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错把男反派当女主/穿书系统误我 作者:程十七
第249页
苏凌点一点头:国库确实充裕。停顿了一下,他又道:不过这钱不从国库里出,我还打算留给儿子呢。先前有大臣建议宫里多添些妃嫔,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如废黜后宫,把钱都省下来,用在修建学堂上。那天你说什么来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你现在都有孩子了,咱们不更应该精打细算一些吗?
程寻微微一怔,继而缓缓轻笑。她心说,宫中妃嫔才能有多少开支?不过他能说出这番话,还真是让她心里欢喜。
皇帝下旨出资在大周各地兴办书院学堂,扶持教育。
这是利于江山社稷的好事,自然无人反对,一时间人人称颂。当皇帝声称要动用自己私库里的银钱来资助建学堂时,赞誉声更多。
一向支持教育事业的程皇后也站了出来,表示将自己身为皇后的俸禄尽数捐出来,用于各地建女校。程寻并不担心自己荷包空空。毕竟她身上还领着崇文馆学士的俸禄。而且苏凌也不会教她饿着。
帝后带头,茂阳长公主也跟着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处私宅。
朝中大臣于公于私,自然也要咬咬牙拿出一些来。
继朝中大臣之后,文坛名人、各地乡绅也纷纷慷慨解囊。
甚至在崇文馆的学殿里,那二十八个出身不凡的学子们也在商量着要不要拿出一些私房钱来。
一时之间,大周上下读书学习的热情高涨。
看皇帝的意思,新建的学堂除了传统的教授儒家经典的书院外,还要建立一些培养专门人才的学堂,不强调四书五经,重点教授其他知识,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
当然,还有女学。
对大周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新颖而又充满诱惑。
大周如今正值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对朝廷减轻赋税又兴办各式学堂支持而又期待。
在崇德书院,思想比较活跃的学子们再次议论纷纷:
听说以后有专门学武的书院。一个圆脸学子道。
是不是和武馆差不多?说话的是个瘦高个。
圆脸学子摇头:不是,这是官学。而且,武馆里只教武功,这武学书院还要学四书五经的
原来如此。
进入冬天后,程寻的肚子越发明显了。她以为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从未出现过,但是近来时常会觉得烦躁,随着身形变化,她行动逐渐不便。
崇文馆那边的算学夫子,如今已经换了人。云蔚的妻子,杨德夫子的女儿杨姣主动提出想担任算学夫子一职。
杨姣与云蔚成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原本对她有些意见的老祖母有了重孙之后,喜不自胜,每日见了她,也满面笑容,态度身后。
皇后有孕后身体不便,崇文馆招新的算学夫子。
杨姣听闻此事后,心里一动,与家人商量,想做崇文馆的算学夫子。
她十四岁上自青州投奔父亲,直到出嫁前,一直有学习算学。或许是随了父亲,她在其他方面不精通,在算学上,却颇有些天赋。后来朝廷支持女子读书,她深埋在心底的火焰重新点燃,嫁到云家后除了管理家务,侍奉长辈,也自己试着继续学习研究。她自觉算学还不错。如今有机会,她想试一试。
云家老太太自是不愿意,她当即皱眉,沉声道:不妥,这有伤体面。
杨姣轻笑:祖母这话说的崇文馆的算学夫子之前是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都不嫌不体面呢。
这云家老太太一时语塞,她想了想,你若去了,通儿谁照看?
杨姣连忙道:我打听过了,崇文馆算学课很少,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我有足够的功夫陪伴通儿。而且通儿有祖母、母亲、乳母照看,我很放心。
事实上,祖母喜欢通儿,几乎不让她这个做娘的插手孩子的事情。
她停顿了一下:要不,自明日起,我亲自带通儿?
她想,如果不行的话,把通儿放到自己身边也好。她若是带通儿,那就不去崇文馆了。
云老太太挑了挑眉:这样吧,你去试一试。不过那崇文馆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你未必能进得去。你还不如早些给通儿再添个弟弟。过两年,通儿就要开蒙了。
她更愿意她的乖重孙跟着他。
杨姣含笑应下。老太太只要同意,其他人那里都好说。她想做什么,云蔚也支持。她所担心的只是她有没有教授学子的能力。
还好,她当着白青松白大人和宋大人的面试着上了一堂课后,又解了几道他们指的算学题目后,他们就相视一笑,点头道:那就辛苦云夫人了,以后,你便是教算学的云夫子。
杨姣想了想,轻声道:可以叫我杨夫子么?云是夫姓,不是本姓。
白大人和宋大人对视一眼:杨夫子。
至此杨姣就暂时成了崇文馆的算学夫子。云家在京城,她课程不多,不用每日奔波,比她想象中要轻松许多。
以前他住在崇德书院的杏园时,曾经羡慕过书院的学子们,她那时想读书,曾经趁他们上课之际,悄悄到碑林那边看镌刻在石碑上的四书五经。她没想到,她有朝一日,竟也可以做夫子。
她想,一定要教好,不能堕了父亲的名头。
程寻牢记着太医的话,每日坚持走路锻炼。
于是,宫人内监们经常会看到年轻的帝后相偕在宫中漫步。有时皇后使性子,皇帝只笑吟吟看着,还说笑话逗她,直到她开心起来。
我腿有些酸了。程寻小声道。
那我,抱你回去?苏凌试探着问。
程寻咯咯而笑,连连摇头:别别别,你等我歇一会儿,自己回去。你若是再抱我走一圈儿,那我真成祸国妖后了。
苏凌轻轻点一点她额头:又胡说。那就歇一会儿。
有内监搬来藤椅,程寻休息一会儿,对苏凌道:我好久没回家了。
苏凌嗯了一声:那让母亲来陪你?
程寻眼中漾起了笑意:好呀,就是不知道娘愿不愿意。大婚之后,苏凌在私底下很自然地就称呼她的父母为父亲母亲了。
怎么会不愿意?苏凌轻笑,你又不是不知道,她最疼你了。
雷氏确实愿意进宫陪伴怀孕的女儿。她临行前,将程启叫到身边,如此叮嘱了许久,方问:记住没?
程启有些无奈,却还是笑道:母亲放心,儿子记得。父亲的习惯爱好,儿子一直都记得。
不要跟你媳妇儿拌嘴,她心思细腻,多顺着她。雷氏又道,你们两口管好家,管好你爹。
第249页
第249页
苏凌点一点头:国库确实充裕。停顿了一下,他又道:不过这钱不从国库里出,我还打算留给儿子呢。先前有大臣建议宫里多添些妃嫔,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如废黜后宫,把钱都省下来,用在修建学堂上。那天你说什么来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你现在都有孩子了,咱们不更应该精打细算一些吗?
程寻微微一怔,继而缓缓轻笑。她心说,宫中妃嫔才能有多少开支?不过他能说出这番话,还真是让她心里欢喜。
皇帝下旨出资在大周各地兴办书院学堂,扶持教育。
这是利于江山社稷的好事,自然无人反对,一时间人人称颂。当皇帝声称要动用自己私库里的银钱来资助建学堂时,赞誉声更多。
一向支持教育事业的程皇后也站了出来,表示将自己身为皇后的俸禄尽数捐出来,用于各地建女校。程寻并不担心自己荷包空空。毕竟她身上还领着崇文馆学士的俸禄。而且苏凌也不会教她饿着。
帝后带头,茂阳长公主也跟着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处私宅。
朝中大臣于公于私,自然也要咬咬牙拿出一些来。
继朝中大臣之后,文坛名人、各地乡绅也纷纷慷慨解囊。
甚至在崇文馆的学殿里,那二十八个出身不凡的学子们也在商量着要不要拿出一些私房钱来。
一时之间,大周上下读书学习的热情高涨。
看皇帝的意思,新建的学堂除了传统的教授儒家经典的书院外,还要建立一些培养专门人才的学堂,不强调四书五经,重点教授其他知识,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
当然,还有女学。
对大周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新颖而又充满诱惑。
大周如今正值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对朝廷减轻赋税又兴办各式学堂支持而又期待。
在崇德书院,思想比较活跃的学子们再次议论纷纷:
听说以后有专门学武的书院。一个圆脸学子道。
是不是和武馆差不多?说话的是个瘦高个。
圆脸学子摇头:不是,这是官学。而且,武馆里只教武功,这武学书院还要学四书五经的
原来如此。
进入冬天后,程寻的肚子越发明显了。她以为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从未出现过,但是近来时常会觉得烦躁,随着身形变化,她行动逐渐不便。
崇文馆那边的算学夫子,如今已经换了人。云蔚的妻子,杨德夫子的女儿杨姣主动提出想担任算学夫子一职。
杨姣与云蔚成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原本对她有些意见的老祖母有了重孙之后,喜不自胜,每日见了她,也满面笑容,态度身后。
皇后有孕后身体不便,崇文馆招新的算学夫子。
杨姣听闻此事后,心里一动,与家人商量,想做崇文馆的算学夫子。
她十四岁上自青州投奔父亲,直到出嫁前,一直有学习算学。或许是随了父亲,她在其他方面不精通,在算学上,却颇有些天赋。后来朝廷支持女子读书,她深埋在心底的火焰重新点燃,嫁到云家后除了管理家务,侍奉长辈,也自己试着继续学习研究。她自觉算学还不错。如今有机会,她想试一试。
云家老太太自是不愿意,她当即皱眉,沉声道:不妥,这有伤体面。
杨姣轻笑:祖母这话说的崇文馆的算学夫子之前是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都不嫌不体面呢。
这云家老太太一时语塞,她想了想,你若去了,通儿谁照看?
杨姣连忙道:我打听过了,崇文馆算学课很少,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我有足够的功夫陪伴通儿。而且通儿有祖母、母亲、乳母照看,我很放心。
事实上,祖母喜欢通儿,几乎不让她这个做娘的插手孩子的事情。
她停顿了一下:要不,自明日起,我亲自带通儿?
她想,如果不行的话,把通儿放到自己身边也好。她若是带通儿,那就不去崇文馆了。
云老太太挑了挑眉:这样吧,你去试一试。不过那崇文馆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你未必能进得去。你还不如早些给通儿再添个弟弟。过两年,通儿就要开蒙了。
她更愿意她的乖重孙跟着他。
杨姣含笑应下。老太太只要同意,其他人那里都好说。她想做什么,云蔚也支持。她所担心的只是她有没有教授学子的能力。
还好,她当着白青松白大人和宋大人的面试着上了一堂课后,又解了几道他们指的算学题目后,他们就相视一笑,点头道:那就辛苦云夫人了,以后,你便是教算学的云夫子。
杨姣想了想,轻声道:可以叫我杨夫子么?云是夫姓,不是本姓。
白大人和宋大人对视一眼:杨夫子。
至此杨姣就暂时成了崇文馆的算学夫子。云家在京城,她课程不多,不用每日奔波,比她想象中要轻松许多。
以前他住在崇德书院的杏园时,曾经羡慕过书院的学子们,她那时想读书,曾经趁他们上课之际,悄悄到碑林那边看镌刻在石碑上的四书五经。她没想到,她有朝一日,竟也可以做夫子。
她想,一定要教好,不能堕了父亲的名头。
程寻牢记着太医的话,每日坚持走路锻炼。
于是,宫人内监们经常会看到年轻的帝后相偕在宫中漫步。有时皇后使性子,皇帝只笑吟吟看着,还说笑话逗她,直到她开心起来。
我腿有些酸了。程寻小声道。
那我,抱你回去?苏凌试探着问。
程寻咯咯而笑,连连摇头:别别别,你等我歇一会儿,自己回去。你若是再抱我走一圈儿,那我真成祸国妖后了。
苏凌轻轻点一点她额头:又胡说。那就歇一会儿。
有内监搬来藤椅,程寻休息一会儿,对苏凌道:我好久没回家了。
苏凌嗯了一声:那让母亲来陪你?
程寻眼中漾起了笑意:好呀,就是不知道娘愿不愿意。大婚之后,苏凌在私底下很自然地就称呼她的父母为父亲母亲了。
怎么会不愿意?苏凌轻笑,你又不是不知道,她最疼你了。
雷氏确实愿意进宫陪伴怀孕的女儿。她临行前,将程启叫到身边,如此叮嘱了许久,方问:记住没?
程启有些无奈,却还是笑道:母亲放心,儿子记得。父亲的习惯爱好,儿子一直都记得。
不要跟你媳妇儿拌嘴,她心思细腻,多顺着她。雷氏又道,你们两口管好家,管好你爹。
第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