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81)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作者:雾十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81)
这种大佬级别的人你阴我,我阴你的,旁人是肯定没有办法出手管教的。
事实上,哪怕是作为司礼监二号人物的池宁,其实也不够格,真正能做得了主的只有掌印太监。
但偏偏掌印尚尔他跑了啊!
池宁严重怀疑,他尚叔离京的理由里,也包括了他真的受够了这些人的小学鸡行为!你们整天都没有什么正事要干了吗?吵架就这么开心?明争暗斗就这么好玩?!
他觉得你看他的那一眼,是在嘲讽他?
是的,临大人,我根本没有啊,你觉得他是不是很无理取闹?当年入宫的时候
这一群太监吵架,最烦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很喜欢翻旧账,一翻就能翻到他们刚入宫的时候,师父多给了谁一块肉,赌钱耍酒谁多占了什么便宜,哪个小宫女多看了对方一眼,都会比着,一一列数。恩恩怨怨,掰扯不清,每天都是又开始互相扯头花的一天。
哈,你凶我?
我怎么凶你了?
你声音这么高,你还不是凶我?
如果说一个太监等于十只鸭子,那么两个太监就绝对是十乘十一百只鸭子在叫。无所不用其极的攻讦,没玩没了的阴谋阳谋。
池宁忍不住会想,自己当东厂督主的时候,也是这样吗?
仔细想想他和马太监之间的两厂斗争,还真特么的也是这样啊。他当年真的不比这些人好多少。如今地位不同了,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不同了,不得不说,怪不得他二师兄仙仙提起与其他十二监掌印的相处时,会那么地讳莫如深,一言难尽。
这群神经病,到底为什么能身居高位这么多年啊!
连你当年欠了我二两四分钱,都能斤斤计较至今是要干什么?不觉得丢人吗?你们比后妃宫斗还要烦人,你们知道吗?
司礼监的掌印到底是个什么奇葩活儿啊,为什么好像什么都需要管的样子?
池宁起初还有耐心和各位大人追根溯源,研究研究到底是谁对不起谁,又是谁先背叛了谁,毕竟他有原君嘛。后来发现,原君也难断家务事,原君是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过去,但他也没有办法一一论出对错啊,而且,即便论出来了,错的那方也不一定心服口服
每个太监心中都有一杆向曹操学习的秤,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非常双标。
池宁实在没辙,就干脆走上了简单粗暴的执政路线都闭嘴,不许提当年,只论当下,谁对谁错,赏罚分明。
对镇南一派和暮陈一派之间没由来的仇恨,池宁更是头大,最终一直到没收了无理取闹者点小厨房的权力,这才稍微止住了一些掐架的火苗。是的,所有人,但凡没事找事,就没有小厨房的饭吃!这一招莫名地有用,看来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御膳房。
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手忙脚乱之后,还是钱小玉千里迢迢给池宁送来了心得手记,这才让一切重新走上了正轨。
池宁有心请钱小玉出山,但钱小玉却迷上了在金陵养老。
钱小玉在信中直言,年轻的时候觉得争权夺利最重要,一旦休息下来才发现,他早就挣钱挣够本了好吗?他积攒下来的财富,够他无度挥霍好几辈子了。他为什么还要劳心劳力地去和别人玩什么政治斗争呢?是酒不好喝,还是肉不好吃?金陵风景美如画啊美如画。
纵使钱小玉再欣赏池宁,他也还是狠心拒绝了池宁的邀请。
独留池宁每天在气死自己和气死别人之间苦苦挣扎。二师兄俞星垂最近也是脾气暴躁,不仅不能起到安抚池宁情绪的作用,有些时候还需要池宁去安抚他。暴躁仙仙,在线打人。俞星垂最近的口头语是对每一个秉笔太监咆哮:你是猪吗?这个问题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为什么你还是会批错?为什么?你对得起你手上的笔吗???
做得越多,池宁越觉得兰爷当年的涵养是真的好啊。
众所周知,兰阶庭一般是不爱发火的,真发火的时候,就是那人的死期了。让人又怕又敬,也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控制手段。
除了内部矛盾之外,池宁最大的麻烦还是来自于外部。
司礼监和内阁的斗争,古往今来就从没有停止过,这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之间的博弈,他们不想让,也不能让。哪怕池宁和王洋是私交很好的朋友,明面上他们也要为自己所代表的集团而战。
池宁这才明白了为什么钱小玉和王洋看上去关系已经很不错了,还是会定期阴一波彼此,因为不下绊子不行啊。并不只是为了装样子给傻逼念平帝看,而是大环境一直在裹挟着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代表集团握手言和,那只会被视作是对集团的背叛。
如今朝堂之上,最大的争议就是,到底要不要让太子闻宸登基。
念平帝这眼瞅着是不行了,但他偏偏没有咽气。有大臣觉得应该等一等,万一念平帝奇迹般地又好了呢?也有大臣觉得念平帝根本不行,好不好都没啥用,不如让太子趁势登基。当然,还有一些有小心思的,觉得这样有皇帝和没皇帝没两样反而更好的人,既不想念平帝好,也不想太子登基,来回的搅浑水。
总之就是居心叵测,糟老头子坏得很。
池宁自然是支持太子即刻登基的,太后在这方面给了池宁极大的帮助,你永远猜不到这老太太手里还掌握着多少你不知道的力量。
池宁一边与太后合作,一边心惊肉跳,他开始更加理解王洋,为什么明明是个忠臣,当年却还是选择了让念平帝登基。
因为太后真的很可怕。
池宁甚至觉得,他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让太子登基,而是怎么摆平太后。她宫变那天看上去明明是那么消沉,如今却已经恢复了过来。至少表面上,你根本看不出来她受过怎么样的打击,她似乎就这么重新站了起来,并且准备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政事之中。
这是个精力旺盛、仿佛永远斗不倒的老太太。
生活不易,池宁叹气。
第82章 努力当爹第八十二天:
怎么对付有琴太后,这简直是一个世纪难题。
从天和帝到念平帝,乃至当年宫斗的最强王者魏贵妃,都始终没能找到完全破局的方法。因为对于太后这种能屈能伸又极度铁血冷酷的人,除了权势的暴力压制,根本别无办法。她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心情,表面上都能循规蹈矩,至少,你抓不到她的错处,没有证据,也就没有办法彻底打败对方。
连魏贵妃苦心埋线多年、用两个儿子作为情感薄弱点的最后一击,好像也就只是带给了太后几个日夜的苦恼罢了。而那话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打不死她的,只会让她更强大。
现在太后再没有了儿子掣肘,简直要强无敌了。
池宁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不得不去请教了王洋王首辅,这位一直战斗在与太后对线前线的第一人。
但说实话,王洋其实也没什么能压制太后的好办法,他的手段一直很单一,就是借力打力。
肃帝时期,太后还只是皇后,没办法作妖,她仅仅是为了能保住皇后的位置,就已经战战兢兢,拼尽了全力。
天和帝时期,天和帝毕竟是太后唯一的亲生儿子,太后可以和儿媳钱氏掐得天昏地暗,却没有办法真的全然不顾儿子的喜恶,多少会注意自我收敛。
念平帝时期,先不说念平帝是个神经病,无法以常理揣度,只说他有太子闻宸为质,太后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也得小心做人,不能行差踏错。
可如今时代不同了。王洋长叹一口气。
念平帝瘫痪,太子年幼,太后要是再不抖起来,那简直都对不起她这么多年的隐忍。一个孝字,就可以成为大杀器,让所有人闭嘴。
难,实在是太难了。
实在不行,我们就只能旧事重提了。王洋对这件事其实也没多大的把握,这算是他当年抓到的太后唯一的把柄,当初不提,是觉得日后说不定会用到,果不其然,这是为今之计里最有可能成功的,但以前的烂账到底能有多少用,我也不确定。
怎么讲?池宁虚心求教。在这件事上,他和王洋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倒也不用担心内阁会坑司礼监。
太后当年和钱皇后多有不快,你知道吧?
略有耳闻。池宁回得很是中规中矩。但他岂止是知道,他和两个师兄一起前排深度吃瓜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能被外朝看见的,毕竟还只是冰山一角。他们这种常年生活在宫里的,才是对太后和皇后的婆媳斗争感受最深的一拨人。
也是太后素来会遮掩,这才没有把这个整个后宫都知道的秘密,变成全天下都知道的秘密。
说婆媳斗争之前,就得先说一下,钱皇后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当时天和帝还只是太子闻恒,肃帝和魏贵妃这对给别人带来了无数灾难的痴男怨女还在宫内到处造孽。肃帝在他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爱情故事里,唯一还保持清醒的一点,就是他对他的太子始终不一般。肃帝自己年少时是吃够了父皇宠庶灭嫡的苦,等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做皇帝,便指天发誓,决计不能再让这样的祸事发生在自己的嫡子身上。
可以说,有琴太后当年的皇后之位之所以那么稳,一方面是有赖于她的老成持重,不给敌人留下可攻讦的漏洞,另外一方面就是她给肃帝生下了嫡太子闻恒。
肃帝给皇后的大半尊重,也都源自于他对于闻恒这个嫡太子的看重。
太子闻恒到了选妃的年纪,肃帝比有琴皇后都上心。但大启一直以来的皇室选亲,都是那一套得由太监去民间采选良家子,可以说,这里面给肃帝发挥的空间并不算特别大。
当然,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操作。
好比选太子妃的时候,肃帝就一口气把他信重的太监都派了出去,可以说是遍地撒网,重点捞鱼,肃帝给每个人都划分了不同的选区,挑起了太监之间微妙的竞争。名义上,身为内官监掌印的张太监还是这场选太子妃活动的总管,但实际上,整场选妃因为各方势力名正言顺的下场,已经注定无法被内官监所把持。
这就是肃帝了,晚年数年不上朝,一心留宿美人膝,却依旧能大权在握的神奇人物。
只因制衡这一套,他玩得贼溜。
每个有实权的太监大佬,几乎都在最后的选拔过程里,留了一二自己人,张精忠也不例外。应选们的斗争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战争一触即发。
最终,坚持到选三的,是孙王钱三人。张精忠最为看好的是孙氏,钱氏是当时的东厂督主选送的,兰阶庭那个时候还不是司礼监的第一人,但他也凭借和太子闻恒的私交,在选三里塞入了他的自己人王氏。
孙王钱三人的名字往上一递,就是一个潜规则。名义上说的是,三位应选的名次不分前后,请帝后和太子定夺。但实际上,孙王钱本身就代表了内官监推荐的顺序与立场。
他们主推孙氏,那是张精忠觉得最适合闻恒太子的太子妃,沉稳大气,待人宽厚。
就在肃帝和有琴皇后都已经点头,同意了这个排序,即将册封孙氏为太子妃的前夜,却突然爆出了孙氏在给祖父守孝的晚上睡着的丑闻。
但是讲道理,孙氏的祖父十年前就去世了,孙氏当年不过一个三五岁的小丫头,她熬不了夜,在晚上睡过去不是很常见的事吗?
可就是有人要没事找事,从中作梗,让孙氏与太子妃之位失之交臂。
张太监没了面子,还得压住怒火重新选,这回上奏的顺序就变成了王钱孙。孙氏还在选三里面,依旧会嫁给太子,只不过是从太子正妃变成了太子侧妃。而张精忠和兰阶庭私下达成了共识,觉得选太子殿下最喜欢的王氏也挺好,秀外慧中,娇俏明媚。
但就是因为这个共识,他们再一次被人举报了,说这场选妃不公平,有猫腻,要重选。
事关太子,全朝上下都在看着。
哪怕事实证明,张精忠和兰阶庭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金银交易,但选妃还是往回捯了一下,最终,报上去的还是这三人,只不过顺序又变了,成了钱王孙。
这一回,总算再没有什么变故了。
钱氏成了众望所归司礼监和内官监力推的名正言顺的太子妃。张精忠觉得最适合当太子妃的孙氏和太子个人最喜欢的王氏,则一起成了太子侧妃。
事情到了这里好像也就结束了,但是并不是,太后从这么一通闹幺蛾子之后,就已经不喜上了自己的儿媳钱氏,因为她觉得既得利者是钱氏,就很难保证钱氏在之前两次事情里的清白。而太后,不喜欢心机过重的儿媳。
这就有点双标了。太后自己和魏贵妃斗得难舍难分,却不允许自己的儿媳有点心机。但不管如何,选妃一事,就这样为未来的婆媳斗争埋下了导火索。
真正爆发的契机,是太子侧妃王氏先怀孕,却又流了产。
太后指责钱氏看护不利,为人善妒,甚至隐隐有指责钱氏故意导致王氏流产的意思。钱氏表面上不敢顶撞婆母,私下里却也是怨气横生,觉得真正的问题出在了太后与魏贵妃的斗争之中,是太后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儿媳,给了魏贵妃可乘之机。
这就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罗生门,谁也没有办法确定谁说的才是对的。但总之,这对婆媳算是彻底撕破了脸。
在天和帝登基之后,双双晋升的两人,就彻底开战了。
太后与皇后围绕后宫管理之权,进行了数次碰撞。要池宁说,太后也是真的精力旺盛,她当时就已经在积极谋求前朝的权柄了,竟然还不愿意放弃对后宫的把控。
碰撞的次数多了,就肯定有失手的时候。
一直被太后稳稳控制在后宫之中的矛盾,终于再一次升级,波及到了外朝。准确地说,是双方的家人。
大启对待外戚问题,一向是给爵不给钱,抠门得厉害。但外戚毕竟是外戚,他们没有实际的政治影响,可至少名头在比他们低的阶级来看,这头衔还是足够响亮的,身边也很是聚集了一批唯他们马首是瞻的小人物。
这一天,新晋的国丈,就和太后的子侄后辈打了起来。
起因到底是什么,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只知道后来两家矛盾再次升级,直接演变成了当街械斗。场面一度失控,连赶去劝架的府尹都吓傻了。
别人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我却是知道的。王洋笑眯了一双眼睛,他的门生正巧就是那个倒霉催的府尹大人。
只是知道?池宁挑眉。
好吧,还有一些铁一般的证据。
虽然说吵架不应该翻旧账,但太后实在是太难对付了,而这是她唯一一次有记录、有证据的出格行为,还是出在家人身上,实属难得。
恋耽美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81)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81)
这种大佬级别的人你阴我,我阴你的,旁人是肯定没有办法出手管教的。
事实上,哪怕是作为司礼监二号人物的池宁,其实也不够格,真正能做得了主的只有掌印太监。
但偏偏掌印尚尔他跑了啊!
池宁严重怀疑,他尚叔离京的理由里,也包括了他真的受够了这些人的小学鸡行为!你们整天都没有什么正事要干了吗?吵架就这么开心?明争暗斗就这么好玩?!
他觉得你看他的那一眼,是在嘲讽他?
是的,临大人,我根本没有啊,你觉得他是不是很无理取闹?当年入宫的时候
这一群太监吵架,最烦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很喜欢翻旧账,一翻就能翻到他们刚入宫的时候,师父多给了谁一块肉,赌钱耍酒谁多占了什么便宜,哪个小宫女多看了对方一眼,都会比着,一一列数。恩恩怨怨,掰扯不清,每天都是又开始互相扯头花的一天。
哈,你凶我?
我怎么凶你了?
你声音这么高,你还不是凶我?
如果说一个太监等于十只鸭子,那么两个太监就绝对是十乘十一百只鸭子在叫。无所不用其极的攻讦,没玩没了的阴谋阳谋。
池宁忍不住会想,自己当东厂督主的时候,也是这样吗?
仔细想想他和马太监之间的两厂斗争,还真特么的也是这样啊。他当年真的不比这些人好多少。如今地位不同了,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不同了,不得不说,怪不得他二师兄仙仙提起与其他十二监掌印的相处时,会那么地讳莫如深,一言难尽。
这群神经病,到底为什么能身居高位这么多年啊!
连你当年欠了我二两四分钱,都能斤斤计较至今是要干什么?不觉得丢人吗?你们比后妃宫斗还要烦人,你们知道吗?
司礼监的掌印到底是个什么奇葩活儿啊,为什么好像什么都需要管的样子?
池宁起初还有耐心和各位大人追根溯源,研究研究到底是谁对不起谁,又是谁先背叛了谁,毕竟他有原君嘛。后来发现,原君也难断家务事,原君是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过去,但他也没有办法一一论出对错啊,而且,即便论出来了,错的那方也不一定心服口服
每个太监心中都有一杆向曹操学习的秤,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非常双标。
池宁实在没辙,就干脆走上了简单粗暴的执政路线都闭嘴,不许提当年,只论当下,谁对谁错,赏罚分明。
对镇南一派和暮陈一派之间没由来的仇恨,池宁更是头大,最终一直到没收了无理取闹者点小厨房的权力,这才稍微止住了一些掐架的火苗。是的,所有人,但凡没事找事,就没有小厨房的饭吃!这一招莫名地有用,看来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御膳房。
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手忙脚乱之后,还是钱小玉千里迢迢给池宁送来了心得手记,这才让一切重新走上了正轨。
池宁有心请钱小玉出山,但钱小玉却迷上了在金陵养老。
钱小玉在信中直言,年轻的时候觉得争权夺利最重要,一旦休息下来才发现,他早就挣钱挣够本了好吗?他积攒下来的财富,够他无度挥霍好几辈子了。他为什么还要劳心劳力地去和别人玩什么政治斗争呢?是酒不好喝,还是肉不好吃?金陵风景美如画啊美如画。
纵使钱小玉再欣赏池宁,他也还是狠心拒绝了池宁的邀请。
独留池宁每天在气死自己和气死别人之间苦苦挣扎。二师兄俞星垂最近也是脾气暴躁,不仅不能起到安抚池宁情绪的作用,有些时候还需要池宁去安抚他。暴躁仙仙,在线打人。俞星垂最近的口头语是对每一个秉笔太监咆哮:你是猪吗?这个问题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为什么你还是会批错?为什么?你对得起你手上的笔吗???
做得越多,池宁越觉得兰爷当年的涵养是真的好啊。
众所周知,兰阶庭一般是不爱发火的,真发火的时候,就是那人的死期了。让人又怕又敬,也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控制手段。
除了内部矛盾之外,池宁最大的麻烦还是来自于外部。
司礼监和内阁的斗争,古往今来就从没有停止过,这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之间的博弈,他们不想让,也不能让。哪怕池宁和王洋是私交很好的朋友,明面上他们也要为自己所代表的集团而战。
池宁这才明白了为什么钱小玉和王洋看上去关系已经很不错了,还是会定期阴一波彼此,因为不下绊子不行啊。并不只是为了装样子给傻逼念平帝看,而是大环境一直在裹挟着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代表集团握手言和,那只会被视作是对集团的背叛。
如今朝堂之上,最大的争议就是,到底要不要让太子闻宸登基。
念平帝这眼瞅着是不行了,但他偏偏没有咽气。有大臣觉得应该等一等,万一念平帝奇迹般地又好了呢?也有大臣觉得念平帝根本不行,好不好都没啥用,不如让太子趁势登基。当然,还有一些有小心思的,觉得这样有皇帝和没皇帝没两样反而更好的人,既不想念平帝好,也不想太子登基,来回的搅浑水。
总之就是居心叵测,糟老头子坏得很。
池宁自然是支持太子即刻登基的,太后在这方面给了池宁极大的帮助,你永远猜不到这老太太手里还掌握着多少你不知道的力量。
池宁一边与太后合作,一边心惊肉跳,他开始更加理解王洋,为什么明明是个忠臣,当年却还是选择了让念平帝登基。
因为太后真的很可怕。
池宁甚至觉得,他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让太子登基,而是怎么摆平太后。她宫变那天看上去明明是那么消沉,如今却已经恢复了过来。至少表面上,你根本看不出来她受过怎么样的打击,她似乎就这么重新站了起来,并且准备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政事之中。
这是个精力旺盛、仿佛永远斗不倒的老太太。
生活不易,池宁叹气。
第82章 努力当爹第八十二天:
怎么对付有琴太后,这简直是一个世纪难题。
从天和帝到念平帝,乃至当年宫斗的最强王者魏贵妃,都始终没能找到完全破局的方法。因为对于太后这种能屈能伸又极度铁血冷酷的人,除了权势的暴力压制,根本别无办法。她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心情,表面上都能循规蹈矩,至少,你抓不到她的错处,没有证据,也就没有办法彻底打败对方。
连魏贵妃苦心埋线多年、用两个儿子作为情感薄弱点的最后一击,好像也就只是带给了太后几个日夜的苦恼罢了。而那话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打不死她的,只会让她更强大。
现在太后再没有了儿子掣肘,简直要强无敌了。
池宁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不得不去请教了王洋王首辅,这位一直战斗在与太后对线前线的第一人。
但说实话,王洋其实也没什么能压制太后的好办法,他的手段一直很单一,就是借力打力。
肃帝时期,太后还只是皇后,没办法作妖,她仅仅是为了能保住皇后的位置,就已经战战兢兢,拼尽了全力。
天和帝时期,天和帝毕竟是太后唯一的亲生儿子,太后可以和儿媳钱氏掐得天昏地暗,却没有办法真的全然不顾儿子的喜恶,多少会注意自我收敛。
念平帝时期,先不说念平帝是个神经病,无法以常理揣度,只说他有太子闻宸为质,太后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也得小心做人,不能行差踏错。
可如今时代不同了。王洋长叹一口气。
念平帝瘫痪,太子年幼,太后要是再不抖起来,那简直都对不起她这么多年的隐忍。一个孝字,就可以成为大杀器,让所有人闭嘴。
难,实在是太难了。
实在不行,我们就只能旧事重提了。王洋对这件事其实也没多大的把握,这算是他当年抓到的太后唯一的把柄,当初不提,是觉得日后说不定会用到,果不其然,这是为今之计里最有可能成功的,但以前的烂账到底能有多少用,我也不确定。
怎么讲?池宁虚心求教。在这件事上,他和王洋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倒也不用担心内阁会坑司礼监。
太后当年和钱皇后多有不快,你知道吧?
略有耳闻。池宁回得很是中规中矩。但他岂止是知道,他和两个师兄一起前排深度吃瓜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能被外朝看见的,毕竟还只是冰山一角。他们这种常年生活在宫里的,才是对太后和皇后的婆媳斗争感受最深的一拨人。
也是太后素来会遮掩,这才没有把这个整个后宫都知道的秘密,变成全天下都知道的秘密。
说婆媳斗争之前,就得先说一下,钱皇后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当时天和帝还只是太子闻恒,肃帝和魏贵妃这对给别人带来了无数灾难的痴男怨女还在宫内到处造孽。肃帝在他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爱情故事里,唯一还保持清醒的一点,就是他对他的太子始终不一般。肃帝自己年少时是吃够了父皇宠庶灭嫡的苦,等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做皇帝,便指天发誓,决计不能再让这样的祸事发生在自己的嫡子身上。
可以说,有琴太后当年的皇后之位之所以那么稳,一方面是有赖于她的老成持重,不给敌人留下可攻讦的漏洞,另外一方面就是她给肃帝生下了嫡太子闻恒。
肃帝给皇后的大半尊重,也都源自于他对于闻恒这个嫡太子的看重。
太子闻恒到了选妃的年纪,肃帝比有琴皇后都上心。但大启一直以来的皇室选亲,都是那一套得由太监去民间采选良家子,可以说,这里面给肃帝发挥的空间并不算特别大。
当然,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操作。
好比选太子妃的时候,肃帝就一口气把他信重的太监都派了出去,可以说是遍地撒网,重点捞鱼,肃帝给每个人都划分了不同的选区,挑起了太监之间微妙的竞争。名义上,身为内官监掌印的张太监还是这场选太子妃活动的总管,但实际上,整场选妃因为各方势力名正言顺的下场,已经注定无法被内官监所把持。
这就是肃帝了,晚年数年不上朝,一心留宿美人膝,却依旧能大权在握的神奇人物。
只因制衡这一套,他玩得贼溜。
每个有实权的太监大佬,几乎都在最后的选拔过程里,留了一二自己人,张精忠也不例外。应选们的斗争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战争一触即发。
最终,坚持到选三的,是孙王钱三人。张精忠最为看好的是孙氏,钱氏是当时的东厂督主选送的,兰阶庭那个时候还不是司礼监的第一人,但他也凭借和太子闻恒的私交,在选三里塞入了他的自己人王氏。
孙王钱三人的名字往上一递,就是一个潜规则。名义上说的是,三位应选的名次不分前后,请帝后和太子定夺。但实际上,孙王钱本身就代表了内官监推荐的顺序与立场。
他们主推孙氏,那是张精忠觉得最适合闻恒太子的太子妃,沉稳大气,待人宽厚。
就在肃帝和有琴皇后都已经点头,同意了这个排序,即将册封孙氏为太子妃的前夜,却突然爆出了孙氏在给祖父守孝的晚上睡着的丑闻。
但是讲道理,孙氏的祖父十年前就去世了,孙氏当年不过一个三五岁的小丫头,她熬不了夜,在晚上睡过去不是很常见的事吗?
可就是有人要没事找事,从中作梗,让孙氏与太子妃之位失之交臂。
张太监没了面子,还得压住怒火重新选,这回上奏的顺序就变成了王钱孙。孙氏还在选三里面,依旧会嫁给太子,只不过是从太子正妃变成了太子侧妃。而张精忠和兰阶庭私下达成了共识,觉得选太子殿下最喜欢的王氏也挺好,秀外慧中,娇俏明媚。
但就是因为这个共识,他们再一次被人举报了,说这场选妃不公平,有猫腻,要重选。
事关太子,全朝上下都在看着。
哪怕事实证明,张精忠和兰阶庭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金银交易,但选妃还是往回捯了一下,最终,报上去的还是这三人,只不过顺序又变了,成了钱王孙。
这一回,总算再没有什么变故了。
钱氏成了众望所归司礼监和内官监力推的名正言顺的太子妃。张精忠觉得最适合当太子妃的孙氏和太子个人最喜欢的王氏,则一起成了太子侧妃。
事情到了这里好像也就结束了,但是并不是,太后从这么一通闹幺蛾子之后,就已经不喜上了自己的儿媳钱氏,因为她觉得既得利者是钱氏,就很难保证钱氏在之前两次事情里的清白。而太后,不喜欢心机过重的儿媳。
这就有点双标了。太后自己和魏贵妃斗得难舍难分,却不允许自己的儿媳有点心机。但不管如何,选妃一事,就这样为未来的婆媳斗争埋下了导火索。
真正爆发的契机,是太子侧妃王氏先怀孕,却又流了产。
太后指责钱氏看护不利,为人善妒,甚至隐隐有指责钱氏故意导致王氏流产的意思。钱氏表面上不敢顶撞婆母,私下里却也是怨气横生,觉得真正的问题出在了太后与魏贵妃的斗争之中,是太后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儿媳,给了魏贵妃可乘之机。
这就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罗生门,谁也没有办法确定谁说的才是对的。但总之,这对婆媳算是彻底撕破了脸。
在天和帝登基之后,双双晋升的两人,就彻底开战了。
太后与皇后围绕后宫管理之权,进行了数次碰撞。要池宁说,太后也是真的精力旺盛,她当时就已经在积极谋求前朝的权柄了,竟然还不愿意放弃对后宫的把控。
碰撞的次数多了,就肯定有失手的时候。
一直被太后稳稳控制在后宫之中的矛盾,终于再一次升级,波及到了外朝。准确地说,是双方的家人。
大启对待外戚问题,一向是给爵不给钱,抠门得厉害。但外戚毕竟是外戚,他们没有实际的政治影响,可至少名头在比他们低的阶级来看,这头衔还是足够响亮的,身边也很是聚集了一批唯他们马首是瞻的小人物。
这一天,新晋的国丈,就和太后的子侄后辈打了起来。
起因到底是什么,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只知道后来两家矛盾再次升级,直接演变成了当街械斗。场面一度失控,连赶去劝架的府尹都吓傻了。
别人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我却是知道的。王洋笑眯了一双眼睛,他的门生正巧就是那个倒霉催的府尹大人。
只是知道?池宁挑眉。
好吧,还有一些铁一般的证据。
虽然说吵架不应该翻旧账,但太后实在是太难对付了,而这是她唯一一次有记录、有证据的出格行为,还是出在家人身上,实属难得。
恋耽美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