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吧,我要考哈佛 作者:词酒
第248页
遇到这样的好事情,当然得投简历啊!
背靠三百亿科研经费,身后站着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的大佬以及一位成名多年的院士,这条件可比去一般的工作单位好太多了!
第132章 第一百三十二站
招聘医药学研究领域博士与博士后的高校很多,虽说每个高校每年可能只招聘几个博士,但那么多高校累积起来,数量也是相当可观了。
反正每年本土产出的博士基本上都能找到高校或者研究所的工作,去不了985就去211,去不了211还能去个普通本科,实在不行的话,去大专院校也行。
看到医药高等研究院发出的招聘通知,那些有意投简历的人并没有太多的紧张,因为这个人才招聘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三百多个呢!
这个研究领域,一年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有三百多个吗?
大多数人都忘了一件事,医药高等研究院开出的待遇条件特别好,而且并不仅仅是招聘应届博士毕业生。
那些博士毕业两三年,去了普通本科院校之后跟着一个不怎么行的合作导师打杂的青年教师们看到这个机会,纷纷决定逃离苦海。那待遇实在是太诱人了,年薪六十万,还有丰厚的科研绩效可以提,哪怕他们知道谢书尧的研究团队有着超乎寻常人想象的科研压力与工作强度,都想来拼一把。
这是一条青云梯。
青云梯虽然难爬,但上面的风景却是极好的。
应届博士毕业生则是分为了两派,一派是读博期间已经被学术与科研折磨得心灰意冷,只想博士毕业之后找一个清闲的工作安心苟着的博士,另外一派则是真的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真的醉心于科研,想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博士。
前者压根没考虑医药高等研究院,他们好不容易从读博的火坑里跳了出来,怎么可能再跳回谢书尧的天坑里?
后者则是忙不迭地投递了简历。
谢书尧团队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一个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一个国内名望颇高的院士,背靠三百亿科研经费,拥有整个医药学研究领域可能会用到的全套实验设备……这简直就是科研人员的造梦平台。
只要你有想法,你有执行力,你愿意为了逐梦而努力,医药高等研究院简直就是天堂!
还有许多在原先的工作岗位上没得到重视,或者是因为得罪了某位行业大佬而被迫坐了冷板凳的科研人员,这会儿也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忙不迭地投递了简历。
招聘网页是谢书尧亲自编写出来的,页面简洁大方,最上端还添加了一个投递简历数量统计的功能。
这个招聘网页挂出来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到的简历数量就超过了五百份,这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简历筛查的第一关是谢书尧亲自把关的,她给这些投递简历的研究员提了一个要求——将自己以发表论文的正文全部以附件的形式附在简历后面。
这个要求就实力劝阻了很多心虚的博士与博士后。
国内混学术圈的人,谁不知道谢书尧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要是论文里出现了造假,估计谢书尧一眼就看出来了,把这样的简历投递给谢书尧,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吗?
然而,学术不端的人终归只是少数。
还有人担心自己的文章数量不够,会被谢书尧给刷了下来……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是没必要的。
谢书尧要求这些人在简历后面附上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确实会看投递简历的人有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文章的分区是在几区,但这并不代表她是‘唯论文主义’的支持者。
谢书尧知道,有些研究领域就是很难做出成果来,能发表一篇两篇二区的文章都算不错了,有些研究领域特别容易出成果,轻轻松松就能把文章数量堆到十篇以上,还有些研究领域需要浸淫很多年才能琢磨出头绪来,留给博士的三四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出重大的成果……她看这些论文,并不仅仅是看论文的数量,还会透过这些论文看作者的思维是否严谨,逻辑是否完善,是否有紧跟着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看这个作者对待科研的态度。
从接受简历开始,这些人的论文就出现在了谢书尧的电脑上。
每看完一个人的简历,谢书尧就会根据这个人的综合情况给出一个评分,投递简历的系统上也会实时更新谢书尧给出的分数。
评分是千分制,有人的得分在九百分之上,还有人的得分只有一二百分。
有人想不明白谢书尧给出的分数差异为什么会这么大,只有投递简历的那个人知道,谢书尧给每一份简历都回了信,那些得分低的人,回信中都有一句‘数据存疑’。
这是学术不端的委婉说法。
有没有‘修饰数据’,论文作者自个儿心里能没点数?这些冒险投递简历的‘壮士’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生怕谢书尧再来个实名批评。
幸运的是,他们左等右等,并没有等到噩耗传来。
谢书尧对这些人还是留了一丝余地的,之前在数据里做了手脚,只要后面能够改掉,那就可以把前面犯的错揭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如果执迷不悟,在学术不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谢书尧只能说一声‘不好意思’了。
她的记性太好了,这些人的名字都在她脑子里留下印象了。
第248页
第248页
遇到这样的好事情,当然得投简历啊!
背靠三百亿科研经费,身后站着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的大佬以及一位成名多年的院士,这条件可比去一般的工作单位好太多了!
第132章 第一百三十二站
招聘医药学研究领域博士与博士后的高校很多,虽说每个高校每年可能只招聘几个博士,但那么多高校累积起来,数量也是相当可观了。
反正每年本土产出的博士基本上都能找到高校或者研究所的工作,去不了985就去211,去不了211还能去个普通本科,实在不行的话,去大专院校也行。
看到医药高等研究院发出的招聘通知,那些有意投简历的人并没有太多的紧张,因为这个人才招聘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三百多个呢!
这个研究领域,一年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有三百多个吗?
大多数人都忘了一件事,医药高等研究院开出的待遇条件特别好,而且并不仅仅是招聘应届博士毕业生。
那些博士毕业两三年,去了普通本科院校之后跟着一个不怎么行的合作导师打杂的青年教师们看到这个机会,纷纷决定逃离苦海。那待遇实在是太诱人了,年薪六十万,还有丰厚的科研绩效可以提,哪怕他们知道谢书尧的研究团队有着超乎寻常人想象的科研压力与工作强度,都想来拼一把。
这是一条青云梯。
青云梯虽然难爬,但上面的风景却是极好的。
应届博士毕业生则是分为了两派,一派是读博期间已经被学术与科研折磨得心灰意冷,只想博士毕业之后找一个清闲的工作安心苟着的博士,另外一派则是真的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真的醉心于科研,想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博士。
前者压根没考虑医药高等研究院,他们好不容易从读博的火坑里跳了出来,怎么可能再跳回谢书尧的天坑里?
后者则是忙不迭地投递了简历。
谢书尧团队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一个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一个国内名望颇高的院士,背靠三百亿科研经费,拥有整个医药学研究领域可能会用到的全套实验设备……这简直就是科研人员的造梦平台。
只要你有想法,你有执行力,你愿意为了逐梦而努力,医药高等研究院简直就是天堂!
还有许多在原先的工作岗位上没得到重视,或者是因为得罪了某位行业大佬而被迫坐了冷板凳的科研人员,这会儿也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忙不迭地投递了简历。
招聘网页是谢书尧亲自编写出来的,页面简洁大方,最上端还添加了一个投递简历数量统计的功能。
这个招聘网页挂出来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到的简历数量就超过了五百份,这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简历筛查的第一关是谢书尧亲自把关的,她给这些投递简历的研究员提了一个要求——将自己以发表论文的正文全部以附件的形式附在简历后面。
这个要求就实力劝阻了很多心虚的博士与博士后。
国内混学术圈的人,谁不知道谢书尧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要是论文里出现了造假,估计谢书尧一眼就看出来了,把这样的简历投递给谢书尧,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吗?
然而,学术不端的人终归只是少数。
还有人担心自己的文章数量不够,会被谢书尧给刷了下来……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是没必要的。
谢书尧要求这些人在简历后面附上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确实会看投递简历的人有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文章的分区是在几区,但这并不代表她是‘唯论文主义’的支持者。
谢书尧知道,有些研究领域就是很难做出成果来,能发表一篇两篇二区的文章都算不错了,有些研究领域特别容易出成果,轻轻松松就能把文章数量堆到十篇以上,还有些研究领域需要浸淫很多年才能琢磨出头绪来,留给博士的三四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出重大的成果……她看这些论文,并不仅仅是看论文的数量,还会透过这些论文看作者的思维是否严谨,逻辑是否完善,是否有紧跟着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看这个作者对待科研的态度。
从接受简历开始,这些人的论文就出现在了谢书尧的电脑上。
每看完一个人的简历,谢书尧就会根据这个人的综合情况给出一个评分,投递简历的系统上也会实时更新谢书尧给出的分数。
评分是千分制,有人的得分在九百分之上,还有人的得分只有一二百分。
有人想不明白谢书尧给出的分数差异为什么会这么大,只有投递简历的那个人知道,谢书尧给每一份简历都回了信,那些得分低的人,回信中都有一句‘数据存疑’。
这是学术不端的委婉说法。
有没有‘修饰数据’,论文作者自个儿心里能没点数?这些冒险投递简历的‘壮士’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生怕谢书尧再来个实名批评。
幸运的是,他们左等右等,并没有等到噩耗传来。
谢书尧对这些人还是留了一丝余地的,之前在数据里做了手脚,只要后面能够改掉,那就可以把前面犯的错揭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如果执迷不悟,在学术不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谢书尧只能说一声‘不好意思’了。
她的记性太好了,这些人的名字都在她脑子里留下印象了。
第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