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 作者:三十六陂春水/偷吃锦鲤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三十六陂春水/

    此时大殿内突然响起一道清越的男声,只见站在最前方的一人站了出来,禀圣上,天工局对于活字印刷有了些研究,只要有模板,速度倒是不成问题。

    随着他的发言,反对派的心逐渐下沉,不错,说话之人正是天工局现任局长夏言夏大人。随着这几年天工局的不断努力,上至火器船只,下到民生百货,都有了重大的改变。朝廷也渐渐意识到天工局的重要性,夏言身份水涨船高,天工局局长不仅享受正一品的待遇,干得好也能封爵位,众人不免羡慕嫉妒恨。

    但夏言还是跟以往一样,沉迷在理工的世界无法自拔,上朝就是点个卯,基本很少说话。而此次却破天荒的开口,着实是让人大吃一惊。果然皇上听他这么讲了,思索片刻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由天工局负责印刷,翰林院审核,国子监祭酒从旁协助。先办两期,只在京城发售试试吧。

    严嵩看大势已去,只能作罢,心中暗恨,李乘风、夏言你们等着!一个也跑不了!

    待早朝散去,李乘风犹豫了许久,还是上前叫住了夏言:感谢大人仗义执言,让报纸得以办下去。

    夏言神色复杂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摇摇头:无妨,本官也是为了大明,活字印刷这个东西,早在北宋就发明出来,结果直到今天都没能普及,将其传承下去也算没有愧对先人。况且,李大人你他顿了顿,才道:你跟我的一位故人很像,不光是长得有些相似,就连举止心思也一样。我也看得出,你是一心为国,陛下虽然英明,但近些年越来越圣心难测,朝中也不乏一些奸人,你要保重。

    李乘风默然,官方的说法,当时靖华真人死于当年的宫变,因为雍王的行刺,竭力护驾最后身死。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嘉靖竟然还未靖华真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考虑到此人生前的圣眷,百官们有些不满的也都憋着了。

    这些年风吹雨打,又混迹在行伍中,现在的李乘风身量结实了不少,一身肃杀之气,五官虽然有些相似,但已经很少有人会将他和当年的女装大佬联系在一起。曾经的朋友自然是无法联系,听闻天工局里现在还供着他的画像,得知后也颇为哭笑不得。

    新报纸命名为《大明周刊》,每周发行一次,虽说是报纸,其实更像杂志。因为里面的东西着实不少,每期都厚的像一本书。李乘风参考现代报纸,将其分为政治、生活、思辨、娱乐四个板块。其中政治不必多说,里面都是一些朝廷已经颁布的法令,以及专业人士对其的解读。不仅百姓能听明白,就连学子们也受益匪浅。毕竟儒家典籍到处都有,这种涉及到法家的的知识,可是难得一见。没过多久,京中各个学府就发现,学生们的八股文都有了长足进步,分析能力明显见涨。

    而生活方面,则是京中各种琐事,有时候天工局还会在上面发一些生活小妙招来开民智。这部分是老百姓们最喜欢看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认识人的名字就出现在上面。

    当然,虽然生活方面对大家作用很大,可要论在学术界反响热烈,还要属思辨版块。每周一篇名家大儒的文章,附带着他们的感悟,还有类似于自由发言版块,有提问的,有辩论的。当然,这部分都是匿名的。也正是因为这点,学子们更能畅所欲言。不过也发生过负责筛选的翰林学士们夹带

    私货,只让自己喜欢的言论发表的现象。对于这样的人,李乘风表示一律不予录用。

    娱乐板块是李乘风强烈要求加上去的。不仅有一些世界各地的趣闻笑话,还附带几篇连载小说。原本编修们对此嗤之以鼻,最后发现,这才是带动报纸销量的原动力啊!

    清晨,黄松嘴里咬着块烧饼,飞快的奔向附近的茶楼。好在现在已经入夏,天亮的早,否则路上没烛火,摔到可不得了。

    按理说他最近已经起得够早了,早到连娘亲都颇有微词,挺大的小伙子,不帮家里干活,每天就去茶楼待半天。不过好在最近年景好,百姓手中都有余钱,黄松的营生只用经营几个时辰,赚的钱就够用了。

    到了茶楼,虽然人不少,但好在还有几个空座位。黄松点了杯最便宜的茶,在小二的引领下坐在一个很偏僻的角落。从此处望去,只能看见说书先生的衣角。听书讲究个身临其境,好的说书先生,神情举止都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个位置大家都不喜欢。

    但黄松无所谓,毕竟对他来说,说书先生什么的还是次要,他是来听故事的!

    随着水泥出现,道路情况有所改善,天工局又发明出减震装置,使得大明的运输能力大大加强。各地间的联系交流也逐渐增多,按理说此时的北京城,说书什么的都是在上午或下午,用过饭后闲汉们无聊才来听。但这些年广东江南等用早茶的习惯流传进来,商家们看到了机会,各大茶馆纷纷试点。推陈出新发展出各种早点小吃,让人们流连忘返,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泡在茶馆。

    原本嘛,清晨这段时间人更渴望宁静,大多是由几个小娘拿着乐器来低吟浅唱,可随着《大明周刊》的出现,一切都变了模样。

    说书先生着急忙慌的赶来之时,被观内黑压压的人群吓了一跳,这种情景无论多少次他恐怕也不会习惯。

    哎呦我的爷!你总算是过来了!不是说好今儿早点的吗!店小二苦笑,他已经被催了无数次,心力交瘁。

    说书人歉意的拱拱手:昨天刚发的报纸,我在心中过了两边,晚上睡得有些晚,差点没起来,对不住了。

    现在京城里好说书的也难找,小二不敢得罪,只能让他赶快上场。

    伴随着热烈的叫嚷声,说书先生从容走向站台,整了整衣服,手中一拍啪的一声,仿佛重重的鼓点敲在众人心上,场面瞬时静了下来。满意的环视了一眼,说书人缓缓道:书接上文,上回我们讲到大明少年洪远,告别了帮助他的西伯利亚狼神,一路向西,去往个名为弗朗机的国家寻找宝藏,目的正是为了集齐七颗龙珠,好治好母亲的病

    如果此时有个现代人在这里,一定会心中大喊卧槽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暗□□吗!但不得不说,这种集玄幻、冒险、旅游、种田和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美德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大明子民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这也是李乘风思索了好久,为了让《大明周刊》有个漂亮的开场,生生编出来的。当然了,他也担心情节鬼畜吓跑古人,但事实证明,这种题材在此时还是十分新颖的,下面的人听得如痴如醉。

    而黄松更是,找了张家中的废纸,两眼冒光的记下听到的两点。他年幼的时候念过几年书,虽说字写得还不错,但终究不是读书的料,这些年就靠给人写信为生。如今可算是找到前进的方向了他也要写小说!

    第74章 狸奴

    北京城内说书业的火热也带动了一批相应产业的繁荣, 好比书商。

    自打宋朝开始,经济重心难移, 连带着南方原本盛行的文风更加繁荣, 光说流行文集话本,都要甩开北方一大截。如今亏得《京城周报》的出现,竟然有不少书商来北方翻刻。

    京城周边思辨搞得红红火火, 看得其他地方学子也跟着心痒痒, 但碍于大明有规定,目前报纸只允许国家开办,士人们也没胆子效仿。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报纸虽然不能办, 将讨论搬到线下总可以吧。

    于是众多学子开始频繁的组织辩论会, 大家畅所欲言, 好不痛快。不过在儒生的队伍里鱼龙混杂,有没有像《京城周报》一样的读物主持引导,很快讨论就变了味儿。刚开始是单纯的学术探讨, 随着人员的增多,有些人学识有限, 跟着来不过是凑个热闹, 根本插不上话。

    这帮人聚集的起来,不谈学术, 开始抨击朝政,尤其是之前嘉靖搞的那个官绅一体纳粮,结结实实让他们这两年损失惨重。若不是朝廷下令, 大大提高了官员薪资待遇,有些人干脆不想继续考科举了。

    就这样,你一嘴我一嘴,加上有心人推波助澜,民间骂朝廷的人便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学以致用,不让办报便弄来些纸,印成大字报传阅。

    不过有之前学生闹事的前车之鉴,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厚熜对于权力的把控逐渐增强,稍微有些不对的苗头,地方官员就上报了。

    看着呈上来的奏折,嘉靖在朝堂上淡漠的问满朝文武:诸位爱卿,现在可以按朕说的去办了吧。

    百官们面面相觑,一些言臣还是不死心,对着皇上哭天抢地:万万不可啊!如此一来又有何人敢进谏,广开言路才能成就盛世气象,望皇上三思!

    嘉靖拿着奏折冷冷道:你说这些话是进谏?好啊,看来朕还要感激给这帮人个官当当,不如御史你让位吧。

    下面的人立刻闭嘴了,然而赵文华此时按捺不住,也没来得及示意自己大哥严嵩,直接高喊道:回禀皇上,依臣所见,还是李祭酒弄出的这什么报纸之祸,要非此物起了个坏头儿,民间也不会惹出这么多是非!

    严嵩心里一沉,暗道坏了。环顾四周,果然,不仅是皇上,就连许多大臣都面色不虞。

    想也是,《京城周刊》办得风风火火,各地名师大儒纷纷投稿,有不少都被刊登上。再者如今办报的都是翰林院的一些清流,跟朝中官员多多少少沾亲带故,赵文华现在说报纸的不好,不就是挑他们的毛病吗!

    果然,此言一出,不少官员上前反驳,把赵文华骂得狗血临头。严嵩头大如斗,连忙帮赵文华辩解,费尽心机揭过这一话题。

    在此期间朱厚熜始终面不改色,等众人归于平静,方才下旨。百官们看皇上心意已决,到底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照办。

    过了几日,各地便收到律令,从今以后,严禁盟社以及政治集会,严禁地方人士串联结党称兄道弟,严禁士人通过大字报揭贴等公议政治,违者取消功名,按律惩处。

    在抓了几个典型例子杀鸡儆猴之后,这股风气才算止住了。

    得知此事的李乘风无奈叹气,他也没想到事情最后能到这种地步,这不就是文字狱的雏形吗,不过好在没到后世抄家流放那么严重。

    把这个先放到一边,单说《京城周报》里的娱乐板块,李乘风见故事深受好评,便继续写下去,连载了一阵子,也快要完结了。之后他打算再创作一篇,带动下销量后就封笔。

    一是因为国子监那边刚走上正轨,他实在□□乏力,二则是经过《京城周刊》的引导,市面上小说的数量质量都有了一个飞跃。每日投稿人数络绎不绝,虽然大部分都是些跟风之作,可也不乏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好比说李乘风发现一个笔名黄松客的人,他的故事脱离了书生小姐的情情爱爱,也不是李乘风这样的鬼畜同人。讲的是一只兔子修炼成精,被老猎人捡回家后在人间懵懵懂懂过日子的故事。里面精怪村民都质朴可爱,颇有些聊斋志异的味道,更难得的是这是个男女老少都能接受的温馨治愈系,有了这篇加持,想必报纸更能得到推广。

    此时翰林院那些编辑进屋报告,由于之前李乘风扣着黄松客的小说,导致对方以为落选,又投了两篇,故事风格不同,但一个赛一个精彩。众编辑一致认为,可以刊登,于是派个人来求情。

    接过递上来的稿子,李乘风仔细端详,果然如他们所言,虽然还带着些古人的局限性,但看来这黄松客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发出邀请,请这位黄松客在酒楼内一聚。

    与其见面之后,李乘风先是试探性的询问了两句,发现这位黄松客还有不少脑洞,堪称一绝,遂稍作点拨,教他怎么设置悬念,埋伏笔,更加吸引读者。黄松听得两眼放光,恨不得回家日更两三万。李乘风微微一笑,赞赏的表示年轻人,我很看好你,以后《京城周刊》的码字任务就落在你身上了,加油干!

    成功将身上担子交给热血青年黄松后,李乘风只觉得一阵轻松。想到最近家中偶然听下人抱怨,最近好像有老鼠出没,搞得喜洁的管家神经兮兮,满府大扫除。

    他约黄松见面的这间酒楼在外城,离得不远便是集市。如今风调雨顺,京中百姓尤其富足,养宠已蔚然成风,每年秋夏,都会有专门的宠物市场开放。不仅有各种猫、狗、花鸟鱼虫买卖,还有猫粮、狗粮出售,可谓是非常专业了。

    想着正好顺路,李乘风便决定去那里请一只狸奴回来,灭灭鼠患。

    宠物市场人头攒动,此时春季刚过,幼崽们大多才一两个月大,正是稚嫩可爱的时候,偶尔发出两道嫩呼呼的叫声,惹得周围小娘子们一阵感叹。整个集市讲价的,嬉笑的,叫卖的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大明市井图。

    李乘风被挤得满头大汗,他已经后悔来这了,随便找了一家摊位停下脚步,打算拿一只回家就好。也刚巧,这家店比较大,猫狗的种类很多,看样子是专门做繁育的。

    老板见李乘风穿戴不俗,上前不住推荐道:客官您看看,此为海外小国英吉利他们那里产的猫,远渡重洋来到大明,整个市场可就我们家有!说着便将手里的猫仔递过去。

    李乘风愣了一下,接过小猫仔细端详。的确,看着有点像现代的英短,白黄相间的身体颇为圆胖,四肢粗短发达,头大脸圆,只不过看毛色应该是混了些别的血统。

    那猫也十分会撒娇,在李乘风手中用爪子洗洗脸,软软的发出一声:喵呜

    老板见缝插针道:怎么样,客官,这可是名猫,如今只要二十两银子就能请回家,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李乘风暗自咋舌,二十两!就算如今银贱铜贵,这二十两也够一家人过一年的了,这可是端端的富贵猫啊!

    店家,我是要请回去捕鼠,此猫能行吗?李乘风有些犹疑。

    老板眼睛转了转,拍着胸脯道:您就放心吧,这猫在英吉利可是靠捕鼠混出名堂的!保证将你府上老鼠吃得干干净净!

    李乘风刚要继续询问,忽然背后有人道:猫的捕鼠能力与品种无关,你要是奔着捕鼠去的,找只身体强健的狸猫便是。

    根本不用回头,李乘风也能听出说话的人是谁,大惊道:皇大人!你怎么在这!

    可不就是嘉靖,此时穿着一身平民装扮,身长玉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家的公子哥儿,黄锦笑吟吟的跟着他身后。

    朱厚熜面无表情,上前拨弄了两下猫仔,然后严肃道:这猫爪子和腿都不大,又颇为肥硕,与人这么亲,估计从出生起就养在里屋,看着就不像是能捕鼠,你还是换一只。

    李乘风询问的看了看黄锦,对方苦笑道:府上养的猫病刚好,老爷今天高兴,打算亲自来这里给它掏上两件玩具。

    嘉靖是猫奴这件事,李乘风倒是听说过。早在兴王府,就有传言,世子喜欢一些萌萌的小动物。不过当时朱厚熜还是个中二熊孩子,觉得喜欢动物什么的,不太符合自己男子汉的身份,于是一直强忍着。自从皇位稳固,他便整合了之前豹房中的珍奇异兽,偷摸摸自己出钱重新修整了象园等地,是不是去转一圈治愈心灵。

    恋耽美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三十六陂春水/

章节目录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三十六陂春水/偷吃锦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十六陂春水/偷吃锦鲤并收藏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