得很厚,但是清朝时期有本《素食说略》里曾说: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水揉匀,复以湿布,俟其融合,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
做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其薄等与韭叶,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执行,可以成中空之形。
油泼面的香味儿实在过于霸道,花椒与辣椒特有的香味被热油刺激出来,在后厨里飘荡着。
下午恶补了司星以前视频的急性子差点直接摔锅铲。
唉,看完司老师的美食好受打击啊。急性子愁眉苦脸,我但凡能有十分之一,我早就成了三级厨师了。
红棉袄也在后厨,闻见了空气里的鲜香味默不作声。
他很想说不过这样,然而犹豫了一下,还是认栽一样继续切着手里的萝卜片。
蒋老倒是不客气,直接说:我尝尝你这面。
司星做的有多,便给他下了一小碗。
面很薄,送进嘴里却有些筋道,更先尝到的的是附着在表面的辣椒面和花椒面,鲜香麻辣,司星知道蒋老吃醋,给他放了一点,这面里就带了一点儿酸辣味。
蒋老两口就把面嗦完了:吃着很痛快!
司星弯了眼。
陕西那一块的美食都这样,粗犷中带着一点细,譬如羊肉泡馍,馍馍开头吃的时候有点干硬,在羊肉汤里泡上一阵子就变成细软的,能抿进胃里,叫人一下子就能想起高原荒漠之上漂浮的细沙。
司星曾经自驾游,从南方某座小城一路开到了川省,路上经过了徽省、鄂省、陕西,徽省给他的感觉是空旷,鄂省则像是个过渡带,从平坦慢慢上升,陕西就是标准的高原了。
司星依旧记得,那天早上他睡得朦朦胧胧,从雾蒙蒙的汽车窗子往外看,黄沙裹挟着风吹乱枯草的场景。
他去过许多的城市与省份,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光走着逛着,都会生出油然的自豪之情:这一大片土地,都是他的祖国。
各种文化都在这一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着,江苏的六朝古都、北京的京剧、河北的多民族建筑、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民谣、山东的士林风气等等。
唉。
越想越觉得惆怅。
为什么到了星际时代,这些文化就开始没落了呢?
司星甚至想再来一次自驾游,去往各地,看一看各地的美食。
等国宴结束以后吧。
司星想。
做完了北京的炸酱面和陕西的油泼面,就到了河南的烩面。
烩面属于豫菜体系,中国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前四者成名于清代,后四者成名于近现代。
恋耽美
我的美食成为星际非遗(重生)——乱山平野
我的美食成为星际非遗(重生)——乱山平野
第55章
急性子倒也有分寸,只是站在门外喊,没有推门进来。
司星挂完视屏出去,有点奇怪:你哪儿听出我跟我妈打电话了?
急性子瞪着眼:不是你在喊妈吗?声音还挺响的。
mua和妈听起来还挺像的。
司星瞬间尴尬:额,你找我什么事儿啊?
急性子挠了挠头:哦,就是等会要吃饭了,我看大家都在楼下,就你没来,先来问问。
司星看了看时间,跟谢洵打电话打了半个小时,确实到吃饭时间了,司星就跟着他下了楼。
一下楼,所有人都坐在一起,讨论这饭怎么吃。
按理来说都是厨师,可以个人吃个人的,可是这里至少有四五十号人,人人都在吃自己的有点不像话,看起来不够团结,还有点麻烦,后面的厨房也不是无限大的,不能同时几十个人做饭,就要安排出顺序来。
那谁先就是个问题。
这群人连住个房间都能争出个花来,更别说谁先吃饭了。
有人提议:干脆咱们就一起吃算了,轮流做饭。
昨天那个白胡子又垂眉瞪眼的:就你们做的这饭我都不稀得吃,那都啥啊,能吃吗?!
红棉袄这回不跟他杠了,也点点头:不是我打击你们,你们这些个手艺,确实还不够过关。
他们都是吃惯了自己做的饭,连吃自己一手带大的徒弟做的饭有时候都觉得难以下咽,催促着他们锻炼手艺。
一群陌生厨师做的饭?
还不都是三级,里面还有二级三级呢。
他们觉得不太行。
可是如果都让三级厨师做饭,人家又觉得不好意思,大多数都是年纪大的人了,还麻烦人家天天伺候一群二级一级的年轻人,实在不好。
于是就都僵持了。
司星来了以后,就坐在了蒋老边上。
蒋老小声跟他说:听你在打电话就没叫你。
司星点头:讨论得怎么样了?
蒋老摇头:各有各的麻烦。
司星就说:那直接分小组不就好了。
像白胡子那样的,他带了好几个徒子徒孙,就算一个小组,还有司星和蒋老这样的,只有两个人,干脆找另外也是两个人的组一个小组,四五十个人分成4个组,分不同时间吃不就好了。
他提出来的时候又被白胡子拒绝了:还不是要分时间,一个小组做个饭半小时,四个组就两个小时了。
司星扶额:那就还是四个组,每个组出两个人,每天8个人做饭行不行?大家一起吃,8个人做的饭总有能下口的了吧?
这么简单的问题争论了这么久,司星怀疑他们是太闲了,故意找事情。
果然,他只是提了一下,一群人立马同意了,估摸着心里头早都想好了,可是都不好意思提,一有人提立马同意了。
很快大家又都分好了组。
这倒是不用操心,在座的各位平时也都有切磋交流,有相熟的朋友,组个队还是挺快的。
到这个时候,厨师这个行业的派系就出来了。
一共四个队,有白胡子和红棉袄那样的单打独斗出名声然后收徒子徒孙的,也有厨师世家传承的组在一起,来的人是最多的,普遍对其余人有点儿优越感。
还有就是蒋老这种国家编制,在研究所里的,人来得不多,几个研究所凑在一起,也勉强凑了个队,不过他们来的人少,却基本都是三级厨师,最低也都是二级的。
今天的晚饭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吃的第一顿饭,各个组里挑的都是精英。
白胡子那一组出了俩二级厨师,红棉袄自己和一个二级厨师,厨师世家也是一个三级一个二级,司星这一组商量好了按研究所来,第一天就是司星和蒋老。
八个人进了厨房,对视之间,司星隐隐感觉到了挑衅的火花。
急性子是世家那一组的,这回也分过来了,凑在司星旁边说话:战争这么快就打响了,看到没,无声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紧张而又刺激。
司星怀疑这孩子有点话唠和自来熟。
八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就正常做菜,因为其中有一个只擅长做面点的,就说做面食。
司星准备做面条,今天都是风尘仆仆赶过来的,实在没那个闲工夫和心情吃那种精心调配的食物,干脆嗦碗面,酣畅淋漓又痛快,吃完还能睡个好觉,明天起来做事。
古时候的面条不叫面条,叫汤饼。
司星想了想,记得《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里头提到,宋朝那会儿有各种面,北宋有插肉面、桐皮熟脍面,南宋有猪羊庵生面、盐煎面等等。
大小市井里头的面店到处开花,可见当时的宋朝人民多爱吃面。
不过据说宋朝的面还挺贵的,门面装修得太好,大多都是大肉大荤的面,成本价在那里,人家又不像21世纪那会,一碗面配几片薄牛肉就20元起,亏,还不如自己煮。
那会儿穷人专吃的叫素面。
只要几文钱一碗。
《水浒传》里,李逵就吃的壮面,就是一种大碗的粗面条,毕竟梁山好汉也挺贫穷的,如不是逼到绝境也不会落草为寇了。
司星想了想,自己一共要做五碗面,干脆就做五种最经典的。
一是北京的炸酱面。
说起来,棒子国也有炸酱面,好像是由山东华侨带去的,后面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竟然成了棒子国的主食,后来提起棒子国的美食,不是辣白菜就是韩式拉面,都挺自豪的样子,其实这俩都是中华美食,而且还是不太吃香了的那种。
司星觉得最经典的炸酱面是北京的,他上辈子吃了很多地方的炸酱面,感觉吃到后面都会觉得腻,而且太干,后来在北京一家老胡同里头吃了一家的炸酱面,味道一绝。
而且那个厨师年纪也不大,两个人后来成了朋友,互相教了对方拿手的手艺。
炸酱面的菜码无非就是黄瓜豆芽萝卜丝,那个朋友跟他说,他的炸酱面里,还会加入香椿嫩叶。
苏轼说: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这树上蔬菜的嫩芽是无数代人的童年回忆,和槐花并列第一。
司星知道他的炸酱面里加了香椿叶的时候才恍然,难怪会有异于他人的浓郁香味。
本来后院厨房里是没有香椿叶的,司星联系了人,给他送来了最新鲜的香椿叶。
香椿叶尖嫩的时候犹如翡翠,等它慢慢变老,就会变红。
司星也没多处理,洗干净以后轻轻过水焯熟就够了。
炸酱面最主要的,还是酱。
一定要用黄豆酱,还要最新鲜的。
最经典的是猪肉丁炸酱,还有就是三鲜炸酱,司星选了猪肉丁炸酱。
猪肉一定要五分肥五分瘦的,太肥了会油会腻,太瘦了口感又不好。
司星去肉柜里挑肉的时候发现,果然还是国家财大气粗,里面的肉都是最新鲜的,看着品相非常好,不论是五花肉还是腱子肉,几分肥几分瘦都应有尽有。
司星拿了肉,手动切丁。
后世的肉丁都是机器铰的,黏糊糊的混在一块,绝对没有自己剁出来的口感卖相好。
咄咄咄的剁肉声十分有节奏。
整个厨房只有司星这一个地方是和另一块灶头连在一起的,能互相看到对方在做什么,人家都不想呆这儿,只有蒋老和司星无所谓,干脆就选这了。
炸酱面的面是粗面,司星也自己做了,他上辈子什么都喜欢自己弄,尤其是面条。
这辈子和谢洵一起吃饭也都是自己揉面,反正平时也不忙别的,吃的东西就还是尽心做到最好,心里胃里都舒坦。
炸酱面最好的是用抻面。
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底下撒点干面粉,用擀面杖擀成一大片,一边切一边搓面,搓成长条以后就握起来反复抻,再把头尾切了就能下锅。
现在是三四月的天气,虽然已经立春了,还是不够热,有微微的冷风,司星就做的热面,到了七八月大暑天,炸酱面的面就该用冰水过一下做冷淘面了。
面下锅煮了。
猪肉丁就放锅里,加点葱姜蒜,先炸后炒,把猪肉里的油炸出来一点,吃着会更香,口感也更好,炒熟了就加上用水稀释过的黄豆酱,小火煮上10几分钟。
煮好的面铺在碗底,上面铺上香椿芽、掐了头的嫩豆芽、切得细细的黄瓜丝,憋憋青的莴笋片儿以及焯过水的嫩萝卜缨儿,萝卜必定要是心里美的。
都是极其细嫩的菜,一咬都卡擦卡擦的能浸出水来。
末了浇上一大勺子炸酱,旁边摆上两颗浸透了的腊八蒜。
完美、经典的炸酱面从司星手里诞生了。
从司星抻面的时候,对面的蒋老就看着了。
再看他挑了一堆的蔬菜,内心一直叹息。
他们这一代的厨师都是尽量用最少的菜完成一道菜肴,生怕串了味儿影响口感,也怕不好看,结果看看人家,七八样东西摆在一起,一点儿都不怕!
唉。
他正感慨着,忽然闻到哪里有一股子奇怪的糊味儿漫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想吃炸酱面了。感谢在20210228 00:00:00~20210301 20:15: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啾咪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流年、要一个肉包子10瓶;夜灵雪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边儿上一个二级厨师正尴尬地举着锅铲。
面前的锅里已经糊成了一团,黑漆漆的,大约是怕太干把锅烧坏了,他又加了小半壶的水进去,这会儿全都浮在锅上,看着恶心的慌。
注意到大家都在看他,二级厨师脸通红:我就想试一下新食材。
司星看到他旁边放着的也是酱,不过是司星之前制作好的辣椒酱,没想到这里也采购了。
看着厨师羞窘的表情,他出口安抚:这个酱不能炒太久,当初做的时候就没放油,所有的料炒好了才加的油,你现在再炒一遍很容易糊。
那厨师惊讶:您知道这个啊?
急性子也在,他立马道:这是司老师做出来的!我刚去补了千度!
厨师两眼放光:厉害!我刚刚尝了一下,味道特别好。
他也不说虚的,当场表示了赞叹:难怪你能成为三级厨师,看起来我要进步的地方还很多。
司星笑笑。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必定能看得更远。
不过,说起辣椒,他想起了自己要做的第二道,陕西的油泼面。
还是他上辈子看书的时候看到的,一直念念不忘。
陈忠实的《白鹿原》里有很多的陕西美食,比如白灵做的那碗碱面放多了的臊子面,鹿子霖每日早晨都要吃的羊肉泡馍,以及改变了黑娃一生的水晶饼。
然而更吸引司星的,还是那一碗油泼面,后来又叫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
关中,也就是陕西那一块都有一句流传许久的话:门帘挂个席片子,屋里吃着biangbiang子。
后来《白鹿原》拍了电视剧以后,司星也对他们大口嗦面的场景印象深刻。
里面仙草把裤带宽的油泼面下锅煮熟,捞进碗里以后放上臊子,拿热油一泼,筷子一拌,辣味就能冲进鼻子里。
和前头做的炸酱面要用刀切不同,油泼面的面条不切,是擀成粗/长条以后,往中间抹上油,直接抻开的,抻开以后撕成两条直接就能下锅,起锅以后撒上葱花碎、花椒粉和盐以及黄瓜丝之类的配菜,用烧的滚烫的菜籽油在上面浇上三浇,这碗面就好了。
司星按着步骤走。
完成的油泼面红通通的,看着就很喜庆。
有些人做油泼面的时候抻面不到位,把面弄得很厚,但是清朝时期有本《素食说略》里曾说: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水揉匀,复以湿布,俟其融合,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
做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其薄等与韭叶,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执行,可以成中空之形。
油泼面的香味儿实在过于霸道,花椒与辣椒特有的香味被热油刺激出来,在后厨里飘荡着。
下午恶补了司星以前视频的急性子差点直接摔锅铲。
唉,看完司老师的美食好受打击啊。急性子愁眉苦脸,我但凡能有十分之一,我早就成了三级厨师了。
红棉袄也在后厨,闻见了空气里的鲜香味默不作声。
他很想说不过这样,然而犹豫了一下,还是认栽一样继续切着手里的萝卜片。
蒋老倒是不客气,直接说:我尝尝你这面。
司星做的有多,便给他下了一小碗。
面很薄,送进嘴里却有些筋道,更先尝到的的是附着在表面的辣椒面和花椒面,鲜香麻辣,司星知道蒋老吃醋,给他放了一点,这面里就带了一点儿酸辣味。
蒋老两口就把面嗦完了:吃着很痛快!
司星弯了眼。
陕西那一块的美食都这样,粗犷中带着一点细,譬如羊肉泡馍,馍馍开头吃的时候有点干硬,在羊肉汤里泡上一阵子就变成细软的,能抿进胃里,叫人一下子就能想起高原荒漠之上漂浮的细沙。
司星曾经自驾游,从南方某座小城一路开到了川省,路上经过了徽省、鄂省、陕西,徽省给他的感觉是空旷,鄂省则像是个过渡带,从平坦慢慢上升,陕西就是标准的高原了。
司星依旧记得,那天早上他睡得朦朦胧胧,从雾蒙蒙的汽车窗子往外看,黄沙裹挟着风吹乱枯草的场景。
他去过许多的城市与省份,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光走着逛着,都会生出油然的自豪之情:这一大片土地,都是他的祖国。
各种文化都在这一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着,江苏的六朝古都、北京的京剧、河北的多民族建筑、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民谣、山东的士林风气等等。
唉。
越想越觉得惆怅。
为什么到了星际时代,这些文化就开始没落了呢?
司星甚至想再来一次自驾游,去往各地,看一看各地的美食。
等国宴结束以后吧。
司星想。
做完了北京的炸酱面和陕西的油泼面,就到了河南的烩面。
烩面属于豫菜体系,中国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前四者成名于清代,后四者成名于近现代。
恋耽美
我的美食成为星际非遗(重生)——乱山平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