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诗社
探春说道诗社,独孤策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红楼》书中,大观园最为精彩的一节一一红楼群芳起诗社。
独孤策虽然不好舞文弄墨,更加鄙视那等寻章摘句的功夫,可这么精彩的事,既然赶上了,怎能不参与进去。
“哦!这诗社竟不知道谁该为魁首?”
探春闻言,知道独孤策竟然也有意,不禁喜不自胜,道:“正要去找珠大嫂子商议,我们可不敢自专。”
独孤策也知道,李纨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出嫁前也是闻名金陵的才女,众女要起诗社,自该请李纨来操持。
众人商议了一番,便径直往稻香村来了,寻见李纨,探春主动说起了诗社一事。
李纨青年守寡,只守着儿子过活,平日里过得也十分苦闷,听探春说起,也不禁动了心思,道:“正该有这一番盛世,才不负这大观园的好景致,只是这起诗社,总不能红口白牙的便成了,我自荐为掌坛,帮着你们操持,却不知谁来做着魁首。”
李纨话音刚落,惜春便抢着道:“林姐姐的才学,就连贤德妃娘娘都是夸赞的,曾言,我们姐妹竟没一个及得上,自该林姐姐为魁首。”
黛玉忙拉了惜春一把,自谦道:“我小小年纪,经的事少,哪当得起这般重任,还是宝姐姐来做魁首最为恰当!”
湘云自来与宝钗交好,也附和道:“我也说是宝姐姐最好!”
一旁的贾宝玉想要说话,却又插不进嘴去,只急的抓耳挠腮,他向来是和好热闹的,这等热闹事,岂能不掺合进去,只可惜,他虽素有捷才,可真要是正经起个诗社,到时候,必然都是命题,连句的文章,他却最不耐烦那种数古论今。
“宝姐姐最好!”贾宝玉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机会,插了一句,可是说完却又后悔,往黛玉这边看来,“林妹妹也好!”
只可惜,大脸宝心心念念的林妹妹却连看都不看他,这让大脸宝心伤不已。
大脸宝的一番表情变换,自然都被独孤策看在眼里,却也不甚在意,他前世读《红楼》,虽然从不认为大脸宝是黛玉的良配,可却也知道,黛玉在这偌大的贾府,大脸宝便是她唯一的安慰。
况且,他早和黛玉定亲,只等着黛玉三年孝期过后,便会成亲,再者黛玉素来自珍自重,他也不担心,两人会有什么私情,所以大脸宝的一番做派,独孤策也只当没看见。
一番谦让下来,最终还是宝钗做了魁首,这所谓的魁首,其实也就是每次诗社有活动,负责开篇之人,黛玉不去争,想来也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况且,她如今心属独孤策,自然也就不需要去和宝钗争竞什么,相反日子久了,相处倒也十分和睦。
定下了魁首,惜春又道:“你们作诗,左右我是不跟着掺合的。”
这段时日,惜春虽然也跟着黛玉学着读书写诗,可终究不擅长这些,为了不露怯,赶紧点名了,说完,还朝着独孤策吐了下舌头。
独孤策自然是知道的,他倒也不强求自己未来的妻子是个大才女,惜春雅擅丹青,这一点本就是秀外慧中了,哪能再强求。
迎春见惜春说了,也连忙跟着说道:“我也不会作诗,便不要算我才好!”
李纨见两人推辞,却不肯放过,道:“便是不做诗,好歹也做个副社长,要不然岂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你们一个负责出题,一个负责监场,如何!?”
听到不用作诗,迎春,惜春也就应了。
诸般人选都敲定了下来,大脸宝偏是个急性子,恨不能今日就起社:“今日风光好,不如今日便起一社,如何!?”
李纨笑道:“宝玉,你急个什么,今日只是拟定章程,便是要起社,也该容我些时日来准备,说到此处,我才发现,今日咱们这里还少了一个人!”
湘云急问道:“大嫂子说少了谁!?”
不等李纨说话,探春便道:“大嫂子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怎地琏二嫂子不在!”
王熙凤!?
众人都是一愣,看向李纨,探春的眼神都不对了。
贾府上谁人不知,王熙凤是个睁眼瞎,平日里看账本都是平儿在一旁给念,也就是近两年,化妆品的生意做大了,她这才跟着贾琏学了些字,让她来做什么?
难不成,让赫赫有名的风辣子来念打油诗不成。
就连独孤策都觉得这姑嫂两个是高级黑,准备专门拉着王熙凤过来垫底。
探春见众人不解,笑道:“咱们要起诗社,纵然学不得古人曲水流觞,可也该整治些席面,咱们手头可都不宽裕,若是没有琏二嫂子,这起社的钱该谁来出!”
合着就是打算拉王熙凤进来做冤大头!
众人闻言,顿时一副了然的模样。
贾府人人都知道,别看家中基业甚大,可真要是说到豪富,这家中谁也比不得贾琏夫妇,如今一个做着神仙醉,一个做着化妆品,那可都是日进斗金的好营生。
湘云大笑道:“正该如此,谁不知道二嫂子是个有钱的,合该她来出钱!”
当即就要让人去请王熙凤。
独孤策在一旁看着,心中却在叹息,王熙凤有钱,难到李纨就当真是个精穷的?
独孤策虽然不知道内中明细,却也知道,李纨在贾家可是拿着和贾母一样的月例,平日里长辈的赏赐更是最多的,只因她年轻守寡,膝下更是有荣国府第五代唯一的独苗贾兰,贾母自然不肯亏待了她。
起个诗社,姊妹们玩闹一番,能花费几个钱,李纨既自荐当了掌坛,又是大嫂子,年龄最长,按说第一个东道应该由她来做。
毕竟李纨每月的例钱20两银子,是宝玉、探春、黛玉等人的十倍,王熙凤的五倍,与老祖宗贾母、婆婆王夫人同等待遇,加上园子里土地的收成,每年还有400多两银子的进账,算是大观园里的头号财主,可她却老想着自己能省下一个是一个,以备将来。
结果,书中诗社的第一桌酒席,还是探春尽了地主之谊。
到了次日,史湘云应宝玉之邀来到贾府,李纨道:“昨日我们的诗且别给她看,她来晚了,先罚她和诗,要好,请她入社;要不好,罚她一个东道再说。”
很有策略地将众人的视线引向“迟到”的史湘云,偏偏这湘云这傻丫头光顾着高兴了,忘了自己荷包里并没有银子,脱口就说:“明日先罚我做个东道,就先让我起一社。”
见湘云“接盘”了,李纨心中暗喜。
幸亏薛宝钗是个有心人,她知道史大小姐素来囊中羞涩,毕竟父母双亡,婶娘又不待见她,请不起,遂邀请湘云当晚去蘅芜院就寝,灯下一番商议,从哥哥薛蟠的店铺里搞来了几篓大螃蟹,几坛子好酒,总算帮湘云圆了这个场。
可事不过三,探春、湘云已各请了一回,这第三回怎么着也该轮到社长了吧,李纨大概也知道,老是装糊涂想蒙混过关那是不行的,必须对弟弟妹妹们有所交代,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寻找一位有钱的赞助商。
于是,李纨便率领文艺沙龙全体成员,浩浩荡荡去找管家的王熙凤,妯娌二人冷嘲热讽,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番较量,最终李纨获胜,成功地为诗社拉来了50两银子的赞助费。
到了第四十九回,大观园里新来了李琦、李玟、邢岫烟、薛宝琴等远道客人,薛蟠的侍妾香菱也住进了蘅芜院,并拜林黛玉为师学习做诗。
这下可热闹了,恰逢天降瑞雪,李纨便请大伙儿来稻香村商议赏雪吟诗之事,湘云进门就道:“快商议做诗!我瞧瞧这回是谁的东家?”
湘云生性豪爽有啥说啥,说这话分明是在“点”李纨:人到齐了,活动经费也有了,看社长您这回还有啥话讲。
李纨却提出了新创意:“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今儿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做诗,你们意思怎么样?”
她三言两语,巧妙地将本该用诗社“公款”请客,或由她社长个人掏腰包变成了aa制。众人洞若观火,于是都不啃声,唯有宝玉傻啦吧唧道:“这话很是,只是今日晚了,若到明儿,晴了又无趣。”
这么一来,李纨凑份子为新诗友接风洗尘的提议就算通过了。
众人看了窗外道:“这雪未必晴,纵晴了,这一夜下的也够赏了。”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终不如芦雪庵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明日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玩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
她指着香菱、宝琴、李玟、李琦、蚰烟:“这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有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
宝钗等人一齐应诺,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李纨的这一番话很有意思。
此时到场的共有十一人,除去新加盟的李琦、李玟、邢岫烟、薛宝琴,当然不能让这四位嘉宾破费,没有这个道理,香菱地位较低,级别不够,自然也不用掏钱,史湘云虽然经常来贾府小住,毕竟也算是客人,况且上次咏菊花诗请大伙儿吃螃蟹花了不少钱,因为这两个原因这回再让她“出血”终究有些说不过去。
剩下的宝玉、探春、黛玉、宝钗,李纨,共五位,按照常理,李纨该这么说才是:“你们四份子,加上我一份子,总有五两银子也尽够了。”
可她偏偏说;“总有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
其实,李纨并不是随口这么一说,言下之意似乎是在婉转地“提醒”史湘云同学:你出不出份子在两可之间,出也行,不出也行,若是能出一份子更好,我非常欢迎,多多益善。
另外,她还说“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不过是小玩意,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
那霸气任性的王熙凤乃一文盲,大字原本不识得几个,诗词歌赋,平仄格律更是一窍不通,为什么单要给她报个信儿呢?
这表面上的原因众诗友都能理解,因为凤姐是诗社的赞助商,这里正式搞活动了给人打个招呼是表示尊重。
但也不排除李纨另有用意:“凤丫头,你给的活动经费我们已经开始花了,你就别惦记啦。”
众目睽睽之下,她不露声色地玩了一把“瞒天过海”。
由此可见,其实李纨和王熙凤一样,有经济头脑,在搞个人资产增值方面也很有一套。只是她不曾管理家务,无法施展拳脚,又因手中无权,没法儿揩油敛财,于是只能在细小的地方算计,小打小敲,能捞一点是一点。
通观《红楼梦》全书,王熙凤赞助的50两银子,李纨始终没花,就这么稀里糊涂给昧下了。
李纨之所以“有机可乘”,说明诗社在财务管理上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迎春、惜春两位副社长形同虚设,压根就不问事,从不搞财务审计,平常诗社的活动也很少参加。
虽然李纨也算是个老实人,出身名门闺秀,一向克己复礼,温良贤淑,但无约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腐败的滋生,尽管“贪污”50两银子充其量只是小小的腐败,与王熙凤帮人办事一次就受.贿3000两相比乃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可众人也并不都是傻子,于是两年后,“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众人推举黛玉当了社长,李纨终于被“弹劾”。
究竟是谁率先“发难”让李纨下台?
李社长“逊位”是否与诗社的财务管理不透明有关?
曹公在书中未曾交待,与书中的许多细节一样,曹大师故意引而不发,隐隐约约,朦朦胧胧,让读者自己品味。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诗社成员,除了贾宝玉是个糊涂蛋,一向不问俗事,过一天享受一天,从不在金钱方面操心;而探春、湘云、黛玉、宝钗姐妹,个个聪慧绝顶,心知肚明,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如果说这件事还不能证明什么的话,那么,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可以说,算是彻底把李纨的心胸格局比下去了。
书中第四十二回,刘姥姥回去,王夫人、凤姐儿、平儿、鸳鸯,乃至贾宝玉都有礼物,唯独李纨没有。
论理,刘姥姥这门亲戚,根源是从王家来的,贾母出面招待,这是给足了王夫人面子,所以,和贾母和王夫人有关的,都有表示。
王夫人和王熙凤是王家人,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鸳鸯是贾母的心腹,就连宝玉,也知道这是母亲那边的亲戚,也还趁便送了个价值不菲的成窑钟子。
可是,李纨作为王夫人的大儿媳妇,居然毫无表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再怎么说,婆婆的脸面还是要顾及的吧?
为什么说宝玉、黛玉、宝钗、三春这些人不用送呢?
因为这些都是还没成年还没成家的公子和小姐,他们其实是没有单独的财力的,所以,不必送什么,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李纨不送,确实说不过去。
首先,李纨早已经是分房过了,从她嫁给贾珠起,就是这样了,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了,贾珠死后,也是如此。
其次,李纨是寡母孤儿,贾府对李纨格外照顾,不管是月钱还是每年的分红,李纨都是格外多给的,这点书中曾借王熙凤的嘴交代过。
就把李纨心胸格局不够点出来了。
李纨的小气和吝啬,固然有寡母孤儿,以防将来抚育养老的考虑。她内心的恐惧,总觉得被贾珠抛下,无依无靠,要积攒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但确乎也过了一些。这说明了李纨骨子里面的另一面,那就是自私和吝啬,虽然表面厚道,但其实还是有些冷酷的。
在这一点上,和王熙凤比,人格气度,心胸眼界,高下自见。
难怪,红楼梦曲里要说李纨: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就是说,虽然李纨恐怕老来母子无靠,要积攒财富,但也要适可而止,适当的做一些善事,这样才会为儿孙们积攒一些功德,保佑儿孙平安无事。
这样的意思,其实也意味着,贾府事败被抄后,即便经历了贾兰中兴,但是,贾兰中兴以后的境况,不过是重复之前贾府的悲剧而已,儿女不肖,子孙无德,贾兰振兴后的新贾府,依然难逃败落的命运,这似乎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也是一个富有哲理的结局。
中兴又如何?人生废与兴。
独孤策终究还是看不下去,道:“这诗社的头一遭,倒不如我来做个东道如何,也不必麻烦琏二嫂子了!”
探春说道诗社,独孤策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红楼》书中,大观园最为精彩的一节一一红楼群芳起诗社。
独孤策虽然不好舞文弄墨,更加鄙视那等寻章摘句的功夫,可这么精彩的事,既然赶上了,怎能不参与进去。
“哦!这诗社竟不知道谁该为魁首?”
探春闻言,知道独孤策竟然也有意,不禁喜不自胜,道:“正要去找珠大嫂子商议,我们可不敢自专。”
独孤策也知道,李纨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出嫁前也是闻名金陵的才女,众女要起诗社,自该请李纨来操持。
众人商议了一番,便径直往稻香村来了,寻见李纨,探春主动说起了诗社一事。
李纨青年守寡,只守着儿子过活,平日里过得也十分苦闷,听探春说起,也不禁动了心思,道:“正该有这一番盛世,才不负这大观园的好景致,只是这起诗社,总不能红口白牙的便成了,我自荐为掌坛,帮着你们操持,却不知谁来做着魁首。”
李纨话音刚落,惜春便抢着道:“林姐姐的才学,就连贤德妃娘娘都是夸赞的,曾言,我们姐妹竟没一个及得上,自该林姐姐为魁首。”
黛玉忙拉了惜春一把,自谦道:“我小小年纪,经的事少,哪当得起这般重任,还是宝姐姐来做魁首最为恰当!”
湘云自来与宝钗交好,也附和道:“我也说是宝姐姐最好!”
一旁的贾宝玉想要说话,却又插不进嘴去,只急的抓耳挠腮,他向来是和好热闹的,这等热闹事,岂能不掺合进去,只可惜,他虽素有捷才,可真要是正经起个诗社,到时候,必然都是命题,连句的文章,他却最不耐烦那种数古论今。
“宝姐姐最好!”贾宝玉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机会,插了一句,可是说完却又后悔,往黛玉这边看来,“林妹妹也好!”
只可惜,大脸宝心心念念的林妹妹却连看都不看他,这让大脸宝心伤不已。
大脸宝的一番表情变换,自然都被独孤策看在眼里,却也不甚在意,他前世读《红楼》,虽然从不认为大脸宝是黛玉的良配,可却也知道,黛玉在这偌大的贾府,大脸宝便是她唯一的安慰。
况且,他早和黛玉定亲,只等着黛玉三年孝期过后,便会成亲,再者黛玉素来自珍自重,他也不担心,两人会有什么私情,所以大脸宝的一番做派,独孤策也只当没看见。
一番谦让下来,最终还是宝钗做了魁首,这所谓的魁首,其实也就是每次诗社有活动,负责开篇之人,黛玉不去争,想来也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况且,她如今心属独孤策,自然也就不需要去和宝钗争竞什么,相反日子久了,相处倒也十分和睦。
定下了魁首,惜春又道:“你们作诗,左右我是不跟着掺合的。”
这段时日,惜春虽然也跟着黛玉学着读书写诗,可终究不擅长这些,为了不露怯,赶紧点名了,说完,还朝着独孤策吐了下舌头。
独孤策自然是知道的,他倒也不强求自己未来的妻子是个大才女,惜春雅擅丹青,这一点本就是秀外慧中了,哪能再强求。
迎春见惜春说了,也连忙跟着说道:“我也不会作诗,便不要算我才好!”
李纨见两人推辞,却不肯放过,道:“便是不做诗,好歹也做个副社长,要不然岂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你们一个负责出题,一个负责监场,如何!?”
听到不用作诗,迎春,惜春也就应了。
诸般人选都敲定了下来,大脸宝偏是个急性子,恨不能今日就起社:“今日风光好,不如今日便起一社,如何!?”
李纨笑道:“宝玉,你急个什么,今日只是拟定章程,便是要起社,也该容我些时日来准备,说到此处,我才发现,今日咱们这里还少了一个人!”
湘云急问道:“大嫂子说少了谁!?”
不等李纨说话,探春便道:“大嫂子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怎地琏二嫂子不在!”
王熙凤!?
众人都是一愣,看向李纨,探春的眼神都不对了。
贾府上谁人不知,王熙凤是个睁眼瞎,平日里看账本都是平儿在一旁给念,也就是近两年,化妆品的生意做大了,她这才跟着贾琏学了些字,让她来做什么?
难不成,让赫赫有名的风辣子来念打油诗不成。
就连独孤策都觉得这姑嫂两个是高级黑,准备专门拉着王熙凤过来垫底。
探春见众人不解,笑道:“咱们要起诗社,纵然学不得古人曲水流觞,可也该整治些席面,咱们手头可都不宽裕,若是没有琏二嫂子,这起社的钱该谁来出!”
合着就是打算拉王熙凤进来做冤大头!
众人闻言,顿时一副了然的模样。
贾府人人都知道,别看家中基业甚大,可真要是说到豪富,这家中谁也比不得贾琏夫妇,如今一个做着神仙醉,一个做着化妆品,那可都是日进斗金的好营生。
湘云大笑道:“正该如此,谁不知道二嫂子是个有钱的,合该她来出钱!”
当即就要让人去请王熙凤。
独孤策在一旁看着,心中却在叹息,王熙凤有钱,难到李纨就当真是个精穷的?
独孤策虽然不知道内中明细,却也知道,李纨在贾家可是拿着和贾母一样的月例,平日里长辈的赏赐更是最多的,只因她年轻守寡,膝下更是有荣国府第五代唯一的独苗贾兰,贾母自然不肯亏待了她。
起个诗社,姊妹们玩闹一番,能花费几个钱,李纨既自荐当了掌坛,又是大嫂子,年龄最长,按说第一个东道应该由她来做。
毕竟李纨每月的例钱20两银子,是宝玉、探春、黛玉等人的十倍,王熙凤的五倍,与老祖宗贾母、婆婆王夫人同等待遇,加上园子里土地的收成,每年还有400多两银子的进账,算是大观园里的头号财主,可她却老想着自己能省下一个是一个,以备将来。
结果,书中诗社的第一桌酒席,还是探春尽了地主之谊。
到了次日,史湘云应宝玉之邀来到贾府,李纨道:“昨日我们的诗且别给她看,她来晚了,先罚她和诗,要好,请她入社;要不好,罚她一个东道再说。”
很有策略地将众人的视线引向“迟到”的史湘云,偏偏这湘云这傻丫头光顾着高兴了,忘了自己荷包里并没有银子,脱口就说:“明日先罚我做个东道,就先让我起一社。”
见湘云“接盘”了,李纨心中暗喜。
幸亏薛宝钗是个有心人,她知道史大小姐素来囊中羞涩,毕竟父母双亡,婶娘又不待见她,请不起,遂邀请湘云当晚去蘅芜院就寝,灯下一番商议,从哥哥薛蟠的店铺里搞来了几篓大螃蟹,几坛子好酒,总算帮湘云圆了这个场。
可事不过三,探春、湘云已各请了一回,这第三回怎么着也该轮到社长了吧,李纨大概也知道,老是装糊涂想蒙混过关那是不行的,必须对弟弟妹妹们有所交代,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寻找一位有钱的赞助商。
于是,李纨便率领文艺沙龙全体成员,浩浩荡荡去找管家的王熙凤,妯娌二人冷嘲热讽,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番较量,最终李纨获胜,成功地为诗社拉来了50两银子的赞助费。
到了第四十九回,大观园里新来了李琦、李玟、邢岫烟、薛宝琴等远道客人,薛蟠的侍妾香菱也住进了蘅芜院,并拜林黛玉为师学习做诗。
这下可热闹了,恰逢天降瑞雪,李纨便请大伙儿来稻香村商议赏雪吟诗之事,湘云进门就道:“快商议做诗!我瞧瞧这回是谁的东家?”
湘云生性豪爽有啥说啥,说这话分明是在“点”李纨:人到齐了,活动经费也有了,看社长您这回还有啥话讲。
李纨却提出了新创意:“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今儿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做诗,你们意思怎么样?”
她三言两语,巧妙地将本该用诗社“公款”请客,或由她社长个人掏腰包变成了aa制。众人洞若观火,于是都不啃声,唯有宝玉傻啦吧唧道:“这话很是,只是今日晚了,若到明儿,晴了又无趣。”
这么一来,李纨凑份子为新诗友接风洗尘的提议就算通过了。
众人看了窗外道:“这雪未必晴,纵晴了,这一夜下的也够赏了。”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终不如芦雪庵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明日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玩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
她指着香菱、宝琴、李玟、李琦、蚰烟:“这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有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
宝钗等人一齐应诺,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李纨的这一番话很有意思。
此时到场的共有十一人,除去新加盟的李琦、李玟、邢岫烟、薛宝琴,当然不能让这四位嘉宾破费,没有这个道理,香菱地位较低,级别不够,自然也不用掏钱,史湘云虽然经常来贾府小住,毕竟也算是客人,况且上次咏菊花诗请大伙儿吃螃蟹花了不少钱,因为这两个原因这回再让她“出血”终究有些说不过去。
剩下的宝玉、探春、黛玉、宝钗,李纨,共五位,按照常理,李纨该这么说才是:“你们四份子,加上我一份子,总有五两银子也尽够了。”
可她偏偏说;“总有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
其实,李纨并不是随口这么一说,言下之意似乎是在婉转地“提醒”史湘云同学:你出不出份子在两可之间,出也行,不出也行,若是能出一份子更好,我非常欢迎,多多益善。
另外,她还说“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不过是小玩意,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
那霸气任性的王熙凤乃一文盲,大字原本不识得几个,诗词歌赋,平仄格律更是一窍不通,为什么单要给她报个信儿呢?
这表面上的原因众诗友都能理解,因为凤姐是诗社的赞助商,这里正式搞活动了给人打个招呼是表示尊重。
但也不排除李纨另有用意:“凤丫头,你给的活动经费我们已经开始花了,你就别惦记啦。”
众目睽睽之下,她不露声色地玩了一把“瞒天过海”。
由此可见,其实李纨和王熙凤一样,有经济头脑,在搞个人资产增值方面也很有一套。只是她不曾管理家务,无法施展拳脚,又因手中无权,没法儿揩油敛财,于是只能在细小的地方算计,小打小敲,能捞一点是一点。
通观《红楼梦》全书,王熙凤赞助的50两银子,李纨始终没花,就这么稀里糊涂给昧下了。
李纨之所以“有机可乘”,说明诗社在财务管理上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迎春、惜春两位副社长形同虚设,压根就不问事,从不搞财务审计,平常诗社的活动也很少参加。
虽然李纨也算是个老实人,出身名门闺秀,一向克己复礼,温良贤淑,但无约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腐败的滋生,尽管“贪污”50两银子充其量只是小小的腐败,与王熙凤帮人办事一次就受.贿3000两相比乃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可众人也并不都是傻子,于是两年后,“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众人推举黛玉当了社长,李纨终于被“弹劾”。
究竟是谁率先“发难”让李纨下台?
李社长“逊位”是否与诗社的财务管理不透明有关?
曹公在书中未曾交待,与书中的许多细节一样,曹大师故意引而不发,隐隐约约,朦朦胧胧,让读者自己品味。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诗社成员,除了贾宝玉是个糊涂蛋,一向不问俗事,过一天享受一天,从不在金钱方面操心;而探春、湘云、黛玉、宝钗姐妹,个个聪慧绝顶,心知肚明,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如果说这件事还不能证明什么的话,那么,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可以说,算是彻底把李纨的心胸格局比下去了。
书中第四十二回,刘姥姥回去,王夫人、凤姐儿、平儿、鸳鸯,乃至贾宝玉都有礼物,唯独李纨没有。
论理,刘姥姥这门亲戚,根源是从王家来的,贾母出面招待,这是给足了王夫人面子,所以,和贾母和王夫人有关的,都有表示。
王夫人和王熙凤是王家人,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鸳鸯是贾母的心腹,就连宝玉,也知道这是母亲那边的亲戚,也还趁便送了个价值不菲的成窑钟子。
可是,李纨作为王夫人的大儿媳妇,居然毫无表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再怎么说,婆婆的脸面还是要顾及的吧?
为什么说宝玉、黛玉、宝钗、三春这些人不用送呢?
因为这些都是还没成年还没成家的公子和小姐,他们其实是没有单独的财力的,所以,不必送什么,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李纨不送,确实说不过去。
首先,李纨早已经是分房过了,从她嫁给贾珠起,就是这样了,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了,贾珠死后,也是如此。
其次,李纨是寡母孤儿,贾府对李纨格外照顾,不管是月钱还是每年的分红,李纨都是格外多给的,这点书中曾借王熙凤的嘴交代过。
就把李纨心胸格局不够点出来了。
李纨的小气和吝啬,固然有寡母孤儿,以防将来抚育养老的考虑。她内心的恐惧,总觉得被贾珠抛下,无依无靠,要积攒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但确乎也过了一些。这说明了李纨骨子里面的另一面,那就是自私和吝啬,虽然表面厚道,但其实还是有些冷酷的。
在这一点上,和王熙凤比,人格气度,心胸眼界,高下自见。
难怪,红楼梦曲里要说李纨: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就是说,虽然李纨恐怕老来母子无靠,要积攒财富,但也要适可而止,适当的做一些善事,这样才会为儿孙们积攒一些功德,保佑儿孙平安无事。
这样的意思,其实也意味着,贾府事败被抄后,即便经历了贾兰中兴,但是,贾兰中兴以后的境况,不过是重复之前贾府的悲剧而已,儿女不肖,子孙无德,贾兰振兴后的新贾府,依然难逃败落的命运,这似乎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也是一个富有哲理的结局。
中兴又如何?人生废与兴。
独孤策终究还是看不下去,道:“这诗社的头一遭,倒不如我来做个东道如何,也不必麻烦琏二嫂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