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 作者:鲨鱼赫斯
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鲨鱼赫斯(27)
因为激动,他一连转发了十多条,而且他豆瓣又不经常用,点进主页一看,他的灰头像账号动态基本都是今天发的,为陆鸣说话的。
刘睿涛被打成了陆鸣买的低价水军、在大粉号召下,时隔多年重新反攻豆瓣的艾草姐姐。
这些粉圈话术对刘睿涛来说有些陌生,但他还是看懂了这些人是在质疑他点映观众的真实性。从来没有在互联网怼过人,更不必提参与骂战的刘睿涛气死了,但又因为嘴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回击那些阴阳怪气的粉圈嘲人语录。
一直到晚上回到宿舍,他还在为陆鸣被无脑黑而生气,打开朋友圈看到有一个高中女同学发了一条动态,是关于陆鸣的,他火速点了个赞。这一刻,刘睿涛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不好,号称绝不追星的他,正在成为艾草的边缘反复试探。
后来,在经历了《母星》上映期间腥风血雨的舆论战之后,刘睿涛懂了:他这叫被尬嘲虐粉入坑了,但此时普通宅男小刘同志还不清楚这些弯弯绕,他只是感慨这些无聊网友怎么就无脑针对陆鸣,并在拒绝承认艾草身份的情况下,对此感到生气。
《母星》首映结束后,有很多观看电影的微博大V、业内人士、豆瓣影评博主,也都对电影做出了评价。
所有人的说法都很统一,说这是惊喜之作,让人看到未来中国科幻片的无限可能,观影体验不输同题材好莱坞大片,中国电影工业未来可期。
陆鸣忠实的黑粉自然是不相信的,他们自有他们成体系的一套话术。
【这些大V的话听听就算了,上次那部《雷点》最后豆瓣4.5分,正式上映以前,业内也都是吹的。】
【本来就是,大家都要恰饭的嘛,可以理解。皓月这么有钱,买通几个博主夸一夸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不是我狗眼看人低,实在是陆鸣过去的电影作品很难说服我他可以拍好科幻片。如果这是一部文艺片,点映之后评价很高,我信的,陆鸣确实是有这个实力的。但这是典型的商业片啊。你见过几个从文艺片转型拍商业片很成功的?都是拍得乱七八糟的,不尊重市场,又想赚钱,拍商业片还要夹带私货,传递一些所谓的审美理念。】
9月30日,《母星》全国公映。
各个购票软件评分超过9.7,更为严格的豆瓣评分开分8.7,《母星》口碑超乎想象的好。
可惜的是,在前三天,《母星》的好口碑并没能直接转化为排片率。
皓月影视是电影业界新秀,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文娱版块子公司,新媒体宣传是强项,和院线谈排片就比不过老牌影视公司了,那些公司和电影院利益捆绑更密切。
头三天,豆瓣评分8.7的《母星》票房一直被评分很水的购票网站也只拿到7.7的喜剧片《超级飞艇》压一头。
第四天,情况发生改变,《母星》单日票房破3亿,总票房达到6亿,成为同期影片票房冠军。
院线还是听到了观众的心声,根据市场反馈,调高了《母星》的排片。
只是此时,依然没有人猜到《母星》之后会打破内地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作者有话要说: 我来了,我来了,非常抱歉更新晚了,我接下来会更注意时间把控的,斯米马赛。
第43章 《母星》(3)
10月3日起, 《母星》坐稳国庆档日冠的位置,每天观影人次和票房都直线上升,渐渐和其他电影拉开差距, 成为断层票房冠军。
《母星》口碑一路发酵,网上开始出现了《母星》的精神股东, 每天都关注票房走势,在论坛开帖讨论电影内容,预测最终电影票房能不能超过50亿。
陆鸣这段时间的讨论度差不多又回到了顶流时期, 豆瓣大小八卦小组、微博、抖音, 各大社交媒体,一刷新都能看到陆鸣的动态。
毫无疑问, 陆鸣原本国民度就很高,如果把前艾草也纳入统计范围,那陆鸣的粉丝数也是很可观的。
但再流量再大的爱豆,会氪金、做数据的活粉最多十万了。归根结底,还是小范围内粉丝的狂欢, 只是陆鸣当时的路人好感度也比较高而已。
所谓的唱歌、跳舞、钢琴、架子鼓技能,就只有粉丝了解、关注, 局外人只是听说过,心里是不太服气的, 但一般网友也不会跑到粉丝面前质疑他们的爱豆, 因为普通网友在论坛是打不过流量粉丝的。
在《母星》引起全民讨论之后,很多原本对陆鸣无感的路人开始考古陆鸣爱豆时期的物料, 论坛经常看到花式夸赞陆鸣的帖子。
【无语, 陆鸣跳舞真的好帅啊,我怎么会一直错过他啊?这么火的流量,我都能做到视而不见, 所谓的追星绝缘体说的就是我了吧。】
【真的很难过,补完物料的我真的上头了,我好喜欢舞台妆啊,好喜欢耳钉啊,也很喜欢眼妆,现在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明才28岁啊,但感觉不会再有新舞台了,正在循环去年他上选秀综艺的舞台。成为过期爱豆的舞台粉也太虐了吧,这什么人间疾苦啊?】
【我又和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了。我看到好多艾草都特别高兴自担现在成为导演了,各种实绩都碾压曾经的对家。但我这个lllllllb的人疯狂爱上了16岁的陆鸣,真的好元气,好有活力,就是那种帅气酷男孩。我当时在干什么啊?为什么追星都赶不上趟啊?明明这么火的流量,又不是小糊豆,我不了解还情有可原,怎么会发生我的理想型是当红明星,我依然还是错过他这种可笑的事啊?】
艾草的喜悦在看到豆瓣无心法师小组曾经嘲讽陆鸣的帖子被挖出来的时候达到了巅峰,甚至比看到《母星》票房创造内地票房破十亿速度新纪录还高兴。
这是粉丝追星特有的心理,别人很难理解。
一般流量粉丝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爱豆出席活动、有新作品上映的时候,搜索爱豆大名和代号,如果看到路人发自内心的夸奖,就会非常快乐,有一种自己喜欢的珍宝终于被其他人发现的喜悦。但很多时候,碍于大多数流量明星极其有限的业务水平,路人还是吐槽的比较多,粉丝就会在评论、转发里怼人,并且发大量带有爱豆美图的微博,叫做洗广场。
在不追星的人看来,这当然是迷惑行为,但对真情实感的粉丝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他们很难接受自己喜欢的人被批评。
28岁的陆鸣原本还处于一个男演员的上升期,是吸粉固粉的重要阶段,而且作为流量明星,也很难成为无争议的好评艺人。但因为他转行当导演了,而且导演的这部科幻片还很成功,互联网大多数声音都是非常友好的,艾草不需要努力做数据、氪金,躺饭即可,陆鸣自己有实力,可以带飞粉丝。
不过,越来越火的《母星》还是逃不过被狙的命运。
狙的点也是陆鸣早就猜到的情节设置从科学角度出发是否可行。
说来好笑,一般带头狙科幻片的都不是理工科大学教授或是相关专业人员,一些业余爱好者更喜欢开麦。
豆瓣《母星》讨论区出现了一个长评,中心思想是这部电影里伪科学情节太多了,好多设定根本没有可实施性。
陆鸣对此早有准备,他提前询问过相关专业人士,并邀请他们写文章进行说明。在针对《母星》的科学性争议愈演愈烈的时候,陆鸣请他们发文进行一些说明与澄清。
文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杠精并没有放弃,因为一些人这么执着并不是因为对电影非常不满,而是对陆鸣非常不满,他们总要找到可以借题发挥的点,来贬低陆鸣的导演水平。
新被他们盯上的是《母星》电影里所反映的未来社会政府,他们认为联合政府在2022年召集一批高精尖人才进入冬眠状态是对个人意志的不尊重,提出后来要求科学家暂时封锁基因检测结果是对公民的不负责。
陆鸣倒不怕遇到这种挑刺的人,只是这几位网友都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小论文,却很难读懂他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论点,他们的文章并没有层层推进的逻辑,全是扣帽子式的下判断。
这就让陆鸣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说清楚自己得出结论的推断过程,只是不断地在用情绪化的语言重复自己的结论。
你很难有条理地反驳民科、民哲,因为他们的立论本身就不是基于佐证材料和逻辑链的,所以你的驳论也很难有针对性地一一推翻他们的结论。
陆鸣本人没有发声,有一些人文学科的专业人士出言驳斥这种贴标签式的简单解读,也有很多普通网友diss这些人通篇胡言。
一些另类的小众声音并没有影响《母星》的票房一路走高,10月底,《母星》票房达到55亿,创造国产科幻片票房新纪录。
2028年11月,《母星》依然在放映期,但已经不再是冲票房的主要时间段了,只是因为后续没有更能打的电影上映,《母星》一直有观众愿意二刷、三刷,还不断地有新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所以院线一直给《母星》排片,没有下映。
11月陆鸣发布个人自传《22岁出门远行》,他特地等到《母星》已经取得很高票房后,再发布自传,就是为了避免炒作嫌疑。
在这本书里,陆鸣首次谈及自己19岁到21岁的抑郁症经历,第一次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心理疾病史。
陆鸣在2022年上半年,就基本恢复了记忆,他很清楚地记得自己那三年经历了什么,也知道自己犯过那些错,走过什么弯路,又为了活下去付出了多少努力,但他总感觉像是一个旁观者,在走出那种令人窒息的状态之后,陆鸣已经不再能够准确把握自己当时的心理和想法了。
现在看来一件很小的事,在当时就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书名叫22岁出门远行,其实书里最主要的内容还是陆鸣在记叙自己在NYU三年的留学生活,刚刚接触导演行业时的思考,以及目前为止,作为一个小有所成的年轻导演,他是如何看待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价值的,对电影工业又有着怎样的态度。
书里更多的是陆鸣对电影的思考,但要谈论他会走上导演之路的契机,就无法回避曾经的抑郁经历对他的影响。
陆鸣略去了他抑郁症的诱因,大众也不会这个问题刨根问底,现代社会心理问题愈发常见,作为年少成名的流量艺人,陆鸣当时在事业的上升期,面临各种压力,会得抑郁症好像也不是特别出人意料的一件事,大家不会固执地讨要一个答案。
陆鸣是在战胜抑郁症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演员这份职业,并重新发掘自己真正志趣所在的。
在自传正式发布以前,陆鸣心里也挺没有底的。
他已经避开了自己电影上映的宣传期,也不再是一个高度依赖粉丝的流量艺人了,他没有必要害怕别人说他虐粉,他不需要粉丝为他宣传、替他氪金了。
但陆鸣还是有点忐忑,甚至有点心虚,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哪怕已经脱离流量艺人的身份很久了,有一部分的陆鸣还活在偶像规则的框架里,他不自觉地会代入饭圈思维来评价自己的言行。
15、6岁经常接触到的想法带给一个人的影响,一直到28岁还稳定发挥着作用。
《22岁出门远行》还是在2028年11月10日按时发售了,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发布。
第一时间,就有大量粉丝、好感路人购买,电子书下单之后,就马上可以阅读了,省去了邮寄快递的时间。
在书第79页,陆鸣写到了自己19岁的时候饱受抑郁症困扰。
一些未被解答的问题都有了答案,一些模糊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曾经在论坛狙陆鸣偶像失格、没有事业心的帖子又被翻了出来。
这是一个很残忍的过程,不仅是对于艾草来说很残忍,对于曾经因为芳心错付、怒而回踩的脱粉艾草来说也很残忍。
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当时的回踩粉丝也早就move on了,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遥远的记忆了。
在十年以后,他们二十岁左右质问自己爱豆为什么没有事业心的问题得到了回答:因为他有抑郁症。
这件事的残忍性不在于脱粉的这些人被打脸了,他们也愿意道歉,他们也很懊悔,真正残忍的是他们已经没有道歉的对象了。
需要被谅解的是19岁的陆鸣,但这些宽容他当时没有得到,就永远得不到了,现在的陆鸣积极热情,不需要谁的道歉。提及过往病史也只是寥寥数语,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选择跨界的原因,不是为了抱怨或激起谁的同情。
缺憾存在,并且永远无法被弥补了,需要善意的陆鸣和终于理解了他的昔日粉丝站在了时空的对角线,是错位的,这些来自2028年的歉意,19岁的陆鸣永远也不会收到了。事实就是他后来凭着自己的毅力走出来了,至于那些恶意,他谈不上原不原谅,只是不再去想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427 21:54:31~20200429 21:00: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江子翼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纪录片
《母星》上映期间, 陆鸣养成了每天随机抽取一些网友私信点开阅读的习惯,让他产生感触的私信,他还会在微博发文回应。
【陆鸣导演, 我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生,在看了《母星》之后, 我特别想成为一个天文物理学家,希望我18岁的时候可以如愿考进南京大学天文系,如果梦想成真了, 我会来还愿的。】
【陆导陆导, 我是和爸妈一起去看的电影,我爸托我一定要把他的观影感受告诉你。我跟他解释了半天, 我没有联系你的方式,他还是很固执,要我给你的工作邮箱发邮件,我思来想去,还是私信被看到的概率要高一些, 可能高那么个千分之一吧。
我爸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员工,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很喜欢科幻片, 他读大学的时候,正好《星球大战》三部曲问世, 在他们那个时候, 看过《星球大战》是很时髦的事,比谈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还要摩登。他从进入电影厂开始, 就一直一边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 一边梦想着能做一部国产科幻片。很可惜,这个梦想一直到他退休都没有实现,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但在看完《母星》以后, 他觉得释然了。你里面用到的一项特效技术就是他们工作组当时研发的,也算是中国电影人的一种穿成。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们都很期待你未来更多的好作品,加油!】
陆鸣很珍惜这些来自观众的鲜活的感受与评价,作为创作者,他在看到一些差评的时候当然会沮丧,但他也不会难过太久,电影审美也是很私人的,大家的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他的电影能被一部分观众理解、读懂,他就感到很欣慰了,这是创作者最大的圆满。
但在陆鸣曾经患有抑郁症的消息被公开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陆鸣的私信被各式各样的道歉和倾诉填满了。
论坛也有网友开帖,集中感慨,为自己曾经在网上用过分的语言狙陆鸣而感到懊悔。而私信里的表达更为私人,陆鸣看到了很多人情真意切的文字,他们不再只是为了自己曾经误解陆鸣并用言语伤害了他这件事道歉,还将陆鸣的私信当做了树洞,发了很多这些年的人生经历与感慨。
恋耽美
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鲨鱼赫斯(27)
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鲨鱼赫斯(27)
因为激动,他一连转发了十多条,而且他豆瓣又不经常用,点进主页一看,他的灰头像账号动态基本都是今天发的,为陆鸣说话的。
刘睿涛被打成了陆鸣买的低价水军、在大粉号召下,时隔多年重新反攻豆瓣的艾草姐姐。
这些粉圈话术对刘睿涛来说有些陌生,但他还是看懂了这些人是在质疑他点映观众的真实性。从来没有在互联网怼过人,更不必提参与骂战的刘睿涛气死了,但又因为嘴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回击那些阴阳怪气的粉圈嘲人语录。
一直到晚上回到宿舍,他还在为陆鸣被无脑黑而生气,打开朋友圈看到有一个高中女同学发了一条动态,是关于陆鸣的,他火速点了个赞。这一刻,刘睿涛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不好,号称绝不追星的他,正在成为艾草的边缘反复试探。
后来,在经历了《母星》上映期间腥风血雨的舆论战之后,刘睿涛懂了:他这叫被尬嘲虐粉入坑了,但此时普通宅男小刘同志还不清楚这些弯弯绕,他只是感慨这些无聊网友怎么就无脑针对陆鸣,并在拒绝承认艾草身份的情况下,对此感到生气。
《母星》首映结束后,有很多观看电影的微博大V、业内人士、豆瓣影评博主,也都对电影做出了评价。
所有人的说法都很统一,说这是惊喜之作,让人看到未来中国科幻片的无限可能,观影体验不输同题材好莱坞大片,中国电影工业未来可期。
陆鸣忠实的黑粉自然是不相信的,他们自有他们成体系的一套话术。
【这些大V的话听听就算了,上次那部《雷点》最后豆瓣4.5分,正式上映以前,业内也都是吹的。】
【本来就是,大家都要恰饭的嘛,可以理解。皓月这么有钱,买通几个博主夸一夸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不是我狗眼看人低,实在是陆鸣过去的电影作品很难说服我他可以拍好科幻片。如果这是一部文艺片,点映之后评价很高,我信的,陆鸣确实是有这个实力的。但这是典型的商业片啊。你见过几个从文艺片转型拍商业片很成功的?都是拍得乱七八糟的,不尊重市场,又想赚钱,拍商业片还要夹带私货,传递一些所谓的审美理念。】
9月30日,《母星》全国公映。
各个购票软件评分超过9.7,更为严格的豆瓣评分开分8.7,《母星》口碑超乎想象的好。
可惜的是,在前三天,《母星》的好口碑并没能直接转化为排片率。
皓月影视是电影业界新秀,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文娱版块子公司,新媒体宣传是强项,和院线谈排片就比不过老牌影视公司了,那些公司和电影院利益捆绑更密切。
头三天,豆瓣评分8.7的《母星》票房一直被评分很水的购票网站也只拿到7.7的喜剧片《超级飞艇》压一头。
第四天,情况发生改变,《母星》单日票房破3亿,总票房达到6亿,成为同期影片票房冠军。
院线还是听到了观众的心声,根据市场反馈,调高了《母星》的排片。
只是此时,依然没有人猜到《母星》之后会打破内地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作者有话要说: 我来了,我来了,非常抱歉更新晚了,我接下来会更注意时间把控的,斯米马赛。
第43章 《母星》(3)
10月3日起, 《母星》坐稳国庆档日冠的位置,每天观影人次和票房都直线上升,渐渐和其他电影拉开差距, 成为断层票房冠军。
《母星》口碑一路发酵,网上开始出现了《母星》的精神股东, 每天都关注票房走势,在论坛开帖讨论电影内容,预测最终电影票房能不能超过50亿。
陆鸣这段时间的讨论度差不多又回到了顶流时期, 豆瓣大小八卦小组、微博、抖音, 各大社交媒体,一刷新都能看到陆鸣的动态。
毫无疑问, 陆鸣原本国民度就很高,如果把前艾草也纳入统计范围,那陆鸣的粉丝数也是很可观的。
但再流量再大的爱豆,会氪金、做数据的活粉最多十万了。归根结底,还是小范围内粉丝的狂欢, 只是陆鸣当时的路人好感度也比较高而已。
所谓的唱歌、跳舞、钢琴、架子鼓技能,就只有粉丝了解、关注, 局外人只是听说过,心里是不太服气的, 但一般网友也不会跑到粉丝面前质疑他们的爱豆, 因为普通网友在论坛是打不过流量粉丝的。
在《母星》引起全民讨论之后,很多原本对陆鸣无感的路人开始考古陆鸣爱豆时期的物料, 论坛经常看到花式夸赞陆鸣的帖子。
【无语, 陆鸣跳舞真的好帅啊,我怎么会一直错过他啊?这么火的流量,我都能做到视而不见, 所谓的追星绝缘体说的就是我了吧。】
【真的很难过,补完物料的我真的上头了,我好喜欢舞台妆啊,好喜欢耳钉啊,也很喜欢眼妆,现在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明才28岁啊,但感觉不会再有新舞台了,正在循环去年他上选秀综艺的舞台。成为过期爱豆的舞台粉也太虐了吧,这什么人间疾苦啊?】
【我又和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了。我看到好多艾草都特别高兴自担现在成为导演了,各种实绩都碾压曾经的对家。但我这个lllllllb的人疯狂爱上了16岁的陆鸣,真的好元气,好有活力,就是那种帅气酷男孩。我当时在干什么啊?为什么追星都赶不上趟啊?明明这么火的流量,又不是小糊豆,我不了解还情有可原,怎么会发生我的理想型是当红明星,我依然还是错过他这种可笑的事啊?】
艾草的喜悦在看到豆瓣无心法师小组曾经嘲讽陆鸣的帖子被挖出来的时候达到了巅峰,甚至比看到《母星》票房创造内地票房破十亿速度新纪录还高兴。
这是粉丝追星特有的心理,别人很难理解。
一般流量粉丝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爱豆出席活动、有新作品上映的时候,搜索爱豆大名和代号,如果看到路人发自内心的夸奖,就会非常快乐,有一种自己喜欢的珍宝终于被其他人发现的喜悦。但很多时候,碍于大多数流量明星极其有限的业务水平,路人还是吐槽的比较多,粉丝就会在评论、转发里怼人,并且发大量带有爱豆美图的微博,叫做洗广场。
在不追星的人看来,这当然是迷惑行为,但对真情实感的粉丝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他们很难接受自己喜欢的人被批评。
28岁的陆鸣原本还处于一个男演员的上升期,是吸粉固粉的重要阶段,而且作为流量明星,也很难成为无争议的好评艺人。但因为他转行当导演了,而且导演的这部科幻片还很成功,互联网大多数声音都是非常友好的,艾草不需要努力做数据、氪金,躺饭即可,陆鸣自己有实力,可以带飞粉丝。
不过,越来越火的《母星》还是逃不过被狙的命运。
狙的点也是陆鸣早就猜到的情节设置从科学角度出发是否可行。
说来好笑,一般带头狙科幻片的都不是理工科大学教授或是相关专业人员,一些业余爱好者更喜欢开麦。
豆瓣《母星》讨论区出现了一个长评,中心思想是这部电影里伪科学情节太多了,好多设定根本没有可实施性。
陆鸣对此早有准备,他提前询问过相关专业人士,并邀请他们写文章进行说明。在针对《母星》的科学性争议愈演愈烈的时候,陆鸣请他们发文进行一些说明与澄清。
文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杠精并没有放弃,因为一些人这么执着并不是因为对电影非常不满,而是对陆鸣非常不满,他们总要找到可以借题发挥的点,来贬低陆鸣的导演水平。
新被他们盯上的是《母星》电影里所反映的未来社会政府,他们认为联合政府在2022年召集一批高精尖人才进入冬眠状态是对个人意志的不尊重,提出后来要求科学家暂时封锁基因检测结果是对公民的不负责。
陆鸣倒不怕遇到这种挑刺的人,只是这几位网友都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小论文,却很难读懂他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论点,他们的文章并没有层层推进的逻辑,全是扣帽子式的下判断。
这就让陆鸣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说清楚自己得出结论的推断过程,只是不断地在用情绪化的语言重复自己的结论。
你很难有条理地反驳民科、民哲,因为他们的立论本身就不是基于佐证材料和逻辑链的,所以你的驳论也很难有针对性地一一推翻他们的结论。
陆鸣本人没有发声,有一些人文学科的专业人士出言驳斥这种贴标签式的简单解读,也有很多普通网友diss这些人通篇胡言。
一些另类的小众声音并没有影响《母星》的票房一路走高,10月底,《母星》票房达到55亿,创造国产科幻片票房新纪录。
2028年11月,《母星》依然在放映期,但已经不再是冲票房的主要时间段了,只是因为后续没有更能打的电影上映,《母星》一直有观众愿意二刷、三刷,还不断地有新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所以院线一直给《母星》排片,没有下映。
11月陆鸣发布个人自传《22岁出门远行》,他特地等到《母星》已经取得很高票房后,再发布自传,就是为了避免炒作嫌疑。
在这本书里,陆鸣首次谈及自己19岁到21岁的抑郁症经历,第一次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心理疾病史。
陆鸣在2022年上半年,就基本恢复了记忆,他很清楚地记得自己那三年经历了什么,也知道自己犯过那些错,走过什么弯路,又为了活下去付出了多少努力,但他总感觉像是一个旁观者,在走出那种令人窒息的状态之后,陆鸣已经不再能够准确把握自己当时的心理和想法了。
现在看来一件很小的事,在当时就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书名叫22岁出门远行,其实书里最主要的内容还是陆鸣在记叙自己在NYU三年的留学生活,刚刚接触导演行业时的思考,以及目前为止,作为一个小有所成的年轻导演,他是如何看待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价值的,对电影工业又有着怎样的态度。
书里更多的是陆鸣对电影的思考,但要谈论他会走上导演之路的契机,就无法回避曾经的抑郁经历对他的影响。
陆鸣略去了他抑郁症的诱因,大众也不会这个问题刨根问底,现代社会心理问题愈发常见,作为年少成名的流量艺人,陆鸣当时在事业的上升期,面临各种压力,会得抑郁症好像也不是特别出人意料的一件事,大家不会固执地讨要一个答案。
陆鸣是在战胜抑郁症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演员这份职业,并重新发掘自己真正志趣所在的。
在自传正式发布以前,陆鸣心里也挺没有底的。
他已经避开了自己电影上映的宣传期,也不再是一个高度依赖粉丝的流量艺人了,他没有必要害怕别人说他虐粉,他不需要粉丝为他宣传、替他氪金了。
但陆鸣还是有点忐忑,甚至有点心虚,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哪怕已经脱离流量艺人的身份很久了,有一部分的陆鸣还活在偶像规则的框架里,他不自觉地会代入饭圈思维来评价自己的言行。
15、6岁经常接触到的想法带给一个人的影响,一直到28岁还稳定发挥着作用。
《22岁出门远行》还是在2028年11月10日按时发售了,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发布。
第一时间,就有大量粉丝、好感路人购买,电子书下单之后,就马上可以阅读了,省去了邮寄快递的时间。
在书第79页,陆鸣写到了自己19岁的时候饱受抑郁症困扰。
一些未被解答的问题都有了答案,一些模糊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曾经在论坛狙陆鸣偶像失格、没有事业心的帖子又被翻了出来。
这是一个很残忍的过程,不仅是对于艾草来说很残忍,对于曾经因为芳心错付、怒而回踩的脱粉艾草来说也很残忍。
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当时的回踩粉丝也早就move on了,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遥远的记忆了。
在十年以后,他们二十岁左右质问自己爱豆为什么没有事业心的问题得到了回答:因为他有抑郁症。
这件事的残忍性不在于脱粉的这些人被打脸了,他们也愿意道歉,他们也很懊悔,真正残忍的是他们已经没有道歉的对象了。
需要被谅解的是19岁的陆鸣,但这些宽容他当时没有得到,就永远得不到了,现在的陆鸣积极热情,不需要谁的道歉。提及过往病史也只是寥寥数语,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选择跨界的原因,不是为了抱怨或激起谁的同情。
缺憾存在,并且永远无法被弥补了,需要善意的陆鸣和终于理解了他的昔日粉丝站在了时空的对角线,是错位的,这些来自2028年的歉意,19岁的陆鸣永远也不会收到了。事实就是他后来凭着自己的毅力走出来了,至于那些恶意,他谈不上原不原谅,只是不再去想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427 21:54:31~20200429 21:00: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江子翼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纪录片
《母星》上映期间, 陆鸣养成了每天随机抽取一些网友私信点开阅读的习惯,让他产生感触的私信,他还会在微博发文回应。
【陆鸣导演, 我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生,在看了《母星》之后, 我特别想成为一个天文物理学家,希望我18岁的时候可以如愿考进南京大学天文系,如果梦想成真了, 我会来还愿的。】
【陆导陆导, 我是和爸妈一起去看的电影,我爸托我一定要把他的观影感受告诉你。我跟他解释了半天, 我没有联系你的方式,他还是很固执,要我给你的工作邮箱发邮件,我思来想去,还是私信被看到的概率要高一些, 可能高那么个千分之一吧。
我爸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员工,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很喜欢科幻片, 他读大学的时候,正好《星球大战》三部曲问世, 在他们那个时候, 看过《星球大战》是很时髦的事,比谈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还要摩登。他从进入电影厂开始, 就一直一边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 一边梦想着能做一部国产科幻片。很可惜,这个梦想一直到他退休都没有实现,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但在看完《母星》以后, 他觉得释然了。你里面用到的一项特效技术就是他们工作组当时研发的,也算是中国电影人的一种穿成。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们都很期待你未来更多的好作品,加油!】
陆鸣很珍惜这些来自观众的鲜活的感受与评价,作为创作者,他在看到一些差评的时候当然会沮丧,但他也不会难过太久,电影审美也是很私人的,大家的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他的电影能被一部分观众理解、读懂,他就感到很欣慰了,这是创作者最大的圆满。
但在陆鸣曾经患有抑郁症的消息被公开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陆鸣的私信被各式各样的道歉和倾诉填满了。
论坛也有网友开帖,集中感慨,为自己曾经在网上用过分的语言狙陆鸣而感到懊悔。而私信里的表达更为私人,陆鸣看到了很多人情真意切的文字,他们不再只是为了自己曾经误解陆鸣并用言语伤害了他这件事道歉,还将陆鸣的私信当做了树洞,发了很多这些年的人生经历与感慨。
恋耽美
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鲨鱼赫斯(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