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一枚月亮 作者:沈文婷
正文 第 14 章
诗经,是一枚月亮 作者:沈文婷
第 14 章
有人曾撰文打趣说,如果是假设这位游女要嫁给他,那《汉广》就相当于现在流行的“明天我要嫁给你了”,如果是写实这位游女要嫁给他人,那《汉广》就相当于那首“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
关于这个故事,考古学界另有说法,他们认为《汉广》中游女是关于汉水女神的最早记录。
与之呼应的,还有一个关于“神女弄珠”的浪漫故事。据《南都赋》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郑交甫出使楚国,“遵彼汉皋台(万山)下,乃遇二神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他不知二女是汉江女神,便上前挑逗,索要佩珠,二女含笑不语,解下佩珠相赠。郑交甫喜不自禁,接过宝珠,襟于怀中,趋行十步,回望二女,
杳无踪迹,伸手探怀,已失佩珠,方悟汉水女神,不仅怅然。
作为欣赏,历史的真相偶尔可以忽略,因此我们也不必非去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场景。钱钟书先生曾说过“企慕情境”,我们不妨也这样来欣赏《汉广》,“可望而不可及,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单单这一句,已足够打动天下的痴男怨女。
3
每个人大抵都有过单相思的经历,但却不是每场单相思都能被世人传诵下来。可见,单相思也是饱含了学问的。
因为刘若英、周迅,我们知道有一个电视剧叫《人间四月天》,却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源自哲学家金岳霖教授的诗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因为梁思成、徐志摩,我们知道有一个才女叫林徽因,却少有人知道对林徽因最为长情的男人叫金岳霖,一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他对林徽因的深切悼念。
金教授一生痴恋林徽因,为她终身未娶。林徽因搬到哪儿,他也随之搬到哪儿,终生伴其左右。林徽因逝世多年以后,金岳霖先生忽然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才宣布说:“请诸位来庆祝一下,因为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有心至此,你能不为这单相思感动感怀?
正文 汉广:请善待那个爱你无望的人(3)
如果我们可以将金岳霖教授的故事看做《汉广》的当代版本,那么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1917年8月胡适在自己的婚礼上对伴娘曹声一见钟情,1923年,他们在杭州相爱。胡适曾经想过与发妻江冬秀离婚,无奈江冬秀以死相要挟,胡适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但还是将自己的情怀写进了诗中——“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上的人影”。
1948年,胡适赴台湾之前,来上海看曹声,留下一句让人无限欷的“等我”,从此天各一方。曹声为这一句誓约终身未再嫁,临终前还要求将自己埋葬在安徽绩溪的杨林桥旁,只因那是胡适回乡的必经之路。她希望有一天胡适归来时,能在自己的坟前驻留片刻。可她哪里知道,海峡对岸,胡适早已死去了整整十年。
4
因为这些故事,我突然就理解了《周南汉广》中樵夫的那一句“不可求思”、“不可方思”。原来不仅仅是“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还有一种爱叫做无望。
有过琼瑶情结的人对这样的爱情应该最为熟悉。《梅花烙》里,无双对贝勒爷不求名分的爱;《水云间》里,子旋对若鸿貌似兄弟的爱……爱本身是无错的,但纠结了三个人命运的爱就会牵扯出很多是非来,最终必定要有人退让,结局才能圆满。
肯于退让的那个人,便是懂得用无望去爱的那个人。
无望,不是绝望,是无求欲望;是已定结局,不计得失。
这种爱情,只在两种人身上才会出现。一种是懵懂少年,刚刚触碰爱情,一心只想付出和给予,还无暇顾及向对方索要回报;多年后再回想,只能评论说那时是少不经事。另一种则是情商永远处于青春期的人,尽管智商会让他们很理智地对待爱情、保护自己、勿伤他人,但依旧年轻的情商还是可以让他们不计成本地奉献爱情。前者是因为不懂,所以可爱;后者是因为懂得,所以可贵。
我们都有一颗希望能和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在一起的俗心,如果这个愿望泯灭,心也就空了。而那个无望着爱你的人,连最后的私欲也为了爱你而放弃了。
试想,在你和爱人花前月下时,另外一颗心却为你形单影只;固然你不必为此感恩或是内疚,但如果你知道他/她的存在,那么请你尊重并善待这个人。
正文 摽有梅:花开趁早(1)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墍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
1
倘若我是男儿身,一定要娶这个女子为妻。
不为旁的,只因这世上如此率性的女子已不多见。
2
《摽有梅》是诗经中很有名的一首求爱诗。后人的解读版本有两种。
其一是说梅子成熟时,女子在树下哀歌:快去摘那些梅子吧,树上还有七成的果实,你们这些家伙要是想娶我,就去选个黄道吉日吧。而随着树上的梅子由“七”变成了“三”,仍旧没见小伙子来提亲,女子急了,歌词便由“吉兮”换作“今兮”,大有“你敢提亲我就敢嫁”的味道。可中意的男子还是没出现,女子大急,再也顾不得礼数,只要男人肯开口,自己就准备答应了。
其二是说女子臂挎着一筐梅子,一路走着,一路向遇见的男子们抛去。筐里的梅子越来越少,女子的心情就越来越急。两经示意,男子都没有反应,女子干脆直说了:帅哥,你过来,我们聊会儿吧。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只一个“急”字,就道出了这首诗的真谛。我在这“急”的情感和韵律中,读到的都是女子恨嫁的心情。尽管女子一直在喊“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可我们看见的都是她在频频向小伙子抛出梅子绣球。那句“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这样更为直白一些。
不过也正是因为“我求庶士”的事实被女子唱作了“求我庶士”,才更彰显了这个女子的小智慧、小可爱甚至是小骄傲。她借梅子的多寡来暗示自己青春的流逝,借梅子的抛出来表达自己的待嫁之心,明明是自己按捺不住春心,却还要庶士来“求我”。真是既表足了情又留足了面子。
正文 摽有梅:花开趁早(2)
据传范宣子出使鲁国,想请鲁国帮助伐郑,却又不知道鲁国的心思的时候,就吟了一段《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绣球抛出去,却并没有真的开口去求,既表达了意思,又给自己和国家留了面子和余地。鲁国听了之后,立刻心领神会,回的是《小雅角弓》里面的句子:“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选矣。”角弓的弦要时常调整,兄弟夫妻之间,也要时时叙旧,不要疏远了。其实意是,我们两国兄弟之邦,一衣带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了。
可见隐喻固然好,也要听的人懂得才成,不知道那个采梅女子所追求的男子是不是能领会她的一片痴情苦心。
3
《国语越语》里说,越王勾践曾下令“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朱集传》中也曾提有一句,“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也。”“嫁不及时,强暴之辱”这话多少有些骇人听闻。不过古时女子的社会地位的确是建立在婚姻与家庭基础之上的,这点毋庸置疑。没有婚姻的女子,在娘家是没有地位的。将这首急切的求嫁诗,置于其历史背景之下,轻声诵读,我们不免在俏皮的词语与大胆的表白背后,品出一丝丝辛酸的滋味,就如同女子手中的梅子一般,一口口吃下去,自有酸涩浸满身心。
我们生在了好时代,不必有“嫁不及时,强暴之辱”的担忧,不过适婚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结婚却是死无葬身之地。”每每听了,也让人汗颜。
4
说起“恨嫁”这个词,不由得要佩服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粤语用“恨”来表示极想,巧妙地融合了由爱生恨、无爱无恨的因果观点,想而不得,于是就那么恨起了“嫁”来。
闭上眼睛细细琢磨“恨嫁”这个词,自然就想起了《摽有梅》里的女子,自是那般古灵精怪聪明自傲的女子才会对“嫁”生恨。恨男子迟迟不来,恨男子迟迟不娶,恨这个男子让自己离了父母,恨自己的人生从此没了更多的可能……
其实,恨嫁的过程,也在“盼嫁”。盼早知道自己的他是什么样子,盼早脱离父母的唠叨与管制,盼一种美好生活构想的实现,盼自己飞上枝头变凤凰……可一盼不来,二盼不来,盼来盼去,就真的盼出了恨意。因此母亲嘴里有句真理“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可见女子恨嫁的恨意有多深,不单单要恨迟来的男子,还要恨父母——为什么没给我美若貂蝉的貌,为什么没给我聪若清照的才,害得我迟迟嫁不掉?
正文 摽有梅:花开趁早(3)
5
恨嫁的女子有两种,一种是愁嫁的,一种是难嫁的。
愁嫁的典型是刘若英在《粉红女郎》中扮演的“结婚狂”——乍一眼看去,没身材;深入一打听,没钱财;仔细一接触,没人才。图貌图金图前途,哪一样都不沾,实不是男人娶妻的目标。其实“结婚狂”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类女子最大的资本就是人好,可这个优点太隐私,非深交而不可见,不假以时日,是难以看见的。
难嫁的典型也是刘若英,现实中的刘若英。因为太优秀,会令身边的男人自叹不如自惭形秽,自然也就不敢追求。而女人爱情的起因一般是来自女人对男人的崇拜,太成功的女人已经很少遇上值得自己崇拜的男人了,爱情也就无处滋生。难怪戏外的奶茶也曾笑谈:“身边有许多朋友结婚,每次都让我十分惆怅,更惆怅的是该怎样给红包。后来我决定,每长一岁,红包就少200元!因为越长大,我在这上面回收的可能性就越少。”虽是玩笑,却也带了一丝丝恨嫁的味道,大有“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曲高和寡的凄凉。
第 14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14 章
正文 第 14 章
诗经,是一枚月亮 作者:沈文婷
第 14 章
有人曾撰文打趣说,如果是假设这位游女要嫁给他,那《汉广》就相当于现在流行的“明天我要嫁给你了”,如果是写实这位游女要嫁给他人,那《汉广》就相当于那首“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
关于这个故事,考古学界另有说法,他们认为《汉广》中游女是关于汉水女神的最早记录。
与之呼应的,还有一个关于“神女弄珠”的浪漫故事。据《南都赋》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郑交甫出使楚国,“遵彼汉皋台(万山)下,乃遇二神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他不知二女是汉江女神,便上前挑逗,索要佩珠,二女含笑不语,解下佩珠相赠。郑交甫喜不自禁,接过宝珠,襟于怀中,趋行十步,回望二女,
杳无踪迹,伸手探怀,已失佩珠,方悟汉水女神,不仅怅然。
作为欣赏,历史的真相偶尔可以忽略,因此我们也不必非去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场景。钱钟书先生曾说过“企慕情境”,我们不妨也这样来欣赏《汉广》,“可望而不可及,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单单这一句,已足够打动天下的痴男怨女。
3
每个人大抵都有过单相思的经历,但却不是每场单相思都能被世人传诵下来。可见,单相思也是饱含了学问的。
因为刘若英、周迅,我们知道有一个电视剧叫《人间四月天》,却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源自哲学家金岳霖教授的诗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因为梁思成、徐志摩,我们知道有一个才女叫林徽因,却少有人知道对林徽因最为长情的男人叫金岳霖,一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他对林徽因的深切悼念。
金教授一生痴恋林徽因,为她终身未娶。林徽因搬到哪儿,他也随之搬到哪儿,终生伴其左右。林徽因逝世多年以后,金岳霖先生忽然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才宣布说:“请诸位来庆祝一下,因为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有心至此,你能不为这单相思感动感怀?
正文 汉广:请善待那个爱你无望的人(3)
如果我们可以将金岳霖教授的故事看做《汉广》的当代版本,那么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1917年8月胡适在自己的婚礼上对伴娘曹声一见钟情,1923年,他们在杭州相爱。胡适曾经想过与发妻江冬秀离婚,无奈江冬秀以死相要挟,胡适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但还是将自己的情怀写进了诗中——“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上的人影”。
1948年,胡适赴台湾之前,来上海看曹声,留下一句让人无限欷的“等我”,从此天各一方。曹声为这一句誓约终身未再嫁,临终前还要求将自己埋葬在安徽绩溪的杨林桥旁,只因那是胡适回乡的必经之路。她希望有一天胡适归来时,能在自己的坟前驻留片刻。可她哪里知道,海峡对岸,胡适早已死去了整整十年。
4
因为这些故事,我突然就理解了《周南汉广》中樵夫的那一句“不可求思”、“不可方思”。原来不仅仅是“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还有一种爱叫做无望。
有过琼瑶情结的人对这样的爱情应该最为熟悉。《梅花烙》里,无双对贝勒爷不求名分的爱;《水云间》里,子旋对若鸿貌似兄弟的爱……爱本身是无错的,但纠结了三个人命运的爱就会牵扯出很多是非来,最终必定要有人退让,结局才能圆满。
肯于退让的那个人,便是懂得用无望去爱的那个人。
无望,不是绝望,是无求欲望;是已定结局,不计得失。
这种爱情,只在两种人身上才会出现。一种是懵懂少年,刚刚触碰爱情,一心只想付出和给予,还无暇顾及向对方索要回报;多年后再回想,只能评论说那时是少不经事。另一种则是情商永远处于青春期的人,尽管智商会让他们很理智地对待爱情、保护自己、勿伤他人,但依旧年轻的情商还是可以让他们不计成本地奉献爱情。前者是因为不懂,所以可爱;后者是因为懂得,所以可贵。
我们都有一颗希望能和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在一起的俗心,如果这个愿望泯灭,心也就空了。而那个无望着爱你的人,连最后的私欲也为了爱你而放弃了。
试想,在你和爱人花前月下时,另外一颗心却为你形单影只;固然你不必为此感恩或是内疚,但如果你知道他/她的存在,那么请你尊重并善待这个人。
正文 摽有梅:花开趁早(1)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墍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
1
倘若我是男儿身,一定要娶这个女子为妻。
不为旁的,只因这世上如此率性的女子已不多见。
2
《摽有梅》是诗经中很有名的一首求爱诗。后人的解读版本有两种。
其一是说梅子成熟时,女子在树下哀歌:快去摘那些梅子吧,树上还有七成的果实,你们这些家伙要是想娶我,就去选个黄道吉日吧。而随着树上的梅子由“七”变成了“三”,仍旧没见小伙子来提亲,女子急了,歌词便由“吉兮”换作“今兮”,大有“你敢提亲我就敢嫁”的味道。可中意的男子还是没出现,女子大急,再也顾不得礼数,只要男人肯开口,自己就准备答应了。
其二是说女子臂挎着一筐梅子,一路走着,一路向遇见的男子们抛去。筐里的梅子越来越少,女子的心情就越来越急。两经示意,男子都没有反应,女子干脆直说了:帅哥,你过来,我们聊会儿吧。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只一个“急”字,就道出了这首诗的真谛。我在这“急”的情感和韵律中,读到的都是女子恨嫁的心情。尽管女子一直在喊“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可我们看见的都是她在频频向小伙子抛出梅子绣球。那句“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这样更为直白一些。
不过也正是因为“我求庶士”的事实被女子唱作了“求我庶士”,才更彰显了这个女子的小智慧、小可爱甚至是小骄傲。她借梅子的多寡来暗示自己青春的流逝,借梅子的抛出来表达自己的待嫁之心,明明是自己按捺不住春心,却还要庶士来“求我”。真是既表足了情又留足了面子。
正文 摽有梅:花开趁早(2)
据传范宣子出使鲁国,想请鲁国帮助伐郑,却又不知道鲁国的心思的时候,就吟了一段《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绣球抛出去,却并没有真的开口去求,既表达了意思,又给自己和国家留了面子和余地。鲁国听了之后,立刻心领神会,回的是《小雅角弓》里面的句子:“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选矣。”角弓的弦要时常调整,兄弟夫妻之间,也要时时叙旧,不要疏远了。其实意是,我们两国兄弟之邦,一衣带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了。
可见隐喻固然好,也要听的人懂得才成,不知道那个采梅女子所追求的男子是不是能领会她的一片痴情苦心。
3
《国语越语》里说,越王勾践曾下令“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朱集传》中也曾提有一句,“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也。”“嫁不及时,强暴之辱”这话多少有些骇人听闻。不过古时女子的社会地位的确是建立在婚姻与家庭基础之上的,这点毋庸置疑。没有婚姻的女子,在娘家是没有地位的。将这首急切的求嫁诗,置于其历史背景之下,轻声诵读,我们不免在俏皮的词语与大胆的表白背后,品出一丝丝辛酸的滋味,就如同女子手中的梅子一般,一口口吃下去,自有酸涩浸满身心。
我们生在了好时代,不必有“嫁不及时,强暴之辱”的担忧,不过适婚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结婚却是死无葬身之地。”每每听了,也让人汗颜。
4
说起“恨嫁”这个词,不由得要佩服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粤语用“恨”来表示极想,巧妙地融合了由爱生恨、无爱无恨的因果观点,想而不得,于是就那么恨起了“嫁”来。
闭上眼睛细细琢磨“恨嫁”这个词,自然就想起了《摽有梅》里的女子,自是那般古灵精怪聪明自傲的女子才会对“嫁”生恨。恨男子迟迟不来,恨男子迟迟不娶,恨这个男子让自己离了父母,恨自己的人生从此没了更多的可能……
其实,恨嫁的过程,也在“盼嫁”。盼早知道自己的他是什么样子,盼早脱离父母的唠叨与管制,盼一种美好生活构想的实现,盼自己飞上枝头变凤凰……可一盼不来,二盼不来,盼来盼去,就真的盼出了恨意。因此母亲嘴里有句真理“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可见女子恨嫁的恨意有多深,不单单要恨迟来的男子,还要恨父母——为什么没给我美若貂蝉的貌,为什么没给我聪若清照的才,害得我迟迟嫁不掉?
正文 摽有梅:花开趁早(3)
5
恨嫁的女子有两种,一种是愁嫁的,一种是难嫁的。
愁嫁的典型是刘若英在《粉红女郎》中扮演的“结婚狂”——乍一眼看去,没身材;深入一打听,没钱财;仔细一接触,没人才。图貌图金图前途,哪一样都不沾,实不是男人娶妻的目标。其实“结婚狂”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类女子最大的资本就是人好,可这个优点太隐私,非深交而不可见,不假以时日,是难以看见的。
难嫁的典型也是刘若英,现实中的刘若英。因为太优秀,会令身边的男人自叹不如自惭形秽,自然也就不敢追求。而女人爱情的起因一般是来自女人对男人的崇拜,太成功的女人已经很少遇上值得自己崇拜的男人了,爱情也就无处滋生。难怪戏外的奶茶也曾笑谈:“身边有许多朋友结婚,每次都让我十分惆怅,更惆怅的是该怎样给红包。后来我决定,每长一岁,红包就少200元!因为越长大,我在这上面回收的可能性就越少。”虽是玩笑,却也带了一丝丝恨嫁的味道,大有“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曲高和寡的凄凉。
第 14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1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