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聊斋 作者:马瑞芳
正文 第 9 章
说聊斋 作者:马瑞芳
第 9 章
《香玉》写的爱情如火,很像初恋。
我们再看看他怎么样写荷花仙子。王渔洋曾经评论《荷花三娘子》,他说:“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放翁诗句,可为此传写照。”
意思是《荷花三娘子》很可能受到陆放翁的启发。
这是可能的。因为,蒲松龄很擅长从古人的典籍里面,找小说的思路。《荷花三娘子》就是一个很优美的爱情故事。它又很有哲理性。它的男主角,一开始结交了一个很淫荡的狐狸仙。因为和这个狐狸精交往,得病了,在驱狐的过程当中,因为他产生了仁慈之心,就把狐狸精又放了。
这个狐狸精又回来报恩,要给他推荐一个妻子。说,你这样有好心的人,应该是“当得美女,兼至修龄”。
就是你不仅能够娶到美丽的妻子,你还可以长寿。而狐女要给宗湘若介绍的就是荷花三娘子。宗湘若根据狐女的提示,他跑到湖上,看到一个披着白纱的梳着少女发型的美人,也就是荷花三娘子。他赶快坐上船去追赶,荷花三娘子立即变成了短干红莲,藏到荷叶的下面。宗生就根据狐女的提示,点上火去烧短干红莲的根部,荷花转眼之间又变成了美女。
但是故意告诉他,我是个狐狸精,我会祸害你的。她这样做,就是想把宗生拒于千里之外。因为我还不了解你,我得很慎重地观察你。宗生还是对她痴恋不已。结果这个美丽的荷花三娘子,又变成了一块怪石。变来变去,最后才感动,就是宗生对她的一个劲地追求,使她感动了。终于接受了宗湘若的感情。
所以我们看看,蒲松龄写荷花,他特别着眼于“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本身的品性。这个美丽的荷花三娘子,她就是那个淫荡的狐狸精介绍的。而她对爱情的态度是非常自重、非常谨慎,要一步一步地考验男人确实是真诚的,我才接受你。她不会像狐狸精那样,连姓名都不问,两人就春风一度。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非常自重的少女。这个小说里有一段特别好玩儿的描写:
这个荷花三娘子结婚之后怀孕了,而且怀孕是十几个月。她算了应该生孩子的日子,她就进了房间,告诉她丈夫:你把门关上。然后拿了一把刀,自己把肚脐之下切开,把孩子拿出来。让她的丈夫裂下一块绸布,自己把腰束起来。第二天肚子完全好了。所以我说,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剖腹产的最成功的、最早的记载。蒲松龄真是想象奔驰。荷花三娘子不久离开了宗生,但是她说的几句话,经常被研究者引用。她说的什么话呢?她对宗生说:“聚必有散,固是常也。”——人生有相聚就有分手,这是人之常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荷花三娘子,她自珍、自重,她谨慎地对待爱情。她又特别强调感情的融洽,强调在一起生活的质量,而不是一定要长久相处,一定要白头偕老。
只要相处的真情。这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感情观。所以,荷花三娘子,这个很美丽、很洒脱的花仙子,
她本身就好象我们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的一朵红莲,那样动人,那样美丽。
蒲松龄写的《葛巾》、《香玉》、《荷花三娘子》都是花神,或者我们把它叫“花妖”。是聊斋精灵的一种。 她们几个之间,又互相找不到任何的雷同之处。
在中国古代小说里面你去找,没有类似的作品。 所以,聊斋的点评家就感叹,说看聊斋,它真是“层见叠出,各极变化”。
就象春天吃了河豚,再也不想吃秋天的螃蟹了。今年,恰好是蒲松龄诞生三百六十五周年。在文学史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说都是速朽的。就是写完了,很快,历史就把它淹没了。只有极少数的作品,像《葛巾》,像《香玉》,像《荷花三娘子》,它能够流传千古。
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在聊斋志异》里 ,狐鬼神妖的世界里,蒲松龄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在古代小说家的笔下,神仙存在于天宫,存在于龙宫,存在于
深山洞府,他们不但可以腾云驾雾,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人们都向往神仙。古时候人们求仙是为了摆脱人世界的苦难,今天人们求仙是为了祈求一生的平安。《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相恋的故事,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仙人,蒲松龄在《在聊斋志异》中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遇仙的故事呢?蒲松龄什么样的思想呢?这些故事体现出让我们一起走进狐鬼神妖的世界,聆听马瑞芳教授(山东大学)《说聊斋》。)
(九)花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十)仙境
(十)仙境
主讲人简介:
马瑞芳,山东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著有:学术专著《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幽冥人生》、《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马瑞芳讲聊斋》等;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随笔集《学海见闻录》、《假如我很有钱》、《野狐禅》、《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条》。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纪实散文奖、全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全国长篇小说奖、首届全国女性文学创作、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散文一等奖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有三界,就是神仙所在的天界,鬼魂所在的幽冥界,又叫阴司,妖精所在的妖界。而中国道家认为,宇宙分为三界,“上则仙,中则人,下则鬼。人善者得为仙,仙谪之者更为人,人恶者更为鬼,鬼福者更为人。”什么意思?就是宇宙万物分三个层次,最高的一个层次是仙,中间是凡人,等而下之的是鬼。
人行善积德可以成为神仙,神仙贬谪到人间就成为了凡人,凡人作恶就成了鬼,而鬼积德行善就可以复生为人。所以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老百姓民间传说的最高的境界。而聊斋的三界故事,它在意蕴上有所分工,它写阴司主要是负载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它写妖类的故事,主要是负载作者对我们芸芸众生的思考,而它写仙界的故事,主要是负载了作者真善美的理想。而遇仙是中国古代小说家的重要题材。
很多前辈作家写了很多遇仙故事,跟这些人相比,蒲松龄后来居上。他写的仙境使得聊斋的人物即得到长生不老,永恒的享乐,又受到道德的净化。聊斋遇仙题材的小说有一种“幻由人生”的哲学。大家就要问了,什么叫“幻由人生”,简单地说只要你对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执著地追求,热切地的盼望,你所希望的一切,它就会在你的面前出现。
“幻由人生”是整个聊斋小说,不仅是遇仙小说的哲学意蕴,蒲松龄写仙界意味着永久的享乐,永恒的生命,他头脑里面的仙界是贫困潦倒者享乐的海市蜃楼。世世代代的人求仙,世世代代的作家写仙,而聊斋的遇仙故事,它做到了“幻由人生”的哲学,它写出了这种新内涵,它写出了一批具有平民色彩的神仙,写出了一组耐人寻味的、美丽的遇仙故事,这是蒲松龄对中国古代的重要贡献。
全文:
(在《聊斋志异》狐鬼神妖的世界里,蒲松龄创造了许多神仙的故事。在古代小说家的笔下,神仙存在于天宫、存在于龙宫、存在于深山洞府,他们不但可以腾云驾雾,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人们都向往神仙。古时候人们求仙,是为了摆脱人世间的苦难;今天人们求仙,是为了祈求一生的平安。“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相恋的故事,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仙?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遇仙的故事呢?这些故事体现蒲松龄什么样的思想?让我们一起走进狐鬼神妖的世界,聆听马瑞芳教授(山东大学)《说聊斋》。)
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有三界:就是神仙所在的天界、鬼魂所在的幽冥界(又叫阴司)、妖精所在的妖界;而中国道家认为,宇宙分为三界:上则仙、中则人、下则鬼。人善者得为仙,仙谪之者更为人,人恶者更为鬼,鬼福者更为人。什么意思?就是宇宙万物分三个层次,最高的一个层次是仙,中间是凡人,等而下之的是鬼。人行善积德可以成为神仙,神仙贬谪到人间就成了凡人,凡人作恶就成了鬼,而鬼积德行善就可以复生为人。所以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老百姓民间传说的最高的境界;而聊斋的三界故事,它在意蕴上有所分工,它写阴司,主要是负载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它写妖魅的故事,主要是负载作者对芸芸众生的观察和思考;而它写仙界的故事,主要是负载了作者对真善美的理想。而遇仙是中国古代小说家的重要题材,很多前辈作家写了很多的遇仙故事,跟这些人相比,蒲松龄后来居上。他写的仙境使得聊斋的人物,既得到长生不老、永恒的享乐,又受到道德的净化。
(《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仙境可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一个虚幻的世界。我们在自己的潜意识当中,把一个个幻想的世界当成了现实世界;我们可以为里面人物的遭遇而担忧,也可以为里面人物的喜悦而高兴。那么蒲松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体现出他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呢?)
我们先看一下,聊斋遇仙题材的小说那种“幻由人生”的哲学,大家就要问了,什么叫“幻由人生”?简单地说只要你对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执着地追求、热切地盼望,你所希望的一切,它就会在你的面前出现。“幻由人生”是整个聊斋小说不仅是遇仙小说的哲学意蕴。这个意蕴是在聊斋开篇不久的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画壁》当中提出来的。
《画壁》写的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它写有一个叫孟龙潭的人和一个朱孝廉(孝廉,就是举人),两人在京城到一个寺庙里面去游玩。他们看到这个京城寺庙的佛殿上供奉着很多的神佛,而东墙有一个大型的壁画,画的是散花天女,其中有一个少女是梳着少女发型,小说里面写她是“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手里面拿着她要散的鲜花,红红的像樱桃那么小的嘴唇好像要张口说话。这个朱孝廉就目不转睛地看这个散花天女,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飘飘然了,飞到了壁画上,他也站在壁画这些听讲的人群当中,听那个佛座上的高僧说法,正听着,后面有人拉他的衣襟,回头一看,正是那个手里面举着鲜花的少女。这两个人就到了一个小房间就亲热起来了,就成亲了。过了几天,其他的散花天女就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就把这个朱孝廉搜出来,然后跟这个散花天女开玩笑说:“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说你都结婚这么长时间了,你还想当大姑娘吗?这些仙女就共同给这个散花天女改变发型,就是咱们中国古代习惯叫做上鬟,给她改梳少妇的发型,这是一个遇仙的故事——在仙境和仙女结婚的故事,但好景不长,突然天界来了一个手握铜锤铁链的金甲猛士,恶狠狠地就问:所有的散花仙女都到了,有没有藏匿下界的人?赶快告发!这个朱孝廉的情人就吓得面如死灰,而朱孝廉已经藏到床底下去了。这个时候孟龙潭在寺里面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自己的朋友,他就问那个老和尚:‘我那个朋友,那位朱孝廉哪儿去了?’这个老和尚说:‘他正在听人说法呢。’孟龙潭抬头一看,果然在东墙的壁画上就出现了他的朋友,站在那儿听高僧说法。和尚抬手敲一敲这个墙壁就说‘同游的同伴等了很长时间了’,这个朱孝廉就从壁画上飘然而下到了地上,然后他和他的朋友再回过头观察壁画,他们惊奇地发现,刚才梳着少女发型的那位散花天女已经改梳少妇发型了。所以朱孝廉就感到非常困惑,他就请教那位老和尚‘这是怎么回事?’老和尚淡然回答说“幻由人生,老僧何能解?”这句话“幻由人生”非常重要,聊斋的点评家们认为这是概括整个聊斋昙花记的一个中心。这就是聊斋故事最大的一个支点,也是神鬼狐妖所有故事的支点。
(蒲松龄这种由现实到虚幻,再由虚幻到现实的遇仙小说源自于他的“幻由人生”的态度。什么是“幻由人生”?蒲松龄曾在《画壁》这篇故事的末尾中写到“幻由人生”中的幻境是由人在心里制造出来的,只要你对美好的事物执着地追求,你所希望的一切就可能在你眼前出现。所以蒲松龄把对现实人生的理想寄托于虚幻的遇仙故事里。那么蒲松龄写这些遇仙故事是取材于民间的传说还是蒲松龄靠艺术想象发挥出来的呢?)
蒲松龄写的仙境,主要靠脑子里面想出来的。比如说有一个著名的遇仙故事叫《余德》,它写的是有一个人,是武汉的一个人叫尹图南。尹图南结交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叫余德。尹图南惊奇地发现这个余德家里面的丫鬟们都长得像天仙一样,余德家里面所有的用具明光耀眼,简直是从来没有见过。所以尹图南就到处跟别人讲,大家就都想去看一看,就惹得余德家里门庭若市。余德不堪其扰,就搬走了。尹图南就到他自己这个朋友家里去看看,结果发现余德走了之后,把一个水缸扔在院子里,他就顺手牵羊就带回家了,就拿这个水缸来养鱼,结果一年都不用换水。还清澈无比。更有意思的是,他的仆人不小心把鱼缸给碰破了,鱼缸里面的水竟然不外泄,里面的鱼仍然是悠然地游来游去。有一个道士就来了告诉尹图南说‘你这个水缸这是龙宫里面盛水的东西。’然后那个道士就请求,‘你那个缸不是破了吗?那个破的缸片,能不能给我一小片?’尹图南毫不在意‘给你一片吧’,这个道士得到以后,乐不可支说‘拿这个和药,可以长生不老。’这是多么神奇。
还有一个故事叫《丐仙》,丐仙就是乞丐幻化出来的仙人,或者是仙人以乞丐的形式出现。它写的是一个世家子弟叫高玉成,他救助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当时非常狼狈,是浓血流离。他把这个乞丐名字叫(陈久)请到自己家后园去居住,过了没有几天,这个陈久就说‘请你到你的后园去看一看’,这个高玉成到自己的后院,他非常惊奇地发现:寒冬腊月,自己的后园突然变得像春天一般地温暖,而且是各种各样的异鸟成群,有青鸾、有黄鹤、有凤凰,还有巨大的蝴蝶,它们干什么呢?这些青鸾、凤凰、巨大蝴蝶,它们就是叼着杯子——是玛瑙做成的杯子,在水晶做成的屏风当中飞来飞去。你不是要喝茶嘛,凤凰叼了茶杯来了,所以这个高玉成就感到非常奇怪,自己家的后园突然冒出了如此神奇的一些东西,他当然就要伸手去摸一下,结果他伸手一摸,空无一物。我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特别惊奇,我就想:蒲松龄是不是三百年前就预见到有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而巨大的蝴蝶突然转眼之间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舞女,跳起舞来了。跳什么样的舞呢?脚跟离地一尺多高,脑袋往后仰和脚跟接触。我看到这里也很奇怪,我说怎么芭蕾舞的动作都出来?所以这个我觉得非常琢磨不透,这是聊斋的仙境,它总是给你一种特殊的启发:实际上就是人不需要上天求仙,(下)海底求仙,人只要消除杂念,一切美景都在意念当中。如果你心生邪念,这些美景就会化为乌有,不仅化为乌有还会化为狞恶,就是《丐仙》当中的高玉成看到这个美丽的舞女,他就向前去拥抱,结果他一拥抱,这个巨大蝴蝶变成的美丽的舞女,眨眼之间变成了巨齿獠牙的夜叉精。这就说明你产生邪念,美好的东西就要化为狞恶。这就是蒲松龄创造的“幻由人生”的艺术哲学。就是人的感觉产生幻觉,它不是现实的体验,但是它比现实更自由,比现实更美好,更纯洁,它是人生理想的净化和升华。
(蒲松龄利用“幻由人生”的哲理把《丐仙》中的世家子弟着实地讽刺了一把。蒲松龄借助神仙之力摒除了人世间的一切邪念,表现出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在神仙的表现手法上,明代小说《西游记》中,那位手持杨柳枝点洒救命水的观音菩萨,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仙;那么到了蒲松龄的笔下,她又是什么形象的神仙呢?)
而我们说聊斋写仙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蒲松龄特别善于创造平民化的神仙。这很有意思,神仙是高高在上的,但蒲松龄乐意多花一些笔墨的神仙,是那些千百年来对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穷通祸福有密切关系的神仙。我们可能有的朋友就要问了:如果蒲松龄写其他作家都写过的神仙,他会怎么写?我们发现,蒲松龄写起来和别人也非常不一样。比如说观音菩萨,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神仙形象了。咱们《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经常是遇到困难找观音菩萨;而到了《聊斋志异》当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菱角》。
《菱角》是写一个叫胡大成的人,他的母亲虔诚地相信观音菩萨,嘱咐自己的儿子,‘你每次经过观音祠,你都要进去磕头。’观音菩萨就受到感动了,观音菩萨就多次来帮助这一家人,怎么帮助呢?第一次[牵线搭桥]:这个胡大成就在观音祠遇到一个美丽的少女,叫菱角,两人一见钟情,这就是观音菩萨“分来一滴杨柳水,洒作人间并蒂莲”,这是观音菩萨在牵线搭桥;第二次帮助[为人之母]:观音菩萨对他们家的第二次帮助就是两个人订婚之后,胡大成逃荒到了湖南,他突然遇到了一个四十八、九岁的老妇人在那儿自卖自身,而且宣布:我卖身,但是“我不屑为人奴,亦不愿为人妇,但有母我者,则从之,不较直。”就是我卖我自己,但是我不给你当奴隶,也不给你当妻子,谁要拿我当母亲,我连钱都不收。这很奇怪,一个卖身的人,既不当仆人也不当妻子,反而要给人当至高无上的母亲,这真是太可笑了。但是胡大成一看,这个老太太眉眼之间有几分像自己的母亲,一头就扎在老人怀里大哭起来,然后就把老太太领到家里去做母亲了。这个母亲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观世音就果然做起母亲来了,而且做得是那样尽职尽责,那样细心,那样操劳。她给她儿子做饭,给她儿子做鞋,这个儿子稍微有一点小病小灾,她就心疼得不得了。我看到这里,我就觉得蒲松龄太有意思了。从古到今,观世音菩萨她给哪一个老百姓做过饭?她给哪一个老百姓编过鞋?在前人作家的笔下,她总是优雅的,拿杨柳枝洒几滴杨柳水就可以救活人参果了,是这样一个轻巧的、飘逸的菩萨,可到了蒲松龄的笔下还得扑下身子去当妈妈——贫苦老百姓的妈妈,得做饭、做鞋、得洗衣服,而且不是一天,不是一时,得做很长时间,这是蒲松龄很大的创造;第三次帮助[成人之美]:而观音菩萨对胡家的第三次帮助,就是她把两个有情人撮合在一起。两个人不是分离了吗?观音菩萨先要问自己的儿子‘你应该娶媳妇了’但是胡大成告诉她‘我订过媳妇,我不愿意背弃过去的盟誓’,观音菩萨考验出这个儿子是忠诚的,她就把远处的菱角,父亲已经要把她许配他人的菱角摄取了来,让他两个人团圆;最后一次[帮人脱险]:观世音对这家人的帮助就是胡大成的母亲在战乱当中遇到了危险,突然碰到了一个童子,这个童子牵了一匹马,把这匹马就递给胡大成的母亲。胡大成的母亲一上马,这匹马就跑到洞庭湖上,小说里面写得非常神奇:这匹马跑到湖水上边,如履平地,“踏水奔腾,蹄下不波”太神奇了。过了湖,胡大成的母亲下了马,回头一看,哪儿是马?!原来是金毛犼,所谓金毛犼就是古代传说菩萨的坐骑。所以我们看,蒲松龄写的这个大家都写过的观世音,她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她是深入民众的,她是关怀民众的,这样的观世音,古代小说绝无仅有。
(观世音变成了穷人的母亲,这是蒲松龄将神仙平民化的一个例证。作为一个穷秀才,蒲松龄很乐意在民间的一些故事中取材。在民间的传说故事中,常常有许多异物报恩的故事,蒲松龄借鉴于这种传统的写作手法,把大自然中一些并不美妙的异类幻化成为美女,创造了神仙与凡人相恋的爱情故事,那么蒲松龄写这些人仙相恋的故事寓意着什么呢?)
《聊斋志异》写仙的第三个特点,我们说叫做吉人天相。吉人天相,善有善报,主要体现在人神恋爱和人神交往的两种方式上。
第 9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9 章
正文 第 9 章
说聊斋 作者:马瑞芳
第 9 章
《香玉》写的爱情如火,很像初恋。
我们再看看他怎么样写荷花仙子。王渔洋曾经评论《荷花三娘子》,他说:“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放翁诗句,可为此传写照。”
意思是《荷花三娘子》很可能受到陆放翁的启发。
这是可能的。因为,蒲松龄很擅长从古人的典籍里面,找小说的思路。《荷花三娘子》就是一个很优美的爱情故事。它又很有哲理性。它的男主角,一开始结交了一个很淫荡的狐狸仙。因为和这个狐狸精交往,得病了,在驱狐的过程当中,因为他产生了仁慈之心,就把狐狸精又放了。
这个狐狸精又回来报恩,要给他推荐一个妻子。说,你这样有好心的人,应该是“当得美女,兼至修龄”。
就是你不仅能够娶到美丽的妻子,你还可以长寿。而狐女要给宗湘若介绍的就是荷花三娘子。宗湘若根据狐女的提示,他跑到湖上,看到一个披着白纱的梳着少女发型的美人,也就是荷花三娘子。他赶快坐上船去追赶,荷花三娘子立即变成了短干红莲,藏到荷叶的下面。宗生就根据狐女的提示,点上火去烧短干红莲的根部,荷花转眼之间又变成了美女。
但是故意告诉他,我是个狐狸精,我会祸害你的。她这样做,就是想把宗生拒于千里之外。因为我还不了解你,我得很慎重地观察你。宗生还是对她痴恋不已。结果这个美丽的荷花三娘子,又变成了一块怪石。变来变去,最后才感动,就是宗生对她的一个劲地追求,使她感动了。终于接受了宗湘若的感情。
所以我们看看,蒲松龄写荷花,他特别着眼于“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本身的品性。这个美丽的荷花三娘子,她就是那个淫荡的狐狸精介绍的。而她对爱情的态度是非常自重、非常谨慎,要一步一步地考验男人确实是真诚的,我才接受你。她不会像狐狸精那样,连姓名都不问,两人就春风一度。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非常自重的少女。这个小说里有一段特别好玩儿的描写:
这个荷花三娘子结婚之后怀孕了,而且怀孕是十几个月。她算了应该生孩子的日子,她就进了房间,告诉她丈夫:你把门关上。然后拿了一把刀,自己把肚脐之下切开,把孩子拿出来。让她的丈夫裂下一块绸布,自己把腰束起来。第二天肚子完全好了。所以我说,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剖腹产的最成功的、最早的记载。蒲松龄真是想象奔驰。荷花三娘子不久离开了宗生,但是她说的几句话,经常被研究者引用。她说的什么话呢?她对宗生说:“聚必有散,固是常也。”——人生有相聚就有分手,这是人之常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荷花三娘子,她自珍、自重,她谨慎地对待爱情。她又特别强调感情的融洽,强调在一起生活的质量,而不是一定要长久相处,一定要白头偕老。
只要相处的真情。这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感情观。所以,荷花三娘子,这个很美丽、很洒脱的花仙子,
她本身就好象我们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的一朵红莲,那样动人,那样美丽。
蒲松龄写的《葛巾》、《香玉》、《荷花三娘子》都是花神,或者我们把它叫“花妖”。是聊斋精灵的一种。 她们几个之间,又互相找不到任何的雷同之处。
在中国古代小说里面你去找,没有类似的作品。 所以,聊斋的点评家就感叹,说看聊斋,它真是“层见叠出,各极变化”。
就象春天吃了河豚,再也不想吃秋天的螃蟹了。今年,恰好是蒲松龄诞生三百六十五周年。在文学史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说都是速朽的。就是写完了,很快,历史就把它淹没了。只有极少数的作品,像《葛巾》,像《香玉》,像《荷花三娘子》,它能够流传千古。
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在聊斋志异》里 ,狐鬼神妖的世界里,蒲松龄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在古代小说家的笔下,神仙存在于天宫,存在于龙宫,存在于
深山洞府,他们不但可以腾云驾雾,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人们都向往神仙。古时候人们求仙是为了摆脱人世界的苦难,今天人们求仙是为了祈求一生的平安。《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相恋的故事,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仙人,蒲松龄在《在聊斋志异》中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遇仙的故事呢?蒲松龄什么样的思想呢?这些故事体现出让我们一起走进狐鬼神妖的世界,聆听马瑞芳教授(山东大学)《说聊斋》。)
(九)花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十)仙境
(十)仙境
主讲人简介:
马瑞芳,山东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著有:学术专著《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幽冥人生》、《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马瑞芳讲聊斋》等;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随笔集《学海见闻录》、《假如我很有钱》、《野狐禅》、《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条》。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纪实散文奖、全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全国长篇小说奖、首届全国女性文学创作、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散文一等奖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有三界,就是神仙所在的天界,鬼魂所在的幽冥界,又叫阴司,妖精所在的妖界。而中国道家认为,宇宙分为三界,“上则仙,中则人,下则鬼。人善者得为仙,仙谪之者更为人,人恶者更为鬼,鬼福者更为人。”什么意思?就是宇宙万物分三个层次,最高的一个层次是仙,中间是凡人,等而下之的是鬼。
人行善积德可以成为神仙,神仙贬谪到人间就成为了凡人,凡人作恶就成了鬼,而鬼积德行善就可以复生为人。所以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老百姓民间传说的最高的境界。而聊斋的三界故事,它在意蕴上有所分工,它写阴司主要是负载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它写妖类的故事,主要是负载作者对我们芸芸众生的思考,而它写仙界的故事,主要是负载了作者真善美的理想。而遇仙是中国古代小说家的重要题材。
很多前辈作家写了很多遇仙故事,跟这些人相比,蒲松龄后来居上。他写的仙境使得聊斋的人物即得到长生不老,永恒的享乐,又受到道德的净化。聊斋遇仙题材的小说有一种“幻由人生”的哲学。大家就要问了,什么叫“幻由人生”,简单地说只要你对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执著地追求,热切地的盼望,你所希望的一切,它就会在你的面前出现。
“幻由人生”是整个聊斋小说,不仅是遇仙小说的哲学意蕴,蒲松龄写仙界意味着永久的享乐,永恒的生命,他头脑里面的仙界是贫困潦倒者享乐的海市蜃楼。世世代代的人求仙,世世代代的作家写仙,而聊斋的遇仙故事,它做到了“幻由人生”的哲学,它写出了这种新内涵,它写出了一批具有平民色彩的神仙,写出了一组耐人寻味的、美丽的遇仙故事,这是蒲松龄对中国古代的重要贡献。
全文:
(在《聊斋志异》狐鬼神妖的世界里,蒲松龄创造了许多神仙的故事。在古代小说家的笔下,神仙存在于天宫、存在于龙宫、存在于深山洞府,他们不但可以腾云驾雾,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人们都向往神仙。古时候人们求仙,是为了摆脱人世间的苦难;今天人们求仙,是为了祈求一生的平安。“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相恋的故事,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仙?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遇仙的故事呢?这些故事体现蒲松龄什么样的思想?让我们一起走进狐鬼神妖的世界,聆听马瑞芳教授(山东大学)《说聊斋》。)
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有三界:就是神仙所在的天界、鬼魂所在的幽冥界(又叫阴司)、妖精所在的妖界;而中国道家认为,宇宙分为三界:上则仙、中则人、下则鬼。人善者得为仙,仙谪之者更为人,人恶者更为鬼,鬼福者更为人。什么意思?就是宇宙万物分三个层次,最高的一个层次是仙,中间是凡人,等而下之的是鬼。人行善积德可以成为神仙,神仙贬谪到人间就成了凡人,凡人作恶就成了鬼,而鬼积德行善就可以复生为人。所以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老百姓民间传说的最高的境界;而聊斋的三界故事,它在意蕴上有所分工,它写阴司,主要是负载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它写妖魅的故事,主要是负载作者对芸芸众生的观察和思考;而它写仙界的故事,主要是负载了作者对真善美的理想。而遇仙是中国古代小说家的重要题材,很多前辈作家写了很多的遇仙故事,跟这些人相比,蒲松龄后来居上。他写的仙境使得聊斋的人物,既得到长生不老、永恒的享乐,又受到道德的净化。
(《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仙境可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一个虚幻的世界。我们在自己的潜意识当中,把一个个幻想的世界当成了现实世界;我们可以为里面人物的遭遇而担忧,也可以为里面人物的喜悦而高兴。那么蒲松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体现出他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呢?)
我们先看一下,聊斋遇仙题材的小说那种“幻由人生”的哲学,大家就要问了,什么叫“幻由人生”?简单地说只要你对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执着地追求、热切地盼望,你所希望的一切,它就会在你的面前出现。“幻由人生”是整个聊斋小说不仅是遇仙小说的哲学意蕴。这个意蕴是在聊斋开篇不久的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画壁》当中提出来的。
《画壁》写的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它写有一个叫孟龙潭的人和一个朱孝廉(孝廉,就是举人),两人在京城到一个寺庙里面去游玩。他们看到这个京城寺庙的佛殿上供奉着很多的神佛,而东墙有一个大型的壁画,画的是散花天女,其中有一个少女是梳着少女发型,小说里面写她是“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手里面拿着她要散的鲜花,红红的像樱桃那么小的嘴唇好像要张口说话。这个朱孝廉就目不转睛地看这个散花天女,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飘飘然了,飞到了壁画上,他也站在壁画这些听讲的人群当中,听那个佛座上的高僧说法,正听着,后面有人拉他的衣襟,回头一看,正是那个手里面举着鲜花的少女。这两个人就到了一个小房间就亲热起来了,就成亲了。过了几天,其他的散花天女就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就把这个朱孝廉搜出来,然后跟这个散花天女开玩笑说:“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说你都结婚这么长时间了,你还想当大姑娘吗?这些仙女就共同给这个散花天女改变发型,就是咱们中国古代习惯叫做上鬟,给她改梳少妇的发型,这是一个遇仙的故事——在仙境和仙女结婚的故事,但好景不长,突然天界来了一个手握铜锤铁链的金甲猛士,恶狠狠地就问:所有的散花仙女都到了,有没有藏匿下界的人?赶快告发!这个朱孝廉的情人就吓得面如死灰,而朱孝廉已经藏到床底下去了。这个时候孟龙潭在寺里面转眼之间就不见了自己的朋友,他就问那个老和尚:‘我那个朋友,那位朱孝廉哪儿去了?’这个老和尚说:‘他正在听人说法呢。’孟龙潭抬头一看,果然在东墙的壁画上就出现了他的朋友,站在那儿听高僧说法。和尚抬手敲一敲这个墙壁就说‘同游的同伴等了很长时间了’,这个朱孝廉就从壁画上飘然而下到了地上,然后他和他的朋友再回过头观察壁画,他们惊奇地发现,刚才梳着少女发型的那位散花天女已经改梳少妇发型了。所以朱孝廉就感到非常困惑,他就请教那位老和尚‘这是怎么回事?’老和尚淡然回答说“幻由人生,老僧何能解?”这句话“幻由人生”非常重要,聊斋的点评家们认为这是概括整个聊斋昙花记的一个中心。这就是聊斋故事最大的一个支点,也是神鬼狐妖所有故事的支点。
(蒲松龄这种由现实到虚幻,再由虚幻到现实的遇仙小说源自于他的“幻由人生”的态度。什么是“幻由人生”?蒲松龄曾在《画壁》这篇故事的末尾中写到“幻由人生”中的幻境是由人在心里制造出来的,只要你对美好的事物执着地追求,你所希望的一切就可能在你眼前出现。所以蒲松龄把对现实人生的理想寄托于虚幻的遇仙故事里。那么蒲松龄写这些遇仙故事是取材于民间的传说还是蒲松龄靠艺术想象发挥出来的呢?)
蒲松龄写的仙境,主要靠脑子里面想出来的。比如说有一个著名的遇仙故事叫《余德》,它写的是有一个人,是武汉的一个人叫尹图南。尹图南结交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叫余德。尹图南惊奇地发现这个余德家里面的丫鬟们都长得像天仙一样,余德家里面所有的用具明光耀眼,简直是从来没有见过。所以尹图南就到处跟别人讲,大家就都想去看一看,就惹得余德家里门庭若市。余德不堪其扰,就搬走了。尹图南就到他自己这个朋友家里去看看,结果发现余德走了之后,把一个水缸扔在院子里,他就顺手牵羊就带回家了,就拿这个水缸来养鱼,结果一年都不用换水。还清澈无比。更有意思的是,他的仆人不小心把鱼缸给碰破了,鱼缸里面的水竟然不外泄,里面的鱼仍然是悠然地游来游去。有一个道士就来了告诉尹图南说‘你这个水缸这是龙宫里面盛水的东西。’然后那个道士就请求,‘你那个缸不是破了吗?那个破的缸片,能不能给我一小片?’尹图南毫不在意‘给你一片吧’,这个道士得到以后,乐不可支说‘拿这个和药,可以长生不老。’这是多么神奇。
还有一个故事叫《丐仙》,丐仙就是乞丐幻化出来的仙人,或者是仙人以乞丐的形式出现。它写的是一个世家子弟叫高玉成,他救助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当时非常狼狈,是浓血流离。他把这个乞丐名字叫(陈久)请到自己家后园去居住,过了没有几天,这个陈久就说‘请你到你的后园去看一看’,这个高玉成到自己的后院,他非常惊奇地发现:寒冬腊月,自己的后园突然变得像春天一般地温暖,而且是各种各样的异鸟成群,有青鸾、有黄鹤、有凤凰,还有巨大的蝴蝶,它们干什么呢?这些青鸾、凤凰、巨大蝴蝶,它们就是叼着杯子——是玛瑙做成的杯子,在水晶做成的屏风当中飞来飞去。你不是要喝茶嘛,凤凰叼了茶杯来了,所以这个高玉成就感到非常奇怪,自己家的后园突然冒出了如此神奇的一些东西,他当然就要伸手去摸一下,结果他伸手一摸,空无一物。我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特别惊奇,我就想:蒲松龄是不是三百年前就预见到有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而巨大的蝴蝶突然转眼之间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舞女,跳起舞来了。跳什么样的舞呢?脚跟离地一尺多高,脑袋往后仰和脚跟接触。我看到这里也很奇怪,我说怎么芭蕾舞的动作都出来?所以这个我觉得非常琢磨不透,这是聊斋的仙境,它总是给你一种特殊的启发:实际上就是人不需要上天求仙,(下)海底求仙,人只要消除杂念,一切美景都在意念当中。如果你心生邪念,这些美景就会化为乌有,不仅化为乌有还会化为狞恶,就是《丐仙》当中的高玉成看到这个美丽的舞女,他就向前去拥抱,结果他一拥抱,这个巨大蝴蝶变成的美丽的舞女,眨眼之间变成了巨齿獠牙的夜叉精。这就说明你产生邪念,美好的东西就要化为狞恶。这就是蒲松龄创造的“幻由人生”的艺术哲学。就是人的感觉产生幻觉,它不是现实的体验,但是它比现实更自由,比现实更美好,更纯洁,它是人生理想的净化和升华。
(蒲松龄利用“幻由人生”的哲理把《丐仙》中的世家子弟着实地讽刺了一把。蒲松龄借助神仙之力摒除了人世间的一切邪念,表现出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在神仙的表现手法上,明代小说《西游记》中,那位手持杨柳枝点洒救命水的观音菩萨,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仙;那么到了蒲松龄的笔下,她又是什么形象的神仙呢?)
而我们说聊斋写仙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蒲松龄特别善于创造平民化的神仙。这很有意思,神仙是高高在上的,但蒲松龄乐意多花一些笔墨的神仙,是那些千百年来对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穷通祸福有密切关系的神仙。我们可能有的朋友就要问了:如果蒲松龄写其他作家都写过的神仙,他会怎么写?我们发现,蒲松龄写起来和别人也非常不一样。比如说观音菩萨,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神仙形象了。咱们《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经常是遇到困难找观音菩萨;而到了《聊斋志异》当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菱角》。
《菱角》是写一个叫胡大成的人,他的母亲虔诚地相信观音菩萨,嘱咐自己的儿子,‘你每次经过观音祠,你都要进去磕头。’观音菩萨就受到感动了,观音菩萨就多次来帮助这一家人,怎么帮助呢?第一次[牵线搭桥]:这个胡大成就在观音祠遇到一个美丽的少女,叫菱角,两人一见钟情,这就是观音菩萨“分来一滴杨柳水,洒作人间并蒂莲”,这是观音菩萨在牵线搭桥;第二次帮助[为人之母]:观音菩萨对他们家的第二次帮助就是两个人订婚之后,胡大成逃荒到了湖南,他突然遇到了一个四十八、九岁的老妇人在那儿自卖自身,而且宣布:我卖身,但是“我不屑为人奴,亦不愿为人妇,但有母我者,则从之,不较直。”就是我卖我自己,但是我不给你当奴隶,也不给你当妻子,谁要拿我当母亲,我连钱都不收。这很奇怪,一个卖身的人,既不当仆人也不当妻子,反而要给人当至高无上的母亲,这真是太可笑了。但是胡大成一看,这个老太太眉眼之间有几分像自己的母亲,一头就扎在老人怀里大哭起来,然后就把老太太领到家里去做母亲了。这个母亲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观世音就果然做起母亲来了,而且做得是那样尽职尽责,那样细心,那样操劳。她给她儿子做饭,给她儿子做鞋,这个儿子稍微有一点小病小灾,她就心疼得不得了。我看到这里,我就觉得蒲松龄太有意思了。从古到今,观世音菩萨她给哪一个老百姓做过饭?她给哪一个老百姓编过鞋?在前人作家的笔下,她总是优雅的,拿杨柳枝洒几滴杨柳水就可以救活人参果了,是这样一个轻巧的、飘逸的菩萨,可到了蒲松龄的笔下还得扑下身子去当妈妈——贫苦老百姓的妈妈,得做饭、做鞋、得洗衣服,而且不是一天,不是一时,得做很长时间,这是蒲松龄很大的创造;第三次帮助[成人之美]:而观音菩萨对胡家的第三次帮助,就是她把两个有情人撮合在一起。两个人不是分离了吗?观音菩萨先要问自己的儿子‘你应该娶媳妇了’但是胡大成告诉她‘我订过媳妇,我不愿意背弃过去的盟誓’,观音菩萨考验出这个儿子是忠诚的,她就把远处的菱角,父亲已经要把她许配他人的菱角摄取了来,让他两个人团圆;最后一次[帮人脱险]:观世音对这家人的帮助就是胡大成的母亲在战乱当中遇到了危险,突然碰到了一个童子,这个童子牵了一匹马,把这匹马就递给胡大成的母亲。胡大成的母亲一上马,这匹马就跑到洞庭湖上,小说里面写得非常神奇:这匹马跑到湖水上边,如履平地,“踏水奔腾,蹄下不波”太神奇了。过了湖,胡大成的母亲下了马,回头一看,哪儿是马?!原来是金毛犼,所谓金毛犼就是古代传说菩萨的坐骑。所以我们看,蒲松龄写的这个大家都写过的观世音,她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她是深入民众的,她是关怀民众的,这样的观世音,古代小说绝无仅有。
(观世音变成了穷人的母亲,这是蒲松龄将神仙平民化的一个例证。作为一个穷秀才,蒲松龄很乐意在民间的一些故事中取材。在民间的传说故事中,常常有许多异物报恩的故事,蒲松龄借鉴于这种传统的写作手法,把大自然中一些并不美妙的异类幻化成为美女,创造了神仙与凡人相恋的爱情故事,那么蒲松龄写这些人仙相恋的故事寓意着什么呢?)
《聊斋志异》写仙的第三个特点,我们说叫做吉人天相。吉人天相,善有善报,主要体现在人神恋爱和人神交往的两种方式上。
第 9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9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