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之冷美人 作者:中华田园喵
第十七章
徐龄心如坚钢,决定了的事不可能再改变,休妻就是休妻,纵使家中伺候了几十年的管家夫妇亲自来劝,也分毫不会动摇。
当然,徐龄信守诺言,在清除水患之前会好好照顾他这下堂妻,他自己要押人犯薛澄回官衙,便让管家夫妻将董夫人接回家去好好照顾。
夜色下,丝丝小雨微凉,管家老夫妇满脸沟壑沾满了水汽。老头儿低着头哀声叹气,老妇人则举着把破旧的油纸伞,搀着董夫人跨出高高的门槛:“哎,夫人小心,地下滑……”未说完便赶紧捂嘴,老目中强忍着泪水。
董夫人已不像刚接到休书时那般难以承受,只是淡淡笑了笑,纠正:“已经不是夫人了。”
老妇含泪摇头:“大人他怎么能、怎么能……哎,夫人是好的人啊!”
“哪有那么好……”破旧的油纸伞挡不住细细密密的雨丝,董夫人将冰凉的手背贴在心口,回望着薛家堂皇的大门,喃喃低语,“我也有私心,所以才会犯这么大的错……”
徐龄实在是穷二白,送董夫人回去的马车都是薛家准备的。临上车前,薛家里又跑出个丫鬟,将个油纸包塞给赶车的老管家,老管家低头,就闻到股子药材的清香。小丫鬟,也是就青鸾,板着张脸告知:“大夫说了,夫人的病得用人参养着,这里是六两。咱们姑娘说了,吃完了再来薛家拿。”
“这、这……这可不能……”老管家赶紧推拒,家里大人有令,不可收受奸商财物,旦发现以窃盗论处!
青鸾气急,虎着脸吼过去:“这不是给你家徐大人的,是给夫人的!徐大人不是休妻了么,还能管着董家的姑娘吃不吃参?他这哪叫父母官,事儿妈也不带这样的!”
把年纪还驼背的老管家差点被吼懵,直躲门后瞧的蓝鸢赶紧冲出来,将暴脾气小妞推身后去,自己跟老人家慢慢讲:“刚刚,大人从衙门发来信,说又有些灾民连夜京城,让老爷再调拨些盐来。”
洪水淹没家园,逃难的灾民连饭都吃不饱,不用说吃盐。凄凄惨惨躲进南京城避难时,好些都身体浮肿,除却粮食,还需紧急调盐过去。
蓝鸢将人参塞进老管家,娓娓劝着:“灾民进城,徐大人定然会赶去安置,恐怕到明天晚上都回不了家,您收好便是,不用担心。”
“哎……那、那就谢薛姑娘了。”
马车的车帘打起,露出董夫人那张病弱的面容,还有苍白的笑意:“帮我跟大姑娘说声谢吧。”
“不敢。”蓝鸢福了福,后头的青鸾也乖乖弯了腰,两个小丫头不是不明事理的,“是该谢谢您,帮了咱们大爷。”若不然,薛蟠还在应天府大牢里头。
董夫人摇了摇头,“咳咳”两声,勉强抬起细瘦的手腕放下车帘,同时垂下眼睛:“哪有啊,我原只是为了那点私心……”
丈夫,或者说曾经的丈夫,清廉孤傲,以至于高处不胜寒,在北京受人排挤,在南京也同样。董夫人的儿子名徐校,十三岁便已考中了秀才,谁家能比?可是,遍目留都,上至官宦下至乡绅,谁愿意与徐家结亲?
正三品大员唯的嫡子竟然说不上亲,这放在京城简直是笑话——可徐家真就是这么尴尬。谁不知,徐龄古怪孤僻,你把女儿嫁进他家门,万嫁妆厚实了些,这位大人没准就“大义灭亲”,带着溜大头兵抄了亲家。
南京城的媒婆只能惋惜:徐大人是个百年难得的好官,可就是因为他太好了,遍寻南京,真的找不着配得上徐公子的姑娘!
董夫人为儿子的亲事四处求人却四处碰壁,心力憔悴,连身体也渐渐垮下……
其实,董夫人早已知道自己病入膏肓,她不怕死,可她担心,若她不在了,谁能照顾校儿?作为个娘亲,至少,在她死之前,能为儿子谋桩姻缘……
于是,被逼到了绝境的董夫人,想出“非常之法”:听说皇商薛家有个品貌俱佳的大姑娘,或可以借着她兄长的事儿来卖个好,再向薛家提亲……
居心不良,果然是会遭报应的。董夫人虚弱地倚在车厢内,如是想着。背靠着硬邦邦的车厢,只觉片冰冷,冰冷得仿佛坠入了无底深渊……
马车轱辘轱辘行进,在被雨水打湿的地面上划下道道湿痕,曲曲折折。
青鸾看着马车远走,不由咬紧下唇:“董夫人真是瞎了眼,居然会跟了这么个玩意儿!”
蓝鸢轻轻摇了摇头:“姑娘说,徐大人是个好官……但不是个好人。”
……
薛家堂屋,夜半仍然灯火通明,却透着戏目散场的萧瑟,主人、客人拨拨离去,薛彬去调盐,郑泽去安顿穆氏——薛家的态度是将整个二房都扔了,这下堂妻自然而然地归入了东平王府的管辖范围内。
薛蟠与宝钗都是小辈,留到最晚。等仆从进来收拾茶碗,宝钗才起身,对薛蟠道:“哥哥,我们也回去吧,离天亮还有几个时辰,少还能睡睡。”
自穿越到薛家,宝钗就没好好睡过几个晚上,只企盼薛家威胁已除,今后能得个安眠。
“砰!”回答宝钗的却是声响,原来是薛蟠狠狠捶了下桌子。宝钗回头,就见她这哥哥瞪大眼睛脸不满:“妹子,你干嘛还要叫人去给那女人送参?她可没安好心,她自己跳火坑不够,还想拉你下去!”
宝钗瞅着他,言以蔽之:“你别忘了,董夫人是因为私放了你,才会被徐大人休离。”
“我……”薛蟠不服气,可又挠头,闹不明白怎么会折腾出这番因果来,这特么的到底谁欠谁的?彻底搞不清楚了!薛蟠只能粗声粗气地扯大嗓门:“就你想得!”
“谁让你从来不动脑子,我只好连你的那份起想了。”宝钗无奈叹气儿,看着薛蟠郁闷万分的模样,又忍不住笑道,“哥哥救我命,我只是替哥哥想想,还是我赚了的。”
薛蟠顿时抓耳挠腮,脸涨得通红:“妹子你别夸我,嘶……全身都痒!”
“就这点出息。”宝钗摇头,正准备回去休息,就见周嬷嬷匆匆跑了回来,问宝钗,“大姑娘,家里可有剩的木材石砖?徐大人那头传话来,说今夜京城的灾民众,府衙准备的建材不够住,让城里人家捐些出来。”
这本该去问薛王氏的,可薛王氏服了安神汤正在熟睡,周嬷嬷无奈,找到了宝钗。
宝钗还未反应,薛蟠便跳了起来:“徐龄那混账又不是不知道,薛家刚被烧成这样,木材石砖都得留着修屋子,哪有余的给他?”又对着宝钗嚷嚷,“妹子你就不该给他参,喂狗都比便宜他来的强!”
不怪薛蟠生气,南京城不是没闹过火灾,年节十分就有桩,户民居里,小孩玩爆竹烧着了房子,同样是半夜三的,徐龄亲自带人救火,灭了火之后还从县衙调了土石过来,拉着帮衙役起帮遭难的人家盖房子!
虽然薛家不缺那点钱也不缺那点人,可徐大人就缺那点心,对比之下怎么不让人窝火?
“哥哥,唔……”宝钗极疲倦,又被薛蟠吵,眩晕着跌坐在了绣墩上。
“妹子,你没事吧?”薛蟠顿时不敢嚷了,急又不知所措,只能学大狗围着宝钗的绣墩不停转圈圈。
宝钗被他转的晕,赶紧让他停下,又道:“灾民入城,无依无靠,今夜又下雨,他们比咱们需要木石。周嬷嬷,我记得后院里堆了两摞,匀摞给徐大人送去。”
周嬷嬷点头去办,薛蟠再次愤愤不平却又不敢再吵,宝钗瞧着他,问道:“哥哥你想想,夏季暴雨,万难民无瓦遮头,岂不是天到晚淋在水里?夏天也能冻死人,哥哥真忍心?”
薛蟠此人当得上个“混”,却也有那么点儿“义”,但不是忠义,而是绿林味儿十足的江湖义气。被妹子这么问,薛蟠时语塞,不由又红了脸,粗声粗气哼哧哧:“就是不想便宜了徐龄那个混账!”
宝钗却道:“徐大人是个好官,清正廉洁,奉公克己。”
不等薛蟠反驳,宝钗便继续道:“可他太过刚锐,丝毫不懂圆滑。他视商为奸商,视官为贪官,不足则万不足。他护着他的百姓,却不知道,正是这种‘嫉恶如仇’将他的百姓与官商彻底对立。贫富生嫌,官民生怨,敌视甚至仇视,长此以往,必成大祸。”
薛蟠越听越糊涂,磕磕绊绊地摸索妹子这段话的重点:“照你这意思,徐龄他……不得好死?”
“哥!”宝钗是真无奈,用现代的话说,她这傻哥啥时候心里能阳光点儿?只得再往明白了说:“我只是替徐大人可惜,为何不能退步海阔天空。”
堂屋后窗卷卷的芭蕉叶儿旁,穆梓安抱着胳膊轻笑着摇头:“退步海阔天空,那也得徐龄肯退才行啊。他可是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郑泽守在他家世子身边,苦大仇深想自杀:世子哎,您居然……居然在听个小姑娘的墙角?这要传出去,我没脸见王爷王妃了,我找把剪子自裁算了!
“好了好了,郑叔,我不听了,咱们回去。”见自家长史官又要哭了,没法,赶紧拎着回小院吧。
穆梓安被郑泽以哭猫脸威胁走了,因此没发现,薛家兄妹说完了话正准备离开堂屋,宝钗的目光却被只绣墩吸引住了。
正是穆梓安坐过的绣墩,绣墩距离地面三四寸远的地方,凹陷了个坑洞,中间凹得极深,上下两端延伸成长条形状。
薛蟠见宝钗蹲了下去,不由疑惑:“妹子你看什么呢?”
宝钗回过头来,疑惑道:“这里被抵出道痕迹……是‘她’脚腕上绑了什么东西?”
再往下看,靠近锈墩底部还有块仿佛被什么后跟踩踏过的痕迹,但是不像女人的绣鞋,反而像是……宝钗的目光投到薛蟠脚上,那是双精致的靴子。
……要知道,女人穿的都是绣鞋,男人才穿靴子。
难不成,那个”阿琦”是……
穆梓安不知宝钗已对他产生了怀疑,他正在竹影幽幽的小院里头,先给郑泽擦擦脸蹭蹭泪,再抹抹自己的脸,晚上粉涂了,实在不舒服!
趁穆梓安“卸妆”的时候,郑泽努力地心平气和着,终于把“自裁以谢王爷王妃知遇之恩”的傻念头给摁回去了,这才想起来问:“世子,难道您知道,徐龄这毛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刚刚世子在芭蕉叶下感慨的那嗓子,明显是知道内情的嘛。
“哦,我听卓尧说过些。”
“卓尧”这名字出来,郑长史又副恨不能死死的模样,穆梓安抽抽嘴角,赶紧改口:“大皇子,那是大皇子行了吧?”
赶紧说正事儿:“卓……大皇子查过徐龄,他真是个‘寒士’,穷乡僻壤就出了他这么个读书人,全乡人起节衣缩食供出来的。就在他上京考进士的时候,乡里闹了蝗灾,蝗虫啃光了粮食,于是又闹了饥荒。谁知道,百姓急需粮食救命的时候,当地的县太爷竟然勾结奸商囤积粮食抬高米价。据说,徐龄的家乡饿死了将近半人。咱们这位徐大人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却只见地饿殍,那情形……总之,从此徐大人就染上了这毛病,看到贪官奸商就如看到杀父仇人,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在南京这已算收敛了,到底之前在京城磨过了几年;最初他当县令的那个县城,乡绅富商举家迁往外省,还有结队上京告御状的,吏部觉得过分了要将徐龄调离,县城百姓却上了万言书,请求留住这位青天大老爷。”
“这……”郑泽不知该怎么说,徐龄的遭遇让人唏嘘,可他这毛病……只能叹,“其实,就像刚刚那位薛大姑娘说的,清廉到嫌富爱贫,惹得贫富官民结仇,是祸不是福。”
“是啊,没想到薛家那小姑娘挺有见识。”穆梓安赞赏地点了点头,又郁闷地晃来晃去,“皇上让我来南京,特别提了这个徐龄,让我瞧瞧这人能不能用。”能不能做整肃官场的剂药引子。
现在看来,徐大人这味药太刚烈,要是加进去——虚不受补,要出大问题的。
“世子,那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去探探南京其他的官儿?
“留在南京,继续看吧。”穆梓安蹲下,从靴子里取出匕首,边玩转边思考。
其实也不算太失望,承景帝已经决定,整肃官场要从最富庶的江南开始,这也是他来南京的原因。治理贪腐需要有个德才兼备的御史打头阵,皇上让他来南京瞧瞧徐龄是否可用——其实,除却徐龄,皇上跟卓尧手里还有另个人选,而那人在扬州……
穆梓安的目的地只在南京,扬州的官儿并不归他“试探”。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大皇子卓尧也秘密离京,去的,正是扬州。
穆梓安摸摸下巴,“御史”什么的,不指望从南京寻了,他就继续找找小虾米吧。希望,卓尧那边能顺利。
第十七章
欲望文
第十七章
徐龄心如坚钢,决定了的事不可能再改变,休妻就是休妻,纵使家中伺候了几十年的管家夫妇亲自来劝,也分毫不会动摇。
当然,徐龄信守诺言,在清除水患之前会好好照顾他这下堂妻,他自己要押人犯薛澄回官衙,便让管家夫妻将董夫人接回家去好好照顾。
夜色下,丝丝小雨微凉,管家老夫妇满脸沟壑沾满了水汽。老头儿低着头哀声叹气,老妇人则举着把破旧的油纸伞,搀着董夫人跨出高高的门槛:“哎,夫人小心,地下滑……”未说完便赶紧捂嘴,老目中强忍着泪水。
董夫人已不像刚接到休书时那般难以承受,只是淡淡笑了笑,纠正:“已经不是夫人了。”
老妇含泪摇头:“大人他怎么能、怎么能……哎,夫人是好的人啊!”
“哪有那么好……”破旧的油纸伞挡不住细细密密的雨丝,董夫人将冰凉的手背贴在心口,回望着薛家堂皇的大门,喃喃低语,“我也有私心,所以才会犯这么大的错……”
徐龄实在是穷二白,送董夫人回去的马车都是薛家准备的。临上车前,薛家里又跑出个丫鬟,将个油纸包塞给赶车的老管家,老管家低头,就闻到股子药材的清香。小丫鬟,也是就青鸾,板着张脸告知:“大夫说了,夫人的病得用人参养着,这里是六两。咱们姑娘说了,吃完了再来薛家拿。”
“这、这……这可不能……”老管家赶紧推拒,家里大人有令,不可收受奸商财物,旦发现以窃盗论处!
青鸾气急,虎着脸吼过去:“这不是给你家徐大人的,是给夫人的!徐大人不是休妻了么,还能管着董家的姑娘吃不吃参?他这哪叫父母官,事儿妈也不带这样的!”
把年纪还驼背的老管家差点被吼懵,直躲门后瞧的蓝鸢赶紧冲出来,将暴脾气小妞推身后去,自己跟老人家慢慢讲:“刚刚,大人从衙门发来信,说又有些灾民连夜京城,让老爷再调拨些盐来。”
洪水淹没家园,逃难的灾民连饭都吃不饱,不用说吃盐。凄凄惨惨躲进南京城避难时,好些都身体浮肿,除却粮食,还需紧急调盐过去。
蓝鸢将人参塞进老管家,娓娓劝着:“灾民进城,徐大人定然会赶去安置,恐怕到明天晚上都回不了家,您收好便是,不用担心。”
“哎……那、那就谢薛姑娘了。”
马车的车帘打起,露出董夫人那张病弱的面容,还有苍白的笑意:“帮我跟大姑娘说声谢吧。”
“不敢。”蓝鸢福了福,后头的青鸾也乖乖弯了腰,两个小丫头不是不明事理的,“是该谢谢您,帮了咱们大爷。”若不然,薛蟠还在应天府大牢里头。
董夫人摇了摇头,“咳咳”两声,勉强抬起细瘦的手腕放下车帘,同时垂下眼睛:“哪有啊,我原只是为了那点私心……”
丈夫,或者说曾经的丈夫,清廉孤傲,以至于高处不胜寒,在北京受人排挤,在南京也同样。董夫人的儿子名徐校,十三岁便已考中了秀才,谁家能比?可是,遍目留都,上至官宦下至乡绅,谁愿意与徐家结亲?
正三品大员唯的嫡子竟然说不上亲,这放在京城简直是笑话——可徐家真就是这么尴尬。谁不知,徐龄古怪孤僻,你把女儿嫁进他家门,万嫁妆厚实了些,这位大人没准就“大义灭亲”,带着溜大头兵抄了亲家。
南京城的媒婆只能惋惜:徐大人是个百年难得的好官,可就是因为他太好了,遍寻南京,真的找不着配得上徐公子的姑娘!
董夫人为儿子的亲事四处求人却四处碰壁,心力憔悴,连身体也渐渐垮下……
其实,董夫人早已知道自己病入膏肓,她不怕死,可她担心,若她不在了,谁能照顾校儿?作为个娘亲,至少,在她死之前,能为儿子谋桩姻缘……
于是,被逼到了绝境的董夫人,想出“非常之法”:听说皇商薛家有个品貌俱佳的大姑娘,或可以借着她兄长的事儿来卖个好,再向薛家提亲……
居心不良,果然是会遭报应的。董夫人虚弱地倚在车厢内,如是想着。背靠着硬邦邦的车厢,只觉片冰冷,冰冷得仿佛坠入了无底深渊……
马车轱辘轱辘行进,在被雨水打湿的地面上划下道道湿痕,曲曲折折。
青鸾看着马车远走,不由咬紧下唇:“董夫人真是瞎了眼,居然会跟了这么个玩意儿!”
蓝鸢轻轻摇了摇头:“姑娘说,徐大人是个好官……但不是个好人。”
……
薛家堂屋,夜半仍然灯火通明,却透着戏目散场的萧瑟,主人、客人拨拨离去,薛彬去调盐,郑泽去安顿穆氏——薛家的态度是将整个二房都扔了,这下堂妻自然而然地归入了东平王府的管辖范围内。
薛蟠与宝钗都是小辈,留到最晚。等仆从进来收拾茶碗,宝钗才起身,对薛蟠道:“哥哥,我们也回去吧,离天亮还有几个时辰,少还能睡睡。”
自穿越到薛家,宝钗就没好好睡过几个晚上,只企盼薛家威胁已除,今后能得个安眠。
“砰!”回答宝钗的却是声响,原来是薛蟠狠狠捶了下桌子。宝钗回头,就见她这哥哥瞪大眼睛脸不满:“妹子,你干嘛还要叫人去给那女人送参?她可没安好心,她自己跳火坑不够,还想拉你下去!”
宝钗瞅着他,言以蔽之:“你别忘了,董夫人是因为私放了你,才会被徐大人休离。”
“我……”薛蟠不服气,可又挠头,闹不明白怎么会折腾出这番因果来,这特么的到底谁欠谁的?彻底搞不清楚了!薛蟠只能粗声粗气地扯大嗓门:“就你想得!”
“谁让你从来不动脑子,我只好连你的那份起想了。”宝钗无奈叹气儿,看着薛蟠郁闷万分的模样,又忍不住笑道,“哥哥救我命,我只是替哥哥想想,还是我赚了的。”
薛蟠顿时抓耳挠腮,脸涨得通红:“妹子你别夸我,嘶……全身都痒!”
“就这点出息。”宝钗摇头,正准备回去休息,就见周嬷嬷匆匆跑了回来,问宝钗,“大姑娘,家里可有剩的木材石砖?徐大人那头传话来,说今夜京城的灾民众,府衙准备的建材不够住,让城里人家捐些出来。”
这本该去问薛王氏的,可薛王氏服了安神汤正在熟睡,周嬷嬷无奈,找到了宝钗。
宝钗还未反应,薛蟠便跳了起来:“徐龄那混账又不是不知道,薛家刚被烧成这样,木材石砖都得留着修屋子,哪有余的给他?”又对着宝钗嚷嚷,“妹子你就不该给他参,喂狗都比便宜他来的强!”
不怪薛蟠生气,南京城不是没闹过火灾,年节十分就有桩,户民居里,小孩玩爆竹烧着了房子,同样是半夜三的,徐龄亲自带人救火,灭了火之后还从县衙调了土石过来,拉着帮衙役起帮遭难的人家盖房子!
虽然薛家不缺那点钱也不缺那点人,可徐大人就缺那点心,对比之下怎么不让人窝火?
“哥哥,唔……”宝钗极疲倦,又被薛蟠吵,眩晕着跌坐在了绣墩上。
“妹子,你没事吧?”薛蟠顿时不敢嚷了,急又不知所措,只能学大狗围着宝钗的绣墩不停转圈圈。
宝钗被他转的晕,赶紧让他停下,又道:“灾民入城,无依无靠,今夜又下雨,他们比咱们需要木石。周嬷嬷,我记得后院里堆了两摞,匀摞给徐大人送去。”
周嬷嬷点头去办,薛蟠再次愤愤不平却又不敢再吵,宝钗瞧着他,问道:“哥哥你想想,夏季暴雨,万难民无瓦遮头,岂不是天到晚淋在水里?夏天也能冻死人,哥哥真忍心?”
薛蟠此人当得上个“混”,却也有那么点儿“义”,但不是忠义,而是绿林味儿十足的江湖义气。被妹子这么问,薛蟠时语塞,不由又红了脸,粗声粗气哼哧哧:“就是不想便宜了徐龄那个混账!”
宝钗却道:“徐大人是个好官,清正廉洁,奉公克己。”
不等薛蟠反驳,宝钗便继续道:“可他太过刚锐,丝毫不懂圆滑。他视商为奸商,视官为贪官,不足则万不足。他护着他的百姓,却不知道,正是这种‘嫉恶如仇’将他的百姓与官商彻底对立。贫富生嫌,官民生怨,敌视甚至仇视,长此以往,必成大祸。”
薛蟠越听越糊涂,磕磕绊绊地摸索妹子这段话的重点:“照你这意思,徐龄他……不得好死?”
“哥!”宝钗是真无奈,用现代的话说,她这傻哥啥时候心里能阳光点儿?只得再往明白了说:“我只是替徐大人可惜,为何不能退步海阔天空。”
堂屋后窗卷卷的芭蕉叶儿旁,穆梓安抱着胳膊轻笑着摇头:“退步海阔天空,那也得徐龄肯退才行啊。他可是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郑泽守在他家世子身边,苦大仇深想自杀:世子哎,您居然……居然在听个小姑娘的墙角?这要传出去,我没脸见王爷王妃了,我找把剪子自裁算了!
“好了好了,郑叔,我不听了,咱们回去。”见自家长史官又要哭了,没法,赶紧拎着回小院吧。
穆梓安被郑泽以哭猫脸威胁走了,因此没发现,薛家兄妹说完了话正准备离开堂屋,宝钗的目光却被只绣墩吸引住了。
正是穆梓安坐过的绣墩,绣墩距离地面三四寸远的地方,凹陷了个坑洞,中间凹得极深,上下两端延伸成长条形状。
薛蟠见宝钗蹲了下去,不由疑惑:“妹子你看什么呢?”
宝钗回过头来,疑惑道:“这里被抵出道痕迹……是‘她’脚腕上绑了什么东西?”
再往下看,靠近锈墩底部还有块仿佛被什么后跟踩踏过的痕迹,但是不像女人的绣鞋,反而像是……宝钗的目光投到薛蟠脚上,那是双精致的靴子。
……要知道,女人穿的都是绣鞋,男人才穿靴子。
难不成,那个”阿琦”是……
穆梓安不知宝钗已对他产生了怀疑,他正在竹影幽幽的小院里头,先给郑泽擦擦脸蹭蹭泪,再抹抹自己的脸,晚上粉涂了,实在不舒服!
趁穆梓安“卸妆”的时候,郑泽努力地心平气和着,终于把“自裁以谢王爷王妃知遇之恩”的傻念头给摁回去了,这才想起来问:“世子,难道您知道,徐龄这毛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刚刚世子在芭蕉叶下感慨的那嗓子,明显是知道内情的嘛。
“哦,我听卓尧说过些。”
“卓尧”这名字出来,郑长史又副恨不能死死的模样,穆梓安抽抽嘴角,赶紧改口:“大皇子,那是大皇子行了吧?”
赶紧说正事儿:“卓……大皇子查过徐龄,他真是个‘寒士’,穷乡僻壤就出了他这么个读书人,全乡人起节衣缩食供出来的。就在他上京考进士的时候,乡里闹了蝗灾,蝗虫啃光了粮食,于是又闹了饥荒。谁知道,百姓急需粮食救命的时候,当地的县太爷竟然勾结奸商囤积粮食抬高米价。据说,徐龄的家乡饿死了将近半人。咱们这位徐大人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却只见地饿殍,那情形……总之,从此徐大人就染上了这毛病,看到贪官奸商就如看到杀父仇人,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在南京这已算收敛了,到底之前在京城磨过了几年;最初他当县令的那个县城,乡绅富商举家迁往外省,还有结队上京告御状的,吏部觉得过分了要将徐龄调离,县城百姓却上了万言书,请求留住这位青天大老爷。”
“这……”郑泽不知该怎么说,徐龄的遭遇让人唏嘘,可他这毛病……只能叹,“其实,就像刚刚那位薛大姑娘说的,清廉到嫌富爱贫,惹得贫富官民结仇,是祸不是福。”
“是啊,没想到薛家那小姑娘挺有见识。”穆梓安赞赏地点了点头,又郁闷地晃来晃去,“皇上让我来南京,特别提了这个徐龄,让我瞧瞧这人能不能用。”能不能做整肃官场的剂药引子。
现在看来,徐大人这味药太刚烈,要是加进去——虚不受补,要出大问题的。
“世子,那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去探探南京其他的官儿?
“留在南京,继续看吧。”穆梓安蹲下,从靴子里取出匕首,边玩转边思考。
其实也不算太失望,承景帝已经决定,整肃官场要从最富庶的江南开始,这也是他来南京的原因。治理贪腐需要有个德才兼备的御史打头阵,皇上让他来南京瞧瞧徐龄是否可用——其实,除却徐龄,皇上跟卓尧手里还有另个人选,而那人在扬州……
穆梓安的目的地只在南京,扬州的官儿并不归他“试探”。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大皇子卓尧也秘密离京,去的,正是扬州。
穆梓安摸摸下巴,“御史”什么的,不指望从南京寻了,他就继续找找小虾米吧。希望,卓尧那边能顺利。
第十七章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