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海间 作者:看长亭晚
正文 第54节
苍茫云海间 作者:看长亭晚
第54节
李宴按住额角, 欲言又止:“那……大人以后的仕途怎么办。”
清平看了她一眼, 淡淡道:“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罢,眼下要紧的是办事,原大人那里可有消息?”
李宴将余下的话吞进肚子里,憋屈地道:“原大人在贺州追查上阳瓷一案,如今贺州也乱成一团。”
去年皇帝卧病在床, 进贡宫中的上阳瓷一夜间全部破裂,因此事太过不详,宫中极力隐瞒,但还是流传到宫外,弄的人心惶惶,大家都以为皇帝快不行了。
关于这点清平是格外佩服楚晙的,做皇帝的敢这么玩,也不怕最后玩脱了。但楚晙既然敢这么做,必然已经布置好了,如今突然发作起来,要追查上阳瓷一案,她不会做无用之功,举动皆有深意。清平却懒得去想,既然原随为她拖住了谢家之类,辰州这边也方便办事,接下来的计划便可继续进行。
一如她所料,这事情闹的沸沸扬扬,但奈何辰州如今尚未完全解禁,除却官府特批的信使及往来商贾,其余人等都不许私自离乡,一时间消息也传不出去。据说自那之后,姚滨的府上门槛都要被踏破了,她为躲访客,竟跑到清平这里来避难。两人闲聊间,姚滨更加仔细地为她介绍了一番辰州世家究竟是怎样的。
要说辰州也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宝地,商贸发展不如闽州,如茶丝绸瓷器这等大宗商品的产量与质量也不及贺州,被夹在中间难过了许多年,眼看邻居们都富得流油,如何不眼红?常言道因地制宜,辰州也并非是一处好也无,至少全国三分之二的粮食都产自辰州,是名副其实的粮仓。
相交与贺州岭南岭北这等从开国之际便存在的古老世家而言,辰州世家则是一个奇葩般的存在,她们一无深厚的家族底蕴,而无庞大的族群,却在百多年来势力急剧扩张,全凭着一点——纳田。
何为纳田,就是利用世家减免赋税的天然优势,将周围百姓的土地纳入自己名下,百姓为避赋税,自愿并入世家中,由此壮大势力。因为这完全是合法的行为,辰州府起初没有察觉,等到发现后已经晚了,加上世家抱团沆瀣一气,事情也就这么不了了之。辰州官场也因此受到影响,地域化尤为严重。辰州世家厌恶外地调来的官员,常常使绊子暗中作对,导致现在辰州官场要职为官的都是辰州人,这一点在其他州是非常少见的,哪怕是云州官场,官员的组成也不会这么单一。
正因为这个缘故,外地官上任不过是走个过场,本地官员吃香喝辣,和世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成一股势力。姚滨身为正宗的辰州人,又在此地为官多年,对这其中的门道格外清楚。清平心想,怪不得那天接风宴上气氛怪怪的,大家都是一副试探的模样,想说却又不敢。
姚滨闻言道:“是不敢,大人官大,且圣谕上说了,暂代州牧之职,她们何如敢冒犯。”
清平为她倒茶,姚滨受宠若惊,端着茶杯认真地看了看道:“不怕大人笑话,这是我第一次喝到像大人这么大的官亲手倒的茶。”
这番言语让清平莞尔,她没想到姚滨会说出这种玩笑话来,虽然姚滨面容天生带笑,看着却不那么好接触,她道:“那姚大人以后,自己也可以给自己倒茶了。”
姚滨一怔,随即哈哈大笑,朝珠差点落进杯里,清平面无表情地想有这么好笑吗,姚滨笑够了起身道:“大人这个说笑话的本事,可在我认识的人中排第二。”
清平好奇道:“这第一是谁?”
姚滨微笑道:“是我老师呀。”
清平无法想象严明华一本正经说笑话的样子,登时打了个冷颤。有了这个小cha曲缓和气氛,姚滨又继续与她说起辰州的事来。清平听的仔细,知道这是此次事中的关键之处,姚滨不会闲着没事找她,这也是提前给她透个消息,让她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个准备。
傍晚的红霞布满了天空,仿佛从大地尽头燃起的火焰,把整片天空都点燃。而在贺州上阳,怀河从此取道而过,河畔边伫立着高高低低的窑坊,上阳瓷之美名家喻户晓,此地不单单有负责烧制进贡宫中的官窑,还有各种规模不等的民窑。一把大火熊熊燃起,将其中一座较为高大的窑坊吞没。河对岸的树林中站着两个人,于隐蔽处看着这一幕。
那青衣女子赫然是谢渊,她冷冷道:“官府竟追查起上阳瓷来,之前不是说罪责都由恭王一力担下了?”
她身侧的人答道:“许是心血来潮罢了,应当没什么大事。”
“织罗罪名不需太多证据。”谢渊漫不经心地说道,“我听闻朝廷派钦差去协理辰州事务,现在应当还没到。只盼辰州那些人可要硬气一些,只要她们扛住了,贺州这块南北世家都联合在一起,以后一切定然顺顺利利。”
那随从道:“上次小姐去辰州与那些家主商议此事,她们不是都答应了吗?”
对岸的窑坊已经烧的差不多了,谢渊转身道:“那是利益够大,才让她们答应,不过还是不能让辰州那些人起来,等到明年,桑树长成了,就该将她们手中的桑田都拿过来,不能放任她们势力壮大。”
“辰州是该好好清肃一番了,不瞒大人说,就算大人不来,等到年末,我也会上奏朝廷彻查此事,不过是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不过大人不必心急,我看就这两日,她们应当就会来寻大人了。”
清平心说什么适合的时机,不就是撇清自己的责任两头不得罪吗。但姚滨在此地为官多年,深晓其内情,她行事圆融温和,如春风化雨,想来也是因当地政情所致。大家做官都不容易,她也就不说什么了。
又等了两日,果真如姚滨所说,拜帖如雪花般送入行馆。择日不如撞日,清平当机立断,回了拜帖,将人都请到了行馆。
敢给尚书送拜帖的人定然不是什么普通人,事实上她们算得上的辰州三郡世家的代表人物,于所在的郡县皆有名望。
且这十六人都有功名在身,来到尚书的面前也不必跪,神色各异地端坐在椅子上,等着大人出来。
世家之间为了维持稳定,会选出年长者来担任穆仪之职,穆仪不是官方承认的官职,但在世家中权势很大,像如今这种情况,穆仪不得不到场,起到中间人的作用。
终于等到这天的到来,清平穿戴整齐,向正厅走去。只见厅堂中两排梨花木椅上坐满了人,都齐齐向着她看来。
清平对上她们的视线,品出一种同仇敌忾的气势,显然来者不善,早有所谋。
因为座位是按照名字排好的,名单就放在主座边,清平坐下后一瞥便能看到。事实上经过姚滨先前所做的功课,她也大致对这些人有所了解。
穆仪本家姓柳,是辰州世家之首,这位穆仪笑容满面地起身拱拱手道:“大人之前来辰州公办时我等不曾好好款待,实属失礼,如今冒昧登门求教,其中多有冒犯,还望大人海涵。”
清平哪里听不出她话中的意思,之前她不过区区侍中,这些人哪里会放在心上。而今她不过刚升任尚书,满朝都认为她是捡了个漏子上位,辰州这些人也一样,话虽恭敬,但是意味深长,暗藏警告。
清平端起茶盏淡淡道:“款待就不必了,本官事务繁忙,好不容易才腾出空来见诸位一面,大家有什么事就说罢,若是没有,那便散了。”
言罢当即起身要走,那柳穆仪见了忙道:“大人请慢,既然如此,那便说正事吧。”
清平施施然坐回主座,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们道:“是么,莫不是消遣本官来的吧?”
穆仪没有答话,只是笑,她对座一人起身,敷衍地拱了拱手,神情倨傲,道:“尚书大人,崔某只有一事请教,四天前州府户房派人清丈田亩,甚至连我们的私产也要一起清丈,这又是怎么回事?”
在座的家主们纷纷点头,清平面不改色,从袖中抽出一封蓝皮折子,翻开道:“朝廷每年都要派人清丈田亩,造册登记,以便官府监管。私田也是田,既然在鱼鳞册上,难道官府就没有权利清丈了吗?”
那人估计没被人这么直白的责问过,恼羞成怒,顿时觉得下不来台面,大声道:“我们辰州有辰州的规矩,不是大人这样的外地官想当然的!”
清平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辰州的规矩本官也有所耳闻,但到底是辰州的规矩大,还是朝廷的规矩大?还是说,辰州的规矩在国法之上?”
穆仪连忙出来打圆场:“定然是国法为大,国法为大!”又转头赔笑道:“大人不要见怪,她这人性子鲁莽,有时候说话是有些不大好听。”
她说着一顿,清平就知道话里有话,就听穆仪道:“不过她说的这话还是有些道理,大人初到辰州,有些事情也并非那么清楚,一地有一地的民情,等到时日久了,大人就能自然知道了。”
这两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清平连眼皮也不抬,问道:“穆仪说的是你们逼迫百姓贱价卖田一事吗?”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穆仪惊愕地道:“大人在说什么,我们都是本本分分的良民,如何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来?”
“那为何不肯官府的人去清丈田亩?”清平冷冷道,“若是心无暗鬼,何惧一查?”
穆仪身后一女子站起,她容貌极为出众,兼之衣着华美,竟给人种满室生辉之感。这人说话也十分动听,行礼后道:“大人,请听我一言。去年辰州发大水,各郡各县都损失惨重,有些个县全靠今年秋时的收成过活,水淹了地,错失了播种的时节,全县的人都要遭灾。仰赖朝廷恩德,赈灾的银粮来的也快。但这些只够缓一时之急,却不能解后续之祸。在座的一些家主于心不忍,花钱买下了那些被淹的地,但这些地遭淹后,其实已经难种粮食了,买来也只能荒在那里。本是想等到卖田的百姓缓过来后,再买回去就是。并非是什么强买、贱价买入,要是我们真的这么做,难道官府会不知情吗?”
女子又接着道:“即是因为这个缘故,大人明鉴,那些田也不算是我们的,要是清丈时一起算在我们头上,岂不是自讨苦吃?还望大人见谅。
“官府知情与否本官不知,也不想知道,但你们私自买田是不争的事实。”清平答道,“买了的田地为何不在黄册上登记,不录入州府户房,只在郡下的县存案,这又是做何解释?”
她目光冰冷地扫过众人,道:“派去的官员回报,田并不是荒着的,都被种上了桑苗,并雇人打理。不说朝廷,单说辰州,哪些田该种什么,都有明文规定,鱼鳞册上也有划分,怎么就种上了桑树呢?”
众人心中一凛,对方明显有备而来,做足了调查,她们知道今天的事是不能善终了。穆仪立刻道:“大人有所不知,种桑,是老州牧在时定下的——”
清平毫不留情面地打断她的话道:“州会上通过了吗,提议上交朝廷了吗,若是没有,那就做不得数。”
她放下茶盏,不容置喙道:“桑苗拔了,全部种上粮食,如今正是播种的时候,还来得及。”
这下子所有人脸色都变了,她们本来是想试试李清平的口风,没想到竟然直接定了结果!方才出言不逊的女子跳脚道:“你凭什么要拔桑苗,辰州难道是你说了算?”
这是李宴捧来一卷东西,清平取过双手捧在手中,笑了笑道:“可能本官说了不算,但圣旨在此,谁敢不从,格杀勿论!”
“好好好!”那女子冷笑连连,指着清平道:“我今天就要看看,你敢在我们辰州的地盘上动人?你敢吗?”接着便是一连串土话骂出,当真是热闹非凡。
清平听不懂,连看都懒得看她,唇边还噙着笑,温和地道:“上官面前失礼在前,挑衅滋事在后,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她话音刚落,一队人破门而入,架起那咒骂不停的女子便拖了出去,在场的人都有见识,这抓人的肩上银羽闪闪,分明是云策军。
众所周知,云策军与地方守军不同,向来只听朝廷调遣,但兵部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说到底,还是由皇帝调遣。这李清平前脚抬出圣旨,后脚便能招来云策军,几乎不言而喻。
她们自然不知与清平同来此地的还有几位钦点的大臣,其实那些人才握有实权。她手中只有一道圣旨,全靠抢占了先机,诳了姚滨与一众州官,如今又要将这面虎皮再扯一扯,扯的大些,好糊弄这群家主。
院外传来惨叫声,伴随着木杖重重击打入r_ou_的沉闷之声。屋中安静极了,再没人敢说话,清平端着茶盏淡定道:“大家好好想想,若是想不出个结果,今日就不必走了。”
有下人进来为家主们斟茶,一人端不住杯子,直接摔在地上,但无人回头去看,此时大家听着外头渐弱的叫喊声,心中只剩一片冰凉。她们在辰州这片土地上作威作福惯了,从来没见过这种动辄打杀的仗势,见清平一脸平静,更觉得她势在必得,必定背后有靠山,思及她如此年轻便升任尚书,那个人已经呼之欲出。
怪不得辰州府入泥牛入海,一点消息也探不出来。此时众人又惊又怕,外头的人声已经没了,但杖责的声响还在继续。清平端着茶盏吹了吹浮茶,她心知这群人本身也没有多团结,都是临时被聚在一起,平常本身就矛盾不断,内部消耗非常大。现在见情况不妙,谁也不想步了前人的后尘,毕竟保命要紧,她们知道今天若是不商量出个结果来,清平是不会放人的。有人觉得李清平再怎么胆大,也不可能把在场所有人都打杀了。但也有人觉得她实在是太深不可测了,与其硬拼硬,还不如好好商量。
这时候就显出不团结的好处来了,显然这些人不是一条船上的人,有人还在坚持划船,有人已经把船桨丢了。但到底还是有聪明人在的,穆仪瞧了一圈人,见无人开口,心中大骂不已,还是得去出这个头。一改方才的态度,格外的谦谨道:“大人,事情可以商量,您有您的苦处,我们也有我们的为难,大家各退一步,不是皆大欢喜吗?”
清平道:“话是如此,不过不单单是清丈田亩这一件事,还有一件。”她从桌案上取出一叠厚厚的账本,朗声道:“诸位既然能买的起这么多田,想必家产丰厚,要不将你们欠朝廷的赋税补上,如何?”
众人难以置信地看着她手上那本账本,朝廷最初为开垦辰州荒土,对辰州的实施低赋税等惠民政策,但不想被这些世家钻了空子。这都快过去两百年了,朝廷已经将辰州的赋税渐渐调至与六州持平,她们还享受着非常低的交税标准,这个自然是也是由辰州官场情况决定的,大家都是出身世家,肯定要为自己谋利,此事便这么不了了之。连州府户房都已经习惯做两本账本了,简直是随心所欲到了极点。
这拖欠了数十年的赋税,如今要是重算起来,那该是多大一笔银两!
所有人心中都不由打起了算盘,清平哗啦啦翻完账本,一拍手道:“共一百六十七万两白银。”
她好整以暇地看着众人,微微笑道:“其实不多,只有六十年的赋税而已。”
一百多万白银什么概念?辰州府一年征榷便是三百多万两银子,这还是在收成好的年份,若是遇上个天灾,就要大打折扣,清平笑吟吟地不说话,任她们在下头交头接耳。
这时候李宴进来道:“大人,那人好像快不行了。”
清平问道:“五十杖打完了?”
屋中又恢复了安静,有脚步声从外头传来,四门大开,人们偷偷看去,只见一人浑身是血,被两人抬着从院中走过。血从担架上滴了一地,在垂花门中消失不见。
李宴道:“打完了。”
清平答的很是平淡,甚至有点无所谓的意思:“若是死了,就将尸首发还家人,大惊小怪什么?”
李宴应了,后脚刚离开门,屋中就有人奋然起身,怒吼道:“我要去告御状,去参你!如此横行霸道草菅人命,难道这世上就没有王法了吗!”
清平任她发泄完,慢条斯理地道:“你们逼着二十三县百姓贱卖田地之时,心中可有王法二字?欺上瞒下,巧立名目,弄虚作假,如今却与我说起王法来了,如何不可笑!什么是王法,强权即是王法,我便是王法!”
她瞥了一眼那人道:“你大可去告,随便你怎么告,倘若那时你尚有命在。”
未等那人反应过来,清平喝道:“给我拖出去!”
屋中十四人坐着看着这幕,俱是手脚发软。人还是惜命的,临到关头,生死岂是儿戏,方才那人浑身是血的一幕深深的烙在了她们的心上,如何不畏如何不惧。清平冷眼看着,就等她们的气势一点点被磨尽。
“诸位最好仔细想,好好想。”清平命文书将所说都记录在案,那文书手不住发抖,看她的眼神就和看鬼差不多,清平和颜悦色地道:“我也不想抄诸位的家,万一找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与哗变、叛乱有关,那就不大好了,对不对。”
在场的人难说有没有暗中支持这次的哗变,但主谋正是藩王,世家与藩王们多有联姻,要说没有信件往来是不可能的。只要只言半语,轻则抄家,重则诛杀,孰轻孰重?穆仪四下环顾,竟无一人敢抬头。她知道大势已去,颓声道:“大人,您说要怎么办吧?”
距前辰州州牧梁濮遇刺身亡后,被用作召开州会的流芳阁已闭阁半年。但今天下午,鼓声再起,流芳阁再次打开,辰州府衙五品及以上官员奉命前往,参与这场没有州牧主持的州会。
州牧所在的主座上犹是空空,为表对梁濮的敬意,清平避退下位,姚滨将自己的位置让出,如此以来,所有人都向后退一位,幸好三郡郡长未至,余座多矣。
文书官将箱中的抄本分取出,先交给姚滨过目。姚滨原本是笑着的,接过后看了一眼,顿时什么都笑不出来了:“大人,这是什么?”
清平缓缓道:“昨日见了诸位家主,才知道一切都是误会。那些田亩虽是贱价收来,却不是留作私用,而是等恰当的时候再以原价卖还给农人。”
姚滨觉得自己是眼花了,又仔细看了一边,这份抄本大致归纳就这几样条目,还田,补税,清丈田亩,并自愿将需缴纳的赋税上提,且抄本后附了一份穆仪起草的请愿书,以诚恳的态度表示,这一切都是自愿自发,绝对是出于她们自己的本心,愿为朝廷尽一份微薄之力,如此云云,且签名画押,各自盖上私印。
清平连日未歇,全靠苦茶撑着,如今低着头数茶叶。姚滨是何等聪明的人,她不问这东西怎么来,只将抄本传下去,等所有人都看过以后,又恢复了笑意,对下属们道:“这几日仰赖李大人,大人以身作则,勤于州务,我等惭愧不已。”
在座的都是人ji,ng,虽然知道这份东西的来处很有问题,但也明白一件事,辰州症结由来已久,世家为最重,朝廷想重视,但却无可奈何。不过如今有这份东西,只要上呈朝廷,便是大功一件。
何况州正都没说什么,她们又能怎么样。
姚滨心知上位的机遇就在这张薄薄的纸里,抓紧了机会道:“东西没问题,既然是诸位家主自愿的,那咱们也不好驳了这份好意,这便署名,上奏朝廷吧。”
一人道:“但是大人,这好像只是一份抄本,原件如今在何处,大伙总得看看原件吧?”
姚滨转头去看清平,清平揉了揉额角,答道:“已经在送往京城的路上了。”
夜空流云缱绻,弯月如勾,遥遥挂在天边,只见一片朦胧的光晕。嫩柳新芽,临水照拂;月浸江水,碎影浮光。长安睡在春夜的暖风里,沉醉在花香笼罩的迷梦中。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安然高枕,严明华举着灯盏,逐字逐句地扫过手上的东西,最后她屏退下人,独自在书房坐到天明。
第二日她来到内阁,拿出这份请愿书,阁臣们依次传阅,最后等待着首辅发话。
严明华摘下金玉腰带,取下头上乌纱金冠,缓缓道:“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愚人不知不可为而为之,贤人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圣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仅以先贤所言,与诸位共勉。”
内阁的奏折很快送到御前,首辅严明华跪在丹陛下,除却一身官服,其余的什么也没有了。她俯身拜下,道:“陛下,臣恳请陛下尽快下令,将辰州之事定下。”
殿中纱幔轻舞,楚晙手握着那张薄纸,道:“这是自然,不过单凭这个东西,还远远不够。”
严明华沉默,楚晙看着她满头白发,若有所思地道:“阁老,朕问你,当初先帝在时,你为何力荐孙从善推行新法?”
严明华起身答道:“回陛下的话,六州弊结已久,需下一味猛药才行。但试药也要时间,臣举荐孙从善,在云州推行新法,不过是为了熬这味药,试一试这药的毒性。如今臣年纪大了,想在离朝前,为陛下,为朝廷,再做一些事情。”
楚晙看着这位两朝老臣,突然生出一种难言的感觉,严明华是真的老了,常言道世事无常,其实人也是无常。她们既为主臣,离心相背,但又惺惺相惜。楚晙道:“那就让内阁回去拟个章程吧,明日朝会上召集大臣商议。”
她吩咐刘甄道:“让人去服侍阁老更衣。”
刘甄去扶起严明华,楚晙垂下眼道:“阁老不必如此,坦衣直谏固然是好,但朕还没有到那个地步罢?”
严明华知道她是在给自己台阶下,不和自己计较今天的事情,便道:“是臣错,请陛下责罚。”
等到她穿戴完毕从侧殿出来,楚晙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派去的那几个钦差都到辰州了?事情既然是她们办的,为何不在折子上署名?”
严明华顿了顿道:“陛下,这件事并不是派去的钦差办的,是李大人。”
久久不闻皇帝说话,严明华抬头看去,却见她怔在那里,也不知在想什么,过了一会才道:“是吗?”
严明华敏感的察觉到皇帝的态度有些不对,她以为皇帝只是在担心这件事,便道:“李大人已经向内阁递了折子,陈言一力承担此事。”
楚晙抵着舌尖,将心中愤怒压了下去,沉声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殿中又只剩她一人,楚晙心中乱成一团,她手攥紧成拳,最后泄气般松开来。对这个人,她是又爱又恨,心如悬在高崖,将落不落。她想尽力撇开这种感觉,恢复平日的理智,但越是压制,这念头越是清晰。独自品着这份情思,她有种指尖都被点燃的灼热,有些茫然的看着手边的折子,她将那块白玉玉佩捏在手里,有些无力地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嗯,因为这个故事是一体的,连起来看比较好,所以我写了几天,一起修了一下,现在才放出来,抱歉哈~
第223章 噬磕
州会结束以后, 清平回到行馆歇息, 李宴道:“大人, 照你之前的吩咐, 已经让那些云策军撤回去了。”
清平啜了口茶道:“是用我的钧令?”
李宴答道:“是。”
清平靠在躺椅上,接过仆人递过来的帕子, 擦了擦脸道:“那就行了,关着的那两人呢, 醒了没有?若是醒了, 现在带过来吧。”
李宴道:“大人此时见她们, 是不是有些不大妥当?不如依照先前说的,放她们回去就行了。”
清平笑了笑道:“就这么放回去可不行, 我还有些话没有问呢。”
李宴见她心意已决, 便去唤人将人带来。而后回来禀告,清平思及她方才的话,向屏风后一指, 言简意赅道:“后头呆着去。”
李宴知道这是要让她听着,忙闪身躲进屏风后。不一会那两人就被押来了, 俱是面色苍白的样子, 见了清平也能勉强行礼了, 其中一人有些畏惧地看了看周围,见没有那些云策军了,才谨慎地道:“大人,我们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大人, 还请大人海涵。”
说着她捅了捅身边较年轻些的女子,那人不情愿地道:“还请大人原谅则个,日后我等必定会登门道歉。”
清平笑道:“道歉却不必了,本官唤你们来,只是想问几件事。但在问之前,你们必定心中也有疑惑,为何那么多人中,我单单点了你们两人的名字,而不是其他人。”
两人犹豫半响,彼此对视,终于还是坐了下来,清平淡淡道:“因为我在一本名册上见过两位的大名,正是因为如此,才留了两位。”
此言一出,两人齐齐色变,连眼神交流都顾不得,其中一人脱口而出:“什么名册?”
清平本是想诈一诈她们,这二人相较与那些油滑的家主们而言,更为鲁莽冲动,她只是单纯的想试探一下这世家们之间的关系,要说名册,她真是一个字都没有见过。唯一见过与辰州世家有关的东西,还是那本张柊带来的账本。但没想到这么一试,竟然试了别的线索。她心中一紧,想到燕惊寒之事,有种强烈的感觉告诉她,这两者之间必然有关系。但她依然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有些嘲讽般地笑了笑,道:“还能有什么?”
她看着那两人慢慢道:“不怕告诉你们,刑部侍中原大人已经着手查这件案子了。你们都知道,虽然燕惊寒死了,但是她也留下了证物,本官有幸得以一观……”她话一顿,随即收起笑容,冰冷冷地道:“朝廷办事,自然是讲究证据的,若是没有证据在手中,草率定论,即便是我,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一人迟疑地看着她,似乎在确认她是否真的知道:“大人说的话,我们怎么听不懂呢?”
“这名册分两部分,既有如诸位这种世家家主,也有那等不见经传的小官。”清平神闲气定地道,“总之,都靠了这名册上的人,神院妖人才得以在两郡间横行,也都是靠了这些人,西戎余孽才能掩人耳目地混进辰州。”她靠近那两人,让她们看清自己眼中的笃定,轻声道:“不然哗变又是怎么变成逆谋的,藩王又如此能豢养私兵……这里头的罪,诛九族算不上什么,死一百次都不够。”
啪的一声,茶盏在地上摔成四瓣,热水飞jian出来,将毯子沾shi了好大一块。但此时那两人顾不得衣袖上被jian上的茶水,满眼都是恐惧,低声道:“大人既然知道了……”
余下的话她没说出来,但清平已经明白了,道:“朝廷也知道,至于陛下么……两位不妨想想,为何要先拿辰州开刀?”
两人面色难看到了顶点,各自失魂落魄好一会,其中一人才道:“燕大人与我们是旧识,听闻她去了的消息,我们也深感痛心……”
清平心中冷笑连连,燕惊寒的死与这群人脱不了干系,现在倒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起来了。先是梁濮遇刺身亡,再是燕惊寒在狱中无故身亡,燕惊寒是梁濮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在外人眼里,她就是梁州牧的心腹,知道的难道会少吗。清平故作不耐烦地打断道:“不说了,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你们回去好好在家中等消息便是,这里头的事情难道还有我不知的,走罢,本官累了,恕不远送。”
两人都没动,清平不经意间说道:“你们突然间买田种桑,如此大胆行事,必然身后有人指点。这桑苗都是贺州运来的,嗯,只是不知是为何人做嫁衣”
话已经说道这里,清平觉得自己已经把能用的重点都抛出来,但那两人动也未动,她疑心自己失言,为了防止一错再错,马上打住不再说话。突然稍稍年轻些的女子暴怒而起,将桌上果盘一把掀翻,怒道:“我就知道她们如何能有这般好心,原来是存了这个心思,让我们在前头送死,最后她们倒是顺顺当当的接手这些桑田!”
清平与另一人皆是一惊,那人连忙拽住她的袖子道:“别说了,有什么事回去再说罢!你要是心中有什么火气,等见到穆仪了,向她问个明白就是了!”
但那女子显然正在气头上,颇有些不管不顾的意思,之前就是她闹的最凶,清平还疑心是世家在做戏,现在一看,想来是这人脾性如此,冲动易怒,容易被人当枪使。她默不作声地喝着茶,那女子又一脚踹翻了椅子,是个怒发冲冠的样子,吼道:“她们贺州人惯来瞧不起我们,如何这次就能腆着脸上来,说什么结两州之好,什么联手,我呸!到时候反手把我们卖了,好处全都被她们捞走了!你还与我说穆仪?她算个什么东西,保不齐也是和贺州那些人一伙的!什么岭南谢家,都是吹出来的名声,拉张牛皮做大鼓!……她当时与我们怎么说的?现在好了,朝廷都知道了,来查起我们来了……”
另一人没想到她竟是这么个性子,急起来了什么也不管,把事情如豆子般全往外倒,登时被吓的半死,连拖带拽地哄劝道:“好了好了,别说了!”
清平听的仔细,连嘴唇被热茶烫着了也没注意,等到反应过来,忙不迭地将茶盏放下,谁知手一斜,直接落到地上去了。这声响一出,那两人俱是一静,清平嘴唇痛的厉害,眉头皱起,却要摆出一副淡定的样子,道:“回去罢,在这里吵又什么用。”嘴上传来阵阵疼痛,她只说到半道便一顿,故作高深地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再多的钱财也要有命去享,可莫要因小失大。大家都知道丝绸利润高,卖到南洋去成倍的赚,但辰州立府近数百载,既然有利可图,朝廷为何不在此划桑田建坊?孰轻孰重,各自回去好好想想罢。”
她说完话,便不肯再说了,唤仆人进来收拾。那两人见状也各怀心思离去,待到房里只有清平一人时,她才按住嘴嘶嘶吐气,突然身后一人道:“大人?”
清平这才想起来李宴还在屏风后躲着,道:“出来吧,险些忘了你还在,不必躲着,人都已经走了。”
李宴旋身出来,坐在下位道:“这番试探,想想必大人已经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清平道:“不错,若是之前只是猜着一些,现下已然清楚了许多。看来吴钺说的不假,事情果然如此。凭区区辰州产出的丝,如何能和贺州相比。何况这桑树种下了,从长成培育,再到投入产出,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大,更别说以后如何设坊纺丝,这些都不是凭空画饼就行的。辰州从未有这种经验,到时候只要一环出了纰漏,日后有的摆不平的乱子。等到了这个时候,便有那‘好心人’出手相处,坐收了好处,还赚了名声,一举两得。但辰州的世家就完了,一场富贵大梦醒了,结果两手空空,她们要闹,也是向朝廷向官府闹,到了那时候,可不是镇压一场哗变那么简单。此地藩王众多,牵一发动全身,这样一来,世家真要被逼向藩王那边了。”
李宴毕竟是北人,于此中民情只得一知半解,但也知道这事情的后果,若是辰州到时候出了这等乱子,立时天下恐怕也要乱了,她道:“那大人接下来要怎么查?”
清平靠在躺椅上,闭上眼道:“等朝廷的消息,接下来就没有我的事了,若是姚大人问起来,就告诉她,明日即刻见分晓。”
李宴虽不解其意,看大人眼窝青黑,便应声下去了。
清平闭上眼睛,身体已经疲倦到了极点,但意识还是清明的,昏昏沉沉地闭着眼,睡意轻而易举便捕获了她,她便在满室余晖中睡着了。
翌日清晨,昨夜在辰州府值夜的官员还未离开,就先接到了前都卫传来的讯息,朝廷派来的大人已经在城外等候了。消息很快传到姚滨府上,她忙传令下去布置迎接仪式,又问传信的人:“来的是哪位大人,怎么朝廷没有下文书?”
传信的人也是一问三不知,鉴于有李尚书先例在前,姚滨觉得自己还是亲自去看看为妙,也不知来的是何方大神,到辰州又是为了什么。她想起那封八百里加急送出的东西,一时间连心跳都加快了几分。
毫无疑问,姚滨是个有野心的人,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她便遣人去行馆请清平,谁知那人不过一会折回道:“大人,行馆的署官说,尚书大人已经离去了。”
姚滨一听便觉得不对,待匆忙赶到城外一看,抬头便是面王命旗,有眼尖的官员道:“大人,好似有四面。”
护卫前后开道,领头的武官着六品袍服,端的是气势不凡。来者势众,姚滨心跳的更厉害了,赶忙走进了相迎,却见那队人连停也不停,直奔辰州府衙而去。姚滨又命抬轿人赶紧跟上,这等反常之举,让她又惊又疑,心中更是难定。等到了辰州府衙,姚滨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比她们快一步到大堂门外等候,四位身着正四品绯色官袍的官员迎面走来,见了她拱手,礼官便介绍道:“这是姚州正姚大人。”
京官品阶比外地官员无形中高一级,姚滨站在台阶下笑道:“诸位远道而来,一路辛劳,我已吩咐人备好酒宴,为四位大人接风洗尘。”
“姚大人,先不忙这个,”其中一人道,“先迎圣上旨意吧。”
一时间府中人齐刷刷跪下,聆听圣谕。姚滨听见其中一句是‘特命钦差四人,巡视辰州三郡,各领职权,暂代辰州事务’,她便有些疑惑,不是已经让礼部尚书暂代州牧一职了吗,为何还要令派四位钦差分管?她心中咯噔一下,感觉隐约有些不对劲,但又不好表现出来,只能等圣旨读完后从地上站起来,问那钦差道:“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圣上命几位大人分管辰州事务,这是什么意思?”
读圣旨的那人道:“自然是分理州牧权职,难道这圣旨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姚滨噎了一下,鲜少被人如此下脸,她到底忍了下来,继续问道:“朝廷不是已经派礼部尚书李大人来了吗,如何还要劳动几位大人。”
四人相视,也不知交流了什么信息,还是方才说话的那人道:“既然如此,请问姚大人,怎么不见李尚书?”
这人举止到态度都挑不出一丝错来,但姚滨还是从其言辞中摸出一点居高临下之感来,她身为州正,在州府中仅次于州牧之下,下级官员见了她从来都是恭敬有加,平级官员也是以礼相待。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群京中来的官员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完全忘了此时谁才是老大,姚滨冷哼一声,也不说什么场面话了,若无其事地望着天,一副我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
钦差们与州正一见面就发生冲突,那些下属早已经避的远远的了,此时无人打圆场,气氛一时僵持。从角落里晃出个小文官,战战兢兢地向各位大人行礼,而后道:“容下官禀呈,尚书大人请诸位大人到后堂一聚。”
姚滨见有人接手了,不热不冷地道:“那便不打扰几位了,请罢。”见对方也是一副有火发不出的样子,姚州正顿时不气了,脸色由y转晴,甚至还留心派了一位身边的官员去打探情报,美名其曰打下手。
但后堂护卫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显然是商议要事,不许他人窥探,姚滨扼腕而去,叹息不已。
后堂里清平一早便已等候在此,她并没有像姚滨所想的那般去城外迎接钦差,只命人备好茶水点心,又将卷宗文书调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甚至贴心的按年份及所属司务分好了类别,怎么看都是严阵以待的架势。
此番前来的四位钦差各有来头,能被朝廷派到这个地方解决麻烦的必定不是寻常人。其中三位是今年年初新上任的侍中,分别来自户兵吏,她们的履历清平也细看过,都是从前皇帝在潜邸时的旧人,只是她不大相熟罢了。如今六部五位侍中一位尚书都在此地,这几乎是难得一见的奇景。清平还有些幽默的想,若是她没升尚书,那正好还能与诸位同僚凑齐六位侍中,也算是全了数。
但这三位钦差中,独有一位要拎出来单独说,此人姓胡,单字灈,皇帝做太女时,她被征重华宫侍读,深得重用,与谢祺平分秋色,甚至隐隐有压谢祺一级的劲头。而事实果然如此,等到皇帝登基,她已经在六部历练完,开始要为后年的入阁做准备了。
清平对胡灈知之甚少,其履历也只有短短的几行字,胡灈从前在翰林院打发日子,毫无建树可言。没想到入了重华宫以后先是被委以重任,后来又大放光彩,周旋于六部时在政务上常有独到见解。群臣只得将胡灈的转变归结于皇帝有识人之明,又是好一番吹捧,奈何皇帝十分不买账,弄的朝臣也尴尬。
若是清平打算入阁,此人就是最大的威胁。但清平已然无意于仕途,胡灈怎样想她都不关心,或者说以后的一切她都不在意。等到文书官引着四位钦差进来后便退了出去,最后进来的一人就是胡灈,她面容清瘦,双目却十分有神,还顺手关上了门。
清平颔首道:“不必多礼,都坐下罢。”
胡灈是毫不犹豫地坐了,也没人说什么礼不可废之类的话,三人迟疑片刻,也跟着落座,很快她们的视线就转移到桌上的卷宗文书,户部侍中林颂对账本无比熟悉,哪里不知这是什么,还是谨慎地发问道:“请教尚书大人,这些都是什么?”
清平直接答道:“辰州府近十年来的鱼鳞册、黄册,以及三郡赋税,我派人特地从户房调出来,如今都在诸位的面前,可自行翻阅。”
林颂便不再言语,其余人等也低头去看面前的文书,清平自顾自饮茶,等她们看完。
她一盏茶还未来得及添,林颂已经抬起头来,面色肃然,在户部干了那么久,她如何不清楚这些账册上的记录所展现的问题有多么严重,但为官者到底谨慎小心,不能轻易落人口舌。如今李清平将这些东西摆在她们面前,到底要暗示什么。
胡灈拱拱手道:“尚书大人这是何意?”
清平道:“不过是请你们看看,好对如今的局势有个大概的了解。”
胡灈将黄册合上道:“众所周知,辰州开垦荒地,前州牧梁濮治理河道多年,使得水患渐少,更引河灌溉田亩,辰州府方有天下粮仓之名,怎么这么多年下来赋税竟然不增反减,而这些鱼鳞册上的田地也是,虽然私田越来越多,但税还是一样的征,怎么会越来越少?”
清平瞥了她一眼,果然她没有猜错,胡灈出身世家,却这样直白的点明症结所在,说明有一部分世家已经暗中归顺了皇帝,六州世家不再是一块铁板,她答道:“诚如胡大人所言,辰州虽有三百万田亩,但能收上税的,却不过一百万出头。”不等胡灈再次发问,她主动解释道:“而另外两百万,先帝入大宗后赏赐诸王,分了近五十万亩……当然,这还只是保守估计;百姓为逃赋税,主动并入世家名下,这约莫有一百万亩;而另五十万,有二十万自先帝继嗣后被用作建行宫、太庙祭田所用,另三十万则是官田。”
胡灈听完又去翻那黄册,兵部与吏部两位侍中在此事上不便多言,还是林颂拱拱手道:“朝廷派我等来此办哗变一案,这些事情,似乎应由辰州府来管。”说着她瞄了一眼胡灈,似乎有指责的意思。
清平淡淡道:“本官暂代州牧一职,依林大人的意思,也是不该多管了?”
林颂起身告罪,清平知道她们这些潜邸旧人对自己上位十分不服气,没出一点力,却平白占了许多好处。严明华那夜在殿中所言并未广泛流传,清平也没有赶着上去说自己好话的习惯,于是有人猜测,她被皇帝提到这个位置来,是为了安抚云州一系的官员。这种话传到清平耳边,她仔细一想也没错,虽说她是琼州人,但是在云州发迹的,何况为了推行新法之事,云州官场及三郡府衙她都无比熟稔,去年原随在辰州查案,要去云州抽调卷宗,也是清平去信旧日同僚,这才行了方便,若是如此,说她是云州出来的也没错。
正所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清平见那三个侍中一棍子都打不出几个字出来,决定还是和胡灈商量,她也看出来了,这三位不服她,也不服胡灈,毕竟她们资历不够老,一个已经是尚书了,而另一个正为入阁做准备,高下立判。而正是她们在此,胡灈有话也不能说,麻烦的很。
清平以舟车劳顿为由,请另外三位侍中去行馆歇息,却留下胡灈,她道:“胡大人,明人不说暗话,你看的这些诶鱼鳞册黄册,都是我前几日请州府户房加班加点理出来的。陛下派你们来辰州,绝不会是只为了查哗变那么简单。”
胡灈有些奇异地看了她一眼,道:“既然大人这么说,那我也说一句,陛下的意思已经清楚不过了,只是那三个怕事不敢上,来此地也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人要是想驱使她们做些事情,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清平沉吟片刻后道:“我给你们看这些,并不是要你们做些什么。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就看胡大人你的意思。”
胡灈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清平从主座起身,将一叠纸轻轻放在胡灈面前,道:“最大的障碍已经扫清,未来的三个月里,你想做什么,查什么,全在你想不想,而不是能不能。”
胡灈只看了一张就脸色大变,也不复方才那么镇定了:“这是……这是真的?”
清平道:“自然是真的,这份是抄本,原件已经送达内阁,交由陛下决断。”
胡灈很快恢复了冷静,以她的聪明,哪里想不到这份由世家签名盖章的请愿书里的猫腻,她只觉白纸黑字红印格外惊心动魄,不禁低声道:“大人这么做,不怕那些世家事后报复吗?”朝廷的旨意中虽说是清平暂代州牧,但如果真将大权交给她,就不会再派什么钦差来了,只是下面的人不知她空有头衔,并无实权,一时被她震慑蒙蔽,等那些人反应过来,必然不会就这么放过她。
清平如何不知,胡灈能这么问,正是说明她们的目标是相同的,于是她笑道:“怕,却也不怕,请罪的折子我已经递呈内阁了,我既然敢开这个头,匡了那些世家大族,就没想过此事会善终。”
胡灈眉一挑,把那些账册都摞好,道:“我与那三个不同,她们是身心皆在不同之处,各有各的为难,我此番前来却是为国排忧解难。大人曾在云州推行新法,造福一方,陛下将你派到此处来,正是为了将新法继续推下去,大人不必太过担心,天若是塌了,那便盖着睡。”
清平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动她,既然胡灈能主动,她也省了事,当即道:“胡大人真是风趣,只是这天是塌不了的。”
胡灈突然道:“大人先斩后奏,这般大胆行事,究竟是要做什么?”
“把事情弄大,她们越是想遮掩,我却偏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清平看着她道,“你也看到了那些鱼鳞册,如今能收得上来的税越来越少,去年水患,她们更是有理由上报朝廷,请求再度减免赋税。世家有多少田,你与我不知道,朝廷也不知道,但田终归在那里不会跑,趁她们还没来得及防备,先清丈田亩,将数额上报,再还田于民,补上拖欠的赋税。”
她转过身去看悬挂在墙上的一副山水图,目光不知落在何处:“云州战事搬空了国库,如今正是要钱的时候,户部那位不会说什么的。”
胡灈点了点头,见清平忽地回身一笑,道:“不过我真是没想到,胡大人竟会和我想到一处去了。”
其实在年初宫宴封赏的时候,胡灈就已经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了,人人都说,这位新出炉的礼部尚书,怕会是她入阁的最大阻力,但胡灈却不这么认为,她与李清平仅见过数面,却对这个人有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一切仅仅是来自于李清平的字,胡灈回去仔细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两个不相干的人的字迹如此相似?这件事她一直藏在心里,并未随着时间而淡去。但以她对皇帝的了解,皇帝不会让这个人入阁的,胡灈更有一种说不出的预感,这个李清平恐怕要止步于尚书之位。
她却y差阳错地猜到了清平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这一切仅限于猜测,此念也只是想想罢了,胡灈道:“只能说助人者天佑之吧。”
话已至此,两人已经没有再多说的必要了,清平对她道:“等会我派人将一些东西送到行馆,胡大人自便。只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大人能答应我。”
胡灈心道原来在这里等着她呢,但如今这个局面,她也不好拒绝,只能道:“大人请说,若是胡某力所能及的,自然无不应允。”
清平轻笑道:“如果事情闹大,辰州世家联名上奏,朝廷问罪下来,请你们四位不要手软,该告我状还是得告,大人也无需替我分辩遮掩,只言就是。我只有这一个请求,还望大人答应。”
胡灈听后有些不解,请罪到底只是个流程,何以如此谨慎,但见她态度坚决,深思后还是勉强应了。
第224章 无妄
夜色沉沉, 一斗星从天幕横斜而过, 流水声在静夜中格外清晰。如今是初夏, 花树葱茏之际, 殿宇间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夜晚有风吹来,冲淡了 y 积在殿中的寒檀香, 那些灰色的青烟落在她的脚边,如水般缓慢地在风里一荡, 只在脚步移来时散开些许, 复又相融, 渐渐湮灭在黑暗之中。
楚晙提着灯走在大殿中,金砖映出一道模糊的影子, 她只着了身雪白的单衣, 袖口微微挽起,露出一截洁白的手臂。她推开一扇门,瞬间风涌了进来, 她放下手中的灯,站在栏杆边上, 从此处俯瞰长安城。薄雾中几点火光闪烁, 那应该是五城兵马司在巡视。悬泉如今解冻, 水流自高处而下,终日不歇,她不知今日为何突发奇想,要来此地看看。
那天清平站在这里,所见到的也是这般景象吗?
楚晙有些捉摸不定, 这种忐忑于她而言实在少有,她独自站了一会,手中灯盏不知何时熄灭了。此时天色将晓,长夜即将过去,料想旭日初升时,便能见到这座城沐浴在朝阳中的恢宏雄伟,但她却有些意兴阑珊,等不及看这一幕,转身离去了。
行至书房中,依旧是从前的模样,与记忆中分毫不差。天光从窗花格里泻入一束,落在地板上,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中飞舞,那种肆无忌惮的快乐,让楚晙在书架边停下,她看了一会,抬头看见书架上有一本没放好,书脊孤零零地凸出,她伸手取了下来,学着清平的样子坐在地上,背抵着架子翻看了起来。
心不在焉地看了一会,楚晙心中所想的却是前日从内阁送来的请罪折子,这折子自然来自暂代辰州州牧之职的礼部尚书李清平。她看完后竟有些恍惚,以辰州目前的局势来看,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人百无禁忌地挑破一切,后来的人才能施展拳脚,若是能瞒则瞒,恐怕也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
这原本就是她的计划,从她选定清平,将她派往孙从善身边开始,这本就是她想的。但她却心存侥幸,觉得清平或许不会这么去做,当预想中的结果展现在她面前时,更多的其实是欣慰,到底她没看错人。
除却情爱之外,她们也曾共谋国事,一同面对难关,她对这个人的感情,不单单只拘泥于情,她对她的欣赏,看见她的成长,无一不觉得欢喜。
她的目光落在这个人身上太久,久到等她收回,已经满心都是她的影子。在疲于奔命之时,脚下无一片净土;朝夕倒数,人如朝露,却有人甘愿拉住她的手,再也不放开。
楚晙想起那日清平对她说的,一切皆会如陛下所愿。
所愿什么,她也不甚明白。手中的书滑落在地,楚晙靠在架子旁,犹如靠在什么人身上,在熹微的晨光里,就这么慢慢睡去。
梦中千里江山,万里家国,只是这份渺茫的愿想,究竟又落在哪里?
五月的阳光和熙,从叶片缝隙间洒落下星星点点,清平坐在树下乘凉,自胡灈一行人来后,她身上的重担顿时清减了许多,每日不过批批公文,空闲的时间一大把,过的倒也惬意。
那群世家家主回去以后发现被她耍了一道,先前该死的两人不但没死,还好好的回来了,她们登时起了别的心思,又开始到处找人给朝廷官府递折子,要求退回那份请愿书。接着便是拒绝清丈田亩,纵家仆捣乱,各种歪门邪道的手段数不胜数,告到户部侍中林颂那里,她只说全看尚书大人如何如何,一点责任都不肯担。
世家失了先机,想再扳回一局便有些难。清平想也知道那些人必定在背后痛骂自己,她也不去府衙,只在行馆中呆着,任由那些家主嚷嚷着要见她,就是不肯理会。
这行馆后园中种了许多紫藤,依附着长廊生长,也不知生了多少个年头,如今盘根错节,将这长廊遮地严严实实,紫花虽小,但成串落下,连成了一条紫色的花瀑。清平坐在垂花门边向那处看去,这门边也有一枝攀了上来,绿叶如翠,紫花如纱,在风里轻轻摇曳,不远处檐角上挂着的铁马摇动,传来清脆的响声,仿佛是这花所发出的。
日头西斜,她听到脚步声转头看去,见是李宴来了,还以为是送文书的,便道:“放房里就是,若是不急,我晚上再看。”
李宴站在日光里,袍服上的刺绣闪闪发亮,这光太过刺眼,清平看不清她的脸,便坐起来问道:“怎么,是哪位大人有事,要你带口信?”
李宴道:“大人,你要将我调到徐大人那里?”
清平先是一愣,才想起这件事,她淡淡道:“不错,我这里横竖没什么事,送文书别人也可做,你不必在此浪费时间。”
李宴似乎想说什么,清平感觉有些微妙,但还是说了:“哗变之后,朝廷听闻消息,信阳王以修理王府为名侵占百姓私产,且强征长吴郡境内的铁匠入府,在江湖中广招死士、养私兵,这才派兵部侍中徐呈晔去查明此事真伪,并命信阳王尽快进京。”
“辰州乱便乱在此处,世家藩王勾结已久,动一处,另一处就要闹起来。”清平展开折扇摇了摇道:“徐大人人手不够,我便向她提起了你,说你出身紫金台,她只听这一条就答应了。好好把握机会,京中官员无数,想出头可是难的很。”
李宴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当即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是……大人厌烦我了。”
清平瞧了她一眼,也不愿去分辨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接着说自己的:“京中传言,太宗皇帝崩殂前曾留下一道圣谕,直言若诸王有不臣之心,后帝自可诛杀之,这道圣谕正是藏在紫金台的暗室之中,而你恰好是从紫金台升上来的,现在还兼着官职,陛下派你前来,正是坐实了这件事,如是请出这道圣谕,料想诸王也不敢擅动。但擒贼先擒王,你只要盯着一人就够了,若有异动,可行便宜之权,格杀勿论。藩王镇住了,世家宵小自然不成气候,就算告到朝里,有内阁压着,是起不了什么风浪的。”
“她们要是闹起来还更好,激起民愤了,辰州府怎能坐视不管?”清平直起身子,缓缓地舒了口气,将手中折扇收了道:“六州的世家就如同这花,看似看的如火如荼,实则凋零者众多,单剩下一些大族,靠往朝里安cha人手,培植势力,左右国事……这恰恰是陛下所不喜的,不然你看看现在的朝廷里,自沈明山去后,所谓的清流大臣,还有多少是出身世家的。”
李宴眼中一颤,她也是出身世家的,难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但陛下也不能将世家全部拔了,要真是这样,天下如何不乱?”
清平看着她道:“为何要废世家,只消推出新的世家来替代旧的便是。前提是要依附陛下,赞同推行新法。世家自然会一直都在,只是重不重要,另当别论了。”
这些都是李宴所不曾听过的,她虽能猜着几分,但这些事摆在她面前时,仍然觉得不寒而栗;思及皇帝的种种手段,不禁庆幸家族早已经向皇帝投诚,夕阳西下,她的身影顿时添了几分萧索,作揖道:“多谢大人指点。”
清平认真地道:“先在辰州历练,最好推行新法时你也多多参与,以后吏部考绩必定不会再如现在这般了。等你再回京时,就能坐上侍中之位,资历够了便图谋入阁。若是不愿入阁,那就做尚书,如今六部尚书都能参加朝会,也没什么不同。”
话说到这里,似乎已经再没有别的可说了。李宴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些奇怪,她仿佛是一个置身事外的看客,全然没有掺和的意思,便犹疑不定地道:“那大人以后……”
晚风拂过,坐在紫藤花影里的人身形一动,微微抬起头看,看向余晖下的远山。她眼中映着灿烂的夕阳,像是初燃又即将熄灭的烛火,在夜晚到来前终归于暗。她转过头来,面容平静无波:“你不必担忧,我自有去处。”
李宴心中有无数的疑问,但在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口,她颇为郁闷地告辞了,走前站在花瀑前向上看去,稍有风来,花瓣如雨簌簌落下,她知道这景象维持不过几日,一时百感交集,难得起了惜花的念头,离开时顺手摘了一串紫藤花藏在袖中。
那时候李宴并不知道,这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
第225章 腿毛
商议了近半月后, 朝廷的行文下至辰州府时, 清平已悄然离开辰州。行文中命辰州三郡重新丈量田亩, 且登记造册;由各郡官府出面, 将辖区内的土地再次按照额数划分,清查世家田产;最后因世家所欠下的赋税太多, 朝廷考虑到她们的难处,免去了大部分重税, 暂她们将近十年拖欠的赋税补齐, 在今年年底之前补全。
紧接着在这道恩威并施的行文之后还有一道圣旨, 由于近日以来民间谣传藩王谋反,并暗指之前哗变之事因自出此, 朝廷派兵部侍中及辰州巡抚, 巡南总督、左右佥都御史赴辰州查明,这道圣旨一出,顿时将朝野上下的视线从清丈田亩转移到藩王那里, 皇帝不过登基一年,藩王们屡屡挑衅, 同时京中也传出信阳王在先帝灵前冒犯皇帝一事, 短短数日, 便将信阳王推到了风口浪尖。
万万没想到的是,信阳王竟身穿祭服,率几位藩王跪在先帝行宫前嚎啕大哭,因先帝是从小宗入大宗,旧地藩王皆为皇亲, 负责行宫事宜的宣礼官及一众官员被无故驱赶,藩王们将行宫打扮成灵堂的模样,召家仆入内日日哭灵。宣礼官将所见上报朝廷,多日也无消息,藩王们正暗自得意,皇帝必然畏惧背上宗亲离心的名声,只能忍着被打脸,在天下人面前失了颜面。
但不过三日,便有大队军马把行宫团团围住。
据说信阳王当时面色自若,与身旁人道:“正是要天下人都看看,那皇位上坐着的是什么东西!”
左右惊闻这等大逆不道之言,恨不得将耳朵都割了,信阳王被绑着手从行宫走出,颇为不屑地道:“天降灾祸,都是因为有无道之主在位,我等在此设灵堂祭拜先帝,将所见所闻告知,好让先帝知道,她有这么一个不孝忤逆亲长的女儿!且看着罢,先帝在天之灵必有所感!”
她这话刚刚说完,从天边传来数声炸响,仿佛冥冥之中真有人回答,大风骤起,吹的门前白幡哗哗作响,霎时满天白纸飘落,宫中缟素,好似下了场大雪。
在场的人无不色变,纵使有不信鬼神者,但众目睽睽之下见了这等离奇之事,也难免心中慌乱。幸得兵部侍中大喝一声,命人将信阳王押了下去,宣礼官也及时带人入行宫撤去灵堂布置,但到底是河道易疏,众口难堵,这事第二日便传遍了辰州,连在船上的清平都知道了这件神乎其神的事情。
她听完这事,首先想到的是,看来这群藩王是真的与神院有勾结,神院又暗中与金帐有所往来,难保藩王与金帐没有合作过。之前原随就有过这种假设,单凭世家之力,金帐想在辰州动作似乎有些难度,但若是加上藩王,那有很多事情就变的容易了起来。毕竟她们在辰州经营多年,又是皇亲,即便是辰州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清平相信这世上没什么神迹,更别谈鬼神之说了,天边炸响怕是有人引燃璃火,至于什么天降白纸,必然是人为,不然为什么光下白纸,不下点银子?
先帝要真显灵了,看到楚晙拆了她修道的玉坛仙宫,驱赶了那些方士法师,明行法令,暗改其道,怕是要再气死一次。
但此时此刻,这些纷纷扰扰都离她太远,人人都以为她这个掀起风浪的尚书如今还在辰州,却没想到,她早就已经离开了风暴的中心,远远看着这场变革的到来。
小船在夜色中顺水而行,河水柔柔地荡漾起涟漪,群山在她身后渐行渐远,只剩下渺茫的淡影;船行在月色中,破开粼粼波光,如同千万个迷离幻梦。
四周只闻拍岸的潮水声,似乎有花开了,熏染开清淡的香气,这是辰州最好的时节,河流在月下蜿蜒而行,随处都可入画。她独自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什么也不用做。
而此时在长安,这次的朝会从早开到了晚上,楚晙按住辰州折子,悠悠道:“世上还有这等古怪之事?既然可以下白纸,那国库空空,为何不下点银票呢?”
臣子们没有想到皇帝会这么说话,纷纷跪地请罪,楚晙手一挥道:“罪不在众位卿家,在那有心人等。都起来吧,今日议了一天的事,却没有议出个结果来,到头来却等到了这么一份折子。”
无人胆敢言语,但都能感受到皇帝的目光一一扫过自己,但事关藩王本就是人臣忌讳,稍有不慎引火上身,若是帮藩王说话,那又违背了皇帝的心意,毕竟信阳王对皇帝不敬之事已经传遍长安;要是顺着皇帝痛斥藩王,最后被藩王逃过一劫,那接踵而来的报复哪里是臣子承受的住的!早有先例在前,重臣因削藩之事获罪者比比皆是,何况首辅一言未发,六部尚书也没有说话,谁又敢妄言?
楚晙玩味地看着殿中的大臣,在她看来,信阳王哭先帝根本不值一提,如这等不入流的手段,动辄以孝道宗室相逼,就算信阳王哭死在先帝灵前她也不会眨眼……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信阳王真能这样死了,她也不介意赏她个体面,保她后人爵位不变,不过是往封地多派几个长史辅佐罢了。
她心中冷笑,啜了口茶温和地开口道:“信阳王是朕的长辈,也是宗亲之首。先帝在时也多有挂念,屡次与朕提及她,情谊甚笃。”
许多还未开口的大臣松了口气,看来皇帝的确是想放过藩王了,幸而那些话没说出口,免了一场灾祸。
楚晙淡淡道:“朕不信她会说出德行有亏这种话来,但此事闹的沸沸扬扬,朝野皆知,若是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不但宗室的名声有损,朕也愧对先帝托付了。不如就这样罢,召宗正寺卿过来。”
严明华道:“既然是陛下的家事,臣等理应避嫌才是,请陛下容臣等告退罢。”
大家纷纷在心中赞叹首辅高招,但楚晙微微一笑,道:“阁老是老成谋国,但皇家无私事,哪里有避嫌之说呢。”
未过多久宗正寺卿入殿觐见,其实她也想和皇帝私下说说这件事,看看能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想到满殿都是臣子,见到此种情形,她心中一沉,觉得这事要黄了,思及那封信与几箱沉甸甸的珠宝,宗正寺卿还是决定说一说。
楚晙看着她道:“信阳王之事卿应当听闻了,依你所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宗正寺卿正义凛然地回答:“回陛下,信阳王安分守己,是为宗亲表率,如何会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想必是有人从中作梗,要离间陛下与宗室。”
“言之有理,信阳王为人朕也略知一二,倒不似传言中的那般不堪。”
宗正寺卿见皇帝态度平和,趁热打铁道:“陛下说的是,可见有些风言风语未必是真,所谓三人成虎,正是这个道理,还请陛下尽快决断才是。”
“宗室的事向来是归礼部管,”楚晙话锋一转,看向严明华道:“严阁老的意思呢?”
严明华附身道:“正是如此,不过礼部尚书现今不在京中,暂挂尚书品衔的乐大人前几日因病告假了……”
这么会这么巧,宗正寺卿难以置信的抬起头来,却听皇帝温和地道:“既然如此,为了一证朕与诸位藩王的情谊,让天下人知道,朕与宗室之间密不可分,断然不会有什么龌蹉——”
“要流言不破而散,那便请信阳王进京一会。”
第226章 海豹
晨起未闻鸟鸣, 先听见绿荫里传来阵阵清脆的铃响, 而后阳光顺着窗檐漫了进来, 只停在花柜旁一线, 便再也不肯向前了。如此以来,这屋中虽是亮堂堂的, 却并不燥热,风时不时吹进窗里, 夹杂着腥咸的海水气息。
清平站在楼梯边, 见掌柜正指挥着人以清水冲刷地面, 水顺着门边宽道流了出去,没一会地面就快干了, 院中又变的清爽起来, 清平这才走下来。掌柜见了她问好,道:“客人歇的如何?今日外头不热,风大的很, 客人可以出去走走,不过要当心下雨。”
清平作答后向她道过谢, 慢悠悠地出了客栈, 从一片树林走出, 在一条河边驻足,有船家过来,她便直接上了船,付了几个铜板后在另一条河道下了船,从台阶走上去, 便见到一条极为热闹的长街。清平先在一家店用了早点,才在街上逛了起来。
闽州果然名不虚传,这条街上货物种类繁多,叫卖之声不绝于耳,清平一路走下来,见商铺林立,奇货异物,琳琅满目,都是前所未见的东西。这长街呈环状,层层环绕,但另又分道路,好让车马进入。环中心则是闽州商会所在之地,朝廷在此设湛泊司便于管辖,至今已有二百余年。
清平只逛到一半便到了中午,便去茶楼用午饭。她照例坐在三楼靠窗的位置,遥遥可见一片蔚蓝,海天相接,偶然有飞鸟掠过,水潋滟,晴方好,当真是说不出的惬意。
今日却有些不大一样,这茶楼中安静非常,连方才上菜的伙计都不见了踪影,清平漫不经心地拨弄着茶叶,一道人影落在桌上,她微微抬头,那人自顾自在她面前坐下,从果盘中捏了颗朱果把玩。
清平颔首道:“邵公子。”
闽州风气开放,多有男子从商当家,这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其服饰也与中州大相庭径,手腕俱露,裙裾也不过脚;男子出门不戴帷帽,不乘轿,时常看到大家公子坐着长竹椅,毫无遮蔽地从闹市街头行过,对闽州人而言,这都是常态。
邵洺衣着华丽,头戴镶嵌宝石的华开,在阳光中极为耀眼,双手都戴着珠宝各色的戒指,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桌上敲着。与他相较而言,清平便显得格外随意,穿着并无什么讲究,邵洺抬起眼道:“家姐在长安给你添了些乱子,我已经说过她了。”
清平想到邵聪的样子便觉得有些好笑,道:“倒也不算什么麻烦。”
邵洺答道:“她本身就是个麻烦,若不是家中出了乱子,我也不会出此下策,借商队北上,将她送至长安。”
“如过你是说婚书的事,”清平喝了口茶道,“于我而言无妨。”
邵洺若有所思地看着她道:“你变了许多。”
清平嘴角一挑:“正如世事迁移,人总是会变的。”
两人一时无话,各有各的心思,半响邵洺才道:“辰州这般大的动静,人人都以为你在昭邺,必不会轻离。但你却到了闽州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54节
恋耽美
正文 第54节
正文 第54节
苍茫云海间 作者:看长亭晚
第54节
李宴按住额角, 欲言又止:“那……大人以后的仕途怎么办。”
清平看了她一眼, 淡淡道:“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罢,眼下要紧的是办事,原大人那里可有消息?”
李宴将余下的话吞进肚子里,憋屈地道:“原大人在贺州追查上阳瓷一案,如今贺州也乱成一团。”
去年皇帝卧病在床, 进贡宫中的上阳瓷一夜间全部破裂,因此事太过不详,宫中极力隐瞒,但还是流传到宫外,弄的人心惶惶,大家都以为皇帝快不行了。
关于这点清平是格外佩服楚晙的,做皇帝的敢这么玩,也不怕最后玩脱了。但楚晙既然敢这么做,必然已经布置好了,如今突然发作起来,要追查上阳瓷一案,她不会做无用之功,举动皆有深意。清平却懒得去想,既然原随为她拖住了谢家之类,辰州这边也方便办事,接下来的计划便可继续进行。
一如她所料,这事情闹的沸沸扬扬,但奈何辰州如今尚未完全解禁,除却官府特批的信使及往来商贾,其余人等都不许私自离乡,一时间消息也传不出去。据说自那之后,姚滨的府上门槛都要被踏破了,她为躲访客,竟跑到清平这里来避难。两人闲聊间,姚滨更加仔细地为她介绍了一番辰州世家究竟是怎样的。
要说辰州也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宝地,商贸发展不如闽州,如茶丝绸瓷器这等大宗商品的产量与质量也不及贺州,被夹在中间难过了许多年,眼看邻居们都富得流油,如何不眼红?常言道因地制宜,辰州也并非是一处好也无,至少全国三分之二的粮食都产自辰州,是名副其实的粮仓。
相交与贺州岭南岭北这等从开国之际便存在的古老世家而言,辰州世家则是一个奇葩般的存在,她们一无深厚的家族底蕴,而无庞大的族群,却在百多年来势力急剧扩张,全凭着一点——纳田。
何为纳田,就是利用世家减免赋税的天然优势,将周围百姓的土地纳入自己名下,百姓为避赋税,自愿并入世家中,由此壮大势力。因为这完全是合法的行为,辰州府起初没有察觉,等到发现后已经晚了,加上世家抱团沆瀣一气,事情也就这么不了了之。辰州官场也因此受到影响,地域化尤为严重。辰州世家厌恶外地调来的官员,常常使绊子暗中作对,导致现在辰州官场要职为官的都是辰州人,这一点在其他州是非常少见的,哪怕是云州官场,官员的组成也不会这么单一。
正因为这个缘故,外地官上任不过是走个过场,本地官员吃香喝辣,和世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成一股势力。姚滨身为正宗的辰州人,又在此地为官多年,对这其中的门道格外清楚。清平心想,怪不得那天接风宴上气氛怪怪的,大家都是一副试探的模样,想说却又不敢。
姚滨闻言道:“是不敢,大人官大,且圣谕上说了,暂代州牧之职,她们何如敢冒犯。”
清平为她倒茶,姚滨受宠若惊,端着茶杯认真地看了看道:“不怕大人笑话,这是我第一次喝到像大人这么大的官亲手倒的茶。”
这番言语让清平莞尔,她没想到姚滨会说出这种玩笑话来,虽然姚滨面容天生带笑,看着却不那么好接触,她道:“那姚大人以后,自己也可以给自己倒茶了。”
姚滨一怔,随即哈哈大笑,朝珠差点落进杯里,清平面无表情地想有这么好笑吗,姚滨笑够了起身道:“大人这个说笑话的本事,可在我认识的人中排第二。”
清平好奇道:“这第一是谁?”
姚滨微笑道:“是我老师呀。”
清平无法想象严明华一本正经说笑话的样子,登时打了个冷颤。有了这个小cha曲缓和气氛,姚滨又继续与她说起辰州的事来。清平听的仔细,知道这是此次事中的关键之处,姚滨不会闲着没事找她,这也是提前给她透个消息,让她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个准备。
傍晚的红霞布满了天空,仿佛从大地尽头燃起的火焰,把整片天空都点燃。而在贺州上阳,怀河从此取道而过,河畔边伫立着高高低低的窑坊,上阳瓷之美名家喻户晓,此地不单单有负责烧制进贡宫中的官窑,还有各种规模不等的民窑。一把大火熊熊燃起,将其中一座较为高大的窑坊吞没。河对岸的树林中站着两个人,于隐蔽处看着这一幕。
那青衣女子赫然是谢渊,她冷冷道:“官府竟追查起上阳瓷来,之前不是说罪责都由恭王一力担下了?”
她身侧的人答道:“许是心血来潮罢了,应当没什么大事。”
“织罗罪名不需太多证据。”谢渊漫不经心地说道,“我听闻朝廷派钦差去协理辰州事务,现在应当还没到。只盼辰州那些人可要硬气一些,只要她们扛住了,贺州这块南北世家都联合在一起,以后一切定然顺顺利利。”
那随从道:“上次小姐去辰州与那些家主商议此事,她们不是都答应了吗?”
对岸的窑坊已经烧的差不多了,谢渊转身道:“那是利益够大,才让她们答应,不过还是不能让辰州那些人起来,等到明年,桑树长成了,就该将她们手中的桑田都拿过来,不能放任她们势力壮大。”
“辰州是该好好清肃一番了,不瞒大人说,就算大人不来,等到年末,我也会上奏朝廷彻查此事,不过是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不过大人不必心急,我看就这两日,她们应当就会来寻大人了。”
清平心说什么适合的时机,不就是撇清自己的责任两头不得罪吗。但姚滨在此地为官多年,深晓其内情,她行事圆融温和,如春风化雨,想来也是因当地政情所致。大家做官都不容易,她也就不说什么了。
又等了两日,果真如姚滨所说,拜帖如雪花般送入行馆。择日不如撞日,清平当机立断,回了拜帖,将人都请到了行馆。
敢给尚书送拜帖的人定然不是什么普通人,事实上她们算得上的辰州三郡世家的代表人物,于所在的郡县皆有名望。
且这十六人都有功名在身,来到尚书的面前也不必跪,神色各异地端坐在椅子上,等着大人出来。
世家之间为了维持稳定,会选出年长者来担任穆仪之职,穆仪不是官方承认的官职,但在世家中权势很大,像如今这种情况,穆仪不得不到场,起到中间人的作用。
终于等到这天的到来,清平穿戴整齐,向正厅走去。只见厅堂中两排梨花木椅上坐满了人,都齐齐向着她看来。
清平对上她们的视线,品出一种同仇敌忾的气势,显然来者不善,早有所谋。
因为座位是按照名字排好的,名单就放在主座边,清平坐下后一瞥便能看到。事实上经过姚滨先前所做的功课,她也大致对这些人有所了解。
穆仪本家姓柳,是辰州世家之首,这位穆仪笑容满面地起身拱拱手道:“大人之前来辰州公办时我等不曾好好款待,实属失礼,如今冒昧登门求教,其中多有冒犯,还望大人海涵。”
清平哪里听不出她话中的意思,之前她不过区区侍中,这些人哪里会放在心上。而今她不过刚升任尚书,满朝都认为她是捡了个漏子上位,辰州这些人也一样,话虽恭敬,但是意味深长,暗藏警告。
清平端起茶盏淡淡道:“款待就不必了,本官事务繁忙,好不容易才腾出空来见诸位一面,大家有什么事就说罢,若是没有,那便散了。”
言罢当即起身要走,那柳穆仪见了忙道:“大人请慢,既然如此,那便说正事吧。”
清平施施然坐回主座,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们道:“是么,莫不是消遣本官来的吧?”
穆仪没有答话,只是笑,她对座一人起身,敷衍地拱了拱手,神情倨傲,道:“尚书大人,崔某只有一事请教,四天前州府户房派人清丈田亩,甚至连我们的私产也要一起清丈,这又是怎么回事?”
在座的家主们纷纷点头,清平面不改色,从袖中抽出一封蓝皮折子,翻开道:“朝廷每年都要派人清丈田亩,造册登记,以便官府监管。私田也是田,既然在鱼鳞册上,难道官府就没有权利清丈了吗?”
那人估计没被人这么直白的责问过,恼羞成怒,顿时觉得下不来台面,大声道:“我们辰州有辰州的规矩,不是大人这样的外地官想当然的!”
清平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辰州的规矩本官也有所耳闻,但到底是辰州的规矩大,还是朝廷的规矩大?还是说,辰州的规矩在国法之上?”
穆仪连忙出来打圆场:“定然是国法为大,国法为大!”又转头赔笑道:“大人不要见怪,她这人性子鲁莽,有时候说话是有些不大好听。”
她说着一顿,清平就知道话里有话,就听穆仪道:“不过她说的这话还是有些道理,大人初到辰州,有些事情也并非那么清楚,一地有一地的民情,等到时日久了,大人就能自然知道了。”
这两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清平连眼皮也不抬,问道:“穆仪说的是你们逼迫百姓贱价卖田一事吗?”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穆仪惊愕地道:“大人在说什么,我们都是本本分分的良民,如何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来?”
“那为何不肯官府的人去清丈田亩?”清平冷冷道,“若是心无暗鬼,何惧一查?”
穆仪身后一女子站起,她容貌极为出众,兼之衣着华美,竟给人种满室生辉之感。这人说话也十分动听,行礼后道:“大人,请听我一言。去年辰州发大水,各郡各县都损失惨重,有些个县全靠今年秋时的收成过活,水淹了地,错失了播种的时节,全县的人都要遭灾。仰赖朝廷恩德,赈灾的银粮来的也快。但这些只够缓一时之急,却不能解后续之祸。在座的一些家主于心不忍,花钱买下了那些被淹的地,但这些地遭淹后,其实已经难种粮食了,买来也只能荒在那里。本是想等到卖田的百姓缓过来后,再买回去就是。并非是什么强买、贱价买入,要是我们真的这么做,难道官府会不知情吗?”
女子又接着道:“即是因为这个缘故,大人明鉴,那些田也不算是我们的,要是清丈时一起算在我们头上,岂不是自讨苦吃?还望大人见谅。
“官府知情与否本官不知,也不想知道,但你们私自买田是不争的事实。”清平答道,“买了的田地为何不在黄册上登记,不录入州府户房,只在郡下的县存案,这又是做何解释?”
她目光冰冷地扫过众人,道:“派去的官员回报,田并不是荒着的,都被种上了桑苗,并雇人打理。不说朝廷,单说辰州,哪些田该种什么,都有明文规定,鱼鳞册上也有划分,怎么就种上了桑树呢?”
众人心中一凛,对方明显有备而来,做足了调查,她们知道今天的事是不能善终了。穆仪立刻道:“大人有所不知,种桑,是老州牧在时定下的——”
清平毫不留情面地打断她的话道:“州会上通过了吗,提议上交朝廷了吗,若是没有,那就做不得数。”
她放下茶盏,不容置喙道:“桑苗拔了,全部种上粮食,如今正是播种的时候,还来得及。”
这下子所有人脸色都变了,她们本来是想试试李清平的口风,没想到竟然直接定了结果!方才出言不逊的女子跳脚道:“你凭什么要拔桑苗,辰州难道是你说了算?”
这是李宴捧来一卷东西,清平取过双手捧在手中,笑了笑道:“可能本官说了不算,但圣旨在此,谁敢不从,格杀勿论!”
“好好好!”那女子冷笑连连,指着清平道:“我今天就要看看,你敢在我们辰州的地盘上动人?你敢吗?”接着便是一连串土话骂出,当真是热闹非凡。
清平听不懂,连看都懒得看她,唇边还噙着笑,温和地道:“上官面前失礼在前,挑衅滋事在后,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她话音刚落,一队人破门而入,架起那咒骂不停的女子便拖了出去,在场的人都有见识,这抓人的肩上银羽闪闪,分明是云策军。
众所周知,云策军与地方守军不同,向来只听朝廷调遣,但兵部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说到底,还是由皇帝调遣。这李清平前脚抬出圣旨,后脚便能招来云策军,几乎不言而喻。
她们自然不知与清平同来此地的还有几位钦点的大臣,其实那些人才握有实权。她手中只有一道圣旨,全靠抢占了先机,诳了姚滨与一众州官,如今又要将这面虎皮再扯一扯,扯的大些,好糊弄这群家主。
院外传来惨叫声,伴随着木杖重重击打入r_ou_的沉闷之声。屋中安静极了,再没人敢说话,清平端着茶盏淡定道:“大家好好想想,若是想不出个结果,今日就不必走了。”
有下人进来为家主们斟茶,一人端不住杯子,直接摔在地上,但无人回头去看,此时大家听着外头渐弱的叫喊声,心中只剩一片冰凉。她们在辰州这片土地上作威作福惯了,从来没见过这种动辄打杀的仗势,见清平一脸平静,更觉得她势在必得,必定背后有靠山,思及她如此年轻便升任尚书,那个人已经呼之欲出。
怪不得辰州府入泥牛入海,一点消息也探不出来。此时众人又惊又怕,外头的人声已经没了,但杖责的声响还在继续。清平端着茶盏吹了吹浮茶,她心知这群人本身也没有多团结,都是临时被聚在一起,平常本身就矛盾不断,内部消耗非常大。现在见情况不妙,谁也不想步了前人的后尘,毕竟保命要紧,她们知道今天若是不商量出个结果来,清平是不会放人的。有人觉得李清平再怎么胆大,也不可能把在场所有人都打杀了。但也有人觉得她实在是太深不可测了,与其硬拼硬,还不如好好商量。
这时候就显出不团结的好处来了,显然这些人不是一条船上的人,有人还在坚持划船,有人已经把船桨丢了。但到底还是有聪明人在的,穆仪瞧了一圈人,见无人开口,心中大骂不已,还是得去出这个头。一改方才的态度,格外的谦谨道:“大人,事情可以商量,您有您的苦处,我们也有我们的为难,大家各退一步,不是皆大欢喜吗?”
清平道:“话是如此,不过不单单是清丈田亩这一件事,还有一件。”她从桌案上取出一叠厚厚的账本,朗声道:“诸位既然能买的起这么多田,想必家产丰厚,要不将你们欠朝廷的赋税补上,如何?”
众人难以置信地看着她手上那本账本,朝廷最初为开垦辰州荒土,对辰州的实施低赋税等惠民政策,但不想被这些世家钻了空子。这都快过去两百年了,朝廷已经将辰州的赋税渐渐调至与六州持平,她们还享受着非常低的交税标准,这个自然是也是由辰州官场情况决定的,大家都是出身世家,肯定要为自己谋利,此事便这么不了了之。连州府户房都已经习惯做两本账本了,简直是随心所欲到了极点。
这拖欠了数十年的赋税,如今要是重算起来,那该是多大一笔银两!
所有人心中都不由打起了算盘,清平哗啦啦翻完账本,一拍手道:“共一百六十七万两白银。”
她好整以暇地看着众人,微微笑道:“其实不多,只有六十年的赋税而已。”
一百多万白银什么概念?辰州府一年征榷便是三百多万两银子,这还是在收成好的年份,若是遇上个天灾,就要大打折扣,清平笑吟吟地不说话,任她们在下头交头接耳。
这时候李宴进来道:“大人,那人好像快不行了。”
清平问道:“五十杖打完了?”
屋中又恢复了安静,有脚步声从外头传来,四门大开,人们偷偷看去,只见一人浑身是血,被两人抬着从院中走过。血从担架上滴了一地,在垂花门中消失不见。
李宴道:“打完了。”
清平答的很是平淡,甚至有点无所谓的意思:“若是死了,就将尸首发还家人,大惊小怪什么?”
李宴应了,后脚刚离开门,屋中就有人奋然起身,怒吼道:“我要去告御状,去参你!如此横行霸道草菅人命,难道这世上就没有王法了吗!”
清平任她发泄完,慢条斯理地道:“你们逼着二十三县百姓贱卖田地之时,心中可有王法二字?欺上瞒下,巧立名目,弄虚作假,如今却与我说起王法来了,如何不可笑!什么是王法,强权即是王法,我便是王法!”
她瞥了一眼那人道:“你大可去告,随便你怎么告,倘若那时你尚有命在。”
未等那人反应过来,清平喝道:“给我拖出去!”
屋中十四人坐着看着这幕,俱是手脚发软。人还是惜命的,临到关头,生死岂是儿戏,方才那人浑身是血的一幕深深的烙在了她们的心上,如何不畏如何不惧。清平冷眼看着,就等她们的气势一点点被磨尽。
“诸位最好仔细想,好好想。”清平命文书将所说都记录在案,那文书手不住发抖,看她的眼神就和看鬼差不多,清平和颜悦色地道:“我也不想抄诸位的家,万一找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与哗变、叛乱有关,那就不大好了,对不对。”
在场的人难说有没有暗中支持这次的哗变,但主谋正是藩王,世家与藩王们多有联姻,要说没有信件往来是不可能的。只要只言半语,轻则抄家,重则诛杀,孰轻孰重?穆仪四下环顾,竟无一人敢抬头。她知道大势已去,颓声道:“大人,您说要怎么办吧?”
距前辰州州牧梁濮遇刺身亡后,被用作召开州会的流芳阁已闭阁半年。但今天下午,鼓声再起,流芳阁再次打开,辰州府衙五品及以上官员奉命前往,参与这场没有州牧主持的州会。
州牧所在的主座上犹是空空,为表对梁濮的敬意,清平避退下位,姚滨将自己的位置让出,如此以来,所有人都向后退一位,幸好三郡郡长未至,余座多矣。
文书官将箱中的抄本分取出,先交给姚滨过目。姚滨原本是笑着的,接过后看了一眼,顿时什么都笑不出来了:“大人,这是什么?”
清平缓缓道:“昨日见了诸位家主,才知道一切都是误会。那些田亩虽是贱价收来,却不是留作私用,而是等恰当的时候再以原价卖还给农人。”
姚滨觉得自己是眼花了,又仔细看了一边,这份抄本大致归纳就这几样条目,还田,补税,清丈田亩,并自愿将需缴纳的赋税上提,且抄本后附了一份穆仪起草的请愿书,以诚恳的态度表示,这一切都是自愿自发,绝对是出于她们自己的本心,愿为朝廷尽一份微薄之力,如此云云,且签名画押,各自盖上私印。
清平连日未歇,全靠苦茶撑着,如今低着头数茶叶。姚滨是何等聪明的人,她不问这东西怎么来,只将抄本传下去,等所有人都看过以后,又恢复了笑意,对下属们道:“这几日仰赖李大人,大人以身作则,勤于州务,我等惭愧不已。”
在座的都是人ji,ng,虽然知道这份东西的来处很有问题,但也明白一件事,辰州症结由来已久,世家为最重,朝廷想重视,但却无可奈何。不过如今有这份东西,只要上呈朝廷,便是大功一件。
何况州正都没说什么,她们又能怎么样。
姚滨心知上位的机遇就在这张薄薄的纸里,抓紧了机会道:“东西没问题,既然是诸位家主自愿的,那咱们也不好驳了这份好意,这便署名,上奏朝廷吧。”
一人道:“但是大人,这好像只是一份抄本,原件如今在何处,大伙总得看看原件吧?”
姚滨转头去看清平,清平揉了揉额角,答道:“已经在送往京城的路上了。”
夜空流云缱绻,弯月如勾,遥遥挂在天边,只见一片朦胧的光晕。嫩柳新芽,临水照拂;月浸江水,碎影浮光。长安睡在春夜的暖风里,沉醉在花香笼罩的迷梦中。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安然高枕,严明华举着灯盏,逐字逐句地扫过手上的东西,最后她屏退下人,独自在书房坐到天明。
第二日她来到内阁,拿出这份请愿书,阁臣们依次传阅,最后等待着首辅发话。
严明华摘下金玉腰带,取下头上乌纱金冠,缓缓道:“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愚人不知不可为而为之,贤人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圣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仅以先贤所言,与诸位共勉。”
内阁的奏折很快送到御前,首辅严明华跪在丹陛下,除却一身官服,其余的什么也没有了。她俯身拜下,道:“陛下,臣恳请陛下尽快下令,将辰州之事定下。”
殿中纱幔轻舞,楚晙手握着那张薄纸,道:“这是自然,不过单凭这个东西,还远远不够。”
严明华沉默,楚晙看着她满头白发,若有所思地道:“阁老,朕问你,当初先帝在时,你为何力荐孙从善推行新法?”
严明华起身答道:“回陛下的话,六州弊结已久,需下一味猛药才行。但试药也要时间,臣举荐孙从善,在云州推行新法,不过是为了熬这味药,试一试这药的毒性。如今臣年纪大了,想在离朝前,为陛下,为朝廷,再做一些事情。”
楚晙看着这位两朝老臣,突然生出一种难言的感觉,严明华是真的老了,常言道世事无常,其实人也是无常。她们既为主臣,离心相背,但又惺惺相惜。楚晙道:“那就让内阁回去拟个章程吧,明日朝会上召集大臣商议。”
她吩咐刘甄道:“让人去服侍阁老更衣。”
刘甄去扶起严明华,楚晙垂下眼道:“阁老不必如此,坦衣直谏固然是好,但朕还没有到那个地步罢?”
严明华知道她是在给自己台阶下,不和自己计较今天的事情,便道:“是臣错,请陛下责罚。”
等到她穿戴完毕从侧殿出来,楚晙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派去的那几个钦差都到辰州了?事情既然是她们办的,为何不在折子上署名?”
严明华顿了顿道:“陛下,这件事并不是派去的钦差办的,是李大人。”
久久不闻皇帝说话,严明华抬头看去,却见她怔在那里,也不知在想什么,过了一会才道:“是吗?”
严明华敏感的察觉到皇帝的态度有些不对,她以为皇帝只是在担心这件事,便道:“李大人已经向内阁递了折子,陈言一力承担此事。”
楚晙抵着舌尖,将心中愤怒压了下去,沉声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殿中又只剩她一人,楚晙心中乱成一团,她手攥紧成拳,最后泄气般松开来。对这个人,她是又爱又恨,心如悬在高崖,将落不落。她想尽力撇开这种感觉,恢复平日的理智,但越是压制,这念头越是清晰。独自品着这份情思,她有种指尖都被点燃的灼热,有些茫然的看着手边的折子,她将那块白玉玉佩捏在手里,有些无力地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嗯,因为这个故事是一体的,连起来看比较好,所以我写了几天,一起修了一下,现在才放出来,抱歉哈~
第223章 噬磕
州会结束以后, 清平回到行馆歇息, 李宴道:“大人, 照你之前的吩咐, 已经让那些云策军撤回去了。”
清平啜了口茶道:“是用我的钧令?”
李宴答道:“是。”
清平靠在躺椅上,接过仆人递过来的帕子, 擦了擦脸道:“那就行了,关着的那两人呢, 醒了没有?若是醒了, 现在带过来吧。”
李宴道:“大人此时见她们, 是不是有些不大妥当?不如依照先前说的,放她们回去就行了。”
清平笑了笑道:“就这么放回去可不行, 我还有些话没有问呢。”
李宴见她心意已决, 便去唤人将人带来。而后回来禀告,清平思及她方才的话,向屏风后一指, 言简意赅道:“后头呆着去。”
李宴知道这是要让她听着,忙闪身躲进屏风后。不一会那两人就被押来了, 俱是面色苍白的样子, 见了清平也能勉强行礼了, 其中一人有些畏惧地看了看周围,见没有那些云策军了,才谨慎地道:“大人,我们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大人, 还请大人海涵。”
说着她捅了捅身边较年轻些的女子,那人不情愿地道:“还请大人原谅则个,日后我等必定会登门道歉。”
清平笑道:“道歉却不必了,本官唤你们来,只是想问几件事。但在问之前,你们必定心中也有疑惑,为何那么多人中,我单单点了你们两人的名字,而不是其他人。”
两人犹豫半响,彼此对视,终于还是坐了下来,清平淡淡道:“因为我在一本名册上见过两位的大名,正是因为如此,才留了两位。”
此言一出,两人齐齐色变,连眼神交流都顾不得,其中一人脱口而出:“什么名册?”
清平本是想诈一诈她们,这二人相较与那些油滑的家主们而言,更为鲁莽冲动,她只是单纯的想试探一下这世家们之间的关系,要说名册,她真是一个字都没有见过。唯一见过与辰州世家有关的东西,还是那本张柊带来的账本。但没想到这么一试,竟然试了别的线索。她心中一紧,想到燕惊寒之事,有种强烈的感觉告诉她,这两者之间必然有关系。但她依然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有些嘲讽般地笑了笑,道:“还能有什么?”
她看着那两人慢慢道:“不怕告诉你们,刑部侍中原大人已经着手查这件案子了。你们都知道,虽然燕惊寒死了,但是她也留下了证物,本官有幸得以一观……”她话一顿,随即收起笑容,冰冷冷地道:“朝廷办事,自然是讲究证据的,若是没有证据在手中,草率定论,即便是我,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一人迟疑地看着她,似乎在确认她是否真的知道:“大人说的话,我们怎么听不懂呢?”
“这名册分两部分,既有如诸位这种世家家主,也有那等不见经传的小官。”清平神闲气定地道,“总之,都靠了这名册上的人,神院妖人才得以在两郡间横行,也都是靠了这些人,西戎余孽才能掩人耳目地混进辰州。”她靠近那两人,让她们看清自己眼中的笃定,轻声道:“不然哗变又是怎么变成逆谋的,藩王又如此能豢养私兵……这里头的罪,诛九族算不上什么,死一百次都不够。”
啪的一声,茶盏在地上摔成四瓣,热水飞jian出来,将毯子沾shi了好大一块。但此时那两人顾不得衣袖上被jian上的茶水,满眼都是恐惧,低声道:“大人既然知道了……”
余下的话她没说出来,但清平已经明白了,道:“朝廷也知道,至于陛下么……两位不妨想想,为何要先拿辰州开刀?”
两人面色难看到了顶点,各自失魂落魄好一会,其中一人才道:“燕大人与我们是旧识,听闻她去了的消息,我们也深感痛心……”
清平心中冷笑连连,燕惊寒的死与这群人脱不了干系,现在倒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起来了。先是梁濮遇刺身亡,再是燕惊寒在狱中无故身亡,燕惊寒是梁濮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在外人眼里,她就是梁州牧的心腹,知道的难道会少吗。清平故作不耐烦地打断道:“不说了,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你们回去好好在家中等消息便是,这里头的事情难道还有我不知的,走罢,本官累了,恕不远送。”
两人都没动,清平不经意间说道:“你们突然间买田种桑,如此大胆行事,必然身后有人指点。这桑苗都是贺州运来的,嗯,只是不知是为何人做嫁衣”
话已经说道这里,清平觉得自己已经把能用的重点都抛出来,但那两人动也未动,她疑心自己失言,为了防止一错再错,马上打住不再说话。突然稍稍年轻些的女子暴怒而起,将桌上果盘一把掀翻,怒道:“我就知道她们如何能有这般好心,原来是存了这个心思,让我们在前头送死,最后她们倒是顺顺当当的接手这些桑田!”
清平与另一人皆是一惊,那人连忙拽住她的袖子道:“别说了,有什么事回去再说罢!你要是心中有什么火气,等见到穆仪了,向她问个明白就是了!”
但那女子显然正在气头上,颇有些不管不顾的意思,之前就是她闹的最凶,清平还疑心是世家在做戏,现在一看,想来是这人脾性如此,冲动易怒,容易被人当枪使。她默不作声地喝着茶,那女子又一脚踹翻了椅子,是个怒发冲冠的样子,吼道:“她们贺州人惯来瞧不起我们,如何这次就能腆着脸上来,说什么结两州之好,什么联手,我呸!到时候反手把我们卖了,好处全都被她们捞走了!你还与我说穆仪?她算个什么东西,保不齐也是和贺州那些人一伙的!什么岭南谢家,都是吹出来的名声,拉张牛皮做大鼓!……她当时与我们怎么说的?现在好了,朝廷都知道了,来查起我们来了……”
另一人没想到她竟是这么个性子,急起来了什么也不管,把事情如豆子般全往外倒,登时被吓的半死,连拖带拽地哄劝道:“好了好了,别说了!”
清平听的仔细,连嘴唇被热茶烫着了也没注意,等到反应过来,忙不迭地将茶盏放下,谁知手一斜,直接落到地上去了。这声响一出,那两人俱是一静,清平嘴唇痛的厉害,眉头皱起,却要摆出一副淡定的样子,道:“回去罢,在这里吵又什么用。”嘴上传来阵阵疼痛,她只说到半道便一顿,故作高深地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再多的钱财也要有命去享,可莫要因小失大。大家都知道丝绸利润高,卖到南洋去成倍的赚,但辰州立府近数百载,既然有利可图,朝廷为何不在此划桑田建坊?孰轻孰重,各自回去好好想想罢。”
她说完话,便不肯再说了,唤仆人进来收拾。那两人见状也各怀心思离去,待到房里只有清平一人时,她才按住嘴嘶嘶吐气,突然身后一人道:“大人?”
清平这才想起来李宴还在屏风后躲着,道:“出来吧,险些忘了你还在,不必躲着,人都已经走了。”
李宴旋身出来,坐在下位道:“这番试探,想想必大人已经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清平道:“不错,若是之前只是猜着一些,现下已然清楚了许多。看来吴钺说的不假,事情果然如此。凭区区辰州产出的丝,如何能和贺州相比。何况这桑树种下了,从长成培育,再到投入产出,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大,更别说以后如何设坊纺丝,这些都不是凭空画饼就行的。辰州从未有这种经验,到时候只要一环出了纰漏,日后有的摆不平的乱子。等到了这个时候,便有那‘好心人’出手相处,坐收了好处,还赚了名声,一举两得。但辰州的世家就完了,一场富贵大梦醒了,结果两手空空,她们要闹,也是向朝廷向官府闹,到了那时候,可不是镇压一场哗变那么简单。此地藩王众多,牵一发动全身,这样一来,世家真要被逼向藩王那边了。”
李宴毕竟是北人,于此中民情只得一知半解,但也知道这事情的后果,若是辰州到时候出了这等乱子,立时天下恐怕也要乱了,她道:“那大人接下来要怎么查?”
清平靠在躺椅上,闭上眼道:“等朝廷的消息,接下来就没有我的事了,若是姚大人问起来,就告诉她,明日即刻见分晓。”
李宴虽不解其意,看大人眼窝青黑,便应声下去了。
清平闭上眼睛,身体已经疲倦到了极点,但意识还是清明的,昏昏沉沉地闭着眼,睡意轻而易举便捕获了她,她便在满室余晖中睡着了。
翌日清晨,昨夜在辰州府值夜的官员还未离开,就先接到了前都卫传来的讯息,朝廷派来的大人已经在城外等候了。消息很快传到姚滨府上,她忙传令下去布置迎接仪式,又问传信的人:“来的是哪位大人,怎么朝廷没有下文书?”
传信的人也是一问三不知,鉴于有李尚书先例在前,姚滨觉得自己还是亲自去看看为妙,也不知来的是何方大神,到辰州又是为了什么。她想起那封八百里加急送出的东西,一时间连心跳都加快了几分。
毫无疑问,姚滨是个有野心的人,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她便遣人去行馆请清平,谁知那人不过一会折回道:“大人,行馆的署官说,尚书大人已经离去了。”
姚滨一听便觉得不对,待匆忙赶到城外一看,抬头便是面王命旗,有眼尖的官员道:“大人,好似有四面。”
护卫前后开道,领头的武官着六品袍服,端的是气势不凡。来者势众,姚滨心跳的更厉害了,赶忙走进了相迎,却见那队人连停也不停,直奔辰州府衙而去。姚滨又命抬轿人赶紧跟上,这等反常之举,让她又惊又疑,心中更是难定。等到了辰州府衙,姚滨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比她们快一步到大堂门外等候,四位身着正四品绯色官袍的官员迎面走来,见了她拱手,礼官便介绍道:“这是姚州正姚大人。”
京官品阶比外地官员无形中高一级,姚滨站在台阶下笑道:“诸位远道而来,一路辛劳,我已吩咐人备好酒宴,为四位大人接风洗尘。”
“姚大人,先不忙这个,”其中一人道,“先迎圣上旨意吧。”
一时间府中人齐刷刷跪下,聆听圣谕。姚滨听见其中一句是‘特命钦差四人,巡视辰州三郡,各领职权,暂代辰州事务’,她便有些疑惑,不是已经让礼部尚书暂代州牧一职了吗,为何还要令派四位钦差分管?她心中咯噔一下,感觉隐约有些不对劲,但又不好表现出来,只能等圣旨读完后从地上站起来,问那钦差道:“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圣上命几位大人分管辰州事务,这是什么意思?”
读圣旨的那人道:“自然是分理州牧权职,难道这圣旨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姚滨噎了一下,鲜少被人如此下脸,她到底忍了下来,继续问道:“朝廷不是已经派礼部尚书李大人来了吗,如何还要劳动几位大人。”
四人相视,也不知交流了什么信息,还是方才说话的那人道:“既然如此,请问姚大人,怎么不见李尚书?”
这人举止到态度都挑不出一丝错来,但姚滨还是从其言辞中摸出一点居高临下之感来,她身为州正,在州府中仅次于州牧之下,下级官员见了她从来都是恭敬有加,平级官员也是以礼相待。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群京中来的官员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完全忘了此时谁才是老大,姚滨冷哼一声,也不说什么场面话了,若无其事地望着天,一副我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
钦差们与州正一见面就发生冲突,那些下属早已经避的远远的了,此时无人打圆场,气氛一时僵持。从角落里晃出个小文官,战战兢兢地向各位大人行礼,而后道:“容下官禀呈,尚书大人请诸位大人到后堂一聚。”
姚滨见有人接手了,不热不冷地道:“那便不打扰几位了,请罢。”见对方也是一副有火发不出的样子,姚州正顿时不气了,脸色由y转晴,甚至还留心派了一位身边的官员去打探情报,美名其曰打下手。
但后堂护卫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显然是商议要事,不许他人窥探,姚滨扼腕而去,叹息不已。
后堂里清平一早便已等候在此,她并没有像姚滨所想的那般去城外迎接钦差,只命人备好茶水点心,又将卷宗文书调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甚至贴心的按年份及所属司务分好了类别,怎么看都是严阵以待的架势。
此番前来的四位钦差各有来头,能被朝廷派到这个地方解决麻烦的必定不是寻常人。其中三位是今年年初新上任的侍中,分别来自户兵吏,她们的履历清平也细看过,都是从前皇帝在潜邸时的旧人,只是她不大相熟罢了。如今六部五位侍中一位尚书都在此地,这几乎是难得一见的奇景。清平还有些幽默的想,若是她没升尚书,那正好还能与诸位同僚凑齐六位侍中,也算是全了数。
但这三位钦差中,独有一位要拎出来单独说,此人姓胡,单字灈,皇帝做太女时,她被征重华宫侍读,深得重用,与谢祺平分秋色,甚至隐隐有压谢祺一级的劲头。而事实果然如此,等到皇帝登基,她已经在六部历练完,开始要为后年的入阁做准备了。
清平对胡灈知之甚少,其履历也只有短短的几行字,胡灈从前在翰林院打发日子,毫无建树可言。没想到入了重华宫以后先是被委以重任,后来又大放光彩,周旋于六部时在政务上常有独到见解。群臣只得将胡灈的转变归结于皇帝有识人之明,又是好一番吹捧,奈何皇帝十分不买账,弄的朝臣也尴尬。
若是清平打算入阁,此人就是最大的威胁。但清平已然无意于仕途,胡灈怎样想她都不关心,或者说以后的一切她都不在意。等到文书官引着四位钦差进来后便退了出去,最后进来的一人就是胡灈,她面容清瘦,双目却十分有神,还顺手关上了门。
清平颔首道:“不必多礼,都坐下罢。”
胡灈是毫不犹豫地坐了,也没人说什么礼不可废之类的话,三人迟疑片刻,也跟着落座,很快她们的视线就转移到桌上的卷宗文书,户部侍中林颂对账本无比熟悉,哪里不知这是什么,还是谨慎地发问道:“请教尚书大人,这些都是什么?”
清平直接答道:“辰州府近十年来的鱼鳞册、黄册,以及三郡赋税,我派人特地从户房调出来,如今都在诸位的面前,可自行翻阅。”
林颂便不再言语,其余人等也低头去看面前的文书,清平自顾自饮茶,等她们看完。
她一盏茶还未来得及添,林颂已经抬起头来,面色肃然,在户部干了那么久,她如何不清楚这些账册上的记录所展现的问题有多么严重,但为官者到底谨慎小心,不能轻易落人口舌。如今李清平将这些东西摆在她们面前,到底要暗示什么。
胡灈拱拱手道:“尚书大人这是何意?”
清平道:“不过是请你们看看,好对如今的局势有个大概的了解。”
胡灈将黄册合上道:“众所周知,辰州开垦荒地,前州牧梁濮治理河道多年,使得水患渐少,更引河灌溉田亩,辰州府方有天下粮仓之名,怎么这么多年下来赋税竟然不增反减,而这些鱼鳞册上的田地也是,虽然私田越来越多,但税还是一样的征,怎么会越来越少?”
清平瞥了她一眼,果然她没有猜错,胡灈出身世家,却这样直白的点明症结所在,说明有一部分世家已经暗中归顺了皇帝,六州世家不再是一块铁板,她答道:“诚如胡大人所言,辰州虽有三百万田亩,但能收上税的,却不过一百万出头。”不等胡灈再次发问,她主动解释道:“而另外两百万,先帝入大宗后赏赐诸王,分了近五十万亩……当然,这还只是保守估计;百姓为逃赋税,主动并入世家名下,这约莫有一百万亩;而另五十万,有二十万自先帝继嗣后被用作建行宫、太庙祭田所用,另三十万则是官田。”
胡灈听完又去翻那黄册,兵部与吏部两位侍中在此事上不便多言,还是林颂拱拱手道:“朝廷派我等来此办哗变一案,这些事情,似乎应由辰州府来管。”说着她瞄了一眼胡灈,似乎有指责的意思。
清平淡淡道:“本官暂代州牧一职,依林大人的意思,也是不该多管了?”
林颂起身告罪,清平知道她们这些潜邸旧人对自己上位十分不服气,没出一点力,却平白占了许多好处。严明华那夜在殿中所言并未广泛流传,清平也没有赶着上去说自己好话的习惯,于是有人猜测,她被皇帝提到这个位置来,是为了安抚云州一系的官员。这种话传到清平耳边,她仔细一想也没错,虽说她是琼州人,但是在云州发迹的,何况为了推行新法之事,云州官场及三郡府衙她都无比熟稔,去年原随在辰州查案,要去云州抽调卷宗,也是清平去信旧日同僚,这才行了方便,若是如此,说她是云州出来的也没错。
正所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清平见那三个侍中一棍子都打不出几个字出来,决定还是和胡灈商量,她也看出来了,这三位不服她,也不服胡灈,毕竟她们资历不够老,一个已经是尚书了,而另一个正为入阁做准备,高下立判。而正是她们在此,胡灈有话也不能说,麻烦的很。
清平以舟车劳顿为由,请另外三位侍中去行馆歇息,却留下胡灈,她道:“胡大人,明人不说暗话,你看的这些诶鱼鳞册黄册,都是我前几日请州府户房加班加点理出来的。陛下派你们来辰州,绝不会是只为了查哗变那么简单。”
胡灈有些奇异地看了她一眼,道:“既然大人这么说,那我也说一句,陛下的意思已经清楚不过了,只是那三个怕事不敢上,来此地也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人要是想驱使她们做些事情,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清平沉吟片刻后道:“我给你们看这些,并不是要你们做些什么。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就看胡大人你的意思。”
胡灈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清平从主座起身,将一叠纸轻轻放在胡灈面前,道:“最大的障碍已经扫清,未来的三个月里,你想做什么,查什么,全在你想不想,而不是能不能。”
胡灈只看了一张就脸色大变,也不复方才那么镇定了:“这是……这是真的?”
清平道:“自然是真的,这份是抄本,原件已经送达内阁,交由陛下决断。”
胡灈很快恢复了冷静,以她的聪明,哪里想不到这份由世家签名盖章的请愿书里的猫腻,她只觉白纸黑字红印格外惊心动魄,不禁低声道:“大人这么做,不怕那些世家事后报复吗?”朝廷的旨意中虽说是清平暂代州牧,但如果真将大权交给她,就不会再派什么钦差来了,只是下面的人不知她空有头衔,并无实权,一时被她震慑蒙蔽,等那些人反应过来,必然不会就这么放过她。
清平如何不知,胡灈能这么问,正是说明她们的目标是相同的,于是她笑道:“怕,却也不怕,请罪的折子我已经递呈内阁了,我既然敢开这个头,匡了那些世家大族,就没想过此事会善终。”
胡灈眉一挑,把那些账册都摞好,道:“我与那三个不同,她们是身心皆在不同之处,各有各的为难,我此番前来却是为国排忧解难。大人曾在云州推行新法,造福一方,陛下将你派到此处来,正是为了将新法继续推下去,大人不必太过担心,天若是塌了,那便盖着睡。”
清平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动她,既然胡灈能主动,她也省了事,当即道:“胡大人真是风趣,只是这天是塌不了的。”
胡灈突然道:“大人先斩后奏,这般大胆行事,究竟是要做什么?”
“把事情弄大,她们越是想遮掩,我却偏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清平看着她道,“你也看到了那些鱼鳞册,如今能收得上来的税越来越少,去年水患,她们更是有理由上报朝廷,请求再度减免赋税。世家有多少田,你与我不知道,朝廷也不知道,但田终归在那里不会跑,趁她们还没来得及防备,先清丈田亩,将数额上报,再还田于民,补上拖欠的赋税。”
她转过身去看悬挂在墙上的一副山水图,目光不知落在何处:“云州战事搬空了国库,如今正是要钱的时候,户部那位不会说什么的。”
胡灈点了点头,见清平忽地回身一笑,道:“不过我真是没想到,胡大人竟会和我想到一处去了。”
其实在年初宫宴封赏的时候,胡灈就已经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了,人人都说,这位新出炉的礼部尚书,怕会是她入阁的最大阻力,但胡灈却不这么认为,她与李清平仅见过数面,却对这个人有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一切仅仅是来自于李清平的字,胡灈回去仔细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两个不相干的人的字迹如此相似?这件事她一直藏在心里,并未随着时间而淡去。但以她对皇帝的了解,皇帝不会让这个人入阁的,胡灈更有一种说不出的预感,这个李清平恐怕要止步于尚书之位。
她却y差阳错地猜到了清平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这一切仅限于猜测,此念也只是想想罢了,胡灈道:“只能说助人者天佑之吧。”
话已至此,两人已经没有再多说的必要了,清平对她道:“等会我派人将一些东西送到行馆,胡大人自便。只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大人能答应我。”
胡灈心道原来在这里等着她呢,但如今这个局面,她也不好拒绝,只能道:“大人请说,若是胡某力所能及的,自然无不应允。”
清平轻笑道:“如果事情闹大,辰州世家联名上奏,朝廷问罪下来,请你们四位不要手软,该告我状还是得告,大人也无需替我分辩遮掩,只言就是。我只有这一个请求,还望大人答应。”
胡灈听后有些不解,请罪到底只是个流程,何以如此谨慎,但见她态度坚决,深思后还是勉强应了。
第224章 无妄
夜色沉沉, 一斗星从天幕横斜而过, 流水声在静夜中格外清晰。如今是初夏, 花树葱茏之际, 殿宇间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夜晚有风吹来,冲淡了 y 积在殿中的寒檀香, 那些灰色的青烟落在她的脚边,如水般缓慢地在风里一荡, 只在脚步移来时散开些许, 复又相融, 渐渐湮灭在黑暗之中。
楚晙提着灯走在大殿中,金砖映出一道模糊的影子, 她只着了身雪白的单衣, 袖口微微挽起,露出一截洁白的手臂。她推开一扇门,瞬间风涌了进来, 她放下手中的灯,站在栏杆边上, 从此处俯瞰长安城。薄雾中几点火光闪烁, 那应该是五城兵马司在巡视。悬泉如今解冻, 水流自高处而下,终日不歇,她不知今日为何突发奇想,要来此地看看。
那天清平站在这里,所见到的也是这般景象吗?
楚晙有些捉摸不定, 这种忐忑于她而言实在少有,她独自站了一会,手中灯盏不知何时熄灭了。此时天色将晓,长夜即将过去,料想旭日初升时,便能见到这座城沐浴在朝阳中的恢宏雄伟,但她却有些意兴阑珊,等不及看这一幕,转身离去了。
行至书房中,依旧是从前的模样,与记忆中分毫不差。天光从窗花格里泻入一束,落在地板上,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中飞舞,那种肆无忌惮的快乐,让楚晙在书架边停下,她看了一会,抬头看见书架上有一本没放好,书脊孤零零地凸出,她伸手取了下来,学着清平的样子坐在地上,背抵着架子翻看了起来。
心不在焉地看了一会,楚晙心中所想的却是前日从内阁送来的请罪折子,这折子自然来自暂代辰州州牧之职的礼部尚书李清平。她看完后竟有些恍惚,以辰州目前的局势来看,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人百无禁忌地挑破一切,后来的人才能施展拳脚,若是能瞒则瞒,恐怕也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
这原本就是她的计划,从她选定清平,将她派往孙从善身边开始,这本就是她想的。但她却心存侥幸,觉得清平或许不会这么去做,当预想中的结果展现在她面前时,更多的其实是欣慰,到底她没看错人。
除却情爱之外,她们也曾共谋国事,一同面对难关,她对这个人的感情,不单单只拘泥于情,她对她的欣赏,看见她的成长,无一不觉得欢喜。
她的目光落在这个人身上太久,久到等她收回,已经满心都是她的影子。在疲于奔命之时,脚下无一片净土;朝夕倒数,人如朝露,却有人甘愿拉住她的手,再也不放开。
楚晙想起那日清平对她说的,一切皆会如陛下所愿。
所愿什么,她也不甚明白。手中的书滑落在地,楚晙靠在架子旁,犹如靠在什么人身上,在熹微的晨光里,就这么慢慢睡去。
梦中千里江山,万里家国,只是这份渺茫的愿想,究竟又落在哪里?
五月的阳光和熙,从叶片缝隙间洒落下星星点点,清平坐在树下乘凉,自胡灈一行人来后,她身上的重担顿时清减了许多,每日不过批批公文,空闲的时间一大把,过的倒也惬意。
那群世家家主回去以后发现被她耍了一道,先前该死的两人不但没死,还好好的回来了,她们登时起了别的心思,又开始到处找人给朝廷官府递折子,要求退回那份请愿书。接着便是拒绝清丈田亩,纵家仆捣乱,各种歪门邪道的手段数不胜数,告到户部侍中林颂那里,她只说全看尚书大人如何如何,一点责任都不肯担。
世家失了先机,想再扳回一局便有些难。清平想也知道那些人必定在背后痛骂自己,她也不去府衙,只在行馆中呆着,任由那些家主嚷嚷着要见她,就是不肯理会。
这行馆后园中种了许多紫藤,依附着长廊生长,也不知生了多少个年头,如今盘根错节,将这长廊遮地严严实实,紫花虽小,但成串落下,连成了一条紫色的花瀑。清平坐在垂花门边向那处看去,这门边也有一枝攀了上来,绿叶如翠,紫花如纱,在风里轻轻摇曳,不远处檐角上挂着的铁马摇动,传来清脆的响声,仿佛是这花所发出的。
日头西斜,她听到脚步声转头看去,见是李宴来了,还以为是送文书的,便道:“放房里就是,若是不急,我晚上再看。”
李宴站在日光里,袍服上的刺绣闪闪发亮,这光太过刺眼,清平看不清她的脸,便坐起来问道:“怎么,是哪位大人有事,要你带口信?”
李宴道:“大人,你要将我调到徐大人那里?”
清平先是一愣,才想起这件事,她淡淡道:“不错,我这里横竖没什么事,送文书别人也可做,你不必在此浪费时间。”
李宴似乎想说什么,清平感觉有些微妙,但还是说了:“哗变之后,朝廷听闻消息,信阳王以修理王府为名侵占百姓私产,且强征长吴郡境内的铁匠入府,在江湖中广招死士、养私兵,这才派兵部侍中徐呈晔去查明此事真伪,并命信阳王尽快进京。”
“辰州乱便乱在此处,世家藩王勾结已久,动一处,另一处就要闹起来。”清平展开折扇摇了摇道:“徐大人人手不够,我便向她提起了你,说你出身紫金台,她只听这一条就答应了。好好把握机会,京中官员无数,想出头可是难的很。”
李宴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当即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是……大人厌烦我了。”
清平瞧了她一眼,也不愿去分辨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接着说自己的:“京中传言,太宗皇帝崩殂前曾留下一道圣谕,直言若诸王有不臣之心,后帝自可诛杀之,这道圣谕正是藏在紫金台的暗室之中,而你恰好是从紫金台升上来的,现在还兼着官职,陛下派你前来,正是坐实了这件事,如是请出这道圣谕,料想诸王也不敢擅动。但擒贼先擒王,你只要盯着一人就够了,若有异动,可行便宜之权,格杀勿论。藩王镇住了,世家宵小自然不成气候,就算告到朝里,有内阁压着,是起不了什么风浪的。”
“她们要是闹起来还更好,激起民愤了,辰州府怎能坐视不管?”清平直起身子,缓缓地舒了口气,将手中折扇收了道:“六州的世家就如同这花,看似看的如火如荼,实则凋零者众多,单剩下一些大族,靠往朝里安cha人手,培植势力,左右国事……这恰恰是陛下所不喜的,不然你看看现在的朝廷里,自沈明山去后,所谓的清流大臣,还有多少是出身世家的。”
李宴眼中一颤,她也是出身世家的,难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但陛下也不能将世家全部拔了,要真是这样,天下如何不乱?”
清平看着她道:“为何要废世家,只消推出新的世家来替代旧的便是。前提是要依附陛下,赞同推行新法。世家自然会一直都在,只是重不重要,另当别论了。”
这些都是李宴所不曾听过的,她虽能猜着几分,但这些事摆在她面前时,仍然觉得不寒而栗;思及皇帝的种种手段,不禁庆幸家族早已经向皇帝投诚,夕阳西下,她的身影顿时添了几分萧索,作揖道:“多谢大人指点。”
清平认真地道:“先在辰州历练,最好推行新法时你也多多参与,以后吏部考绩必定不会再如现在这般了。等你再回京时,就能坐上侍中之位,资历够了便图谋入阁。若是不愿入阁,那就做尚书,如今六部尚书都能参加朝会,也没什么不同。”
话说到这里,似乎已经再没有别的可说了。李宴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些奇怪,她仿佛是一个置身事外的看客,全然没有掺和的意思,便犹疑不定地道:“那大人以后……”
晚风拂过,坐在紫藤花影里的人身形一动,微微抬起头看,看向余晖下的远山。她眼中映着灿烂的夕阳,像是初燃又即将熄灭的烛火,在夜晚到来前终归于暗。她转过头来,面容平静无波:“你不必担忧,我自有去处。”
李宴心中有无数的疑问,但在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口,她颇为郁闷地告辞了,走前站在花瀑前向上看去,稍有风来,花瓣如雨簌簌落下,她知道这景象维持不过几日,一时百感交集,难得起了惜花的念头,离开时顺手摘了一串紫藤花藏在袖中。
那时候李宴并不知道,这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
第225章 腿毛
商议了近半月后, 朝廷的行文下至辰州府时, 清平已悄然离开辰州。行文中命辰州三郡重新丈量田亩, 且登记造册;由各郡官府出面, 将辖区内的土地再次按照额数划分,清查世家田产;最后因世家所欠下的赋税太多, 朝廷考虑到她们的难处,免去了大部分重税, 暂她们将近十年拖欠的赋税补齐, 在今年年底之前补全。
紧接着在这道恩威并施的行文之后还有一道圣旨, 由于近日以来民间谣传藩王谋反,并暗指之前哗变之事因自出此, 朝廷派兵部侍中及辰州巡抚, 巡南总督、左右佥都御史赴辰州查明,这道圣旨一出,顿时将朝野上下的视线从清丈田亩转移到藩王那里, 皇帝不过登基一年,藩王们屡屡挑衅, 同时京中也传出信阳王在先帝灵前冒犯皇帝一事, 短短数日, 便将信阳王推到了风口浪尖。
万万没想到的是,信阳王竟身穿祭服,率几位藩王跪在先帝行宫前嚎啕大哭,因先帝是从小宗入大宗,旧地藩王皆为皇亲, 负责行宫事宜的宣礼官及一众官员被无故驱赶,藩王们将行宫打扮成灵堂的模样,召家仆入内日日哭灵。宣礼官将所见上报朝廷,多日也无消息,藩王们正暗自得意,皇帝必然畏惧背上宗亲离心的名声,只能忍着被打脸,在天下人面前失了颜面。
但不过三日,便有大队军马把行宫团团围住。
据说信阳王当时面色自若,与身旁人道:“正是要天下人都看看,那皇位上坐着的是什么东西!”
左右惊闻这等大逆不道之言,恨不得将耳朵都割了,信阳王被绑着手从行宫走出,颇为不屑地道:“天降灾祸,都是因为有无道之主在位,我等在此设灵堂祭拜先帝,将所见所闻告知,好让先帝知道,她有这么一个不孝忤逆亲长的女儿!且看着罢,先帝在天之灵必有所感!”
她这话刚刚说完,从天边传来数声炸响,仿佛冥冥之中真有人回答,大风骤起,吹的门前白幡哗哗作响,霎时满天白纸飘落,宫中缟素,好似下了场大雪。
在场的人无不色变,纵使有不信鬼神者,但众目睽睽之下见了这等离奇之事,也难免心中慌乱。幸得兵部侍中大喝一声,命人将信阳王押了下去,宣礼官也及时带人入行宫撤去灵堂布置,但到底是河道易疏,众口难堵,这事第二日便传遍了辰州,连在船上的清平都知道了这件神乎其神的事情。
她听完这事,首先想到的是,看来这群藩王是真的与神院有勾结,神院又暗中与金帐有所往来,难保藩王与金帐没有合作过。之前原随就有过这种假设,单凭世家之力,金帐想在辰州动作似乎有些难度,但若是加上藩王,那有很多事情就变的容易了起来。毕竟她们在辰州经营多年,又是皇亲,即便是辰州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清平相信这世上没什么神迹,更别谈鬼神之说了,天边炸响怕是有人引燃璃火,至于什么天降白纸,必然是人为,不然为什么光下白纸,不下点银子?
先帝要真显灵了,看到楚晙拆了她修道的玉坛仙宫,驱赶了那些方士法师,明行法令,暗改其道,怕是要再气死一次。
但此时此刻,这些纷纷扰扰都离她太远,人人都以为她这个掀起风浪的尚书如今还在辰州,却没想到,她早就已经离开了风暴的中心,远远看着这场变革的到来。
小船在夜色中顺水而行,河水柔柔地荡漾起涟漪,群山在她身后渐行渐远,只剩下渺茫的淡影;船行在月色中,破开粼粼波光,如同千万个迷离幻梦。
四周只闻拍岸的潮水声,似乎有花开了,熏染开清淡的香气,这是辰州最好的时节,河流在月下蜿蜒而行,随处都可入画。她独自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什么也不用做。
而此时在长安,这次的朝会从早开到了晚上,楚晙按住辰州折子,悠悠道:“世上还有这等古怪之事?既然可以下白纸,那国库空空,为何不下点银票呢?”
臣子们没有想到皇帝会这么说话,纷纷跪地请罪,楚晙手一挥道:“罪不在众位卿家,在那有心人等。都起来吧,今日议了一天的事,却没有议出个结果来,到头来却等到了这么一份折子。”
无人胆敢言语,但都能感受到皇帝的目光一一扫过自己,但事关藩王本就是人臣忌讳,稍有不慎引火上身,若是帮藩王说话,那又违背了皇帝的心意,毕竟信阳王对皇帝不敬之事已经传遍长安;要是顺着皇帝痛斥藩王,最后被藩王逃过一劫,那接踵而来的报复哪里是臣子承受的住的!早有先例在前,重臣因削藩之事获罪者比比皆是,何况首辅一言未发,六部尚书也没有说话,谁又敢妄言?
楚晙玩味地看着殿中的大臣,在她看来,信阳王哭先帝根本不值一提,如这等不入流的手段,动辄以孝道宗室相逼,就算信阳王哭死在先帝灵前她也不会眨眼……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信阳王真能这样死了,她也不介意赏她个体面,保她后人爵位不变,不过是往封地多派几个长史辅佐罢了。
她心中冷笑,啜了口茶温和地开口道:“信阳王是朕的长辈,也是宗亲之首。先帝在时也多有挂念,屡次与朕提及她,情谊甚笃。”
许多还未开口的大臣松了口气,看来皇帝的确是想放过藩王了,幸而那些话没说出口,免了一场灾祸。
楚晙淡淡道:“朕不信她会说出德行有亏这种话来,但此事闹的沸沸扬扬,朝野皆知,若是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不但宗室的名声有损,朕也愧对先帝托付了。不如就这样罢,召宗正寺卿过来。”
严明华道:“既然是陛下的家事,臣等理应避嫌才是,请陛下容臣等告退罢。”
大家纷纷在心中赞叹首辅高招,但楚晙微微一笑,道:“阁老是老成谋国,但皇家无私事,哪里有避嫌之说呢。”
未过多久宗正寺卿入殿觐见,其实她也想和皇帝私下说说这件事,看看能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想到满殿都是臣子,见到此种情形,她心中一沉,觉得这事要黄了,思及那封信与几箱沉甸甸的珠宝,宗正寺卿还是决定说一说。
楚晙看着她道:“信阳王之事卿应当听闻了,依你所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宗正寺卿正义凛然地回答:“回陛下,信阳王安分守己,是为宗亲表率,如何会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想必是有人从中作梗,要离间陛下与宗室。”
“言之有理,信阳王为人朕也略知一二,倒不似传言中的那般不堪。”
宗正寺卿见皇帝态度平和,趁热打铁道:“陛下说的是,可见有些风言风语未必是真,所谓三人成虎,正是这个道理,还请陛下尽快决断才是。”
“宗室的事向来是归礼部管,”楚晙话锋一转,看向严明华道:“严阁老的意思呢?”
严明华附身道:“正是如此,不过礼部尚书现今不在京中,暂挂尚书品衔的乐大人前几日因病告假了……”
这么会这么巧,宗正寺卿难以置信的抬起头来,却听皇帝温和地道:“既然如此,为了一证朕与诸位藩王的情谊,让天下人知道,朕与宗室之间密不可分,断然不会有什么龌蹉——”
“要流言不破而散,那便请信阳王进京一会。”
第226章 海豹
晨起未闻鸟鸣, 先听见绿荫里传来阵阵清脆的铃响, 而后阳光顺着窗檐漫了进来, 只停在花柜旁一线, 便再也不肯向前了。如此以来,这屋中虽是亮堂堂的, 却并不燥热,风时不时吹进窗里, 夹杂着腥咸的海水气息。
清平站在楼梯边, 见掌柜正指挥着人以清水冲刷地面, 水顺着门边宽道流了出去,没一会地面就快干了, 院中又变的清爽起来, 清平这才走下来。掌柜见了她问好,道:“客人歇的如何?今日外头不热,风大的很, 客人可以出去走走,不过要当心下雨。”
清平作答后向她道过谢, 慢悠悠地出了客栈, 从一片树林走出, 在一条河边驻足,有船家过来,她便直接上了船,付了几个铜板后在另一条河道下了船,从台阶走上去, 便见到一条极为热闹的长街。清平先在一家店用了早点,才在街上逛了起来。
闽州果然名不虚传,这条街上货物种类繁多,叫卖之声不绝于耳,清平一路走下来,见商铺林立,奇货异物,琳琅满目,都是前所未见的东西。这长街呈环状,层层环绕,但另又分道路,好让车马进入。环中心则是闽州商会所在之地,朝廷在此设湛泊司便于管辖,至今已有二百余年。
清平只逛到一半便到了中午,便去茶楼用午饭。她照例坐在三楼靠窗的位置,遥遥可见一片蔚蓝,海天相接,偶然有飞鸟掠过,水潋滟,晴方好,当真是说不出的惬意。
今日却有些不大一样,这茶楼中安静非常,连方才上菜的伙计都不见了踪影,清平漫不经心地拨弄着茶叶,一道人影落在桌上,她微微抬头,那人自顾自在她面前坐下,从果盘中捏了颗朱果把玩。
清平颔首道:“邵公子。”
闽州风气开放,多有男子从商当家,这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其服饰也与中州大相庭径,手腕俱露,裙裾也不过脚;男子出门不戴帷帽,不乘轿,时常看到大家公子坐着长竹椅,毫无遮蔽地从闹市街头行过,对闽州人而言,这都是常态。
邵洺衣着华丽,头戴镶嵌宝石的华开,在阳光中极为耀眼,双手都戴着珠宝各色的戒指,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桌上敲着。与他相较而言,清平便显得格外随意,穿着并无什么讲究,邵洺抬起眼道:“家姐在长安给你添了些乱子,我已经说过她了。”
清平想到邵聪的样子便觉得有些好笑,道:“倒也不算什么麻烦。”
邵洺答道:“她本身就是个麻烦,若不是家中出了乱子,我也不会出此下策,借商队北上,将她送至长安。”
“如过你是说婚书的事,”清平喝了口茶道,“于我而言无妨。”
邵洺若有所思地看着她道:“你变了许多。”
清平嘴角一挑:“正如世事迁移,人总是会变的。”
两人一时无话,各有各的心思,半响邵洺才道:“辰州这般大的动静,人人都以为你在昭邺,必不会轻离。但你却到了闽州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54节
恋耽美
正文 第5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