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作者:凔溟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凔溟(277)
寇骁看着烈烈军旗迎风招展,眼下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是训练后挑选出来最出色的将士,他们气势如虹,足以横扫一切障碍。
寇骁站在大军前方,宣读了战时纪律,也激励起士气,与以往任何一次不同,此次他们主动出兵,并非被动挨打,想想都令人振奋。
西北军二十万,也许你们的对手只有十万,也许不止二十万,你们怕吗?寇骁高声问道。
不怕!
能否完成此次目标?
能!
太上皇已经下了禅位诏书,顺王李煦将在除夕之日举行登基大典,西北军能否扬名天下就看此次的功绩了,本将军要打下整个河套平原作为新帝登基的贺礼,你们能做到吗?
能!
好!本将军在此预祝各位加官进爵!待大军凯旋之日,就是我们西北军重振威名之时!
西北军威武!西北军必胜!大军的声势冲破云霄,势如破竹,这一刻,寇骁相信,没有什么军队能阻挡西北军的脚步。
寇骁抬手,敲响第一声战鼓,大吼一声:全军出发!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
西北军出兵北伐的消息传入朝廷引起了一片讨伐声,文臣们都觉得寇骁疯了,好端端的怎么说打仗就打仗了,而且你事先报备过了吗?事先请示过了吗?朝会议过了吗?大家同意了吗?
王爷,臣弹劾寇骁拥兵自重,擅自出兵,不敬朝廷不敬皇权,该治其欺君罔上之罪!周御史站出来说。
仇大人立即站出来附和:王爷,这寇骁何止欺君罔上,简直视朝廷为无物,他私自发兵,不仅导致西北守卫空虚,臣私以为,他这是通敌卖国,估计给敌人留破绽,一旦匈奴军南下,足以横扫西北各城,到时候,西北军回援也来不及了,京城都将陷入危机,王爷,还请下旨治寇骁的罪,再换将领前去接替寇骁,命西北军立即回防,否则一律该斩!
李煦虽然还未登基,但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了,他的位置在龙椅的左下侧,一把光鲜亮丽的新椅子摆在那,居高临下,将每个人的表情都能尽收眼底。
他朝刘树使了个眼色,后者拿出一份奏折走下台阶,先递给了魏丞相,然后传阅下去。
李煦高声说:本王要给寇骁证明一下,他事先已经报备过了,并且将详细的作战计划告知本王,本王也请太尉大人与几位将领合计过了,之所以没有告知大家,是为了防止消息走漏,让匈奴早有准备,如今西北军全军出动,正好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仇大人官位不算高,因此等奏折传到他手上时已经是许久过后的事情了,他刚才可是站出来弹劾寇骁的,就算他说的天花乱坠也不能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个人太狂妄自大了,年轻气盛,要不得!
孔敬向来不怎么反驳李煦,这朝中大事大部分与他职责无关,但此时他还是站出来问了一句:王爷,不知寇将军为何要出兵?是要将匈奴人一网打尽吗?臣以为,西北军尚且没有这个能力,国库也出不起这个钱,这一仗是否打的太草率了?
李煦回答道:不,是本王要求他出兵占领河套平原北部的领土,西北耕地面积不足,如果能将那块土地归为大燕,那西北百姓可以享有更多的土地,也不用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了,甚至还有大草原放牧,养马放牛,自给自足。
可寇将军真能战胜匈奴人的怒火吗?万一激起匈奴反抗,举全国之力反杀过来,我军是否能抵挡的住?这是否会引狼入室?
西北平静了那么多年,大家已经过惯了安逸的日子,如果哪天匈奴兵重整雄风,率大军犯境,那么他们这些大臣们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匈奴内乱多年,现如今是最合适出兵的时候,若是再过几年,他们休整完毕,我们等待的可就是更强盛的匈奴大军了,占下这块土地后,本王会命人加紧修建防御堡垒,到时候西北军可与云阳军连成一片,相互支持,也是好事。
那不知此战要维持多久?眼下南边的粮食刚收割,还未来得及运到北方,要调动各地的粮食当军粮怕时间上来不及。
李煦嘴角弯了弯,他们只带走了军营储备的军粮,粮食不够自然会去匈奴人境内要的,匈奴人以前怎么干的他们也可以学一学,北地今年也是大丰收呢。
有迂腐的老臣不赞同地反驳:王爷,万万不可,我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怎可学那蛮夷掠夺杀人,若是如此,岂不是与那匈奴人一般残暴了?
李煦一个生于和平年代的人都忍不住想骂娘了,都打仗了,还想着礼仪呢,那当初给匈奴人送粮食的时候你怎么不站出来说白送给他们呢?
好了,此事暂且保密,不得对外宣扬,各位大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即可,西北军的事宜寇将军会处理妥当,各位做好战后准备即可。
李煦一句话就让大家不要问不要想,意思是:打仗跟你们屁毛关系都没有,等真正需要你们的时候再讨论不迟。
朝会即将结束,又有文臣启奏,问李煦能否将登基大典提前,此时离除夕还有两个月,国不可一日无君。
李煦早可以举办登基大典,但寇骁回不来啊,他的皇后还在西北打拼,准备搞个大的礼物送给他,李煦当然要给寇骁面子,这登基大典说是在除夕,但如果那时候寇骁还没回来,照样可以往后推迟的。
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他监国的日子还少吗?何况太上皇还在宫里住着呢。
说起太上皇,李煦刚散朝就被传唤过去了,这是父子俩自那天朝会后第一次见面。
李煦知道他心情不佳,也没来碍眼,连小公主来也被拦在门外了,李煦无法,只好给时间让他自己慢慢接受这个现实。
乍一看到皇帝,李煦差点没敢认,之前就显老的男人此时越发老朽了,脸皮上褶皱横生,眼袋低垂,眼神浑浊,人也瘦脱了形,仿佛被人关了几个月似的。
李煦大怒,责问道:怎么回事?宫人们都不曾好好照顾太上皇吗?
赵公公上前来,解释说:王爷息怒,并非奴才们照顾不周,是皇上是太上皇夜不能寐,食不下咽,这段日子眼看一点一点瘦下去,今日也是老奴自作主张找您来的,还请您劝劝太上皇,让他放开心绪。
李煦想起以前有位退休的老朋友说过,人一退了休,就跟打乱了生物钟似的,明明之前上班时也不见得多劳累,可退休后人就彻底紊乱了,再怎么锻炼也止不住衰老。
如果再碰上点烦心事,就更是一夜白头了,皇帝此时的状态就像是了无生趣似的,只剩一副躯壳了。
两人面对面坐着,许久不曾说话,下人们都识趣地退出寝殿了,赵公公守在门外,担忧地走来走去。
李煦坐得烦了,便问:父皇此生还有什么愿望未实现的?
皇帝眼皮动都没动一下,继续盯着某处发呆。
李煦有些烦躁地说:父皇以为自己这辈子权力在握,掌控天下苍生的生杀大权,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裳,拥有最美的女人,想来是没有什么您没享受过的,但有一点,您可曾亲眼见过自己的江山?您见过浩瀚无垠的大海,见过飞流直下的瀑布,见过各式各样的民生社稷了吗?登山望月,跨海寻仙,这世间有无数令人向往的事情,父皇您真不打算用余生去看看?
退休的人都做什么?二十一世纪的老人家会告诉你答案,当然是拿着毕生积蓄环游世界啊,世界那么大,年轻时没时间去看看,老了有钱有时间,带上老伴老朋友,哪里都去得。
皇帝的眼睛里出现了色彩,看着李煦问:你这是想将朕骗出宫,好让朕死在半路上吧?呵。
李煦也呵了一声,站起身来,随您怎么想吧,如果想出宫,尽管找刘树,他会给您安排最舒适的团队,您想去哪都行。
海外也去得?
当然去得,十月过后,海上平静许多,出去玩个把月不是问题。
你实话告诉朕,海外有仙岛吗?
李煦暗暗翻了个白眼,没有,只有荒岛、土着和野人。
是吗,朕觉得你又在骗朕,朕要亲眼去看看。
李煦顿了顿,然后明白他的意思,想也不想就点头,行,儿臣给您安排,秦祖新要出海经商,您可以跟着他去到国外,看看南洋的小国,也可以去看看南越,南越的工厂里一定有您感兴趣的东西。
哼,没兴趣。皇帝傲娇地说。
李煦无话可说,回头就让刘树去安排最舒适的马车,以及出门要用到的一切东西,皇帝出行,本来就该前呼后拥,但李煦担心他的安全,觉得还是低调点好,反正路上都有各地官府和商号照应,不至于缺东西。
等到皇帝出宫那天,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皇帝坐在御撵上出宫,再换到马车上,从头到尾都没露面。
队伍远去后,有人小声问道:太上皇如此高龄了,王爷为何一定要赶他出宫呢?万一路上出了事谁负责?这话明显是在说李煦故意要把太上皇赶走的,这一去,铁定是回不来的了,至少不会活着回来。
他一旁的上峰呵斥道:多嘴,是皇上自己想出海看看的,人死前想做点自己乐意的事情有什么不好的,越是呆在宫里,身体才越发不好,走一走,看一看,说不定就活出滋味来了,你懂个屁!
第368章 分兵
草原辽阔,又不像中原有村镇相连,游牧民族常常会迁徙,秋季,草原上的百姓都忙着储备过冬用的干草和干肉。
今年大燕还会来卖粮吗?去年我用家里的一百头牛羊换了三个月的粮食,家里老小都安然度过了寒冬,今年家里多养了几百头牲畜,就等着大燕的商队送粮食来了。
我家也是,今年我家还多养了十几匹好马,都是上好的纯血野马的后代,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在匈奴,马是最受欢迎的商品,然后是牛羊,接着才是草原上的其他东西,不过匈奴王庭有规定,卖给大燕的马是有数的,超过一定的数量就不让卖了。
不过商人有商道,王庭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着各部落的买卖,还是有不少战马流入中原,朝廷设立了好几个战马培育基地,当初跟着叶长青一同去西北的驯马师也陆续回去了,然后被分配到各个基地养马。
十月底,寇骁往京城寄出了第一封战报,八百里加急,报信的士兵一路高歌进了城,捷报捷报西北军大胜!
京城里,西北军出兵的消息并未宣扬开来,只有少数人家知道,听到捷报的消息惊讶地问:西北在打仗?是匈奴发兵了?还是其他什么国家?
皇宫里,李煦和大臣们接到战报纷纷松了口气,就算是对寇骁贸然出兵有意见的大臣,也是盼着大军得胜的,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高兴。
顺王还未登基就能扩张国土,那未来几十年的功绩必然名留千史,他们这些大臣只要努力追随明君,将来也必能在史册上留下姓名,那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
李煦高兴的很,当朝夸赞了西北军的勇武以及寇将军领导有方,此时,可没人会再跳出来指责寇骁的错误了。
不过稍微懂军事的人都知道,西北军能迅速占领目标地是要突袭,速度快,趁匈奴还没得到消息就把地方占了,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匈奴兵的反扑,能否将土地守住才是关键,因此也并非所有朝臣都看好寇骁。
散朝后,李煦回到御书房,如今后宫里的女人都被送走了,愿意回娘家的回娘家,愿意出家的出家,剩下的则被李煦安置在郊外的皇家别院里,因此这后宫也冷清下来了。
刘树拿著名册进来,这宫里既然没了女主人,那宫女太监也可以裁减掉一大半,加上刘树觉得宫里的这些奴才们都是有主的,与其留着做别人的眼线,不如一次性清干净,将来需要再招就是了。
不过以他家王爷的性格,怕是这辈子都不可能招新人入宫了,假如这后宫里只有一个男人作为皇后般的存在,估计宫女太监都能全撤了,换一匹守卫守着就是了。
这么一想,刘树的心就拔凉拔凉的,他还想当皇宫的大内总管呢,手下有数千宫女太监的那种。
王爷,名单已经统计出来了,各位主子能带走的人都带走了,剩下的这些,除掉一部分年纪到了可以出宫的,剩下的还有五百多人,奴才想着,登基大典是大事,还需要许多人手,不如等登基大典结束后再遣散他们。
李煦接过名单看了一眼,抬头看了刘树一眼,说:把宫女全都送走,留下太监就行了,会被送进宫的男孩子基本都没有去处了,出了宫他们也不好生活,就留下吧,以后宫里还可以成立几个新衙门,就让他们学点手艺去干活吧。
刘树感动地抹眼泪,王爷真是宅心仁厚,奴才会把您的决定告知大家的。
行了,找张朔来,把本王以后要住的宫殿重新修缮一遍,本王要再次迎娶寇骁,就按南越的顺王府那般布置。
刘树小心翼翼地问:您是要和寇将军住一起吗?
李煦低头嗯了一句,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刘树已经习惯了他的不同,也就不说什么了,就不知道前朝的大臣们知道这个决定后会不会闹起来,自古后宫之事都与前朝挂钩,王爷要娶个男人做皇后,还是个威武大将军,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可不是一个小太监明白的。
去把贾平叫进宫来。李煦吩咐道。
刘树赶紧打发一名小太监去传话,自己凑近了问李煦:王爷,寇将军真能赶在除夕前回来吗?
战场瞬息万变,本王也不知道,不过就算不能,到时候他自己回来一趟,换司徒勇去替他,想来他的结拜兄弟愿意给他换个假期回来成亲的。
贾平很快就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黑脸青年,李煦诧异地站起来,小叶什么时候回来的?
已经二十好几的叶长青苦笑着说:王爷还是换个称呼吧,小叶什么的真的太像个小太监的称呼了。
本王又没叫你小叶子。刘树听闻往后退了一步,深怕自己会变成小刘子,那可真是太没威名了。
回王爷的话,末将刚回到京畿营,还没报到就听到您宣贾平进宫,就跟着混进宫来了。否则他一个京畿营的小兵还光明正大进宫还真没合适的理由。
李煦点点头,你这趟差事办的不错,回来的那些驯马师学的也不错,你自己之后什么打算?不如跟着骑兵营回西北助寇骁一臂之力?
恋耽美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凔溟(277)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凔溟(277)
寇骁看着烈烈军旗迎风招展,眼下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是训练后挑选出来最出色的将士,他们气势如虹,足以横扫一切障碍。
寇骁站在大军前方,宣读了战时纪律,也激励起士气,与以往任何一次不同,此次他们主动出兵,并非被动挨打,想想都令人振奋。
西北军二十万,也许你们的对手只有十万,也许不止二十万,你们怕吗?寇骁高声问道。
不怕!
能否完成此次目标?
能!
太上皇已经下了禅位诏书,顺王李煦将在除夕之日举行登基大典,西北军能否扬名天下就看此次的功绩了,本将军要打下整个河套平原作为新帝登基的贺礼,你们能做到吗?
能!
好!本将军在此预祝各位加官进爵!待大军凯旋之日,就是我们西北军重振威名之时!
西北军威武!西北军必胜!大军的声势冲破云霄,势如破竹,这一刻,寇骁相信,没有什么军队能阻挡西北军的脚步。
寇骁抬手,敲响第一声战鼓,大吼一声:全军出发!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
西北军出兵北伐的消息传入朝廷引起了一片讨伐声,文臣们都觉得寇骁疯了,好端端的怎么说打仗就打仗了,而且你事先报备过了吗?事先请示过了吗?朝会议过了吗?大家同意了吗?
王爷,臣弹劾寇骁拥兵自重,擅自出兵,不敬朝廷不敬皇权,该治其欺君罔上之罪!周御史站出来说。
仇大人立即站出来附和:王爷,这寇骁何止欺君罔上,简直视朝廷为无物,他私自发兵,不仅导致西北守卫空虚,臣私以为,他这是通敌卖国,估计给敌人留破绽,一旦匈奴军南下,足以横扫西北各城,到时候,西北军回援也来不及了,京城都将陷入危机,王爷,还请下旨治寇骁的罪,再换将领前去接替寇骁,命西北军立即回防,否则一律该斩!
李煦虽然还未登基,但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了,他的位置在龙椅的左下侧,一把光鲜亮丽的新椅子摆在那,居高临下,将每个人的表情都能尽收眼底。
他朝刘树使了个眼色,后者拿出一份奏折走下台阶,先递给了魏丞相,然后传阅下去。
李煦高声说:本王要给寇骁证明一下,他事先已经报备过了,并且将详细的作战计划告知本王,本王也请太尉大人与几位将领合计过了,之所以没有告知大家,是为了防止消息走漏,让匈奴早有准备,如今西北军全军出动,正好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仇大人官位不算高,因此等奏折传到他手上时已经是许久过后的事情了,他刚才可是站出来弹劾寇骁的,就算他说的天花乱坠也不能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个人太狂妄自大了,年轻气盛,要不得!
孔敬向来不怎么反驳李煦,这朝中大事大部分与他职责无关,但此时他还是站出来问了一句:王爷,不知寇将军为何要出兵?是要将匈奴人一网打尽吗?臣以为,西北军尚且没有这个能力,国库也出不起这个钱,这一仗是否打的太草率了?
李煦回答道:不,是本王要求他出兵占领河套平原北部的领土,西北耕地面积不足,如果能将那块土地归为大燕,那西北百姓可以享有更多的土地,也不用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了,甚至还有大草原放牧,养马放牛,自给自足。
可寇将军真能战胜匈奴人的怒火吗?万一激起匈奴反抗,举全国之力反杀过来,我军是否能抵挡的住?这是否会引狼入室?
西北平静了那么多年,大家已经过惯了安逸的日子,如果哪天匈奴兵重整雄风,率大军犯境,那么他们这些大臣们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匈奴内乱多年,现如今是最合适出兵的时候,若是再过几年,他们休整完毕,我们等待的可就是更强盛的匈奴大军了,占下这块土地后,本王会命人加紧修建防御堡垒,到时候西北军可与云阳军连成一片,相互支持,也是好事。
那不知此战要维持多久?眼下南边的粮食刚收割,还未来得及运到北方,要调动各地的粮食当军粮怕时间上来不及。
李煦嘴角弯了弯,他们只带走了军营储备的军粮,粮食不够自然会去匈奴人境内要的,匈奴人以前怎么干的他们也可以学一学,北地今年也是大丰收呢。
有迂腐的老臣不赞同地反驳:王爷,万万不可,我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怎可学那蛮夷掠夺杀人,若是如此,岂不是与那匈奴人一般残暴了?
李煦一个生于和平年代的人都忍不住想骂娘了,都打仗了,还想着礼仪呢,那当初给匈奴人送粮食的时候你怎么不站出来说白送给他们呢?
好了,此事暂且保密,不得对外宣扬,各位大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即可,西北军的事宜寇将军会处理妥当,各位做好战后准备即可。
李煦一句话就让大家不要问不要想,意思是:打仗跟你们屁毛关系都没有,等真正需要你们的时候再讨论不迟。
朝会即将结束,又有文臣启奏,问李煦能否将登基大典提前,此时离除夕还有两个月,国不可一日无君。
李煦早可以举办登基大典,但寇骁回不来啊,他的皇后还在西北打拼,准备搞个大的礼物送给他,李煦当然要给寇骁面子,这登基大典说是在除夕,但如果那时候寇骁还没回来,照样可以往后推迟的。
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他监国的日子还少吗?何况太上皇还在宫里住着呢。
说起太上皇,李煦刚散朝就被传唤过去了,这是父子俩自那天朝会后第一次见面。
李煦知道他心情不佳,也没来碍眼,连小公主来也被拦在门外了,李煦无法,只好给时间让他自己慢慢接受这个现实。
乍一看到皇帝,李煦差点没敢认,之前就显老的男人此时越发老朽了,脸皮上褶皱横生,眼袋低垂,眼神浑浊,人也瘦脱了形,仿佛被人关了几个月似的。
李煦大怒,责问道:怎么回事?宫人们都不曾好好照顾太上皇吗?
赵公公上前来,解释说:王爷息怒,并非奴才们照顾不周,是皇上是太上皇夜不能寐,食不下咽,这段日子眼看一点一点瘦下去,今日也是老奴自作主张找您来的,还请您劝劝太上皇,让他放开心绪。
李煦想起以前有位退休的老朋友说过,人一退了休,就跟打乱了生物钟似的,明明之前上班时也不见得多劳累,可退休后人就彻底紊乱了,再怎么锻炼也止不住衰老。
如果再碰上点烦心事,就更是一夜白头了,皇帝此时的状态就像是了无生趣似的,只剩一副躯壳了。
两人面对面坐着,许久不曾说话,下人们都识趣地退出寝殿了,赵公公守在门外,担忧地走来走去。
李煦坐得烦了,便问:父皇此生还有什么愿望未实现的?
皇帝眼皮动都没动一下,继续盯着某处发呆。
李煦有些烦躁地说:父皇以为自己这辈子权力在握,掌控天下苍生的生杀大权,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裳,拥有最美的女人,想来是没有什么您没享受过的,但有一点,您可曾亲眼见过自己的江山?您见过浩瀚无垠的大海,见过飞流直下的瀑布,见过各式各样的民生社稷了吗?登山望月,跨海寻仙,这世间有无数令人向往的事情,父皇您真不打算用余生去看看?
退休的人都做什么?二十一世纪的老人家会告诉你答案,当然是拿着毕生积蓄环游世界啊,世界那么大,年轻时没时间去看看,老了有钱有时间,带上老伴老朋友,哪里都去得。
皇帝的眼睛里出现了色彩,看着李煦问:你这是想将朕骗出宫,好让朕死在半路上吧?呵。
李煦也呵了一声,站起身来,随您怎么想吧,如果想出宫,尽管找刘树,他会给您安排最舒适的团队,您想去哪都行。
海外也去得?
当然去得,十月过后,海上平静许多,出去玩个把月不是问题。
你实话告诉朕,海外有仙岛吗?
李煦暗暗翻了个白眼,没有,只有荒岛、土着和野人。
是吗,朕觉得你又在骗朕,朕要亲眼去看看。
李煦顿了顿,然后明白他的意思,想也不想就点头,行,儿臣给您安排,秦祖新要出海经商,您可以跟着他去到国外,看看南洋的小国,也可以去看看南越,南越的工厂里一定有您感兴趣的东西。
哼,没兴趣。皇帝傲娇地说。
李煦无话可说,回头就让刘树去安排最舒适的马车,以及出门要用到的一切东西,皇帝出行,本来就该前呼后拥,但李煦担心他的安全,觉得还是低调点好,反正路上都有各地官府和商号照应,不至于缺东西。
等到皇帝出宫那天,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皇帝坐在御撵上出宫,再换到马车上,从头到尾都没露面。
队伍远去后,有人小声问道:太上皇如此高龄了,王爷为何一定要赶他出宫呢?万一路上出了事谁负责?这话明显是在说李煦故意要把太上皇赶走的,这一去,铁定是回不来的了,至少不会活着回来。
他一旁的上峰呵斥道:多嘴,是皇上自己想出海看看的,人死前想做点自己乐意的事情有什么不好的,越是呆在宫里,身体才越发不好,走一走,看一看,说不定就活出滋味来了,你懂个屁!
第368章 分兵
草原辽阔,又不像中原有村镇相连,游牧民族常常会迁徙,秋季,草原上的百姓都忙着储备过冬用的干草和干肉。
今年大燕还会来卖粮吗?去年我用家里的一百头牛羊换了三个月的粮食,家里老小都安然度过了寒冬,今年家里多养了几百头牲畜,就等着大燕的商队送粮食来了。
我家也是,今年我家还多养了十几匹好马,都是上好的纯血野马的后代,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在匈奴,马是最受欢迎的商品,然后是牛羊,接着才是草原上的其他东西,不过匈奴王庭有规定,卖给大燕的马是有数的,超过一定的数量就不让卖了。
不过商人有商道,王庭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着各部落的买卖,还是有不少战马流入中原,朝廷设立了好几个战马培育基地,当初跟着叶长青一同去西北的驯马师也陆续回去了,然后被分配到各个基地养马。
十月底,寇骁往京城寄出了第一封战报,八百里加急,报信的士兵一路高歌进了城,捷报捷报西北军大胜!
京城里,西北军出兵的消息并未宣扬开来,只有少数人家知道,听到捷报的消息惊讶地问:西北在打仗?是匈奴发兵了?还是其他什么国家?
皇宫里,李煦和大臣们接到战报纷纷松了口气,就算是对寇骁贸然出兵有意见的大臣,也是盼着大军得胜的,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高兴。
顺王还未登基就能扩张国土,那未来几十年的功绩必然名留千史,他们这些大臣只要努力追随明君,将来也必能在史册上留下姓名,那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
李煦高兴的很,当朝夸赞了西北军的勇武以及寇将军领导有方,此时,可没人会再跳出来指责寇骁的错误了。
不过稍微懂军事的人都知道,西北军能迅速占领目标地是要突袭,速度快,趁匈奴还没得到消息就把地方占了,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匈奴兵的反扑,能否将土地守住才是关键,因此也并非所有朝臣都看好寇骁。
散朝后,李煦回到御书房,如今后宫里的女人都被送走了,愿意回娘家的回娘家,愿意出家的出家,剩下的则被李煦安置在郊外的皇家别院里,因此这后宫也冷清下来了。
刘树拿著名册进来,这宫里既然没了女主人,那宫女太监也可以裁减掉一大半,加上刘树觉得宫里的这些奴才们都是有主的,与其留着做别人的眼线,不如一次性清干净,将来需要再招就是了。
不过以他家王爷的性格,怕是这辈子都不可能招新人入宫了,假如这后宫里只有一个男人作为皇后般的存在,估计宫女太监都能全撤了,换一匹守卫守着就是了。
这么一想,刘树的心就拔凉拔凉的,他还想当皇宫的大内总管呢,手下有数千宫女太监的那种。
王爷,名单已经统计出来了,各位主子能带走的人都带走了,剩下的这些,除掉一部分年纪到了可以出宫的,剩下的还有五百多人,奴才想着,登基大典是大事,还需要许多人手,不如等登基大典结束后再遣散他们。
李煦接过名单看了一眼,抬头看了刘树一眼,说:把宫女全都送走,留下太监就行了,会被送进宫的男孩子基本都没有去处了,出了宫他们也不好生活,就留下吧,以后宫里还可以成立几个新衙门,就让他们学点手艺去干活吧。
刘树感动地抹眼泪,王爷真是宅心仁厚,奴才会把您的决定告知大家的。
行了,找张朔来,把本王以后要住的宫殿重新修缮一遍,本王要再次迎娶寇骁,就按南越的顺王府那般布置。
刘树小心翼翼地问:您是要和寇将军住一起吗?
李煦低头嗯了一句,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刘树已经习惯了他的不同,也就不说什么了,就不知道前朝的大臣们知道这个决定后会不会闹起来,自古后宫之事都与前朝挂钩,王爷要娶个男人做皇后,还是个威武大将军,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可不是一个小太监明白的。
去把贾平叫进宫来。李煦吩咐道。
刘树赶紧打发一名小太监去传话,自己凑近了问李煦:王爷,寇将军真能赶在除夕前回来吗?
战场瞬息万变,本王也不知道,不过就算不能,到时候他自己回来一趟,换司徒勇去替他,想来他的结拜兄弟愿意给他换个假期回来成亲的。
贾平很快就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黑脸青年,李煦诧异地站起来,小叶什么时候回来的?
已经二十好几的叶长青苦笑着说:王爷还是换个称呼吧,小叶什么的真的太像个小太监的称呼了。
本王又没叫你小叶子。刘树听闻往后退了一步,深怕自己会变成小刘子,那可真是太没威名了。
回王爷的话,末将刚回到京畿营,还没报到就听到您宣贾平进宫,就跟着混进宫来了。否则他一个京畿营的小兵还光明正大进宫还真没合适的理由。
李煦点点头,你这趟差事办的不错,回来的那些驯马师学的也不错,你自己之后什么打算?不如跟着骑兵营回西北助寇骁一臂之力?
恋耽美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凔溟(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