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办公室 作者:水淼
正文 第 19 章
赢在办公室 作者:水淼
第 19 章
清末和民国的历史上,袁世凯和蒋介石都是善用“以退位进”战略的高手,屡次化险为夷,东山再起。可见这招深得老子哲学意蕴的策略确实奏效。
时下,工作越来越难找,职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应届大学生希望一上来就担当要职、拿高薪的想法就不实际了。为了尽快求得一职,应对职场风险,保证自己平安度过各类危机,聪明的还是赶紧学会以退为进的职场兵法吧。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8)
无信不立:商鞅的成功
谈到信用,孔子有一句名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是说,一个国家,要想赢得民众的支持,必须树立国家信用。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想彻底贯彻执行,必须让人相信这些制度是严肃的、必行的、有效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对自己说过的话,订下的规矩,要严格兑现,坚决执行。不能一时高兴,许下了一个升职或加薪的承诺,当下属们都在昂首期盼时,你却把这事给忘记了,其结果必然是极大地挫伤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辉应聘到一家浙江老板在上海开的企业上班,到岗后不久发现公司使用的ERP系统只有仓库有个员工在输入各种数据,其他部门没有一个人在用这个系统。经过了解发现,这套系统是财务部门主持实施的,财务部门只把它当成了一般的财务软件来看,而负责具体操作的软件公司(非ERP系统的开发公司)也不能给予正规的培训。
有着相关项目管理经验的辉向公司提议,找来ERP系统开发人员配合,重新实施ERP系统。公司采纳了辉的意见,并由辉推荐一名组长具体负责。这次公司领导下了决心,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规定一次上线成功,部门经理、科长、关键人员给予10000到500元不等的奖励,不成功则给予处罚。大家像签军令状一样签了字,并上报给老板。由于负责项目实施的组长经验丰富,方法得当,加上大家的全力配合,ERP系统一次上线成功。年终总结大会上,公司领导把此作为年度的一件光耀的大事渲染了一番。
最后大家都盼望着奖金,可以年终奖里没有,年初开门红包里也没有,当初的承诺领导似乎忘记了。参与项目实施的人无不对此感到寒心,工作都懈怠了。
老板许下的诺言不能兑现在中小企业界非常普遍,对此现状很多员工也无可奈何。但也有认真的员工不惜将老板告上法庭以求主持公道,这样的新闻频见报端,已经不新鲜了。
老板没有兑现诺言可能是有原因的,但既然许诺,就应当有个结果,给个说法。为了换得员工奉献一时的智慧和力量而轻言承诺,可能给企业信用抹上巨大污点。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变法图强。为此,他首先招揽人才。商鞅就在这时来到了秦国。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把国家治好,必须赏罚分明。赏罚分明,国家有了威信,一切改革措施就容易执行了。”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9)
由于一些贵族和大臣的竭力反对,变法没有立即开始;直至两年后,秦孝公才正式拜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艰难、饱受非议的变法历程。
商鞅起草好了新法,为了首先取信于民,就策划了一个“徙木立信”的活动。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镒金子。”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去搬木头。商鞅把赏金增加到了五十镒。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木杆搬到北门,果然获得了奖赏。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全国。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新法的所有法律条文都直接而实用,毫不含糊;但同时一些条款过于严厉,近乎残酷无情。结果触犯新法的人比比皆是,有时一天就要处死七百余人。但为了使国家振兴,秦孝公全力支持新法;而商鞅也像铁了心一样果决异常,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新法执行了十年。通过新法的执行,秦国废除了原有法令的很多弊端,使秦成为先进、富强的国家,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在变法的实践中,以“徙木立信”为起点建立了法制的信用;为以后雷厉风行的执法行动树立了榜样,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境地。
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很多的基础条件,有些条件可以缺少,但唯独不可没有的是一个“信”字。正如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所言:“一个企业发展受挫,可以爬起来再干,还有复兴的机会,而一旦名誉扫地,丧失信用,就永远翻不了身了。”
宽容气度:曾国藩三让同学
宽容就是宽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容过、容得、容失,也能容己。宽容是一种传统美德。古人关于宽容的言论很多,如“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宰相肚里能撑船”;“得饶人处且饶人”,“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等。
在现实生活和职场中,总免不了有意见相悖、言语碰撞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该主动退让,宽以待人,以心换心。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作为管理者,当属下因为非主观过失造成公司或个人的财产损失时,给以宽容理解会让员工产生真心的感激之情,并将这份感激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
某部门经理在一次外出时,手提包被盗,里面除了常用的钱、卡等个人财物,还有公司的公章。当她又内疚又担心地站在总经理面前讲完所发生的事情后,总经理没有一句责怪之词,反而笑着说:“我再送你一只手袋好吗?你前段时间的工作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对你有所表示,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正好机会来了。”
听到总经理温暖的话语,她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对老总的宽容理解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30)
由于老总以宽容的态度处理了这件事,使部门经理一直以来心怀感激,后来任凭其他公司有多么优厚的待遇聘请她,她都不为所动。
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宽容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真诚相助。有时,宽容能产生神奇的力量,能够让善于自省的人顿时悔过自新,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宽容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它有利于建立开放的舆论环境,广开言路。宽容也是一种精神和气魄,善于宽容和忍让的人,多为立志高远者。
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至今为众多的人所关注,他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个王朝的官吏,受到如此众多的人包括少年毛泽东的钦佩和关注是有原因的。曾国藩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功夫简直到了化境。甚至在其年轻时,宽容大度的性情就已经表现出来,这从几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因为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户进来的,让你遮着了,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桌子。
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吵闹人吗?”曾国藩听了就低声默诵。
不久,曾国藩中了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是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反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别人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纷纷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像无事一般。
从这里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曾国藩的涵养与气度已经不凡了。
曾国藩作为晚清政坛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与其他政客有显著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人格修炼,在仕途上韬光养晦,故虽常立于险地而能不败。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31)
中国人不同于外国人,比较看重人情。即便个人能力很强,如果一点“表示”都不给领导,让他觉得你是个没有人情味的人,通常不会那么痛快地把好处给你,虽然他自己也觉得应该给你,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火候!
人是社会的人,越是走向高处,人际关系就越复杂,对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做一个成功者,不仅要善于建立自我的人脉资源,更要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曾国藩是一个道德修为颇高的人,他对人际关系学的研究极为透彻,并且也做得很好。踏入仕途以来,一路从乡野平民走向二品大员,可以想象期间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多么复杂。面对这些上上下下的关系,曾国藩是如果做的呢?从他对待过年的问题上,可看出一些端倪。
道光二十一年春节,是曾国藩在京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为翰林院的一员,他要参加黎明时在太和殿举行的朝祝大典。之后回到家中,拜见父亲。然后就出去到各处拜年。
他拜年的顺序是先拜老师,他们也多是朝中的大官,多在内城居住。这是曾国藩关系网的第一个层面。
拜完老师,曾国藩前往各处拜访湖南同乡,这其中不仅包括寓居京师的湖南籍官员,而且包括湖北籍的。这是曾国藩交际圈中的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所谓的“同年”,即同学。据《曾国藩日志》载,这又包括甲午乡试同年,及戊戌会试同年两部分人。这是曾国藩走向社会的关系基础。
对于不同层面的关系,曾国藩交往的原则有所不同:对于师长辈,在交往中贯穿一个“敬”字;对于乡辈同僚,在交往中贯穿一个“谨”字,保持距离,不过分亲近;对于同年,在交往中贯穿一个“亲”字。曾国藩说,同学情谊在所有亲情之外最相亲谊的这种感情纯朴而自然。因此,他对同年常常是有求必应,尽力而为。
从曾国藩拜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对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视的,把握得极有分寸。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性,的确让人佩服。
现代生活中,大家每天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沉重的压力,如何在这强手如云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建立与维护好自己的人脉资源非常关键。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着你的机会多,所能够利用的资源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赢在办公室》:第5章 巧妙赢取上级认可——与上司和谐相处的策略
第5章 巧妙赢取上级认可(1)
第5章巧妙赢取上级认可——与上司和谐相处的策略
认真照办:毛泽东周恩来的心灵之约
第 19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19 章
正文 第 19 章
赢在办公室 作者:水淼
第 19 章
清末和民国的历史上,袁世凯和蒋介石都是善用“以退位进”战略的高手,屡次化险为夷,东山再起。可见这招深得老子哲学意蕴的策略确实奏效。
时下,工作越来越难找,职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应届大学生希望一上来就担当要职、拿高薪的想法就不实际了。为了尽快求得一职,应对职场风险,保证自己平安度过各类危机,聪明的还是赶紧学会以退为进的职场兵法吧。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8)
无信不立:商鞅的成功
谈到信用,孔子有一句名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是说,一个国家,要想赢得民众的支持,必须树立国家信用。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想彻底贯彻执行,必须让人相信这些制度是严肃的、必行的、有效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对自己说过的话,订下的规矩,要严格兑现,坚决执行。不能一时高兴,许下了一个升职或加薪的承诺,当下属们都在昂首期盼时,你却把这事给忘记了,其结果必然是极大地挫伤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辉应聘到一家浙江老板在上海开的企业上班,到岗后不久发现公司使用的ERP系统只有仓库有个员工在输入各种数据,其他部门没有一个人在用这个系统。经过了解发现,这套系统是财务部门主持实施的,财务部门只把它当成了一般的财务软件来看,而负责具体操作的软件公司(非ERP系统的开发公司)也不能给予正规的培训。
有着相关项目管理经验的辉向公司提议,找来ERP系统开发人员配合,重新实施ERP系统。公司采纳了辉的意见,并由辉推荐一名组长具体负责。这次公司领导下了决心,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规定一次上线成功,部门经理、科长、关键人员给予10000到500元不等的奖励,不成功则给予处罚。大家像签军令状一样签了字,并上报给老板。由于负责项目实施的组长经验丰富,方法得当,加上大家的全力配合,ERP系统一次上线成功。年终总结大会上,公司领导把此作为年度的一件光耀的大事渲染了一番。
最后大家都盼望着奖金,可以年终奖里没有,年初开门红包里也没有,当初的承诺领导似乎忘记了。参与项目实施的人无不对此感到寒心,工作都懈怠了。
老板许下的诺言不能兑现在中小企业界非常普遍,对此现状很多员工也无可奈何。但也有认真的员工不惜将老板告上法庭以求主持公道,这样的新闻频见报端,已经不新鲜了。
老板没有兑现诺言可能是有原因的,但既然许诺,就应当有个结果,给个说法。为了换得员工奉献一时的智慧和力量而轻言承诺,可能给企业信用抹上巨大污点。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变法图强。为此,他首先招揽人才。商鞅就在这时来到了秦国。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把国家治好,必须赏罚分明。赏罚分明,国家有了威信,一切改革措施就容易执行了。”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29)
由于一些贵族和大臣的竭力反对,变法没有立即开始;直至两年后,秦孝公才正式拜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艰难、饱受非议的变法历程。
商鞅起草好了新法,为了首先取信于民,就策划了一个“徙木立信”的活动。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镒金子。”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去搬木头。商鞅把赏金增加到了五十镒。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木杆搬到北门,果然获得了奖赏。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全国。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新法的所有法律条文都直接而实用,毫不含糊;但同时一些条款过于严厉,近乎残酷无情。结果触犯新法的人比比皆是,有时一天就要处死七百余人。但为了使国家振兴,秦孝公全力支持新法;而商鞅也像铁了心一样果决异常,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新法执行了十年。通过新法的执行,秦国废除了原有法令的很多弊端,使秦成为先进、富强的国家,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在变法的实践中,以“徙木立信”为起点建立了法制的信用;为以后雷厉风行的执法行动树立了榜样,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境地。
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很多的基础条件,有些条件可以缺少,但唯独不可没有的是一个“信”字。正如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所言:“一个企业发展受挫,可以爬起来再干,还有复兴的机会,而一旦名誉扫地,丧失信用,就永远翻不了身了。”
宽容气度:曾国藩三让同学
宽容就是宽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容过、容得、容失,也能容己。宽容是一种传统美德。古人关于宽容的言论很多,如“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宰相肚里能撑船”;“得饶人处且饶人”,“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等。
在现实生活和职场中,总免不了有意见相悖、言语碰撞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该主动退让,宽以待人,以心换心。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作为管理者,当属下因为非主观过失造成公司或个人的财产损失时,给以宽容理解会让员工产生真心的感激之情,并将这份感激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
某部门经理在一次外出时,手提包被盗,里面除了常用的钱、卡等个人财物,还有公司的公章。当她又内疚又担心地站在总经理面前讲完所发生的事情后,总经理没有一句责怪之词,反而笑着说:“我再送你一只手袋好吗?你前段时间的工作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对你有所表示,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正好机会来了。”
听到总经理温暖的话语,她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对老总的宽容理解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30)
由于老总以宽容的态度处理了这件事,使部门经理一直以来心怀感激,后来任凭其他公司有多么优厚的待遇聘请她,她都不为所动。
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宽容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真诚相助。有时,宽容能产生神奇的力量,能够让善于自省的人顿时悔过自新,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宽容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它有利于建立开放的舆论环境,广开言路。宽容也是一种精神和气魄,善于宽容和忍让的人,多为立志高远者。
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至今为众多的人所关注,他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个王朝的官吏,受到如此众多的人包括少年毛泽东的钦佩和关注是有原因的。曾国藩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功夫简直到了化境。甚至在其年轻时,宽容大度的性情就已经表现出来,这从几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因为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户进来的,让你遮着了,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桌子。
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吵闹人吗?”曾国藩听了就低声默诵。
不久,曾国藩中了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是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反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别人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纷纷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像无事一般。
从这里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曾国藩的涵养与气度已经不凡了。
曾国藩作为晚清政坛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与其他政客有显著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人格修炼,在仕途上韬光养晦,故虽常立于险地而能不败。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31)
中国人不同于外国人,比较看重人情。即便个人能力很强,如果一点“表示”都不给领导,让他觉得你是个没有人情味的人,通常不会那么痛快地把好处给你,虽然他自己也觉得应该给你,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火候!
人是社会的人,越是走向高处,人际关系就越复杂,对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做一个成功者,不仅要善于建立自我的人脉资源,更要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曾国藩是一个道德修为颇高的人,他对人际关系学的研究极为透彻,并且也做得很好。踏入仕途以来,一路从乡野平民走向二品大员,可以想象期间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多么复杂。面对这些上上下下的关系,曾国藩是如果做的呢?从他对待过年的问题上,可看出一些端倪。
道光二十一年春节,是曾国藩在京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为翰林院的一员,他要参加黎明时在太和殿举行的朝祝大典。之后回到家中,拜见父亲。然后就出去到各处拜年。
他拜年的顺序是先拜老师,他们也多是朝中的大官,多在内城居住。这是曾国藩关系网的第一个层面。
拜完老师,曾国藩前往各处拜访湖南同乡,这其中不仅包括寓居京师的湖南籍官员,而且包括湖北籍的。这是曾国藩交际圈中的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所谓的“同年”,即同学。据《曾国藩日志》载,这又包括甲午乡试同年,及戊戌会试同年两部分人。这是曾国藩走向社会的关系基础。
对于不同层面的关系,曾国藩交往的原则有所不同:对于师长辈,在交往中贯穿一个“敬”字;对于乡辈同僚,在交往中贯穿一个“谨”字,保持距离,不过分亲近;对于同年,在交往中贯穿一个“亲”字。曾国藩说,同学情谊在所有亲情之外最相亲谊的这种感情纯朴而自然。因此,他对同年常常是有求必应,尽力而为。
从曾国藩拜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对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视的,把握得极有分寸。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性,的确让人佩服。
现代生活中,大家每天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沉重的压力,如何在这强手如云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建立与维护好自己的人脉资源非常关键。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着你的机会多,所能够利用的资源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赢在办公室》:第5章 巧妙赢取上级认可——与上司和谐相处的策略
第5章 巧妙赢取上级认可(1)
第5章巧妙赢取上级认可——与上司和谐相处的策略
认真照办:毛泽东周恩来的心灵之约
第 19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19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