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 作者:张永廷

    正文 第 34 章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 作者:张永廷

    第 34 章

    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

    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

    继朱元璋、朱棣对元杂剧下手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又将视野投向了民间传奇小说。《明英宗实录》载,正统七年(1442年)二月辛未,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言:

    近有俗儒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如《剪灯新话》之类。不惟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至于经生儒士,多舍正学不讲,日夜记忆,以资谈论;若不严禁,恐邪说异端,日新月盛,惑乱人心。乞敕礼部行文内外衙门,及调提为校佥事御史,并按察司官,巡历去处,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焚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为邪妄所惑。从之。

    明朝文字狱泛滥,有的根本无道理可寻,完全是莫名其妙。永乐二年(1404年),江西儒士朱季友向朝廷献批判宋儒理学,不合朱棣胃口,朱棣便将其押送还乡,痛杖一百,然后抄了他的家,把他所著文字尽皆销毁,不许他称儒教学;永乐三年(1405年),大臣章朴家中藏有方孝孺诗文,被人揭发,朱棣大怒,下令逮捕章朴,戮于市。因为朱棣曾经下诏昭告天下,收藏方孝孺诗文就是死罪。

    因为献书而获罪,可以用自取其咎来形容。因为藏书被屠戮,则只能用不幸来概括。即便是在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段,明政府的文字狱也丝毫没有停歇,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派张居正曾经囚杀何心隐,禁毁书院64处,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万历皇帝还发动了针对李贽的文字狱,下诏将他已刻未刻的所有书籍,一律烧毁,不许存留,“如有党徒,曲庇私藏,该科道及各有司,访奏治罪”。

    明末文人张岱对明朝文字狱的血腥恐怖有过深刻的反思,他在《石匮书自序》中痛心疾首地指出:“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二百字狱出名,明代皇帝的滥杀同样有名。他们不仅杀功臣、杀贪官还杀文人,其规模之大,手段之残忍,为历朝历代所罕见。明太祖朱元璋夺取政权后,采取了与宋太祖完全不同的对待大臣的方式,为排除异己,他大开杀戒,搞了两次大规模的冤案,一次是铲除文臣“胡党”,另一次是消灭武将“蓝党”。

    1390年,朱元璋以私通日本和蒙古为罪名,凌迟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发布《昭示奸党录》,受株连者达三万之众,诛杀牵连蔓延,多年未除。1393年,大将军蓝玉被指不轨,处以极刑,一万五千多人被诛杀,《逆臣录》发布天下,世人胆颤心惊。

    通过这两次冤案,大明王朝开国的文武功臣几乎全被株连,那些被杀之人,无一例外地划入“奸臣录”或“逆党录”。朱元璋死后不过四年,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一跃成为明成祖。朱棣杀人更是变本加厉,他把前朝忠臣指为奸党,采用各种手段杀人清侧,“建文奸党案”漫延了一百七艺作品的主题也由民族斗争转为忠奸之争,杨家将小说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忠奸的宣扬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明代的忠奸之争反复无常,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完全从皇帝的感觉和好恶出发。但无论得意者还是失意者又都不敢拿皇帝怎么样,唯一可以出气的方式就是大骂奸臣,以此化解心中之块垒。

    他们认为天下所有坏事都是奸臣所为,皇帝办了坏事也是因为有了奸臣,而不是皇帝本身的问题,只要把奸臣问题解决了,似乎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解决。再不行,就把问题归结为天命,这样就是受到了再大的冤屈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听天任命好了,忍辱负重好了。

    一方面是冷酷肃杀,另一方面,朱元璋们非常注重强化戏剧的教化功能,让戏剧沿着自己指引的方向发展。他在开国之初就抨击蒙元时代“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特别称赞并推荐《琵琶记》,“五经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琵琶记》“如珍羞百味,宝贵人家岂可缺耶”。

    《琵琶记》之所以能蒙受皇恩,就在于它宣扬了“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节蔡伯喈”。明代文艺作品既受限制,又被鼓励。朝廷三令五申不准有亵渎帝王圣贤的杂剧,但神仙鬼怪、义夫节妇、孝子顺孙的戏却受到大力鼓吹。政府强调程朱理学,强调君臣之道,强调忠节义,强调利用和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用以巩固维护政权。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杨家将故事”一派神仙鬼怪也就不足为怪了。

    |附录1 狄青传[1]

    历史上的狄青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于宋仁宗嘉祐二年 (1057年)。他以士兵出身而官至枢密使,这在宋朝是个奇迹。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兄长与乡人斗殴闯下大祸,狄青代兄受过,被发配充军。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边境局势紧张。宋仁宗下诏在京师中挑选卫士从边,狄青因善骑能射而入选,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大约可以指挥500余人。

    当时镇守西北的宋军屡次被西夏打败,很多士兵患上“恐夏症”。狄青到延州后,以作战勇敢不怕死著称。每次临战,他一定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作战中,头戴铜面具,披头散发,大声呼喊,形象骇人,西夏兵为之胆寒,任他来回驰骋,无人敢与其交锋。宋军在他的带领下,士气大振。经过数次交战,狄青威名大盛,西夏兵不知指使为何官,都称他为“天使”。

    狄青在延州四年屡建战功,前后经历大小战斗25次,身上仅箭伤就有8处,每次都轻伤不下火线,深受部下的爱戴和拥护。在安远一役中,狄青身负重伤,鲜血染红了铠甲。但当听到贼寇又来突袭的消息,立即挺身而出,仍然冲锋在前,左冲右杀,势不可挡。

    在狄青的带领下,宋军收复了一些被占的领地,控制了敌人的要害地区。当时宋军与西夏作战经常处于被动,狄青的杰出表现逐渐引起了陕西防御大臣的注意。1040年,经略判官尹诛亲自召见他,与他谈兵论战,认为他是“良将材也”,遂将他推荐给陕西经略使韩琦和范仲淹。宋时的判官是朝廷派来督战的,他的推荐自然很有分量。

    韩琦和范仲淹两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范仲淹还送给他一部《左氏春秋》,鼓励他多学兵法。范仲淹比狄青大将近二十岁,他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狄青,为将之道在于智勇双全,“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很受启发,此后发愤读书,潜心研究秦汉以来将帅们的用兵之法,能力和素质又有了新的飞跃。战场上他不仅是身先士卒、能征惯战的骁将,更是运筹帷幄、驾驭千军的统帅,逐渐成长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军事将领。

    对于范仲淹的知遇之恩,狄青终生不忘。范仲淹去世后,狄青每次到范家,都要进范氏家庙祭拜范公,并恭恭敬敬地礼拜范夫人。后来他起用杨文广随军南征,也很可能是因为杨文广曾得到过范公的赏识。

    狄青与韩琦同为1008年生人,不过韩琦是进士,属科班出身。狄青出身低微,起点很低,但是经过西夏战场的砺练,狄青进步飞快,先是被提拔为西上阁门副使,后来又升级为秦州刺史(甘肃天水)、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经略招讨副使已经是韩琦初入陕西时的官职了,狄青可以说是平步青云。狄青作战讲究以奇取胜,一次西夏大军进攻,双方实力对比宋军处于劣势,狄青巧施疑阵,杀了个出其不意,让敌人措手不及,西夏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宋仁宗听闻狄青屡立战功,为边塞有如此干将高兴不已。有一次他想接见狄青,见识一下他的制敌方略。不料恰逢敌军侵犯渭州,宋仁宗便命他画阵形图进呈。仁宗看罢很是赞叹,连连点头称许,从此狄青成为宋仁宗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将领之一。

    1044年,宋与西夏达成和议,36岁的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后来又担任过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任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两军节度观察留后,马军副都指挥使。狄青崛起于行伍间,地位已相当显赫,但他从不忘本,脸上始终留有当兵时的刺字。有一次,宋仁宗让他除掉脸上的刺字,黥文若想用药除去并不难,真宗时杨妃的兄弟杨景宗曾经犯罪被刺字,后来用药去除黥痕,效果非常好。但是狄青不肯从命,他指着自己的脸,非常动情:

    陛下按军功提升我,并不在意臣出身低微,臣之所以能有今天,全赖于此。保留脸上的刺字就等于宣示陛下的恩德,士兵们看到臣的刺字就会明白,只要英勇善战,不论出身多么低微,一样可以获取意想不到的功名。请允许臣保留这块刺字。

    仁宗听后感慨不已,对狄青更加敬佩和器重,任命他担任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1052年5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杨文广与狄青的经历有些相似之处,如果说杨文广出身低微,那么狄青尤甚。杨文广级别虽低,毕竟还是干部,狄青则是地地道道的行伍出身,起点更低。宋朝武将受制于文人,士兵更是低贱。参军入伍首先要在脸上刺字,名曰“赤老”。在宋代,必须在脸上刺字的有两种人,一是士兵,二是罪犯,犯人刺在脸上,兵士有时刺在手背上,有时刺在脸上。刺字同时涂墨,墨痕深入皮肉,水洗不去,历久格外明显,所刺的字称为黥文。

    在西部战场,两人都曾在范仲淹辖下,先后被“奇之”,他们也许会有一些接触。论年纪,杨文广大10岁;论资历,狄青早到西部边防5年;论战功,狄青远在杨文广之上。狄青初入陕西时,地位比杨文广还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贵为枢密副使,名震朝野。而杨文广仍然默默无闻,不见有更大的作为。

    但说书人偏要让杨文广位居狄青之上,还把狄青塑造为懦弱无能迫害杨家的奸臣,形象十分不堪,狄青征南的功劳则完全嫁接给了杨家。小说中,杨家将是在狄青不敌侬智高之后才冲上前线的,而实际正好相反,狄青是在数名边将大败于侬智高之后主动请缨出征的。

    狄青南征侬智高,随军的杨文广算不上太重要的将领。而且至少已经53岁了,是年过半百的老将,不再是青春少年。《续资治通鉴长编》对平定侬智高的记载堪称详细,但自始至终未提杨文广。广西临桂龙隐岩潜真洞,刻有平蛮三将大名,分别是狄青、孙沔和余靖,三员大将之下还有一批重要的将官,内中也没有杨文广。史载平南之战随行的文武官员多达231人,因为人数太多,不是每个前去的人都有记载,由此可以断定杨文广在平南中的功劳不会太大。

    这一切对于铺写杨家将颂歌的人来说显然太过平淡,将狄青与杨家将的身份倒置,把狄青的杰出表现转接到杨家将身上,更能体现杨家将的英雄形象,所以杨家将故事有狄青的影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1052年5月,广源州(广西与越南交界处)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建立所谓的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侬智高一度攻陷邕州,并一举拿下附近的9个州,随后围攻广州,一时间岭外骚动。宋廷急忙调集兵马前去平乱,杨畋被派往前线,出师许久却毫无建树。朝廷又命孙沔、余靖等领兵进讨,也均无胜绩。开战之初,侬智高的威力显然是被低估了,一些勇将被其所杀,一向被认为知蛮事的杨畋也被击败,为免粮草落入敌手,杨畋焚粮之后退守韶州。

    值此紧要关头,宋仁宗忧心如焚。这一年,范仲淹已病逝徐州,狄青出任了枢密副使。危急时刻,狄青主动上表请求出战。宋仁宗立即接见了他,狄青慷慨陈词:“我是战士出身,不去攻战征伐就无以报答国家,国家遇此危难,我请求即刻出征,去取侬智高首级来见陛下。”

    仁宗欣然应允,认为他忠勇可嘉,任命他统一指挥广南军讨伐侬智高。这一任命在当时是突破先例的大事,宋朝对武将严加防范,领兵打仗都是文官掌权,武将只能是副手。狄青身为武将而独掌兵权,是破天荒的大事,可见仁宗对他有多么信任。仁宗对狄青寄寓的期望很大,生怕他有什么闪失。狄青出征后,仁宗若有所思,他认为狄青威名之下,一定会有人陷害他,但凡饮食起居都要严防敌人暗中下手,左右使唤之人必须是自己的亲信。仁宗想到做到,立即派人飞马前去提醒狄青。

    狄青到达前线后即刻叫停了一项向外借兵平叛的计划。当时侬智高气焰很盛,宋军陷入被动后一时无计可施。交趾国主动提出愿意帮助讨伐侬智高,大将余靖认为不妨相信他们,宋仁宗也同意了这项计划,下诏赐钱三万缗给交趾国作军费,并许诺平敌之后再重重加赏。

    狄青认为不可,他上奏仁宗分析说,从外国借兵剿除内寇后患无穷,与国家利益格格不入。如果一个侬智高都无法铲平,还要借助蛮夷之兵,那等于引狼入室。他进而指出,蛮夷小国都是贪利忘义之徒,交趾国声称用五万步兵、一千骑兵前来支援,这可能不是他们的真实意图,到时一旦发生兵变,岂不是乱上添乱,又将如何抵御?

    仁宗认为他的话非常有道理,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人们都十分佩服狄青的才干和深谋远虑。狄青率军南征可谓是有备而去,他认真分析研究了宋军失败的教训,针对侬军使用藤制盾牌的特点,制定了以骑兵冲击的策略。在人员任用上,选拔真正能征善战的人,坚决清除趁战争混入军队捞取功名之徒,这恐怕也是杨文广年过半百仍能入选的真正原因。

    1053年正月初,狄青与余靖、孙沔所率宋军会合。在此之前,宋军中不听号令,轻敌冒进、贪功轻进的事情屡有发生。蒋偕、张忠等将领因为轻敌而兵败身死,广西铃辖陈曙意欲在狄青到来之时抢头功,擅自带广又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西部,知渭州之德顺军,也就是渭州陇竿城。德顺军设于庆历三年(1043年),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夏早有窥探之心。杨文广赴任不久,广西报告侬智高与大理国王又准备发兵。1054年6月,仁宗因为杨文广熟知广西情势,具备领兵才干,超升四级,提拔为供备库使,出任广西钤辖,兼判宜、邕两州,以防侬智高。广西钤辖是广南西路兵马钤辖的简称,负责广南西路驻军的训练教阅和赏罚。杨文广受此重任,自是尽心尽力,镇守广西十余年间,侬智高与大理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侬智高最终死于大理国境内,边塞未发生大的战事,但杨文广的前途似乎并不明朗。

    从历史上看,狄青不仅没有迫害杨家,反而有恩于杨文广,若不是他带杨文广南征,杨文广可能仍然埋没在军中。通观两宋,除北宋开国诸将外,能够称得上名将的,北宋首推狄青,南宋首推岳飞,但俩人都含冤致死。如果说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的话,狄青之死比“莫须有”还冤。狄青没有害人,相反却屡次被害。打压他最为厉害的不是奸人,反而是名垂青史的欧阳修、文彦博、韩琦这些人。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能打胜仗的狄青,却被文人多方弹压,单单从这一点看就可以明白,宋朝为何积贫积弱军力不强。

    以“莫须有”罪名被杀的不是始自岳飞,而是始自狄青。

    宋朝自宋太宗以后,重文轻武的风气日渐浓厚,文臣一般都看不起武将。有一个例子非常典型,《卖油翁》是欧阳修写的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内中主人公陈尧咨并非虚构,他是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庚子科状元。陈尧咨箭术高超,到了百发百中、出神入化的地步。为此,宋真宗曾打算让他改授武职与契丹使者比射。他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边用棍子抽打边教训他说:“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汝欲叨窃厚禄,贻羞阀阅,忍乎?”

    第 34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34 章

章节目录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张永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永廷并收藏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