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的激情查尔斯与卡米拉 作者:洛尔·希尔兰

    正文 第 15 章

    秘密的激情查尔斯与卡米拉 作者:洛尔·希尔兰

    第 15 章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现在,托尼·布莱尔正读着事先一起选好的圣保罗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书信,在人们面前讲述着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查尔斯抑制不住激动。他想到了戴安娜非常仰慕的特丽萨修女,昨天她刚刚去世,如同活着的时候一样默默死去,她是一个真正的圣女,在被报界炒得沸沸扬扬,近乎神话的葬礼之下却显得矮小、低微和黯然失色,而查尔斯今天也不过是一个配角。得知王妃死讯,特丽萨修女说:我总是不明白上帝所指明的方向。但是这次悲剧般的死亡可能比我们所相信的还要含义深刻。当提及戴安娜的时候,她又说道:她给予了大量的爱,但是却无法忍受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回报。特丽萨修女理解一切,她有一天还说道:我一直认为最大的痛苦就是孤独,感到没有人爱你,感到自己独自一人。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最无法忍受的痛苦,就是不被他人所期望。查尔斯非常了解这一点,戴安娜就是为了被人所期望而愿意做任何事情,但是什么也不能填满她心灵空虚的深渊。对于她自己和她的家人来说,不幸在于戴安娜就是那种没有人爱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孤独就如影随形。在短暂的一生里,她处在孤独的阴影里,不能得到爱的愉悦、友情的欢乐与聪明的智慧,她关在自己不知不觉中构建的监狱之中无法逃离,就像飞蛾一样扑向温暖而又富于毁灭性的火焰之中自焚。靠着新闻界生存的人,也会死于新闻界,几年前,彼德伯鲁主教曾预言性地说过。她36岁就悲惨地死去,如今在查尔斯看来好像早已是注定的结局。

    她最终找到了生活一直拒绝给予她的平静。

    《新大陆交响曲》的广板回荡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如同在他的沉思中回响。查尔斯坚持在组曲中加入异教的气氛,他认为这是宗教的天籁之声。它正像来自布尔姆森林或是苏格兰高地的山野之风,突然吹拂过大殿中那些虔诚顺从而又文明的头颅。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法]洛尔·希尔兰

    译:孙凯 春洁

    后来……

    戴安娜王妃葬礼的第二天,激动过后的英国人沉寂下去。当伦敦城的清洁工们捡起枯萎的花朵时,每个人都在抚平自己的伤口。结局是一种苦涩的味道。两个孩子失去了母亲,在这个年纪,他们依旧非常需要她。穆罕默德·阿尔费德失去了儿子,但略微有所安慰的是,他能够在两个小时之内坐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B8号座位上,列位于1900名贵宾之中。电视里直播了查尔斯·斯潘塞刻毒的发言并得到普遍的支持,而王室家族却要忍受来自公众的攻击。在阿尔斯普墓地,已逝的王妃安息在她的孤岛之上,比以前更加孤独。戴安娜坟土未干,论战又重新开始。

    首先,《星期日镜报》对穆罕默德·阿尔费德的采访弓!起了轰动,之后,《阴谋》就成了小报们的头版大标题。这位埃及亿万富翁,虽然遭到本国同胞的厌恶,却成为了一个令全埃及义愤填膺的话题的代言人。在开罗,十来本书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维护同一个肯定的事实:戴安娜和多边很可能被英国秘密组织杀害,帮凶就是同类法国人,还有,很可能——为什么不呢?——有伊斯兰组织参与其中。据作者声称,王妃是信仰的牺牲品。他们说,她正等着有一个孩子,并准备皈依穆斯林教以便和她的情人结婚。

    几个月后,一位名叫安东尼·奥赫尔的哲学家,布拉德福德大学的教授否定报界对戴安娜的颂扬——牺牲的受害者,并向她这位名人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一场新的激情浪潮又涌现在英国大地上。这只不过是一本发行量为1000册的哲学集体著作上的某一章节:伪装,社会的多愁善感。作者解释说,戴安娜的例子极好地说明了感情帝国主义的上升趋势,是英国社会没落的征候。哲学家总结说,在戴安娜的历史中,职责是一个完全缺乏的概念。并指明她有幼稚的自我为中心主义。她象征着对感情、虚象和自发的赞扬,对理性、事实和自制的低毁。''她在慈善事业方面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她的形象而服务。他着重指出并严厉抨击戴安娜得意地展现(她的问题),同时又自哀自怜。在治疗的过程中,她越来越要求别人注重她的感情以及感情的表达和实现。如果别人不理睬的话,那好吧……你喊,你大发雷霆,你自己从楼梯上摔下来……戴安娜的感情和个人发展上的困扰,奥赫尔总结说,可能对君主制、她的婚姻、她的孩子,直至她本人都有所损害。据作者说,该文章只不过想解释社会的一个现象,白纸黑字地指明许多英国人忽视的问题。但是反击却来势汹涌——冒犯王妃罪,它触动了那些肤浅的戴安娜狂的敏感之处,足可以让全英国激动起来。虽然受到围攻、纠缠和辱骂,哲学家还是坚持己见并指出:戴安娜不是圣洁女子。他所引起的失控反应又证明了他一直坚持的观点:英国人朝三暮四,没有主见,掉进大量新闻媒体所控制和不断发展的感伤主义的陷阱里。

    车祸事故还不到一年,另一场有关戴安娜商业的论战又开始了。为了纪念王妃并继续她的事业,有好几个组织已经成立。戴安娜纪念基金会成立于她死后的第四天,其宗旨是为她的慈善活动筹集资金。TheEstate,即遗产会,负责处理她的财产和维护她的形象,由戴安娜的姐姐莎拉领导。还有阿尔斯普,本来是王室用来作为墓地的地方,却让查尔斯·斯潘塞着手改造成为了漂亮的戴安娜之地,令他的侄子们非常难过。最后是官方的纪念委员会,由托尼·布莱尔的政府为纪念戴安娜而成立。然而,在眼泪、回忆与慈善背后,隐藏着一个绝妙的生物财源泵,它的巨额利润吸引着贪婪之心,但据慈善组织说,却迟迟不用于真正的事业中。当慈善同重商主义搀和在一起时,欺诈有时候就不显得那么高明了,如果不是英国报界对于以下两方面——资金的如何使用以及这些组织怎样利用自己声称维护的形象——的披露缺乏透明度的话,这种事也不会发生。有一天威廉和哈里会吃惊地发现他们母亲的签名用又大又圆的字体,被戴安娜纪念基金会选来印在弗罗拉黄油盒和一些小卡片上。认识到大英帝国内已经存在某些腐朽东西的人还不止他们……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查尔斯和卡米拉尽可能生活在一起而不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高难度的:怎样维持他们的爱情而不损害君主制,不与英国公众极端的敏感相冲突,不让沉浸在对母亲的缅怀中的孩子再遭到打击?

    最后一点还不是最难解决的。查尔斯和卡米拉如今公开生活在一起,有时住在伦敦的圣詹姆士官,但是大部分时间在海格鲁夫。当孩子们从学校里回来,卡米拉就躲开,由他们的保姆蒂吉充当母亲,1992年以来一直如此。英国人吃惊地发现威尔士王子还是一个深情而又细心的父亲,事实上他一直是这样的人:因为在他那位惹是生非的妻子的新闻宣传之下,他总显得黯然失色,所以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虽然她与孩子们非常亲密,或者就是因为她的缘故,查尔斯才不愿意粗暴对待他们。在他们小的时候,孩子门经常看到戴安娜哭着喊着提到卡米拉的名字。他们已经见过父亲的情妇,并对她极力排斥。但是,查尔斯不愿意牺牲一切代价把卡米拉硬塞给他们,就好像她是一个擅自闯人家里来取代他们母亲的位置的人。事物自有它自己的发展,当他们成熟的时候就会接受她。卡米拉会慢慢让小王子们听话的。

    对于英国人民来说,这同样是时间的问题。戴安娜的死,无疑重重损害了卡米拉的形象。一个50岁的老情妇,表现出坚强的生存欲望,每年她的独特风格都会引人注目,很难面对英国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勾画出的美丽形象——永远年轻,永远漂亮,永远善良,永远不幸……尤其是照片,更表现得残酷无情:一边是怀抱婴儿的圣母玛利亚,身着晚礼服的美丽明星,带着有机玻璃面具,反对暴力的圣女,一边是一个中年妇女,大口吃着香肠,旁边标有:卡米拉更喜欢'国王尺码'的……

    在英国的家庭里,该话题还会让大家激动不已,分成两帮赞成戴安娜派和赞成卡米拉派互相争吵。人们避免在饭桌上谈论,就好像法国发生德雷福斯事件时那样。当然,时间会谈化一切。在报纸上,已经有人站起来提出是不是该忘却和宽恕了。这正是杰弗里的想法,他在《每日邮报》上写道:

    在这个西方国家里,在她生活和我写作的地方,人们非常愿意知道她没有那种自以为是的时髦女郎的魅力;在那些不知道卡米拉为人的英国人眼里,她可能不如她的情敌。但是在我们这里,她受到欢迎。这是一个充满幽默、优雅和友善的女人,一个'站在猎犬旁边'的狩猎者,一个可爱的女主人,一个王族的朋友。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把她称为一个极棒的女孩……慢慢地,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端庄,她的勇气,她身上说不出来的东西和良好的出身,卡米拉感动了那些原本对她无好感的人。正如她的一个朋友曾经坦率地告诉她说,在威尔士王子和王妃的争吵达到白热化的阶段,她是整件事中推一保持头脑冷静,言行举止有条不紊的人。她证明了一个女人可以做到保持沉默。与交战中的王子夫妇不同,她没有反击,而是想起了吉卜林的句子:

    如果你能等待而不知疲倦,

    忍受诽谤而不反过来欺骗他人,

    遭人怨恨而不给恨意可乘之机,

    既不做出神气的样子,也不讲什么金玉良言……

    姑娘,你要当王后了,是不是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呢?今天,这个问题令英国人议论纷纷,王室观望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查尔斯会和卡米拉结婚吗?在当事人眼里,它是个次要问题,这对50来岁的老情人只求能够平平淡淡、相爱一生。对于那些做各种各样的猜想,拼凑各种可能的故事情节的人,这似乎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今天在英国,皇族的婚姻和王位继承依然受到两个基本法律的约束:1701年的《权势集团法》和1772年的《王室婚姻法》。第二个法律规定,任何一个王族的后代没有或者缺少议会两院的同意,不能在25岁之前结婚:正是此项规定造成了玛格丽特的不幸,她在1955年嫁给了离过婚的彼得·汤森德。但是在如今的情况下,这还不太会遭成什么麻烦。相反地,《权势集团法》是一个大的障碍,它规定,如果和信仰天主教的人结婚,就不能得到英国王位,也不能成为英国国教的领导人。然而,卡米拉是个天主教徒——另外还离过婚。查尔斯可以置之不理,甚至按照宗教仪式结婚,就像他的妹妹安妮一样,离婚后又和拉维伦斯再婚,并得到了爱尔兰教会的祝福。但是他的再婚一定会引起基本法的危机,会影响到他将来是否能够登基。王族和平民女子的婚姻结合,并不是英国的传统,正如路易十四和德·曼特依夫人那样——虽然后者没有取得王后头衔,但却是他的合法妻子。正是英国王位和英国国教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既然许多人认为这个可怕的《权势集团法》既无实际操作意义,又不能概括全面,我们不防设想废除它:这无疑会让查尔斯从中受益。但是教会与政体相分离必然遭到众多反对一一从英国国教的权势阶层及它的支持者们开始。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一位老部长泰比特勋爵曾说,这种废除意味着英国君主制的结束,将其置于罗马的控制之下。威尔士王子不是没意识到此举会遭到强烈反对——1985年他在罗马只因为希望参加教皇主持的弥撒,就引起了一片抗议声。另外,还有一个历史上的细节在宗教争论中占重要地位:正是因为《权势集团法》,汉诺威王朝——如今的王室才得以延续下来(1714年,从乔治一世开始取代信仰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这次废除国教使温莎家族的人变成后天的篡位者。谁让他们的王权仅仅建立在基督教之上!

    从外表看来,这样的斗争在21世纪初似乎会达到极端化。但是在英国,君主制并不是件闹着玩的事,所以问题还是关键性的。纵然英国人有时会冲动和愤怒,甚至拥护共和主义,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爱戴他们的君主,在其中的许多人看来,他们国家的本质与王族不可分离。当他们时不时带着同情的眼光看看海峡之外的国家时,心里还是想:虽然君主制有其不完善之处,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无法估量的:它让那些政治家们保持一种谦虚,不会自居为国王。首相与女王可以共同施政。纵观一切,还是原汁原味的好,既能保持传统,成为民族的骄傲,又能吸引游客,可比那些蹩脚的模仿者和隐藏在共和制后的宫廷阴谋强的多了……君主制的统治,不在于它有多少权利,而在于它可以制约他人……1992年在献给女王的影片《伊丽莎白女王》中,安东尼曾这样说。

    查尔斯知道王权是多么地巩固而又脆弱。自从维多利亚女王以来,英国君主制就以清教主义和乏味的责任感为特点,然而这两点并不是一直得到遵守,有时甚至离得更远。不用追溯到亨利,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 15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15 章

章节目录

秘密的激情-查尔斯与卡米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洛尔·希尔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尔·希尔兰并收藏秘密的激情-查尔斯与卡米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