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三国纪(出书版) 作者:易中天
正文 第 31 章
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三国纪(出书版) 作者:易中天
第 31 章
11.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12.见《后汉书》之《孝灵帝纪》、《窦武传》、《陈蕃传》。
13.见《后汉书·何进传》。
14.见《后汉书·董卓传》。
15.见《后汉书·种劭传》。
16.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17.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纪》和《英雄记》。
18.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19.这一年有四个年号。汉灵帝去世前为中平六年,刘辩继位后改元光熹,从黄河岸边回宫后改元昭宁,被废后改元永汉。
20.董卓入京,是在这年八月庚午,换皇帝则在九月甲戌。
21.见《后汉书·董卓传》。
22.据《后汉书·董卓传》,董卓为陈蕃和窦武等党人恢复名誉,并重用其子孙。
23.见《后汉书·蔡邕传》。
24.关于这段史实,《三国志·袁绍传》的说法是:“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拔刀相向事见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这一说法虽然裴松之认为不实(此语妄之甚矣),但被《后汉书》采信,行文略有不同,请参看。
25.以上均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26.见《三国志·武帝纪》。联军被称作“关东义军”,是因为他们当时都在函谷关以东。
27.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28.见《三国志·袁绍传》。
29.见《三国志·董卓传》。
30.见《后汉书》之《袁术传》、《刘表传》、《刘焉传》。
31.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32.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世语》。
33.董卓曾拜曹操为骁骑校尉,被曹操拒绝,并逃出洛阳。联军成立后,袁绍任命曹操“行奋武将军”。见《三国志·武帝纪》。
34.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5.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36.本卷所述曹操事迹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武帝纪》。
37.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魏书》。
38.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9.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劫持到长安。
40.见《三国志·荀彧传》。
41.见《三国志·荀攸传》。
42.见《三国志·程昱传》。
43.事见《三国志·郭嘉传》。另据《三国志·荀彧传》,荀彧推荐郭嘉是在建安元年,曹操担任司空也在这年。郭嘉职位为司空祭酒,也可证郭嘉到曹操手下应在此年。
第二章
1.貂蝉是元代戏剧家编出来的。杂剧《连环计》说,貂蝉姓任,是任昂的女儿,名红昌,因为在皇宫里管貂蝉冠,所以叫貂蝉。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杀董卓被说成是王允施了美人计和离间计。
2.王允事请参看《后汉书·王允传》。
3.见《三国志·吕布传》。
4.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5.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谢承《后汉书》,但此事裴松之认为不实。
6.见《三国志·毛玠传》。
7.董昭事见《三国志·董昭传》。董昭在三国中可能连次要人物也够不上(请参看陈迩冬《闲话三分》)。但他戏份虽然不重,每次出场却都在节骨眼上。曹操的迎奉天子和后来成为魏公、魏王,便都与他有关。详见拙著《品三国》。
8.见《三国志·董昭传》。
9.见《曹操集·上杂物疏》。
10.汉制,列侯三级,亭侯之上是乡侯,乡侯之上是县侯。
11.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
12.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毛玠的说法;奉天子以令天下,是贾诩的说法。见《三国志》之《毛玠传》和《贾诩传》。
13.诸葛亮的说法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孙权方面的说法见《三国志·周瑜传》。
14.田丰的说法见于《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沮授的说法见于《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沮授的说法在前,田丰的说法在后。
第 31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31 章
正文 第 31 章
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三国纪(出书版) 作者:易中天
第 31 章
11.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12.见《后汉书》之《孝灵帝纪》、《窦武传》、《陈蕃传》。
13.见《后汉书·何进传》。
14.见《后汉书·董卓传》。
15.见《后汉书·种劭传》。
16.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17.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纪》和《英雄记》。
18.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19.这一年有四个年号。汉灵帝去世前为中平六年,刘辩继位后改元光熹,从黄河岸边回宫后改元昭宁,被废后改元永汉。
20.董卓入京,是在这年八月庚午,换皇帝则在九月甲戌。
21.见《后汉书·董卓传》。
22.据《后汉书·董卓传》,董卓为陈蕃和窦武等党人恢复名誉,并重用其子孙。
23.见《后汉书·蔡邕传》。
24.关于这段史实,《三国志·袁绍传》的说法是:“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拔刀相向事见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这一说法虽然裴松之认为不实(此语妄之甚矣),但被《后汉书》采信,行文略有不同,请参看。
25.以上均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26.见《三国志·武帝纪》。联军被称作“关东义军”,是因为他们当时都在函谷关以东。
27.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28.见《三国志·袁绍传》。
29.见《三国志·董卓传》。
30.见《后汉书》之《袁术传》、《刘表传》、《刘焉传》。
31.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32.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世语》。
33.董卓曾拜曹操为骁骑校尉,被曹操拒绝,并逃出洛阳。联军成立后,袁绍任命曹操“行奋武将军”。见《三国志·武帝纪》。
34.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5.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36.本卷所述曹操事迹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武帝纪》。
37.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魏书》。
38.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9.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劫持到长安。
40.见《三国志·荀彧传》。
41.见《三国志·荀攸传》。
42.见《三国志·程昱传》。
43.事见《三国志·郭嘉传》。另据《三国志·荀彧传》,荀彧推荐郭嘉是在建安元年,曹操担任司空也在这年。郭嘉职位为司空祭酒,也可证郭嘉到曹操手下应在此年。
第二章
1.貂蝉是元代戏剧家编出来的。杂剧《连环计》说,貂蝉姓任,是任昂的女儿,名红昌,因为在皇宫里管貂蝉冠,所以叫貂蝉。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杀董卓被说成是王允施了美人计和离间计。
2.王允事请参看《后汉书·王允传》。
3.见《三国志·吕布传》。
4.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5.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谢承《后汉书》,但此事裴松之认为不实。
6.见《三国志·毛玠传》。
7.董昭事见《三国志·董昭传》。董昭在三国中可能连次要人物也够不上(请参看陈迩冬《闲话三分》)。但他戏份虽然不重,每次出场却都在节骨眼上。曹操的迎奉天子和后来成为魏公、魏王,便都与他有关。详见拙著《品三国》。
8.见《三国志·董昭传》。
9.见《曹操集·上杂物疏》。
10.汉制,列侯三级,亭侯之上是乡侯,乡侯之上是县侯。
11.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
12.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毛玠的说法;奉天子以令天下,是贾诩的说法。见《三国志》之《毛玠传》和《贾诩传》。
13.诸葛亮的说法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孙权方面的说法见《三国志·周瑜传》。
14.田丰的说法见于《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沮授的说法见于《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沮授的说法在前,田丰的说法在后。
第 31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3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