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宿劭的手段
户部后院那间专门给昶王办公的小院子里,昶王正端坐在正屋,听着宿劭派回来的小厮低低的汇报,屋外萧然的禀告声响起。
六弟和孙大郎?他们俩今天不是去靖北王府给靖北王嫡长孙庆满月礼嘛?怎么这个时辰跑到自己这里来了?
“快请六爷和大郎进来。”蒋光臻扬声吩咐道,又转头看着小厮,低低的吩咐,“你先回去你们爷那里,就说我知道了。”
小厮一句也没多问,长揖了一礼,利落地转身就从侧面的小门转了出去。
蒋光淮掀帘而入,只余光扫见侧面的布帘轻微的晃了晃,就静止的仿佛那扇门帘从未晃动过一般,蒋光淮心里一动,微笑着回转心思,长揖和蒋光臻见了礼,孙彦辉跟在蒋光淮身后,并未看到门帘的晃动,他只是心疑不定,这时候跑来找昶王要干什么?
宿劭带着人一路疾驰,终于在关城门前飞马入城。
费县宋知县听到小厮衙役禀告,急忙忙从被窝里爬出来,小丫头手脚并用地伺候他穿了长衫,头发也没来得及梳整齐,就粗粗插了一支云头簪,屐着鞋子奔了出去,宿劭那个霸王,现在可是领了钦差的职,他一个小知县,可万万不敢得罪了他。
宋知县赶到知县衙门口长揖见礼,陪着笑引了宿劭进了衙门后院,宿劭也不跟他多寒暄,吩咐了要沐浴洗漱休息,宋知县更是不敢多问,忙安排人收拾了屋子,送了宿劭进去沐浴更衣了。
宋知县忙让人收拾了离宿劭住的屋子最近的一间正房,备做议事只用,宿劭带来的小厮们动作极快,沐浴更衣之后,已经配合着宋知县的人,把能搬来的花草盆栽都搬到了屋廊台阶下,又在隔了三五步的廊檐拐角处,烧了红泥小炉,烧水洗茶具。
宋知县看着众人一通忙碌却极有章法,看的有些目瞪口呆,难道那霸王要在自己这县衙常住?宋知县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宿劭沐浴洗漱出来,川南手脚利落安排着人在园子里水榭里摆上了长几摇椅等,宿劭微笑着让着宋知县,“今天月光清澈,要不咱们去园子里坐着说说话?我看这月下的园子,别有一番景致,倒是不错。”
宋知县陪着笑,“这是在下的荣幸,荣幸,哈哈,大人请。”他哪儿敢不答应啊?再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反驳宿劭这个小霸王的话。
园中翠荫浓绿下的亭子,早已收拾妥当,宿劭极其客气的让着宋知县落了座,两人借着风凉,慢慢沏茶喝着,倒也让宋知县的紧张感松快了不少。
“宋大人不要拘谨,今天我到的有些晚了,倒是耽误了您休息。”宿劭看着川南沏了茶,微笑着客套道。
“哪里,哪里,钦差大人得皇上嘱托,身兼重任,下官必鼎力配合。”宋知县不敢托大,赶紧起身,抱拳长揖,借着机会表忠心。
宿劭笑了起来,点着头,指了指椅子,示意宋知县坐回去,笑着道:“宋大人快坐,咱们都是为皇上效力,为了百姓,大人能如此,那我也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明天过了日跌,我就要赶到淮扬府,浙江路节度使文大人和营田使方大人一早就能赶到咱们这里,到时候咱们碰一下,这费县的赈济就由宋大人辛苦辛苦,多多配合文大人和方大人了,大人也知道,如今煦王领着这赈济的统总,煦王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大人得多多惊醒着些才是。”
宋知县被宿劭后面跳跃着转了的话题又惊出了一身薄汗,煦王统总,皇上却安排宿劭来做这个钦差,满丰国的人,谁不知道宿劭是昶王的人,他能真心配合煦王赈灾?唉唉唉,这又是一滩浑水,他还是老老实实听话,真的要惊醒起来才是。
宋知县知道宿劭那话里的意思,又起身长揖,躬身真心的感谢。
浙江路节度使文大人是煦王侧妃戴氏父亲的表亲,可为人却清明方正,和营田使方大人在城门刚开的时候,就打马进了城,直奔费县知县衙门。
宋知县下了决心只一心以皇上为主,倒也清爽光棍了起来,早早起了几乎迎出了衙门口,把两位大人迎进了衙门,宿劭已经坐在衙门侧书房等着了。
宿劭作为钦差,属于官阶最大的,自然落座上首,客气的吩咐人带着两位大人去净了手脸,又一起吃了点点心,这才安排道:“来前皇上吩咐了,文大人统总赈济的银两,方大人负责查清楚受灾的田地耕亩数以及每亩地所对应的人头数,在费县的人数以及并不在费县却沾着耕地的人数,老人有多少,未满十岁的孩子有多少,每日每人大约需要多少粮食裹腹,整个费县受灾的农家,大约需要多少粮食,统共每月的税负是多少,还有,”宿劭转头看着文大人,“大人多多辛苦,如今咱们虽只负责赈济,可这水里河工也得配合,你今明两天,去见一下刘大人,他于水利上最是精通,只为人上有些古板不通,这倒也没什么影响,你们几个商议商议,看能不能调些澄港的水过来。”
文大人微微皱了皱眉,看着宿劭道:“大人,这赈济的银两,下官到现在也没有接到朝廷具体的信。这没有银两,不论是饮水还是农田,我等都是无计可施啊。”
宿劭挑着眉梢儿扫了一圈立刻也皱起了眉头,“方大人所言极是,我会书信煦王,你们几个先照着有银子安排吧,若是没有银子,咱们再想没有银子的法子。”
宿劭这话说的有些混账,营田使方大人忍不住道:“大人,若是没有银子,下官这里寸步难行。”
“我不是让你们先照着有银子安排嘛?好了,剩下的你们和宋知县商议吧,我得赶紧安排启程了,淮阳府还有一堆的事儿呢。”宿劭压根就不打算跟他们多废话,微微拱了拱手,算是打了招呼,也不管他们什么神情,就甩着手径直起身离开了。
看着宿劭转身看不到身影了,方大人气的眉毛都竖了起来,手指忍不住抖动着,“这,这哪里有一点认真赈济的样子?”
文大人猛地扭头,蹙着眉头瞪着他,厉声道:“慎言!”
宋知县光棍得就像是听不懂一般,他只负责配合,可不会傻乎乎的硬是靠前去抢个功劳什么的,再说,也没什么好抢的,能安全着把事情做好,已经不容易了。
文大人也不敢耽误,和方大人宋知县商量了半响,分派了任务,就带着人往澄港找刘大人去了,方大人则和宋知县一起,往浙江路布政使衙门所在的泾县赶去,他们这些事物,就算没银子也得有人,找布政使最合适不过。
方大人和宋知县也没敢坐车,两人骑了马带着人直奔泾县,此时刚过了隅中,进出城门来往的农人商人小贩儿们络绎不绝,倒没有因为旱灾而有所减少,看起来还是热闹的很。
两人减缓了马速,刚过了城门洞,就看到城门内横七竖八的围着几堆的人,每堆里大概七八个人的样子,宋知县心里一紧,忙仔细看了过去,看清楚大概都是小贩和闲汉,这颗心才有放了回去,他就怕宿劭路上给他们下个绊子什么的,自己成了那池鱼,连这小小的知县的职务都保不住。
方大人倒没怎么在意,他和文大人这一路赶来,路经过很多小县城,每个城门内外都是热热闹闹的聚着人,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异样。
两人不敢打马,只慢慢让马踱着步子,他们毕竟是文官,马术有限,万一踩踏了人,就麻烦了。
紧挨着城门内摆摊的小贩扬声说着闲话,“这费县老袁家的,也是够可怜的,他那个媳妇多能干啊。”
“唉,我说,你可不能起了歹心啊,人家老袁家媳妇是人家老袁家的,就是遭了难,那也是人家老袁家的。”另一个闲汉模样的人拍着他的肩膀,摇着头笑道。
“谁说我起了歹心?只是觉得不值罢了。”小贩脸上通红,别扭的强辩了一句。
宋知县和方大人同时关注了过去,倒不是他们知道什么老袁不老袁的,他们只是好奇,这泾县怎么会有关于费县的谣言。
方大人抬了抬手,后面一个小厮催马上前,“你去看看。”
小厮领命,骑着马走了几步,离了大队,下了马去打听去了。
方大人和宋知县不敢耽误,可又不敢加速,只得耐着性子踱着马步,一步步往人少处移动。
打听事儿的小厮很快回了队伍,几步赶上方大人,低声汇报道:“大人,那个老袁原是费县小吏,负责的是春秋两季粮赋,前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和几个小吏出城办差,家里夫人和一儿一女都被煦王府带来的人拿了不知扣在哪里,那城门口处城墙上,贴的是他小儿子袁德贵的画像,理由是逃奴。”
方大人眉梢高高挑了起来,瞪着眼睛,气息都有些不平,小厮抬头瞄了一眼,就垂了头,大人显然是气急了。
宋知县就在旁边,自然也听得一清二楚,垂着眼皮眼珠猛跳,怎么办?他要不要躲着?躲着不行,他是费县知县,这人是费县的小吏,虽然不算官职,可小吏是官与民的纽带,他责无旁贷,怎么办?
“方大人,要不,咱们先赶到布政使衙门吧,布政使姚大人可是下官的顶头上司,就算是下官……还是先跟姚大人说一说吧。”宋知县期期艾艾的建议道。
方大人狠狠闭了闭眼,这个煦王,他来前也听说了点关于税负银子的风声,没想到,若是往后真的是煦王继位,那这个国家……方大人的心揪成一坨,“走,咱们赶紧。”
布政使姚大人早早的就迎在了衙门口,等了半响也不见人影,回身看了推官洪先生一眼,叹着气道:“先生亲自去看看,莫不是又出了什么岔子。”
洪先生也跟着叹了口气,应了是,亲自带着两名得力的小厮,骑马去迎方大人和宋知县去了。
方大人和宋知县挑着人少的路走,马速倒是提了起来,两人催马直奔布政使衙门,突然宋知县的马不知绊到了什么东西,马尖叫着嘶鸣一声,高高扬起前蹄,宋知县身材矮胖,腿也短,踩着马镫的脚就脱了铁镫,一下子被甩到了马下。
方大人惊的愣住了,下意识的紧握缰绳,控制着马停了下来,宋知县的小厮们赶忙停住马,跳下马奔了过去查看宋知县的伤情。
宋知县也被惊呆了,好在只是手掌擦破了点皮,倒也没摔坏哪里。
由着小厮扶了起来,脑子也灵活了起来,飞快的转着,要不直接称重伤?算了,逃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那要不找人追查?也不好,这里离布政使衙门已经很近了,若是追查,这不是明晃晃的指着姚大人的鼻梁嘛?
洪先生迎了出来没走多远,立刻看到了停在马上的方大人和被小厮扶起来刚站稳的宋知县。
户部后院那间专门给昶王办公的小院子里,昶王正端坐在正屋,听着宿劭派回来的小厮低低的汇报,屋外萧然的禀告声响起。
六弟和孙大郎?他们俩今天不是去靖北王府给靖北王嫡长孙庆满月礼嘛?怎么这个时辰跑到自己这里来了?
“快请六爷和大郎进来。”蒋光臻扬声吩咐道,又转头看着小厮,低低的吩咐,“你先回去你们爷那里,就说我知道了。”
小厮一句也没多问,长揖了一礼,利落地转身就从侧面的小门转了出去。
蒋光淮掀帘而入,只余光扫见侧面的布帘轻微的晃了晃,就静止的仿佛那扇门帘从未晃动过一般,蒋光淮心里一动,微笑着回转心思,长揖和蒋光臻见了礼,孙彦辉跟在蒋光淮身后,并未看到门帘的晃动,他只是心疑不定,这时候跑来找昶王要干什么?
宿劭带着人一路疾驰,终于在关城门前飞马入城。
费县宋知县听到小厮衙役禀告,急忙忙从被窝里爬出来,小丫头手脚并用地伺候他穿了长衫,头发也没来得及梳整齐,就粗粗插了一支云头簪,屐着鞋子奔了出去,宿劭那个霸王,现在可是领了钦差的职,他一个小知县,可万万不敢得罪了他。
宋知县赶到知县衙门口长揖见礼,陪着笑引了宿劭进了衙门后院,宿劭也不跟他多寒暄,吩咐了要沐浴洗漱休息,宋知县更是不敢多问,忙安排人收拾了屋子,送了宿劭进去沐浴更衣了。
宋知县忙让人收拾了离宿劭住的屋子最近的一间正房,备做议事只用,宿劭带来的小厮们动作极快,沐浴更衣之后,已经配合着宋知县的人,把能搬来的花草盆栽都搬到了屋廊台阶下,又在隔了三五步的廊檐拐角处,烧了红泥小炉,烧水洗茶具。
宋知县看着众人一通忙碌却极有章法,看的有些目瞪口呆,难道那霸王要在自己这县衙常住?宋知县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宿劭沐浴洗漱出来,川南手脚利落安排着人在园子里水榭里摆上了长几摇椅等,宿劭微笑着让着宋知县,“今天月光清澈,要不咱们去园子里坐着说说话?我看这月下的园子,别有一番景致,倒是不错。”
宋知县陪着笑,“这是在下的荣幸,荣幸,哈哈,大人请。”他哪儿敢不答应啊?再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反驳宿劭这个小霸王的话。
园中翠荫浓绿下的亭子,早已收拾妥当,宿劭极其客气的让着宋知县落了座,两人借着风凉,慢慢沏茶喝着,倒也让宋知县的紧张感松快了不少。
“宋大人不要拘谨,今天我到的有些晚了,倒是耽误了您休息。”宿劭看着川南沏了茶,微笑着客套道。
“哪里,哪里,钦差大人得皇上嘱托,身兼重任,下官必鼎力配合。”宋知县不敢托大,赶紧起身,抱拳长揖,借着机会表忠心。
宿劭笑了起来,点着头,指了指椅子,示意宋知县坐回去,笑着道:“宋大人快坐,咱们都是为皇上效力,为了百姓,大人能如此,那我也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明天过了日跌,我就要赶到淮扬府,浙江路节度使文大人和营田使方大人一早就能赶到咱们这里,到时候咱们碰一下,这费县的赈济就由宋大人辛苦辛苦,多多配合文大人和方大人了,大人也知道,如今煦王领着这赈济的统总,煦王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大人得多多惊醒着些才是。”
宋知县被宿劭后面跳跃着转了的话题又惊出了一身薄汗,煦王统总,皇上却安排宿劭来做这个钦差,满丰国的人,谁不知道宿劭是昶王的人,他能真心配合煦王赈灾?唉唉唉,这又是一滩浑水,他还是老老实实听话,真的要惊醒起来才是。
宋知县知道宿劭那话里的意思,又起身长揖,躬身真心的感谢。
浙江路节度使文大人是煦王侧妃戴氏父亲的表亲,可为人却清明方正,和营田使方大人在城门刚开的时候,就打马进了城,直奔费县知县衙门。
宋知县下了决心只一心以皇上为主,倒也清爽光棍了起来,早早起了几乎迎出了衙门口,把两位大人迎进了衙门,宿劭已经坐在衙门侧书房等着了。
宿劭作为钦差,属于官阶最大的,自然落座上首,客气的吩咐人带着两位大人去净了手脸,又一起吃了点点心,这才安排道:“来前皇上吩咐了,文大人统总赈济的银两,方大人负责查清楚受灾的田地耕亩数以及每亩地所对应的人头数,在费县的人数以及并不在费县却沾着耕地的人数,老人有多少,未满十岁的孩子有多少,每日每人大约需要多少粮食裹腹,整个费县受灾的农家,大约需要多少粮食,统共每月的税负是多少,还有,”宿劭转头看着文大人,“大人多多辛苦,如今咱们虽只负责赈济,可这水里河工也得配合,你今明两天,去见一下刘大人,他于水利上最是精通,只为人上有些古板不通,这倒也没什么影响,你们几个商议商议,看能不能调些澄港的水过来。”
文大人微微皱了皱眉,看着宿劭道:“大人,这赈济的银两,下官到现在也没有接到朝廷具体的信。这没有银两,不论是饮水还是农田,我等都是无计可施啊。”
宿劭挑着眉梢儿扫了一圈立刻也皱起了眉头,“方大人所言极是,我会书信煦王,你们几个先照着有银子安排吧,若是没有银子,咱们再想没有银子的法子。”
宿劭这话说的有些混账,营田使方大人忍不住道:“大人,若是没有银子,下官这里寸步难行。”
“我不是让你们先照着有银子安排嘛?好了,剩下的你们和宋知县商议吧,我得赶紧安排启程了,淮阳府还有一堆的事儿呢。”宿劭压根就不打算跟他们多废话,微微拱了拱手,算是打了招呼,也不管他们什么神情,就甩着手径直起身离开了。
看着宿劭转身看不到身影了,方大人气的眉毛都竖了起来,手指忍不住抖动着,“这,这哪里有一点认真赈济的样子?”
文大人猛地扭头,蹙着眉头瞪着他,厉声道:“慎言!”
宋知县光棍得就像是听不懂一般,他只负责配合,可不会傻乎乎的硬是靠前去抢个功劳什么的,再说,也没什么好抢的,能安全着把事情做好,已经不容易了。
文大人也不敢耽误,和方大人宋知县商量了半响,分派了任务,就带着人往澄港找刘大人去了,方大人则和宋知县一起,往浙江路布政使衙门所在的泾县赶去,他们这些事物,就算没银子也得有人,找布政使最合适不过。
方大人和宋知县也没敢坐车,两人骑了马带着人直奔泾县,此时刚过了隅中,进出城门来往的农人商人小贩儿们络绎不绝,倒没有因为旱灾而有所减少,看起来还是热闹的很。
两人减缓了马速,刚过了城门洞,就看到城门内横七竖八的围着几堆的人,每堆里大概七八个人的样子,宋知县心里一紧,忙仔细看了过去,看清楚大概都是小贩和闲汉,这颗心才有放了回去,他就怕宿劭路上给他们下个绊子什么的,自己成了那池鱼,连这小小的知县的职务都保不住。
方大人倒没怎么在意,他和文大人这一路赶来,路经过很多小县城,每个城门内外都是热热闹闹的聚着人,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异样。
两人不敢打马,只慢慢让马踱着步子,他们毕竟是文官,马术有限,万一踩踏了人,就麻烦了。
紧挨着城门内摆摊的小贩扬声说着闲话,“这费县老袁家的,也是够可怜的,他那个媳妇多能干啊。”
“唉,我说,你可不能起了歹心啊,人家老袁家媳妇是人家老袁家的,就是遭了难,那也是人家老袁家的。”另一个闲汉模样的人拍着他的肩膀,摇着头笑道。
“谁说我起了歹心?只是觉得不值罢了。”小贩脸上通红,别扭的强辩了一句。
宋知县和方大人同时关注了过去,倒不是他们知道什么老袁不老袁的,他们只是好奇,这泾县怎么会有关于费县的谣言。
方大人抬了抬手,后面一个小厮催马上前,“你去看看。”
小厮领命,骑着马走了几步,离了大队,下了马去打听去了。
方大人和宋知县不敢耽误,可又不敢加速,只得耐着性子踱着马步,一步步往人少处移动。
打听事儿的小厮很快回了队伍,几步赶上方大人,低声汇报道:“大人,那个老袁原是费县小吏,负责的是春秋两季粮赋,前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和几个小吏出城办差,家里夫人和一儿一女都被煦王府带来的人拿了不知扣在哪里,那城门口处城墙上,贴的是他小儿子袁德贵的画像,理由是逃奴。”
方大人眉梢高高挑了起来,瞪着眼睛,气息都有些不平,小厮抬头瞄了一眼,就垂了头,大人显然是气急了。
宋知县就在旁边,自然也听得一清二楚,垂着眼皮眼珠猛跳,怎么办?他要不要躲着?躲着不行,他是费县知县,这人是费县的小吏,虽然不算官职,可小吏是官与民的纽带,他责无旁贷,怎么办?
“方大人,要不,咱们先赶到布政使衙门吧,布政使姚大人可是下官的顶头上司,就算是下官……还是先跟姚大人说一说吧。”宋知县期期艾艾的建议道。
方大人狠狠闭了闭眼,这个煦王,他来前也听说了点关于税负银子的风声,没想到,若是往后真的是煦王继位,那这个国家……方大人的心揪成一坨,“走,咱们赶紧。”
布政使姚大人早早的就迎在了衙门口,等了半响也不见人影,回身看了推官洪先生一眼,叹着气道:“先生亲自去看看,莫不是又出了什么岔子。”
洪先生也跟着叹了口气,应了是,亲自带着两名得力的小厮,骑马去迎方大人和宋知县去了。
方大人和宋知县挑着人少的路走,马速倒是提了起来,两人催马直奔布政使衙门,突然宋知县的马不知绊到了什么东西,马尖叫着嘶鸣一声,高高扬起前蹄,宋知县身材矮胖,腿也短,踩着马镫的脚就脱了铁镫,一下子被甩到了马下。
方大人惊的愣住了,下意识的紧握缰绳,控制着马停了下来,宋知县的小厮们赶忙停住马,跳下马奔了过去查看宋知县的伤情。
宋知县也被惊呆了,好在只是手掌擦破了点皮,倒也没摔坏哪里。
由着小厮扶了起来,脑子也灵活了起来,飞快的转着,要不直接称重伤?算了,逃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那要不找人追查?也不好,这里离布政使衙门已经很近了,若是追查,这不是明晃晃的指着姚大人的鼻梁嘛?
洪先生迎了出来没走多远,立刻看到了停在马上的方大人和被小厮扶起来刚站稳的宋知县。