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必须得拖,现在左羚他们还在塞外,没有进入关内,在这个时候如果谈判破裂,左羚他们很可能在半道被劫持,回不到内地了。
虽然孙虎带着七千人马护送左羚她们,但是现在长城边关那里,谁知道有几万鞑靼的军队在那里布防啊。
在京城里,三封国书都到了,皇上看到了三封国书后笑的不亦乐乎。
“这小家伙他是出去给朕当差去了,还是出去找媳妇去了,还一下子找到了三个公主。”隆庆帝看着三封和亲国书,啼笑皆非。
“这三封国书上书的日子很贴近,这里面会不会有诈啊?”司礼监掌印太监已经先看过国书了,也是觉得有些好笑,不过他更觉得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俺答王的国书有没有诈不好说,不过瓦剌和兀良哈这两族的国书倒是有些诚意,至少他们把价码开出来了,而且要价也不是太高。”秉笔太监笑道。
隆庆帝点头:“要说这个况且的确是一表人才,而且才艺出众,若不是陈老夫子下手快把他抢走了,朕都想许他一个公主。他现在也有几房夫人了吧?”
“好像是五个吧。”秉笔太监在心里数了数道。
“是五个,不过夫人就是陈老夫子的千金,其他的只能算是妾室。”掌印太监道。
“瓦剌和兀良哈难道不知道况且已经有五房夫人了,他们的公主嫁给况且也只能做妾?”隆庆帝皱眉道。
他也是觉得瓦剌和兀良哈的条件不错,大可以做成这笔买卖,至于把况且卖给这两族,隆庆帝一点意见都没有,反正这是娶公主,又不是被招驸马,况且还是可以回到内地给他当差,而不是在塞外当王爷。
上次如果不是兀良哈和瓦剌的大军跟鞑靼族协同作战,鞑靼族也不可能直接杀到北京城下,现在边关已经是风声鹤唳,各种传闻都有,据各方面得到的情报分析,俺答王已经完成了秋季攻势的部署,如果在这个时候,瓦剌和兀良哈两族退出,对明朝来说犹如获得两大援军一般。
与此相比,况且的个人幸福就不值一提了,
“万岁爷,他们蛮夷没有咱们这么多说法,那些酋长王公都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夫人,顶多是分一个正福晋、侧福晋的,并没有妾室这一说,而且侧福晋的地位也不低。”秉笔太监解释道。
“还有,塞外的这些女人嫁人后地位的高低跟娘家的势力有关系,而不是先娶后娶决定的。”掌印太监补充一句。
“哦,她们是觉得自己族的势力强大,所以哪怕做侧福晋也愿意了。”隆庆帝倒是有些明白了。
“但是蛮夷狡诈无信,此事还是须从长计议。”掌印太监道。
他还是有些不相信瓦剌和兀良哈真的会如此上赶着跟朝廷和亲,总觉得这里面可能有阴谋。
这主要是他们还不知道恶魔生灵在塞外肆虐的事,瓦剌和兀良哈也是因为这件事才主动跟况且结亲的,并不单单是想得到明朝的物资。
如果只是想要明朝的物资供应,他们大可以用不跟大明为敌这一条来交换,而不用献出自己的公主。
因为他们这次的表态太大方了,也太热情急切了,有点反常,隆庆帝这才怀疑其中有诈。
“张先生和高先生怎么看这件事?”隆庆帝问道。
“这两位先生的意思可就大不一样了。”掌印太监笑道。
“他们怎么说?”隆庆帝倒是想知道他的两个老师的意见。
“张先生看后只是说了一句话:扯淡。”掌印太监说罢大笑起来。
“扯淡?张先生是这么说的?”隆庆帝也笑了。
他倒是能想象得出张居正当时的样子,张居正性子高傲,或许不喜欢这种和亲的勾当,也或许是认为跟塞外和亲有辱大明王朝的名声吧。
“那高先生呢?”隆庆帝又问道。
“高先生倒是很感兴趣,主要也是怕其中有诈,他说,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掌印太监道。
“高先生比较喜欢变通。”隆庆帝道。
事情也的确如掌印太监所说的那样,张居正看过掌印太监给他的三封国书后就扔了回来,只是回答两个字:扯淡。
倒是高拱对这件事很感兴趣,觉得这是一桩不错的买卖,就是怕瓦剌和兀良哈不讲信用,到时候上当受骗。
谈到高拱隆庆帝神色又有些黯然,现在朝廷上下对高拱的弹劾越来越多了,隆庆帝都有些压不住了。
主要是高拱性情过于孤傲,尤其是跟徐阶不和,两人的好友还有属下互相攻讦,在朝廷上俨然分成两大朋党,这可是朝廷决不能容忍的。
徐阶看上去虽然失势了,实则在朝廷内外势力还是不小的,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官员欠下他的人情,现在就是回报人情的时候了。
隆庆帝当然是坚决站在高拱这一边,但是群臣上下人情汹汹,他也得给群臣一个交代。
他可是要做一代明君的,不可能像他父皇那样专门跟大臣对着干,哪怕他有高拱、张居正为辅也不行。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愁这件事,所以况且这事倒是让他开心地笑了好多天,也冲淡了一些惆怅。
“况且个人是什么意思?”秉笔太监问道。
况且的奏折是直接交到皇上手里的,只有皇上发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皇上如果不发给他们看,他们也就没法知道况且的奏折里写了什么。
“他只是陈述事实,把一切都推给咱们了,说是专候圣裁。”隆庆帝笑道。
“这小家伙倒是会说话,学会耍滑头了,不过看起来他也不是很反对啊。”秉笔太监笑道。
“娶两个公主,得两个王爵这等美事哪里找去,他当然是心里乐开花了。”掌印太监凑趣道。
隆庆帝摇摇头,异族公主不是那么好娶的,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了,隆庆帝知道况且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些,尽管如此还是请示他圣裁,这里面的意思也就很丰富了。
隆庆帝估计况且是真心想要促成这次和平,所以不惜舍身来促成,况且这个意思倒是让隆庆帝有些为难,他也不想把况且推到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里。
现在高拱已经被弹劾成这样了,要是况且真的娶了两个异族的公主,接受两个王爵,怕是要被满朝文武骂成国贼了吧。
“高先生的事情你们跟徐先生谈过没有?”隆庆帝问道。
“谈过了,徐先生也很是委屈,说这事不是他挑起来的,而且那些弹劾高先生的大臣们也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不过要是高先生能手下留情,徐先生愿意去跟那些大臣们谈,让他们就此罢手。”
隆庆帝点点头,他也是不得已只好当上了和事佬,让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亲自跟找徐阶和高拱谈,希望他们能和衷共济,而不是天天互相攻讦。
徐阶当然不想在临退休前在朝廷上树立大敌,无奈高拱太强势,就是容不得徐阶,而且两人交恶也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恨,纯粹就是高拱看着徐阶不顺眼,认为他在前朝作恶太多,早就应该得到报应,而不是现在还身居首辅高位。
徐阶也并非贪恋权势,但是他现在如果做出让步,就等于太阿倒持,所以也只能坚持挺住,跟高拱对抗,起码取得一个暂时的平衡。
皇上很为难,张居正也很为难。
张居正因为这事也找两个人分别谈过,毕竟一个是他的同僚,一个还算是张居正的老师,都是关系密切的,可是结果却也不理想,两个人当面都是怎么说怎么好,过后还是老样子,相互不买账。
现在每次上朝,几乎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就是两派的人互相弹劾,矛头最后的指向当然就是徐阶和高拱
“实在不行,让高先生先回乡避避风头如何?”隆庆帝沉吟道。
“可是,这样一来高先生会认为万岁爷抛弃了他,有亏旧恩啊。”掌印太监听后急忙道。
“让徐先生也委屈一下,提前致仕,这样两派的人就说不出什么话来了。”秉笔太监道。
“那样的话首辅由张先生接任?”掌印太监问道。
“不,首辅太遭人嫉妒了,张先生不宜骤居此位,还是另选他人吧。”
“那就论资排辈,由李春芳接任。”
这就是皇宫里的小朝廷商议的结果,其实皇宫里的司礼监就相当于外廷的内阁,只不过更加专权,而且议事也不会像外廷那样乱糟糟的,凡事都是一两句话就决定了。
明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并不能视为皇上的奴才,尽管在法理上的确是,但是这两位太监已经是内宫的内相了,在决定国家大事上实则比外廷的大学士更加有权。
可以说国家的权利有一半是掌握在他们两人的手上。
就在高拱和徐阶在朝廷上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刻,他们两人都没想到,皇上已经下了决定,把他们全抛开了。
皇上无法容忍他们两人的部属整天争斗,把朝廷上下闹的昏天黑地,而且还没有个终止,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根本就没法处理了。
虽然孙虎带着七千人马护送左羚她们,但是现在长城边关那里,谁知道有几万鞑靼的军队在那里布防啊。
在京城里,三封国书都到了,皇上看到了三封国书后笑的不亦乐乎。
“这小家伙他是出去给朕当差去了,还是出去找媳妇去了,还一下子找到了三个公主。”隆庆帝看着三封和亲国书,啼笑皆非。
“这三封国书上书的日子很贴近,这里面会不会有诈啊?”司礼监掌印太监已经先看过国书了,也是觉得有些好笑,不过他更觉得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俺答王的国书有没有诈不好说,不过瓦剌和兀良哈这两族的国书倒是有些诚意,至少他们把价码开出来了,而且要价也不是太高。”秉笔太监笑道。
隆庆帝点头:“要说这个况且的确是一表人才,而且才艺出众,若不是陈老夫子下手快把他抢走了,朕都想许他一个公主。他现在也有几房夫人了吧?”
“好像是五个吧。”秉笔太监在心里数了数道。
“是五个,不过夫人就是陈老夫子的千金,其他的只能算是妾室。”掌印太监道。
“瓦剌和兀良哈难道不知道况且已经有五房夫人了,他们的公主嫁给况且也只能做妾?”隆庆帝皱眉道。
他也是觉得瓦剌和兀良哈的条件不错,大可以做成这笔买卖,至于把况且卖给这两族,隆庆帝一点意见都没有,反正这是娶公主,又不是被招驸马,况且还是可以回到内地给他当差,而不是在塞外当王爷。
上次如果不是兀良哈和瓦剌的大军跟鞑靼族协同作战,鞑靼族也不可能直接杀到北京城下,现在边关已经是风声鹤唳,各种传闻都有,据各方面得到的情报分析,俺答王已经完成了秋季攻势的部署,如果在这个时候,瓦剌和兀良哈两族退出,对明朝来说犹如获得两大援军一般。
与此相比,况且的个人幸福就不值一提了,
“万岁爷,他们蛮夷没有咱们这么多说法,那些酋长王公都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夫人,顶多是分一个正福晋、侧福晋的,并没有妾室这一说,而且侧福晋的地位也不低。”秉笔太监解释道。
“还有,塞外的这些女人嫁人后地位的高低跟娘家的势力有关系,而不是先娶后娶决定的。”掌印太监补充一句。
“哦,她们是觉得自己族的势力强大,所以哪怕做侧福晋也愿意了。”隆庆帝倒是有些明白了。
“但是蛮夷狡诈无信,此事还是须从长计议。”掌印太监道。
他还是有些不相信瓦剌和兀良哈真的会如此上赶着跟朝廷和亲,总觉得这里面可能有阴谋。
这主要是他们还不知道恶魔生灵在塞外肆虐的事,瓦剌和兀良哈也是因为这件事才主动跟况且结亲的,并不单单是想得到明朝的物资。
如果只是想要明朝的物资供应,他们大可以用不跟大明为敌这一条来交换,而不用献出自己的公主。
因为他们这次的表态太大方了,也太热情急切了,有点反常,隆庆帝这才怀疑其中有诈。
“张先生和高先生怎么看这件事?”隆庆帝问道。
“这两位先生的意思可就大不一样了。”掌印太监笑道。
“他们怎么说?”隆庆帝倒是想知道他的两个老师的意见。
“张先生看后只是说了一句话:扯淡。”掌印太监说罢大笑起来。
“扯淡?张先生是这么说的?”隆庆帝也笑了。
他倒是能想象得出张居正当时的样子,张居正性子高傲,或许不喜欢这种和亲的勾当,也或许是认为跟塞外和亲有辱大明王朝的名声吧。
“那高先生呢?”隆庆帝又问道。
“高先生倒是很感兴趣,主要也是怕其中有诈,他说,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掌印太监道。
“高先生比较喜欢变通。”隆庆帝道。
事情也的确如掌印太监所说的那样,张居正看过掌印太监给他的三封国书后就扔了回来,只是回答两个字:扯淡。
倒是高拱对这件事很感兴趣,觉得这是一桩不错的买卖,就是怕瓦剌和兀良哈不讲信用,到时候上当受骗。
谈到高拱隆庆帝神色又有些黯然,现在朝廷上下对高拱的弹劾越来越多了,隆庆帝都有些压不住了。
主要是高拱性情过于孤傲,尤其是跟徐阶不和,两人的好友还有属下互相攻讦,在朝廷上俨然分成两大朋党,这可是朝廷决不能容忍的。
徐阶看上去虽然失势了,实则在朝廷内外势力还是不小的,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官员欠下他的人情,现在就是回报人情的时候了。
隆庆帝当然是坚决站在高拱这一边,但是群臣上下人情汹汹,他也得给群臣一个交代。
他可是要做一代明君的,不可能像他父皇那样专门跟大臣对着干,哪怕他有高拱、张居正为辅也不行。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愁这件事,所以况且这事倒是让他开心地笑了好多天,也冲淡了一些惆怅。
“况且个人是什么意思?”秉笔太监问道。
况且的奏折是直接交到皇上手里的,只有皇上发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皇上如果不发给他们看,他们也就没法知道况且的奏折里写了什么。
“他只是陈述事实,把一切都推给咱们了,说是专候圣裁。”隆庆帝笑道。
“这小家伙倒是会说话,学会耍滑头了,不过看起来他也不是很反对啊。”秉笔太监笑道。
“娶两个公主,得两个王爵这等美事哪里找去,他当然是心里乐开花了。”掌印太监凑趣道。
隆庆帝摇摇头,异族公主不是那么好娶的,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了,隆庆帝知道况且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些,尽管如此还是请示他圣裁,这里面的意思也就很丰富了。
隆庆帝估计况且是真心想要促成这次和平,所以不惜舍身来促成,况且这个意思倒是让隆庆帝有些为难,他也不想把况且推到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里。
现在高拱已经被弹劾成这样了,要是况且真的娶了两个异族的公主,接受两个王爵,怕是要被满朝文武骂成国贼了吧。
“高先生的事情你们跟徐先生谈过没有?”隆庆帝问道。
“谈过了,徐先生也很是委屈,说这事不是他挑起来的,而且那些弹劾高先生的大臣们也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不过要是高先生能手下留情,徐先生愿意去跟那些大臣们谈,让他们就此罢手。”
隆庆帝点点头,他也是不得已只好当上了和事佬,让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亲自跟找徐阶和高拱谈,希望他们能和衷共济,而不是天天互相攻讦。
徐阶当然不想在临退休前在朝廷上树立大敌,无奈高拱太强势,就是容不得徐阶,而且两人交恶也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恨,纯粹就是高拱看着徐阶不顺眼,认为他在前朝作恶太多,早就应该得到报应,而不是现在还身居首辅高位。
徐阶也并非贪恋权势,但是他现在如果做出让步,就等于太阿倒持,所以也只能坚持挺住,跟高拱对抗,起码取得一个暂时的平衡。
皇上很为难,张居正也很为难。
张居正因为这事也找两个人分别谈过,毕竟一个是他的同僚,一个还算是张居正的老师,都是关系密切的,可是结果却也不理想,两个人当面都是怎么说怎么好,过后还是老样子,相互不买账。
现在每次上朝,几乎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就是两派的人互相弹劾,矛头最后的指向当然就是徐阶和高拱
“实在不行,让高先生先回乡避避风头如何?”隆庆帝沉吟道。
“可是,这样一来高先生会认为万岁爷抛弃了他,有亏旧恩啊。”掌印太监听后急忙道。
“让徐先生也委屈一下,提前致仕,这样两派的人就说不出什么话来了。”秉笔太监道。
“那样的话首辅由张先生接任?”掌印太监问道。
“不,首辅太遭人嫉妒了,张先生不宜骤居此位,还是另选他人吧。”
“那就论资排辈,由李春芳接任。”
这就是皇宫里的小朝廷商议的结果,其实皇宫里的司礼监就相当于外廷的内阁,只不过更加专权,而且议事也不会像外廷那样乱糟糟的,凡事都是一两句话就决定了。
明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并不能视为皇上的奴才,尽管在法理上的确是,但是这两位太监已经是内宫的内相了,在决定国家大事上实则比外廷的大学士更加有权。
可以说国家的权利有一半是掌握在他们两人的手上。
就在高拱和徐阶在朝廷上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刻,他们两人都没想到,皇上已经下了决定,把他们全抛开了。
皇上无法容忍他们两人的部属整天争斗,把朝廷上下闹的昏天黑地,而且还没有个终止,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根本就没法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